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憨夫去种田-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可忍。
  “爹,您生气儿子还是要讲,韩江说到底也没犯什么错,就是耳根子软了一些,听了张群英的话对少爷少奶奶不敬,对老大姑不尊,这些日子的折磨想必已让他幡然醒悟了。爹,那些有学问的人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爹,咱给韩江一个改过的机会吧,反正现在少爷少奶奶也正是用人之时,赎回来让他戴罪立功!”话都到这份上了,韩清是豁出去了不管爹高兴不高兴,一竿子捅到了底。
  无论韩清怎么说,老韩头回答他的只是长长的一声叹息。
  看来爹是松动了,只是苦于囊中羞涩缺钱,这事儿,还得找准机会向老大姑求饶才成。这个想法一旦有了,就在韩清的心里根深蒂固了。一天天的盘算着寻找着机会。
  都说一心不可二用,这些日子一边让小林子将镇上的院子卖出,一边静等着休沐放假。买东西容易,卖东西难。想自己,当初买院子时统共没超过两天时间,不想卖它出去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端午节头天,学堂终于放假了,徐渭揣了银票骑了马,给季氏告了假就往水口山村跑去了。
  “少爷,你等等小林子啊,你就这样空着手去,也不问问徐大三小姐那边缺点什么咱们买了些去?”小林子的马可比不上少爷的,他是精挑细选的好马,还精心喂养的,自己骑的是徐家套马车的普通马匹,而且,自己骑艺也不精,多抽了好几鞭子才赶上徐渭的马。
  “三姐那儿除了缺银子什么也不缺!”以自己跟三姐的感情,真缺什么她肯定直接开口要了“你说三姐将这两百两银子是用去买铺子?那她会经营一些什么呢?唉呀,我可真是笨死了,早知道问问家里商行的掌柜们,什么东西好卖就让三姐做什么生意!”
  “少爷!”小林子嘴角抽了几抽,这不是让三小姐抢自家的生意吗?哪有这样出主意的“老爷怕是不同意了!”
  “你笨啊,怎么不同意,让三姐做熟门生意,有经验有货源有销路,多好,也不怕吃亏滞销!”徐渭觉得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小林子,快帮爷想一想,这两年娘让我去商行学习了不少,你说说,哪家商行生意好?”
  你那也叫学习!
  小林子抬头望苍天,一只鸟儿“啾”的一声从头顶飞过。不,好象是黑黑的乌鸦飞过。每当休沐太太让少爷去商行跟着学点东西,这位主就去当地的镇上专找好吃好玩的地方潇洒一天,完了回商行坐在那儿听掌柜说几句今天卖了多少顾客,连赚了赔了都弄不清楚。
  “少爷,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人情风土来决定,不是一个商行好,处处都能好!”都这样,那还不如家家都去开同样的商行了:“而且,做生意要做自己擅长的,三小姐是一介女流,又是养在深闺之中的小姐,先得问她会什么,喜欢什么,然后才能决定做什么,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成了!”小林子对自己这位主子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老爷折腾的时候他倒还懂事,还像乌龟一样圈缩在院子里看书学文识字。老爷收敛了,太太当家时,他的老毛病就会重犯,想问题也就简单。
  “三姐会吟诗弹琴作画,会刺绣,那你说,开什么商行好?”想了又想,徐渭觉得三姐最擅长的还是这些。
  这哪是擅长啊!刺绣也就罢了,会吟诗弹琴作画,这也能开商行?这样的商行做起来和那什么楼什么馆的有什么区别,这位主能不能动动脑子想一想,三小姐能以此为生吗?真是越帮越忙,越帮越乱。
  五月的天气一天天热起来了,不过在山林中还好,处处有荫凉。娇娘倒是不怕热,却是怕雨。
  “是啊,这茅草屋可禁不住雨的!”老韩头是住过茅草屋的人“这屋子怕雨怕过冬,少奶奶还是早打主意的好!”几间屋子挤一挤倒是住下了,“特别是夏季暴雨一来,咱们恐怕没了栖身之处!”
