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妃当道-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12章 内阁
更新时间2014…2…21 14:59:51 字数:2123
心念千回百转,借着恬静淡然的幽居生活,上官槿风轻云淡地简述自己的成长史,而这短短十几年,上官槿却经历了有些人一生都无法接触的惊涛骇浪和风起云涌。她从幼年到十五娉婷,转眼到大龄女子,乌池皇宫里她留下了太多的欢笑,太多的悲辛,太多的无奈。
这是一个女人的辛酸史,在这条危机四伏的大道上,她曾懦弱过,也曾妥协过,也曾飞扬跋扈,叛逆地想超脱世俗怨念,可仇恨的力量比她想象中的要强大得多。那时,她还没学会恨人入骨,自小锦衣玉食,顺境中长大的她怎会体会一个不到二十岁便历尽人生艰险的人,他心中的恨呢?
诚然,李尧灭了她亲族,保全了她的性命。
但他们的感情至此破裂,此生不再相恋。
她屈辱地活着不是比无畏地死去更勇敢么?
左思思轻轻地走近淡然超脱的上官槿,在她的观念中,上官槿是一个豁达之人,善良之人,她把她的恨意留在了乌池皇宫,那把大火趁势烧毁了她的恨。她该享受幸福的生活,没有人能残忍地再次剥夺她生活在无垠天空的权利。
至少上官槿不再是孤身一人面对穷途末路,左思思会伸出援手,她们是结拜姐妹,自然共进退。
倘若现在信口开河显得过早了,那就用以后的日子来证明她的初衷。
左思思把手搭在上官槿肩上,重重地按住她孱弱的肩,上官槿默默地将手放在左思思的手背上,话虽未说出口,但心下都已了然,彼此的诚意是真的,彼此的信任也是真的。
忽然多了一个姐妹,左思思欢呼雀跃,她总算有一个伴儿了,虽然南宫烨确实不错,可有些体己话还是不能跟他说的,这些都属于闺蜜的谈话范畴,身为男子的南宫烨是插不进这一脚的。
左思思领教了上官槿天衣无缝的绣功,赞不绝口,光凭她这一门手艺,要想在皇城混出一片小小天地,绝不是问题。
上官槿见左思思这么欢喜,也只能是把心中的酸苦压回去。若是左思思晓得她的手艺为何技艺高超,恐怕不会再这么笑了。
在思晨殿的十年,她就是靠着刺绣打发那段可怖的时光,她除了刺绣,基本是干不了别的,即使她想做些什么,宫里的某些人也不会如她所愿的。在强敌面前,她聪明地选择了顺从,正是这一正确明智的选择,她才有机会逃出这座能把人逼疯的宫殿,义无反顾地跟着南宫衍奔向南朝,寻找一个暂时的安息之所。
经历了动荡不安九死一生的际遇,如今她累了,她只想平静地走完这一生,她对皇宫有了莫名的害怕,也许没有人比她更畏惧宫廷生活。
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是她噩梦的源泉,她千难万险才摆脱吃人不吐骨头的囚笼,又怎会无缘无故地再次踏进九重天阙。
所以当南宫衍提出要带她入宫面圣的时候,她断然拒绝,连走一步都能要了她的命,南宫衍别有深意地看她一眼,不再强求她入宫。
南宫烨和左思思一致保持沉默,不用说,他们是站在上官槿这一边的,毕竟被人关了十年,本人没疯已是万幸了。
至此,上官槿在晋王府客居,南宫衍偶尔会来探望面色苍白的上官槿,每当南宫衍来王府,左思思都会识相地避而不见,南宫衍有了与上官槿独处的机会。据左思思持久地观察,发现上官槿虽对南宫衍冷冷淡淡的,冷面孔相对,但也不反感南宫衍的到来,而根据左思思自己地分析,每次上官槿与南宫衍会面后,心情都会好许多,有时还会旁敲侧击地打听南宫衍的近日举动。
南宫烨这时会装老好人,对上官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故此,上官槿对南宫衍的一举一动还是有所了解的。
