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宠强嫁:摄政王上位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若长公主一直昏迷下去,后果,堪忧。
御医们纷纷面色发紧,目光沉重,各番紧急商量之后,却仍是不曾想出可行之法。
时辰,逐渐消逝,气氛,压抑如麻。
盛夏时节,仅是日上三竿之际,阳光便已是强烈袭人。
而鸦雀无声的凤栖宫,依旧一片沉寂,犹如被什么东西彻底掩盖埋没了一般,透出了几分掩饰不住的死亡气息。
御医们已不再商议,纷纷僵立在殿外,心底,也早已无计可施,甚至已是做了最坏打算,琢磨着待刘太傅再度入宫探望时,便委婉告知刘太傅为长公主准备后事。
然而,这般心思未曾在心底盘旋多久,刘太傅与镇国老将军已双双入宫。
御医们眉头发紧,待朝刘太傅二人言道了长公主病情后,眼见刘太傅二人面色陈杂,悲戚无奈,他们纷纷跪地下来,嗓音微颤的道:“长公主情况不善,怕是,撑不了多久,望太傅心里有数。再者,皇上这几日一直在殿内守候,不曾歇息一日,望刘太傅与将军,劝劝皇上。”
刘太傅与镇国老将军皆未言话,除了叹息,仍是叹息。
为防幼帝悲伤入骨,情绪崩塌,刘太傅与镇国老将军思来想去,最后一致决定将姑苏凤瑶送入雾峰山的别宫修养,一来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心,适宜养病,二来幼帝不用日日见着她,日日触目而悲。
盛夏的天气,炎热至极。
京都的茶楼小肆,纷纷歌颂长公主舍命救国之事,英勇气概不输男儿。然而长公主大病不起的消息,也在城中大肆发酵。
就待国之上下的人皆以为长公主无力回天之际,宫中却久久不曾有丧钟敲响,反倒是直至第六日,长公主突然车马离宫,入驻城外的别宫修养。
一时,举国哗然,怀疑重重,也不知那风华巾帼的女子,究竟是死是活。
天气炎热,阳光打落在身,微生灼痛。
但那帝都城外雾峰山上的别宫,却温度适宜,周遭宫殿巍峨,花木精致,假山水榭也一应俱全,入目之处,皆是一片静谧奢然之意。
奈何,如此之地,却因姑苏凤瑶的入驻,别宫上下,突然沉寂一片,紧张蔓延,透着几分抑制不住的沉重之气。
御医们日日立在别宫之外,束手无策,只得呆呆守候,无声无息。
如此之境,一直持续到了第八日,服侍姑苏凤瑶的宫奴突然惊吼,“长公主醒了!”
候在殿外的御医们犹如雷震,个个惊得不轻,待踉跄冲入殿内后,果见榻上之人虽满面病态,但却微微的睁着眼。
御医们骤然而喜,却因太过震撼,身子骨一直颤抖不止。
“公主,微臣为您把把脉。”有御医回神过来,强行按捺心绪的恭道。
榻上之人却无半分反应,待片刻之际,她才唇瓣一动,突然而问:“当日本宫城墙一跃,大盛敌军,有无攻城?”
低沉的嗓音,嘶哑不堪,语调断续难耐,犹如被什么碾碎一般,狰狞厚重。
御医们面色突变,纷纷垂眸下来,不敢言话。
………题外话………
感谢收藏与评论文文的亲亲,初入这里见到这些,的确太感动,太温暖了。感谢亲们,拜谢。
第14章 不速之客
她神色骤然而沉,再度而问:“大盛敌军,究竟有无攻城!”
御医们将头埋得更低。
待半晌后,那立在最前的御医微微抬眸,终于紧着嗓子恭然出声:“回公主的话,攻了。只是大盛之军不曾在帝都城内大兴杀伐,也不曾真正占有我大旭,仅是将大旭纳为了大盛的附属之国,令大旭每年保持进贡便可,甚至也不干涉大旭帝制与其它。如今我们大旭,似亡,却也未亡。”
说着,犹豫而道:“那大盛之兵,来得快,也退得快,如今我们大旭,虽为大盛附属,但也可独立于世,不用改变国号与帝制,算是在乱世中险险保住了。这一切,皆是长公主功劳。”
凤瑶神色陡然而变,怒声而问:“大盛之兵,仍是攻我帝都了?我跃城之后,国中上下,就无一人与大盛敌军抗衡?再者,摄政王呢?他以前乃边关守将,战功赫赫,那日敌军来袭,摄政王在何处?”
