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师夫妇日常-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客栈,见小望之正在午睡,小脸儿恬静可爱,舒予一颗躁郁不安的心,也渐渐地平静下来。
    得知三人一上午都在客栈里玩耍,并没有遇到什么异常的情况后,舒予笑道:“爹、娘,我来守着他吧,你们也累了大半天了,趁空休息一会儿吧。
    “或许一会儿韩大哥辞别县尊大人回来了,咱们还要即刻启程赶回宅子呢。”
    张猎户夫妻俩闻言连连点头,道:“是得尽早回去!这县城里,实在是不太平……还是尽早回寨子里踏实!”
    说罢,两人自去歇息不提。
    然而韩彦却一直到晚霞散尽,才脚步沉沉地回了客栈。
    此时城门也快要关闭了,今天自然是走不成了。
    “怎么耽搁了那么久?”舒予惊讶问道,顺手将一杯温茶递给韩彦。
    韩彦接过茶盏,冲舒予感谢一笑,先呷了口,顺了口气,这才答道:“从县尊大人那儿回来,又被教谕大人喊去了……”
    舒予看着韩彦疲惫又无奈的笑,脑子一热,冲口笑道:“县尊大人和教谕大人该不会是要‘榜下捉婿’吧?”
    问罢,不等韩彦回答,自己就不好意思起来。
    有了昨晚的事情,韩彦不会误会她是在妒忌吃醋吧?虽然……
    韩彦闻言神情一僵,送到嘴边的茶盏顿了顿。
    舒予一怔,瞪眼脱口问道:“该不会是真的被我给说中了吧?!”
    韩彦当然不会承认,当即笑道:“你想多了。我一个‘丧妻携子’的落魄文人,县尊大人和教谕大人又怎么看得上眼?”
    刘县令和谭教谕是都先后关心地问了他的个人情况,其中自然也是否有妻室。
    他两世为人,当然明白两人这样问的意图,是以当即将自己“妻子不幸早丧”,如今“携子”在獾子寨开馆授学的情况都一一说明。
    果然,两人一听,热切的神情顿时僵住,调转话题,专心地和他谈论起今日所作的那篇守边御敌的策论来。
    舒予看着一连喝了好几口茶,直接将杯底喝空的韩彦,总觉得他没有跟自己说实话。
    韩彦见舒予一脸怀疑,不由地急了,低声温柔安抚道:“你不必担心。”
    舒予面色一红,瞪了韩彦一眼,含羞嗔道:“我担心什么!”
    这下倒换成她怕韩彦揪着这个话题不放了,赶紧调转话题,将今日打听来的消息,挑捡有用的和韩彦说了。
    譬如携爱妾母女上任的刘县令,为人有些书呆子气,脾性执拗,康平县上下真心敬服他的官员并不多,尤其是负责守城防戍的将官王良,对于他的“纸上谈兵”极为不满;
    而谭教谕在康平县经营近十年,树大根深、声望隆厚,反而隐隐成为官府一派实际上的头领,只是他一向位置摆得正,所以刘县令未曾察觉罢了。
    还有县中的大户,如何发家,传承多久,各自与县衙中的官吏有何拐弯抹角的关系,也都一一说明。
    “对了,那个王良,和白起的东家还是堂兄弟呢。”舒予感叹道,“叔父在辽东军中做参将,堂弟则负责康平县的防戍,怪不得王记马行的生意那么兴旺。”
    还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至于黑甲卫队,除了知道他们很可能是从辽东军中来的之外,别的暂且打听不到。”舒予蹙眉沉吟道,“由此可见,这些人定然是背负着秘密使命,所以行踪这才如此隐秘。”
    “这个我已经从县尊大人那里打听过了。”韩彦展眉道,“那些人确实是从辽东军中来的,此行是为了捉拿从军营中逃走的瓦剌细作。”
    “捉间谍?”舒予讶然挑眉,恍然大悟道,“怪不得行踪如此隐秘!”
