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贵妾之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些事,也没有必要对女儿女婿说。
倒是靖国公,看霍青时眉清目秀的,小小年纪又挺沉稳,就提出让霍青时到国公府里去,同侄子安哥儿一同念书。
“安哥儿跟着他父亲开了蒙,已经请下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年后便来坐馆。青时过去,两个孩子也可以做个伴儿。”
老侯爷想了想,倒是也没有说别的。靖国公的二弟弟他是知道的,自己实打实地走科举出身,如今也是在翰林院里安心熬资历。这样的人请的先生,应该是不错的,也就同意了。
一家人之间也没有什么需要客气的,老侯爷命摆了酒席。这期间,阿琇一直被霍青时抱着。这小孩儿照看孩子倒是挺有经验,一顿饭自己都没怎么动筷子,反而一直照顾阿琇吃东西。
温氏看着他熟练的动作,看了看老侯爷,觉得自己明白了一些。
第10章 阿珠
阿琇被人照顾惯了,就没有温氏那样的细心。饭饱之后,就难免有些倦意。温氏又怀着孩子,不好回去晚了——历来的习俗,这孕妇出门走动,得要顶着天光回去。天黑后,容易有脏东西冲撞了腹中的胎儿。
因此饭后,靖国公夫妻二人就坐上了回府的车。
老侯爷既有家底儿,这些年打仗又捞了不少的好物,手里头大方得很,给了阿琇不少的见面礼。不过他到底是个大男人,也没有那个细心去预备什么小姑娘需要的东西,除过那块儿玉佩外,也多是些金玉玩物。
想着后边儿一辆小车上满满地装着自己的新身家,阿琇心满意足地躺在靖国公怀里打盹儿。
看女儿睡了,靖国公和温氏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些。
“岳父多年不曾回京,咱们也该好好预备预备,请他老人家过府做客。”
温氏点头,“父亲这一回来,少不得要和从前的故交走动一番。不过,先得陛见后才好。”
“自然。”
靖国公又夸起了霍青时,“小小年纪,倒是稳当得很。”
听他提起霍青时,温氏便叹了口气。
靖国公忙问缘故。
“你只看到了青时稳重,我却是觉得,他这回和父亲一同回京,定是有个缘由的。”温氏手里头抱着一只手炉,垂眸道,“旁的孩子不说,你只看安哥儿,平日里二太太当心尖子似的,天凉了怕冷着,天晚了怕饿着,色色预备齐当了,还要一天几回地问问呢。青时差不多的年纪,他父亲就舍得叫他自己进京了。”
虽然说老侯爷也算是祖父,可到底没有血脉的关系。就这么放心?
“我未出阁的时候,也见过几次青时义弟,虽是在军中,也并不是粗人。”
靖国公听得云山雾罩的,“夫人是说这里头还有别的缘故?”
“当着青时,父亲不好说。我心里隐隐猜到了一些,也不知道做不做的数。”
其实温氏的猜测纵有一些差别,也离着真相不远了。这俗话说的,有后娘便有后爹,霍峻有了续弦,紧跟着续弦又接连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娇妻幼子的,他纵然疼儿子,又能分多少的心在霍青时身上呢?况且他常在营中,家里头如何全凭妻子一张嘴。
可怜个霍青时,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在家里头就得去日夜照看弟弟了。当然,这些霍青时还能忍受。这回导致他直接被送到老侯爷身边进京的,是因为霍峻续弦儿的娘家侄子背地里骂了他是个有娘生没娘养的,说他生来就克死了亲娘,又说他亲娘短命云云。霍青时人虽然小,脾气却算不得好。后娘待他苛刻些也就罢了,那两个侄子又算个什么?
一时动起手来,两个十来岁的孩子,就被天生力大的霍青时揍了,惨不忍睹。
为了安抚续弦,也是为了叫霍青时避一避,打着送儿子进京念书的理由,霍峻就把儿子交给了老侯爷。
靖国公也不算是个蠢人,听温氏说霍峻的妻子是续弦的时候,便脱口而出,“夫人是说,青时那孩子是在继母手里头过不下去了?”
