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京春慢-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章 春日嫁主
永昌二十九年的这个春天,似是来的格外漫长。
长安城中,当新晨的第一缕阳光沐浴在人的脸上时,瞬间少了几分前几日的凉意,不出所有人意外,四月初三是个温暖且热闹的日子。
温暖,自是因为长安城春花苏醒;热闹,则是因为今日是大唐最尊贵的公主出嫁的日子。
大约早在几个月之前,长安就已经热热闹闹的议论开此事。
人们虽未见过公主的真容,却也不免期待起这位在皇后患难时出生、青年时期最受帝后宠爱的永平公主来。
抬首望去,四处皆可以看到飘飞的红绢,官道两边,已经有卫士开始再次摆道清扫路面。
随着太极门两侧咚咚的鼓声响彻天际,正在大街上等待的长安人们终于沸腾了。
承天门、嘉德门、太极门的城门再次开启,京师禁军纷纷出动,身着整齐的服装配刀而巡。
婢女则来来回回手捧着银盘金炉,一路分花拂柳,沿着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太液池步行一会儿,来到承香殿旁。
为首的一个梳百合髻的女子恭敬地向着上首一个身材高挑,身着青色团花半臂裙的少女福礼,“云阿监。”
“原来是楚娘子,快些进来罢!”素云笑吟吟道。
这边婢女绿意正在为元香精心打扮,刚刚放下手中的细簪子,便听有人通传,“含凉殿的阿监们来啦!”
元香心中一喜,便见几个婢女打扮的少女缓步走来,当先的少女挎着一个檀木食盒,鹅蛋脸,眉目间尽是清秀文雅,行礼问好:“见过公主和诸位姊姊。”
元香身边的素云赶紧扶了一把,“快起来。”
楚荷才盈盈笑道:“公主,皇后娘娘和圣上在紫宸殿听百官祝贺,此时不方便前来,特意嘱托奴婢将刚刚做好的糕点送来,却不知适才史司膳已经来过了。”
然后将食盒打开,里面放着一个精致的牙盘,盘中正放着元香最喜欢吃的紫龙糕。
元香心中一暖,柔声说道:“司膳来不过是例行公事上晚膳,我自然也吃不下去,这些糕点还是劳烦你们了。”
眼睛转了一转,又向着楚荷身后一个少女嗔道:“你这丫头,前几日不过和母后提了两嘴你的姻缘,你竟还躲在后面不敢来见我了?”
这话说完,旋即有一个面目沉静的少女从队列中走出来了,语气却是颇为无奈:“公主说的哪里的话?”
元香当然知道她的心思,不由失笑道:“罢了罢了,倒是我多管闲事了,不过想必母后也不会这么快就把你嫁出去,说不定还想再留你三四年,那时候你可别过来求我!”
那少女却也只是微微一笑,矜持道:“奴婢倒是也想在皇后娘娘身边多呆几年。”
元香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忍不住抚额长叹:“你这丫头!”没注意抹去了些脸上的脂粉,一边的素云急声道:“娘子!”
元香窘迫了一会儿,待素云收拾完,自嘲道:“我十八年来也没抹这些多的粉……哎哎素云你别急呀!”
却冷不防听那沉静的少女浅浅笑道:“公主何必如此自扰,女为悦己者容,日后抹粉的日子还长着呢!”
元香看着一旁的人皆是是如此不厚道的笑,不由得红了脸,对少女娇嗔:“日后你嫁人可要我给你抹粉才好,你要是找了别人,就别来见我!”
不认识公主的婢女听到这句话自然皆是一惊,要公主给婢女梳妆抹粉?
而这婢女呢,却似乎只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元香毫不在意自己说了什么,自顾自的又把少女调笑了一番。
众人还在说笑间,就听殿外有人唤道:“公主,该走了!”
