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虎狼-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帅,现在军中议论纷纷,”詹天豪对把杨致远的死讯泄露出来颇有不满,他是主张保密的:“我们还是应该秘而不宣的,军心浮动对我军不利。”
“怎么可能隐瞒得住?”吉星辉反驳道,他根本就无意隐瞒,在得知此事的第一时间吉星辉就通知了自己的参谋和部下,让他们早做准备:“大帅不出来见人,岂不是更加军心浮动?及早让官兵们知晓此事,反倒会好很多,难道你不记得侯爷说过,对抗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说实话吗?”
“此一时、彼一时,”詹天豪一开始不对部下们说,还靠谎言搪塞了一段时间,结果消息走漏后让他很是被动:“就算想要对官兵说,至少也要商量好了再做,岂能擅自行动?”
“好了,不要吵了。”黄希文叫道,在座的将领们虽然无一例外地支持他为临时的统帅,但大部分都是他父亲当年的手下,也是他的长辈,黄希文有些底气不足:“眼下我们该怎么办?”
今天黄希文上午召集将领们讨论如何撤军,但没有能够讨论出个所以然来,下午再次召集众将,仍然是这个议题:到底该如何安全地撤退。
听到黄希文的问话后,营帐里一下子变得沉默了,没有人说话谈自己的想法。
“我打算整顿几天,然后开始撤军,你们以为如何?”黄希文认为立刻撤军恐怕不好,所以打算再停留一段时间,等军心平稳些再开始行军。
作为长青营的指挥官,吴忠也在这个营帐中,他从黄希文口中听到杨致远的遗命后,第一个念头就是炸毁全部大炮、抛弃不需要的辎重,趁许平反应过来之前全速撤退。通过山东撤退战,吴忠认为撤军就要决心坚定、行动迅速。不过其他的营官通过那一仗得出了全然不同的结论,尤其是魏武,他支持黄希文的设想,认为稳妥地撤退更好,魏武同样是根据山东溃败总结出的教训,那次赤灼营再匆忙中崩溃,大多营官都持有和魏武相同的看法。
吴忠觉得长青营的经验更符合现在的局面,因为长青营是在强大的敌人压力下进行撤军的,而其他的营都不曾面对过这样的压力。但是吴忠不愿意被人继续责备畏惧许平、或是说长青营念旧情、在许平面前发挥不出实力等等,所以他仍是一言不发。
“少帅,卑职反对撤军。”张彪突然大叫起来,他是选锋营残余中的最高军官,因此今天也和其他各营的指挥官一起来开会,他激动地叫道:“难道我们要放弃开封的山岚营么?贾帅还等着我们去解围呢,顾大人的仇,还等着我们去报呢。”张彪用一种绝望的语气,向在座的将领们呼喊着:“难道诸位大人不想为选锋营报仇了么?”
张彪的话引起一片唏嘘之声,黄希文默默无语,而那些被张彪看到的指挥官中,有些避开他的目光,有些则显得动容。
吴忠是一个避开张彪注视的人,黄希文之前已经说过杨致远的最后命令,既然是杨致远的命令,那吴忠觉得肯定是道理的。
“杨大人要我们撤军。”
不知道是谁吐出了这句话,吴忠闻言把头低下静静地旁听着,并没有抬头望向那个说话的人或是更进一步出声附和。
“大帅是这么说的,不过……”
吴忠听到一个低声的嘟囔声,
“大帅那个时候有些糊涂了,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这句话引起了其他一些细微的赞同声,而另外一个指挥官,好像是泰山营的指挥同知,则毫不掩饰地表示支持张彪,质问那个复述杨致远遗命的同僚:“难道你是建议少帅抛弃同僚么?”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第一个人连忙为自己分辨道。
吴忠仍然没有出声,他心里又闪过在山东时的一幕,许平向张承业提议抛弃伤兵全速撤退:“这是许平后来的几大罪状之一,在场的这些家伙们,当年都骂得义愤填膺,骂得慷慨激昂,骂得声色俱烈,甚至连我,还有故张大人都跟着一起倒霉了。”平心而论,吴忠认为那次如果不抛弃伤兵逃走,结果肯定是长青、山岚两营全军覆灭,不过吴忠每次为此被人指责时、每次看到别人痛心疾首地责问自己:为什么吴忠你竟然不会据理力争,竟然会破坏镇东侯留下的传统时。吴忠都会跟着一起骂道:摊上许平真是倒霉,自己不知道前世做了什么孽,张承业不知道忘记给那路神佛烧香,长青营那些伤员不知道前世怎么惹上了这个魔头。
虽然吴忠不打算主动说话,但还是有人问到了他的头上:“吴大人,您怎么说?”