这会儿阿琇还没睡着哪,一听靖国公这话,小眉毛都忍不住纵了起来。
这一年她也算看得明白了,她爹,就是个傻白甜啊。
朝堂上有没有本事就不说了,基本上是个靠着祖荫的。家里头么,看看白姨娘那副模样都能哄着他那么多年,还能指望什么呢。
瞧瞧这说话不过脑子的模样吧。
果然温氏笑了一下,垂眸道:“我这个后娘,大概也不是个好的。”
靖国公原配生的阿珎,可还在外祖家里头住着呢。
“夫人,我不是这个意思……”靖国公顿时就窘了。天地良心,他真没有这意思!阿珎住在王家,那是她自己的意思啊,接回来不是这里不好就是那里难受,他也很不满哪!
温氏长出了一口气,抬眼对靖国公笑了一下,“我知道。”
京城里头,早就有些说她不慈,容不下靖国公原配女儿的传闻了。要不,都是在京里头,怎么那孩子就是不愿意回国公府呢?
外祖家里头再好,那也终究是别人家不是?
温氏先前并不大在意,嘴长在旁人身上,难道她还能管住了?
不过……
不自觉地将手放在了小腹上,她的阿琇,她腹中这个孩子,可不能有个不慈名声的母亲。看来阿珎那里,还是要请老太太去王家说道说道才好。
……………………………………………………
老侯爷陛见之后,交回了兵权。皇帝又授了他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有衔无职,就只是个光荣的称号。老爷子没有半分不满,他这一生都在为重振定国公府门楣拼杀了,如今卸了那些重担,反而能过几年轻松的日子了。
不过,轻松日子没过几天,年前皇帝又有旨意下来,将京卫营交给了老侯爷掌管。老侯爷进宫请见,坚辞不受,皇帝陛下却是屈尊降贵地起身,拍着老侯爷肩膀叹息,“说起来,朕还该称你一声表兄。当年若不是你和阿林,朕也不能走到今日。在朕心里头,你们便是左膀右臂了。阿林已经不在,京卫营不放在自己人手里,朕不能安心。”
皇帝陛下的儿子们也渐渐大了,知道各处安插人手了。京卫营乃是京畿戍卫的重要兵力,原本是在武定侯手中。只是武定侯这两年,与二皇子走得近了点儿。
京卫营武定侯掌管了多年,乍然换了,也恐营中有人不服。但若是换了定康侯温澜,只凭老侯爷的赫赫军功,完全可以震慑。
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老侯爷便是再有不愿,也只能谢恩了。
老侯爷多年未曾回来,又到了年根儿,各处宴请不断。老侯爷有的去了,有的便辞了。不过每次出去,他身边都带着霍青时。霍青时原本就是个边城副将的儿子,哪里见过这些的繁花锦绣?初时还表现出了一些惊讶,慢慢地也就淡定了下来。
老侯爷冷眼看着,就觉得自己果然没看错。青时这孩子心性很是不错,再看霍青时每日里早起打拳夜晚看书,更是喜欢了,也就打定了主意,开春后,便把霍青时送到了靖国公府去,让他和安哥儿在一处念书。
不过,霍青时不住在靖国公府,每日里早来晚走。温氏看着,就觉得这孩子挺辛苦,时不时地让人备了点心汤水给霍青时和安哥儿送过去。
她月份大了,肚子鼓了起来,行动倒是没什么不便的。在加上天气暖和了,每日里总要在花园里走动一番。顾老太太也说,多动一动,生产的时候便会轻松一些。
这天天气晴好,温氏带着阿琇在园子里头逛着。满园子的柳树绽开新叶,海棠花也都开的正好,阿琇看着这样的景致,再被暖和的春风一吹,舒服得眯起了眼睛。
国公府极大,经过这几代的主人修缮,园子里头不说美轮美奂,也是极佳的赏春之处了。
温氏走了一会儿,就觉得腿有些酸胀,想先行回去歇着。阿琇还不想走,温氏便叫夏竹几个人好生地看着她,“别叫她自己跑,仔细别跌了牙去。”
阿琇一捂嘴,她正长牙哪。
夏竹几个答应了。
阿琇哪儿是坐得住的性子?等温氏身影消失了,立刻就在夏竹怀里扭动着下了地。夏竹也不拦着她,和春雨笑眯眯地紧跟在阿琇身后,准备看她站不稳了,随时伸手接着。
“风筝,风筝!”
