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师夫妇日常-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仪始终是一个看人下菜的俗人。
    小望之听得目瞪口呆,满脸的不敢置信。
    “殿下,谢大人学问渊博、见识独到,您可任用他、提拔他,让他有所施为,却不能因此而什么事情都信任他,无所设防。”韩彦语重心长地说道。
    否则等将来谢之仪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小望之这个君主就岌岌可危了。
    “不仅是对谢大人,就是对朝中的其他文武大臣,包括微臣在内,殿下都应该多方了解、仔细甄别,知人善用。”韩彦一脸郑重道,“知人,是殿下如今要做的第一步,也是将来要一以贯之的一件事情。”
    小望之愣愣地点点头。
    见小望之不甚明白,韩彦便又举了两个小望之极为熟悉的两个历史人物来论证:“譬如项王与汉高祖,两人一个出身楚国贵族,一个是市井泼皮无赖;一个自幼便立志学习‘万人敌’,一个遇事只会说‘为之奈何’……
    “可是您看看最后,项王身边的亚夫范增怒骂他‘竖子不足与谋’,陈平等文臣良将转而投效了汉高祖;而原本不起眼的汉高祖,最终却入关中、王天下!
    “您道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项王刚愎自用,而汉高祖知人善任!
    “淮阴侯曾对汉高祖言曰:‘臣善将兵,多多益善;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这‘善将将’,便是知人善任的意思。
    “殿下必得先学会知人,而后才能善任。”
    

第348章 回京

  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小望之早就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韩彦这么一举例,他立刻就明白了。
    “我明白了!”小望之重重地点点头,诚恳求教,“以后我要是有做的不对的地方,爹……舅父一定要及时指正我。”
    韩彦点点头,笑道:“只要是殿下所需要的,我夫妻二人定然会全力相助的!”
    舒予笑着点头附和,道:“人因身份的不同,会有礼节的变化,但是你要知道,不论我们之间的称谓如何变化,一家三口的感情永远都不会变的!”
    小望之感动极了,一个劲儿地猛点头,道:“我知道。舅父和舅母称谓礼节的改变,恰恰是因为爱护我,不得已而为之。”
    韩彦和舒予相视一眼,十分欣慰。
    “好了,忙了大半天,殿下也该歇一歇了。”韩彦起身笑道,“为人处事要张弛有道,不可一味拼命。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小望之起身笑应道:“我记住了。”
    说完,亲自送韩彦和舒予出了营帐,这才折回去,长吁一口气,绕过屏风,倒头躺在榻上,合上双眼,很快便沉沉睡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果如韩彦所预料,除却给元嘉帝请安,小望之每天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付前来请安试探攀关系的众臣,每次等人散尽,他都要揉好半天的脸,才能如常皱眉或是微笑。
    好在每次都有韩彦陪着他,虽然韩彦为了锻炼他,也为了避免有人说他“恃功而骄”,大多数时候都在一旁默默地坐着,但是只要一转头看到他在,小望之就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韩彦为了他舍命进宫,又为了他一步步筹谋,终于走到了如今这一步,他决不能辜负他的付出和期待!