左思思油然萌生了一个了不起的念头,既然男女双方都有意,为何不凑成一对,省得上官槿孤单落寞,她一脸兴奋地说着,南宫烨倒是一点也不急,笃定南宫衍是不会让上官槿等太久的,叫她不用那么心急。
左思思倒是有些不明白了,南宫烨是如何得知的,难道他的专长是预测风月事?南宫烨卖关子,依然不痛不痒地说:“天机不可泄露。”
而左思思一回到晋王府,便很快发现她无事可做,该做的南宫烨早已帮她做了,王府也在南宫烨的治理下,井然有序。
她一个王妃,竟然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简直当饭桶花瓶养了。显然,这一形象完全不对左思思的口味。
府里相安无事,外面说不定风云变色了。
左思思的预感是对了,少帝一病就是七天,七天的朝会都罢免了。大臣心中难免会满腹牢骚,匪夷所思,各种揣测纷至沓来。
忘了说了,南朝文人有个专长,那就是喜欢八卦别人,尤其是帝王之事。
再说,有几位皇族人士已经知道少帝是一块废材,把南朝交到一个痴傻的帝皇手里,那还不是等于将百年江山直接送入火坑,敌国未攻打进来,自家已自取灭亡了。
锦绣江山是万万不能再交到少帝手中的,不过,按面前风雨飘摇的形势看,这个皇位少帝还是要做的。他们借着少帝的名义,暂时成立了一个临时内阁,暂代少帝处理公务,颁布政令。他们把最简单的活儿留给了少帝,奏折批阅好后,少帝只需在批好的奏折上按下红印即可,其他的事情他们会齐心协力地完成,在临时内阁的帮助下,南朝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混乱不堪地局面算是稳住了。
司马恭如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吏治昏暗,朝政败坏,而刚成立的内阁的确发挥了它的作用,内阁一上场,以雷霆手段清除了三十四位大臣,七十二位将领,一百零九位地方官员,从这份清除名单上,足见司马恭如这趟浑水有多深,根底有多烂了。
今日革十位文官,明日动十位武将,三两日下来,朝臣人人自危,洁身自好,纷纷撇清与司马恭如的不正当关系。
当然,不管他们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该革的还是被革得一干二净,绝不拖泥带水,这么搞下来,司马恭如这一派是被一网打尽,彻底完蛋了。
第113章 内阁
更新时间2014…2…22 19:22:00 字数:2065
内阁一出世,七位内阁成员便如火如荼地干了起来。好吧!就让他们把南朝再次推向辉煌,共创一个盛世帝国。
可惜,真正的少帝却已离开了人世,他恐怕做梦也没想到,南朝竟然会发展到如此地步,空前的团结,空前的士气高昂,空前的一致对外。连他恨得牙痒痒的司马恭如,经过几个月的内斗终是将司马恭如拉下马,以惨死终结其罄竹难书的一生,皇族在这次权利之战中携手共进,少帝若泉下有知也该含笑了吧。
攘外必先安内,他们做得不错。一切都渐渐走上正轨,被司马恭如打乱的政权终是回归到帝皇手中。虽然痴傻的假少帝依然当个傀儡皇帝,可谁都没有戳破这一层薄纸,有时纸老虎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少帝无疑起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面对假少帝,他们甘愿当个纸糊七阁老,新皇人选未选定时,他们估计会一直抱持这种装傻的态度。
说了那么久,七位内阁成员是谁呢?
