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秀色农家-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了这么多银子啊!
一旁的老柱头也看得直发愣,这可是白花花的三十两银子啊,这么容易就到手了?
将肉卖掉几人便离开了酒楼。
弯弯很大方的打了一壶烧刀子给李柱头,又花了十五文钱买了些干枣让他拿回去,算是感谢他帮他们把腊肉载到集市来。
李柱头笑得脸上褶子印都出来。他虽精明,却还是个实诚的人:“哎哟。这怎么能,也就顺顺路,这样吧,酒我留下,枣你自个儿留着吃吧。”
弯弯把枣推回去:“枣是买给大娘吃的。”
李柱头这才收了下来,然后拉着牛车办自个儿的事去了。
这回猪肉卖了这么多钱多亏是弯弯的主意,元宝娘和石头娘就商量着:“这回多谢了二妹子,我们才能跟着挣这么多银子,这样吧,我们请你们两口子去下馆子?”
“对对对,辛苦这么一段日子,咱们好好去喝喝酒。”元宝爹也附合道,石头爹就揽了百首的肩:“怎么样?今儿哥几个也去尝尝馆子的酒是不是也一样?”
百首就有些纠结的挠了挠脑袋:“我这人是一沾酒就脑子犯昏,一会儿不还回去吗,咋整?”
几人哈哈笑了起来,弯弯亦抿着唇轻笑起来。
几人没去下馆子,在集市转了一圈,趁今天人多手空,置了些家里需要添置的家拾。元宝娘和石头娘又各给自家孩子买了些吃食,还买了些东西孝敬家里的老人。
弯弯添置了两幅新的碗筷,买了两铜盆,到干货铺子时,又买了干枣,胡豆,花生,然后又挑了两样偏宜的糖各买了一包。
离过年还有十五天样子,再等个十来天再购置其它年货。他们家就她和百首,也吃不了多少。
今儿大家都非常高兴,解决了心头一块大石,几人也不急着回家,逛够了这才慢悠悠朝家走。
时间总是随着人的心情而来,心情好时时间也过得格外快,几人有说有笑,很快就到了村头,然后各自回了家。
晚上弯弯把存钱罐拿出来,上次卖野猪肉得了五两银子,加上平时卖饼每天能有几十百来文收入,出去开销,算下来现在手上还有三十两银子余,弯弯用布将银子包好放进土罐,埋在床下,手上还有一百多文,拿了二十文给百首,她自个身上只留了五文。男人嘛身上哪能不放些钱防身。
但是百首没要,只拿了五个铜板,将其余的还给了她。弯弯让他留着,没准什么时候出去就需要呢。
百首就道:“我一天到晚不是家里就是山上,万一丢了岂不划不来。如果真要出去的话,我会向你要的。”
弯弯点点头,还真是这么个理。把银子全藏到箱子底。
从第二天开始,弯弯和百首又开始卖饼,甜味的这次她变了做法,将糖完全溶在水里,将饼幹成薄薄的一块。刷上糖水,将饼对折,再幹成圆形。
这样,甜味儿能更均匀,糖份能更好渗透面粉内,吃起来再不是原来中间一块是甜的,往边上就没了味。
年关前赶集的特别多,饼卖的更多。
下午两人就在家,百首用上次建猪圈省下来的木头做了一张木桌。两根凳子。又编了篱笆出来,将屋前后全部圈起来划为自家范围。古时就这点好,就算你在屋前屋后建房子也没人管你,换现代。啥城镇建设,乡政府要不了两天就来人了。
菜园旁一大块好地,那是等开了春种辣椒的,屋后可以围出一块到鸡舍门口,这样鸡又能放养了。再养十只地方都够。等明年他们家再把房屋给整整。加两间,到时候就不用为洗澡烦恼了。而且来个人也有地儿住了。
不过,貌似也没人会来他们家住吧!
弯弯喜滋滋的在心里想着。
离过年越近,那热闹的喜庆气氛更浓,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天都能在村里看到孩子们欢快笑声。对孩子来说。过年是期盼已久的,不仅有好吃的还有新衣裳穿。
村里很多人都忙着卖肥猪,弯弯和百首只需上午去集市。下午便窝在家里,很是轻松惬意。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四,从这天开始大家就要忙起来了。
早上两人照样去卖饼,完了置了年货,买了些水果。晚上要祭灶。
这古时的祭灶也就是祭灶王爷,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很多人家里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
这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人们在祭拜的时候都会跟灶王爷说些好话,比如“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或者“……请对玉皇进好言”。
晚上,百首在灶房摆上桌子,他们家没有灶王爷的像,就对着灶的方向敬香,供上从集市买回来的糖果,放上竹篾扎成的纸马(这在集市有卖)和喂牲口的草料。意思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让他别说坏话。
敬完以后,家里有神像的便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
这就是送灶王爷升天!
