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晋阳公主-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遗直和长孙涣互看一眼,都心下了然裴驸马的用意,恐怕那架子后真有人在偷听,这会儿支走他们,也好让里头的人出来。但当下自是不好拒绝,遂客随主便,跟着裴驸马去了。
裴驸马意在房遗直,遂一路与其闲聊,多是问候其父亲房玄龄的情况,房遗直一一作答,倒是本分。长孙涣则趁机放缓脚步,而后跟自己身边的随从小声嘀咕几句,方快步追了上来。
“当年在长安城,我与梁公一见如故,当日就相聊至深夜。而今这七八年过去了,也不知他如今可好?”裴驸马问道。
“驸马放心,家父他一切安好。”房遗直淡淡道。
“一切都好就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能安好,确真是一种福气。只可惜公主却多了一样顽疾缠身,不然大家还就真跟当年没什么差别,除了稍微老一些。”裴驸马感慨万千。
提到‘老’,房遗直就禁不住看一眼裴驸马的容貌,“别人不知,但裴驸马却丝毫不老,容颜年轻,乍看之下,倒是像如我和长孙涣一般同龄。”
裴驸马听得很开心,嘴上却谦逊地说是房遗直嘴甜,“老了就是老了,便是心里不服也不行,人人都如此,不过如你我这般样貌的人来说,老了倒真有点可惜。”
房遗直笑了笑,对于裴驸马所言不置可否。
裴驸马附随后他和房遗直又闲聊了几句,裴驸马方问了房遗直,“不知你和宝琪此来安州所为何事?我听晋阳公主说,你二人似乎并不是来安州游玩。”
“贵主这样说过?”房遗直问。
裴驸马点了点头,“对,她姑母当时也在。怎么?难道是因为事情太过机密,你们不方便告诉我?”
“不,只是不明白,贵主因何要跟裴驸马开开这样的玩笑,我和宝琪此来安州就是平常闷久了,想四处玩个痛快,碰巧赶上公主也来这里罢了。不过倒也来对了,既然公主也选择在此处散心,可见这安州城人杰地灵,我们会不枉此行。”
“这是自然,这安州还真是个好地方,也是吴王治理英明。”裴驸马半怀疑地审视房遗直,见其态度肯定,一副不容有疑的样子,心下就动摇了,思虑会不会是自己这边消息有误。
房遗直:“裴驸马今日特意叫晚辈来,不知所谓何事?”
“主要便是想问问你父亲如何,我这早准备好一封信,还要烦劳你回头在帮我带回去,亲自交到你父亲手上。”裴驸马说罢,就从袖子里取出一封早写好的信,递给房遗直。
房遗直立刻接了下来,表示一定会帮他把信送到。这时候二人再没什么多余话可言,裴驸马又跟长孙涣聊了几句长孙无忌的情况,就放了他二人走。
“这裴驸马来者不善,似乎是很想知道你和宝琪此来安州的目的。”长孙涣分析道。
房遗直应承。
“兕子也是,怎么就把这件事透漏给了裴驸马了呢,小丫头到底是心善,经不住自家亲戚引问。”长孙涣无奈地叹道。
房遗直立刻看长孙涣,“不是她。”
“房遗直你脑子上左右两边长得真是耳朵?刚可是裴驸马亲口说的,是晋阳公主我表妹把你们有事要查的事告诉了他们。”长孙涣复述道。
“别人嘴里的话就一定可信?我看公主并非是没有分寸之人,倒是这位裴驸马言行可疑,有些奇怪。刚刚那句借公主名头的话,我可不过是借口,就为了诈我。倘若真是晋阳公主说了此事,我刚刚否认说不是的时候,他必该愤怒,认定我推诿欺骗。但他却没有,只是略微怀疑,见我神态坚定就再没敢说什么,足见他并不敢肯定这件事。”房遗直推敲道。