内阁成员之一南宫烨就不用说了,南宫衍也不用多说了。
除了这两位皇族成员,还有一位就是参加此次抗战司马恭如的喜欢拿权贵寻开心的宁亲王世子。
七阁老中皇族成员占了一半,难免让人怀疑其动机不纯,说到底还是皇位惹得祸,废黜少帝是迟早的事,只是眼下时机不对废不得。再过一段时日,便真的是要动刀动枪,什么阴谋阳谋一起上,直到最后胜利者坐上皇位为止。
话说得有点远了,立刻绕回来。
李汉阳,是个不世之材,使他一举成名的事是连中三元,一夜间名满天下,他的书法和诗画都很有名,两朝皇帝都对他极尽推崇,皇帝老人家一夸,大家纷纷好奇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不看还好,一看大家傻了,呆了,惊了。他的盛名由此而来,并涌现出一大批忠实的崇拜者。由于名望太高,来他家门口蹲点的人不在少数,搞得他不得不夺路而逃,或是打扮得像个村姑,狼狈地从小门窜出。这还不算什么,更厉害的是,他一挥而就的小诗,都能拿到茶楼里卖,歌舞伎争相传唱,文人墨客争相传抄,皇城宣纸一路水涨船高,贵如黄金。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坛魁首,也是政坛猛将。
内阁中,李汉阳资格最老,脾气暴躁,性狷介,为人狂傲,他是那么多大臣中唯一一个敢骂皇帝的人。不过,他的过人之处不止是才华横溢,更有一项特殊本领——断,这位两朝重臣有着极强的判断能力,正是凭着这项独特的能力,在皇宫被司马恭如攻陷时,他及时退守离皇城十里远的军事重地——居琅关,他提前派心腹大将镇守居琅关,就是防止司马恭如一举夺下皇城最后的防线,居琅关一旦被破,等于断了南朝半壁江山。李汉阳在这风云际会的年代立在了自己的功勋,深受百姓爱戴。另外,他还是端王南宫衍的岳父,南宫衍见到他时还得亲切的叫声老丈人。
华怀恩,吏部尚书,是个慢性子,遇事不慌不忙,典型的皇帝急死太监不急。此人十分善于谋略,思虑缜密,办事细心,从不轻易妄下论断,他也有着自己的闪光点——谋,出兵奇诡,最喜以少胜多,当把敌人耍得晕头转向时,他才会慢悠悠地将他一军。此人平时讷于言,不苟言笑,但在内阁中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内阁里许多重要的策划皆出自他的手。
谢一荣,六岁小神童,十一岁扬名天下,二十三岁入翰林,四十一岁就成为了大学士。升官的速度羡煞多少旁人,简直是平步青云,官位是等着他去坐的。他不仅聪明,而且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连靠卖弄口才为生的言官都望而却步,自叹不如。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侃,据说,他少年时期的书房里挂着一副画,画中人便是他日夜顶礼膜拜的崇拜对象——蔺相如,小小年纪,远大志向由此可窥一二。
刘北宁,专长溜须拍马屁,善于辞令,巧言令色,喜阿谀奉承,朝堂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几乎被他夸了个遍,是个八面玲珑,谁都不愿得罪的小人物。而且他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有一次一位大臣当众扇了他一耳光,他都能面不改色,一双淡然眸子似乎告诉他人刚才挨打的不是他。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朝堂吃香得很,人际关系搞得出人意料的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话还没有被说破的时候。这位仁兄在投人所好上是朝堂硕果仅存的几个,他入内阁也是在意料之中,其祖上官至镇国公,是南朝开国功臣,蒙祖荫踏上仕途,顺理成章地入内阁。