    韩彦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此时他还不够资格插手军中之事,只要确定这些行踪神秘的黑甲卫队不是冲着小望之来的就好。
    看来,他得尽快设法和父亲取得联系了。
    “收拾收拾,咱们明儿一早就赶回獾子寨吧!”韩彦打定主意。
    不管怎么说,避这些人远一些总是没错的。
    舒予对此没有异议。
    一夜好眠。
    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简单地吃过早饭,便在掌柜的殷切的辞别相送中,御马驾车,一路疾行离开了康平县。
    街角的茶汤铺子里,一身寻常妆束的谭馨,看着渐渐驶远的车马,回头笑问道:“爹爹不让去拦一拦吗?您不是很想收下韩彦这个才学见识出众的学生吗?”
    要不然,也不会一大早的就赶过来了。
    谭教谕洒然一笑,叹息道:“爹爹可不敢做他的老师……”
    那篇守边御敌的策论,真是让他这个县儒学的教谕自惭形秽啊。
    之所以兴致突起,走这么一遭,也不过是想再劝一劝韩彦,让他到县儒学进学,将来给县儒学光辉的成绩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罢了。
    不过,既然韩彦那么看重独子,只怕不会轻易应允的。
    既如此,他也就不白白地上去“讨人嫌”了。
    “爹爹何必妄自菲薄?”谭馨不以为然,嘟唇笑道,“孔夫子不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嘛!
    “他韩彦是天资聪颖了些,才学出众了些,可也不过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而已。哪里比得上爹爹历经世事,明彻练达、沉稳从容!”
    “哈哈……”谭教谕开怀大笑,欣慰道,“果然是‘吾家有女初长成’啊!
    “小二,再来碗茶汤!哈哈……”
    

第141章 传信

  也许是归心似箭,回程竟然比来时快了许多。
    途经栖云山时,韩彦勒马驻足,笑道:“这次能够参加文会大比,全赖谭老先生举荐,现在回来了,不能不去告知一声。
    “张大叔你们就先回寨子吧,我随后就到。”
    “是该上门告知一声的!”张猎户笑道,“那我们就先回去了,你自己当心些。”
    韩彦颔首,拱手笑应。
    张猎户呵呵一笑,扬鞭启程:“驾——”
    舒予顿了顿,最终也一夹马肚,驱驰赤霓疾奔跟上。
    直到众人行远,韩彦这才策马朝西,一路往谭府行去。
    谭老先生得知韩彦在此次文会大比中竟然一举夺魁,震惊又开怀,说好说歹将人留下吃午饭,并且请教韩彦大比时所作对子诗赋,尤其是决赛的策论文章。
    韩彦正好有事要请教谭老先生,倒也不很推辞,顺势留下,且当即挥毫默诵,将自己在文会大比中所作一一默写出来。
    谭老先生少不得又是一番惊叹与夸赞,甚至还叫来子孙观摩、请教。
    他努力也大半辈子,最终也只考了个秀才回来,并不能如刘县令一般,一眼就看出韩彦之笔力、境界堪比进士作文,却也知道如此锦绣文章,绝对是自己穷其一生力所不逮的。
    眼下儿孙能有机会向韩彦当面求教,乃是千金难买的际遇,将来定然受惠无穷。
    韩彦并不藏私,耐心一一讲解。
    直到下人来传午饭,几人还是意犹未尽,大有得闻良教,三月不知肉味之意。
    原本谭老先生还想约韩彦下午继续谈诗论文,但却被韩彦以归家有事给婉拒了。
    待出了谭府,上了大路,韩彦调转马头,往西径直赶去了秀水河子镇。
    正在王记马行后院书房做账的白起,得闻韩彦上门拜访,立刻丢开算盘,开心地将人让到了自己的房间。
    双方寒暄坐定之后,白起激动又期待地问道:“韩大哥此次前往县中参加文会大比,成绩如何?”
