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婕妤生存攻略-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徽鸾说:“徽珣不好听,不如叫做徽琪?”
      徽君哈哈大笑起来,“晦气?哈哈,二姐,这弟弟妹妹还没生出来,怎么就晦气了?”
      徽鸾这才注意到谐音不对,羞的脸色通红,解释道:“父皇、母后,我没有这个意思。”
      王沅道:“没事的,再起别的名字就行了。”
      李湛最后定下姃字,姃,同政字,一曰女容端庄。王沅觉得还行,于是定下男孩就叫做李珣,女孩叫做徽姃。
      天气一日比一日冷,王沅免了众嫔妃请安,待在椒房殿安心等待生产,在一个下着鹅毛大雪的夜晚,终于发动了,被送去产房。
      徽君在门外听到她的痛呼声,心中惊惧,问徽鸾,“二姐,母后不会死吧?”她已经渐渐长大,明白了一些事情,知道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唯恐就此失去母亲。
      徽鸾揽着她的肩膀,柔声安抚她,“没事儿,你看有御医与稳婆在,肯定不会有事的。”

 第136章  

 
      虽然说着安抚妹妹的话, 但徽鸾心里并没有底。她问过乳娘周氏她的生母余皇后是因何原因过世的,周氏回答她说是余皇后是生子伤了身子,不但小皇子没有活下来,她自己也损伤太过,所以才会年纪轻轻过世。
      徽君倚着她小声地抽泣。李湛处理完朝政匆匆赶过来,见徽君可怜兮兮的模样儿,抱着她说:“别怕,你跟二姐回屋子睡觉去, 父皇在这里守着。”然后又向侍奉公主的人发脾气,众人跪下求饶, 周乳娘与黄乳娘齐声说:“奴婢们劝过了两位公主, 但是公主们执意不肯, 因此不敢强求。”
      徽鸾道:“父皇,与周妈妈、黄妈妈无关,是我与徽君忧心母后, 坚决要在这里等候。”
      李湛挥手让众人起来,道:“看在公主的面上,这次就饶过你们。”然后对女儿们说:“你们在这里等着也无济于事,反而让你们的母后更加挂心你们,快回房歇着吧,明日早上再过来。”
      徽鸾要拉着徽君走, 徽君道:“那等母后生下弟弟或妹妹, 父皇一定要让人去告诉我与姐姐呀。”
      李湛替她擦擦眼泪,说:“父皇都记住了, 快回去歇着吧。”
      乳娘带着她们下去,李湛则坐在产房外等候。过了不多久,公孙柔嘉也过来,行过礼后,道:“妾来晚了,陛下勿怪。”
      李湛道:“雪天路滑,你住的也远,没有什么可以怪罪的。”
      公孙柔嘉谢过他,然后进产房看望王沅。王沅疼着直抽气,说不出话来。公孙柔嘉握着她的手,道:“陛下过来了,就坐在外头。徽君与徽鸾刚才还在,陛下未免吓着她们,让她们先回去歇息。”
      王沅忍着疼点点头,之后又是一阵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不知疼了多久,她视线模糊,思绪都有些涣散时,终于听到稳婆们的声音,“生了!”
      公孙柔嘉凑在她耳边,说:“皇后,是个小皇子,长得很像你。”
      王沅精疲力竭,只看了孩子一眼,就陷入昏迷之中。
      等她再醒过来时已经是次日了,她喊了一声:“春雪。”
      春雪立刻就过来,惊喜地说:“娘娘,您醒啦!”
      徽君与徽鸾忙过来,徽君说:“母后,你睡了好久,我很担心你。”
      王沅摇摇头,道:“母后没事。”
      徽鸾则指着身边的小摇篮,说:“珣弟躺在摇篮里睡觉。”
      乳娘忙将孩子抱到她身边来,王沅看着这个孩子,心里很平静,没有当初生徽君时的百感交集,她摸摸他的小鼻子,然后又让乳娘抱下去喂奶了。
      春雪将昨日徽鸾安抚徽君的事情给王沅说了,王沅看着徽鸾,笑道:“徽鸾,母后要郑重向你道谢呢,你长大了,懂得替母后分忧了。”
      徽鸾有些不好意思,指着徽君说:“徽君太笨了,所以我就只能照看她了!”