正是这七位面和心不合的大臣组成了临时内阁,颁布一系列大小政令,南朝的国运就系在他们身上了,如今是万众一心的时刻,他们自然不是傻到搞内乱伤和气。
在温和笑颜下,他们维持着微妙的关系,又时时刻刻提防着对方,省得被人倒打一把,死得不明不白。
他们像往常一样坐在各自的桌案前,低头看着各地送上来的折子,紧张忙碌地批改着,有重要之处会用朱笔划出来,到时七位内阁成员一同协商,讨论。
埋首在奏折后,争锋相对被掩藏了起来,大殿里燃着淡淡的熏香,安宁而祥和,偶尔会飘过低不可闻的叹息声,随即被沙沙声一笔勾过。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而操作这一切的却是这七位累得头昏眼胀,腰酸背疼的阁老们。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拼死拼活地干的,比如静不下来的宁亲王世子是第一个坐不下来的人,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宁亲王世子就受不了这压抑,沉闷的气氛,光明正大地取出藏在食盒里带进来的蛐蛐,独自一个人兴致高昂地逗蛐蛐了,而那位极会投人所好的刘北宁自然不放过这么好的投机取巧的机会,他大胆地踱步走到宁亲王世子身旁,陪着世子玩蛐蛐儿,大秀一把拍马屁功。
第114章 内阁
更新时间2014…2…23 21:57:15 字数:2020
宁亲王世子倒没有辜负刘北宁的殷切期望,枯燥乏味的朝房天天有喜,刘北宁也没让宁亲王世子失望,大秀一把锦上添花的独门秘方,哄得宁亲王世子笑开怀,几乎离不了他的马屁功,荣亲王世子黑了一张脸,对刘北宁恨得咬牙切齿。
宁亲王世子处理公务的“丰功伟绩”令人瞠目结舌,奇怪的是其他阁老似乎习惯了装聋作哑,压根没当一回儿事。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宁亲王世子带来的惊喜。
入内阁第一日,宁亲王世子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埋首公文堆里,看起来老老实实的,正襟危坐的样子却创造了奇迹。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宁亲王世子借故出去解手,这一去,到太阳下山时仍不见踪影,李汉阳等不及了,急不可待地派人去四处寻找失踪半日的宁亲王世子,侍者找到宁亲王世子的时候,惊得目瞪口呆,搞了半天,世子卷了衣袖跟太监们一起,热火朝天地玩赌博。
第二日,宁亲王世子惟恐天下不乱,欢天喜地地带了他的爱犬,极其嚣张地放任爱犬在议事朝房溜达,孰料,本只是没事乱走的猎狗嗅出了不同的气味,一只通体白色的肥猫冲进朝房,警觉的猎狗望住外来客,毫不客气地朝肥猫猛扑过去,这下好了,安静的朝房被闹得鸡犬不宁,一地狼籍。
第三日,宁亲王世子变得安分守己,没有携带猎狗入场,低调地提着鸟笼坐到位置上。可是,这只鸟也不是个安分的主儿,是一只喜欢学舌的鹦鹉,别人不说话它睁大眼睛到处乱瞧,一说起话来不得了了,鹦鹉学个没完,一张嘴就停不下来了,最后,在众人愤怒的眼神中宁亲王世子妥协地把鹦鹉赶出朝房。
第四日,众人已没好脸色给宁亲王世子看了,宁亲王世子也不是个傻子,众人态度的改变他岂会不知。于是,他费尽心思地请了一位名扬天下的琴师,在茶余饭后之际,为众人奉上一曲解疲劳,大概是琴师的穿着太暴露了,李汉阳、华怀恩、谢一荣三位老臣看得不是滋味,不解风情地瞪着春风得意的宁亲王世子。讨好不成,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宁亲王世子着实领教了三位老臣的自律能力。