还有些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全家人一边烧一边祷告。
这种习俗在现代农村也是常见的。只是流传到现代,规矩已不像以往那般严格,已经被简化。
祭灶完了就该开始扫尘。有的地方称为“掸尘”。在现代来说,也就是春节前大扫除。
百首找了一根长棍子,在其一端绑上一团竹叶条,头上用巾蒙着,避免灰尘全部落到头发上。从屋内到院子,从屋顶到墙壁开始扫尘。
扫完尘后,又把家里器具等等全部清洗一遍,还有被褥窗帘等,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它的寓意就是把晦气,霉运全部扫出门。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弯弯记得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做过大扫除,跟着大人们把家里的板凳,椅子,桌子,电视等等一个易搬动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然后大人们从屋内开始扫灰,重要的是还有屋顶的一些蛛蜘网。
那时候就觉得特有意思。
正文 第63章 第一个温馨年
到了腊月二十七,白天忙完,到了晚上,弯弯烧了两大锅水,现在家拾也齐了,用大洗澡盆在屋里彻底好好洗了个澡。当然百首也得洗。这是民间传统的“洗浴”,过年前集中在这两天洗澡,少衣,除去一年的晦气。
过了“洗浴”转眼就到了二十九,小除夕。也叫“别岁”。
这天,元宝和石头两家都送来自家做的好吃的,连来生爷爷也送来了东西。
弯弯也没做啥好吃的东西,把特意留下来的几节香肠,给每家送去一节,酱排骨他们家做的味儿和另两家的有些许不同,因为留得不多,一家只剔了一块排骨送过去。算是尝尝鲜。
元宝家和石头家都齐齐道了谢,他们瞧着弯弯那香肠心里可是好奇得慌哩!
其实自她做好这香肠和排骨好,她自个儿也没尝过到底是个啥味儿。晚上便煮了一节香肠,没想到出奇的好吃,不知道是因为这猪没喂过饲料的原因,还是这时候空气,水质都比现代好的原因,竟然比她前世在超市买到的香肠味道还要好!
百首这辈子哪吃过这东西,咬下第一口的时候眼睛都瞪直了!他觉得这世上比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晚上搂着弯弯不停的说媳妇儿做的东西真好吃!
第二天便是大年三十,在这一天,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团聚,村里有些家里有人出去的,到下午的时候,家里的人站在门口一个劲儿的望着村口,看到自家的人回来,一家人都欢欢喜喜。
他们家人口简单,就她和百首。
大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得在家幹皮包饺子。不能出去,也不能去打扰别人。当然自家也不希望有人来打扰家人团聚。
她们家在山上,没大门,但也不会有人上来打扰。百首在堂屋门外贴上对联,今年有媳妇儿陪他过年,所以灶房也买了春联,还有里间也买了。以往时候这些东西他瞧也懒得瞧上一眼。
贴好对联,当然少不了门神,然后回到灶房,两人一起开始包饺子,平时百首做饭不咋的。包饺子他可是能手,不仅速度比弯弯快许多,包出来的饺子也比她包的漂亮。
煮好饺子。还得先祭完祖才能开始吃年夜饭。
百首在院子正中摆了香案,又舀了三碗饺子放上面,其中一碗边上还倒了酒,弯弯觉得这边这位应该是百首的爹爹。
然后开始点烛梵香,烧纸钱。
弯弯学着百首的样子。恭敬的跪在香案前烧纸,祭拜。这三个都是百首最亲的亲人,她没见着他们,不过她会好好的照顾百首的。
弯弯一边虔诚的祭拜,一边在心里默念。
烧完纸后,叩头。
山下早已响起喜庆的鞭炮声。许多人家里已经开始吃年夜饭了。祭祖一完,百首就把鞭炮拿出来挂到院子树上,弯弯进屋舀好饺子端到堂屋。
外面噼哩叭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却让人心底异常的高兴。带着无限的喜悦。
其实两个人的年夜还是有些清静,弯弯无法想象过去的十多年里百首都是怎样在一种热闹喜庆非凡的日子里,孤单的一个人过着年节。
同时,她也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以后一定要让百首日子过得更舒心。让这个苦命的男人每天都能高高兴兴。
鞭炮放完,两人开始吃年夜饭。堂屋里早就烧起了碳盆,为了使这个年过得更好,她每天都去找些易烯稍粗的木材回来烧,然后将未燃尽的碳放到罐里。现在罐里有满满一罐的碳,相信她和百首的这个年不用再担心冷的问题。
弯弯将舀好的饺子端给百首,这时他严肃的脸上才有了一丝笑容。一手端着碗,另一只手将桌上的碗端给弯弯,笑着道:“媳妇儿吃年夜饭了!”