素云早用手绢把包好的紫龙糕放在袖中,然后为元香整理好褶皱的婚服,拿好团扇蔽膝等物什,准备启程。
沿着宫人铺好的红色地衣款款而下,青色的大袖襦裙拖了一地,身后几个玉雪可爱的小娘子捧住那绣满吉祥折枝花纹的衣尾,直到看着女子的背影渐渐远去。
楚荷正凝神望着,却听身边的少女轻轻一叹。
她不由诧道:“瑶儿,大喜的日子你这是叹什么气?”
东方瑶轻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当年刚刚见公主的时候。”
“是啊,转眼间七八年了。”楚荷也轻轻感叹。
承香殿在大明宫的之北,紫宸殿在南,于是两人便抄近路也好早点回话,想必帝后早等不及了。
两人并肩走着,东方瑶忽微笑道:“不知芸儿怎么样了,我觉得今日娘娘和圣上一定会赐糕,不若我们去看看芸儿,也好打打她的馋虫?”
楚荷自然开心,却不免有些担忧:“我也觉得殿下会赏赐,可我们这不算擅离职守么?倘若被谢宫正发现……”
免不了又是一顿冷嘲热讽罢。
和妹妹虽然同在大明宫中,却不是一个宫苑的,平时也没有多大机会能碰到,毕竟像建宁大长公主这样日日礼佛的人平时也是不太爱外出走动的。
东方瑶淡淡的说道:“没什么好担心的,到时候我们寻个机会看看能不能出来。”
“自然,殿下平时最喜欢你,跟着你我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看东方瑶从容有定的样子,楚荷忍不住微微一笑。
“未必啊,你的官衔可比我高呢,楚阿监?”
两个女孩子顿时笑成一团,加快步子边说边走,沿着小路不一会儿便过了紫宸殿,来往的宫人多了,两人自然少了几分嬉笑,走过游廊,沿着铺着干净的地衣的台阶走到门外,东方瑶一抬头,正看见兰湘那双如死水般冰冷的眼睛。
“回来了!”
她的声音原本尖细,此时面无表情,看了不禁让人心生一寒。
两人赶紧恭敬行礼,齐声问好:“谢宫正。”
兰湘心里才舒服了些,居高临下看着两人:“皇后娘娘、圣上和一众郎君娘子都在上头呢,你们俩快些上去,莫要怠慢了。”
两人唯唯,这便踩着轻缓的步子走了进去。
第二章 青庐钟情
殿中十分热闹,最上首摆了一张宽大的案几,案几上各色的糕点饮品一应俱全,殿下是数张长长的案几,上面也摆了许多瓜果点心,只是周围坐着的却是些公主亲王。
当先的自然是梁王李况和太子李怀睿,其次是端王和赵王、未出嫁的公主们,再往后便是些各色官员了。
婉娘先看见两人回来了,笑着迎上来:“回来了!”
楚荷和东方皆微笑应是,那穿着最华丽的皇后才注意到两人回来了,不由得和蔼问道:“紫龙糕送去了?公主可喜欢?”
今日皇后着了一件金绣滚边折的枝莲花百褶裙,映的眼角几分皱纹也显得和蔼可亲几分,东方瑶吊着的心不由得松下来几分,轻声道:“回禀殿下,公主自是十分欢喜。”
皇后才放下心来,随即命婉娘赏了东方瑶和楚荷两个人各一块玉佩,两个人恭敬的退到一边去站着,只听韩鸿照对身边的皇帝感叹:“元儿出嫁,咱们俩却只能在这里干看着,这真是为人父母的一大憾事啊!”
皇帝李道潜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虽发鬓斑白,眉目却仍见年轻时候的秀朗,听了此话不禁笑道:“皇后,莫非你还想去安家观礼不成?”
皇后却宛若受了什么启发般,道:“陛下,我们等会儿去又有何不可?”
只听长案几旁一人笑着摇头,“父皇母后若是去了,恐怕安家人也顾不上喝酒助兴了,只需窥看天人之颜便够了,你说是罢,睿儿?”
