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婕妤生存攻略-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贵妃扶着他睡下,然后自己在李湛身边躺下。次日一早,李湛醒来后,看着程贵妃正对着镜子梳妆,突然发怒,对着张让说:“程氏侍奉君王不敬,张让,让人将她带到掖廷邵狱去。”
      程贵妃连忙取下钗环,伏在地上请罪,“请陛下恕罪,妾不知到底犯了什么过错。”
      李湛道:“你所犯的罪过自有掖庭令去审理,何须多言!”然后吩咐张让,“速速将她带下去!”

 第169章 


      程贵妃被宫人带下去, 掖庭令过来请示李湛,李湛道:“程氏私下诅咒朕,这是不可饶恕的大罪。”
      掖庭令心知肚明,陛下这是打算要处死程贵妃,他已经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了,然而,中山王李瑞在得知母亲被关在掖廷邵狱后,先去建章 宫求见李湛, 李湛不肯见他。
      李瑞心急如焚,立刻去了掖廷邵狱, 询问掖庭令, 程妃犯了什么过错。掖庭令含糊地说:“程氏诅咒陛下, 陛下大怒,着令臣处理此事。 ”
      李瑞问道:“您将如何处理?”
      掖庭令没有明说,只是引用前朝旧例说了一番, 李瑞绝望,父皇的意思是让母妃去死啊。其实掖庭令觉得程贵妃可怜,太子被陛下禁锢在太子府,东海王年幼,身为陛下次子的中山王成为太子的可能很大,程贵妃也能因为儿子得到显贵。但偏偏程贵妃得罪了陛下, 大好前途毁于一旦。
      李瑞恳求道:“大人, 求您让我见我母妃一面吧。”
      掖庭令忙说:“殿下,臣可当不起您的这个求字。臣亲自在这里守着, 您去见见贵妃,只是尽量快些。”
      “多谢!”李瑞抱拳感激地说,掖庭令吩咐了一个小太监带着他进去。李瑞走到最深处,最终看到了程恒娥。程恒娥抱着膝盖坐在地上,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大惊道:“瑞儿,你怎么也来了,可是陛下他……”
      小太监打开狱牢的铁门,李瑞走进去扶着程恒娥起身,“母妃,我是特地过来探望你的。”
      程恒娥松了口气,紧紧握住儿子的手,上下打量他,嘴里喃喃地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杰米哒杰米哒
      李瑞问道:“母妃,您究竟是因何缘故得罪了父皇?”
      被关在狱牢里的这两日,程恒娥想了很多,她服侍李湛一向谨慎,绝不可能得罪他。废立太子的传言在朝堂上传得沸沸扬扬,再联想到李湛不带太子去祭祀泰一神,之后李湛卧病,太子很少进见。程恒娥就能肯定陛下是下定决心废太子,但陛下踌躇这么久没有废除,必然是新太子人选确定不下来,而自己的儿子是有很大可能的。
      程恒娥于是豁然开朗,她对李瑞说:“陛下爱重皇后与东海王,虽然陛下想立东海王,但诸卿的意见相左,陛下重病,不得不考虑诸卿的意见,于是属意你做太子。我并没有犯错,陛下想杀我只不过是为了让王皇后无后顾之忧。”
      李瑞失声道:“可是,您也是父皇的嫔妃,陪伴他这么多年,为何他如此厚此薄彼?”
      程恒娥冷笑道:“你这位父皇可是至情至性的人,当年他初登基之后,诸卿举荐冯熙之女为后,他却坚持立了在民间所娶的妻子为后。余后没了,现在他对着这位王氏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在为王氏的以后做打算呢!”
      李瑞摇摇头,道:“母妃生我养我一样,我不能报答您,反而因为我的前途连累了你,那么我宁可不要前途。您等着,我这就向父皇说清楚去,我不愿意做什么太子,让他另择贤能。”
      程恒娥拉住他,“你别去找你父皇,若是他发怒,连你也怪罪,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李瑞悲愤道:“我身为人子,绝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赴死!”