听声音这是细柳营的副官,吴忠循着声音望回去,看到无数人的眼光都向自己投过来,吴忠平心静气地答道:“当然不能抛下山岚营不管,这还用说么?”
“贤侄说得好!”
一个长辈送来一句大声的表扬。
“吴大人说的好。”
几个平辈的、在其他营充任副官的年轻人朗声响应。
“许贼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是一个激昂的声音传来,这句话同样引起热情的附和声:“就会使用诡计,若是堂堂一战,必能大破许平。”
吴忠发现随着自己刚才说了一句话,已经处在风尖浪口,马上就有人再次问他有什么看法。
“许贼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和他相处多时,知道他最是大话炎炎。”吴忠大声说道。
“少帅,我们要直捣开封,给贾帅和山岚营的兄弟解围,”不少人向黄希文请求道:“少帅,这才是杨大人的遗志啊。”
“是啊,少帅,杨大人最后的话当不得真的。”
“开封,”吴忠在心里想着:“就是杨大人生前也绝不肯踏近那里,所以才要把许平设法引出来交战,若是杨大人有把握的话,又何必这么麻烦,这几天又怎么会一筹莫展,如此焦虑呢?”
不过在一片激昂的请命声中,吴忠说出口的是:“没错,少帅,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完成杨大人的遗志。”
期间黄希文一直没有说话,不过他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贺宝刀、杨致远他们曾经跟自己提到过的一些关于父亲的往事。黄希文记得父亲驰骋辽东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在自己现在这个年纪,父亲的部下多半都比父亲要年长、从军的时间还要长,但贺宝刀他们都说过,在父亲面前,不要说这些部下,就是贺宝刀这样的而世代将门、吴忠的父亲吴穆那样代表着朝廷权威的监军,还有杨致远、金求德那样的心腹亲信,都战战兢兢,父亲说东他们不敢往西,父亲说进他们不敢言退。
“没有人会在这样对着父亲大呼小叫,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只要父亲拿定了主意,大家都会坚定地执行,从来不会有疑问。”黄希文听着周围的一偏嘈杂,感到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从腹间升起,弥漫在胸膛中:“这些日子来杨叔叔一直让我努力表现,在军事上对我言传身教,帮我树立威信,不过他们心里还是看不起我的,觉得我太年轻,除非我能像父亲一样,立下让人无话可说的功绩,否则他们不会服气的……”
“少帅,您倒是说句话啊。”
见黄希文始终一言不发,有人不耐烦地催促道。
“难道少帅您一定要退兵么?”
催促声变成了充满怀疑的问话。
“胡说,少帅怎么会退兵,”一个替黄希文辩解的声音响起:“少帅身上留着的可是侯爷的血。”
“是的,”黄希文感到这句话非常有力:“我体内留着着的是父亲的血,我父亲是战无不胜的名将,我怎么可以丢他老人家的脸,我又怎么会打不过那个许平,就是杨叔叔都对我极力称赞的,说我有父亲年轻时的风范。”
“我们当然不会退兵。”黄希文缓缓说道:“只是如何打败许平,我还需要与诸君商议。”
……
“新军没有立刻退兵,”听说杨致远去世后,许平就让陈哲亲自负责对新军的情报收集工作,现在他正在闯营众将前汇报他的心得:“而且看起来似乎也没有退兵的打算。”
“没有退兵的打算?”许平立刻问道:“他们打算干什么?”