对面的被称作睿儿的男人却是眼皮都没抬一下,端起一个骨瓷小杯,细细的品茗,仿若没听到一般。
李况顿时一梗。
尽管他经常在李怀睿身上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大庭广众之下却还是头一次,不由得心中愈发不满和忌恨。
皇帝看着情形不对,两个人似乎近日又是不和,便连忙替儿子李况道:“况儿说的有理,皇后你看,我们自然是不能去了。”
韩鸿照眼神扫过太子和儿子,嘴角浮起一丝淡淡的笑意,说道:“陛下说的很是,倒是我着急了。”
东方瑶偷偷抬眼,果然看到梁王的嘴角不经意的下垂,在王妃顾氏为他满茶后,脸上却又恢复了一贯温厚的的笑容。
不一会儿,在外面守着的兰湘走进来,恭敬地行了一礼:“陛下、娘娘,公主现下大概已经过宣政门了。”
韩鸿照这才长舒一口气,站起来对众人笑道:“想必不过一会儿元儿便到了,咱们就快些下去罢,别耽误了吉时!”
东方瑶和楚荷自然是跟在婉娘身边出去观礼。
前朝惯例,公主出嫁,驸马必须迎到紫宸门前。
只是当帝后行至紫宸门时,元香已在殿门前等候,却依旧不见驸马前来。
韩鸿照柳眉微蹙,正待说什么,元香却已然明了她的意思,赶紧道:“是儿来的早了,母后莫要生气!”
她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团扇,眼中十分慌乱。
韩鸿照到底不忍,她沉默片刻,怜惜的拉过女儿的手来:“谁说我生气了?”
转过身来,对着身旁的皇帝微微一笑。
“陛下,我们还是先去丹凤门罢。”
“那些都是宫里的阿监么?可真是俊俏呀!”
“哎呀,本来看公主,竟然看到的皇帝皇后,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本来自然是看不见,谁知这帝后的心思也是常人不能揣测,竟是破了规矩来了丹凤门!
长安百姓乐滋滋的站在丹凤门的夹道边,瞧了帝后又左顾右盼瞧着公主的车架。
“没见过世面,”一锦衣少年抱臂鄙夷:“曲江去过没?好一个乡巴佬!”
耳边传来少年不屑的声音,听了这话,东方瑶忍不住轻声笑出来。
“我才不是乡巴佬……哎呀呀,你瞧瞧,那小娘子朝我笑呢!”
两个少年正打算掐架,一见东方瑶冲两人嫣然一笑,不由得面红耳赤。
楚荷颇为无奈,推推东方瑶的腰,嗔道:“还闹,来人了呢。”
东方瑶赶紧敛容,抬头一看,果然是驸马来了。
为首的是个身着紫色喜袍的年轻郎君,面色沉静而俊朗,即便是远远观来,也有种气度不凡的感觉。
到了帝后身前,下马作礼。
“见过皇后娘娘和陛下,错令诸位久等了,是臣的过失,还请皇后娘娘和陛下责……”
然而罚字还未说出口,韩鸿照便皱眉打断他聒噪一般的解释,说道:“日后便是一家人了,只要你对公主好,自然没什么责罚不责罚。”
皇后话说完,安思逸却并未接话,依旧直挺挺的在地上跪着。
眼见着皇后的面色愈发的差,皇帝急忙圆场:“安爱卿,快起来,别跪着了!”
身边两个内室立时把安思逸扶起来,李道潜才抚着自己的胡须和蔼的笑:“是朕和皇后等得心急,早就下来了,没什么久等这一说。”
说完细细打量面前的安思逸,只见他气宇轩昂更兼身姿修长挺拔,面目也沉静,不由得心中安慰,笑呵呵的摘下手上的白玉扳指递到安思逸手上。
安思逸毫不惊讶,只谢恩道:“谢陛下赏赐。”
东方瑶不禁心中暗暗称奇。
圣上手中那块曼陀纹样的玉扳指可是跟了他好多年了,还是当年新罗来的使者献上的,这驸马却宠辱不惊的样子,莫非是不知道这扳指的缘故?