对于兕子传话这件事,房遗直竟丝毫没有表现出怀疑。若非他早知道房遗直与晋阳仅有两三次浅显的碰面接触,此刻倒真以为房遗直是很了解兕子性情的老朋友。
相比之下,他身为兕子的表哥,自小就与兕子一起长大一起玩耍的热,真该觉得心里愧疚了。按理说该彼此了解的是他才是,偏偏却不如房遗直。听别人一讲是她,他自然就信了,根本没仔细考虑过这事兕子根本做不出来。
李明达正在凉亭内纳凉,听了远处传来的房遗直与长孙涣的对话后,自然是猜出来裴驸马该是拿她做借口说了什么,试探房遗直。她是李玉琼侄女,女孩家喜欢说些家长里短,对自家姑母说两句闲话很正常。这事儿长孙涣都信了,但房遗直这个本和她不熟的人,却能清楚辨别真伪,肯定她的品行,确实令人惊讶。
刚刚李明达因他管自己住哪儿的闲事,还有些不满,而今听他如此信任自己品行的态度,又刚好平了她之前的那些不满。
李明达随即就冷静地思虑,房遗直提议她继续住在公主府,是否有别的原因。难道公主府有大秘密,他忽然发现自己不好插手,便让她在此暂留监视……
李明达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再过多思虑,也不过是揣测,倒不如干脆把房遗直叫来直接问清楚。
房遗直刚见礼,李明达就立刻开口问:“我若继续住公主府,会有什么好处?”
房遗直怔了下,没想到公主开门见山的话就是这句,“也没什么太大的好处,最多不过早些看到真相。”
“真相?”李明达转即就与房遗直对视了,虽然对方飞速地移开了目光,但李明达总觉得房遗直刚刚看自己的每个眼神都带着审视。
“安州的事,已经惊动了圣人,便是一件大事。”房遗直面色冷肃。
“既然是圣人交给你的事,我相信你们会做好,却与我无关。我此来只为祈福,好生散心。”李明达问。
房遗直点头,“人若什么都不知,倒难得糊涂,怕只怕公主会身不由己。”
“房遗直,你此话何意?好生奇怪,你之前说小事不值一提的时候,难道不是想告诉我这件事不要插手,而今怎么又觉得非我参与不可了。”
“那话其实是对公主以外的人所说,对公主,”房遗直顿了下,眼中目光凛凛,“只怕想瞒也瞒不住。”
李明达:“你干脆点直说。”
“那遗直便冒犯了,”房遗直对李明达拱手施浅礼,随即利落问,“公主是不是耳目敏锐?”
第38章 大唐晋阳公主
李明达眼睛直了,盯着房遗直。
房遗直自然不能去直视李明达,他低垂眼帘,面容淡淡。
倒是怪了,平常见他行礼的时候,觉得有几分傲气。反而是现在他这样站在那里,倒忽然给人感觉有了几分谦逊之态。
“我给你一次机会,收回之前的话。”李明达道。
“话出口便如泼出的水,如何能收回,公主已经听到了却要假装听不到,岂非掩耳盗铃。”
房遗直显然对于自己刚刚的直言没有一丝后悔。
如此李明达倒有些不明白他的谦逊之态来自何处了,本以为是他话出口了又后悔,而今看来却又不是这样。
李明达因疑惑,自然免不得去好奇打量房遗直,他今天穿了一件紫地金锦绢袍,刚好剪裁得体,衬得他身姿修长,面容朗朗若玉。
这人打眼瞧着就如碧天之上的一朵闲闲的白云,不耀眼,不突兀,却也不与其它东西同流合污。
李明达深知便是自己直接否认,房遗直心里还是不会信她,而且极可能因此轻瞧她,觉得她是个没胆子不敢当的公主。李明达其实并不在乎自己丢人,但她不能丢教诲她长大的父亲的脸。
“确如你所言,比常人耳目敏锐一些,但到底还是比不过你敏锐。”李明达道。
房遗直忙行礼,“论起见、闻的厉害,遗直远不如公主,此事之所以会洞悉,不过是凑巧观察得之。公主蕙质聪颖,便是遗直不坦白,将来也必瞒不过公主,而今既然公主问了,遗直当坦白诚以相待。若有言语上的唐突,还请公主见谅。”
