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农门锦商-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有损书籍的行为。一旦发现,将作出严重惩罚。看书护书的管理制度,就贴在进门处,只要一走进阅览室,就必然会看见。

    长河书院交付使用,正好是秋季入学时间。好儿家是主要出资人,阿旺又是举人身份,家中还有个不凡的辛老先生。万友田等人就把书院的一切事宜,都交给阿旺制订安排。

    好儿私底下交给阿旺一份书院安排策划书。内容大致为,一年可分为两个学期,春季、秋季为入学时,过年前后为寒假期,可放二十天左右的假,暑假期在农忙时节,可放一个半月的假期。理由是这两个阶段皆为最寒冷和最酷热,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至于太受冻生病,或是发生中暑,暑假时逢农忙,农家孩子也能帮衬家里干活儿。而教学的夫子也有更充足和集中的时间看书学习。这时候夫子们要出远门拜访师友探亲等等,也丝毫不影响到教学。

    此外,书院应安排教头,教导学生们一些健体强身的基本功。

    好儿的策划书里说,不主张孩子们死读书,最后读成个生活白痴,如果一个人因为读书,读到连基本生活常识都丧失了,或是因为读书而疏于日常劳作,变得五谷不分,生活低能,变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人,并且瞧不起农民,那么这样的人就算读遍天下所有书,他也就是一个读书木头人,这样的人是极其失败,是可耻的。

    最后,好儿还写到,女孩子也应该入学念书,学防身功夫。不为考功名,只为能识文断字,不至于被人骗了还不知道,将来长大嫁为人妇后,能对孩子的启蒙教导起一定作用。再一个就是识文断字,能开拓女子视野和思想,今后与丈夫能更好地相处,可加深夫妻感情。

    阿旺看到最后,不禁笑了,他这个妹妹,小脑袋瓜里咋那么多鬼点子和奇怪想法?阿旺觉得妹妹这份策划书很赞,虽然知道妹妹私下交给自己的想法,但他并不愿意那么做。

    ☆、190恩科,夜谈

    辛老先生对这份策划书赞叹不已。又细细斟酌每一点,做些补充使其更完善。末了,对阿旺和小树叹道:“好儿若是生为男儿身,东唐必将出一代名相。”

    又道:“书良,嘉诚,你们资质不错,可要好好努力,不要落于妹妹身后。”

    阿旺和小树点头称是,心中既为妹妹自豪,又暗暗给自己加油,一定要实现定下的目标。

    又逢九月金菊盛开,辛老先生是儒雅文士,自然不能错过北封县的菊花节。

    半个月后,辛老先生回来了,胡汉也跟着过来。当晚的晚饭,辛老先生便和胡汉在前院吃,阿旺和小树作陪,内院的饭桌便只有好儿和温氏两人吃了。

    晚饭后不久,辛老先生让阿旺唤人去内院把好儿叫到书房来。又差人到隔壁唤四儿过来。

    辛老先生面带喜悦的微笑,显见心情甚好。胡汉亦是面含笑意,慢摇着手中的檀香松涛图扇。

    四个孩子互相对望,尤其是好儿,心中很是惊讶好奇,读书又不关她的事,辛老先生为何也把她给叫过来呢?

    “今上将于本月下旬举行太子册封大典,为此特开院试、乡试恩科。”辛老先生说到这里,看向四儿含笑道,”柏融,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为师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你加强教学,你可有信心参加?”

    四儿被这突来的喜讯兴奋得脸都红了,去年要不是他出水痘,今年他也能跟阿旺一起参加乡试,这会说不定也是个举人老爷了。如今朝廷开恩科,老天这是为他惋惜呢。

    “辛先生,我一定尽力而为!决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四儿站得笔直,两眼亮若流光溢彩。

    “好,你有决心,我也看好你。”辛老先生微笑点头,示意四儿坐下。

    “四儿,加油!”阿旺拍拍四儿肩膀鼓励,小树笑嘻嘻道:“四儿哥,我等着去你家道贺吃喜酒。”

    好儿也看着跟阿旺差不多身高的少年,鼓励道:“四儿,我等着咱村出第二个常举人哦。”

    四儿看着四张笑脸,重重点头,“我不会输给阿旺的。”

    小树道:“辛先生,还有别的好消息吗?”。

    辛先生摸摸小树脑袋,呵呵一笑道:“小树,你想不想去京城进学?”