      徽君去挠她咯吱窝,“我不笨,夫子说我最聪明了,二姐你才笨呢,夫子还说……”
      徽鸾及时地捂住她的嘴巴,“你就少说两句话吧。”两人又开始嘻嘻哈哈地打闹起来。
      王沅生李珣吃足了苦头,坐月子期间大多数时候都躺在床上,只能偶尔起来走动,李珣的满月礼还是由着公孙柔嘉张罗。紧接着就是过年的诸多事情,公孙柔嘉依照着往年的规矩办,忙得脚不沾地。王沅看着她有些消瘦的面容,很愧疚,道:“这几个月真的辛苦你了。”
      公孙柔嘉一边逗弄李珣,一边说:“是有些累,不过能帮上你的忙,我心里是很高兴的。”
      王沅拉着儿子的小手,打趣道:“珣儿这孩子没有他姐姐徽君乖巧,我生徽君时三天后身子就恢复的差不多了,可现在都快两个月了,身子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他该不会是过来讨债的吧?”
      公孙柔嘉笑道:“也有可能是上辈子你曾经有恩于他,所以他这辈子投胎做你的儿子来报恩了。”
      “我呀,不需要他报恩,也对他没有什么期许,只要他健康长大,做个正直果敢的人足矣。”
      公孙柔嘉道:“只正直果敢这四个字,这世间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可见你对珣儿的期待还不小呢!”
      这时,春燕端着一碗药汤过来,王沅闻到这熟悉的气味,眉头立刻就皱起来,道:“快拿走,我闻到这个气味就想吐。”
      春燕把目光转向公孙柔嘉,道:“明妃娘娘,您就劝劝我们娘娘吧。”
      公孙柔嘉则是看向王沅,王沅在她的目光下,终于端着药碗,一饮而尽,然后叹道:“这药实在是太苦了,一连喝两个月,我现在连吃饭都不香,根本没什么胃口。”
      “老人们常说,坐月子是最关键的,若是没有养好,将来才要后悔。你为着自己着想也要忍下来,好好养着,要等完全好了才行。”公孙柔嘉道。
      王沅苦着脸说:“知道了。”
      公孙柔嘉笑道:“幸好徽君不在,想想你平时是怎么让她喝药的,她要是看到了,可不得要笑话你。”
      王沅也笑道:“所以我每次喝药时,就趁着徽君不在,不然以后都不好诓哄她。”
      两人又谈起了太子行冠礼的事情,公孙柔嘉道:“这事还得你自己来,我只能从旁协助。”
      王沅道:“陛下在建章 宫为太子加冠,我这边只需准备好赏赐名单及礼物,然后由着樊太后赐给诸卿、列侯极其夫人即可。只是冠礼之后,太子算是大人了,该给他准备姬妾,这是也需要考虑的事情,之后的事情太多,还需你协助呢,先提前向你道谢。”
      “你我之间就不要说这些见外的话了。”公孙柔嘉道。
      王沅很感动,在这宫里有一个真心相待的知己真是很难得的事情了,她看着儿子,道:“恂儿,看看你公孙姨姨,她也很喜欢你呢,等你长大了,要向对待自己的亲身母亲一样对待她,知道吗?”
      李珣咿咿呀呀几句,仿佛在回答她。
      ……
      始元十五年三月,太子行冠礼,樊太后赐诸卿、列侯及其夫人,自此太子可出宫开府,设置属官,参与朝政。王沅派遣掖庭丞、相工等人去长安附近的郡县选姿色端丽的女子为家人子,赐给李顼为姬妾。
      她将事情安排的紧紧有条,李湛心中欢喜,赏赐了很多布帛钱财给王家。哪知王沅得知后并不见得欢喜,反而对他说:“陛下对我家的赏赐与恩宠已经够多,过犹不及。”她很担心父亲与兄长们看不清形势,被陛下的恩宠迷了双眼,从而让王家走上万劫不复的地步。
      李湛揽着她肩膀,故意做出伤心的样子说道:“这本是对你的恩宠,你却不领情,真教朕难过啊!”