许是她的反应突然极大,那出声的御医惊了一跳,随即急忙道:“摄政王之事,微臣也不清楚。只是,只是听说当日大盛举兵来袭时,摄政王病了,正于府中养病。”
病了?那日她幼帝初次上朝之际,摄政王还荣光满面的入了宫,然而敌军来袭之际,他又恰到好处的病了?
凤瑶面色一变,气得不轻。
危急之时,朝臣无用!她无能!便是舍命在司徒夙面前豪赌,却终归还是赌输了。
遥想当时城墙之上,她还曾对那司徒夙心存几许自信与笃定,奈何如今看来,满盘皆输。
曾经的山中情义,甚至连那救命之恩,又怎比得过那人的磅礴野心,那人攻占大旭,却不曾更改大旭政体,为的,便是让她大旭自行自主的耕耘,从而每年为她大盛无偿进贡大量贡品,那司徒夙,当真是下的一盘好棋!
许是察觉了她脸色不对,御医面色一紧,急忙道:“长公主且息怒。如今大盛不改我大旭的政体,不灭我大旭之国,已是万幸。”
她面色苍白却又冷冽,瞳孔中神情不定,煞气重重,“大盛是要不费一兵一卒的让我大旭为他做牛做马,年年上交贡品,时时俯首称臣!大盛野心明之昭昭,本宫如何不怒!”
怒意急促的嗓音,嘶哑狰狞,而待尾音刚落,她却猛然咳嗽,喉咙之间,竟也有腥甜上涌,片刻便已抑制不住的喷了血。
“长公主!”御医们惊得不轻,纷纷慌作一团,开始为她把脉施针。
她静卧在榻,一言不发,待亲自伸手搭上自己的脉搏,片刻,她眸色一颤,面色,越发惨白。
脉搏极弱,甚至断续不动,如此之兆,无疑是病入膏肓,便是有药可医,都难以活命。
她心下陡然而沉,荒凉悲戚之感蔓延。
国师曾说,这大旭之国要让她用命来救,而今看来,她这条命弥留殆尽,也护不好大旭!
接下来几日,天气突然骤变,本是盛夏之日,竟也连续几日骤雨不停。
这几日内,她病情加重,整个人瘦削不堪,御医们时时宽慰她病情会好,她却心如明镜,不曾听进,甚至越到后面,抑郁颓然之心便越盛,甚至连喝药与膳食之事都全数的懈怠与抗拒。
御医与行宫宫奴急得无法,日日换着花样为她备膳,她并无青睐,日渐消瘦,抑郁不得。
如此情况,一直持续到第四日,这死沉一片的别宫,突然来了位不速之客。
彼时,她正躺在榻上,已是病弱得睁不开眼。
突然,沉寂无声的气氛里,身旁不远突然有宫奴颤抖惊愕的恭呼扬起,“奴,奴婢拜见王爷。”
王爷?
乍闻这二字,她沉重发晕麻木的头脑微微清明。
这大旭上下,王爷身份的人自是有好几位,且大多为宗亲王爷,有几人虽是父皇特意赐封的王爷尊号,但却不可随意入得这皇家别宫。
如此,这位所谓的王爷这般堂而皇之的入得这别宫,甚至不经禀报的入她寝殿,究竟是因身份太过显赫,还是因,强闯而入?
第15章 儒雅之臣
思绪翻转,一时之间,凤瑶颓然麻木的心底终于极为难得的生了几许波澜。
正这时,一道懒散柔魅的嗓音响起,“本王与长公主有要事相商,尔等先出去候着。”
这话,平缓之中带着几分温和,然而细听之下,却不难察觉他嗓音里的几许邪肆与懒散笑意。
凤瑶心底一沉,无端之中,一股微怒之感逐渐升腾。
她姑苏凤瑶身为大旭长公主,且病重如此,性命堪忧,这人,竟还能面对着她如此随意而笑,无疑,这人胆大包天,不曾将她真正放于眼里。
是以,这所谓的王爷,当真是强行闯入别宫而来,就为,趁她病重之际威胁什么?