倒不止东方瑶一人纠结于这个问题,事实上在场的众人都十分惊讶,就在众人正大眼瞪着小眼的时候,忽听有人喊了一声,“公主到了。”
只见装饰华美的马车上下来一个娉娉袅袅的身影,她手中拿着一把足能够遮住容颜的青色织羽团扇,在数十位婢女簇拥下走近了,韩鸿照握了女儿的手叹息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的把她交给面前的安思逸。
一边的皇帝耐心嘱托:“到了驸马家,以后可莫要娇性了!”
手中炽热,心中却无比酸涩,元香的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低声说:“父皇母后放心,儿定不负所托。”
在众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她一步步的走向眼前年轻的男人。
……
都尉府。
青庐大帐近在眼前。
安思逸凝视着帐中明亮的烛火,却微微失神。
“虽然安家与皇后结了姻亲,但永平公主毕竟是皇后和陛下最宠爱的子女,倘若你因为一时之气怠慢于她,日后安家在长安,甚至天下又如何有立锥之地?”
昨夜父亲叹息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他无可奈何,皇命难违,只可怜妍儿受的无妄之灾。
猛吸一口气,安思逸终于还是走了进去。
“呀!”
绿意正从怀中掏出手绢,一见账外高大的人影晃动,吓得叫了一声,手中那块刚刚递到元香手中的紫龙糕骤然掉在了地上。
素云一见形式不对,赶在安思逸看清元香的时候挡在了他的面前,强自镇定:“驸……驸马来了!”
待行礼完毕,团扇已经遮好。
安思逸瞥了一眼地上的糕点渣,眼神扫到新妇子的身上。
团扇遮面,婚服平整,只有手臂处略微折起,有小截玉臂露出,纤瘦而雪白。
纤纤素手,雪肤皓腕。
不知为何,他脑海中兀然出现这些词。
失神中,安思逸的手碰到那双温热的柔荑,团扇猝不及防的从公主的手中滑落,露出她的一张精致的脸来。
公主的脸上薄薄施了粉黛,丹唇轻动,一双清澈美丽的眸子正受惊似的望向自己。
愣了片刻,安思逸终于回过神来,他低下身去捡起那把轻巧的团扇握在手中,想说些什么,最终只变成一句话。
“……抱歉。”
第三章 提灯路遇
含凉殿位于太液池之南,因临水而环境清幽,此时月挂上弦,时有虫鸣和流水潺潺之声也能传入寂静的宫殿中,听来令人心情舒畅。
斟上一杯芳香醇烈的葡萄酒,映在折花琉璃盏中,愈发显得酒水晶莹剔透般美丽,韩鸿照端起来轻轻了一口,回头觑了一眼皇帝,只见他眉目间似有倦色,便柔声问道:“陛下可是乏了?”
李道潜轻轻摇头,“没有。”
说完喝了满口的一杯葡萄酒,却忽然呛住了,不住地咳嗽起来,谢普宁赶紧拿来帕子替李道潜擦拭,韩鸿照轻轻拍着皇帝的背,温声道:“陛下不必非要陪我,若是有些不适,也好早早回去睡一觉,莫要那头风病又返上来。”
皇帝这才点头,虽是惦记着那些章奏,此时也无可奈何,便说道:“那我先回去,你也早些休息才是呐。”
随后在谢普宁的扶持下离开了。
好一会儿,韩鸿照看着李道潜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口,才端起琉璃盏来将盏中最后一口葡萄酒饮尽,楚荷赶紧上来添酒,韩鸿照顺着楚荷纤细的手看向楚荷,只见她身着一件淡色的襦裙,皓腕纤纤,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瘦弱,“小荷,我记得你还有个妹妹似乎在建宁大长公主那里当差?”
楚荷心一跳,“回殿下,奴婢的确有一个十岁的妹妹在大长公主那里。”
韩鸿照笑道:“大长公主平时不太爱走动,倒是喜欢在三清殿礼佛,不若你今晚带份喜糕去看看姊姊。”又瞧了一边低头肃立的东方瑶,随手拢了拢耳边细碎的鬓发,“瑶儿也一起去吧。”
东方瑶当然知道自己和楚荷常常偷溜去看芸儿的事情瞒不过韩鸿照,索性大方承认,上前来行礼,笑道:“多谢殿下!”