弯弯眉眼一弯,对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最近一段日子,特别是今天,百首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除了刚才祭拜拜父母的时候。
除夕夜,大户人家兴守岁,他们家就自己两人,家里无长辈,便没守岁。若是在京城等地方,兴许还有烟花可看看,吃完年夜饭,便上了床,里间烧了炭盆,两人相拥静静的躺在床上。
详和安静的内室,能听到彼此的心跳。不用任何语言,无声传递着一种无言的幸福。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弯弯迷迷糊糊要睡着的时候,隐约听到一阵鞭炮声,接着院子里也响起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她彻底清醒了。
这是过半夜十二点了。
第二天早晨,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弯弯起来的时候意外的发现枕头下有个红包,拆开一看,里面除了一根的红头绳,还有两文铜钱。
百首从外面进来,走到床边身上还带着一丝冷气,双手在嘴边哈哈气,直到搓热和起来,然后轻轻捧着弯弯的脸,眼眸里是无限温柔:,道“媳妇儿,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弯弯眼眸顿时笑弯起来,扬扬手里的红头绳道:“什么时候买的,我杂不知道?”
百首就不好意思挠挠脑袋,黑脸还有些泛红:“上次买年货的时候。”他这是第一次送人东西,也不知道媳妇儿喜欢不,小心问她:“喜欢吗?”
弯弯小嘴一抿,突然起身,来了个蜻蜓点水,笑眯眯道:“很喜欢。”
百首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儿。
将百首买的红头绳打成一个蝴蝶结扎在头发上,弯弯今天穿了上次买的那件绿色的粗布新衣裳,外面套了一件大红色的棉袱,本来她皮肤就白,红色衬得更加红里透白,水嫩嫩的,煞是好看。
百首就看呆了。
弯弯抿嘴笑了笑,帮他理了理身上的衣裳,百首身上这件衣裳也是上次买的,蓝色将整个人衬得更加有精神。本来弯弯想买一件浅色的,可庄稼人经常干活。色浅穿不了一天就脏了,百首自个儿选了这件蓝色的。
配上他端正的五官,高高的个子,多了一丝文雅阳刚之气,少了一丝粗犷。
今天两人不打算出门,吃过早饭,百首就在堂屋烧了碳盆,两人坐在堂屋说话,没一会儿,坡上就窜出一个人影。来生蹦蹦跳跳进了院子,他今天穿了一件崭新的衣裳,头发也梳得很是整齐。连鞋子也新的,弯弯就惊讶道:“哟,来生今天穿新衣裳了?还挺好看的嘛!”
来生胸一挺,很是得意的道:“这是我自己挣的!”
弯弯抿嘴笑了起来。
确也是这样,那次她把来生的工钱给来生爷爷时。当时来生爷爷就说:“给那小子置身衣裳吧!”
然后她进屋拿出糖果,抓了一把给来生,来生立刻咧嘴笑起来,嘴里丢进一颗糖,马上又想起什么,站得端端正正。对着两人拱了拱手,弯弯和百首都有些奇怪的看着他,又见他歪着脑袋想了想。嘴里嘀咕了半天,最后对着百首道:“祝身体健康,越长越漂亮。”
百首就挑了眉。
弯弯低头轻笑起来,她知道后面那句是对她说的。然后又进了里间,出来的时候手上拿了两个红包。来生眼睛就转也不转的盯着她的手。
弯弯抿了抿唇,拿了一个红包给百首。百首递给他,来生愣了愣,马上欢喜的接过。一脸兴奋的打开,发现里面有两文钱,立刻咧嘴笑了起来。
把红包放进怀里,他又一脸期待的看向弯弯。
弯弯心里好笑不已,只有来生才是这么给人拜年的。她把手里的红包递过去,来生立马脸上笑成一朵花,接过红包的时候还对她道了声:“谢谢。”
弯弯就笑眯眯的拍着他的肩膀,道:“乖,新年快乐!”