“不知道他们在等什么?或许是等左良玉打败闯王,或者是另有盘算,反正我没有发现他们向退路上派出侦查、探马,无论南面还是东面都没有,”许平打算等新军退兵的时候寻机追击,陈哲向新军可能选择的道路上派出了斥候和侦探,但他们站稳了脚跟后,仍没有发现官兵那边的同行:“如果新军打算退兵的话,我觉得这一定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一次糟糕的行军。”陈哲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大将军,我觉得他们是决心打到底,强行给开封解围的,我们不妨假装退兵,然后在开封附近迎战他们。”
“说不定小侯爷就在等我们这么做,”若是新军真的来追击当然最好不过,越是靠近开封,许平的力量就能越好地得到发挥,但他觉得这样未免也太过轻视敌手了:“嗯,说不定小侯爷就是打算故意示强,让我们产生这样的误会,然后等我们退兵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撤回山东。”
“我却是不信,”陈哲摇头道:“黄小侯爷之前一直在晋军中,我猜晋军将领对他多半会极力巴结,听说在杨大人的军中,若是小侯爷发话,杨大人都从来不当面反驳的。小侯爷和金小将军是一类人,一直活在奉承声中,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不行,这么一个傲气十足的人,还这么年轻,他会有这种谋略?”陈哲又是剧烈地一通摇头:“黄侯当年狡计百出,那是因为黄侯是要过饭的,能忍人所不能忍,黄小侯爷是他儿子不假,但我不信他也能这样。”
“侯爷……”许平突然想起黄子君说过的一些往事,关于镇东侯培养儿子的方法和心态,他仍然不同意陈哲的大胆建议:“我们不退兵,不要弄巧成拙了。”
“既然如此,”李定国提出一个建议:“我们不妨诈败两场,黄希文年轻气盛,见我们败了就会轻视我们,把他引向北方。”
许平沉吟片刻,新军的骄狂他是很清楚的,就比如两次败给近卫营的选锋营吧,他们并没有变得畏敌如虎,而是生出了一种愈挫愈勇的劲头来。许平知道新军对自己一直很不服气,总觉得许平是利用各种各样的不公平,侥幸取得了胜利,固然新军高层如此宣传是为了振作士气,但它确实迎合了新军将官的普遍心态,让他们始终无法正视闯营的实力。
“在战场上时,”李定国分析道:“新军总是左右摇摆,他们总是担心会遇到我们的埋伏,在情报侦查不顺时显得束手缚脚,但是正面作战时,又显得过于自信。”
“确实如此,不过诈败就不必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身官兵、受教于镇东侯的原因,虽然许平也总是想利用谋略来影响敌军实力的发挥、或是更好地发挥自己这边的军力,但他总是更倾向于用正面决战来一锤定音,对李定国那种因为长期流动作战而形成的作战风格不是很感兴趣:“在新军面前,最好还是不要耍太多花招,诈败、诈败,还是要败的,而败就会有风险,万一没诈好变成兵败如山倒就麻烦了。”
见李定国和陈哲脸上都有不乐之色,许平加重语气说道:“何况,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正面击败新军的实力,就不必自找麻烦了,我还是打算等新军退兵。新军不趁此时退兵是错误,我们抓住它就够了,不要节外生枝给的敌人抓我们的错误的机会。”许平相信李自成一定能击败左良玉,时间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新军的:“郁董根本不用管,新军不退我们不要刺激他们,发现敌人可能会犯大错的时候,静观其变是最好的,不要改变会让敌人犯错的局面,不要提醒他们。”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耐心是军人的美德,是美德,”许平微微一笑。
第五节 责任
一连数日,无论新军如何百般挑战,许平仍坚壁不出。
对此新军倒不是完全没有预料,黄希文策划了几个佯动,比如分出部分兵力做出增援左良玉的态势,但看破新军意图的许平按兵不动,分出去的三营新军觉得主力危险,不得不又老老实实的返回。
昨天吴忠奉命做出迂回闯营侧后的举动,和主力分开一天后,侧翼发现了李定国部,正面则遇到了装甲营的侦查部队,发现被分割的危险后,吴忠只得迅速原路返回。
长青营一路提心吊胆的赶回,倒是没有遇到任何阻击,磐石、泰山两营已经做好驰援的准备,不过闯营没有出击,他们就和长青营一起无功而返。
看到大营已经遥遥在望,苻天俊抱怨道:“徒劳无功,而且总是要冒险,真不知道有何益处?”
“已经好几天了,少帅也该冷静下来了,我们就是拿许平没有办法,无论说什么豪言壮语,没有办法就是没有办法。”在全军战意盈溢的时候,吴忠一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他估计现在新军同僚也都看清楚了,他们得不到到任何野战并战胜许平的机会。
……
在许平营中,陈哲对许平如此保守有些意见:“这次长青营孤军深入,我们白白放过了。”
“我们出击顶多是歼灭长青营而已,”对新军的动向许平一直了如指掌,只是他不满足于单单重创一个新军营,他承认或许新军的再一次失败会更加刺激黄希文和其他新军营官,但同样会有让他们冷静下来的风险:“若是新军醒悟过来,抛下长青营撤并,我们大军在外,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逃走了。”
这时闯王的一个传令兵来到许平帐中,大声向他报喜:“大将军,朱仙镇大捷,我军大破楚军,左良玉带着轻骑逃走,扔下二十多万部下,闯王追亡逐北,斩获无数啊!”