    韩彦笑道:“不负所望,勉强超先众人一步。”
    “第一?!”白起惊喜交加,眉头挑得老高,眼睛瞪得浑圆,激动地往前趴在桌子上,迫不及待地催促道,“韩大哥真厉害!快跟我说一说,你是怎样力压群雄、一举夺魁的!”
    韩彦淡然一笑,少不得又将文会大比的事情简略地提了提。
    白起听得连连咋舌,一脸惊叹与向往。
    “别的事情咱们日后再细说。”韩彦正色道,“我这回来,是有些事情要跟你打听。”
    “什么事情?”见韩彦一本正经,白起也不由地收敛神色,肃容道,“我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有关你们东家的一些琐事。”韩彦说罢,白起顿时惊大了眼睛。
    韩彦不等他开口问,便将康平县守城的将官王良的事情说了,末了,又笑叹道:“你们东家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而且还敢动战马的主意,显然是在官场上关系深厚。
    “我既然决定以后落居此处,而且又在康平县结识了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少不得将这些关系一一理顺,将来也方便。”
    对于韩彦的狂热崇拜,让白起不及多想,便将自己所知的事情一一都告诉了韩彦。
    这倒也算不上是背叛东家,反正这些事情本来就都无需隐瞒,韩彦即便是不找他,稍微费些功夫,也能从别处打探到。
    韩彦且听且记且分析,一面给白起添茶,让他能够润喉继续说下去。
    两人一直说到太阳偏西,这才停住。
    “这些只是我所知道的,除此之外,东家一些不能外泄的隐秘交情,我也无从得知。”白起坦率道,“而且就算是将来知道了,只怕没有东家的许可,我也不能外泄。还请韩大哥见谅。”
    韩彦赞赏地点点头,笑道:“原本就该如此。况且我也只是想图个将来方便罢了,又不是衙门查案,非得刨根究底。”
    说罢,又笑道:“眼下还有桩事情,需要你帮个忙。”
    “韩大哥请说。”白起忙道,“只要是我能够办到的,绝不推辞!”
    韩彦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离京已久,一直都没有和故旧联系过,怕他们担心,所以这两日抽空写了封信,想请你帮忙找个顺路的商队,捎带回京。”
    “这有什么难的?”白起笑道,“赶巧儿明天马行的商队要前往京城贩马,我请他们帮忙捎带就好了,正好便宜!
    “不知韩大哥这封信要寄去哪里?”
    “西城古井巷,余记茶楼。”韩彦笑道。
    ……
    等韩彦辞别白起,回到獾子寨,众人得知韩彦此次参加康平县的文会大比竟然一举夺魁,震惊之余,少不得欢欢喜喜地上门道贺,顺便打听打听他们此生或许都难得一见文坛盛事。
    韩彦每天迎来送往的,十分忙碌。
    最后不得不以学堂休假太久,耽误孩子们学习为由,谢绝大家的好意。
    然而等到学堂开了学,他又不得不应付新一波的来自孩子的崇拜与好奇。
    这样热热闹闹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八月下旬,才算是渐渐地消停了。
    而九月初六,又是早就挑好的搬家的黄道吉日。
    这么算下来,再有十来天,他和小望之就要从张家搬出去了。
    已经住了大半年的家,乍然间要搬出去,韩彦心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此时才恍然明白,原来不知不觉间,他早已把自己和小望之当成是张家的一份子了。
    抬头朝正全神贯注地剥着獾子皮的舒予去看,只见一把打磨得锋利而光亮的匕首在她手里上下翻飞,很快就将獾子的一侧皮肉分离,技法娴熟,完美如一场演出。
    一旁的小望之竟然也不怕“血腥”,拍着小手,晶亮的眼睛里满是崇拜和赞叹,央求舒予教他。
    等九月初六搬了家,这样的情形就不能再常见了吧……
    韩彦有些伤感地想到。
    到时候,再想和舒予亲近说话,甚至是借机表白心思,可就更加不容易了。
    ……
    

第142章 助教(月票90加更)

  晚饭时,说起不日韩彦和小望之就要搬到三味书屋旁的新家去住时,大家都有些怏怏不乐。
    “眼下大家一起住着,小望之还能交给舒予她们娘俩儿照顾,等搬去了新家,就只能是你自己又当爹又当娘地照顾着了……
    “还有学堂的那群皮猴儿……真是想想就让人发愁!”