李明达:“罢了,你肯说实话便很难得。我耳目敏锐也不是什么不可认的事,只是不想太过宣扬,让人夸大。便如我临摹飞白体,虽有些样子相像,但到底在笔锋力道上不如圣人的苍劲霸道,然这件事件被传出,却成了‘如书于一人,难以分辨’。”
房遗直点点头,自然理解李明达忧心之处,更何况她这个能耐若真宣扬出去,可比临摹飞白体更为重大。身边人若都知道她能听能看,自然会有所畏惧,人都有秘密,也都怕自己的秘密会被知晓,如此就会本能的选择离公主远一点。便是圣人,与朝臣商议要事密事之时,一想到此,恐怕也会有所忌讳,以至于会减少去立政殿的频率。
晋阳公主自小就丧母,若再经历周遭人的另眼相待和刻意远离,只怕心中的苦楚更是无人能诉了。
“此事遗直愿以命作誓,定会缄口不言,不传与第二人知晓。”房遗直说罢,便要举手发誓。
李明达忙拦道:“倒不必如此严肃,我自然信你,凭你在长安城众子弟心中的地位,我也知你是个言而有信的人。”
李明达托着下巴,收了之前公主的做派,拿出平常可亲的样子对房遗直微微笑道:“不如我们做个朋友。”
做朋友?
房遗直目光滞了下,然后看向李明达,刚好与李明达一对弯成月牙形的笑眼对上,随后他的目光又停滞了第二下,不过很快他就控制自己把目光收回,瞥向别处。
晋阳公主的那双眼,便如夏夜里明月照在碧湖面上反射出的潺潺微光,这对房遗直来说,是比任何耀眼的东西还要耐看,引人陶醉。
一直以来饱腹于肚的诗书,都没了用武之地,因没有任何字词诗句能形容出他现在心头一震的感受。
“以茶代酒。”李明达端起手边的茶杯,冲房遗直举了一下,便利落地把一杯茶都饮尽了,而后倒扣杯子,晾给了房遗直她的诚意。
田邯缮已然端着托盘立房遗直身边,托盘上摆着一件翠玉茶碗,里面盛着翠绿的茶汤。
房遗直微怔,大概是没想到晋阳公主还有如此豪爽的一面,他本以为宫里头养出来的公主,除了刁蛮骄纵,便是活得太过精细,喜欢挑毛病。这个晋阳公主,今天给他太多不一样的认识。
房遗直一边在心下感慨,一边端起茶碗,也跟李明达一样,将茶杯里的茶汤一饮而尽。
“杯子带走,记住你是我朋友的承诺。”李明达微微敛住笑容,认真地看房遗直一眼,亦是恩惠亦是警告。她要让房遗直明白,并且谨记自己的誓言。和,则是朋友,不和,那她也是个他得罪不起的人物。
房遗直感受到了李明达对他刻意的‘恩威并重’,嘴角忍不住溢出浅笑,他忙垂首拱手,遮掩掉这个情绪,随即用很正经严肃的口气,先行谢过了李明达,而后便攥着手里的玉茶碗,站在地中央,继续等待李明达的问话。
“既然是朋友了,坐,别客气。”李明达让人备了席子,眼见着房遗直落座之后,便问他到底是如何知道自己耳目敏锐。
房遗直先解释了李明达最疑惑的问题,“祁常侍案,在房府时,公主却未曾派人监听,便知婢女与其嫂子谈话内容。倭国副使案,公主可闻辨墙上残存的那一点膏药。再就是安州城外,遗直偶见公主总往城门内探望,后观察公主用同样的眼神看烤落苏……”
“你倒厉害,这点事情也能看出门道来。”
李明达又问他此来安州城所谓何事。
“这事有些复杂,涉及一些不可对外言说的事,倒是等公主在灵安寺祈福之后,再说好些。”房遗直淡淡阐述道。
李明达打量房遗直一脸正经,提及此事的时候,面容有些发沉,料想这件事可能确实不简单。
她点了点头,“既然祈福,不管排场大小,心诚最重要。这两日我确实该静心,等我祈福完毕,你再告诉我。”
房遗直应承。
