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虎狼-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好,到时候你可以做我的伙计,我的讼师行正缺一个得力助手。”陈讼师笑起来,对孩子开玩笑道:“不过你得首先学会尊敬国法如天宪。”

“不,我会挑战国法!”

这声明让夏完淳和陈讼师同时放声大笑,后者一边笑一边摇头:“好,我盼着看到那一天。”

第二十七节 口实

比起第七军,第六军军长贺飞虎的行动积极得多,这几个月总是在后方巡视威慑地方部队,一旦有空就跑到龙潭和陈伟讨论解围问题,之前虽然历次给淳化解围都在一开始就被许平挫败(贺飞虎和陈伟都不敢孤军深入,所谓解围行动主要是多面火力侦察,而且一开始这些行动还损失不小。),但是议会师也从中得到锻炼,从中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飞艇飞进淳化前,议会师首次尝试攻击顺军的一个只有几百人驻守的小型棱堡,试图打通条通讯通道掩护一些信使进去,但在近卫营的精锐官兵面前明军被打得尸横遍野,付出了三百多士兵伤亡的代价但却一无所得。

那次攻击失败后,贺飞虎和陈伟就研究认为即使顺军远离,明军也不太可能迅速消灭顺军精锐固守的堡垒,而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机会的话,明军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把固守要塞的顺军保卫限制在据点里,然后抢运辎重进淳化。

用过空军和淳化建立起联系后,贺飞虎和陈伟每次都会派出部下军官随同空军一起飞行,把沿途顺军部署绘画出来,并且为此针对性地进行了训练。反正时间闲着也是闲着,第六军也像许平在准备攻击仙霞关前一样在自己的营地后方修筑了模拟地形来训练部队,虽然他们的部下没有许平当初那么精锐,可以通过火力侦察基本摸清对方的防线构造,但是在飞艇的帮助下贺飞虎修筑的模拟地形更加逼真。明军的训练目的也和顺军不尽相同,贺飞虎和陈伟主要训练工兵事先熟悉地形,并根据顺军的壕沟障碍预先设计了便携桥梁。

而且之前的多次攻击还让贺飞虎和陈伟对顺军野战精锐的战斗力有了切身体会,从此他们俩就把战术目标从“建立与淳化的地面通道并长期维持”修正为“寻机打通一条临时通道,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进去最大量的物资和兵员,并抢运出尽可能多的伤员。”。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贺飞虎和陈伟还专门进行了多次测试,目标就是如何在短期内爆炸性地提高装卸速度,为此也进行了花费巨大的训练。

这次发现大量顺军被公仆师吸引走以后,贺飞虎决定安全第一,以给淳化补充物资和兵力为最优先任务(当时顺军在西面到底如何部署明军并不清楚,救援公仆师存在很大的危险性,贺飞虎就下决心把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一个任务中,免得分散兵力结果导致两头都鸡飞蛋打)。

宪法师倾巢出动配合议会师解围时,贺飞虎本人还亲自登上飞艇在天上指挥两个师协同作战。淳化和龙潭的南明空军也尽数投入北面,监视顺军行动并给明军地面部队进行引导。事先充分训练的工兵很快就在空军的指引下找到顺军防线上的无人区,并迅速从障碍区开辟出一条通道供马车通过……所有的行动都如同事先计划的一般完美,临时的仓库里的物资统统运进了淳化,还带走了宪法师的全部伤员,最后公仆师还靠自己的力量突围成功,这样连贺飞虎给宪法师准备的补充兵都免了。