然后他也有模有样的学着弯弯的样子拍了拍她的肩,还了句:“新年快乐!”
弯弯扑的笑了出来,捡样儿倒挺快的!
旁边百首就瞄着他放在弯弯肩上的手挑了挑眉,想到今天是新年第一天,算了,不抽这小子了!
来生没想到今天意外的得了两红包,高兴的坐在桌边,一边吃着糖,一边把怀里的钱袋倒在出来,里面一共有四文钱,加上弯弯给他的就有六文钱。
平时来生身上都没有钱的,于是,弯弯就笑着问他:“哟,来生,你有这么多钱呀?”
“是啊!”来生就很得意,指着另两文钱道:“这是爷爷给的红包。”
来生正炫耀着,就见院子里走进两人,元宝和石头走了进来,先是对弯弯和百首说了吉祥话,弯弯同样每人给了一个红包,两孩子把红包规规矩矩的揣怀里,跟弯弯说了谢谢,又从兜里摸出两块糖请弯弯吃。弯弯也高兴的跟两人说了谢谢,又请两人吃了自家的糖果。
两孩子加一个半大孩子在这儿玩了一会儿便回去了,她以为今天应该不会有人再来拜访自家了,结果没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跑了上来,其中一个是金蛋,她认识,还有两女孩子,有一个是兰花,其它的都不认识。每个孩子进来都说了吉祥话,弯弯同样笑着每人给了一个红包,分了糖。
虽然知道孩子们都冲红包来的,不过过年嘛开心,再说也没多少个钱,看百首脸上一直带笑,她觉得也值!
ps:
真那个坑爹啊!本来想看看孕妇防辐射衣服的,结果查到有报导说防辐射衣服因为材质特殊,辐射到身上在被衣服吸收时,辐射会在防辐射材质内来回反弹,意思就是说辐射会一直在衣服内,长久下去,众多的辐射就全部聚集在辐射服内了。说得真他那个恐怖!
好像还会防掉一些有益照射!
纠结了,穿还是不穿啊!……话说这种衣服真滴好贵呀!
另外在些要感谢18912529299,沉溺书中亲的打赏,还有沉溺书中亲和筱心妤亲的粉粉票!好像明天可以加更一章了!
正文 第64章 赶庙会
过了正月初一,初二是祭财神,这一般都是镇上小商小贩讲究的。
初四是灶祭日,恭迎灶神回民间日,因为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果品,焚香点烛、施放鞭炮,以示恭迎。这天一整天全家人都得待在家。往年百首都没贴过灶王爷的像,今年弯弯特意置年货的时候买了一幅,贴在灶台边,算是真正恭迎灶王爷回来了。
一直在家待到正月初五,这天又称破五,开市,妇女们不再待在家,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媳妇儿也在这日归宁。
弯弯是没打算回去的,不过早晨起来后,百首倒问过她,她心里是一点也不想回去,上次跟她娘大吵一架,面对她那弟弟妹妹好心情就没了一半,要是再让她住个一两天,自己肯定得疯!
想想还是算了。反正她连回门都没回过!