    张猎户感叹罢,端起酒碗和韩彦碰了一个。
    韩彦爽快地灌了一大口酒,无奈笑叹道:“等搬去了新家,以后再想尝尝婶子的手艺,可就不那么方便了。”
    而想要亲近佳人,更是不易啊……
    张李氏爽脆地笑道:“这有什么不方便的!
    “我看你们干脆也不用起火了,以后一日三餐,你们爷俩儿尽管回家来吃!实在是赶不及了,我就让舒予给你们送过去!”
    韩彦眼睛一亮,立刻欢喜道:“多谢婶子!”
    又转头对舒予温柔笑道:“以后就要多多麻烦舒予妹妹了。”
    舒予总觉得韩彦的笑有些意味深长,颇有些猎人盯住猎物的感觉,默了默,才展颜爽快笑道:“韩大哥客气了。”
    韩彦回以一笑,神清气爽。
    搬家之后,他带着小望之一日三餐的来张家蹭饭,晚上再和张大叔闲聊几句,尽量晚点再走。
    这样算起来的话,不过是换个地方睡觉罢了,与现在并无不同。
    而且如果学堂太忙,他无暇抽身的话,还可以请托舒予到三味书屋送繁华的,那样说话就更方便了!
    这么一想,韩彦又一本正经地请托道:“之前因为文会大比的事情,《三字经》的插图绘本一直都没有完成。可是学堂里孩子们的学业却不好一直耽搁下去。
    “所以,如果这段时间舒予妹妹不忙的话,我想请她和我一起去学堂,一边继续画绘本,一边先教授年龄小的孩子试试看,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也好及时改过来。”
    这话,问的是张猎户和张李氏。
    毕竟舒予已经到了可以许亲的年龄,男女有别,他就是心里再想,也不好越过张家二老,直接和舒予商谈此事。
    张猎户和张李氏对此当然没有异议。
    张猎户甚至还一拍大腿,一脸激动又骄傲地说道:“没想到我家姑娘恁厉害!还有出书当夫子的一天!我就是这辈子都没有儿子,也知足了!
    “嗯,当浮一大白!哈哈……”
    说罢,端起酒碗,直接一口闷了。
    张李氏却笑得勉强,低下头去,只顾着闷声给小望之夹菜。
    舒予瞪了自家老爹一眼,暗暗责备他口无遮拦。
    明明知道这辈子只得她一个女儿,没能给老张家生出一个儿子来继承香火,是娘心里最大的痛,却还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
    韩彦机敏地察觉气氛不对,连忙举碗一饮而尽,又拎起酒坛给两人各自斟满,哈哈笑着劝酒,好歹将场面给圆了过去。
    ……
    第二天吃过早饭,舒予这个助教便走马上任,跟着韩彦和小望之父子俩一起去了学堂。
    等到孩子们都到齐了,韩彦便宣布了按照年龄分班的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惊呼声、议论声,嗡嗡响起。
    韩彦清咳一声,所有的声音顿时都齐齐消失,学堂里霎时一片寂静。
    舒予抿唇偷笑,看来这群皮猴儿天不怕地不怕的,却偏偏怕韩彦怕得紧。
    其实这么说也不对。
    孩子们对于韩彦,更多的是敬畏和崇拜,因为发自内心地敬仰和尊敬,所有不愿意在韩彦面前放肆,失了礼节。
    三味书屋只有一间敞阔的教室,而分班之后孩子们也不便再坐在一处听讲,所以韩彦决定将小班的孩子们暂且先挪到自家正房里去,同时请村里的人先盖一间杉木房备用,之后再另外加盖一间土坯房作为小班的教室。
    “先生,这样做恐怕不太好吧。”白亮起身拱手道,“先生的新房自己尚未入住,怎么好作为小班的教室,使得‘新房’变‘旧房’。”
    “这有何不可?”韩彦笑道,“唐朝杜子美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甚至为此而不惜己身,喟叹道,‘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今我不过让出一间房屋作为教室,远不及杜工部许多,又有何不可?”