  “明天端午节了吧,嬷嬷,咱手中还有多少银子?”这些银子都是郑嬷嬷和可儿给娇娘应急的,这些日子隔三岔五的也会去镇上给王渊买点肉,再买一些米面,又买了麻苗,娇娘也不是不想修,只是盼着徐渭送钱来,这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又天天被夫子关了禁闭还是怎么了,一等二等的都没影子。
  “小姐,还有二十一两!”当家不容易啊,特别是当这个临时撑起来又没有收入来源的家更难。郑嬷嬷想着胡嬷嬷带着一大家子过来,也没给点银两什么的,用度开销都是合起来了,她心里还是微微有点意见。不过想着庄子是小姐的,这些苎麻收割了卖钱也是小姐的,这些人也就当是免费的劳工吧,这样想着心里就好受些。
  “明天你带上阿生去镇上先置办一些过节的东西,咱们还是像模像样的过一个节!然后再去找那姓朱的木工师傅,让他帮忙打探一下这边修房子大约要多少银子,请他帮我们介绍几个修房的师傅。”天气一热娇娘是不准备去赶集了:“嬷嬷,别忘记告诉他,木工活由他来做!”
  “好的,小姐”郑嬷嬷为手中的银两少而感到不安,生怕匠人报出来的数让小姐失望,这房子又修不成,但也只是心里担忧并没有说出口“明天一早老奴就去镇上!”
  傍晚时分,娇娘久盼的弟弟终于来了。
  “三姐,你怎么住在这儿?”在徐渭看来,老爹出钱置办的庄子不说多大多好,自少有个七八庄户几十口人,良田美土少说也有几十亩吧。好吧,田土倒是看到了,可是,他看到了什么,入眼的茅草屋,还有就是老老少少的十来口人。
  “少爷!”好吧,难怪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听徐大都是三缄其口,只告诉了三小姐所居的位置和路程,原来是羞于提起啊。扯了扯徐渭的衣角示意他别再说下去,你以为三小姐爱好独特就喜欢住茅草屋啊,还不是咱家老爷心太狠“少爷,你看,小林子多聪明,让你买了肉菜,这会儿到三小姐家里吃晚饭正适合,也不用重新做了!”
  “是,你是聪明,就我傻!”徐渭看着娇娘眼角湿润,自己天真的以为老爹真的会心疼三姐而给她置办庄子。原来这么匆匆忙忙的将三姐送到庄上,实际上是相当于放弃是隐藏,亏得人人口中的他还是一个好爹爹。娘也是不知情,要知道是这幅模样该有多伤心啊。经一事长一智,自己是将一切想得太美好!
  “呵呵,小弟啊,你傻是傻,只要心中有我这个三姐就是傻得可爱了!”娇娘看徐渭愣在那儿脸色难看,心里也知道他是为自己抱不平。不过,悲伤是会传染的,自己好不容易甩掉了负面情绪对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可不想让他破坏了,再有,也不希望他将这些告诉娘亲“这是给我送银子来了?嗯,不错,小林子值得打赏,还记得带菜来!”上前拍了拍两匹马:“不过得委屈一下这两个家伙了,今晚可没有夜草吃!”
  ------题外话------
  竹枝拖延症很严重,再加上订阅很少,这病越发不可收拾,今天好歹多码了一点出来,先上传吧!
  

  ☆、第83章 别样叶粑

  因为徐渭的到来,这个晚餐很丰盛,这家伙自带了好几斤牛肉还有猪肉,郑嬷嬷和罗氏和江铃在厨房里忙碌了差不多半个时辰。
  而正屋里,修房的事就正式被提上日程了。徐渭带来的两百两银子也别想买什么铺子了,先修房要紧。
  “姐,要修就修大一点!”茅草屋,三进的小院,既然修,就得修个至少五进的院子。徐家的小姐住的地儿能小吗?
