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绝色娇宠-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蛮子军是不是很难对付,身上有没有又受伤了……
  表哥的回信都很简单,她一个月能写上三四封,蔺绍安那边每三四个月可能才回上一封。她第一次看到他笔迹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工整漂亮,读到一些重点的地方,她会在旁边画上圈。
  对于顾云瑶的嘘寒问暖,蔺绍安后来的回信每次也都只有几个字交代——“无碍”,或者是“一切安好”。
  “一切安好”四个字用得最多。
  以往和他接触的时候,顾云瑶没发觉表哥是这么一个惜字如金的人物,如今想想,有可能真的是她的来信内容太枯燥了,又或者他那边实在是忙。
  三四个月能寄回来一封已是不错,这般保持着,原先一个装首饰的小盒子里竟也塞了不少他的来信。
  顾云瑶把今日的信也写完了,里面提到了今日的所见所闻:杜老先生的次子来府上了,说是为了明年的春闱而来,父亲应是仰慕杜老先生的才名,加之先生在府内已教了我们几位学生五年之久,于情于理都该相帮一下,所以这才叫老先生的次子在府内长住。他在外院里面,离家塾比较近,平日我应是瞧不到他的。
  她写着写着,本不想把杜齐修轻薄她的事写进去,不过还是这么写道:我也不想瞧着他,这人看起来极是轻浮,才学是有一些,我与他已有机会切磋过,也算是小小地过了招。
  顾云瑶和杜齐修过招的部分,其实也是为了将来的哥哥做打算。杜齐修和顾峥两个人,一个在兵部,一个在吏部,分属不同的部门,反正都是文官,如今因为杜名远上门教书,她才有机会提前认识一下杜齐修,虽然这个人让她很失望,但若此人对政见的处理能力非同一般,拉拢过来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少也不要给顾府提前树敌。
  洋洋洒洒不觉写了三页纸的信,顾云瑶等吹干了墨才折好纸,塞进信封里面,仔仔细细地把名字署了上去。
  这封信就先压在烛台下面了。
  第二日顾云瑶规矩地去了家塾里,来的比较早,但顾云梅比她还要早,顾老太太近两年来身子比较倦,已开始逐步免了他们早上的请安。
  顾云瑶用完了早膳就来了这里。
  进学的时候不方便带着丫鬟一起,几个小丫鬟就留在抱厦里面等着。
  夏天的蝉鸣在树上叫得恬噪,一早起来,那风就能把树上的叶子吹蔫了。
  顾云梅是府内女孩子当中最小的,五年期间,无论是大房那里还是二房这边,大太太或是二房里的姨娘们肚子里都不见动静,顾云梅虽然最小,如今也有十一岁了,只比顾云瑶小一岁罢了。
  顾云瑶穿的比较淡雅,月白色的素面湘裙,身上一件杏黄色的素面褙子,梳了一个如意高寰髻,别了一支点翠嵌珍珠的小花簪,坐在定好的位置里正等着杜老先生过来。
  顾云梅则穿了一件桃红色蝴蝶穿花妆花褙子,身上的一条挑线裙子也是淡淡的粉色,头上比她别致,耳朵上还戴了小丁花的耳饰。人也是规矩地守在自己的座位里不离开。正襟危坐着等待老师过来。
  她的脸颊如桃粉,更有少女的稚嫩,只是很怯懦,很怕生,来进学五年的时间了,还是怕先生。
  连庶姐似乎也怕,不敢亲近讲话,两个人坐得极远。
  前世时,顾云瑶对这个庶妹的印象便不深刻,顾云梅是柳姨娘所出的女儿,柳姨娘原先是被贱卖到府内的落魄人家的女子,为了葬父卖身。家里原先是贫农背景,好像得罪了官府里的人,活活把她爹打死了。柳姨娘四处告官毫无作用,还险些被奸人捉去做了皮肉买卖。
  后来卖身葬父的时候,被路过的顾德珉看上了,柳姨娘年华正好,当时只十五岁左右,颇有几分姿色。
  用了点银子带回来以后,本想留给蔺氏做丫鬟,结果留着留着,就爬到了柳姨娘的床上。