韩鸿照嘴角含笑,成人之美这样的恩惠她还是一向很愿意随手放出去的。
一边的兰湘却是皱着眉,看着两个年轻的身影离开大殿,不由得心中忿忿。
似乎殿下总是如此偏爱这两个丫头,就连陪侍也是两个人离得最近,枉费自己当年救了殿下一命!收回白眼,兰湘又赶着上前来为韩鸿照斟上葡萄酒。
婉娘却是暗自摇头,直到眼角余光瞥见两人拐出去,才退到一边去侍候。
……
“到了么?”
幽黑的夜里,东方瑶一手提着四角宫灯,一手想去拉楚荷的手,却猝不及防碰到一双骨节分明的手,顿时吓了一跳,回头看去,却见楚荷在一边尴尬的站着,而楚荷的身边站了个高大的男人,东方瑶一眼就能看到他幽深的眸子,不由得心中一紧,赶紧拉了楚荷的手,跪下行礼,“奴婢无眼,冲撞了韩侍郎,还请侍郎恕罪!”
手心紧张的出汗,有一会儿的静默,面前的男人低声询问,似是疑惑:“你知道我是谁?”
东方瑶放下心来,镇静道:“奴婢是含凉殿的婢女,曾有幸见过侍郎一面。”
“起身罢,”男人看了一眼楚荷手中的食盒,眼神却逐渐柔和,淡淡道,“大长公主将要歇下,你们交给杜娘子便可,莫要打扰她清净。”
韩侍郎走后,楚荷长舒出一口气,随即问道:“你这小丫头,竟然认得出韩侍郎?”
东方瑶拉紧楚荷的手,低声咬耳朵:“从前在弘文馆的时候我曾经远远地见过他一面,况且这里快到了福寿宫和三清殿,韩侍郎是建宁大长公主的重孙,是以才肯定是他。”
楚荷看了看四处,见的确是到了九仙门,便道:“你倒是机灵,幸好韩侍郎脾气好,刚刚冷不丁看到有个人站在我旁边,我还真是吓了一跳。”
“今日皇室子弟多半聚集在大明宫,想必他也是不能例外的。”
东方瑶不过无意一说,却勾起了楚荷的心思,“韩侍郎不爱入宫这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不晓得他和成国公不和的传闻是真的还是假的。”
“真的。”
听东方瑶语气肯定,楚荷不禁愕然:“咦,你这丫头怎么这么明白?”
眼前少女却一笑,眸中狡黠毕露,“假的……又关我们什么事呢?”
同为皇后的侄子,一个狡猾如狸,一个嫉恶如仇,不打起来才怪呢。
“你……”
楚荷失笑,两人走到三清殿旁边的福寿宫,有个大年纪的老婢女闻声出来了,正是杜娘子,见是熟人,便笑道:“两位娘子是来看芸娘的吧?”
楚荷便递上一个精致的鎏金双狮纹菱弧形银食盒,柔声细语:“劳请娘子了,奴婢是替皇后娘娘和圣上来为大长公主递上一盒喜糕,还请娘子代为转达一番心意。”
两人都知道大长公主向来不关心红尘俗事,便如是说。
杜娘子微笑着和两人寒暄了两句,无非就是回去后代为感谢之类的,走的时候嘱托道:“芸娘在院子里还未睡下,两位去即可。”
进了小院,却见早一个少女在门口逆光站着,面容白皙,修长的弯眉和楚荷有几分相似,只是眉宇间挂着三分朦胧的哀愁却为她添了几分柔弱的美感。
十一岁的女孩,身子还小小的,望着两人笑,楚荷的眼睛有些湿润,立刻上前去揽住妹妹,“这里冷,先进去仔细着凉了!”
待坐定后,东方瑶才揉揉楚芸脸,问道:“一个月没见怎么清减了不少?”