    去京城进学?四个孩子都是一愣,不解地看着辛老先生。

    小树道:“辛先生,您曾说,整个东唐最好的书院,就是国子监,可那要经过考选才有机会进去。如果有考选,我一定参加,争取这个机会。”

    好儿心中一动,出声问道:“辛先生,莫非这次也有考选入国子监的恩科?”

    辛老先生笑望好儿,轻轻点下头。小树则是睁大了本来就圆溜溜的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

    “小树,你的机会也来了哦。”好儿笑着对小树眨巴下眼睛说道。

    辛老先生笑道:“这次考选恩科,据说是太子殿下提出,今上采纳。小树是院试第二名,为师虽对你有信心,亦不能掉以轻心。”

    小树高兴极了,自信地道:“辛先生,我一定会考上国子监!”

    停顿了下,又带着希冀问道:“辛先生,还有好消息吗?”。

    皇帝册封太子大典,他和四儿都获得好机会了,哥哥还没有呢。

    关于考选生员一事,好儿之前听辛老先生讲过,国子监会在每年的县试和院试中,取第一名进行考选,过关者,直接进入京城的国子监读书,成为人人羡慕嫉妒的贡生。

    如今要开考选恩科,取第二、三名进行考选,好儿替小树开心。这小鬼头念书,真是有天分,如能进国子监,那可是直接向朝廷输送人才的地方啊,也就是说,能进国子监的,做官的机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便最懒的那个学生,最后毕业而做不了官,也会比一般的秀才举人更受到尊敬,可以自己开办一所私塾,或是觅到一份很好的夫子职业。

    辛老先生又摸摸小树可爱的脑袋,摇头道:“没有了。”

    小树就嘟了嘟嘴,脸上带一丝失望。皇帝为什么不也在明年提前开京试恩科呢?这样哥哥就可以去参加了,以哥哥的刻苦勤奋和聪明,一定可以考上进士的。

    “你们都去阿旺的书房吧,好儿留下。”辛老先生慈祥地对三个孩子说道。

    阿旺三人都有些讶异不解,看了好儿一眼,先后走出,顷刻小树的脑袋瓜出现在门口,“胡叔叔,您不走吗?”。

    “我也是留下之人。”胡汉冲小树笑道。小树撇撇嘴,消失。

    茶杯已空,好儿起身给辛老先生、胡汉各斟上一杯新茶,复坐下问道:“辛先生不知有什么事吩咐好儿?”

    辛老先生端起新茶浅喝一口,微笑道:“好儿,你有意过几年后向江北发展产业?”

    辛老先生的问话是温和肯定的语气,皆因早前好儿和哥哥们,与辛老先生谈天时曾提及此事。辛老先生是胡汉介绍过来的,为人极为可靠,值得信赖,况且自家发展产业,也得到胡汉和辛老先生的一些指点,往江北发展并没什么好隐瞒的。

    好儿浅笑点头:“是有这个计划。辛先生可是有好建议?”

    辛老先生道:“小树此番参加选考恩科,进国子监是必然之事。即使没有开设恩科,我亦准备举荐小树进国子监读书。小树天资聪颖,领悟力极强,且擅于变通,只要好好栽培,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好儿站起身,朝辛老先生恭敬地行礼道:“好儿代娘亲和哥哥,谢谢辛先生的厚爱和栽培。”

    辛老先生呵呵一笑,做人夫子,总是以教导出成才成器的好学生为荣。

    让好儿坐下,辛老先生继续说道:“小树年纪尚小,此番进京,或许三年两载无法回来团聚……好儿,你若信得过老夫,信得过你师傅,可否说说你心中是如何想?”