逃进淳化的公仆师官兵惊魂稍定,立刻联名上书陆军部要求追究李军长、还有王、吉两位副师长的责任。

当公仆师要求刚刚送出后不久,南明一些报纸就被送到淳化,看到李军长在上面的自吹自擂后,淳化镇中顿时一片大骂之声。又过了一些时候,易猛没有收到陆军部对请求的批复,反倒收到了来自陆军部的嘉奖令和勋章,说这是因为黄池大捷而颁发给易猛的。来信里还暗示易猛不要继续胡闹,陆军部派来的军官告诉易猛由于长期的失败,后方急需一场大捷来鼓舞军心士气,而且眼下民众也相信了黄池是明军灵活机动带来的一场大捷,所以陆军部希望公仆师在这个节骨眼上捅篓子,同时送来的还有很多给其他公仆师官兵的勋章。

易猛把给他的勋章摔在地上,怒不可遏地喊道:“将士们是应该获得勋章,但绝不会是因为黄池大败,而是因为他们在大败后冒死杀出重围一路来淳化。”

陆军部的军官军衔低于易猛,只能求助地望向旁边的唐德生,但后者也听得连连摇头:“这种事怎么可以闭口不言?第七军的事情我都听说过了,如果陆军部不秉公处理的话,又要有多少将士为此流血?”

“可是民众已经相信这是一场大捷……”奉命传令的军官为难地说道,这是陆军部让他传达的密令,正副两位部长都不愿意用书面命令说明这个难处,所以只能用口头传达。

“我不知道制宪会议的难处,不过身为陆军军官,我必须要为将士们的安危考虑,而这个对易师长他们来说更重要,怎么可以让他们还在李军长的手下效力?”相比易猛,唐德生显得比较冷静:“当初新军就是一味遮掩,为了所谓的‘大局’讳败为胜,为败军之将开脱,最后把敢说话的人全推去闯军那边了,自己也不反省检讨;他们已经把大半个中国丢给李顺了,难道我们还要把剩下半个也丢掉吗?”

在两位将军面前,传令的军官显得非常局促,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最后只是再三声明陆军部也有顾虑,担心说出实情会打击民众对胜利的信心。

“这是需要陆军部考虑的吗?”不知道什么任红城也走进来,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诧异,反问那个陆军部的军官:“什么时候需要陆军部考虑民心了?你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汰弱留强,如何打胜仗吗?”

“任大夫。”

易猛和唐德生一起向制宪会议的代表行礼。

“我不会干涉任何军务,不过如果有军方人员在讨论如何欺瞒民众,那我就要过问了。”任红城看着脸色苍白的陆军部军官,向他和两位师长仔细询问了一番事情的来龙去脉。

“既然没有陆军部的书面命令,而且易师长和唐师长都没有答应,那陆军部这件事我就不汇报了,我就当陆军部是犯了一个错,他们在没有搞清楚黄池战役的经过前就过早地下发了勋章了嘉奖令。”任红城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逼迫太甚,就告诉那个陆军部的使者:“不过若是以后我又听说陆军部有类似的行为,或是因为唐师长和易师长因为不愿闭口不言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话,我一定会在制宪会议上要求弹劾临时陆军部。”

陆军部的军官敬礼退下,唐德生和易猛正要向任红城表示感激,任红城却抢先说道:“不必谢我,纸包不住火,这事迟早会被媒体知道,到时候若是大家发现欺骗民众的事也有我一份,那我就算是前途尽毁了。易师长不想在李军长手下白白送死,我也不想替他背黑锅。”

对任红城来说,黄石集团的势力对他仕途并不构成决定性影响,他没有必要去讨好李云睿,接着任红城就把还在淳化的一个记者找来,还让易猛和自己一起见这位记者:“我有一个独家新闻给你。”

……

南明百姓还沉浸在黄池大捷的喜悦中时,泉州新报就突然发行号外,一个从淳化赶回的战地记者指责陆军部公然对全体国民撒谎(任红城还没有告诉他陆军部曾经企图收买易猛),试图把一场惨败美化成大捷,同时企图让更多的志愿士兵被无能的军官带去送死。