园子里头不知道是谁在放风筝,硕大的蝴蝶风筝在天上展着翅膀,五彩斑斓的鲜艳极了。
阿琇跳着脚指着风筝,对夏竹喊,“好看啊!”
她也想放!
“姑娘再大些,也就能亲手放起来了。”夏竹笑道,“咱们府里头有会糊风筝的,到时候,一定给姑娘做个最大最好看的!”
阿琇越发美了起来,小身子一转,冷不防身后的假山后头,就走出来一个人来。
这人出现的太过突然,把阿琇吓了一跳,大叫起来。
“你叫什么呢?”
转出来的是三姑娘阿珠。
阿珠幽幽地看着阿琇,像足了白姨娘的小脸儿上,既有些嫉妒,又有些羡慕。
第11章 碰瓷儿?
从血脉上来说,阿珠和阿琇同爹同娘,是亲得不能更亲的姐妹了。按说,在国公府一众女孩儿之间,她们两个该是最亲密的才是。就只是阿琇从一出生就被抱到了温氏身边,而阿珠却是伴着白姨娘长大的。
在白姨娘眼里,阿琇可不是她的小女儿,那就是生生挤走了自己原本该有的儿子,代替儿子下来享受荣华富贵的。再加上因为掐了阿琇那两把,白姨娘被关在了清兰院里不得出来,虽然府里头从来没有苛待过她的用度,可靖国公的宠爱总是比从前差了很多。
这一切,在白姨娘看来,都是阿琇造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阿琇“就是来讨债的前世冤孽”。
亲娘如此,本来就很有些嫉妒的阿珠,自然也会受到些影响。虽说这一年顾老太太把清兰院里的人手都换了一遍,又把阿珠挪了出来,这心里头的种子已经种下,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夏竹就看到阿珠瞧着阿琇的脸色不大好,便稍稍往前一些,装作抱住了阿琇的样子,含笑问道,“三姑娘好。姑娘怎么自己一个人出来了?”
她们这样人家的姑娘,但凡行动,肯定都得有人跟着的。
阿珠眨了眨眼睛,“今天天气不错,我不过是出来看看景儿,没想到就碰到了九妹妹。”
阿珠年纪越大,便越知道嫡庶二字的差别。哪怕她长得再出众,平日里再有人夸千伶百俐又怎么样呢?说到出身的时候,她就永远都是靖国公府庶出的三姑娘而已。
亲亲的姐妹,阿琇一落地就记在了嫡母名下,从那天开始,她们之间的身份就已经不同了。
瞧着阿琇那身鲜亮亮的衣裳,包包头上缀着的精致铃铛,因方才的兴奋跑得通红的脸蛋,阿珠心里头就无端端升起戾气——阿琇笑得这么开心!
顾老太太特意将一位严厉的嬷嬷放在了阿珠身边,说是照顾她的起居,其实就是监视教导。一年来,阿珠也算是长进了不少。看到夏竹有意无意地抱住了阿琇,便咬着嘴唇,收起了嫉羡的神色,软软地问夏竹,“夏竹姐姐,九妹妹都没有同我们小姐妹一起玩耍过呢,二姐姐她们在那边缓坡上放风筝,我带她过去一起玩可好?”
她穿着一件颜色浅浅淡淡的春衫,声音也是轻软动听,平心而论,国公府里头这些姑娘中,若是单以容貌来说,还真得说阿珠是头一个出色的。
这样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软软地央求着和小妹妹一同玩,任是谁看了,大约也都得忍不住应了下来。
“这……九姑娘出来了半日,也该回去吃些东西了呢。”若是别的姑娘也就罢了,可三姑娘……呵呵,她可还记得呢,当初姑娘满月,白姨娘险些把姑娘给捂死,三姑娘可就在旁边站着看呢。
“怎么夏竹姐姐这是不愿意么?”阿珠嘟起了嘴,跺脚道,“我不过是看着母亲面上叫你一声姐姐罢了,九妹妹才是我的亲姐妹呢。”
这话既像是恼火,又像是撒娇。
“哎呀,父亲!”