  “可以考虑修大一点儿!”胡嬷嬷参言“你和少爷的主院;奴才下人居住的偏院,还得修两个客院,毕竟有人客来往时也有个像样的住处!”家都是这样兴建起来的,相当年,王家没有兴旺发达时也是三五个院子,一天天的王星南仕途越走越顺,官至知府奴仆成群。败落下来了,落坡的凤凰不如鸡,靠着少奶奶的这个庄子,还是先将少爷安置下来,三年五载十年八年的,这儿不说重新走出一个光宗耀祖的王家,但好歹,在水口山镇也会出一个富裕的王家。
  “嬷嬷,粑粑需要米来做!”徐渭小不懂事也就罢了,这胡嬷嬷也跟着瞎搅和。娇娘知道胡嬷嬷手中有钱,但有多少不知道,当然,她也不会主动去询问,说起来好像在惦记别人的家产一样。亲爹送给她的庄子虽然简陋,但是自己的名字,未来和王渊不管走到什么程度,至少经济上自己是独立的。不得不说,受现代教育毒害太深,这个时候了还强撑。
  “少奶奶,修房的事就交给我吧!”胡嬷嬷看了娇娘一眼“这个庄子权当是徐家给你的婄嫁,王家再怎么着也该给你一个栖身之处!”差不多两年前全抬嫁妆进了知府门,被林氏那个毒妇一辆马车送进了燕儿沟,再回知府时就直接进了大牢。既然有命出来,磨难已过,也该享福了“王家欠你的,嬷嬷当替老夫人,替少爷为你挣回来,只是,无论如何,不管何时何地,请少奶奶别弃少爷于不顾!”人都有死的那一天,自己也不可能长命百岁照看王渊到老到死,之所以将幺弟一家也接了过来,一是给他们寻找一个安身之地,二来,也想让韩清和他的子孙替自己好好照看少爷。
  这是要大出血了!才想着要经济独立的娇娘看着胡嬷嬷郑重其事的样子瞬间就没了言语。
  拥挤不堪的茅草屋让徐渭没有睡好,好好的醒了。
  “去镇上是吧,骑马去吧!”早起的还有厥嬷嬷和阿生,徐渭大方的让出自己的宝马。
  “老奴不会骑马!”咱家的少爷就是大方,可是没用到实处。郑嬷嬷苦笑摇头。
  “少爷,要不让这个阿生哥骑你的马,我带着郑嬷嬷骑过去!”十多里路靠双脚,想想就苦得慌。
  “成!”徐渭欣然应下:“阿生,别抽它,抽了结果会很惨!”自己的马很烈,服软不服硬。
  “小的省得!”这是徐家的少爷,又不是自己的主子,不过还好,有马可以骑:“那时候在知府和马房的哥哥们一起玩过马,要不然还真不敢骑少爷的坐骑!”
  “老奴这一大把年纪,怕是不经颠簸!”郑嬷嬷有些难为情,虽然小林子还和少爷一样是个孩子,但到底是男孩子。
  “嬷嬷,没事,小林子会骑得很慢,您放心,我会当伺侯亲娘一样不让您受罪!”小林子讨好上前小声说道:“嬷嬷,这山里一点儿都不好玩,你就行行了,给小林子一个借口出去混一天,明天就返回徐家了!”
  人当你是亲娘呢!郑嬷嬷还能说什么,好吧,就收下这个便宜儿子了,共骑一匹马也没什么要紧的。
  “嬷嬷,记得买点粽子回来!”小林子牵着马往山下走时,郑嬷嬷自然跟上了,可儿却冲着她的背影大喊道。
  “这个馋嘴的丫头!”郑嬷嬷回头一笑:“在家好好伺侯小姐,等嬷嬷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骑马确实快了很多。郑嬷嬷回来时才卯时。
  “有菜有肉,有米有面!”可儿翻看阿生背回来的满满的背篼道:“可惜没了粽子!”
  “馋得你!”郑嬷嬷忍不住瞪了她一眼:“那粽子也是米做的有什么好吃,今天嬷嬷让你偿偿从未吃过的好东西!”一边令可儿将食材送进厨房一边道:“等会儿跟我一起去采苎麻叶!”