战地记者手中有对易猛和其他众多公仆师军官的采访记录,他们关于黄池之战的描述与之前陆军声称的明显不符,这当然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随后陆军部也支支吾吾不肯明确回答媒体记者的疑问,这中态度当然更加令人生疑,很快制宪会议就开始介入,要陆军部的军官到议会接受公开咨询。

一个陆军部军官奉命前去应付制宪会议的咨询,临时陆军部部长命令这位军官一定要把本部门撇清。归根结底这不是陆军部的错,正副部长都觉得任红城说的不错,民心不需要他们关心,而任命这位军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有一个齐国公的姨夫,陆军部相信民众能够理解自己的难处;但是如果继续隐瞒下去那将来就不容易说清了(陆军部认为隐瞒住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任红城已经知道了,陆军部又不可能命令下令淳化的陆军杀人灭口;其次媒体兴趣被调动起来后,迟早会打探个水落石出;最后易猛也不肯配合掩盖)。若只是一个顺水人情,陆军部不想得罪齐国公,但现在事情已经闹大了,陆军部相信齐国公一定也能体谅自己的难处:这确实已经不是陆军部能帮他妻甥掩盖住的了。

因此面对制宪会议的询问时,这位军官在众多议员和旁听记者的面前,虽然还是坚称黄池大捷的真实性可能存在,但他满口都是:李军长如何、如何自称,李军长如何、如何汇报;而这些自称和汇报陆军部都还在核实过程中——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否认黄池大捷没有发生。

当被问到第七军有何反应时,陆军部代表还声称易猛的第十三师和赵宁的第十四师都已经提交报告,他们都坚决要求脱离李军长的指挥,至于为什么会在大捷后发生这种事,陆军部代表说他们也很奇怪,所以已经派人前往一线询问——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宣布存在黄池惨败的可能性。

这种发言当然导致舆论哗然,不久后有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前线传来,对后方报道感到迷惑的战地记者不止一个,他们在前方打探到的消息明显和后方的报道不符合,这些记者送回来的消息中还有来自顺军渠道的。

眼见事情变得越来越明朗,制宪会议的党派领袖一个个也坐卧不宁,继续让李军长干下去显然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前途受到威胁,不过若是单纯为了选票就收拾了齐国公的妻甥,那说不定又会让齐国公觉得他们在抢班夺权——三大党党魁都觉得各省才把军法审判权收回来没有多久,就又要剥夺齐国公近亲的兵权似乎有些太过猖狂。

于是三大党的党魁就轮番去齐国公府求见,所图无非是想和齐国公取得谅解,希望齐国公松口同意他的这位妻甥能够先挪挪位置,在这个风声一天紧似一天的时候先去其他岗位效力——诸位党派领袖都打算同意齐国公的任何要求,只要他同意李军长离开军队不再那一切都好商量。

但是齐国公显然不像和他们商量,无论几位党魁如何轮番求见,齐国公就是说什么也不见。随着更多对黄池不利的消息传来——最后连许平都复活了,民众的愤怒开始从军方转向制宪会议,媒体也开始指责制宪会议的大夫们眼睁睁地看着南明的年轻人去送死。

事情发展到火烧眉毛的地步,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制宪会议的大部分议员们把心一横,赌齐国公还是不会发飙,连夜起草并发布了对陆军部措辞强烈的谴责声明,向选民们保证一定会严查陆军部,追究他们工作低效和草芥士兵生命的原因,还保证一定会严惩不贷,给选民们一个交代。

陆军部在得知谴责决议几乎全票通过后,也知道大事不妙,陆军部的高官们这几天同样去苦苦哀求过齐国公的门房,希望能够得到指示——如果没有明示那暗示也好。但他们同样一无所后,和大夫们一般无二地吃饱了闭门羹。

和那些大夫们一样,陆军部现在是顾得了初一顾不了十五,齐国公会不会暴怒那是以后的事情,但是现在不给制宪会议个交代大伙儿转眼就会乌纱不保。为了向制宪会议证明自己既是工作高效而且也绝无草芥士兵生命的意图,陆军部立刻发布了早就准备好的调查报告,把李军长和十三、十四师的两位副师长骂了个狗血喷头,并宣布立刻革去他们一切军中职务。