李明达随后问房遗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话没有。
房遗直再次起身,欲和李明达行礼再言。
李明达道:“说是做朋友,就是朋友,私下里你倒不必对我如此客气,朋友之间该怎样讲就怎样讲,总是来来回回行礼,你不舒服,我也不自在。”
“公主让我保密的事,我定然会保密。而我知道公主秘密的事,也请公主保密。”房遗直道。
话有点绕,李明达缓了下,才明白房遗直的意思,点头应承。
二人随即作别,如此也算了却了各自的猜测。
至傍晚,李恪特意前来接李明达,邀请她同自己一起回府。
“不去了,想了下三哥所言不假,这公主府里的厨子做饭挺好吃,我还是该好好在此享受。”
李恪不解,好笑问:“先前你还说你还把那个厨子打得下不得床了。”
“我想吃他的饭,他就得下。”李明达横道。
“哟,我们兕子什么时候如此‘善解人意’了。”李恪哈哈笑,他倒是蛮喜欢李明达能耍出骄横的样子来,太少见了。
李明达挥手屏退左右,然后对李恪道:“我听说裴驸马很□□请一些能人异世,有才干的门阀子弟,可是真的?”
李恪眨了下眼,嘴上的笑有些不自然,“兕子,这可不是你该问的。你也知道,这地方是咱们姑母的住处,结交什么人是他们的事情,咱们插不得手。”
“安州是你的辖地,你不会不清楚。”李明达道。
“兕子,咱们这位姑母可未如你而今所见的那般和善。”虽然屋里没人,但李恪还是本能的四下看看,拉低声音对李明达道,“对谁都不和善,唯独对裴驸马,百依百顺。说句不中听的话,她便是被裴驸马打断了肋骨,也愿意为裴驸马出身挡剑。”
李明达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你这么说我倒是有点明白了,为何厨子的事,她要那般犯蠢的亲自出面与我谈,合着是因为我动的厨子跟裴驸马有干系,她才计较。”
“得,那你已经把咱们这位姑母得罪了,还不快快随我回府上去?”
“不去,我再住两日就去灵安寺,不折腾了。”李明达摆手拒绝,随即问李恪,“还有个事我很好奇,你说裴驸马年近四十了,却长得这么年轻,你们就没人奇怪?他可是有什么驻颜之术?”
李恪哈哈笑起来,“这个真没听说,该是天生的,听说他父亲裴寂也是个耐老之人,但年看起来就比同龄人年轻上十岁。裴驸马随其父,更甚一些,倒也可解释。”
李明达点点头,再不多问了。送走李恪、房遗直等人后,她在晚些时候又去见了李玉琼,探问其病情。
李玉琼本是一脸病容,就不大好看,但见李明达一来,脸色更加不爽了。
“你怎没随你三哥去?”
李明达一听就明白她是知道了自己曾要求过去李恪府上住的事,遂也不恼,不温不火地笑道:“三哥很好,但也惦记姑母,不舍得走。”
“算你有良心,”李玉琼笑一声,让李明达不必总来看自己,“我这病反复很久了,倒也没什么新鲜处,不看也罢,省得过了病气与你。你就好生在府中玩,别客套。”
李明达应承,随后听说裴驸马回来了,李明达忙打哈欠。李玉琼果然立刻开口打发了李明达,只满面神采飞扬的等着裴驸马过来。
“姑母此般依恋裴驸马,只怕很容易受欺负。”李明达虽然不知房遗直此次所查之事为何,但依稀可以感觉到事情和公主府有关,不然房遗直也不会建议自己留在公主府。裴驸马嫌疑很大,李明达自然担心李玉琼会被利用。
田邯缮:“男女情爱大抵都如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外人却万不可随便插手去管,很容易被双双嫌弃,惹得一身骚。”
李明达挑眉笑,“这么麻烦?”