      程恒娥看着自己的儿子,眼里落下泪来,“好生恶死,本是人的天性。但我作为母亲,眼见着你有一份大好前途,怎么可以耽误你?我们母子的情分重于一切。人人都是要死的,陛下会死,普通人也会死,我只是提前一步,这不算什么的。而且陛下现在还没有下诏,说不定我还有一线生机。”
      李瑞呜咽哭泣,程恒娥抬起袖子替他擦干眼泪,道:“别哭了,你出去后就装作不知道这事,可以为母妃哀哭求情,但千万不要有怨恨你父皇的意思流露出来,不然我的牺牲就白白浪费了。”
      “我不要母妃为我牺牲,我宁愿自己去死。”李瑞留下这句话,转身出了狱牢。
      程恒娥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暗暗祷告,希望他不要做傻事。
      结果到了当天晚上,就传来二皇子坠马的消息。王沅得知这事后,亲自去看望李瑞。李瑞满头大汗躺在床上,御医正在为他接骨,叮嘱道:“殿下,等下会有些疼,您咬着这块软木,千万别把舌头给咬伤了。”
      御医为他接好骨后,然后对王沅说道:“皇后娘娘,中山王殿下伤得极重,就算臣为殿下接好了骨,但对日后仍然有影响。”直白一点,就是李瑞会变瘸。
      李瑞忍着疼说:“儿臣不孝,让母后操心了。”
      王沅叹气,“这不是你的错,你好好养病。”然后嘱咐宫人仔细照顾中山王,才带着春雪等人离开了。
      她回到椒房殿,张山过来说:“娘娘,奴婢打听过了,中山王今日去掖廷邵狱见了程贵妃,不过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后来中山王就很激动地冲出来,之后就去骑马,然后就坠马了。”
      李瑞的骑射技艺不错,而且皇子出行,身边侍奉的人不少,突然坠马怎么看都是事有蹊跷。李瑞坠马受伤留下了永远的腿疾,太子之位与他无缘,王沅倒对他生出一丝敬佩之意来,程恒娥养了一个好儿子。她苦笑,兜兜转转一圈,太子如有神助,再无人能与他相争,他的地位算是稳固了。
      李瑞让人抬着去了建章 宫见李湛。他伏在地上向李湛请罪,“母亲生养我一场,我愿意代替她受过,只求父皇您能饶恕她。”
      李湛看着这个儿子,神色莫辨,问道:“瑞儿,这就是你的选择吗?”
      李瑞坚定地说:“对,这就是儿臣的选择,儿臣的命是母亲给的,儿臣情愿拿自己的命去换母妃的安康。”
      李湛久久没有出声,半响,才让人扶着李瑞起来,“也罢,朕就饶恕你的母亲,不过你们母子也不能在待在掖庭了,等你伤好些了,就收拾一番去中山国吧。”
      诸侯王没有皇帝的诏令不得返回长安,李瑞明白他这是被父皇所放逐,而且父皇病重,他这一去中山国,只怕父子此生再难相见。李瑞想起小时候被父皇宠爱的往事来,鼻子酸涩,他重新伏在地上给李湛叩头,“儿臣此去中山国后,必将日日为父皇祷告,愿您能福寿安康,长命百姓。”
      李湛心绪复杂,挥挥手,“朕明白你的心意,到了中山国,带着你的母亲好好过日子,走吧。”
      程恒娥突然被人放出来,侍女棉儿扶着她,道:“娘娘,您受苦了,奴婢来接您回茝若殿了!”
      蝼蚁尚且投生,程恒娥以为等到的是李湛下令赐死她的诏书,没想到能被放出掖廷邵狱,她心里很高兴,但有些忐忑不安,忙问道:“中山王现在怎么样?”
      棉儿哭出声来,“娘娘,中山王殿下坠马,腿受了重伤,御医说只怕以后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
      “什么?”程恒娥不敢置信,急匆匆赶去看望儿子。李瑞躺在床上养伤,听侍女禀告贵妃来了,他心里一喜,想要起身迎接母亲。程恒娥撞撞跌跌地跑进内室,目光落在他的腿上,那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下来。李瑞笑道:“母亲,你别为我担心,御医看过了,说没事,养几天伤就好了。”
      程恒娥突然扇了他一巴掌,然后又抱着他大哭起来,“瑞儿,你怎么这么傻呀,你这样让母亲怎么能够心安?”