楚荷抹去眼角的濡湿,忍不住柔声嗔道:“现在正长身体呢,怎么能日日和大长公主那样茹素呢?”
因为建宁大长公主平日吃素,之前妹妹也和自己提到过福寿宫的大部分宫人也是吃素的,是以自己倒也没有太多询问,只是今日一见妹妹越来越瘦的身板,楚荷便好一阵难受。
楚芸不以为意的笑笑,“大长公主待芸儿极好,芸儿茹素也是应该的,况且大长公主昨天已经准许我只晚间一餐茹素即可。”
东方瑶把桌上的小食盒打开,拿出两个小牙盘,“看看,这可是你姊姊亲手做的。”
楚荷把牙盘推到妹妹面前,指着面前一个道:“这个是紫龙糕,我为公主做的时候留了几块,”又指着另一个端盘,“这个是殿下赐的蜜云饼,甜甜的,也很好吃。”
楚荷手艺不错,因此有的时候她会亲自去含凉殿的小厨房露上一手。
从福寿宫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因着公主的婚事忙碌,是以今夜众人歇息比较早。
两人回氤氲院的时候,婉娘刚好出来,一看见楚荷和东方瑶走回来,便上去替两人拿了食盒,低声嘱咐道:“今日是翠袂和玉莲值夜,其他人也都睡下了,开门的时候小声点。”说着头向着兰湘那屋点了一下,两人了悟,忙感激道:“多谢姊姊!”
婉娘毫不在意的一笑,继续道:“明日一早豫章郡王和他的兄长汝南郡王要入宫来拜见,勿忘早起准备。”
两人皆点头离去,因为这几天也实在是忙,躺下后立刻就睡着了。
第四章 豫章郡王
第二日一早天还未亮,含凉殿的宫人便都起来了,为皇后准备好糕点早膳。
因着这些年来皇帝已经许久不和皇后一起用膳了,是以众人只准备了一人的量,等早膳撤下的时候,大明宫的晨鼓已经响完三百下了。
韩鸿照坐在一张坐榻上,随手翻着新送上来的章奏,看了一眼殿外,“怎么这个时候还没来呢?”
婉娘道:“听说郡王们卯时已经入京了,说不定这时候已经在进宫的路上了。”
“说起来,我和二郎、三郎也有十年未见了,”韩鸿照叹了一口气,“当年贞儿和乾儿都不过是半大点儿的小孩子,最喜欢粘着我一口一个祖母叫的,五郎怕累着我,便把兄弟俩都赶到封地去了。”
然后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摇头笑道:“我还记得,那时候三郎乾儿最淘气,曾指着大哥的长子一顿臭骂,竟还把他弄到了水里……”
这件事情东方瑶还是略有耳闻的。
至于所说的“因为怕累着祖母把自己的儿子感到封地去”这样的理由似乎是不成立的。
话说当年豫章郡王的胆子还是很肥的,因为文国公的长子常常喜欢调戏宫中婢女,就算是皇后身边的也不例外当然,那个时候自己和楚荷和不是跟在韩鸿照身边。这位被宠溺过了的世家子弟竟然还放言整个朝堂都是自己的姑母说了算,潜台词便是李唐早是韩鸿照的了,谁知这番豪言刚巧被正在驯马的李衡乾听到,便不顾众人劝阻,一鞭子把文国公的儿子抽到了湖里。
不过好在这位长子前些年夭折了,连带着把自己年长的父亲文国公拉到了地下,否则估计这位娇蛮的世子不会放过李衡乾。
只是此事之后,李衡乾在皇后面前不但没有失去恩宠反而更受其青睐。
正想着入神,忽听外面一阵疾行的脚步声。
“许是来了,瑶儿,你赶紧去外面看看!”韩鸿照笑道。
东方瑶领命应是,走到门口,脚步稳稳地跨过门槛后落地,刚一转身,便撞到一堵似乎很结实肉墙上……
东方瑶脑中一片空白。
头顶上方响起来一个低沉的男人声音,“这位阿监,你没事吧?”