几乎是同一时刻,陆军部还下令把第十三师转隶给第六军,这个安排传到淳化时让易猛感到非常满意,他并不知道李军长最后是不是真能靠他那位神通广大的姨夫逃脱惩罚,但是即使他最后依旧无事,易猛也不再是他的手下了。

在这次事件的最后,真正救了陆军部一命的反倒是他们的老冤家海军部,在南明媒体群情激愤的时候,临时海军部突然得意洋洋地宣布他们攻陷了山东的重要港口——登州。

上次空军在媒体上出的风头让海军部很眼红,因此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各种有关铁甲舰的资料,还专门请来画家为铁甲舰做画,画了很多威风凛凛,绝对比实物看上去要威猛得的多的铁甲舰外貌图。在向制宪会议通报大捷的消息后,海军部立刻召开记者招待会,海军部部长亲自上阵,向记者们大肆吹嘘海军这一胜利的伟大意义,并请媒体注意是海军首先杀入山东,最后当然也没有忘记介绍他们的明星武器——铁甲舰。

不过这次南明的记者们显得谨慎得多,他们并没有如同海军部期盼的那般立刻为王师杀入山东而欢呼,而是纷纷询问这个消息的真假,以及海军是否会放弃这个据点等,还有记者提出要求到登州亲眼去看一看,显然黄池之战导致这些记者都对海军部的信用也产生的怀疑。海军部宣称王师会守土不失,而且他们很欢迎记者前去山东,大明海军会护送他们亲眼去看一看收复的山东领土。

明军反攻山东的消息,总算是给尴尬不已的制宪会议和陆军部稍稍解围,对此感激不已的制宪会议慷慨地同意了给海军再拨款修新的铁甲舰(当然不是海军部最初的那种超级豪华版,制宪会议同意再修两条规模差不多的,同样也得采用多层包钢板防护模式,这样花费可以少点。),陆军部罕见地没有反对这个提案。至于这次登州之战的英雄,先是亲自指挥铁甲舰一次又一次在顺军堡垒前几十米下锚,把近三百磅的大炮顶着对方垒墙轰;后来又带领陆战队登陆,一举夺取港口的双料英雄施天羽,也会回到福建来向制宪会议亲自报告这次大捷的全过程。

在施天羽踏上归程的时候,黄乃明也离开江西大军返回福建,回家拜见了父亲后,黄乃明一张口就是要人:“父亲,孩儿想把贺飞虎、唐德生和易猛调去江西。”想了一想后,黄乃明补充道:“陈伟我也要。”

“哦?”黄石显得有点奇怪:“为什么?”

黄乃明很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会显得奇怪,看完黄池之战的经过后他也是倒尽了胃口,再想到身边人对自己这个表哥军事才能的极力赞扬黄乃明就感到一阵阵心虚,甚至快要到了不寒而栗的地步了:“孩儿得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帮忙啊。”

第二十八节 军歌

黄乃明和他父亲的谈话称不上愉快,黄石不愿意把南京的将领交给他,明确表示他不愿意陆军部进行这种人事调换。其他一些黄乃明提出的要求他父亲也一概否决,而在来之前黄乃明没有想到父亲会拒绝他提出的任何一条要求(除了贺飞虎的调动,黄乃明到是考虑过父亲可能会因为军事上的原因不同意他把大量的将领要走。),但是其余的要求在黄乃明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严禁记者继续在媒体上诋毁军队这条,黄乃明就理直气壮地与父亲讲道,军队从来都是讲求事权统一,现在将士在前线作战,可是背后还有嘴伤人,这会影响军心士气,会降低军队的战斗效率;可是他父亲居然连这这条都不同意,说什么多有几双眼睛看着,军方的效率才会更好,虽然黄石同意军队确实要求事权统一,但是他坚称军方非军事机密外的事务越是对公众透明,那么官员以权谋私的代价就越大,就能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