越想,越觉思绪翻转,嘈杂难平。
则是片刻,有宫奴唯唯诺诺的恭敬出声,“王爷,公主如今身子不适,怕是无法与王爷……”
“长公主虽身子不适,但应该也可点头或是摇头。而今,国之政乱,群龙无首,本王身为大旭摄政王,自该为国事分忧,趁长公主性命尚在之际,与长公主商议国之大事才是。”宫奴的后话还未道出,那人柔魅邪肆的嗓音再度扬出。
说着,嗓音一挑,懒散威胁而道:“国事攸关,尔等,还不退下?”
凤瑶心底顿时一颤,脑海之中,也突然思绪飞转,一缕缕复杂与冷沉之感,也蓦地交织而起。
摄政王!
这突然来访之人,竟是大旭那不可一世且时时病在府中的摄政王?
自家皇弟初次上朝,便被摄政王戏谑几番,便是连阁老之臣刘太傅,也在摄政王面前处处吃亏,甚至国破之际,这人还病在府中,置身事外,不出分毫之力!
如此,这条大旭的蛀虫,权势滔天的重臣,此番就这么突然造访而来,这目的,想来定不简单了。
心绪缠绕,正思量。
片刻,周遭宫奴却纷纷退散,凌乱小跑的脚步声急促不已,似如逃命一般,全然不敢多呆。
随着不远处的殿门蓦地被合上,殿中气氛,也骤然沉寂下来,无声无息之中,透着几分厚重不堪的压抑。
“看来,长公主着实凤体堪忧,竟连眼都睁不开了。”这时,一道懒散的嗓音响起,邪肆戏谑。
凤瑶心下越发起伏,眼皮一抬,稍些努力,终于是将眼睛微微的掀开了一条缝。
瞬时,光线蓦地迎来,突兀刺眼。
她下意识的合了合眼,待再度迅速睁开时,入目的,则是一抹颀长修条的人影。
那人,满身白袍,清风儒雅,只是,他墨发却是随意披散,并未如寻常男子那般一丝不苟的束着,颇显随意与懒散。
然而,待她目光触及到他的容貌,刹那,她眸光抑制不住的颤了颤,心底深处,也蓦地浮出了几分讶异与惊愕。
本以为,在朝中拉帮结派,公然对新皇无礼,甚至还令刘太傅这种阁老之臣都不敢招惹的朝中蛀虫,定该是满面油光,身材肥实,一言一笑都该是世俗媚腻,奈何此番突然目睹,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名身材颀长修条,五官精致,面容昳丽俊美的男子。
而如此模样的摄政王,无疑与她心底的想象全数违背。
只是这明明俊美儒雅,看似风雅卓绝的男子,怎会是朝中那不可一世的佞臣之首?