    过了两三日,元嘉帝召集群臣,决定十一月二十六这日拔营回京。
    京城那边的情况,单靠悄悄派去的心腹和留守的大臣已经是难以控制,他不得不提前赶回去亲自掌控局面。
    此番回京,小望之必然是要一起回去的,如此韩彦也不能再留下来。
    倒是舒予接到消息之后,犹豫半晌,不知道自己是该留下来,还是应该和韩彦与小望之一起启程回京。
    爹娘只生了她这一个女儿,虽然现在有小平安陪着,但是十个月大的孩子既不能帮他们分担生活的担子,也不能软语撒娇哄他们开心。她如果就这么走了的话,爹娘该有多孤单伤心啊。
    可是,韩彦和小望之都走了,她不随同回京也不合适。
    韩彦倒也罢了,不过是夫妻暂别而已,顶多是两地相思罢了,但如今的小望之却离不开她的陪伴与安抚。
    五岁的孩子乍然间失去了“爹爹”和“娘亲”,还要提心吊胆地应付各方官油子的试探甚至是出手相害,惴惴不安、寝食难安,也就只有在她和韩彦面前能得一时片刻的轻松。
    尤其是韩彦一心教导小望之迅速成长为合格的皇子——未来的皇帝,难免严厉,忽略了小望之内心的不安和渴求。
    她虽然在朝政上帮不上小望之许多,但是对于现在的小望之来说,对于她的需求并不比对韩彦的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底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母子亲情并不因此而少些许,让她眼睁睁地看着小望之孤独地踏上回京之路,独自面对未来的坎坷险阻,舒予也不忍心。
    韩彦从外头回来,就见舒予正坐在床头,眉头深锁,郁郁沉思,就连他走到了跟前都没有发觉。
    “在想什么?这么入迷。”韩彦在舒予身边坐下,拉着她的手温声问道。
    “啊!”舒予惊呼一声,待看清楚身边的人是韩彦时,又不由地长吐一口气,斜睨娇嗔道,“走路悄无声息的,你吓到我了。”
    韩彦挑眉表示冤枉:“我进来了好一会儿了都,谁知你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心思里,完全都没有发觉。”
    “照你这么说,那我还冤枉你咯?”舒予挑眉瞪了韩彦一眼。
    “那是当然!”韩彦昂首挺胸,一脸委屈,“所以,你要怎么补偿我?”
    说到最后,语气低沉缠绵,让舒予禁不住心口一跳,差一点就意乱情迷。
    “美得你!”舒予抽出手来,在韩彦手背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巴掌,笑问道,“圣上召你去都说了些什么?小望之回来了吗?”
    “嘘,是皇长子殿下。”韩彦食指点在舒予的唇上,嘘声叹道,“咱们总得习惯。”
    舒予叹息一声,没有说话。
    两人沉默良久,才重新拾起先前的话题。
    “圣上召我过去,是吩咐五日后启程回京之事。”韩彦低声道,“圣上担心有人会趁机对付殿下,所以命我在回京途中护卫殿下的安全,坐卧不离。”
    舒予点点头,想了想,迟疑道:“我正要和你商量这件事情呢。”
    “哦?”韩彦讶然问道,“你有何见解?”
    说罢,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来。
    舒予轻轻地锤了他一下,嗔道:“如何护卫殿下,你不比我更清楚?我要和你说的是别的事情。”
    说罢,黛眉轻蹙。
    韩彦见状,收起嬉笑,正色问道:“什么事情?”
    “是回京之事。”舒予叹息道,“按理说你和殿下都回京了,我自然是应该跟着回去的。可是,你也知道,爹娘就我这么一个女儿,小平安又太小,我若是突然离开,怕他们一时接受不了……”
    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若是这水泼得太远了,远到望断山川、跑断马腿都看不到的话,作为父母的,该有多难过伤情啊。
    韩彦听罢,将舒予的双手包在手心里,笑道:“此事我早已经想过。”
    毕竟,他终有一天会离开獾子寨,带着小望之重返京城的,到时候,如何安置此生唯有一女的岳父岳母大人就变成十分迫切且重要了。
    “首先,我不想跟你分开,而殿下如今也离不开你。”韩彦表明自己的立场。
    “那我爹娘怎么办?你为人不能太自私!”舒予着急得口不择言。
    

第349章 嘉奖

  “你别着急,且听我跟你慢慢道来。”韩彦伸手将舒予揽入怀中,温声安抚道。
    舒予抿抿唇,勉强压下内心的挣扎犹豫,耐心听韩彦说下去。
    “其次,爹娘只有你一个女儿,唔,现在又有了小平安。”韩彦顿了顿,接着说道,“可是你也说了,小平安太小,又天生有疾……所以,我思虑再三,不如请爹娘和小平安他们同我们一起去京城吧!”