      李瑞抚着程恒娥的背,宽慰她,“母亲,我真的没事。我不愿意要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情愿母亲能够长命百岁。”
      程恒娥心里还是止不住地难受,不住地怨自己耽误了儿子的前途,如果她不贪生怕死,在李湛把她关进掖廷邵狱的那个晚上,她就应该自尽才对,她的儿子,那么优秀,合该成为天下之主呀。
      李瑞大声道:“母亲,事已至此,再说什么后悔的话也没有用了。父皇说等我伤好些,让我带着您去中山国,到了中山国您就是人人敬重的王太后,而且我还能把二舅找回来,日后您再为我娶个妻子,我们一家人和顺的过日子,多好啊。人生不过百年,转眼间就会过去,生前就算有再大的权势,死后不过都是黄土一抔,您还是想开些吧。”
      程恒娥听了儿子的劝,道:“瑞儿,你这长大了,日后母亲都听你了,我们好好过日子。”
      ……
      在诸卿的坚持之下,废太子的事情不了了之,但李顼在两次废太子的恐吓之中,彻底没了心气,每日战战兢兢,做事全无主见,凡事必遵守陛下之言,或者少傅之言。
      杰米哒
      李湛只能尽量教导他一些为君制衡之道。他的身子越来越差,王沅已经搬到建章 宫时刻陪伴他。某日清晨,李湛的精神突然好了些,他对王沅说道:“朕昨日做了一个梦,梦到冯大将军亲自驾车来尚冠里接朕去宗正府斋戒行礼。”

 第170章 


      冯熙是李湛的贵人, 如果没有冯熙,就没有今日的李湛。一个人垂死之际总会想起此生最令他在意的人,李湛对冯熙感情复杂,敬佩与忌惮并存,临到最后仍然记得他。
      李湛感叹道:“昔日高祖皇帝平定天下,建立大周,分封诸侯,有开国十八侯。如今朕打算仿效高祖, 令画师绘本朝辅助有功之臣,将其画像挂在麒麟阁内, 以供后人瞻仰。”杰米哒王沅道:“这是极好的事情, 您可让诸卿商议人选, 最后再由您定夺。”
      李湛点头,吩咐张让将他的意思传达给公卿。众人经过商议,很快就将名单报上来。王沅拿起来细细地念给李湛听, 李湛频频点头。
      公卿商议地人选共有十人,其中魏相、赵充国等人都在其中,李湛听完后久久不语,半响才说:“论起功臣,冯熙当居首。”
      “可能是冯家谋反,所以诸卿才没有将冯熙列进来。”王沅解释道。
      李湛思量片刻, 下了一道诏令, 封冯熙的侄孙冯阳为博陆侯,继承冯熙的香火, 奉祀他。此诏令一出,公卿们立刻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立刻推拒冯熙为麒麟阁功臣之首。
      之后,李湛加封乐陵侯石坚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太子太傅姚彦为光禄勋,太子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王骏为右将军,辅助太子李顼。
      石坚等人进宫谢恩,李湛指着太子对众人说道:“朕的病恐怕不能好了,而今我将太子托付给诸君,你们务必要尽心尽力辅助太子,不可违背我的意思。”
      众人下拜,“臣等谨遵陛下之命。”
      李湛命太子拜石坚等人,太子一一相拜。最后李湛让太子拜王沅,说道:“务必善待皇后及你的兄弟姐妹,有事不决可询问皇后。”李顼恭谨地答应下来。
      李湛犹如交代遗言一般说了这么多话,然后让众人退下,王沅留下来陪伴他。李湛握着她的手,不胜唏嘘,“唯有你陪朕到最后,百年之后与朕同穴。”
      王沅强忍着心里的难过,道:“陛下,说不定过几日你的身子就好了。”
      李湛笑道:“生死有命,朕已经想开,你也应当想开才对。朕走了之后,孩子们就交给你了,珣儿年纪太小,你好好抚养他。你立身正,日后贵为太后,天下必当尊你,太子柔仁,朕又加封你的兄弟为右将军,掌部分京师屯兵,不会有人敢欺你,你且放心。”