凤瑶眼眸逐渐睁大了些,只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终归是不可貌相。
“长公主如此打量微臣,可是微臣身上有何不妥?”正这时,那儒雅俊然的男子极为直接的垂眸迎上了她的眼,毫不避讳的温笑而问。
他面上并无半分的尴尬,更无半许的恭敬,似是历来便淡定或是嚣张惯了,在她面前也未有半分的动容。
凤瑶神色微变,目光未挪,依旧静静的盯他,并不言话。
她的目光太过森冷凉薄,但也疲惫虚弱。
他仅是微微而笑,眸色在她面上流转片刻,似是终于有些无奈,缓笑出声:“微臣容貌昳丽,京都女儿无一不羡。本以为长公主也是风华之人,定不会如寻常女儿那般在意男子皮囊,但如今公主这目不转睛的模样,倒是微臣高看公主了。”
第16章 怒不可遏
温和无波的嗓音,平润十足,只是语气中的调侃戏谑之意也是十足。
她眉头一皱,还是第一次见得能将戏谑之词说得这般淡定甚至冠冕堂皇的人,更何况,她即便重病,但也是长公主,是君,这摄政王如此调侃,无疑是有些过了。
“久闻战功赫赫的摄政王大名,但今日一见,倒也不过如此,咳咳……”她默了片刻,终于是开口出了声。
奈何,久久不曾开口说话,加之身子孱弱不已,是以连说句话都显得疲惫费劲,甚至尾音未落,便已开始咳嗽起来。
这咳嗽来得凶猛,声音干裂却又半晌都未止住。
她苍白无色的脸上终于因咳嗽而漫出了几分不正常的憋红。
这时,那一直立在不远处微笑观她的男子突然转身至不远处的圆桌倒了杯茶过来,最后竟是极为自然的坐在了她榻边,伸手稍稍将她扶起,将手中的茶盏朝她唇边递来。
他这番动作极为自然随意,似无半分的异样与避讳。
凤瑶眼角一挑,心生诧异,但也并未拒绝。
一口茶水下腹,咳嗽稍止,奈何片刻竟再度咳嗽起来。
他突然懒散笑道:“长公主说久闻微臣之名,微臣倒是信了,若是长公主不曾闻过微臣之名,不曾一直谨记在心的话,此番突然而见,想来长公主也不会如此激动咳嗽,甚至,一咳不可收拾。”
依旧是温润如风的嗓音,缓慢,平和,然而言道的话却是充满调侃。
这人明明嗓音温柔,连端茶喂水的动作都这般温柔,却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着实说不出半分好话来。
凤瑶心下有怒,强忍咳嗽,指尖一动,蓦地一把推开他手中茶盏。
他似是不曾料到她会如此,手中的茶盏猝不及防的横摔而出。
刹那,茶盏落地,脆声而起,少些茶水也溅在了他那雪白的衣角。
他那极是好看的眉宇皱了起来,面上的温润笑意也稍稍搁浅半许。
殿外,也突然响起宫奴紧张试探的问声,“公主?”
一时,殿中气氛沉寂,无声压抑。
凤瑶盯他两眼,目光阴沉,并未在意殿外宫奴的探究问声,仅是森然无波的盯他,扯声嘶哑而道:“摄政王声名如何,本宫自是听过,能在朝中当众之下讽新帝,威阁臣,不顾国破之危,大旭之亡,如摄政王这般权势滔天又不可一世之人,未将本宫放于眼里,甚至随意出口调侃,也是自然。”
他微微而笑,竟是慢条斯理的扯着凤瑶榻上的被褥擦拭他衣角的茶渍,从容淡定,并未立即言话。
凤瑶冷眼盯他,心底越发气怒。
奈何他似是不曾察觉她的怒意,待半晌后,他才松了指尖的衣角,抬眸朝凤瑶笑得儒雅温和,“长公主许是误会了。微臣性直,不喜拐弯抹角,是以有些话不懂委婉,直白得伤了有些同僚之心,从此便遭那些同僚肆意坑害与污蔑,长公主若是当真信了那些同僚之言,责微臣不尽职守,嚣张跋扈,微臣,也无话可说。”
他嗓音依旧温和,话语慢条斯理,然而若是细闻,却仍是不难察觉他语气中的漫不经心与邪肆从容之意。
凤瑶眼角一挑,心底越发的气得不轻。
平生之中,见过脸厚之人,但却从不曾见过脸厚如此甚至巧舌如簧之人。
她一把扯回被他擦拭过衣角的被褥,怒道:“摄政王身居要位,党羽无数,何人敢污蔑摄政王?自古有言,无风不起浪,摄政王如此为自己辩解,倒也不足以服人。再者,本宫被褥,却被摄政王拿来擦拭茶渍!摄政王!你当真好大的胆子!”