  “苎麻叶做粑!”不仅可儿没听说过,家里的人谁也没听过,连见多识广的胡嬷嬷都多了几分好奇。
  “这是老奴家乡的一道小吃,也是有些年头没吃过了。最近看苎麻长势好,叶子嫩,心就动了。正巧少爷来了,多做几个带回去给太太偿偿鲜!”郑嬷嬷点头解释。
  除了罗氏和江铃在做中午的菜以外,想尝鲜的人都出门帮着采苎麻叶了。那边阿生就在给老韩头父子俩和徐渭主仆说着修房子的诸事。
  “郑嬷嬷,是这种嫩叶吗?”韩风轻轻的掐了苎麻尖上的一片叶子问道。
  “对,就这些嫩叶,连叶尖都行!”接过韩风的小叶子郑嬷嬷抚摸了一下她的头,多乖的孩子啊,当年的小姐也是这般精明能干的,如今长大了嫁人了反而没这么好过了。
  “嬷嬷,给,小宝摘的!”小宝也讨好的递了一片叶子过来。
  “好,小宝真乖!”郑嬷嬷接过小宝的叶子装进了竹篮“韩风,带小宝去路上玩好吗?”等姐弟俩一出苎麻地郑嬷嬷就将那片叶子扔了,这么老的叶子怎么吃得下。
  “先将这些新鲜的艾叶洗净之后用开水淖熟,拧干”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功夫就摘了满满一篮子,郑嬷嬷提回了厨房,身后跟着娇娘和可儿。至于是吃货还是偷师学艺,主仆二人就各怀心思了。人胡嬷嬷就是要老道些,大概知道怎么做之后也就不再追问了,而是参与了建房讨论之中去了。
  “第二步,要将这些淖熟的食材剁碎备用”郑嬷嬷将苎麻叶放在菜板上举起了刀。
  “嬷嬷,可儿来剁!”这个简单,自己可不仅仅只知道动口,还是会动手的“您说接下来又该干嘛?”边剁还边问。
  “接下来,我们就要面粉与剁碎的叶子充分掺和,倒水搅拌均匀”不得不说,可儿剁的速度实在太慢,慢得江铃都看不下去了,从她手中夺过刀子,咚咚咚的很有节奏的剁了起来。与可儿剁叶子的声音和节奏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很快就将淖熟的叶子剁好了。
  “面和好了,你们说,咱们是做煎炸还是清蒸的呢?”郑嬷嬷也是累出了一头的汗,可儿见状掏出手帕小给的给她擦了,也算不是孝敬郑嬷嬷,主要是怕这汗珠掉进了面团里,好好的一盆面粑再香也没人吃得下。
  “清蒸吧!”煎炸的吃了容易上火,娇娘难得开口发表意见。在吃食上,很多时候自己也仅仅是一个吃客,动手能力等于零。
  “正巧,炒菜还早,锅里空了,嬷嬷要不要先蒸?”罗氏丢了一把柴火进灶孔站起身问道。无论是家里的老大姐,还是眼前这位郑嬷嬷,这些在大户人家呆过的女人就是比自己能干,连野草叶子什么的都会做成吃食。
  苎叶粑下锅,娇娘走出厨房时,正屋里的几人也说得热火朝天。
  “少奶奶,定下了,选个好日子咱们就开工!”胡嬷嬷对娇娘道:“只是有一点,怕天公不作美,那朱木匠说这个天修房如果遇着雨水就麻烦了!”
  “就是怕雨水来才抓紧时间修的!”再怕也得动工啊,总不至于等雨水来了才打抓瞎。
  “要买材料,请匠人,修房建屋,来来回回的,咱们都计划上大半年的时间!”胡嬷嬷没告诉娇娘修多大的院子,刚才徐家少爷说了至少得修个五个院子的,五个,也太看不起王家了吧。也对,现在的王家确实没人看得起。人亦然财也是!
  “嬷嬷安排就好!”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娇娘这会儿觉得自己和王渊一样是个白痴,真的,对建筑修房造屋一窍二不通。
  “姐,我想了一下,明天我和小林子骑一匹马回去,将他骑这匹马留下给你们用!”徐渭看着娇娘道:“你修房我也帮上忙,你找个人打辆马车,以后有马车了进出镇子也方便。而且,这次修房,用马驮料更快,以免误时!”
  “成啊,等修好了,我给你写信,再把娘接来住几天!”一匹马而已,想必老爹还不至于处罚徐渭,娇娘愉快的接受了。
  端午这一顿午餐人人吃得很欢。
  “太好吃了!”徐渭摸着肚子:“郑嬷嬷,在家里时你怎么不做这种粑出来吃呢?”