元宝娘和石头娘都过来跟她道贺,她也去了两人家里坐了一会儿,表示相互走访过。
在这天还有一个习俗,所有人要打扫卫生,把家里的垃圾都清扫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过了正月初五,人们生活渐渐又恢复以往,可以开始干活,妇女们也开始劳动。但是初七称为“人日”,随遇而安,安顿人心。
女人千万不能动针线,动剪刀,更不能处罚孩子。
古代对女人的要求实在颇多。特别是在年节,忌讳规矩繁杂。这不能做那不能做,还好他们家人口简单,就两人,又没长辈。想那权贵大户人家族规更加严厉,在这苛刻的封建制度下还是有无数的人因为那繁华,纸迷金醉甘愿受一切束缚。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因为头日和元宝娘两人说好今天要去镇上赶庙会,两人起得都比头两日早,吃过早饭,穿戴整齐,便和百首出了门。
到村里,石头一家三口已经等到路边,等元宝娘把家禽喂了,几人一起去了集市。而元宝奶奶邀了村里其它老人,便没和几个年轻的一起。
在这个地方,每年元宵。白天大家都会去集市赶庙会,晚上在家过元宵节。大清早的大家三五成群结队,有说有笑。一路上,能看到不少其它村里人也朝着集市的方向走。
弯弯不懂,心里对这赶庙会实在好奇,但又不能问,几人说话。她偶尔附合两句,只拿耳朵仔细听着,然后暗暗记在心里。
大伙有说有笑的没一会儿就到了镇上,镇郊边上有个寺庙。
听说很早的时候有个云游的和尚落脚于此,修了一个小庙宇。本地乡有位才子早年到京城当官,举家迁走。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后,他的子孙厌倦了官场,荣归故里。大户人家都兴拜佛斋戒,于是,这户人家主动捐钱,将庙宇扩大。
以至后来的几位员外,每来一位都会捐钱供寺庙的修建的费用以表虔诚之心。所以今天这寺庙才有如此大,在方圆百里。算是最大的一座寺庙。占地十亩,一到逢年过节香火更是顶盛。
还未到寺庙,外面就已经有很多人,路两边尽是一些小摊小贩,还有一些有钱人家户的马车。
弯弯抬头看了眼院门扁上的几个字:静清寺。
名字就跟寺庙周围的环境一样,幽静肃穆。
寺庙分前殿,中殿,后院。
前面两个殿都是供奉的菩萨,后院乃是众僧休息之处,当然也包括厨房,每次年节的斋饭亦在这后院中。
弯弯悄悄问过百首,本来想打听些消息,可百首只小时候来过静清寺,许多年不曾来过,这里很多东西都变了。
乡下寺庙更为平民化,比如元宵这天来寺庙内烧香的人,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论身份,都可以选择烧完香在寺内用斋饭,只需交很少银两便可。
这也是静清寺一直以来香火顶盛的原因。
跟着人群慢慢朝里走,几人先从前殿开始。元宝娘等人是每座菩萨面前都要虔诚的拜上一拜。拜完一个殿,临出去的时候,大家都会在旁边的功德箱放些香油钱,算是自己对寺庙,菩萨的心意。
弯弯知道,这些银子到晚上肯定是被数到和尚自己的兜里,她也不会笨得说出来。当然出去的时候她也会跟着大家放几文香油钱。
这叫随波逐流!
虽不信教,但她自身经历诡异,烧香那一刻她确也是诚心诚意。
逛完前殿,然后中殿,女人嘛,干啥事都摸摸索索,百首烧了两柱香后,和弯弯说了声,跟着元宝爹等人去了边上人少的地儿。
弯弯自己也不愿跟这儿脚踩脚,肩靠肩的,可她又好奇这古代的寺庙。
将两个殿转完也没觉得有多大意思,除了在古今建筑上的区别,同现代一样,每个殿供上不同的菩萨,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烧香的更加的虔诚。现代人到寺庙寻求的是一种心理安慰,还有便是热闹。更甚者他们并不把这当成拜佛,而是一种观光,欣赏来着!