第五日,宁亲王世子识相地没搞任何花样,一来朝房便认真办事,唬得三位老臣错以为他改了性子。岂料,没过半日,他们左等右等没等到宫人送午膳过来,却等来了宁亲王世子精心布置的酒菜,他们也没怎么客气,一见菜都上齐了,便开始享用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但只吃了一口,他们便苦不堪言,个个凝视着略带害羞的宁亲王世子,宁亲王世子是个直肠子,他笑嘻嘻地说,今日所上的菜一律都是他老人家消失一个时辰烧出来的,他的诚意可见一斑,望着一脸得意的宁亲王世子,他们又气又无奈,人家世子亲自下厨,怎么说也要赏脸吃几口,虐待肠胃实属无奈。有苦自己吃往心里吞,一顿饭吃得比攻打一座城池还要难上几分。
第六日,没等宁亲王世子开口,众人默契地四处乱逃,不敢接触这位瘟神,一看他来了,借故走开,宁亲王世子觉得不可思议,正想问笑面人刘北宁,哪知刘北宁溜得比兔子还快,撇下愕然不已的宁亲王世子,一整日被人忽视,郁闷地不知所措。
十天,十天,宁亲王世子受够了,一脸挫败,他被政事彻底打垮了,处理公务的劲头也没有起先那气势了,病怏怏地来回扫视这帮能臣,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困居在这狭小天地,难以施展他的将才和雄伟韬略,可惜,可惜,不能厉兵秣马,驰骋疆场,枉为将臣,一身武艺被时光无情埋没。
宁亲王世子唉声叹气,一声接着一声,没完没了了。性子暴烈的李汉阳第一个不爽,暴喝一声,正准备抨击宁亲王世子。
“报。”人未到声先到。
一位黑衣劲服之人脚步匆忙地奔进朝房,对各位阁老行礼,继而转向资格最老的英国公李汉阳,恭敬地递上紧急军报。
李汉阳二话不说,老练地拆开密封的军报,看了一遍,不动声色地嘲笑道:“南朝内乱刚平息,一直对南朝虎视眈眈的北梁按耐不住了。”
宁亲王世子一听,纠结的眉头舒展了,北梁来捅篓子正中下怀,憋了那么久,手脚痒得不行,终于可以亲上战场杀敌逞英雄了,想当年晋王南宫烨就是一战成名的,人一出名,慕名而来的人不计其数,走在大街上,路过的美人回头率高得出奇,到哪儿都有景仰的人追着,煞是威风,思及此,宁亲王世子乐开了花,哈哈大笑,惹得李汉阳冷冽目光牢牢盯着不识时务的他,气不打一处来。
南宫烨觉得再这么折腾下去,李汉阳可要发火了,他重重地咳了几声,宁亲王世子这才回神,放眼望去,触上众人不解的目光,宁亲王世子意识到自己失态惹了众怒,讪讪地,“你们继续,我闭嘴旁听。”
李汉阳冷哼一声,不温不火地说道:“北梁国主薨了,皇太子顺理成章地登基,一上位便对国主信任的老臣赶尽杀绝,改用自己亲自提拔的臣子和年轻将领。后妃一律陪葬,除了孕有子嗣的妃嫔和毒杀国主的平阳公主。”
“什么?你说平阳公主杀了北梁国主,那个柔弱无骨的宁舒郡主,那个见了死鸡都要晕倒的女子竟杀了她的夫君?”宁亲王世子尖叫道。
李汉阳不满地冷视宁亲王世子,宁亲王世子触到李汉阳杀人的眼神心虚地低下了头,吐吐舌头,不发一语。李汉阳意有所思,打量着屋内的每一个人,长叹一声,道:“平阳公主是和亲公主,国主一死,北梁子民必定义愤填膺,边疆……”
“报。”
李汉阳话未说完,便被屋外响亮的通报声打断了。
第115章 内阁
更新时间2014…2…24 15:45:43 字数:2131
“大人,军情紧急。”风尘仆仆的传信兵日夜兼程地赶来,忙将一封书信递给李汉阳,转而热切地望着南宫烨,南宫烨倒了一杯茶,自己喝起来。
李汉阳看完后,忧心忡忡地叹了一口气,从嘴角里迸出一句:“边城东林郡被北梁大军攻破了,全郡守城将领均阵亡,北梁铁骑一路南下,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杀人如麻,丝毫不将南朝子民当人看。人,国之根本,根基不稳,国家难安。”