基本上在每一个问题上,黄石、黄乃明父子都发生激烈争吵,尽管出于对父亲的尊敬黄乃明最后停止了反驳,但是心里还是气鼓鼓的。尤其是黄石又一次提到让他放权的事,这让黄乃明感到非常不解,他从未见过谁比他父亲更高瞻远瞩,而自己虽然没有父亲那么有本事,但黄乃明自问也是见多识广,虽然没有什么战争天赋但是他私下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做个不错的守成之君。所以黄乃明很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固执地在一边清闲悠哉,而不是积极努力去整顿朝政、选贤用良。就是父亲自己不想用,黄乃明觉得若是选拔一些人去历练下,给他几十年后预备着也好,就比如易猛、唐德生这种人,黄乃明就觉得很可惜不是黄家的人把他从底层提拔起来的,不过现在黄乃明觉得也不算很迟,赶快施恩于他们还能培养起他们对黄家的忠诚之心(让黄乃明觉得奇怪的是他父亲对此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为了更远的未来,黄乃明更觉得需要努力去深根固本,以建立起黄家的万世不拔之基业,父亲的许多看法让黄乃明感到迂腐保守。

和有些失意的黄乃明相比,和他一同出使泰西的施天羽这次回福建可是春风得意,现在他是海军部的宠儿,媒体上的明星,制宪会议也是青眼有加。得知黄乃明回家后,第二天施天羽就来拜见齐国公,这些日子他来过几次,所以黄石也没有留他吃饭,而是让他陪有些郁郁寡欢的黄乃明到外面郊游散心。

“我手握十万大军,”一出门没说两句话,黄乃明就忍不住对心腹好友发牢骚道:“要是父亲把贺将军他们给我,扫平顺军还不是易如反掌?”

“黄兄如此有把握么?”施天羽笑嘻嘻地问道。

“当然!”施天羽的笑容让黄乃明感到有点羞辱,安庆之败后这种耻辱感就一直挥之不去,他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手下兵马更多,而且军中也军令畅通,号令森严,贺将军他们可以大显神通,我可以保证他们不会被小人掣肘。”

相对一说就开始激动的黄乃明,施天羽倒是一直笑眯眯显得十分平静,听到黄乃明的话后他嘿嘿一笑没有搭腔。

“你不信吗?”黄乃明感到朋友脸上那种古怪的笑容让他有些不太舒服。

“出来郊游,吵这个干什么?”施天羽微笑道:“今天就忘了许平吧。”

一路上施天羽游性甚浓,中午他和黄乃明在海边捡了不少贝壳、海产,然后堆一个土灶把这些东西统统埋起来烧熟。在施天羽忙碌的时候,黄乃明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收集的食物还不到前者的一半,在施天羽扒开土灶开始取食食物时,望天半响黄乃明一动不动,突然又是一声长叹:“我怎么会输了呢?”

“哈哈,哈哈。”施天羽大笑起来,拍拍手把还滚烫的一只螃蟹扔到地下:“看来今天不和黄兄好好谈谈军事是不行了。”

说起军事黄乃明立刻来了精神,施天羽笑着说道:“我不觉贺飞虎到了黄兄手下能打赢仗,多半还是会一败涂地。”

“怎么会?”黄乃明叫起来。

“我觉得不被掣肘未必是件好事,而且所谓的不被掣肘……”施天羽说着、说着突然感到自己的思路有些乱,就另外找了一个例子:“黄兄还记得广东的李奉教李总督吧?”