第17章 振振有词
他面上的笑意更深,“微臣历来行该行之事,言该言之话,长公主若是不信,微臣若执意辩解,倒也显得不大度了些。也罢,是非如何,长公主不妨差人查探便是,微臣这人,虽言语犀利,但也心惠仁慈,常日出门,若遇街头行乞,也是会不吝金银的施舍之。”
说着,温笑更甚,“再者,被褥之用,无非是取暖罢了,长公主盖的是里层,微臣用外层被角来擦拭衣角,以在长公主面前正仪容,也未有不妥。微臣乃大旭摄政王,若在人前衣袍有恙,倒也丢我大旭颜面才是。更何况,微臣这衣角,还是长公主的茶渍污了的。”
这话说得倒是冠冕堂皇,振振有词。
凤瑶面色越发阴沉,倒也不再计较他用她被褥擦拭衣角,反倒是怒沉而问:“路遇街头行乞,不吝金银有何用?摄政王身为我大旭重臣,路遇行乞,不是该深思政法,为帝王献计,以解民生疾苦,除却根本问题?再者,摄政王既是如此深明大义,心惠仁慈,当日我大旭国之危亡,连刘太傅镇国将军这些老臣都披甲上阵,而摄政王你,又在哪里?”
本不愿与这人多说什么,奈何眼见他如此目中无人,心中有怒,便终归是抑制不住宣泄。
只是这摄政王倒是定力极好,得她如此质问,竟也能面不改色,满身淡定,便是连眸中的那缕笑意都恰到好处的完美如初,温润从容。
“微臣心系大旭存亡,连微臣的命数都与大旭一致。大旭危亡那几日,微臣重病在榻,命悬一线,甚至垂死病中还会惊坐起,誓要上阵杀敌,但因身子的确不适,下不得榻。而待大旭平定,微臣的重病,也开始平缓。长公主言下之意是责怪微臣不为大旭出力,但朝中上下,又有谁能与微臣一样,连性命都与大旭的存亡相携相存的融合着?”他嗓音依旧温和无波,从容平和。
如此神棍之言,竟也能这般淡定的道出,不得不说,这摄政王的定力与脸皮,也无人能及。
凤瑶心下发沉,怒意上涌,几番交涉之下,却处处碰了软钉。
她面上的薄红再度甚了几许,是气的。
待强行将心绪平复片刻后,她终于是不愿再与他多费唇舌,仅是开门见山的道:“摄政王性命是否与大旭存亡交织融合,如今多做探讨,也无意义。而今,本宫问你,你此番强闯别宫而来,是为何意?”
他面色不变,并不直白而答,反倒是清风儒雅的道:“微臣并非强闯别宫,而是初至行宫宫门,守门的两名御林军见微臣后方的侍卫虎背熊腰,满面凶恶,便心有畏惧,主动将微臣迎进来的。此事,微臣也正要与长公主提醒,长公主身边的御林军,着实能耐尚浅,一无是处,竟被微臣的侍卫面相吓住。殊不知,微臣的那名侍卫,虽面上刀疤缕缕,看似凶恶,实则,却是呆愚可怜的面瘫罢了。”
第18章 阁臣之倒
是吗?
他这话,凤瑶着实不敢信。
御前的御林军,皆是通过层层选拔而来,连刀光剑影生杀腥血都见过,又如何会畏惧一人的面相。
无疑,这摄政王,又是在贬低与调侃她了,若非他故意权势相逼,这行宫守门之卫,又如何会放他入内!
不得不说,往昔她姑苏凤瑶在这大旭国内,嚣张跋扈,深得宫中与帝都之人畏惧,然而随着国师在深山呆了几年,这一回来,竟发觉这大旭之中,竟还有比她更为刁钻蛮横之人,若照她往日脾性,这般人物,怕是早被她打得鼻青脸肿了。
“无论是何缘由,摄政王不经通报公然入我别宫,甚至堂而皇之的入我寝殿,便是以下犯上。”她默了片刻,阴沉而道,嗓音虽是嘶哑不堪,但仍是威仪重重。
他面色仍无半分变化,勾唇微笑,平和缓慢的道:“微臣入这别宫,着实非微臣之过,但方才不经禀报入公主寝殿,才是稍有无礼。但如今朝廷之中生了一些事,危急之中,微臣心有忧虑,才不得不急促进来与长公主商议。”
凤瑶心底一沉,眼角一挑,“朝廷之中,有刘太傅三位阁老辅君,会出何事?”