夏竹和春雨忙回头去看,却看到身后是空荡荡的,哪儿有靖国公的影子?
就这么一回头间,阿珠已经跑到了阿琇的跟前,笑道,“好妹妹,姐姐和你玩。”
伸手去捏阿琇的脸。
阿琇最是清楚阿珠是个什么样子了,早就戒备着哪。一歪头,阿珠这一下就落空了。
夏竹已经回过神来,忙抱起了阿琇,俏丽的脸蛋上有点儿恼怒,“三姑娘!”
声音高了些。
阿珠立刻就红了眼圈,“莫非我是什么妖魔鬼怪么?竟是不许我亲近妹妹?”
转身提起裙摆就跑,“我告诉祖母去!”
这什么毛病啊!
阿琇觉得,阿珠的脑子不愧是白姨娘亲女,原作里头让人恨得牙根儿痒的庶女娇花,就这份颠倒是非的能力,真是青出于蓝了。
阿珠含泪转身,才跑了两步,葱绿色绣着小蝴蝶的绣花鞋就踩在了裙摆上,整个儿人都跌了出去。
这套路有些个眼熟。上辈子很多人经常在汽车前头这么干来着。
有个词语总结的相当精辟,叫做碰瓷儿。
不过当春雨还是跑过去扶起来阿珠的时候,阿琇两只小手就捂住了脸。她错了,不该怀疑阿珠碰瓷,她这位亲亲的三姐姐是真摔着了——瞧瞧那张血糊糊的小脸蛋,还哪儿能看出平时的娇媚可爱啊!
正值春天里,和风煦日的,小姑娘们都爱美,阿珠也不例外。她今天就穿了件薄薄的春衫,底下的裙子是眼下京城里最为流行的百鸟曳地裙。要说这裙子穿起来是真好看,尤其是阿珠纤细,哪怕身形还没长开,风一吹,裙角翻飞的模样也初见豆蔻少女的风姿了。
就只一样,行动很有些不方便。
这可不就摔了么。
阿珠哭了,这回不再是装模作样,眼泪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再不像从前那般一边哭还一边用帕子掩着嘴盖着眼,甚至哭声都惨了许多。
春雨看着阿珠嘴里头不断涌出血来,先是被吓了一跳,随后手忙脚乱地用自己的帕子给阿珠擦拭。她一碰,阿珠哭的更厉害了。一张嘴,又是一口血水吐了出来。
阿琇看着都觉得疼了。
夏竹捂住了阿琇的眼,怕她见了血吓着。也幸好园子里各处都有收拾花草的仆妇,见阿珠受伤,都忙上来,帮着春雨把阿珠抱去了春晖堂——顾老太太认为须得好好扳一扳阿珠的性子,把她挪出清兰院后,也没给安排到别处,就叫住在春晖堂西侧一个三间小院子里了。
这边儿一群人呼啦啦簇拥着春雨走了,夏竹挪开了手,就拍了拍心口,这都叫什么事儿?
只盼着三姑娘可别把这事儿算到姑娘,甚至是太太身上才好。这么想着,赶忙抱着阿琇回了正房,去禀告温氏了。
…………………………………………………………
阿珠这一跤摔得着实不轻。
摔着的时候,牙齿正要在腮帮子上,硌出了一条大口子,所以这嘴里头才会不断出血。手肘膝盖也都有破皮儿,最惨的是连门牙都被磕得松动了。大夫临走时候还嘱咐呢,叫她痊愈前可千万别咬牙,免得弄掉了门牙。阿珠都换完了乳牙,这门牙要是掉了,可就得一直缺着了。
阿珠伤口本来就疼,再听到大夫这么说,又怕自己真就掉了门牙,往后连笑都不敢,更是伤心难过,哭的哽咽难言。
温氏听到夏竹的回报后,也没顾得自己休息,忙忙地赶到了春晖堂。顾老太太见她走得额头都见了汗,反而怪她:“你这身子越来越沉,做什么这样慌慌张张的?”