  当时惠姨娘已经入府有些年头了,柳姨娘一时受到了顾德珉的喜爱,听到柳姨娘怀了孩子,无论如何惠姨娘都不想把这孩子留下来。
  也是在前世若干年之后,顾云瑶才知道,当年惠姨娘的手段有多么厉害,父亲这边有三个姨娘不假,只有惠姨娘给他添了一儿一女,剩下赵姨娘一直无所出,柳姨娘则是一个女儿,其实是惠姨娘一直从中作梗。
  过往的事已经晚了,顾云瑶也是从五年前开始使了个心眼,旁敲侧击叫顾老太太交代赵姨娘和柳姨娘那边的丫头婆子们,若有了怀胎的迹象,立即要报到顾老太太这边,不得有误。惠姨娘只是暂时受到了冷落,还未彻底从府内消失,一旦被她逮到了机会,顾云瑶定不会饶过她。
  光是前世她气死母亲,过后几年还觊觎过母亲留下的嫁妆,顾云瑶便不会原谅她。
  只是可惜了顾云芝这个孩子,似乎在柳姨娘怀胎之时,受惠姨娘用药陷害,出生以后脑袋便不怎么灵光。小时候倒也不怎么能看出来,随着年纪增长,是越来越明显——她不仅怕生,反应比常人慢一拍。有时候顾云瑶找她说话,她都是讷讷地“嗯嗯呀呀”回复,随后双眼呆滞无神地继续盯着地面发呆。
  正想与顾云梅说会儿话,杜名远从门外走进来,手里带了几本书,摊在前面的讲桌上,杜名远有点意外顾云瑶的出现。
  顾云瑶知道他在意外什么,笑了笑,和先生说话:“学生不才,昨日惹老先生不开心了,今日就来好好温习功课。”
  昨日……说起昨日的事,杜名远愣了片刻,昨日到了后半夜,他早在榻上歇下了,还想着白天的事,最终没能带次子去顾二爷那里明说。一是真的怕顾二爷真的怪罪下来,才来府内叨扰不过小半日功夫,竟被杜齐修闹出了如此荒诞不经之事!二来,也是真的怕顾府二小姐的清白被损,他们纵使有口也说不清。
  望着府内二小姐明艳如桃花的面庞,杜名远还是怕,他的儿子就算是考上了状元郎,也未必能配得上。何况如果考不上呢?
  他还是不敢轻易高攀了顾家。


第74章 
  上午的进学完成得十分顺利; 因为所授的学生从以前的三名锐减到如今的两名; 而男女只在以往偶尔会被安排到一起进学,几乎是隔开来上课。杜老先生又不需要讲太过复杂的东西,女学生很好能打发; 平日教了字就算完成了任务。
  但杜名远这个人比较博学; 喜欢大侃孔圣人之道,有时候讲到兴起了,会把四书里面的一些内容挑出来说。
  大孟朝科考内容,四书五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乡试以及会试头场要考的就是八股文。后面在殿试上由皇帝亲自出题; 也只考一样——时务策论。
  这一关通过了; 若是金榜高中; 在第三日放榜之后也将能扬名天下。
  从小顾云瑶就从祖母那里听来不少关于四书的内容,昨天与杜齐修谈及的《中庸》、《论语》; 便是四书中其中的两个。
  可能今天先生看她来进学; 比较高兴,说多了一点。
  隆宝帝早在五年前,也就是隆宝九年立了大皇子为太子。这是众望所归的一个结局; 大皇子当年已满十二岁,若是平常时候,再小些年纪早应该出阁读书了,但因储君之位一直未定; 朝廷上也是分为了几例; 吵得不可开交。
  这般朝政会议整日相争; 顾云瑶虽然不清楚两边的真实情况,也能想象到,毕竟前一世储君之争也闹了好几年。
  皇后只为皇帝生过几位公主,其中最出名的一个是文玉公主,前世的时候顾云瑶就从许多地方听说这个公主十分骄纵蛮横,隆宝帝因宠爱这位公主,为她谋过好几门婚事,她都瞧不上,倒也是有资本瞧不上,毕竟是个公主,隆宝帝便问她,到底想要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文玉公主直接回答隆宝帝:“自然是要嫁给天下最有才的男子。”
  恍惚间她想起隆宝帝总喜欢叫顾峥去宫里下棋,他那么有才,是连中三元的堂堂状元郎,之后的落难不会和文玉公主有关系吧?