      王沅解释道:“陛下对我的恩宠,我很感激,并不是不领情,只是我的家人都是普通人,若是让他们被荣华富贵迷住眼睛,骄奢淫逸起来,那就是国之蠹虫了。”
      李湛看着她认真地讲道理,觉得她的样子十分有意思,于是问道:“若是朕想赏赐你,那该怎么办?”
      王沅道:“陛下该问过我的意思,然后我同意了,陛下再赏赐给我。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我觉得换个说法也是对的,已所欲,勿施于人。一个人若是将自己喜欢而别人不喜欢的东西硬塞给别人,那就不是好意,而是给人添麻烦了。”
      李湛想了想,道:“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而且你我本是夫妻,有些事情要与你共同商议。”
      他想起朝堂上的一件事情来,本想着给王沅一个惊喜,但现在还是提前说了比较好。他说:“丞相魏相上书,太子名分早已经定下,而且太子已行过冠礼,现其他皇子也应该早定名分,如此兄弟之间才能和睦相处。所以朕打算给皇子们封王。”
      王沅道:“魏丞相说的很是。太子是长兄,而弟弟们现在身上还没有任何爵位,兄弟间差别太大,不是一件好事。”
      李湛颔首,“朕与诸卿商议过,打算封珣儿为东海王,瑞儿为中山王,瑜儿为长沙王,瑛儿为赵王。”
      东海郡占地广阔富庶,是其他几地之中最好的,王沅有一瞬间愣神。李湛拍拍她的手,道:“珣儿是你我之子,我不愿意委屈他,你觉得怎么样?”
      王沅自然不会为儿子推拒他父亲的好意,笑道:“那么我代珣儿向陛下道谢,谢主隆恩!”她起身拱手相拜。
      李湛将她扶起来,道:“不必多礼,等以后让珣儿亲自来谢恩。”
      过了几日封王的圣旨下来,王沅点点儿子的鼻子,道:“珣儿,你以后就是东海王了!”
      公孙柔嘉反而有些担忧,“珣儿恩重太盛,若是引得其他人不悦该怎么办?”
      王沅知道她说的其他人是指太子,但她不愿意委屈恂儿,淡淡地说:“太子已是成人了,想来他是不会同仅仅几个月的弟弟争这些。”

 第137章  

 
      二皇子李瑞下了学后, 过来茝若殿给程昭仪请安。他身穿红色锦袍,对着程昭仪作长揖,“母妃有礼。”
      程昭仪连忙扶起儿子来,“我儿免礼!”然后拉着他在身边坐下,摩挲着他的脊背,关切地说:“怎么这就换上薄衣裳了?虽说天暖和起来了,但是早晚还是很凉的。”
      李瑞笑道:“母妃,我身子好着呢, 穿多了热得慌。”
      程昭仪看着虽然才八岁,但长大高高壮壮, 个头已经到了她肩膀的儿子, 很是欣慰, “瑞儿,母妃看着你一天天长大,心里不知道多开心。”
      她成为陛下嫔妃时年纪就已经不小, 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五岁了,眼睛不似过去清亮,眼角地慢慢堆起细纹来,偶尔两鬓还能发现一根银丝。色衰爱弛,这一两年,陛下已经很少在茝若殿留宿, 即使过来, 两人之间除了谈论瑞儿,也再也没有什么话题可说。
      李瑞是李湛的次子, 李湛对他也十分看重,再加之母亲的疼爱,因此养成了一副开朗爽快的性子。他乐呵呵地给母亲说今日夫子教导了些什么,父皇带他去骑马,太子哥请他去府上玩。
      程昭仪嘴角含笑,听得十分认真,有时候还问一两句,“太子殿下的府邸是什么样的?”