他叹了口气,俊美儒雅的面上极为难得的漫出了几许无奈,温和缓道:“前几日,镇国将军晨起练兵时突然伤了腰,这几日卧病在榻,无法上朝。而两日前,刘太傅又与国舅爷争论不休,最后气得晕倒过去,这几日也一直在府中昏迷不醒,无法上朝。这几日的奏折啊,在御书房内都快堆积如山了,忠义候这位阁老之臣着实是独自忙不过来,日日眼圈黑透,消瘦孱弱得风吹将倒。如今朝政已然懈怠,十万火急的奏折也搁置在御书房无法及时批阅,是以,微臣此番擅闯而来,的确是有要事禀报。”
镇国将军伤了腰?刘太傅昏迷不醒?朝政懈怠,要急的奏折搁置在御书房无法及时处置?
这短短几日内,朝中的三位阁老,竟突然倒下了两位?
她神色陡然而变,心底深处,惊得不轻。
刘太傅与镇国将军虽上了年纪,但也看似是硬朗之人,若说即便是发生了意外,倒下一人倒也稍微正常,但如今两位重臣都在她入驻别宫之际突然倒下,这其中,无疑是复杂重重,异样至极了。
再者,如今朝中最是权贵之人,便数这摄政王了。而今刘太傅与镇国将军皆倒,最为得利之人,不是这一手遮天的摄政王是谁?
他似是了然凤瑶对他的怀疑,俊美面上懒散做作的漫出了几分无奈,“微臣衷心可鉴,望长公主明察。再者,镇国将军伤了腰,是他自己而伤,而刘太傅气得晕倒,也非微臣之过,满殿朝臣皆可作证,长公主若是不信,自可差人查探。”
第19章 懒散提议
凤瑶依旧冷眼凝他,“刘太傅与镇国将军如何伤着,本宫自会差人细查。但如今朝政懈怠,忠义候批阅奏折忙不过来,而摄政王你,如何不帮忙批阅?”
他满身闲雅,平缓而道:“微臣的确有心为忠义候分忧,奈何微臣近几日有几处善粥要施,有几处义诊要开,府中奶娘要嫁女,得我亲自操劳,西厢的妾室还亡了父,还得我好生安慰。”
说着,懒散随意的叹息一声,“微臣历来秉持忠义慈善之性,是以这几日也忙得不可开交,抽不开身来。”
凤瑶顿时气得七窍冒烟,生平之中,也是头一次气得这样!纵是司徒夙携兵攻城而来,她立于城楼被万千利箭指着,也不曾如此怒不可遏过。
“摄政王!”她猛然的扯着嗓子而呼。
他平和如初,儒雅无辜而道:“公主,微臣在。”
凤瑶气得浑身发抖,满面怒红,“国之社稷与鸡毛蒜皮之事,何为大?”
他缓道:“社稷为大,但德义却也不可废。”
她更怒,“国之大乱,小家岂能安?道义岂还存?”
“道义儒慈,乃千年美德,纵是国破国灭,也依旧而存。长公主也是饱读诗书,何能不解?”他继续缓道。
她浑身抖得厉害,伸手猛然指他,“你好生大胆!身为国之要臣,却不顾江山社稷,你枉为人臣!”
他面色平和,温润缓道:“不枉。微臣此番来,正是要为公主说这事。如今朝政懈怠,奏章无法及时批阅,新帝上朝,忠义候一人辅佐也是不够,是以,微臣今日来,是想让长公主下道懿旨,封大皇子与三皇子为一字并肩王,共同辅新皇处理朝政。”
他语气平和,无波无澜,似是有备而来,甚至于,他嗓音极是好听,温润醇然,给人一种极是儒雅悦耳之感。
奈何,这话入得凤瑶耳里,却无疑如狂风骤雨,越发令她恼怒,连带浑身的颤抖都越发猛烈。
这摄政王今日来,无疑是来气她的,朝她示威的!
先不说那大皇子草包无能,日日只懂享乐,骄奢淫逸毫无辅政之能,就言那三皇子赢易,乃惠妃之子,年约十五便已深沉至极,这两人,岂能用!
一旦启用,她幼帝的皇位岂不是不保。
她冷眼盯他,惨白的面色怒意沉沉,心口之中,也是复杂与愤怒上涌,起伏之间,竟也是稍稍有些喘不过气来。
“大皇子与三皇子,皆无辅政之能!摄政王今日特意来为他二人求封,你这心意,可是想,倒了幼帝?”