“听夏竹说三姑娘摔着了,摔得还挺重?”温氏扶着腰坐下,“可传了太医?”
顾老太太便道:“大夫说了,没有大碍,伤处也上过了药,你只放心吧。”
温氏点头。没事就好。
虽然这么想着,还是起身去看了一回阿珠。
阿珠已经喝了药睡着了,闭着眼睛,还在抽抽噎噎的。
这会儿她嘴唇肿了起来,再加上鼻尖儿也被碰破了皮儿,瞧着倒是比平时更可怜可爱了一些。
温氏看了一会儿,见阿珠睡得沉了,才回了正院小憩。
晚间靖国公回来了,先往正院里看温氏,温氏便告诉他阿珠摔着了的话。
“怎么还摔着了?”靖国公一边接了丫鬟送上来的布巾擦手,一边随口问道。
温氏只能笑道:“我过去的时候,阿珠已经喝了药睡下了,她又没带人出去,问谁也说不清楚。我瞅着孩子摔得不轻,小脸都肿了。回头你过去瞧瞧不是?”
“知道了。”
靖国公应了一句。温氏就立在他的身边,他转身就摸了一把温氏隆起的肚子。
温氏:“……”
不禁嗔道,“太不庄重了些。”
屋子里头,还有丫鬟呢。叫她们看着,像个什么样子呢?
靖国公笑道:“怎么不庄重了?我们是夫妻。”
又对着温氏肚子叽叽咕咕说了两句,温氏也没听清他到底说了什么。
知道了阿珠受伤,靖国公到底也担心,喝了杯茶忙去了春晖堂。
顾老太太平日里,并不会叫儿媳们来跟前立规矩。不过每天晚上,靖国公和二老爷三老爷也会过来看看老娘,陪着吃顿晚饭。今儿一来,却发现春晖堂里头气氛有点儿怪。
春晖堂里太安静了些。
就连站在门口的小丫鬟,见到他也没敢像平常那样扯着脖子通报,就只悄蔫蔫地打起帘子来,让他进去了。
靖国公大感诧异,这是怎么了?
屋子里头,顾老太太正歪在榻上闭目养神呢,就是脸色不大好看。大丫鬟珍珠坐在脚踏上给她捶腿,翡翠恭恭敬敬地侍立一旁。见靖国公进门,拼命使眼色。
靖国公在顾老太太跟前的时候,总还算不那么傻,过去接过了珍珠手里的美人锤,示意她自己来。
珍珠就起身退到了一边儿。
靖国公捶了两下,顾老太太睁开了眼。
“母亲。”
靖国公赔笑,“儿子捶得可还好?”
顾老太太哼了一声,坐了起来,叫靖国公,“你也坐下,我有话说。”
第12章 不是不告状
靖国公坐下了,“母亲有何事情吩咐?”
“吩咐倒是说不上,就只想问问你。”让靖国公坐下来,命人给他上了茶,顾老太太才开口,“阿珎你打算什么时候接回来?”
靖国公原本以为老太太要跟他说说阿珠,冷不防又被扯到了阿珎身上去了。
提起阿珎来,靖国公心里头就有些郁郁。原配发妻生的闺女,嫡长女,就一门心思亲近外家。头腊月里,他亲自去接了阿珎回来,过了正月也没送回去。
靖国公想的很简单,说到底阿珎是他的女儿,是沈家的嫡长女,小时候在外祖家里住着也就住了,眼看着十岁出头是个半大的姑娘了,再没有一直住在外祖家的道理。
便是王家,也说不出什么来。
王家的确不能说什么,人沈家好好儿的都在京城里,又不是隔着千山万水,从礼法上来讲,靖国公娶了续弦,阿珎也是父母俱在的,哪儿有不肯回本家的呢?