  杜老先生今日就讲到了这个立嫡立长的问题,他是引经据典用了更古早时候的帝王做例,顾云瑶却明白,杜老先生暗中其实是在议论当今国事。
  内阁首辅陶维当年是支持立最大的皇长子为太子的左/派,内阁次辅谢禾源是支持等皇后诞下皇子,要依照祖制而定,必须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右/派。两个人在朝上就吵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最终还是由陶维一队的左/派胜利,这之后,谢禾源因为得罪了太子一党,好像被孤立了许久。陶维更是趁机包揽了内阁大权,凡是落到内阁的文书,从不给谢禾源经手。
  所有人都很看好陶维,他投机正确,站到了大皇子一列,只有顾云瑶明白,日后的陶维一定会遭殃。
  毕竟曾经被看好的大皇子,虽然被立为太子了,可他最后并不是顺利登基的新帝景旭帝。
  景旭帝另有其人,是陈贵妃的儿子。
  她虽未见过景旭帝其人,从顾峥的口里听说过对这位新帝的评价,只有四个字:卧虎藏龙。
  小半日的时间过去以后,顾云瑶身边的丫鬟桃枝和夏柳都守在抱厦里头,把事前准备好的一碗清凉消暑的绿豆汤端来了,连带杜名远与顾云梅的份也一起上了。
  顾云梅的身份不如顾云瑶,身边只配了一个贴身的一等大丫头,叫沁月。
  顾云梅热了一脸的汗,沁月守在她身边给她擦了擦额头还有鬓角,她还是时常望向地面,反应比别人慢一拍。读书的时候倒是很用劲,声音用得很大,杜名远喜欢这种刻苦用功的学生,虽然资质差了一点。
  沁月接过夏柳递来的绿豆汤,感激地看了她们一眼。叫梅姐儿喝完以后,把碗重新递回去。那边杜名远也喝完了绿豆汤,觉得干燥的喉口都一阵阵清凉,也是对着顾云瑶感激了一番,准备休息一番,去小歇一阵,用过膳再进行顾府少爷们的下午场。
  顾云梅已经先随沁月回去了。杜名远意外地发现顾云瑶还留在这里。
  他心里咯噔一声,瞧着她和颜悦色,眉开眼笑的模样,嘴边还绽出了一朵小梨涡,莫不是还想继续昨日的话题吧。
  顾云瑶确实是很想继续昨日的话题,因为这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窗外的蝉声一直在叫个不停,为了避暑,家塾里面也被放了一些冰块。
  好在这里挨着一大片竹林不远,热风穿过这片阴凉圣地的竹林,吹来时已变得很凉爽了。
  顾云瑶请杜名远先坐。外头的日头正高,斜斜地照进来,正好照在她的脸上,有种无暇透亮的瓷玉般的美感。
  杜名远早就过了对女色有兴趣的年纪,但看到对面明艳无双,灿若桃花的那张脸,也暗暗地叹了一口气。顾云瑶正单手支颐,那双眼生得极是灵动,总有种勾人的媚藏在里面,穿得如此寡素,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明明一脸的漫不经心,都能不经意地撩拨人心。
  所谓天生媚骨,大抵如此。
  难怪他的儿子会看上顾府的二小姐,怕是不止他的儿子,其他外男见了,也容易动了别样的心思。
  杜名远疑惑她为何忽然留下来,顾云瑶腕上戴了一支成色上好的翡翠手镯,不小心碰到了桌面,发出叮咚的响声。
  顾云瑶忽然变了神色,太阳晒在身上,实在是让人觉得懒洋洋的。她要与先生说重要的事了,必须收起漫不经心的样子,随即杜名远听到她认真说道:“还是那件事,望先生能够帮帮忙。”
  杜名远皱了皱眉,果然她要说的还是那件事。早在五年前她就给他提供了一个线索,想要他帮忙麻烦一下江苏学道,去找找她口中说的那个人。
  倒也不是不想帮,而是实在帮不了。