“当然记得,怎么可能忘记?”黄乃明伸出大拇指在空中比了一下:“清廉勤勉的好官,可惜父亲不肯大用他,我说过几次家严都没有当回事。”

“福建的总督……”施天羽又说起其他一些著名的官员,他们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前来从未出现过的既能干又清廉的官吏,现在南明正有大量这种官吏涌现出来,他们使得南明各省的战争效率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其中不少人黄乃明都有所耳闻,这些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精简环节减少中途消耗,让为税赋几乎都能应用到军事上,治下吏治清明,现在南明各省人民的税赋最重的地方依旧低于崇祯末年,因为无论卿院如何努力,他们搜刮民脂民膏的执政能力也无法和崇祯朝廷相比,后者可以夺下百姓口中的最后一块口粮而卿院做不到。可是尽管有执政能力的问题,南明军队却比那个时候强大数十倍:层层克扣军饷已经完全消失,购买武器价格公道、质量提高,而以前损耗最大的环节莫过于火耗,为了征一两银子的正税,百姓要付出超过二十两的代价,但现在这个大缺口也已经被堵住——对腐败的有效控制抵消了执政能力的不足。

“如果没有这些官员,即使以南方之富庶,我们也养不起今天这样庞大的军队,自保都不足更何谈反攻?”施天羽安心听完黄乃明对这些官员的称赞,才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只能在齐公不提拔他们,不把他们当回事的时候他们才会是清廉的能吏,一旦齐公提拔他们,为他们保驾护航,如黄兄你敢才说的,让他们大显神通、完全没有掣肘,那转眼之间他们就会变得和先帝手下那帮官吏一般无二。”

看着黄乃明发呆的样子,施天羽又哈哈笑起来:“只有齐公不用他们,他们才是好官,一旦齐公用他们,他们马上就不是好官了,这些好官就是水中月,看得见拿不到手。难道黄兄不记得皇上北狩,监国陛下刚刚登基时的福建吗?那个时候福建、两广、贵州、江西的吏治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那个时候我们征得到税?买得到便宜军火?训练得出大军么?”

收敛起笑容,施天羽问黄乃明道:“和黄兄出使泰西,不知道黄兄感到最震撼的是什么?反正对我来说最让我震惊就是居然有的国家可以把他们的国王砍头。仅仅国王被砍头没什么太稀奇的,但是这个国家的贵戚居然一直不是匍匐他们的国王脚前,而百姓还会为他们这么做叫好。还有尼德兰,他们也没有国王,但这两个连国王都没有的国家,百姓却热烈地爱着他们的国家,自己不是海商,但是愿意为他们海商的邻人而战、而去流血。”

黄乃明长叹一声,对他来说也是这种国家体制给他最大的震动,与其相比西班牙殖民地的幅员辽阔反倒是其次。

“以尼德兰弹丸之地,居然能从强大的西国中脱离自立,强邻环伺却始终没有被吞并,”就是在伊斯兰国家的港口停泊时也能感到海上马车夫的强大,施天羽他们总是在港口停泊的船只上看到最多的荷兰旗帜:“更一直把势力一直延展到我们南洋家门口,在出使泰西前我常常想这会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国家,能够远渡重洋把军队派到亿万里之外,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过它竟是这样一个蕞尔小邦,还是一个无君无父的国度。”

黄乃明看着他的朋友,已经有些体会到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我们父辈的那支长生军,他们与其说是因为热爱大明天子,还不如是说是仇恨建奴,建奴一次次地在辽东扫荡屠杀,幸存下来的人组成了我们父辈的那支长生军;而现在许将军手下的那支长生军,则充满了对大明的仇恨,他们被先帝祸害得家破人亡,对大明之恨深入骨髓,有与之偕亡之心。”说道这里,施天羽突然问黄乃明道:“黄兄手下的兵马,也对大顺恨之入骨,和许将军手下的长生军一般吗?”

黄乃明缓缓摇头。

“那么黄兄凭什么要他们和长生军一样拼命?”