许平笑道:“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总是亲耳听到才能安心。来人啊,准备酒肉,让这位兄弟好好吃一顿。”
营内众将被许平全部召来,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后,大家也都很高兴:“闯王、曹大王很快就会移师来与我们合营,到时候新军若是不走就是瓮中之鳖了。”
“怎么可能不走?”许平笑起来,新军耽误了几天宝贵的时间,迟疑不觉让他们的选择余地变得越来越小了:“闯王那里清扫战场,追击楚军,怎么也得花上三天工夫,再移师来与我们合营,又得花上两天。我估计明天,最晚不过后天他们肯定也会收到这个消息,他们有五天的时间离开险境。”
“在河南境内,他们走不快。”
“是的,如果他们想把所有东西都带走,我们就尾随他们,不断骚扰他们,直到闯王追上来与我们一起包围他们。”经过几天来的分析,闯营认为新军最好的退兵路线就是亳州方向,只要紧紧贴上去,新军就会被拖在河南,这种贴身追击固然会付出一些代价,但只要能拖到李自成赶到,那么就值得了。“趁着新军还没有得到消息,我们今天就做好出兵准备。”
“要担心的就是新军会抛弃辎重撤退。”从这里到亳州的官道目前还在新军的控制下,周洞天认为新军有可能会前轻后重,交替退向亳州。但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新军抛弃大部分辎重,沿着大道全速向亳州撤退。许平若是衔尾追击的话,可能只能留下新军后卫的一个或两个营。
“如果真这样的话,”许平指着地图上的官道,对周围人说道:“新军必定走大路退兵,他们不知道这里有一条近路。”许平所谓的近路,是由一系列小道组成的交通体系,参谋们已经制定好了行军计划,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道路的通过能力,让闯营的大军走更少的路途赶到新军前面去。
唯一的问题是,要想用这些小道运输大军,许平就不可能携带太多的辎重,如果这样的话每个士兵都得自备五天的干粮,而其他的辎重则留在原地:“我们只会在发现新军有抛弃辎重全速撤军时才会这样行动,若是他们不需要辎重,那我们也不需要。”
……
得知左良玉战败的消息后,新军营内再次爆发一阵激烈的争论,黄希文最后一次送战书给许平,但仍遭到拒绝。接着就有探马送来急报,部分闯营已经离开他们坚固的大营向东进发,看起来似乎是预先进行平行追击。
“许贼的大营现在空虚了不少,少帅,我们猛攻他的大营,然后一鼓作气给开封解围吧。”张彪还在努力地劝说黄希文出兵,只是今天附和他的人少了很多:“少帅,卑职愿意带着选锋营打头阵,一定能攻破许贼的大营。”
仍然没有人赞同张彪的提议,在左良玉战败之前,黄希文就发急信让郁董报告自己的位置,并迅速来与自己会师。但直到今天,郁董仍语焉不详,在唯一一封的回信里仍含含糊糊,不肯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承诺。
“如果郁帅退兵的话,我们就会有大麻烦了。”詹天豪跳出来做恶人:“我们还是从长计议吧。”
“从长计议就是抛弃开封,”张彪已经完全不顾军仪了,大喊大叫道:“詹大人是要学许平,放弃贾帅和山岚营吗?”
詹天豪沉默地看着张彪,缓缓点头:“如果你认为我和许平一路货色,那也随你,反正现在我们最好先退兵。”
“詹大人你堂堂大丈夫,为何自甘堕落要和许贼一般?”张彪大喊起来。
“住嘴。”黄希文喝道:“张兄弟你太不成体统了。”
“那我们的伤兵呢,是不是也要一起扔掉。”看上去张彪已经开始失控。
“至少大炮是不能带了。”吴忠突然插嘴道,他不敢说应该抛弃伤兵:“若果要带走我们的伤兵,那就不能让大炮占着马车。”
“那许贼追上来怎么办?我们没有大炮怎么迎战?”吉星辉问道。
吴忠顿时又把嘴闭上,在心里念叨着:“本来就不该在险地耽搁,这些伤兵不是我害的,几天前就该走了,可是没有一个人肯挑头出来承担责任。”
“听说许平对俘虏还不错。”
一个人冷不丁说了句话。
“胡扯,说来说去还不是要抛弃伤兵。”张彪向着那个人怒目而视,竟然破口大骂起来:“……”
黄希文几次喝止不住,让卫兵把张彪架了出去。
“许平对俘虏还是不错的。”
张彪被轰出去后,又有一个人重复了这句话,接着又是一个,渐渐营帐中越来越多的人重复起这句话。
吴忠看大部分都发言后,也跟着嘟囔了一句,从黄希文的表情上看,他似乎也下定了决心。
正在这时,一个卫兵急急忙忙的冲进来:“少帅,大事不好!”