只是出了正月后,王家太太就病了,请医熬药的。本来就是正经的姻亲,没有不过去看看的道理。靖国公亲去问候了一次,王家太太确实病着,瞧着脸色病得还不轻。老太太流着泪说想见阿珎一面。
阿珎是嫡亲的外孙女,靖国公再怎么样,也不能说就不许见啊——那也太不近人情了些。
只好送了阿珎过去。
这不是么,两个月过去了,王老太太那病早就好了,孩子不给送回来了。
“这事,儿子也放在心里呢。”靖国公叹气。他王家泰山倒是个明事理的,奈何管不了老妻。
顾老太太哼了一声。其实她一直就不大满意先国公给儿子定下的这门亲事。倒不是说王家根基浅薄,往上数他们沈家也是泥腿子出身。关键是她不喜欢王太太那个做派,总是摆出一副他们王家乃是清流,不屑于结交权贵的架子来,给谁看?
好在王氏并不像她的母亲,进门后当家理事是把好手。就只一样,把个权柄看的太重了些。
像如今的温氏,自从知道有了身孕后,主动就提出叫二太太三太太管家,她只安心养胎。王氏怀着阿珎的时候,七八个月了还不肯放手,叫二太太沾手家事。本就不是结实的身子骨,后来的难产,焉知不是怀孕时候思虑太重了呢?
不过人走了,这些话顾老太太不能说出口,也不欲再多想罢了。
“说到底,阿珎是咱们沈家的孩子。王氏没了,亲家太太思女成疾,想把阿珎接到跟前去。我想着,这也是人之常情,便也没有多说什么。”顾老太太啜了一口茶,缓缓道,“现下阿珎也长大了,再过两年也可以相看人家了。沈家人都还在,一直住在王家,没得叫人笑话。”
王家打的什么主意,可别以为她不知道。阿珎两个舅舅家里,可都不是光有女孩儿的。
“母亲说的是,我也是这样想的。这不是开春的时候,阿珎外祖母又病了一回,才叫她过去的么?想来如今已经大好了,我明日就遣人去接了阿珎回来。”
顾老太太点头,“这几年咱们家里做的可以了,谁也不能说咱们不近人情。倒是王家……”
说道这里,便停了下来。
“明儿你也不要遣人去接,你亲自去。就只说是我托了人寻了一位宫里出来的老姑姑,重金邀请来了咱们家教导姑娘们。再过几天,便要进府了,这对姑娘们是大好的学习机会。”
她就不信了,王家还能拦着沈家的姑娘不叫上进不成?
靖国公答应了,顾老太太便叫他去看阿珠,“可怜见儿的,哭了半天儿了,晚饭都没吃,你也去安慰安慰。”
等靖国公走了,顾老太太揉了揉眉心,都是操不完的心。
傍晚时候,阿瑶带着几个妹妹都来看阿珠了,就连阿琇都没有落下。尽管,阿琇是被丫鬟抱在怀里过来的。
阿瑶自小就话不多,不像别的孙女那样能说会道地讨人喜欢。可这丫头性情温柔,言语和顺,平日里除了在屋子里头看书,也很是照顾几个妹妹,心思又细,做事也周全。
再看看阿珠,自从远离了白姨娘,这一年来也有了长进哪——虽然很小。就如今日磕了来说吧,要是放在从前,一准儿会哭哭啼啼地,顺便把锅扣在阿琇身上。这回就没有,睡醒了后,哭了一回,问她怎么摔的,倒是知道实话实说了。
这就很好了。小姑娘家家的,有点儿好强不算什么,关键是不能自作聪明,更不能学白姨娘那样的小家子气。其他的,慢慢教导,总会扳过来的。
顾老太太从大到小,扳着手指头数了数国公府这几个姑娘,甭管嫡出庶出,性子都算不错了。阿瑶温婉,阿珠先不提,四姑娘直爽,其余几个都还小,可就算是最小的阿琇,也机灵讨喜。只阿珎……不是说这孩子有多不好,在家里住着的时候,晨昏定省,该请安请安,该问好问好,叫陪着长辈吃饭就吃饭,该有的规矩是有的,就是没点儿热乎气。
顾老太太很是发愁。
自己是嫡亲祖母,自是能包容晚辈儿。可温氏呢?