他眼角稍稍一挑,无辜平缓而道:“微臣衷心,明之昭昭,不料长公主仍要误会。大皇子与三皇子,身后皆家势磅礴,镇得住朝臣,也镇得住我大昭之兵。新帝有这二人辅佐,何愁在朝堂之上吃不开?”
第20章 专程逼宫
凤瑶怒道:“新帝刚刚继位,根基不稳,如今又损两大阁臣,若让大皇子与三皇子辅政,新帝还能坐稳皇位?”
说着,心底怒意抑制不住的磅礴而涌,她气得伸手拍了床榻,分毫无视掌心的疼痛,继续道:“摄政王今日明之昭昭的要举荐那两位皇子辅政,可是早就看新帝不顺,欲让两大后盾十足的皇子替代了新帝?摄政王!你好大的胆子!”
越说越怒,连尾音都是发着颤的。
待这话一落,她苍白的面容全数憋红,最后忍不住再度猛烈的咳嗽起来。
“公主莫要着急生气。”那满身荣华的人面色不变,言语依旧温润柔和。
他开始再度伸手而来,欲为她拍背顺气。
凤瑶一把推开他的手,转眸朝不远处的殿门而唤,“来人!为本宫更衣!”
刹那,不远处的殿门被推开,宫奴们当即要踏步而来,不料足下刚抬,还未落地,摄政王已是懒散开口,“谁若敢踏入一步,本王,便砍谁双脚。”
宫奴们浑身一颤,纷纷缩脚回去。
凤瑶怒不可遏,咳嗽得越发厉害,“摄政王,你是想反了不成!”
他微微而笑,再度伸手而来,略微强行的伸手将她压躺在榻,随即分毫不顾殿门外满面着急惊惶的宫奴们的目光,仅是慢条斯理的伸手为凤瑶扯了扯被褥,平和而道:“公主身子有恙,动不得怒,更不可更衣起身。朝廷之事,有微臣坐镇便好,公主你,只需好生在此修养便是。”
凤瑶怒目盯他,阴沉而道:“摄政王如今,是想将本宫控制在此,从而在帝都中逼宫?”
他轻笑一声,“微臣好歹也是忠臣,两袖清风,公主如此污蔑微臣,倒是不妥。再者,如今朝堂不稳,公主又性命堪忧,事不宜迟,公主此际的确该择辅政之人,若是不然,一旦公主性命殆尽,懿旨未下,朝中势必还会震荡一番,新皇之位,更为堪忧。”
凤瑶气得满脸通红,浑身已开始微微的发抖。
这人就是趁着她还有口气,专程过来威胁与逼宫的!
试问她幼弟年纪轻轻又无深厚根基,又如何拼得过大皇子与三皇子二人。
思绪至此,越想越觉着急愤怒。
而待双手支撑欲要强行坐立,摄政王那只手却恰到好处的按着她的肩,分毫不让她起身半许。
她怒目而视,“放开!”
他温润而笑,清风儒雅,犹如未闻。
她心底憋足了一口气,内力狂涌,蓦地朝他抬手而挥,他则是早有准备,懒散随意的避开了她的挥掌,奈何她却因身子太过孱弱,身子骨骤然吃不消,当即心口大痛,喉咙腥甜,猛的喷了口血。
瞬时,浑身发重,她无力颓然的仰躺在榻,意识逐渐抽离。
摄政王扫了扫被褥上的那团暗红血渍,勾唇而笑,懒散伸手为她掖了被角,朝门外宫奴慢悠悠的吩咐,“长公主身子孱弱,许是快晕倒了。去将御医传来。”
第21章 启程回京
晕倒之前,凤瑶恼得咬牙切齿。
甚至昏迷之中,梦见的不是父兄战亡的血腥场面,而是摄政王强行夺了她的权杖,在朝堂之上邪笑肆意的将她幼弟赶下了龙椅,从而,耀武扬威的指点江山,篡夺帝位。
待乍然醒来时,所有的梦境骤然消散,而她的全身,竟已是被大汗染湿。
“长公主醒了!”霎时,有宫奴惊喜而唤,尾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