卫兵惶急地报告道:张彪离开营帐后,竟然跑到军中放声大哭,说黄希文和各营长官打算放弃伤兵逃跑,说完后就在士兵的围观中伏剑自尽。
营中的人无不大惊失色,连忙赶去现场,张彪的尸体旁,一些选锋营的残兵正抚尸痛哭,而伤兵营中也是哭声四起。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到处都是议论纷纷。
好不容易安抚了军心后,黄希文身心俱疲地继续开会,刚才他已经在军队面前赌咒发誓不会抛弃伤兵。
回到营帐中后,黄希文环顾各营指挥官:“我们要带着伤兵一起撤退,谁肯断后?”
每一个被黄希文目光扫到的将领都避开了他的眼睛,吴忠没有躲避,而是大声说道:“少帅,长青营损失很大,恐怕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
最后各营决定,炸毁火炮,放弃不必要的辎重,然后一同轻装返回亳州。
回到长青营中,吴忠和苻天俊说起今天的会议内容,感叹道:“若是我军中还有一个许平那样的人,何止于此?”
苻天俊心中也是紧张,不过要说让长青营殿后,那他也是不甘心的:“一直是我们长青营浴血奋战,若是还让我们殿后那也太不公平了。”
“是啊,所以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少帅,我们营有心无力。”吴忠哼了一声:“反正我是不会提出说让某个营断后的,免得少帅趁机把这个担子丢给我们。”
“许平对伤兵确实不错,”苻天俊艰难地说道:“怎么好不带大炮,要是真抛弃大炮、少带辎重的话,那就更不能带伤兵了,我们要尽快脱离险境,不能让闯贼有机会追上我们。”
“所以我说军中是需要一个像许平那样的人,”吴忠非常认同苻天俊的看法,但是他绝不会开这个口,当初因为这个决定许平被骂得狗血喷头,就连支持他提议的吴忠和魏兰度都跟着倒霉,既然承担责任是这个下场,那谁愿意去谁去吧:“今天站在少帅前面的这些人,当初骂我们骂得一个比一个起劲,现在他们又怎么肯自打嘴巴,好吧,反正也不是我们一个营倒霉,要死也是一块死。”
“大人言重了。”苻天俊劝解道:“我们的马匹、车辆比许平多得多,我们六个营团在一起突围他未必能追上我们,要是野战的话,我们兵力不输于他,斗志也不会差的,兵法有云:归师勿遏。许平要是真敢追,我们就给他一个好看。”
“我就是气话罢了。”吴忠也持有类似的想法,若是许平追击,几个营集中在一起,知道没有断后的人只有拼死一战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斗志肯定远在野鸡岗一战之上。其他各营营官,之所以没有人出来断后,也是觉得完全可以一战,所以不愿意带着本部留下送死。
……
“新军真有出息,竟然不分兵断后。”许平得知新军开始退兵后,对他们的部署啧啧称赞道。
“他们炸毁了大炮,带走了伤兵,真是仁义之师。”陈哲感慨道:“不过他们的伤兵并不算多,用马车拉着跑起来飞快,新军的装备真是不错啊。”
“跑的在快还能快过我们么?”许平调兵遣将,立刻开始追击行动:“我们不必追得太紧,所谓死敌则战,要是我们逼得太紧他们就会拼死一战,我决定把战场选在宁陵。”宁陵是通向亳州的必经之路,距离还有一段,所以许平不必担心新军抛下一部分后卫逃窜,而对新军的士兵来说,已经快出河南地界,若是开小差的话未必不能独自逃生:“散地勿留,对新军来说,宁陵差不多就是散地了。”
“或许可以更靠近亳州一些,”周洞天建议说:“越是靠近亳州,官兵的斗志越差,说不定会有整营脱离主力独自逃生的情况出现。”
“我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要是真有好几个营都存了这样的心思,我们是能轻松打败他们,但是也会放跑大量的官兵,我还是希望黄小侯爷回头一战的。”许平一直认为最好的策略就是让敌人左右为难,现在官兵在无意义地浪费了几天时间后,终于还是开始退兵,而且从情报上看这次退兵的前期工作做得很差:“一不做、二不休,如果我是黄小侯爷,要不就一开始咬紧牙关不抛弃伤兵以鼓舞士气,既然动了这个念头而且已经被士兵们知道了,那就要干到底,把大炮、伤兵全扔下,勒令某个营死守断后,这样给我造成的麻烦会大得多。