下意识的抬起头,跌入一双带着笑意的眸子。
李衡乾嘴角的微笑似乎凝滞了一下,旋即恢复刚刚温和的笑容,那刚毅奇骏的眉眼和他清朗的声音似乎有些不搭。
东方瑶回过神来,见来人一身紫色金绣的便袍,身后还站着一个同样穿着的男人,两个人看上去面貌有几分相似,心中明了便赶紧镇定好心神,“奴婢无礼,请郡王恕罪!”
心中却是一阵苦笑,昨晚冲撞韩侍郎也就罢了,今日竟然又撞上了豫章郡王和汝南郡王,这是什么好运气!
好在听说汝南郡王的脾气还是比较温和的……谁知却身后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三郎艳福不浅啊,倒也不辜负咱兄弟俩日夜兼程了!”
那被称为三郎的男人笑容淡淡。
“阿兄莫要又胡言,”他见面前少女似是惴惴不安,便温和笑道:“一点小事而已,无妨。”
随即和汝南郡王迈入含凉殿。
看样子豫章郡王的性子倒是收敛不少……东方瑶垂下眸子,低头默默地跟在两人的身后。
甫一入门,便听韩鸿照嗔道:“你们两个臭小子倒是让祖母好等!”
语气自然是欢快的。
两人在婢女的安排下入座,东方瑶乖觉的退到一边,接着便听汝南郡王告罪道:“祖母可是错怪儿和三郎,我俩可是一见过阿爷阿娘便急忙赶来了,实在是怠慢了祖母,还请祖母恕罪啊!”
话虽如此,语气却也十分轻松。
豫章郡王的话显然便狡猾了许多:“祖母一向对儿等宽容的很,想必也不会有什么责罚罢?”
韩鸿照抿嘴一笑:“你们俩啊,真是比小时候有过之无不及啊,要说这离开的几年有了什么变化,除了容貌魄力愈发出色,便是一张巧嘴,兄弟俩倒是练得愈发炉火纯青了!”
三人随意聊了些这几年间的事情,中间换了三次茶,说的甚是愉快。
这些年来,似乎还真没有人敢这么和韩鸿照说话了,一年来东方瑶一直侍候在韩鸿照身边,自然知道皇后面善心冷,要说眼里容不得沙子倒也未必,只是手段之狠辣让凡是近前之人无不敬畏三分,这样说来,汝南郡王和豫章郡王之前倒确实是很受皇后的宠爱。
“要说此次漳州动乱,还真是多亏了你们俩,”韩鸿照稳稳地端起一个淡黄色夔纹琉璃杯,轻轻了一小口茶水,嘴角隐隐掩下一丝怒意:“虽非什么大的动乱,在这样喜庆日子却难免令人心中不快,祖母也晓得你们兄弟二人有才能,在地方上的磨砺也差不多了,我这身子也大不如从前,不如这些年就陪在祖母身边,如何?”
韩鸿照微微笑着,一双锐利的眼睛却紧紧地看着李衡乾和李衡贞。
从滁州前往长安来参加永平公主的婚礼,在取道漳州的路上却遇到一场兵变,说实话两人到的时候基本都是些散兵游勇了,只是因为两人郡王的名号,是以漳州刺史邀宠献媚,上报朝廷时便多了不少溢美之词。
李衡贞神色蓦然一顿,微微低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推脱一下,但是一想起走时父亲说的话,嘱托自己谨言慎行,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气氛忽然凝固了。
从三年前端王受诏回京开始,这事就不简单了。
韩鸿照这些年来倒也并非孤军奋战,母族有韩宿襄韩宿迁等韩家子弟,在朝中也有卫季卿、王震、薛礼等心腹大将,却要将五子端王的几个儿子皆留在长安,看来端王想置身事外保全自身恐怕也是不可能了。
“祖母此言差矣,儿见祖母身体还是一如往昔康健,何来大不如从前之说?况且为人子女,理应为祖母分忧,衡乾和阿兄从小承欢祖母膝下,受祖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