    辛老先生会这么问,也是因为他最清楚,在温家,生意上的决策,十有八九是眼前这小姑娘做主,其他人,更多是执行者。从心底里,辛老先生对好儿是甚为喜爱的,只是难免有时遗憾好儿是个女儿身。

    辛老先生乃江北京城人士,名家大儒的身份搁在那,而胡汉是得觐见过皇上,得皇上御赐牌匾,同时又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大商。此时两人留下她,和她说这些……好儿心思瞬间数转,心中不由暗生感激之情。

    若此时面前有佛,她必要跪下大拜磕头,刚来之时的苦难都已过去,老天待她这个穿越人士很是不薄呀!

    好儿面带敬重之态,道:“辛先生是大家名儒,德高望重,能请到您来教导我哥哥,是我们一家的荣幸。还有师傅您,平日里有疑杂难解,多得辛先生和师傅给予指点。我有时还在想,若得辛先生一直留在我家,犹如一盏引路灯,我家往江北发展,必能锦上添花,再有我师傅在旁帮看着点,我家的产业一定可以顺风顺水。”

    胡汉和辛老先生不禁呵呵笑出声来。胡汉调侃道:“好儿,你这张小嘴,不去做牙侩太可惜。”

    好儿调皮一笑,道:“我家原本是想,过三年左右,再向江北拓展。但今年春天时,我突然感悟,时间可以是世间治疗的最佳良药,却也是最让人等不起、伤不起,甚至,它可以在瞬间,就毁去一个人的一生。”

    好儿说到这里,脑海浮现一刚一柔两张脸庞,面现怅然之色,又混含几许心痛。辛老先生静静听着,心底有些诧异。

    胡汉却注视好儿,心里为之动容,竟有些感动。他早已察觉出,这小丫头有时的小动作,小心思。有这么个忠实的支持者,胡汉不禁又面现微笑,他本就不是急性子,这条路既然认定,就不会再做别想。胡汉一直相信,那个属于他的春暖花开,一定会在某天来临。

    “辛先生,师傅,你们也知道,我家的产业以酱泡菜为主。在彭北省,除了两个县镇太远,没有设立酱泡菜店,其他的县镇,都已做到一县一店,一镇一店,且运转良好。在彭南省,有五个县镇设店。在建安省,如今也有四个县镇设店。明年我家的打算,是到建安省发展当地的甘蔗种植地,设榨糖作坊,争取成为建安省最大的黄糖出产供应商。”

    辛老先生和胡汉点头,面带赞赏之色,甘蔗是南边特有的作物,过彭南省,直通南边,因此好儿选择建安省,是极正确的。

    好儿喝了口茶,接着说道:“甘蔗喜温热,北方无法种植,而如果把黄糖运去北方,成本很高,要想拉低成本,唯有从其他产业入手。”

    这就需要经营些利润很高的行当,来弥补黄糖运输过高的成本。好儿不想放弃运输黄糖去北方售卖,是因为听辛老先生、胡汉说过,黄糖在北方,绝对是个稀罕物,只有富贵人家和皇亲贵族,才享用得起美味又营养丰富的黄糖。辛老先生说,就是在他家,黄糖的用量也是受到限制的,主子都不能随意用,何况那些下人,更不能用了。

    而根据胡汉的说法,目前在整个江北,只有一个黄糖供应商,可想而知,这个黄糖市场该有多诱人。不过,胡汉也说了,那个黄糖供应商,背后有强大的后台,自家想要去瓜分这个市场,绝非易事。

    可胡汉却又鼓励好儿,想做,就做足准备,放手去搏。输赢,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好儿,你想从哪方面入手?”辛老先生问道。