现在不但要带上伤兵,还搞得军心浮动,真是一无所得,等宁陵一战战局不利时,我很想知道新军普通士兵还能有多少斗志。”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还是要在宁陵打败新军才行,这里是大平原,没法设伏,而且离闯王太远,闯王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赶到了。新军穷鼠噬猫,必然和我们舍命相搏,”余深河认为野鸡岗那种各有彼此、静观不动的情况不可能发生在随后的一战中:“大人既然不想取巧,不想追到亳州附近再打,那就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制服拼命的六营新军,他们可不是江北军那种豆腐。”
“是的,这是宁陵,”许平已经找军中的宁陵人,预先画出了当地的地图,还没有开始追击,闯营就已经开始研究他们的预设战场:“我打算从集中兵力于右翼,突破后卷击官兵全阵。”
“这没什么稀奇的啊。”余深河有些失望的说道,侧翼进攻又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战术,这个营帐里的将军中如果有人想不到、或是在作战前没有预防过敌军采用这样的战术,那他根本就不配站在许平的面前,而余深河还以为许平会有什么令人出乎意料的计划。
“是啊,太平常不过的战法,不过这世上若真有什么精妙的战法,早就被先人们想到了,也轮不我。”许平见其他人口中不说,脸上都有和余深河类似的失望之色,便问道:“若是遇到敌军猛攻左翼,余兄弟地你会如何应对?”
“敌军的左翼还有中央的形势如何?”
许平摇摇头:“还不是很清楚。”
“贾将军讲课时反复提及,最好的侦查就是莫过于进攻,敌军既然发起侧翼进攻,多半是在侦查我左翼的虚实,我会密切注意敌军的行动,随时准备把手中的预备队派去,同时在敌人的左翼发起反击,以侦查敌军的虚实。”
“非常不错,如果是我大概也会如此,”许平评价道:“黄小侯爷和我同岁,都是崇祯元年生人,从此前战又不战、退又不退看来,我猜他急于将我击败,不是个很沉得住气的人。”
“年轻人,难免血气方刚。”陈哲笑道:“大人说的好。”
“说得就好像你多老一般,”余深河不满地瞪了陈哲一眼,许平的话里显然是对这种对策有准备,而这个反应也是余深河自称会有的反应,陈哲那话听起来就好像是在责备余深河鲁莽似的:“大人打算如何做?”
“黄小侯爷没有太多领兵经验,在晋军中不曾掌握大军,对军务的了解多半来源于杨大人、贾将军的谈论,看到我猛攻一翼后十有八九没有耐心,会立刻做出和余兄弟一样的反应,只不过余兄弟能看出去来的蹊跷,他还未必能看出来呢。我打算把近卫营、西首营和西锋营全部集中在右翼,同时发起进攻。抢在他明白过来之前,趁他反攻我们的另一翼的时候,一举击溃他的一翼。”
“这做不到,”这回开口的李定国:“首先一翼展不开三个营,这三个营的兵力超过我军全部兵力的半数,如果我们延展右翼让三个营能够展开,那官兵也会相应地延展他们的左翼,最后还是正面硬碰。”
“我不打算把这三个营展开,如果全部展开,黄小侯爷一眼就看明白了。”许平边说边在纸上画出草图,将计划和盘托出。
第六节 牺牲
“近卫营在最前,负责冲垮官兵的左翼,西首营和西锋营紧紧跟在近卫营的背后,官兵的左翼被击溃后近卫营继续前进,这两个营从近卫营背后闪出,向新军阵势的侧后进行突击。”许平构想的是一种不平衡的阵型,将大部分部队集中在整条战线上很短的一段内。
“完全不可能。”李定国的话代表了大部分军官的意见:“一开始官兵或许不会发觉大将军的部署,但是一旦战斗开始,等我们三个营逼近后。用不了半刻钟,新军就会发觉我们的部署,察觉到危险,然后就会把援兵掉过来。我们三个营挤在一起,发挥不出火力,而新军的援军一旦抵达展开,他们的战线会比我们的三营宽得多。”自从火器成为许平所部的主要兵器后,他手下的军官们渐渐都意识到延展队列增强火力的重要性,而三个营叠在一起的做法在火器时代毫无疑问属于过时落后的战术,李定国更指出这种阵型还不利于战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