众人提着一颗心听完李汉阳语重心长的言论,宁亲王世子一改吊儿郎当的模样,正色道:“那些城守都是当摆设的,这么大的事儿现在才通报。”
“世子说得极是,这中间确实另有玄机。”李汉阳一本正色地说道,“能在短短数日之内利索地攻破东林郡,北梁国主看来是处心积虑已久,只欠东风。”
一行人随着李汉阳默然步向舆图,李汉阳用朱笔勾下东林郡,一路蜿蜒而下,一条红线触目惊心,宁亲王世子看得心惊胆战,忍不住惊呼道:“照此下去,不出三个月,北梁大军就兵临皇城,神速啊。”
宁亲王世子愣头愣脑地说着,众人白了他一眼,他深深懊悔自己一张口就触了禁忌。
“北梁国主打着南朝皇妃弑君的旗号,在国内一呼百应,众将士士气高昂,誓要向南朝讨回公道。本苦于无良机攻打南朝的北梁,怎会放过这么好的机遇。不管平阳公主有没有毒杀老国主,这都已经不重要了,皇太子说她杀了就是她杀了,他给了北梁子民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而北梁子民深信不已。两国兵刃相见乃时势使然,可恨的是,我们收到情报时,他们却已经攻入南朝了。”南宫衍恨声道。
宁亲王世子勃然变色,磨牙道:“他们都是干什幺用的,人家一打全无反抗能力,不能打还不知道禀报朝廷。”
“这可如何是好,朝纲方稳,余孽才除,北梁是掐着时辰来打仗的。趁我们毫无防备之际,痛下杀手。”刘北宁也按捺不住了,在朝房里来回不安地踱步。
“老国主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宁亲王世子嘀咕道。
“他走了一了百了,带累万千子民饱受战争之苦,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啊!”刘北宁素来享乐,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因司马恭如谋反一事,他吃尽了苦头,吃不好穿不好不算,每日七上八下的,坐立不安,头上悬着一把随时都会落下的大刀,盘算着这把刀什么时候会一刀砍下。现在想想都觉后怕,好不容易铲除了反贼,该歇歇了,屁股还没坐热,北梁又打来了。
众人疑惑地扫视刘北宁,没想到他竟会说出这番深明大义的话,倒不枉他花十年练就的锦绣功夫。
南宫烨低头沉思,一声不吭。谢一荣仔细察看舆图,分析形势。李汉阳立在雕花窗前,凝视着白雪化尽的青石路。华怀恩处之泰然,依然维持着临危不乱的气度。南宫衍把玩着手中玉石,略有所思。刘北宁是个混日子的,自然想不出什么奇思妙想,索性静观其变,眼观八方。
隔了许久,不见一人发话,朝房里静得骇人。宁亲王世子脸色铁青,一壶茶都被他灌没了,这帮贤臣连个屁都没放,忍不住怒发冲冠,喝道:“你们倒是说句话,是打是杀总得有个策略,像这样闷声不吭想闷坏老子啊!”他拍案而起,“你们不去,我去。我就不信了,北梁国主是长了三头六臂,还是修炼千年的妖魔鬼怪,能一举攻下边防重地定沧关。”
宁亲王世子大发脾气,话音落地,坐回木椅上,手伸向空茶盏,内侍急忙为他重新沏一杯茶,轻啜一口,满口茶香。
“报。”
又有一失魂落魄的传信兵连爬带滚地撞进众人惊疑的眼帘,传信兵战战兢兢地递上军报,谢一荣二话不说接过,打开细看,脸色瞬间惨白,哆嗦着手,气不打一处来,军报被狠狠地掷在地上,“定沧关失守了。”
宁亲王世子一时没坐稳,狼狈地跌跪到地上,茶盏摔得粉碎,手指颤抖地指向谢一荣,厉声道:“你说什么?”
刘北宁机灵地捡起被谢一荣扔在地上的书信,来来回回地看了个十七八遍,仍是舍不得放手,生怕眼花看错了,宁亲王世子急不可待地吼道:“上面写了什么?”