“贵主尚未议亲,自然不知这其中的妙处。等您大些了,到议亲的时候,就会清楚了。”田邯缮道。
李明达想了想,“若如姑母那般,我宁愿不要。”
……
三日后,灵安寺。
一早寺内便被秘密戒严,内外排查了三遍。
李明达着华服在殿内祈福后,听了住持点化,便要在寺内再行斋戒三日才最为灵验,李明达便选择在寺内宿下来。因不好一直阻着百姓的香火,遂只在自住的小院内令侍卫戒严,其它去处倒可以于次日如常开放。
第二日清晨早饭后,李明达便坐于蒲团上捻着佛珠,诵读佛经。
没多久,就听到外头有闹声,喊声极大。随后田邯缮就打发人去探,很快就就有回复。
“很多百姓在外闹事,还把住持的头给打破了。”
第39章 大唐晋阳公主
“因什么事?”李明达问。
小太监直摇头,“场面混乱,足有几百数人在闹事,口里说是给什么张善人、王善人出气,灵安寺住持骗钱害人,该给个说法,以命相抵。”
“这灵安寺的住持做了什么坏事不成?”李明达顿然蹙眉,看向田邯缮,她此番慕名从长安来灵安寺上香,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父亲听说这里的香火鼎盛,十分灵验,且住持德行颇高,在百姓之中很有名望。
昨日李明达听住持讲经论佛,倒觉得这位悟远住持言语徐徐,慈眉善心,且大识佛法,其高僧之名名副其实,并非像是个坏人。
这灵安寺在安州也算是大寺庙,寺内僧人有上千余众,风评一直很好,这住持再傻也不会如此大摇大摆的去骗人。李明达觉得这其中必定有什么误会,且不管这闹乱是偶然还是故意,事情一定要控制,不能闹大。遂李明达打发田邯缮和程处弼去处理此事,若失态还不好控制,便立刻去找吴王增援。
二人应承,这就去了,随后大约一炷香的时候,田邯缮满头大汗跑回来,跟李明达回禀。
“真叫贵主预料着了,不好劝服。僧人这边,却是一团和气要解释,奈何百姓那头戾气太重,且人越来越多,吵吵闹闹你一言我一嘴,根本听不着悟远住持他们的解释。”
“可弄清到底是什么事没有?”李明达问。
田邯缮点头,和李明达细细解释。
原来这些百姓都是在为安州附近的三位善人抱不平,三位善人分别姓张、王、赵,都是当地家有万顷良田的富贵之户。他们三人在安州地界已有百年名望,自祖辈开始就行善积德,周急济贫,深得附近百姓的敬重。前两日却也不知为何,张王赵三位善人先后害病,闹肚子厉害,却又没有解除之法。
悟远住持深谙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才,被当地百姓们称为‘佛门华佗’,破过不少疑难杂症。张王赵三位善人因此便先后来求悟远住持。这三人都是当地有名的心善之人,且每年在灵安寺花费许多钱财供奉香火,而今他们有难,悟远住持自然愿全力相帮,便应邀上门,亲自为三位善人诊脉。
事发的起因就在此,悟远住持给这三位善人都开了止泻暖胃的方子。不想三人服药之后,都出了事,从第二剂药开始就口吐鲜血,至今昏迷不醒。事发在昨天傍晚,也不知消息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就在百姓之中传遍。引得他们今日皆不约而同地齐聚于灵安寺门前,一同声讨。