    辛家也有几个商铺,除去庄子,那些个商铺是主要经济来源。辛老先生虽不去过问这些事情,却也是时有关注的。

    辛老先生绝不是一个只知道书本的读书人。好儿是这么认为的,像辛老先生这样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并不看低耕作和经商的人,在东唐实属少见。

    “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酒楼仍是首选。”好儿心中筹谋计划多年,说来自然熟稔,“酒楼多如牛毛,我会在特色上下工夫,做别人没有的,甚至整个东唐都没有的。江北取冰极为方便,我会让冰饮店在江北遍地开花。”

    “我家的大棚蔬菜种植,在彭北省适合,在江北,我想先去您和我师傅曾提到过的小江南去实地考察,如果那里的气候真的不错,我会考虑在那边批量买地种植,继续制作酱泡菜售卖。”

    “此外,我想搞一个集吃、住、玩、乐一条龙服务的游乐城。南方多富贾,北方多贵族,只要我们结合江北的人文风俗来建造、经营,我相信,一定可以收益良好。”

    “除了我刚才所说的这些,其他的行当,我也会进入,但这需要去那边实地考察,才能做出具体决定和规划。”

    酒楼、游乐城都是属于利润高的行业,而冰饮店、酱泡菜相对而言就是薄利多销,两者相辅相成。届时还会根据当地情况,调整产业规划多方发展。好儿相信,虽然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肯去做,肯拼搏,付出总会有收获。

    胡汉笑道:“好儿,你这些规划,真要三年两载后才去实施?那我可得走在你前头了。”

    好儿笑眯眯道:“师傅,您尽管采纳我刚才说的去做,特色,可以有很多种,就像花园里的万紫千红。游乐城的理解和做法,也因人而异表现不同。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胡家游乐城和温家游乐城撞脸。”

    胡汉哈哈大笑,看向好儿的眼中尽是疼爱和宠爱。“师傅我上年纪了,就不跟你这个年轻人争了,你只管去做,能帮得了的,跟我说一声,我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谢谢师傅!师傅您是这世上除了我娘和哥哥外最好的人了。”好儿立即起身走到胡汉面前,鞠躬行礼,笑得眉眼弯弯。

    辛老先生笑道:“好儿,什么时候去江北,到京城了,也让我这老头子做一回东道主,招待你这个小客人。”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好儿笑盈盈,又道,“辛老先生,那四儿怎么办呢?”

    辛老先生道:“等四儿考了乡试恩科,无论考不考得过,若他还想继续求学,我想带他一起北上。”

    “那我哥哥呢?”好儿忙问道。

    “你哥哥阿旺,醉心武科,依老夫看,也更适合从武。我会为他举荐,谋求一个适合他发展的空间。”辛老先生微笑道。

    ☆、191京城有少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辆马车自禾木巷驶出,转左边大街一路往前,到得十字路口,右转,继续前行。

    天阴细雨蒙蒙,空气中的冷意四面八方钻来,正是早上时分,路上行人车辆并不多。

    如此过了三个十字路口,马车在进入一条稍窄的街道后,速度放缓下来,徐徐靠边,在一座院门前停下。

    “三少爷,到了。”赶车的南叔跳下驾座,披上搭在靠背的蓑衣,从车底座取出一只小踏凳放地上,车门拉开,门帘被从里面掀起,青衣小丫鬟一手掀帘,一手握了把伞,南叔忙接手挑帘子,小丫鬟便踩着小踏凳下了马车,迅速打开油伞,朝车厢伸出一只手。

    从车厢里走出一个白衣少年,抬眸看了看天色。一手搭在小丫鬟手中,踩着小踏凳下了马车,南叔把小踏凳重收起放回底座下。

    白衣少年道:“南叔,你自由活动,午时三刻送我去好记星火锅城二店。”

    “三少爷,小的记住了,绝不误时间。”南叔咧嘴一笑应道。看小主子进了门,这才转身坐上驾座,想了想,要消磨一个上午,还是去大匠茶馆喝茶听书最好。主意一定,便驾了马车,不紧不慢朝前走去。