    “什么?一起去京城?”舒予讶然脱口道。
    “嗯!这也算是两全其美了。不,三全其美!”韩彦轻声笑道。
    “三全其美?哪‘三全’?”舒予一脸懵然地追问道。
    “你看啊,假若爹娘和小平安跟我们一同去京城的话,那么既解了我和殿下独自回京的相思,又解了他们独自留下的孤苦,一家人依旧如现在一般比邻而居,岂不和美?此为其二。
    “再者说,小平安的眼疾在辽东只怕是没法子医治,可是等到了奇人汇聚的京城,说不得就有复明的可能。不论是太医院的御医,还是家师柳真人,都比辽东府的大夫强太多了。此为其三。
    “如此,可不是三全其美?”韩彦笑着解释道。
    尽管被韩彦说得心动不已,但舒予还是有顾虑,低声叹道:“我知道你说的都对。但是,先不说京城居、大不易,就单说要爹娘他们远离世世代代生活的故土,迁居京城,只怕都会让他们为难不已。”
    安土重迁呐!
    “这些我都想过了。”韩彦笑着劝慰道,“宅子、产业什么的,我都会提前找人帮他们置办好的,不必担心居不易的问题,至于……”
    “爹娘肯定不会同意的!”韩彦话还没有说完,舒予就着急地打断了他,“他们虽然贫穷,心性却要强,怎么会答应依附你,或者是韩家为生?”
    韩彦一愣,旋即笑叹道:“虽然我很愿意奉养孝顺他们一辈子,但如果他们实在不愿意接受的话,咱们也不是没有别的法子。
    “你忘了,韩家给你的聘礼足够爹娘和小平安在京城悠游自在地过活一辈子了!”
    “可要是把那些礼金交给爹娘充作生活之资的话,他们肯定会惭愧没有给出同样份额的陪嫁的!”舒予忧虑不止,“要不然,当初你何苦将聘礼私下里交给我保管?”
    “可是爹娘同意把你嫁给我,和我一同承担风雨,不就是最好的陪嫁了吗?”韩彦不以为然地说道。
    舒予听了这话,虽然心里甜甜的,然而理智还在线,反问道:“你觉得这个理由爹娘会接受吗?”
    很显然不会。
    韩彦不由地丧气。
    要是连这都行不通的话,他少不得另外琢磨法子。
    托着下巴沉思半晌,韩彦眼睛一亮,击掌道:“有了!”
    “什么?”舒予急切地追问道。
    “爹娘当初收容我和殿下,尽心照料,岂不是于国有功?一会儿我就去找圣上替他们讨个赏!”韩彦哈哈笑道,“有了赏银和美名,爹娘何愁不能在京城安居?”
    而且有个被圣上下旨褒奖的娘家,舒予也不必担心到了京城被他人小觑了去。
    虽然舒予不是个胆小鬼,但是他却舍不得她因为身份而受半点委屈——哪怕舒予已经被恩封为郡夫人。
    还有这操作!
    舒予惊叹不已,连连点头,只是叮嘱韩彦去向元嘉帝讨赏的时候说话千万委婉一些,若是元嘉帝不悦,也不必强求,免得惹得圣心不悦。
    “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韩彦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可是等到了吟风阁,元嘉帝一问,韩彦立刻便将什么都坦白了。
    元嘉帝听得目瞪口呆,片刻后,不禁哈哈大笑道:“朕就说嘛,张家夫妇于国有功也不是今日才有的事情,你为何直到今日才说?原来是为了免得夫人为难呐!”