  “少爷说笑了!”自己只是三小姐的奶娘,怎么可能去厨房当厨娘,徐家这么有钱,也轮不上吃野草野粑的时候。别的不说,老爷估计很给它扔很远。
  “确实好吃,嬷嬷,记得给娘带一些回去!”娇娘优雅的擦了擦嘴角还回味无穷。
  “留了几个!”最开心的莫过于自己样手做的东西得到人的赞扬。
  “少爷,你已经吃了八个了,别再吃了,吃多了小心撑了!”阿生抢下王渊手中的一个苎麻叶粑苦着脸道。
  “是啊,姑爷,咱不吃了,你要是喜欢吃,老奴以后经常做就好!”姑爷撑了有个什么病痛连得折腾自家的小姐,郑嬷嬷回头也帮忙劝说。
  “少爷,你还是多吃点肉吧!”胡嬷嬷往他碗里挟了几块肉“东西要换着吃,无论哪一样都不能吃多了,吃多了就会吃厌的!”
  “吃肉,我吃肉!”王渊看到肉好像这才想起一样,松开了阿生抢着的粑,用手抓了碗里的肉就开吃。
  唉!
  徐渭看到热闹的场面心里又叹了一口气。吃肉也成,吃肉不易吃撑。苦命的三姐啊!
  有钱就是好!
  朱木匠看着前来帮忙搬木材的人感叹不已。普通人家要修几间屋那是看年看月,哪像水口山村新来的王家人,一说修房子立即就行动了。初五问询了,初六就到镇上找人翻了黄历,初七自己他们请了匠人,初八搬材料,而且,还是马车来搬,这些人只需要帮忙搬上山就会有工钱。初九,就该开工了。
  “难怪这么急!”看着茅草屋朱木匠知道这家人是搬家太急了,连茅草屋都住了。有钱人家也有等不及的时候!笑了笑,对娇娘道:“不过,小姐,我还是要劝说一句,虽然说你们计划修大房子,最好还是先修几间住上,估计等六七月时不好开工了!”
  天太热,不好开工?劳动人民最辛苦!这一点娇娘也不便勉强。
  “修房的事都交给胡嬷嬷了,师傅你有什么和她说就好!”这次,出钱做主的都是她,娇娘是决定当甩手掌柜的。另一方面,苎麻长势很好,估计再过十来天就该收割第一茬了。郑嬷嬷担心的说过,修房子会不会影响收割苎麻。
  轰轰烈烈面朝山溪的房子开始了修建。老韩头和韩江还能帮上忙,王渊也就看大家干得热闹经常在旁边拍着手呵呵呵直笑。
  原来这位小姐嫁的是一个憨夫!
  朱木匠和修房的匠人心里都婉惜。有钱又怎么样,这么漂亮的姑娘,小小年纪就摊上这么一个憨憨的人,男人靠不住不说,连钱财都掌握不了,那姓胡的嬷嬷估计就是王家的管家。真是可惜啊可惜。
  “小姐,头麻是90天左右就可以收割!”与胡嬷嬷操心的不同,郑嬷嬷是数着日子着苎麻生长“这么一大片,咱们怕是收不过来,而且,小姐,这些麻收回来后该怎么办?”出主意栽苎麻的是自己,虽然端午之后也陆续做过几次苎叶粑来吃,但是,这一大片的麻收回来才是个大问题。如果不能给小姐带来利益,郑嬷嬷不觉得是出的主意,而是添乱了。
  “小姐,嬷嬷说收麻很复杂,要剥麻、浸麻、刮麻还有晒麻,小姐,这么多工序,咱们就这几个人,可怎么使得过来?”可儿也是着急了“小姐,怎么办?”
  罗氏和江铃在旁边听了也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看着娇娘。
  “你们会吗?”这么复杂啊!娇娘表示自己没做过,抬头问着罗氏婆媳。
  “在燕儿沟时做过,也只是在房前屋后收几把搓绳子纳鞋底用,没做过这么多!”一大片山,好几十亩地,做下来手都得废了。
  “嗯,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会这些活,也都只做一点点,一个时辰都用不了就做完了!”江铃也补充道。
  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会!一下就点亮了娇娘灰暗的心。
  “有了,咱们请人!”娇娘高兴的拍板决定“不知道现在请一个女工多少钱一天,可儿,你去打听一下,顺便将我们要请人收麻的事儿传出去!”