是继母。
当然这不是说温氏就不好了,相反,顾老太太得拍着心口说,温氏对阿珎,对几个庶女,都是不错了。儿子是个男人,难免有忽略的时候,但每每到了该添置衣物的时候,府里的孩子们有了,温氏总也没忘了王家的阿珎,或是送了衣料过去,或是裁剪了成衣送过去。甚至,每次阿珎回来小住,临走时候温氏也没忘了给阿珎的乳娘一些银子,作为在王家的花用。
眼瞅着孩子大了,日后亲事是要靖国公和温氏做主的。温氏做出了亲近的姿态来,阿珎若是不接着,那日后还能指望温氏尽心吗?
不是她疑心重,就阿珎现下疏远国公府,疏远温氏的样子,她都怀疑是不是王家刻意教出来的了。
总之,不能再叫阿珎这么下去了。阿珠都能扳回来了,顾老太太就不信阿珎回不来的。
——
靖国公去看阿珠的时候,阿珠正喝着清粥呢。面前,只有一碟子煮的烂烂的青菜。
饶是已经听老娘和老婆说了,阿珠磕得不轻,闺女一抬起头的时候,靖国公还是吓了一跳。
好么,本来娇娇俏俏的漂亮小姑娘,鼻子也搓破了,脸上也肿了,胳膊腿上的伤看不见,但是瞧着阿珠可怜兮兮让人喂着喝粥的样子,就知道肯定不轻。
一瞧见亲爹来了,阿珠眼泪又掉下来了。
“父亲……”
因为怕门牙掉了,父亲这两个字叫的模模糊糊的。靖国公过去摸了摸阿珠的头发,心疼地问道,“这可怎么摔成了这样?”
阿珠是他的第二个女儿,和阿珎不同,阿珠是他看着长大的,嘴头甜会说话,尤其讨靖国公的喜欢。至于娇气啊什么,靖国公觉得,小姑娘么,哪儿有十全十美的呢?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也是捧在手心里疼了这么多年的。
阿珠抽抽噎噎的,“就,就想跟九妹妹玩,不小心就摔了。”
她抬起脸来,含着一泡眼泪,“流了好多的血,怕是吓着了九妹妹呢。父亲,你回去跟母亲说,阿珠不是故意的,请她别生气。”
这话要是被顾老太太听见,能当场气吐血——亏她还觉得阿珠长进了,不会动不动就学她姨娘那样告小状了。敢情,人家不是不告,是不在她跟前告而已。
靖国公没想那么多,还安慰阿珠哪,“傻丫头,你母亲不是那样小气的人。你九妹妹……”
他想说你九妹妹胆子大得很,不会被吓着。话到嗓子处又咽了回去,是哦,阿珠摔得这么重,阿琇被吓着了没有啊?
回头,他也得回去看看老闺女才好。
安慰了阿珠一会儿,又许诺明日回来的时候给阿珠带外边的好玩意儿,靖国公才匆忙赶回了正院。
温氏正坐在绣榻上边,看着阿琇在屋子里蹦蹦跳跳地呢。
“小弟弟乖乖……”阿琇摇头晃脑的,把脸贴在温氏肚子上装模作样地听了一会儿,一本正经对温氏道,“嗯,小弟弟很乖。”
温氏点了点她的额头,“那阿琇能不能告诉母亲,还听见什么了?”
“姐姐。”阿琇用力点头,“姐姐。”
“小弟弟知道叫姐姐啦?”
“嗯!”
“九姑娘真是疼爱弟弟呢。”夏竹笑眯眯过去抱起阿琇,“下半晌跑了那么久,姑娘累不累?咱们去睡觉吧?”
温氏笑道,“这会儿还早,叫她睡了回头夜里又醒。索性叫她再玩一会儿。”
让人去把阿琇的那些小玩具拿过来给她摆弄。
阿琇抱着自己的小老虎枕头,“跟娘睡。”
才进门的靖国公:“……”
第13章 得男
靖国公一抹老脸,走进去抱起了小闺女,“阿琇今儿被三姐姐吓到了没有啊?”
“她胆子可大得很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