      王沅点头,道:“我明白,我会善待后妃及陛下子女,请陛下放心。”
      李湛道:“你我夫妻多年,你的为人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徽娟远嫁匈奴和亲,徽鸾婚事坎坷,珣儿太过幼小,朕实在放心不下这三个孩子,日后请你多多费心。”
      王沅答应下来,之后几日李湛陷入昏迷之中,清醒后想要见子女,李顼、李瑞、徽妘等人来建章 宫见李湛。公主们围着李湛哭泣,李湛道:“不要哭泣。”然后一一叮嘱子女们。李瑞哭的尤其伤心,李湛看着他叹气,“日后要多多保重,爱惜自己。”李瑞道:“父皇,我知道了。”
      最后,李湛再次让太子以祖宗的名义立誓,善待皇后及兄弟姐妹。
      始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五,李湛薨逝。少府办皇帝丧事,王沅哀哭不绝,几次晕倒在大行皇帝灵前。徽君与徽鸾劝不住,最后是李顼带着诸卿亲自奉劝王沅保重,她才肯回殿歇息。
      日子总是一天天向前过的,李湛的丧事过后,李顼正式登基为帝。太子府的姬妾们喜出望外,其中以董良娣最为欢喜,她抱起一对儿女喜出望外,昭惠问道:“娘,咱们是不是要搬家了啊?”
      董良娣笑道:“是呀,咱们搬到宫里去住,那里有很大很大的屋子,还有数不清的下人服侍你,昭惠,你以后就是金枝玉叶的大公主了。”
      李昀忙问道:“娘,那我是什么呢?”
      董良娣想了想,道:“你是你父皇的长子,以后肯定是太子了!”
      “那娘就是皇后娘娘!”昭惠突然蹦出这么一句话出来。
      董良娣捏捏女儿的脸颊,“真是好甜的一张小嘴。”
      李顼派人接府中太子妃及其他姬妾入宫。太子妃曹贞住昭阳殿,董良娣住了椒风殿,赵良娣住蕙草殿,至于其他姬妾则给安排进了长庆殿。
      王沅已从椒房殿搬到长秋殿住,公孙柔嘉与她同住,李湛其他的嫔妃住进了长信宫与长乐宫。李顼对王沅很尊敬,每日晨昏定省,后宫之事都征求王沅的意见。
      杰米哒
      一日,李顼过来请安后,然后对王沅说:“母后,我打算先封曹氏为昭仪,董氏为昭容,赵氏为修容,您觉得怎么样?”
      李顼的后宫之事,王沅并没有兴趣参与,道:“我精神不济,陛下自己决定吧。”
      等李顼走后,公孙柔嘉叹道:“看陛下这意思,估计是不打算封曹氏为后。”
      曹贞不受宠爱,最重要的是没有生育皇子,这就是她最大的劣势,大皇子李昀是李顼唯一的儿子,活泼聪慧,能跑能跳,深得李顼的宠爱,李顼如果有意封他为太子,那么皇后之位肯定会考虑董氏。
      王沅笑道:“后宫嫔妃之争的事情现在不是我们该管的事情,随陛下与公卿们的意思吧。”
      她与公孙柔嘉商议起释放宫人出宫的事情来,将掖庭未受李湛宠信的宫女们赠给银两,释放归家,众人纷纷称颂太后的仁德。
      杰米哒
      关于立谁为皇后,朝堂之上出现了两种声音,大部分人主张立曹贞为后,理由是曹贞是先帝亲自为陛下选定的太子妃,出身名门,幼承庭训,知书达理;另一小部分人则主张立董昭容,认为董氏生有皇子,理当成为皇后。
      李顼久久拿不定主意,光禄勋姚彦进言道:“陛下,孔子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先帝为您选定了曹氏为太子妃,曹氏为太子妃期间,雅性宽仁,又是平阳侯的后人,这样的人才能母仪天下呀。难道陛下,您要违背先帝的意思吗?”姚彦俯首叩地。
      李顼忙说:“太傅您误会了,朕不敢违背先帝的意思。您快起身吧。”他亲自扶着姚彦起身。
      董氏知道后,心里急得不行,曹贞是正室嫡妻,家世好,公卿们多与曹家有旧,曹贞得到朝堂上大部分人的支持。董氏看着自己的儿子,狠狠道:“曹氏无子,竟肖想皇后之位,我实在不服!”