    韩彦拱手恳请道:“还请圣上成全。”
    “朕准了!”元嘉帝爽快地笑道。
    别的不说,单是看在韩彦这份与他相似的痴情上,元嘉帝就不忍心拒绝。
    再说了,韩彦说的不错,当初多亏了张家夫妇收容了他和小望之,并且用心照拂,才能平安熬到今日。
    “谢圣上隆恩!”韩彦连忙跪谢皇恩。
    一回营帐,韩彦立刻便将消息告诉了焦急不安地等候的舒予。
    舒予一听高兴极了,直接跳起来扑到韩彦怀里一阵“狗啃”。
    韩彦如何肯示弱?少不得搂着舒予亲香一阵。
    一番胡闹罢,韩彦笑道:“爹娘一向疼爱你和小平安,眼下解决了‘京城居、大不易’的问题,只要拿你离家思亲和小平安的眼疾诊治劝说他们,他们十有八九会同意的!”
    舒予深以为然。
    做父母的,哪一个不为了孩子操碎了心,为了孩子的幸福,甘愿自己受委屈呢?
    当然,元嘉帝除外……
    第二天一大早,韩彦和舒予便先头领路,带着宣旨褒扬的内侍一路骑马赶回了秀水河子镇。
    小望之倒是也想跟着回去,但是为了他的安全,韩彦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
    在围场上有黑甲卫和天子亲卫全天候无死角的保护,宵小之辈无从下手。可是一出了围场,可就空门大开,给了对方可乘之机。
    小望之无奈,只得托两人传话给张猎户夫妇和小平安,就说他很想念他们,很期待和他们团聚之类的。
    等韩彦和舒予带着宣旨的内侍和随行的侍卫一路疾奔到家门口,叩开大门时,把迎出来的张猎户吓了一大跳。
    “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张猎户赶紧把韩彦拉到一边,低声问道。
    “爹,这位是圣上身边的高公公,此番是奉圣上之命,来嘉奖爹和娘的!”韩彦笑着解释道。
    皇帝身边的公公!来嘉奖他们夫妻俩的!
    张猎户被韩彦话里的讯息惊得呆在原地,一时连请人进去都忘了。
    好在还有韩彦和舒予从旁招呼,倒也不至于失礼。
    闻讯赶出来的张李氏,同样被惊得愣在当地。
    一番忙乱之后,张猎户和张李氏夫妻俩总算是回过神来,连忙跪下接旨谢恩。
    

第350章 劝说(补更7)

  考虑到张猎户与张李氏二人的身份见识,以及韩彦的诉求,元嘉帝也没有给张猎户和张李氏虚职嘉奖,只是赏赐了一幅御笔亲题的“于国有功”的字画,并且加盖了元嘉帝的印信,余下便都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之类的物件了。
    除此之外,元嘉帝还贴心地赏赐给他们一处京城的三进宅院,以供其来日进京之用。
    张猎户夫妻俩被这突如其来的赏赐惊呆了,等迷迷糊糊地送走高公公等人,两人这才恍然清醒过来,抓着韩彦与舒予问道:“圣上为什么要赏赐我们,还说我们‘于国有功’?”
    韩彦和舒予目瞪口呆……
    听罢韩彦和舒予的解释,张猎户夫妻俩好半晌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哆哆嗦嗦地指着韩彦,颤声问道:“小望之,是,是皇子?你,你是太,太常寺卿韩大人的儿子?”
    韩彦点点头,拱手惭愧道:“当日为了躲避赵贵妃的追杀,救下小望之,我不得不隐瞒身份,还请爹娘见谅。”
    张猎户和张李氏怔怔地看着韩彦,又转头看向舒予,讷然问道:“闺女,你成官太太了?比谭夫人还大的官太太?”
    舒予上前一手拉住一个,歉然道:“爹、娘,对不起,没能早些告诉你们。我们也是怕连累了你们……”
    “‘我们’?”张李氏敏锐地抓住了舒予话里的漏洞,眼睛一瞪,难以置信地问道,“你也早就知道了?”
    舒予歉疚地点点头,回道:“韩大哥在求亲之前,跟我坦白了他和小望之的真实身份。”
    “你啊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张李氏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幸好是平平安安、一无风波地捱到了现在,这万一要是追杀韩彦和小望之的人发现了他们,自家闺女可不就得跟着遭殃了?!