  杜名远好言拒绝了:“你是我钟爱的学生不错,若你不是女儿身,而是男儿身,必能在官场上有施展拳脚,有一番作为。”从她平日的表现,对四书五经的理解来看,杜名远毫不怀疑自己的看法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要不是她是个女儿身,以男人为主的大孟朝里女子无法进入考场,更别说官袍加身,在朝为江山为社稷添一份力了。
  杜名远缓了缓,接着道:“我这把老骨头了,在翰林院待了些许年月,是有资历,若谈为国效力这件事,还及不上。”倘若与百名成员共同编撰《大孟文录》也算的话,但功劳不在他的身上,杜名远叹了一口长气,说道,“我喜欢聪明的学生,能帮到的地方,尽量会帮,但这件事,早于五年前我便和二小姐您说过,这件事我着实帮不了。”
  顾云瑶却不甚在意地说:“可先生明明认识江苏学道,帮我寻个人罢了,还请先生成全。我只要知道他的消息就好。”因为她开始就知道先生会用用了五年的话来回她,她也便耐着性子好好与他说一回。
  杜名远不太理解,听了后直皱眉头,也问出了往常顾云瑶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二小姐因何而要寻那个人?”
  顾云瑶让他找的人,今年应该在二十二岁的样子,比顾云瑶整整大了十岁。
  应是一个才子,作得一手好八股文,在时务策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能得心应手地陈述各种利害,引经据典。
  外表相比年纪极不符合,看上去要比二十二岁大。眉头常年蹙着,面貌俊朗,却是生得有点阴沉。
  又因为眉头常年皱着的缘故,眉中心会有一道深深的沟壑。让他的面相看上去凶了不少。
  杜名远初听到这些信息时,很是意外,照顾云瑶的话来说,她未曾出过几次闺阁,就更不可能有机会见到其他的外男了。她却把一个人的外貌还有习性了解得如此透彻,包括这个托他要寻之人喜欢喝洞庭碧螺春,下棋很厉害之类,她都全部了解。
  杜名远不禁困惑道:“二小姐又是从何认识了这个人?”
  顾云瑶看了他片刻,心里暗自想着,总不能告诉杜名远这个人其实是她哥哥。
  顾府里面都没其他人知道这件事,她更不能在这种时候轻易说出来,杜老先生虽然是个文人,却也相信轮回佛理一说,这样反倒好解释了。
  顾云瑶端起了之前桃枝给她斟的茶,微微抿了一口后说道:“学生不才,还请先生听我一言。”
  她看到杜名远请她说,他的脸上还饱含了期待的神情。那也是他绕在心里想了五年的困惑,两人就这般一直周旋不下。
  顾云瑶说道:“有一回学生我夜里做梦,当时我身子不好,祖母花了大价钱,请来京中不少名医为我医治。先生大可以去问问,我六岁之前一直不能出祖母的院子,祖母信佛,时常烧香拜佛,求佛祖庇佑。说来奇怪,我这身子倒也是渐渐好了,七岁以后除了发了一次病外,再也没有事了。祖母他们都以为是名医开的药方子好,其实个中原因,只有我知道……”
  杜名远奇了,紧张地看向她。
  顾云瑶道:“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来了佛祖,他告诉我,我只要如何做,就能避免祸事上身,原来是我惹了一些精怪不快活,才折了我一点阳寿。佛祖还说,有一个人对之后的顾府很关键,便是我口中一直想叫先生找的这位。”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等奇事!但看她不像是在作伪的样子,杜名远渐渐信了,只是他还是不敢去麻烦那位江苏学道。因为他当年做了一样错事!