“这三户善人家的亲戚也陆续赶来了,带着不少家丁,也都是来讨个说法。百姓们就更躁动,骂住持徒有虚名,枉为高僧。”田邯缮接着道。
“那悟远住持都怎么解释?”李明达紧盯着田邯缮。
“住持说这三位善人的身体只是很简单的胃寒腹泻,吃了他的药本该会好,至于为何会吐血,他也不清楚,还要再行诊脉才知。但那些百姓们听了这话,直骂住持就是为了逃避麻烦,胡说八道,有谁会因为腹泻吐血呢。那些善人家的亲戚们自然也不愿意主持再碰人,说而今已经被他下药没了半条命,不知如何诊治,不能再冒险让主持乱碰。”
李明达不解道:“难道他们就不觉得奇怪,只因吃了止泻药这三人就同时吐血,太巧了些。悟远大师若真医术不济,这些年如何能救得了那么多人。”
“那些百姓们也都不是傻子,知道这个道理。这里面的因由,奴也仔细打听了,倒真说得过去。说是悟远住持以前身边常跟着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和尚,名唤悟道。此人正是悟远住持的亲弟弟,且当年是与他一起入了佛门。
不过这悟道为人有点不正常,性子十分憨傻,不善言谈,又很怕生,所以一直都是跟在住持身后修行。住持也一路照顾他的兄弟至而今这年纪,但在半月前,悟道因病亡故了。
便有传言说这悟道才是真正深谙医道之人,悟远住持之所以和他形影不离,就是因为他把悟道的才学占为己有,需要悟道的医术来成全他‘佛门华佗’的名声。而今就是因为悟道突然去了,悟远住持没有人帮协断症开药,自己又拉不下脸来说实话,所以随便开的药竟草菅人命了。”
李明达听了这个缘由,好笑的点了点头,表面上听起来确实还算通顺,可以算作一个解释。但若仔细计较,却经不起推敲。就比如说这位叫悟道的僧人,不善言谈怕生,且有些憨傻,这样的人如何肯愿意伸手去给陌生人诊脉。
但“据说”、“传言”总是有些不确定之处,具体如何,还要真正详实查清楚后才能知晓。李明达也不能就此武断判断。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理论不清,还是要请人详查才知,何必都围在寺庙门口闹事白做功夫。你痛快去找地方官员前来做主,稳住局势。”李明达吩咐罢了,就让田邯缮只取个证明她是公主身份的文书便罢。
其实李明达临行之前,李世民因有诸多不放心之处,倒是给李明达弄了不少令牌和通关文书,可让其在任何地方都行事特权,畅通无阻。但李明达深知父亲之所如此信任她,便是知道她懂事,不会乱用这些东西。其实一旦她真的乱用令牌,必定逃不过她父亲的耳目,在其跟前的德信程度肯定也会随之减低。所以除了通关令牌和证明身份的文书,那些可使唤出大权力的令牌,李明达根本没想过去动。
田邯缮领命后,就打发了个办事麻利的侍卫去处理此事。虽说他们用得不是调遣或是命令地方官的东西,但只要晋阳公主的身份一亮,地方官多少还是要给些面子,会过来一趟。
然而这人打发走没多久,那厢灵安寺的监寺就忽然跌跌撞撞跑到李明达的院外求助,跪在地上恳求晋阳公主的帮忙。
田邯缮见状,忙呵斥他声音小些,“公主此来贵寺,只有你和住持知晓,切勿大声喧哗,引出麻烦。”
监寺连忙赔罪,一脸哀求地恳请田邯缮帮忙通告一声,请求公主帮忙救一救他们住持。
田邯缮忙问:“又出什么事了?”