      李瑞比划了一下,兴奋地说:“非常大,比茝若殿还要大。太子哥有自己的汤沐邑,少傅、门大夫、詹事、家令等等,还能蓄养宾客,还有卫尉,可威风了!”
      程昭仪失笑,太子是国之储君,太子属官就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小朝廷,只是与皇帝差一点罢了。
      李瑞道:“母妃,父皇封我为中山王,等我行冠礼之后,就可去中山国,到时候我也会有自己的国相、宾客、卫尉的。”
      程昭仪道:“傻孩子,你才几岁,还有好几年才能就藩呢,再说了中山国哪里比得上长安繁盛,你就这么想去吗?”
      李瑞摸摸自己的脑袋,不好意思地笑了,“长安虽好,但它不是我的,中山国是父皇给我的封地,以后就是我的家,我日后还可带着母亲去封地享福。”
      读书明礼,李瑞渐渐知道自己母妃虽然贵为九嫔,但说到底只是父皇的媵妾,而等他带着母妃去封地后,母妃就是人人尊敬的国太后,再也不必仰人鼻息。
      程昭仪拍拍儿子的背,笑道:“你有这份心意,母妃很感动。只是你现在还小,最重要的是跟着夫子好好读书,其他的不必多想,知道吗?”
      李瑞道:“孩儿知道了。”然后又问道:“母后,您曾经说过,孩儿还有两个舅舅当年被流放在岭南那里,音信全无。如今孩儿已是中山王,想请父皇出面迎两位舅舅回长安。”
      程昭仪忙制止住儿子,“这事儿你先不要操心,母妃早已私下派人去岭南寻访,等找到人之后,再做打算。你只需好好读书,其他的事情自有母妃安排。”
      李瑞答应下来。程昭仪留着儿子用过晚膳之后,亲自将他送到殿门口,看着他远去。
      侍女绿蕊见天色暗下来,劝道:“娘娘,殿下走远了,咱们回去吧。”
      程昭仪搭着她的手臂,慢慢往殿里走,自从儿子六岁去文思阁读书后,就搬到掖庭东宫去住,她渐渐落下失眠的毛病,总是担心儿子遇到不测,虽然李瑞身边的侍奉的宫人大多是她安排的,而且每日都必须向她汇报一次,她还是觉得不安心。她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孩子了,瑞儿就是她全部的希望……
      绿蕊扶着程昭仪躺在榻上,给她端来一碗安神汤。程昭仪一饮而尽,然而问道:“今日陛下在哪里安歇?”
      绿蕊道:“听说是椒房殿。”
      程昭仪嗤笑一声,她有时候还觉得陛下是个很奇怪的人,不管是余皇后、冯皇后,还是现在的王皇后,他只是喜欢椒房殿的主人而已。王皇后在成为皇后之前,陛下也不见得对她十分喜欢,可是一旦王氏成了皇后,陛下就开始经常去椒房殿了。
      妻者,齐也,与夫齐体。看来陛下对正妻看得非常之重,不然太子丧母多年,岳家又不得用,但他的地位仍然很稳固,还有东海王李珣,陛下其余诸子之中,东海王的封地最大,最富庶,可见在陛下心中这两个儿子是与其他儿子地位不同的。
      正要不同才好,程昭仪心中暗想,她巴不得看着陛下宠爱东海王,到时候只要有人暗地里推波助澜,她的瑞儿才有机会。
      ……
      太子府,田镜明心情郁闷,在书房中抄书。他虽然身为太子舍人,但近来太子对他愈发冷淡,他是能感受到的。姨母所生的五皇子很得陛下宠爱,不到半岁就被封为东海王,父亲心中大喜,甚至还因此喝醉了一次,但对田镜明来说,却是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也就是五皇子出生后,太子才开始冷待他。
      太子有陪读数人,其他人都是从小就伴着太子读书,田镜明与其他人不同,中途才过来,他是皇后之外甥,太子太傅姚彦是他的舅父,最开始太子待他很亲热,甚至引起过其他人的嫉妒,但是碍于他的身份及太子的态度,不敢挑衅,如今么,在这太子府,不说其他属官,只说是太子身边的太子石显等人,已经渐渐不把他放在眼里。
      余平推开书房门走进来,讥笑一声,“哟,这是在干嘛?”