  正思索着,却见顾云瑶突然沉了脸,勾唇一笑说道:“先生不会不帮忙的吧,我知先生与江苏学政师出同门,感情应是非同一般,还一同相约过,去曾经的老师家里拜码头。先生必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才不愿意相帮。正好学生这里也有点难言之隐,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去和父亲说一说。”
  杜名远不可思议地看向她,她居然知道,知道他和江苏学政的关系。不仅知道,还想用昨日的事情来威胁他。但确实是他和三子杜齐修犯了错。
  杜名远的脸色都僵了。同时窗外偷听的某个人,脸色也是徒然大变!


第75章 
  顾云瑶微微一笑道:“我期待先生的好消息。”
  静静地看向杜名远; 杜名远早就慌了; 脸上露出了惊疑不定的神色,大概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了解到他和江苏学政之间的关系。
  还要感谢杜老先生前世的名气。
  顾云瑶又静静品了一口茶。望着水里螺旋的茶叶渐渐泡胀开来的样子,想起前世许多事情。
  嘉欢年期间; 嘉欢帝就想做一些功绩斐然的事情出来留给后人评说; 他召集了一帮能人贤臣,其中以原首辅林泰为主,说是要编纂一本通晓古今的《大孟文录》出来。林泰确实有才,这本书倾尽了他毕生的心血,可不等到《大孟文录》编纂完毕; 嘉欢帝先驾崩了。此事顺应落到了隆宝帝手中; 随着林泰被群起而攻之; 各地方官员都弹劾他胡作非为,搜刮民脂民膏; 贪污受贿严重; 林泰倒台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任首辅陶维。
  曾经因林泰倒台而耽搁的《大孟文录》,也重新开始编纂。
  到最后完成之际; 隆宝帝很高兴,陶维成了包揽《大孟文录》的主编修,功劳全部按在了他的身上。直到陶维死后,杜名远才被正名; 他才是这本书的主编!
  杜名远的生平; 所作作品; 与谁交好等事全部被公开出来。
  是以她才能知道杜名远与江苏学政之间原来是师出同门的关系。
  既然哥哥在南直隶,先从江苏学政入手岂不是更好?
  杜名远失魂落魄地坐在座位上,连午膳也忘了回去用,日头渐渐偏向西边,还是正高的时候,大房里的两位少爷,以及二房的一位小少爷全都齐齐来了。顾云瑶早在与他说过一些话后离开。
  这一天下来,杜名远都是心不在焉的状态,不仅讲错了一些四书中经典的内容,还总是望着其他的地方发呆。顾钧书早就看出先生的不对,原先他们大房还有另外一个先生,但因杜名远讲得更好,渐渐地就让杜名远代替另外一个先生了。
  最后杜名远实在教不了了,干脆让他们自己看一些历来科考时做得很好的八股文,顺便提出了一个策论点让他们想。
  顾钧书从以前开始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但自从小时候被罚了几次,都有二妹妹帮忙以后,顾钧书总想把字练好,来让二妹妹尽情夸奖夸奖他一番。
  顾钧祁一直低头看着书,脊背挺得直直的,他今日穿了一身墨色直裰,窗前阳光的直射下,眉头轻轻一蹙,忽而又笑了,尽显英气。
  明明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顾钧书就是觉得不如他那般招女孩子喜欢。趁先生去抱厦里面换茶水时,顾钧书用嘴衔住毛笔,回头看他写了什么字。
  可能是被晒了,顾钧祁雪白的皮肤微微发红,提笔写了以先生命题的文章出来。字迹工整,颇为娟秀,顾钧书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桌子,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他只能期望于文哥儿那个孩子会比他差劲……结果顾钧文也洋洋洒洒写了好多字出来,虽然有点前言不对后语。
  因杜老先生快要回来了,顾钧祁只能又转过头来,同为一届学生,顾钧书只考了一个秀才回来,后面就落榜了,顾钧祁已经是举人,明年也能一道参加春闱。
  科考这回事,也要看主考官赏不赏识,有的人七老八十了才只能做个童生,有人才十几岁可能就中举。
  对于秀才的身份,顾钧书也不觉得丢脸,他已经尽力而为了,举人随时能够再考,倒是明年春闱之际,对弟弟顾钧祁而言,绝对是关键时刻。
  顾钧书可是听说杜老先生最小的儿子也来府上住下了,明年也要参加春闱,那就是顾钧祁的竞争对手。
  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日顾云瑶给顾老太太请过安,看到大伯母肖氏也来了,肖氏好像要和她说话,她稍微留了一会儿。
  肖氏看到她的身影,已经有了少女的体态,好像那小荷尖尖初露了花苞,最是惊艳。从眼底都能透出一股子媚来,怎的小时候不见她有这样的情态?