“那些百姓也不知是谁先出了手,扔了个短棒过来,砸了住持的后脑。住持年纪大了,身子不稳,就倒在地上,贫僧们去扶,却不知怎么那些人就是拦着不让。贫僧们担心住持的身体,就冲得激烈了些,那厢就怒了,抡拳就打,僧人们对百姓又不好动手,全都挨了打。其实贫僧们受点委屈不算什么,可怜住持一把年纪,竟然被十几个大汗围住踢打。”监寺还欲继续哀求田邯缮,转而就听见里面传消息来,说是公主出来了。
监寺惶恐地往院内一瞄,果然看见穿着一身利落男装的公主快速走了过来。
监寺忙合掌鞠躬,然后用万般哀求的语气恳请公主帮忙。
“事发突然,贫僧实在没法子,不知该求谁帮忙,还请公主做主,去救一救住持!他老人家年纪大了,这么多年一直心怀仁善救死扶伤,他可不该落得这样的下场。”监寺说着,就落泪痛哭起来。
李明达看得出来,监寺的感情发自真心,他对老主持的遭遇是真的心疼难受,且也有不忿的情绪,但这丝情绪却被压抑着,没有表现的太过明显,该是他为僧要心存善念的本分,不容他爆发出更多的恶意。
李明达自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她让监寺不必再行礼,招来余下的众多侍卫,小声吩咐一番,就令监寺带路,随后就到了大雄宝殿外。果然见有数百众百姓围在那里,个个手里都拿棍棒之类的东西。悟远主持已经被僧人们强行救下,此刻鼻青脸肿,已然站不稳了,被两名同样脸上有伤的小僧人架着。百余明僧人手牵着手,紧紧地把主持围在圈内,全然防备地和外围的百姓们对质。这之外还有一层僧人,正与百姓们赔罪讲道理,劝他们和平解决事情。其余僧人则在山门殿那边,以拦住那些越来越多的入寺人。不过不管那一边的对峙,都是百姓们手拿东西,僧人们却都是赤手空拳。
当下大雄宝殿外这些僧人们,自是想把主持安全运送会禅房看伤,奈何这些上百数的百姓们已经把他们团团围住,而且还手拿着工具。只要他们移动,有离开的趋势,外围的僧人必定会被打,被冲破防护,他根本没法保证运送安全。
说到底,僧人们之所以会受伤,在人数上居多,却占劣势,是因为他们心怀仁慈不忍伤害百姓。
“都让开,大家彼此冷静一下,先把主持搀扶回去养伤,我们再行理论。”田邯缮高喊道。
因为田邯缮的嗓子十分高亢,即便是在闹哄哄的人群,也十分有穿透力。所以此言一出,便吸引了诸多百姓的注意,纷纷扭头看过来。
李明达站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之上,面目柔和地对众百姓道:“有什么事摊开来说,好生理论,仗着人多势众,僧人心善,便欺人太甚,是否有些过了?你们有本事就拿出真凭实证,去官府告。只要证据确凿,对错分明,官员自然会按照按律法处置。”
“哪来的黄毛小子,突然站出来跟我们说这些没用的话。我们这么做自然有我们的缘故,告官府去?呵,等官府处置,什么菜都凉了,而且三位善人的性命堪忧,也等不及那天!”
“所以你们现在把住持给打死了,善人们的病就能好过来,活蹦乱跳?”李明达反问。
百姓们有的怔了下,有的嫌李明达多嘴碍事。
人群里忽然就有人喊:“把这个多事的少年给打出去,用不着她在这胡言乱语。”
李明达立刻锁定人群里发声的男人,身材高大,穿着灰白衣服低着头。
百姓们之中随即就有另一声附和,接着大家都跟着喊起来,分出一拨人,足有三四十名壮男,手抓着棍棒朝李明达而来。
田邯缮等人见状,自是不容他们他们如此,意欲挪过来保护公主。那些百姓们见状,便更激动了,全都针对起李明达,剩下的三成人则继续与住持那波人对质。
这时,忽又有人高呼:“我瞧她这般年纪轻,爱多管闲事,指不定有什么别的身份,会不会是悟远这‘假和尚’在外偷生的儿子?”
“就是,不然谁会在这种时候,为那个臭和尚说话!”
“想那么多干什么,拿了他打一顿就知!”
于是一群愚民就在声声起哄之下,纷纷都移向李明达。
李明达退了几步,打眼色给田邯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