    “爹、娘,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你们千万不怪罪舒予。”韩彦单膝跪地请罪道。
    若是往常,张猎户和张李氏早就在韩彦跪下之前,赶紧上前扶起他了,可是这回一想到自家闺女差一点就受了韩彦的牵累,夫妻俩心里怎么都过不去这个坎儿,虽然不忍心,却还是任由韩彦跪了下去。
    舒予见状赶紧也“扑通”一声跪在韩彦身边,仰头眼泪汪汪地请罪道:“爹、娘,我知情不报,同样有罪。爹娘要骂要打,我都受了,可千万别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亲生闺女一跪一哭一说软话,张猎户和张李氏心疼都来不及了,哪里还气得起来,赶紧上前一左一右地扶起两人,眼底有埋怨也有心疼。
    “不是爹和娘要责怪你们。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你们总不能不事先跟家里通个气儿吧!这万一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儿,爹娘到死都稀里糊涂的!”张李氏后怕不已。
    “不会的不会的!”舒予赶忙说道,“这不是都好好的嘛!而且还得了圣上的嘉奖,说出去多有面子!”
    韩彦则很想跟张李氏说,他是在确定赵贵妃无暇北顾,自己和小望之安全无虞之后,才决定跟舒予表白求亲的,可是看到张猎户和张李氏后怕不已的激动模样,他还是乖觉地选择了闭口不言,乖乖听着两人训诫。
    张李氏闻言瞪了舒予一眼,轻轻地在她手上拍了一下,训责道:“面子不面子的有什么要紧的?关键是我们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是是是!娘说的都对!”舒予狗腿地谄笑附和道。
    气得张李氏恼也不是笑也不是。
    “你啊!就耍贫嘴吧!”张李氏赏了舒予一个爆栗,恨恨又无奈地说道。
    舒予一听这话,就知道张李氏气消得差不多了,赶忙请二老坐下,又催促韩彦赶紧给爹娘奉茶赔罪。
    “行了,你一个妇道人家,把自家相公支使得团团转是怎么回事?”张李氏一见舒予“有失妇道”又看不下去了,轻声责备道,“都别忙活了,都坐下来好好歇歇吧。”
    乡野山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也就是谭县令了,哦,对了,还有镇国公,但那也不过是见过一次,而且还是在韩彦和舒予的婚礼上。
    那么大一个大乱场,大家都顾着新人去了,哪里还顾得上面见大官的惊慌失措。
    现在竟然冷不丁地受了圣旨褒奖,手忙脚乱、战战兢兢的,生怕出了一点差错,这么一场忙活下来,他们夫妻俩已经是身心俱疲了。
    谁知道闺女女婿还在后面安排了这么大的惊吓给他们。
    这一通心惊肉跳下来,活活能把人吓得少活几年。
    喝了口茶,勉强压下心里的惊吓,张猎户和张李氏相视一眼,开口问韩彦:“那小望之既然是皇子,是不是得回京城,往后都住在皇宫里?还有你,是不是也得回韩家?”
    韩彦点点头。
    张猎户和张李氏顿时变了脸色,看向舒予的神情满是不舍、伤心和无奈。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韩彦要是回京的话,自家闺女岂不是也要跟着一同回去?京城离着辽东府山高路远的,今后要想再见,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舒予见状,赶忙开口劝说道:“爹娘要不和我们一起去京城吧?”
    张猎户和张李氏闻言一愣,回头瞪了舒予一眼,道:“胡说,我们去什么京城?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獾子寨,早就习惯了。
    “那儿,就是我们的根!”
    没了根,人就只能永远都在漂泊,心里空落落的,无所归依。
    “可是獾子山原本也是一座荒山,是后来有猎户为了方便狩猎而筑舍定居,才渐渐地有了今日的獾子寨的啊。”舒予连忙笑道,“爹爹和娘亲何不在京城扎根,让京城成后世子孙的根?”
    “又瞎胡说不是!”张李氏瞋了舒予一眼,道,“那能一样吗?”