  顾老太太近年身体还算不错,只是越来越难以入眠,身子容易乏困,便也经常免了肖氏还有几个孩子们的请安。她正坐在四方椅上听肖氏说话,顾云瑶在旁边也坐了下来,顾老太太房里的丫头给她们一一添满茶,赵妈妈还从后厨那里刚蒸出来的芝麻馅糕点。
  肖氏要和老太太说的话,和两个儿子有关,顾云瑶因留了下来,才能听到她们之间的对话。
  肖氏喜欢极了云瑶这个丫头,不仅从小看着她长大,更因为这孩子生得讨喜,又惯是个嘴里塞蜜糖的小丫头,只要与她说上一会儿话,这一整天心情都和渍了糖霜一样畅快。
  肖氏又看了她一眼,她娇软的身子坐在对面,举手投足间都被养得很有大家风范,为首座的是顾老太太,穿了一件宝蓝色葫芦双喜纹的褙子,气色不错,肖氏看罢以后又回过头来看顾老太太,笑说道:“母亲,书哥儿还有祁哥儿两个孩子,如今也都虚十六岁了,母亲您看看,是不是该为两个孩子寻门好的亲事了?”
  顾老太太想了想,点点头说道:“是该寻门好亲事了。”当年顾德彬和顾德珉兄弟两人的亲事,就是她和顾老太爷一起安排的,如今风水轮流转,又到了要给两位孙儿看合适的亲事的时候了。
  顾云瑶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到来,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得这样快。前世时她等不到两位哥哥成亲的消息,只等来了顾钧书得罪了地方御史大人,被活活乱棍打死的结果。
  而今伴随顾府的命运被稍稍改变,又是不一样了。
  肖氏对两个孩子成亲一事很是上心,自古婆媳之间容易产生嫌隙,难以相处,但她嫁入顾府以后,和顾老太太之间完全没有这一回事。感激顾老太太的同时,也希望将来嫁入顾家的两个儿媳能够通晓情理,明白家族和睦,妯娌之间要融洽相处一事。
  也要谨记顾府家训,严明正身,切不能做了有辱顾府的事情出来。
  而因顾钧书和顾钧祁两个孩子在同一天出生,若是同时找到了,可谓双喜临门。
  顾云瑶抓紧机会,已经先祝贺上了:“伯母,大哥和二哥两人定是能找到贤惠淑德的好妻子回来,且二哥如今已是举人,他才十六岁,就能有如此出众的才能,便是全京中,都很难再找到第二人。”
  说到这个事,肖氏也觉得不假。顾钧祁刚中举人那会儿,还是三年前,放榜之时那啰声喧天,一路敲到了顾府的门口,这才是一报,很快二报、三报的人也赶过来,都是在说“恭喜高中”的话。
  起先顾府的人还不相信,误以为传错了,全都捏了一把汗。顾钧祁站在人群当中,神色倒是淡淡的,好像认定了该来的总会来。之后顾府的人才明白过来,确实是顾钧祁高中举人没有错。
  大爷顾德彬却是有点意外,他想过儿子厉害,没想过儿子这么厉害!这是中举了,虚十三岁他就中举了。当年的顾老太爷到了十九岁中举,二十岁才中进士,放眼整个大孟朝,都很难找出第二个人。真是江山一代杰才出。这件事还惊动了皇上。
  邻居们都来了,还有不少看热闹的人,包括京中的一些大人物,就有不少同门登门拜会,京官里面又有户部的官员,工部的侍郎,恭贺他们家的二公子才名双全,举人身份实至名归。其中更有不少京中夫人,已经开始打听顾钧祁的情况。恨不得立刻把自己的女儿塞到顾府里面做顾老太太的孙儿媳。