    白亮一愣,默然思索片刻,恍然大悟,拱手道:“学生驽钝,多谢先生教导。”
    韩彦微笑颔首,示意他坐下。
    舒予看在眼里,暗暗点头,白亮于读书一途上,将来肯定比白起走得要远。
    一切安排妥当,舒予便带着一群四岁到八岁不等的孩子,去了一旁韩宅的正房,打扫卫生、安排桌椅。
    “这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舒予一面带领萝卜头们打扫收拾,一面见机教导道。
    “这个我知道!”张诚连忙举手应道,“先生教过我们的,和平时大家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个意思!”
    舒予颔首称赞:“不错。这就叫做学以致用。要不怎么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问学问,其实讲的就是立身处世、生活之道!”
    孩子们满脸惊叹地看着舒予,个个都佩服极了。
    小望之更是得意,挤在舒予身边,扬起小下巴,眉梢眼角全都在叫嚣:看,这就是我姑姑!多厉害!
    等到舒予带着孩子们打扫好屋子,安置好桌椅,半上午的时间都过去了。
    “行了,大家现在都先去洗干净手脸,休息一会儿,咱们再来上课吧!”舒予笑道,“我给大家准备了独一无二的绘图本《三字经》呢!”
    “好!”孩子们一脸渴盼好奇地齐声答道,一窝蜂地奔出院子,涌到屋后。
    屋后有盖房子时就接引过来的泉水,还在底下用石头砌了个泉池,这是獾子寨每一家的标配。
    正好那边学堂也逢课间休息,大孩子们好奇,都争先恐后地奔了过来,想去参观小孩子们的教室。
    看见舒予正解下头巾和围裙,在院子里扑打身上的灰尘,他们一个个地都刹住脚步,围在篱笆院墙外,眼巴巴地朝里看着。
    

第143章 惊异(月票120加更)

  王平自恃自家兄长跟舒予议过亲,虽然最后没有成,可两家总归是有一点情分在,遂鼓足勇气问道:“舒予姐,我们能进去看看吗?”
    舒予还没有回答,白亮在就一旁皱眉纠正道:“什么‘舒予姐’,应该称呼‘先生’才对。舒予姐现在已经是小班的夫子了。”
    舒予个人觉得,叫“姐”和叫“先生”其实都无所谓,不过既然韩彦要求他们知礼守礼,那她也不会和他对着来,让他在孩子们面前失了威信。
    王平脸色一红,恼怒又窘迫地瞪了白亮一眼,小声嘟囔一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但也知道白亮纠正得不错,是以涨红着脸,拱手郑重向舒予赔罪道:“学生莽撞,还请先生责罚。”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舒予笑道,并不计较这等小事,爽快道,“既然大家都好奇,那就进来看看吧。”
    除了正屋之外,各处都锁着门、遮着帘,并不怕孩子们参观。
    再说了,就是有人无意间闯进了内室,光光秃秃的四堵墙壁也不怕他们看。
    但是孩子们都很守礼,除了暂时充作小班教室的正屋,并不随便乱打量。
    舒予看在眼里,暗暗点头,韩彦将他们教导得很好,等着这群孩子能够承认立业了,獾子寨肯定是另一番光景。
    正屋不大,更比不得学堂通透,大孩子们看了一圈,纷纷觉得先生是为了他们而委屈了那群小的,自此下定决心,暗暗努力不提。
    正待要告辞离去,洗干净手脸的小孩子们活蹦乱跳地回来了,来不及跟师兄们打招呼,就追着舒予问道:“先生、先生,现在可以看绘图本的《三字经》了吗?”