“世子,把守定沧关的主将魏忠民半夜里亲自打开城门迎接北梁大军,定沧关不损一兵一卒,不攻自破。”刘北宁失声道。
“魏忠民为何这样做?”南宫衍质问道。
“回王爷,魏忠民曾受司马恭如恩惠,至今不忘,司马恭如谋反事败,他恐惨遭不测,便暗中投靠了北梁国主,通敌卖国。”刘北宁小声说道。
“乱臣贼子,着实可恨。”宁亲王世子咬牙切齿道。
“魏忠民虽不是司马恭如一手提携上来的将领,但在司马恭如穷途末路,大势已去,人人得而诛之的时候,仍不忘记旧日恩情,倒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只是,这样的人却做如此糊涂之事,做事未免偏激……”谢一荣话未说完,宁亲王世子恶声打断他的话,“魏忠民贼子野心,他可不是什么好人。若是他真的是个知恩之人,便不该忘记他生在南朝,长在南朝,南朝是他的故乡,他怎可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陷南朝子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朝房里一时静默,不知是宁亲王世子的一番肺腑之言起了作用,还是他们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心里盘算着这场仗该如何打?
南宫烨率先打破沉默,他缓缓起身,信步走向舆图,指着舆图上失守的定沧关和东林郡,冷冷道:“北梁国主刚继位,就迫不急待地进犯南朝边疆,攻下东林郡后,大军未作休息,顺势而下,进入定沧关,他这么着急地进攻,想必通敌卖国的不止魏忠民一人。再怎么说,我军虽经历了空前激烈的内战,但也不至于不堪一击。定沧关之后是居清关,居清关之后便是皇城最后防线居琅关,归根究底居清关绝不能失守。”南宫烨顿了顿,指向另一个邻国卫国,讪笑着,“我们还有一个隐藏的敌人——卫国。”
第116章 出征
更新时间2014…2…25 14:49:17 字数:2005
然而,南宫烨在紧要关头却卖关子,沉思不语,凝神细听的宁亲王世子听到惊涛骇浪处,却没了下文,没好气道:“你倒是继续往下说啊!”
南宫烨转身避过宁亲王世子炽热目光,仍觉得那道目光牢牢胶着在自己身上,淡淡一笑,“还有什么办法呢?除了开战,我想不出别的和解法子。”
正中宁亲王世子下怀,他忙抢着说:“北梁国主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亲身父亲尸骨未寒,他就驰马疆场,连登基大典这样的大事也被废弃不用,他是不拿下南朝江山不死心。非得让他领教一番南朝英雄男儿的本色,才刻骨铭心地知道何为大国?何为小国?何为英雄?何为小人?”
“世子稍安勿躁,我们都知世子你保家卫国心切,切忌鲁莽行事。当下我们还须从长计议,定一个万全之策,即使不能全身而退,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摆在我们眼前的正如晋王所说不止是北梁,还有邻国卫国,我们还击北梁大军时,万万不能腹背受敌。”华怀恩不温不火地说着,依然是温吞性子,“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北梁长驱直入南朝腹地,已失了地利,此其一。今民与上同意也,我们占了道,此其二。”
“算来算去,我们危矣?”宁亲王世子骇然道。
“正是。”
“晋王有何良策,若论行军打仗,臣等惟晋王马首是瞻。”谢一荣焦灼不安地说道,未开战便失了定沧关,真是耻辱。
“四哥,北梁国主可不是什么好相与之人,北梁大军一路行来,南朝子民怨声载道,我们不能再让他们那么猖獗了。”南宫衍恨声道。
“那就打吧!”李汉阳松弛的肌肉因这重于泰山的四字,似一张因绷紧而断裂的长弓。
众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两朝重臣李汉阳,触到他不容反驳的坚毅目光,眸底一片震惊,心底跃起一股振奋之情,这场仗,打就打吧。
宁亲王世子长舒一口气,第一次觉得固执古板的李汉阳也有可爱的一面,更为他的胆魄深深折服。
一向主和派的李汉阳都支持开打,缩头乌龟般的刘北宁惊讶得合不拢嘴,南朝被司马恭如一掺和,乌烟瘴气的颓靡之风还未散尽,国库被司马恭如抢劫了不少,若是迟一日回帝京,真的是国库见了底,吃穿用度都成问题。
在这千难万难的时刻和兵强马壮的北梁大军誓死一战,刘北宁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报。”
尖锐的通报声平地炸开,众人惊惶不已地瞧着来人,他们接二连三地被噩耗侵袭,惊魂未定,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