    商铺大门之上,悬挂的白底红边黑字招牌,上写的是“日不落私房菜馆”,字体圆润端雅,透出四五分飘逸之美。

    庭院内,青石板铺路,鹅卵石小径蜿蜒园林中,只见那花卉新绿,嫩芽尖尖,细雨飘洒中无比的清新动人。

    行走中的白衣少年,身量纤细显修长,墨发束冠,肌似凝玉,眉秀目美,鼻梁秀挺,唇若点丹,面容轮廓姣好,无论正看侧看,亦有一种清新优美之感。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想念我们落日村的春天。”走在身畔的青衣小丫鬟,一手撑着伞,嘴里嘟囔地说道。

    “看不出你这么想念落日村……那明儿就送你回去?”白衣少年侧眸笑睨,声音一如这春寒雨中的嫩芽,清新悦耳。

    “嘿嘿,小姐你在哪,我就在哪。”青衣小丫鬟嘿嘿笑答道。

    “小屁精,你是舍不得京城繁华,还是舍不得半月后的百花盛会呢?”白衣少年言笑晏晏,话中带几分调侃。

    “都舍不得,不过我最舍不得就是小姐你了。”小丫鬟似撒娇地挽起白衣少年胳膊,脸上带着狗腿笑容,十分地讨好。

    “哎呀,有人口误两次,今天的中晚饭可以省下了。”白衣少年说着,目光落在挽手上,一本正经道,“还对本少爷动手动脚,举止轻浮……听说那红花院最近又大买姑娘……”至话尾故意拖长了音调。

    “我错了我错了,不该口误,不该调戏,我认错,三、少、爷。”小丫鬟瞪着眼睛,一字一句地咬着说道。

    “这才乖。”白衣少年伸出十指纤纤,在小丫鬟白嫩小脸上揉了揉,扬扬两眉,头一低,钻出伞外,大踏步走进红柱边上的一扇雕花高门。门边上挂一绿牌,上写:闲人止步,违者罚金十万两!

    褛花高门内,又是一方小天地,庭院内四角各载一棵青松,庭内半人高的绿化带呈十字形,青石板路通向东西南北连接走廊,北面走廊下,此时有两个妇人正在择菜洗菜,看见两人过来,纷纷起身问候。

    “三少爷早,平卉姑娘早。”

    “大家早。食材都齐全了吗?”。白衣少年面带微笑,边问话边走进正中一门,里面明亮宽敞,整洁有序,高矮不一的炉灶,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样样齐全。

    一妇人答道:“回三少爷,用到的食材全都采齐了。”

    “嗯,我看到了,不错。你们专心洗菜。”白衣少年说罢又对丫鬟道,“平卉,你看菜洗得差不多了,就去叫展放和陈箫过来。”

    展放和陈箫是两名出色的刀工,也是日不落私房菜馆里的厨师。

    各位看官,不用猜,这白衣少年,正是我们的女主好儿,青衣小丫鬟,就是好儿身边的平卉了。

    日不落私房菜馆主打私房菜,各类特色炖品炖汤。顾客群体为中高端人士。除了日常的菜肴是由其他厨师负责,私房菜全由好儿一手操作,身边只留平卉一人做助手。

    这私房菜的做法绝密,但色香味俱全,更兼顾营养,或全面滋补,或针对某方面下菜,譬如美容嫩肤,减肥,促进睡眠,预防保健手足麻痹等。只要连续吃上半个月,大多都会得到明显效果。

    要吃私房菜,也不是那么容易,私房菜价高,还不是普通的高,还必须提前一个月预定,定金是私房菜总价的一半。而且每个月只接受四个客人的预定,若是来晚了那只好抱歉,等下月咯。

    不过,京城那是什么地方?达官贵族最多,巨贾富商最多。一句话:非常有钱人的地儿!