  女人哪能做什么工,煮饭洗衣带孩子,农忙时能干的下地帮衬一二,就没听说过女人可以做工。至于工钱吗?男人做一天工不管吃住是二十文钱,要请女人做工,十文钱都会有人蜂涌而至。
  姓王的憨子家要请女工!
  修房的匠人们回到家里四下里一传扬,说是收麻,这是手工活儿,闲着也是闲着,果然,两天时间就来了四十位年轻的小媳妇。
  “呵呵,这些麻茵还是我们卖给王家的呢!”
  “唉,你说,这王家种这么多麻收割了干什么?”
  “谁知道呢,你们谁有本事将王家的来历说清楚就不得了了!”
  “就是,这王家处处透着神秘!我们当家的在这儿做工,回家时说这王家可稀罕了,叫两位主子有叫姑爷的,有叫少脸爷的!”
  “这倒是正常,叫姑爷的必定是小姐的陪嫁,叫少爷的就是王家的奴才!”
  “不止呢,五花八门的,听说主子又叫年老的韩老伯,那年轻的媳妇叫胡嬷嬷老大姑!”
  “呵呵,这王家倒真是有趣!”
  “唉呀,快别说了,他家人来了,咱们赶紧的做事吧。这苎麻一年可收三茬,干好了说不定每次都请咱!”
  “对,做事,做事,好奇害死猫,别再瞎打听!”
  田地里,妇人们小声的议论着,看可儿走近连忙相互打着招呼。
  “各位大嫂,我家嬷嬷说了,明天收了就该收完了,那边浸麻刮麻的稍微晚一天完工。大家抓紧时间干,明天就可以结账了!”可儿看着胡嬷嬷有条不紊的将四十人分了工,让罗氏和江铃各带一组,自己负责山上督工。还别说,给着这个老嬷嬷自己也学了不少,下次再请工时自己就可以这样安排了。
  等到王家的苎麻收割好后,这些临时请来的女工们喜滋滋的领取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钱。更没想到是,郑嬷嬷还每人给分发了两个苎叶粑。
  “拿回去给孩子们偿个鲜!”郑嬷嬷之后也做过煎炸的,比起清蒸的又是不同的味道。送苎叶粑是娇娘的主意,她想看看,这一块粑投下去会激起多深的浪子。

  ☆、第84章 领料加工

  “这天气,说变就变!”大家七手八脚帮忙将晾晒的苎麻收回了茅草屋,江铃拍了拍身上的雨点“幸好都晒得差不多了,要不然这麻就得坏了!”
  “苎麻倒是干了,这房子怕是不能再修了!”看着越下越大的雨,胡嬷嬷叹了口气“昨天朱木匠就说了,夏季暴雨大,没办法再修,得等到冬腊月或者正月才行!”
  “嬷嬷别担心,好歹修了五间屋出来,够安置不在茅草屋就行!”娇娘说这话时也是抹了一下脸,没办法,谁上头上正漏雨呢。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
  正说着话,韩风抬头双手接着头顶滴落的雨点大声喊道,而小宝是有样学样也跟着叫唤起来。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两小孩子闹也就罢了,王渊肥胖宽大的手也伸了出去,接住雨的同时还嘿嘿笑起来“天上下雨了!”
  废话,这不是天上下雨,这是屋顶漏雨。
  “这一阵子雨歇下时得赶紧搬家了!”老韩头着急道“人搬进去,连这些苎麻也得搬,要不然白晾晒了!”幸好那姓朱的木匠有见识,人修房都是修好后再统一上格子棱子,他是修好一间屋就让上一间屋,还安排了瓦匠盖好了瓦,看来是防着这一天的。
  “苎麻还好!打湿了只要有太阳拿出来去晒干就成!”郑嬷嬷说道:“反正苎麻齐麻线前还得漂一次!只是,小姐,这么多苎麻,你之前倒是有计划,如今咱家地儿不宽,怎么办才好?”