    “怎么不一样了?”舒予反问。
    “嘿,你这妮子,就知道跟娘唱对台戏不是?”张李氏说着就来了脾气,瞪眼喝道。
    韩彦见状,赶忙开口劝道:“娘您莫生气,舒予说的也有不对的地方。但是我觉得,你们即便是不去京城定居,在那儿暂居也挺好的。”
    张李氏听闻前一句话,心里刚一松,却又被韩彦的后半句话气到了。
    说来说去,这两孩子自己回京也就算了,还想连他们一块都哄到京城去。
    

第351章 离别

  韩彦一见岳父岳母大人皱了眉头,赶忙开口解释道:“这也是我们的一点私心。
    “舒予长这么大,还从来都没有出过远门,乍然间要去京城久居,只怕会不适应。就是我和小望之也舍不得爹娘和小平安。
    “这次小望之本来是想要跟我们一起回来的,但是为了他的安全,我们还是没有答应。临行之前,小望之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转达他对二老和小平安的思念。
    “再者,京城良医颇多,有了圣上的嘉奖,就是御医也请得来。家师柳真人精通岐黄之术,在京城颇负盛名。到时候,小平安的眼睛说不得就有救了。
    “还请爹娘为了我们的为人子女的一片‘私心’,受累去一回京城。”
    韩彦恳请道。
    张猎户和张李氏又何尝舍得舒予他们,先前拒绝,不过是安土重迁罢了。
    如今见孩子们舍不得他们俩,又听闻小平安的眼睛到了京城或许还有救,两人顿时犹豫起来。
    舒予趁机劝说道:“韩大哥说得对。爹娘若是不想在京城定居,那就当是去小平安求医问诊,顺带陪陪我们吧。女儿都嫁出去了,你们总不能连亲家的面都没有见过不是?”
    张李氏听罢,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点了点舒予的额头,笑道:“你这张嘴哟……到了婆家可不许再这么任性了。”
    “爹娘放心,舒予若是住不惯大宅,我们就搬出来住。”韩彦连忙保证道。
    “那怎么能行呢?”张李氏皱眉道,“你们大户人家不都兴长辈在不分家的吗?”
    到时候要是因此而让舒予受人非议和责难该怎么办!
    “娘您尽管放心。我在家‘混不吝’惯了的,父亲和母亲只怕早就恨不得我早早地搬出去住呢!也省得日日叫他们担心。”韩彦笑道。
    张李氏却不以为然,只怕亲家宁愿日日担惊受怕,也不愿意韩彦和舒予搬出去住。大户人家,最讲究人丁兴旺、家庭和美。
    不过看在韩彦待舒予一片深情的份儿上,再加上她自己也确实期盼有朝一日闺女能够搬出去住,自由自在的万事都由自己做主,张李氏也就没有再反驳他。
    “去京城,不管是定居还是暂居,可都不是一件小事,我和你爹还得仔细商量商量,才能做决定。”张李氏思索半晌,迟疑道。
    一旁张猎户亦点头附和。
    舒予见自家爹娘已然意动,顿时长舒一口,还不忘记再催促一句:“圣上决定二十六日拔营回京,爹娘可得早些做决定。咱们还得收拾行装呢!”
    大人也就罢了,两身换洗的衣物并一路上的干粮就足够了,可是小平安可就麻烦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尿不湿和奶粉等小儿出门必备的东西,尿布啊、口粮啊、棉衣啊都得备足了,路上再买可未必方便。
    还有头疼脑热之类的常用药,也都得做成粉剂或是丸药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同行的有御医,但是他们照顾身受重伤的元嘉帝都嫌人手不足,怎么好有点伤风感冒的就去麻烦人家。
    这么一想,哪怕是从现在开始准备起,时间也很仓促了。
    “好好好!”张李氏笑道,“真是怕了你了。最迟明儿一早,去与不去的都给个你准信儿,这总行了吧?”