      董母看着女儿急上火了,道:“你可别吓着昀儿。”吩咐人把李昀带走,然后对女儿说:“陛下还没有下立后的诏书,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你先不要急,咱们好好想想办法。”
      董氏道:“太后在陛下立后的事情上本来可以说得上话,只是先帝过世,太后哀伤过甚,道现在身子都没有恢复过来。咱们以前给乐陵侯等人送财物,被原封不动送出回来,我实在不知道该找谁了。”
      “女儿,你怎么给忘了,”董母笑道,“先帝薨逝,如今是陛下做主的事情,你只需要找陛下信重的人就行了。那石显不就是一个吗?”
      石显本是李顼身边服侍的太子,很得李顼的宠爱。李顼继位后封他为中书令。中书令一职为太宗皇帝所设,掌传宣诏命等。
      董氏立刻就明白过来,派人给石显送了很多财物。石显收下后,亲自来椒风殿向董氏道谢,董氏让李昀出来见石显,笑道:“公公,您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您就在陛下面前为他多说几句好话,日后我们娘儿俩有了前途,必定不会忘记您的大恩。”
      石显忙说:“娘娘,臣实在担不起您这么说。大皇子聪慧伶俐,陛下自来就宠爱他的,您放心好了。”
      董氏非常识时务,恭维了石显一番。石显听得飘飘然,曹贞自持身份,从不折节与宦官相交,石显本来就不喜曹贞。于是他在李顼面前说了很多董昭容的好话。李顼犹豫道:“朕属意董氏,无奈太傅不同意,再说曹氏毕竟是先帝亲选的太子妃,朕若是不立曹氏为后,天下人岂不是说朕不孝?”
      石显心思转了转,从李昀身上说起,道:“皇后最大的职责是为皇家延绵子孙,如今董妃生有皇子,这是很大的功劳。而且殿下是您唯一的皇子,您素来又极其喜爱他,也曾说过立他为太子的话,母以子贵,为了日后的太子面上好看,你也要使他的母亲身份显贵啊。”
      李顼的心被石显说动了,“你说的有道理,只是公卿们的意思……”
      石显献计,“姚太傅是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您不好反驳他,您不如从曹妃那边入手。曹妃嫁入太子府多年没有生子,这本身就是她的过错。您只需要对她说您打算册立小殿下为太子,然后再稍加暗示,曹妃自然会明白您的心思。”
      石显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让曹贞以自己无子为由,主动上书表明自己不配为后,这样就能把李顼给摘清了。

 第171章 


      李顼觉得石显说的很有道理, 果然去找了曹贞。李顼要过来昭阳殿的事情,全殿上下的人知道了都很高兴,侍女替曹贞梳妆打扮,喜滋滋地说:“陛下终于发现了娘娘的好处。”
      曹贞心里很平静,李顼从来不喜她,也不会突然就喜欢上她的,他这次过来昭阳殿想来并不是什么好事。
      侍女劝道:“娘娘,您该多笑笑, 笑起来多好看啊。”
      另一位侍女斥责道:“这这是说的什么话,娘娘是正室嫡妻, 又不是那等靠美色魅惑君主的人!”
      “行了, 这些话你们以后都不要说了。”曹贞淡淡地说。
      “诺。”侍女替她装扮好后, 李顼就带着人来了昭阳殿。曹贞迎出去,李顼问道:“在这宫里过得可还习惯?”