不过也算了了心里一桩愿,要是今儿没瞧着,回去她肯定也得遗憾。
出了中殿,几人便朝着后院去了,还未到后院就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相比于前面热闹中透着的安宁,这里显然是更加嘈杂,大声说话声,大声喊人声,还有不停忙碌的身影。有人忙着擦桌子,有人忙着扫地,也有人忙着摘菜……
院子里已经放好了二十张饭桌。
而厨房屋顶炊烟滚滚,里面有几个围着围布的和尚正忙得团团转。
对这院子里的情形,弯弯一时有些迷糊,正在这时,一旁的兰花娘就惊喜叫道:“哎呀,原来今儿咱们吃头轮啊!”说完立刻过去帮着摆碗。
弯弯这才发现院子里忙乎的几个人是自己一个村的。
看这架势应该是吃饭,没有本尊的记忆,她脑子里模模糊糊。便拉着旁边的元宝娘道:“这后院更热闹呢。”
“当然了,看样子快吃饭了。”元宝娘满脸笑意看着院子道。
弯弯眼眸微闪,扫眼院子道:“这后院好像看着不一样呢,前些年跟着我娘来时好似不太一样。”
“你很久没到清静寺来了吗?”说完元宝娘有些后悔,看弯弯能被嫁给百首,就能想到家里定也不怎么受父母的喜爱,不然以百首当时的光景也不可能嫁过来。想必也很长时间没来过这儿呢。
她马上笑着道:“静清寺这后院去年重整过,因为这两年来寺里吃斋饭的多了,便把后院扩了扩。”然后又讲起寺庙这两年新起的规矩。
为图吉利,所有来上香的百姓们都会在这天在寺内用一顿斋饭。一个镇无数个村,所有人集中在这天,这后院能挤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寺内和尚亦很有限。除了几个掌厨的和尚外,村民会自发的去帮忙,吃饭也是轮班吃,几个村一轮,吃完一轮收拾干净。下一轮接着开始。
第一轮的人因为吃得最早,所以帮忙要干的相对比后面的人要多些,不仅主动去帮着摘菜,给和尚打下手,还要帮着端菜,摆碗筷。
在第一轮吃完后。第二轮的收拾碗筷,第一轮的人紧跟其后马上摆第二轮菜;第二轮吃完,第三轮接着收拾碗筷。第二轮又帮着摆菜。
如此循环,就跟现代有些偏远地方的流水席一样。
弯弯暗自惊讶,看过很多史书,典故,也没见有这样的。不知道这法子是谁想出来,结果元宝娘马上赞道:“是上次到咱们村来看相的那老先生想的。前几年年节他见寺中用斋饭人实在太多,不但吃斋饭的人不方便,寺内也会弄得一塌糊涂,用了他这法子后,果然不错,即方便了我们,又不会扰了寺内清静。”
弯弯很是惊讶,难不成那老道士也是穿来的?
人多力量大,到响午时第一轮准时开了饭,然后第二轮,第三轮。
吃完饭,弯弯便跟着众人出了后院,寺内的菜并不是有多美味,大家主要图个吉利,还有热闹。
从后院到前殿,在人群中弯弯无意中看到一个认识的人。
一身素净衣裳衬得那人更显书卷之气,微躬着身,正站在屋檐下拱手和一头发发白的老者说话,正是上次在山上替她背猪草的男人。
这人虽和她一个村,她却见也没见过,不知哪家人一身书倦气息。
正这么想着就看见李大石走到男人身边说着什么,男人转身对老者说了句,又很有礼的拱了拱手,跟着李大石朝寺外走去。
弯弯愣了愣,这才发现这男人眉宇间和李大石有几分相似,李大石有个能诗词歌賦的弟弟,难不成就是这人?
跟着众人出了前殿,百首等人已经在寺外等着。李大石两人已不见了人影。
大家在寺庙周围逛了逛,临走又去殿中拜了拜,这才开始缓缓离去。
男人脚程快,走在前面,弯弯和元宝娘等人,还有村里一些妇人跟在后面。一路上人群涌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大家有说有笑朝家赶,好不热闹。
正在这时,人群中嬉笑声停了,传来阵阵惊讶声。然后人群中间让出了一条道。
“喲,大智兄弟,你可真是个孝子。”人群里有人叫道。
李大智挑着担子走了上来,李大石紧跟在身后,嘴里还在道:“弟弟……走……慢些,咱又不赶时……时间,要不,我……来……来挑吧!”
“没事。”李大智回了句,挑着担子走的又稳又快。
弯弯隔着几步远拿眼瞧了瞧,有个圆桶,上面用布盖着。
ps:
今日共三更,这是一更。
感谢2011亲的打赏!^_^
正文 第65章 元宵,来人
“哎呀,大智他娘,我们就说还是你脑子活泛,这么好一日子咱们杂就不知道摆摆摊呢?”人群中长寿娘笑呵呵大声道。
大智娘从后面走了上来,满脸笑意,今儿大家都到寺内玩耍去了,她可是早早就在寺外摆了摊卖豆腐,不仅吃了斋饭还挣了银子,听大智娘这么一说,眉眼间更带了得意:“也没啥,就挣了几个酒钱。”
“这也好啊,我们大家今儿都是银子往外掏,你就往兜里揣。下次可别忘了出个声,好让咱们也挣两酒钱。”长寿娘一边说着一边朝旁边人挤眼。
“一定一定。”大智娘脚步不停的回道。
心里暗笑,这些人只知道眼红别人家挣银子,自己不会长脑子,眼神扫过旁边就看到正看着前方的弯弯,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