    原本要离开的大孩子们,一听这话,立刻又都收住了脚步,一脸惊讶地看过去。
    绘图本的《三字经》?他们怎么不知道!
    见孩子们心情急切,舒予也不卖关子,先让他们按照个头的高矮前后站成几排,然后自书篮里取出一本宽大且厚的自订书本来,高举起来,一页一页地翻给他们看。
    第一页,是两个刚出生的白白嫩嫩的胖娃娃,躺在摇椅里咬手指,长得一模一样,旁边有文字注解,曰:“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页,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孩童,一个在摘花扑蝶,一个在认真诵读,一侧亦有文字注解,曰:“性相近,习相远”。
    ……
    舒予一页一页地翻下去,大孩子们一脸惊讶地默诵文字,小孩子们有那么机敏的,则指着图画,欢喜地拍手,将相应的《三字经》中的文句高声背诵出来。
    ……
    韩彦在学堂久等不见学生们回来,突然听得有孩子在脆声脆语地高声背诵着《三字经》,遂循声寻过来,恰好看见被一脸兴奋的学生们围在中间的舒予,高举着《三字经》绘本,翻给他们看。
    韩彦唇角翘起,在背静处站定,没有去打扰他们。
    ……
    最后一页,画的是神农尝百草。
    一书翻尽,孩子们依旧意犹未尽。
    “真是太有意思了!”王平忍不住惊叹道,“就跟看小人书似的!可比枯燥的文字有趣多了!”
    藏身屋外的韩彦听得这句话,清咳一声,迈步转出,直接进了正屋。
    王平脸上激动的笑容顿时僵住。
    他怎么就这么倒霉……
    果然,韩彦正色清声教训道:“做《三字经》绘本,是为了帮助年龄小或是初入学堂的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课上所授,可不是让你们当成小人书来消遣的。”
    王平不敢辩驳,拱手受教。
    舒予也没有料到韩彦会突然出现,且恰好听到王平这句随口感叹,甚至还一本正经地教育他。
    不过,韩彦这剂预防针打得也没错,她即便是对王平的“受殃”感到抱歉,可也不能出生反驳维护。
    “都看完了吧?”韩彦扫视一圈,对着一群垂首肃立的学生,清声道,“还不快点回学堂上课!”
    大孩子们如蒙大赦,冲韩彦拱手施礼,如急行军一般逃了出去。
    舒予瞋了韩彦一眼,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韩彦冲舒予歉然温和一笑,留下一个“放学等着我”的眼神,便迈步出去了。
    舒予明显地感觉到,韩彦一只脚刚迈出门去,屋里这群小的紧绷的身体,立刻放松了下来,不禁有些好笑。
    “好了,大家快快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舒予轻快地说道,“我们要开始上课了!”
    韩彦已经走出了院子,回头看那群孩子欢欢喜喜、动作飞快地坐回自己的位置,小手背在身后,随着舒予翻动书页,高声背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可比平时在学堂里面对他时有精神多了。
    清冷深沉的眸子,瞬间浮上了一层暖意。
    舒予真是他的福星,有她在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温馨美好。
    ……
    很快,三味书屋要加盖一间教室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獾子寨。
    与之同时传开的,还有舒予受韩彦之邀,担任小班夫子的事情。
    一时间寨中诸人议论纷纷、持论不一,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舒予即便是得过韩彦几天指导,认识几个字,可是也绝对担负不起教导小班孩子的重责。
    甚至有人私下里讨论,要去找韩彦“陈情”,请求依旧按照先前“一班烩”的方式来授课。
    然而还没等他们拿定主意,小班的孩子们一回家却对舒予各种赞不绝口,说是舒予发明的“小人书”教学方式,既有趣又简单易懂、记得清楚,感觉比在学堂里跟着韩彦读书,轻松很多、进步很大呢!