    因此,日不落私房菜馆从来不愁没食客。也不担心会有人借权势打压。你道为啥?当然是背后有人撑腰啦。至于是谁,暂时保密,不久就会揭晓,各位看官小小地猜一下呗。

    自从两年前那个夜晚,和辛老先生、胡汉一番深谈后。好儿当即付诸行动,一家和常乐、陈有平一起,细细合议一番,制订出具体实行方案。单等四儿参加乡试和小树参加考选结束后放榜,即随辛老先生一起北上。

    十一月初,乡试、考选均在彭城举行,四儿、小树不负众望,四儿考上举人,排名稍微靠后,但他能在短时间内冲刺并考上,已实属不易。而小树在国子监的考选中,更是以第一名的头额顺利通过,甚得那位国子监来的考官赞赏有加。

    落日村一下子出两位举人老爷,一位小秀才,着实轰动一时,落日村也因而变得名气起来。常四叔一家又拜祖宗又拜宗祠,在家大摆筵席,招待全村和四方来客。常四叔和四婶是激动得落泪不已。常乐和常欢高兴得见谁都是傻笑,蒙氏则是觉得腰杆子特别硬直,她再也不用羡慕温家了,因为她如今也成了举人老爷家的大太太了。

    四儿要跟随辛老先生去京城,常家更是高兴不已,自家儿郎能得辛老先生青睐,虽然山高水远,或许几年都见不着,但是能让四儿有出息,他日衣锦还乡,常家就觉得怎么都值。

    温氏可是万般舍不得小树去京城,但她也深知,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不能因为思念和舍不得,就把儿女捆在身边不放行。

    十一月中下旬,此时天气已经很寒冷,好儿和阿旺兄妹俩,常乐和常宽兄弟俩,陪同辛老先生一行人,离开家门,坐车去彭城码头,坐船渡江,在木岸码头登陆后,再转乘马车北上京城。

    好儿和常乐此番送行外,主要是先去京城实地考察,好为年后的产业扩展做准备。

    再次登陆木岸码头,秧子镇的变化并不大,天寒地冻,到处一片白茫茫。常欢、阿旺、四儿、小树四人,第一次处在这样低温环境下,尽管身上包裹了厚厚的棉衣棉裤,棉大衣也上场了,仍是觉得寒意直袭体内。

    而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天气,却让好儿仿佛又回到了昨天。

    “哥哥,那一年,乐叔叔就是在那个破庙外面,发现我和我娘。也是这个月份,也是同样的冰天冻地,我和娘,都发起高烧……”好儿往那破庙方向指了指。

    往事再现,不堪回首,尽管语气放得轻描淡写,好儿的眼中,流淌几许心痛和惊悸。如果没有遇上常乐,她和温氏,那会必死无疑。

    阿旺搂过好儿,深深吸了口气,慢慢长大一些后,他知道,娘和妹妹的经历,想来也是不堪回首。可这样低下的温度,他真的很震惊,也很害怕,如果没有遇上常乐经过,就没有娘和妹妹,也就没有后来的他和小树。那一年,他和小树,也会像娘和妹妹一样,会被活活冻死。

    “妹妹,不要难过。不要往回看,往回想。不管你和娘曾遭遇过什么苦难,哥哥和小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给你和娘一片晴暖天空。”

    “好儿。”常乐走过来,两手扶上她肩膀,弯腰与她平视,微笑道:“好儿,你哥哥说得非常好,不管曾经经历过些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前看,向前走。要把日子过得更好。好儿,你放心,乐叔叔在有生之年,会永远支持、守护着好儿。”

    “谢谢哥哥。谢谢乐叔叔。”好儿这一刻突然很想哭,情绪一时控制不住,眼泪吧嗒直往下掉。

    “妹妹别哭,着凉就不好了。”阿旺心疼地为好儿拭去泪水,常乐指尖轻刮好儿鼻子,笑道:“是谁说的,哭鼻子,会变成小花猫。”

    好儿破泣微笑,忽见四儿和小树几人在那边喊道:“妹妹/小叔,马车来了,快来上车。”