    “谢谢娘亲体贴。”舒予抱着张李氏的胳膊撒娇卖乖,趁机讨价还价,“我可不希望听到您‘不去’的准信儿!”
    张李氏拿眼瞪她,瞪到一半,自己又忍不住笑了。
    说到底,闺女和女婿还是不放心他们孤零零地留在獾子寨,怕他们难过伤心,这才说好说歹,一定要劝他们一起去京城的。
    一旁的张猎户见状清咳一声。
    舒予立刻明白过来,冲张猎户甜笑道:“还要谢谢爹爹!”
    张猎户轻哼一声,满脸的不甚在意,然而眼底的笑意却怎么都掩藏不住。
    韩彦和舒予见状便起身告退,回去收拾行装,也留时间给张猎户和张李氏两人仔细商议。
    韩彦方才说了那么多,最让他们心动的便是小平安的眼睛在京城有望治愈这一项了。
    小平安这孩子生来便遭亲生父母遗弃,已经够可怜的了,谁知眼睛却还看不见了。
    如果京城真的有能够治愈小平安眼睛的名医的话,那他们跑一趟也值了。
    而且他们也不舍得就此和闺女一生别离,更不想连亲家什么样都不清楚,就这么把女儿给送过去了。
    再说了,元嘉帝赏赐的宅院和财物,足够他们在京城安身了,倒也不必忧心花费。
    夫妻俩商量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做出了决定——为了小平安的眼睛,也为了放心闺女在京城的生活,必须要去一趟京城!
    韩彦和舒予东西才收拾了一半,就得闻爹娘打算带着小平安和他们一同进京,顿时高兴坏了。
    舒予更是催促韩彦赶紧帮忙置办这一路上的药品等所需——谁让他人脉广,弄这些东西比较容易呢。
    接下来的几天,该准备的准备,该辞别的辞别,一时非常忙碌。
    出于小望之的安全考虑,除了围场诸人,并没有对外宣布他的皇长子的身份,而且元嘉帝还当场下了封口令。
    所以外人只知道韩彦得了元嘉帝的赏识,被诏令一同回京,便把岳父一家顺便都带上了。
    众人艳羡不已,谭老先生更是激动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韩彦果然有飞黄腾达的一天。
    至于谭馨诸人,则拉着舒予哭得稀里哗啦,说是经此一别,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相见。
    “等将来你们的夫婿入京述职,或是直接留京任职了,咱们不就能经常见着了。再说了,要是实在是想念得紧,骑马赶个十天半月的,也能相会的嘛!”舒予强忍着心中的酸涩,劝慰诸人道。
    “你说的倒是轻松。”谭馨嗔道,“那到时候你骑马回来看望我们呐!”
    “没问题!”舒予爽快地应道。
    “大家可都听见了。到时候她要是不来看咱们,看咱们怎么对付她!”冯春笑道。
    徐卉等人拍手附和。
    大家又哭又笑地闹作一团。
    ……
    

第352章 抵京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再是不舍,离别之日还是到来了。
    十一月二十六清晨,祭祀过路神,元嘉帝一行人便在天子亲卫和辽东军精锐的护送之下,浩浩荡荡地启程回京了。
    看着獾子寨越来越远,张猎户和张李氏低叹一声,忧伤不舍顿时浮上心头,然而低头看看怀里安睡的小平安,他们又热切地期盼快些到京城。
    考虑到元嘉帝的身体不适宜长途奔波,所以一路上走得特别慢,而且最多隔一日,便要到集镇或是村落里借宿一次,以便元嘉帝能够好好地歇息。
    这么走走停停的,等到了京城地界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明日便是除夕。
    就这还是由于元嘉帝怕赶不上过年,路上一律不接受所经之地的官员朝拜圣驾的缘故。
    眼见着今日是赶不上进城了,元嘉帝干脆下令在驿馆里歇一宿,明天再赶早回京。
    梳洗罢,元嘉帝和赵贵妃靠在床头,想着二人独处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