    家长们都十分惊异,考校几次之后,发现自家孩子确实比之前进步许多,非但不再质疑舒予的教学能力,反而对舒予夸赞有加。
    獾子寨出了个女夫子,这事儿就是在秀水河子镇也是难得一见的,说出去倍有面子!
    韩霞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穿着用婆家送的布料裁就的石榴裙,找到张家,跟舒予嘟嘴抱怨:“舒予姐若是早些到学堂做女夫子,当初我就不用到韩先生手下受气了!”
    舒予只管抿唇笑,并不拆穿。
    韩霞当初是可是奔着韩彦这个人去的,就算是她当时到学堂做了女夫子,只怕韩霞也不稀罕做自己的学生。
    人艰不拆呐。
    

第144章 不服(月票150加更)

  舒予“女夫子”的名声和当初“打虎女英雄”名号一样,很快就响遍了獾子寨,甚至还传到了其他寨子里,就连韩彦月底如约去谭府拜访时,谭老先生竟然也得闻了这个消息,好奇地向他打探。
    韩彦自然是故作谦虚、实则不遗余力将舒予从头到脚,甚至是连一根头发丝儿都狠狠地夸赞了一番。
    在谭教谕写信和谭老先生打听韩彦的事情时,谭老先生在回信中顺嘴提了这件事情,大意是连随便点拨几天的女学生都能够做夫子了,可见韩彦这个做先生的厉害之处。
    谭教谕又把这件事情当作趣闻,顺口和女儿提了提。
    谭馨闻言诧异,作为一个享誉康平县的才女,听到这样的事情,不免起了好胜之心。
    “爹,什么时候有机会,您请那位女夫子来县中一见吧,我们正好切磋切磋。”谭馨软语央求道。
    她跟随父亲进学十几年,仍不敢自称一句“女夫子”,那位张姑娘到底有何德何能,不过认了几个月的字,竟就敢“妄为人师”,关键是居然还获得了学生父母的认可!
    谭教谕自己也十分好奇,没想到小小的獾子寨不仅出了韩彦这样出类拔萃的人物,现在竟然还出了个女夫子,简直是卧虎藏龙啊!
    因此听得女儿央求,他想也没有多想,当即爽快地应道:“过几日恰好是重阳佳节,县里照旧要举办赏菊花会。到时候,爹就多写两张帖子,请他们一起过来吧。”
    “谢谢爹爹!”谭馨连忙娇语道谢。
    自此更是努力求知进学,以期到时和舒予一决高下不提。
    对此毫不知情的舒予,此时正在忙着给韩彦布置新家。
    床是做的土炕,柜子、桌椅等也是早就做好了的,舒予要做的就是将屋子里打扫干净,铺床叠被、收拾衣服而已。
    韩彦则忙着整理这大半年来自己收集的书籍,以及学堂所需杂物。
    两人一个在东间,一个在西间,俱是忙个不停。
    张李氏在灶房里收拾灶台、碗橱,将新买的锅碗瓢盆都一一洗干净摆好,又将粮油肉菜各自归置。
    张猎物在院子里劈柴,一根木柴接着一根木柴的,势要将柴房堆个半满才肯罢休。
    就是小望之也没有闲着,收拾好自己的书蓝,又去安置自己的小伙伴们——梅花鹿、野鸡、山兔……
    韩宅旁边,新盖起一间大小合适的杉木房,临时充作小班的教室;另有一间与原本的教室一样敞阔、明亮的土坯房,留待以后使用。
    九月初六,按照早就挑选好的吉时,在喧天热闹的爆竹声和乡亲们真诚的祝福声中,韩彦和小望之正式搬入新家。
    席面是用新锅新灶做的,俗称燎锅底。
    大家高声说笑、大口吃肉,好不热闹欢腾。
    更兼有学堂的孩子们为了庆贺夫子的乔迁之喜,准备了不少节目,有小班孩子的齐诵《三字经》,有大班孩子的齐武《走桩》,还有其他种种个人文武表演——简直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