    上了马车,车厢内有暖炉供暖,手上还有小手炉,冰寒一下子被隔绝在车外,小树等人就长舒一口气。常宽看着大儿子,颇是忧心道:“四儿,爹真担心,你能适应京城气候吗?这么冷……”

    四儿道:“爹,你看那南来北往的商客旅者,他们能适应,我当然也没问题。”

    常宽道:“四儿,到了京城,以后要听辛先生的教导,不许贪玩,不许跟人学那些坏习惯。”又对辛老先生道:“辛先生,四儿若是不听话,您只管教训他,直到他听话为止。”

    辛老先生呵呵一笑,“这倒不用,四儿性子稳重,也是个懂事不需人太操心的孩子。”

    好儿却趴在车窗留出的小缝边,往外看着缓缓后退的房子,路面。慢慢地,马车驶出了秧子镇,路旁出现的不再是房屋铺子,而是被白雪压垂的树枝,被白雪深埋的树木,再慢慢地,所见便是一片白得孤寂的苍凉冰冷。

    秧子镇,下晚庄。那是一个永远都无法抹去的噩梦。在多年后,它变成了一个路点,一个往来匆匆的很不起眼的小路点。

    自从踏入京城那一天起,好儿就一直以男儿装束示人。除了贴身随侍及几个可靠的重要管事,其他人如伙计、掌柜,包括住宅的下人,无一人知晓她的女儿身身份。

    因此,外间所传,日不落私房菜馆的私房菜掌勺人,是一位翩翩公子。

    ☆、192站稳脚跟

    今天要吃私房菜的食客,是京城徐府的徐老夫人。说起这徐府,来头也不小,是东唐三大皇商之一,用家财万贯不足以形容。好儿一边忙活,脑海中却浮现一个锦衣华服的小男孩,心中微微一笑。

    世间的缘分很奇妙,小树进了国子监读书,结识了一群同窗,之中就有这徐府的徐大少爷,徐致旻。

    昨晚小树跟她说,他的那些同窗们打赌,徐致旻输了,按照惯例,输的人请客吃饭,地点由赢的一方选,然后就选了日不落私房菜馆,今天沐休日,中午就一起过来吃饭。不知那徐致旻会不会认得出她来呢?

    “平卉,开中火。”好儿虽想着事情,干活儿却丝毫不乱,她要做六道菜,三荤三素,一个炖汤。菜和汤,全是针对徐老夫人的高血压和肥胖而下。吃过一次,老太太就说连续几天都精神头倍儿好,头也不那么犯晕,身体也不那么发热了。喜得徐府大老爷立即又来预定。

    好儿得知后很想笑,她做的私房菜,卖相和味道好自不用说,不过是往那汤里滴了一小滴空间井水,哪能吃一次就见效了?这徐府老夫人的心理自我暗示也太强悍了些。

    这私房菜菜谱,是好儿从空间的小书店里翻找来看,之后下苦功反复练习,都不知浪费了多少食材,才有今天的出色厨艺。不过,也仅限于私房菜上那些食谱。好儿给自己规定一个月只接四单,为的是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去做其他事。

    经了这些年,好儿家的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江南有温氏、常乐坐镇,江北有她和陈有平坐镇。除了酱泡菜还沿用巧味道名号,在江北京城,温好烧烤火锅城另命名为“好记星”,冰火两重天另命名为“天喔”冰饮麻辣烫店。

    两年时间在京城拼搏,好儿家如今在城东和城西开了两家好记星。天喔冰饮麻辣烫店则在京城东南西北开四家。经营方式跟江南的店相同。

    此外,就是筹建两年前计划中的游乐城了,吃住玩乐一条龙服务的游乐城,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场地够宽够大。但京城寸土寸金,想买地起建根本就不可能,除非选在郊外,可她又不是建度假村,跑郊外去建,谁去那住宿?况且,买地起建耗资也巨大,目前也还担负不起。

    思来想去,好儿决定从毗邻平民区的那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