  不少人要了喜钱,正是满城飘着桂香时。
  中举的人参加了鹿鸣宴以后,来年二月便要开始春闱了。
  不过因为怕说他这举人中得名不正言不顺,顾德彬再三考虑下,让他先别参加那一次之后的殿试,时隔三年之后,也就是明年的春闱,再去也不迟。可他还是受到很多瞩目,因为他太小了。
  虽然恭贺了大伯母一番,她本也不想打击她,但接下来要说的话才是重点,顾云瑶想定了片刻还是说道:“伯母,虽然大哥二哥的年纪是到了该寻门好亲事的时候了,不过明年春闱在即,二哥应是没有心思放在儿女情长上面,且云瑶也在想,若是如今便与他寻到一个好人家的姑娘过来,很有可能会影响二哥春闱上的发挥,不若等到二哥那边稳定了以后,明年下了榜,到时候以二哥的才名,也许还能寻到更好的。”
  对啊,肖氏愣了一下,她怎么就没想到呢?若是明年二月春闱之际,顾钧祁中了个贡士,再万一在三月份的殿试上中了二三甲,成为庶吉士,被朝廷委任,直接进入翰林做编修,或是填补了其他的空职之类,不仅对仕途有帮助,也对他的婚姻大事很有帮助!
  以他们家的家世,确实能娶到京城中的名门贵女回来,但家世这东西是虚的,多少京中名贵人家都被不争气的儿孙慢慢败坏了家业,那些纨绔子弟成日只知道饮酒作乐,相比之下她的儿子确实厉害。当真年纪轻轻就能在官场中谋求一官半职,有这份作保,许多好人家的姑娘是任他们来挑。
  如今是个关键的时刻,还好有云瑶这丫头提醒,让她留下来说话还真的没错!
  肖氏喜上眉梢,又留着说了好一会儿话,才离开。
  看着她走后,顾老太太赞赏的目光才落向顾云瑶。她很高兴,云瑶这孩子确实想的比许多人明白,是个聪慧人,从小到大云瑶就明事理,知进退,处人与事张弛有度,许多道理她都没有教过她,也不知道这孩子都从哪里悟来的。
  可能她天生就有灵性。顾老太太看着这个孙女儿,忽然鼻尖一酸,想起云瑶的母亲走的那样早,她能依赖的人,在顾府里其实不多。
  往常只盼着她能康健成长,如今是盼着日后的云瑶,也能有一门值得托付终生的好婚姻。
  等顾云瑶也下去以后,顾老太太传赵妈妈进来,她要给侯府那里写一封拜帖。


第76章 
  顾云瑶前脚离开顾老太太所在的安喜堂; 后脚赵妈妈就进去了; 听说老太太的意思,赵妈妈有点惊讶:“老太太,您想把瑶姐儿直接许给她的表哥?”
  顾老太太头先让厨房炖了点消暑清热的绿豆汤来; 里面撒了一点薏仁米; 她尝了两口,抿唇笑说道:“有何不可?他们两个孩子我见着就挺合适。”
  若是以往,她可能还有顾及,怕侯府那边不能接受,蔺老太太当年什么想法; 她能略知一二; 蔺老太太就是恨; 恨他们顾府不能把蔺月柔照料好,这份恨本应该是他们这一辈的恩怨; 却连累了云瑶。顾老太太如何不自责; 她本来就想着云瑶这孩子能多有几个世族大家庇佑,若是有云瑶的外家——侯府在背后撑门面,那是再好不过。
  后来蔺绍安来府上做客; 她瞧着这孩子就是有礼有节,文武兼备的人物,年纪轻轻,模样已经出众了; 跟随侯爷在外历练; 相较于京中许多纨绔子弟; 若要做谁家的女婿,简直无可挑剔。
  那会儿云瑶就比他小,小九岁之多,顾老太太当年蔺绍安的话,是希望他能帮帮云瑶,让这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