      曹贞答道:“多谢陛下关心,妾很习惯。”侍女偷偷地撇撇嘴巴, 娘娘进宫都已经三个月了,陛下这还是第一次来看望娘娘。
      虽然成婚几年,但李顼对于曹贞不熟,在他眼里,这个女人木讷,性子太过柔顺, 面目模糊, 不如明艳泼辣的董氏、赵氏更得他的喜爱。李顼不愿意同她久待,于是直接说道:“常言道, 母以子贵,朕打算立昀儿为太子,为了使太子颜面有光,必使董氏显贵。”杰米哒曹贞脸上的平静完全被撕裂,正妻的位置是她最后的尊严,然后李顼连这点尊严都不愿意给她。曹贞流着眼泪说道:“请陛下赐死妾吧。”
      李顼看她这样子有些心软,但是想到疼爱的儿子,心肠又硬起来,道:“朕本想着立你为后,可是你无子嗣,这也是没奈何的事情。你也是看着昀儿长大了,就疼惜疼惜他,朕日后必定不会亏待你,封你为贵妃,你的父亲与兄弟也将封侯。”
      历朝历代,对于后宫嫔妃来说,子嗣最大,曹贞明白事情已经无法改变,她也不愿意连累家人,无奈之下只能同意了。
      次日曹贞上书,自称嫁入皇家多年,未生育子嗣,不配为后,请陛下另外选立贤淑的女子为后。李顼收到折子后,赞了曹贞几句,然后给曹贞父兄封侯。至此,姚彦等人也无可奈何。
      徽鸾得知李顼封董氏为后,去了建章 宫与李顼大闹。已经成为皇后的董氏听闻后,忙过来调解,向公主认错,李顼更加怜惜董氏,重重地训斥了徽鸾一番。
      长秋殿,王沅、公孙柔嘉带着徽君听乐师奏乐,徽鸾闯进来,草草行过礼后,质问道:“母后,曹贞是皇兄的正室,如今却屈居妾室之位,您难道放任皇兄作出这么荒唐的事情来吗?”
      徽君站起来,道:“二姐,你是为曹妃抱不平吗?皇兄是陛下,他的事情自有他自己做主,母后怎么好去干涉?”
      徽鸾道:“可是明知道皇兄做得不对,也不阻拦吗?”
      王沅挥手让乐师下去,脸上的笑容收起来,“先帝传位陛下,且朝中有大臣辅助,若是陛下做的不对,公卿们自会规劝。曹氏上书固辞皇后之位,董氏有有子,封后也算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徽鸾被她们堵得不知道该说什么,跺跺脚转身就离开了。徽君很生气,“二姐未免也太无礼了,母后养育二姐这些年,在二姐心里竟然不如那曹氏。”
      王沅拍拍女儿的肩膀,“别生气了,等徽鸾再碰几次壁就知道该怎么处事了。现在大周是你们皇兄的大周,他已经成年,可以决定一切,就是母后也难改变他的主意。”
      徽君心里突然有些害怕,她已经察觉到了,父亲是皇帝与兄长是皇帝的区别,父亲比兄长可靠多了,她紧紧靠着王沅,王沅揽着她的肩膀,“别怕,一切都有母后在呢!”