“我想我明白施兄弟的意思了。”黄乃明想起他父亲总说要让士兵们感到他们在保卫自己,而不是保卫某个和他们无关的人的权势地位,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和长生军一般甚至更强的斗志。

“我就知道黄兄一定会明白的,”施天羽高兴地说道:“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黄兄不用贺飞虎、唐德生还有易猛他们,他们会是国之良将,但如果黄兄用他们,让他们不再被掣肘,不再被‘小人’在背后用嘴伤人,当他们的荣华富贵完全系于黄兄一人时,他们和先帝的新军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虽然明白施天羽的意思,但是听到对方这样评价自己的羽翼,黄乃明还是感到很刺耳,忍不住皱眉。

“齐公可以创立长生军,但是齐公无法让长生军只为他效力;齐公可以训练将官,但是无法让这些将官只为他效力;齐公可以造火铳,但是无法一个人用,无法让商人不卖给李顺……这不过是身价的问题,齐公能给的李顺也都能给,无论是爵位还是其他什么功名利禄,换我是商人或百姓,我也要两面下注,只不过是主子姓李还是姓黄的问题,他们值得用命去拼、会忍得住有钱不挣吗?”还有蒸汽机、橡胶,黄石可以有很多发明创造,但是这些技术一旦出现,官营有效率问题,民营有忠诚问题,利剑做出来容易但是剑柄未必握在哪一方的手上,施天羽说道:“我也是将门之子啊,若是放在以前或许也不会支持制宪会议,也会为齐公把家严的兵权拿走有些不满……好吧,其实我当时也有些生气,但是我亲眼看过无君无父的国家,知道这些国家的国民不一定会是一盘散沙;我也亲眼看到卿院是怎么样一步步改变了吏治,让南方这个几个省获得了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强大实力。或许我没法像家严希望的那般让施家公侯万代(其实这里施天羽也打了个埋伏,因为齐国公曾经和他随口说过两句的两院制度听起来不错,贵族拥有的议会比选出来的还要高,是上院!),但我很希望看到齐公、辅佐黄兄开辟这样一个王朝,一个官吏清明、百姓皆有爱国之心的王朝。”

黄乃明向施天羽郑重一拱手:“施兄弟言重了,我智远远不及于此。”

“黄兄当局者迷,要是我在黄兄这个位置上也一定会患得患失的。”施天羽连忙鼓励道:“黄兄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你是齐公的世子和继承人,千万不要气馁。”

施天羽刚才的长篇大论让黄乃明听得十分丧气,听到对方这话后他苦笑一声:“我让家严失望了。”

“怎么会?”施天羽急忙安慰起来,他指出黄石对黄乃明一直是竭力扶持、培养的,不然绝不会让他出海游历开拓视野,现在黄石的嫡子幼小,而且和旧部们联系更加紧密,要是黄乃明不接班的话,将来幼子继承那么黄石的旧部肯定位高权重。施天羽说他认为黄乃明是最适合的继承人选,黄石现在虽然撒手不管,但是制宪会议依旧根基浅薄,需要有个几十年去深根固本,等到那时议会的根基已经深深扎下去,就不是能够轻易撼动了的:“除了黄兄,还有谁能在齐公百年之后保护卿院?”

“保护卿院?”

“对,能沉住气什么都不做,就是保护卿院啊,只要齐公和黄兄什么都不做,那别人就无法对卿院做什么。”施天羽以为黄乃明又想到了军事方面的问题,对此他倒没有太多的担忧,施天羽认为以南明的战争潜力和宪政制度带来的动员效率,击溃李顺不过是时间问题:“许将军有什么?不过几万忠诚部下而已。就像齐公当年在长生岛一样,他可以因为个人的威信让长生军维持下去,但是又不是每个人都和许将军一样,当年齐公保不住长生军,许将军一样也保不住。”

“我不是这个意思。”黄乃明刚才突然意识到,这位好友的话可能不完全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我回家之前,家严就和施兄弟谈过这些吗?”

“确实谈过几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