  大量种值苎麻,然后齐麻线,纺纱织布,再染色制作布料或者成衣!这是一个美妙的工程计划,想象总是很丰富,现实很骨感。几十亩的苎麻收割晾晒着堆了半间屋子,接下来两个月时间就得收二麻,再不到三个月后就是三麻。原材料倒是多,最后的结果也很美好,问题是,中间的过程却很屈折。
  “小姐,这齐麻线可是个细活儿,最能干的大姑娘小媳妇手脚利落啥事儿也干,一天顶多齐二两麻线!”郑嬷嬷是有些上火了,她真是替自己家小姐发愁,主意又是自己出的,任由哪个环节出了错自己都焦心不已。
  “这么慢啊!”身上穿的是麻布衣服,但从苎麻到衣服中间有些什么工序过程罗氏不知道的,听郑嬷嬷一说由衷感慨“可惜这齐麻线的活儿我没干过,要不然也能帮上忙。”
  “我也不会?”江铃表示自己也帮不上忙。
  “少奶奶,韩风也不会!”一般女人表态的时候,韩风都会帮忙,双手捧着接头顶滴落的雨水并没有错过耳边大休的谈话。
  “少奶奶,小宝也不会!”小宝得益于王渊吃肉他跟着享福长得虎头虎脑的,绝对的是韩风的小跟班。
  “少奶奶,我也不会!”王渊偏过头说道,回头跟着小宝捉狭笑出了声。
  “慢倒是其次,多请一些女工就好,只是,咱们得行动起来!”胡嬷嬷很清楚,天天愁天天不动,哪什么也干不成。
  你们都要会了,拿我们这些人来吃干饭!
  “成,你们不会也不打紧,就是别给少奶奶我添乱!”娇娘好气又好笑“嬷嬷,齐麻线难吗?”不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会会,技术含量太高,那就麻烦了。
  “不难!”郑嬷嬷从晾晒的架子上扯下一根,轻轻的用指甲划开,小心的分下一根如头发丝一般细的麻,在韩风手上沾了一点水,两根线头搭在一起,往前一拧递给了娇娘:“小姐,就这样!”
  这就是齐麻线了!
  胡嬷嬷罗氏和江铃连忙靠进娇娘,仔细观看。
  “嬷嬷,奇怪,怎么扯不断!”两根绳子要连起来打个结就成,这苎麻经嬷嬷的手一拧就像打了结一般牢固了,娇娘惊呼出声“嬷嬷,你怎么做到的!”
  “我看看!”胡嬷嬷自认为心灵手巧,从娇娘手中接过细线仔细看了看:“这就是你说的麻线?”
  “是的,一根麻线绕成团,成团的麻线纺成纱织成布!”郑嬷嬷说这话时,犹记得当年的自己和韩风一般大小,奶奶边拧线边教她“女孩子得学这些最基本的,省得到婆家时又笨又懒被人嫌弃!”什么都学会了,但又能如何,婆家的人压根儿就没命活着来嫌弃自己,一大家子拖家携口背井离乡想找条活路,一路上都是逃荒的人,谁也帮不了谁,最后再没能等到那一口饭吃连着襁褓着的儿子都被饿没了。就在自己也快要撑不下去时,来到了昌州境内,也是菩萨保佑遇见了太太找奶娘。面黄饥瘦的自己当然不合标准,是太太心善说给自己养几天看情况,实在不行就不给三小姐做奶娘,在外院做个粗使嬷嬷也成。一善之举,活命之恩,三小姐不仅仅是自己奶大的孩子有亲情,更是报恩于太太。
  “这也不难!”胡嬷嬷将手中的细线递给了罗氏,自己也扯了一根苎麻有样学样,扯了扯递给郑嬷嬷“怎么样,八九分像吧?”
  “嗯,差不多,就是拧线头时别将两根线搭得太老,这样线头就太粗了点儿!”郑嬷嬷接过麻线看了看指点到。
  这边罗氏和江铃也有样学样,郑嬷嬷检查后都说成。
  “我也要学?”韩风是个小人精,丢开头上的漏水跑了过来。
  郑嬷嬷手把手耐心的说教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