      公孙柔嘉叮嘱道:“你可不能像徽鸾一样任性,先帝可以包容你,现在的陛下未必能够。徽鸾她不太明白,她以为现在还能像先帝在时一样恣意妄为,她这个性子,迟早会吃亏。”
      董氏当了皇后,王沅将掖庭交给董氏管理,但之前椒房殿的中宫卫尉被她带到长秋宫来,只说用得趁手了。董氏本也不愿意用王沅的人,她住进椒房殿后就开始安插自己的人,王沅并不在意,她有自己的中宫卫尉,王骏任卫尉及右将军,董氏跳地再欢,她也能够控制局面。
      掖庭的事情王沅不太关心,但朝堂上的事情她时刻关注着。李湛为李顼选定了已乐陵侯石坚为首的四大辅臣。周堪是太子少傅,为李顼讲经释意,再加之李顼从小由儒生授学,很尊敬儒生,所以四人之中,李顼最看重姚彦与周堪二人,姚彦屡次在李湛面前力保李顼太子之位,李顼对姚彦尤其礼遇。
      姚彦与周堪两人极力向李顼推荐贤能的儒生,李顼都加以重用。一时之家,朝中很多重要的位置都被儒生占据,民间纷纷赞颂李顼的贤明。
      王淑与方云娥进宫来探望王沅,见她神态平和,道:“你能想得开就好,好好照养五公主与东海王,以后他们长大后也会孝顺你的。”
      王沅挑眉,打趣道:“姐姐,我为什么想不开?现在的日子过得挺自在的,至于陛下,他到了那边有余皇后陪着,也不会孤单的。”
      杰米哒
      王淑笑了笑,说起别的事情来,“舅父深得陛下的信重,姚家在长安城可是风光无限,家门口车水马龙。魏丞相年老已经向陛下上书乞骸骨,现在人人都传言丞相之位非舅父莫属。”王淑讽刺一笑,“如今王田两家已经不再与姚家往来。”
      王沅道:“先帝在时,更重视魏相,现在舅父算是等到了真正赏识他的人,可喜可贺呀!”只是就不知道本该是辅政大臣之首的乐陵侯石坚是怎么一个想法了。
      王沅叮嘱方云娥,道:“让二哥向敬重先帝一样敬重陛下,不可得罪石显等人。”方云娥点头答应下来。
      王淑笑道:“那石显不过就是宦官,有何可畏惧的?”
      王沅摇摇头,说:“我不是畏惧他。只是石显此人精通律令,熟知前朝典故,这是先帝都称赞过的,而且石显随时侍奉在陛下身边,陛下十分宠爱他,所以这种人轻易还是不要得罪。不过也无须刻意恭维他,二哥尽好自己的职责足够。”
      姑嫂三人说着话,春燕过来禀告道:“太后娘娘,安阳公主求见!”
      王淑站起来,道:“我与安阳公主素来无什么交情,就先离开了。”方云娥也站起来想走。王沅无奈道:“随你们吧,唉,其实我也不大愿意见这安阳公主。”
      “这就是为何?”王淑奇道。
      王沅叹气,“今年是徽君的及笄之年,安阳公主每次见我必定会邓恂与徽君的婚事。”
      杰米哒
      方云娥笑道:“听闻邓恂是个年少多才,人品端方的好儿郎。”
      王沅道:“这是徽君的婚姻大事,总要问过她的意思,她现在一派孩子气,对男女之事根本不懂,推说要按照年纪来,要等几个姐姐们都成了婚,她才成婚。她对邓恂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我正打算直接拒绝安阳公主。”
      王淑与方云娥纷纷道:“嗯,徽君不愿意,是不好拖着邓恂,该早日跟他说明白。”
      安阳公主带着石嫱一道进宫,互相见过礼后,安阳公主笑道:“徽君呢?”
      王沅道:“她去徽妘那里了。”
      安阳公主轻轻拍拍石嫱的手,“你是小辈,去跟公主们玩吧。”石嫱推辞了一番,就跟着侍女走了。
      王沅趁机把徽君的意思给安阳公主说了,安阳公主沉吟道:“恂儿很喜欢徽君,不愿意另娶他人,算了,反正两个孩子年纪都不算太大,随他们去吧。”
      李珣下了学过来长秋殿,他拜过王沅与安阳公主,安阳公主将他搂在怀里,“好孩子,姑祖母好久都没有见过你了。”
      李珣满身都是不自在,他说:“姑祖母,我已经长大了。”
      安阳公主忍着笑道:“好好,我们的东海王殿下是大人了。”然后问他读什么书,李珣认认真真回答。安阳公主愈加喜欢他,也替他惋惜,若是先帝能多活几年,这个孩子就是太子……
      最后李珣说:“母后,姑祖母,我还有课业没有完成,就先告辞了。”
      王沅让人送他离开,安阳公主突然小声说:“这次进宫,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告诉你。陛下亲近姚彦、周堪等儒生,日渐冷落乐陵侯等人,乐陵侯很有些不忿呢,嫱儿从娘家回来说,她父亲都快气病了。你让人劝劝你那舅父,这治理天下,不光是靠儒生,外戚、宦官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