      田镜明不理会他,余平冷笑一声,拿了一本书,扬长而去。余平去找了太子,直言道:“殿下,您要是不喜那田镜明,就该回禀了陛下,让他另谋他就。田镜明毕竟是王皇后之外甥,留在您的身边,若是把您的一举一动都给他姨母说了,您将至于何地?”
      李顼叹息道:“表弟所言不无道理,可是遣走了田镜明,孤对太傅姚长史该做什么解释呢?”
      余平道:“虽然姚长史是太傅,但毕竟您是君,姚长史是臣,您实在不需要对他做什么解释。”
      李顼摇摇头,“还是不妥当,毕竟是驳了父皇与王皇后的面子,孤慢慢地冷待疏远镜明,等他自己明白过来,主动离开,这样对大家都好。”
      余平道:“那田镜明倒是个硬骨头,您已经表示的这么明显了,他居然还能沉得住气,只每日在书房中抄书,任凭别人怎么说风凉话,他仿佛都听不到似的。”
      李顼吃了一惊,“说风凉话,还有谁?”
      余平自然不会说自己,只是随便说了几个人名,李顼道:“不可,不可啊,若是田镜明去父皇与皇后面前告状,那该怎么办?”
      余平笑道:“他那个耿介的性子,当不会去告状的,而且没有凭证,谁会相信他?”
      李顼松了一口气,叮嘱道:“以后切不可做的太明显了。”
      这时,田显进来禀告道:“陛下,董姬夫人给人送汤来了。”
      余平想要回避,李顼道:“都是一家人,不必回避。”
      董姬带着侍女进来,给太子与余平行礼,余平不敢受,以夫人称之。董姬掩嘴而笑,道:“余舍人,妾何德何能当得起您这一声夫人?”
      董姬是太子爱妾,心机颇深,她是故意这么说给太子听的。她现在无子,不敢肖想太子妃之位,但是太子良娣之位还是很有希望争取。
      董姬侍奉太子喝过汤之后,带着侍女离开。李顼道:“董姬柔顺乖巧,秉性贤淑,孤打算封她为良娣。”
      余平笑道:“这是喜事,殿下身边能有这么一个知冷识热的人,想来姑母在天有灵,也该感到欣慰。”
      李顼感叹道:“母后过世已经八年了,虽然宫中大多数已经将她遗忘,但孤仍然时时都会想起她的音容笑貌。”
      他想起自己的胞妹徽鸾来,心里不由得叹气,母后去世时,她还小,大概早就忘记母后长什么样子了。
      余平的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尴尬,支支吾吾地跟太子说:“殿下,臣有件事不得不跟您说。”
      李顼看着余平,想起自己的母亲,脸色更加和蔼,问道:“可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
      余平红着脸说:“您赐给臣的那名歌姬,如今她有孕了,臣实在是对不起公主殿下。”
      李顼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了,毕竟是自己的亲妹,还没过门就当母亲,他训斥道:“你怎么就这么不小心,这很伤鸾儿的面子。”
      余平跪下来请罪,“臣知罪,只是事到如今,那歌姬怀的毕竟是臣的骨肉,臣实在不忍心啊。”
      李顼责怪了他一通,还是要跟他想办法,不然闹到父皇那里,余家人面上不好看。他说:“你将那歌姬远远地打发了吧,给些钱财让她防身,或者日后重新嫁人都不妨的。”
      “可是,臣的孩子……”
      “你与徽鸾成婚后,以后还会有孩子,那才是正经的皇亲国戚,舞姬生的那算什么,难道你想让父皇知道后惩罚你吗?”
      余平面色苍白,急忙摇头,想起那那千娇百媚的歌姬,心中两难。李顼看他的样子,语气稍微缓和了些,“先送走罢,等孩子长大后再认亲也行。”

 第138章  

 
      李顼很喜欢余平这个表弟, 因而才送了歌姬给他,却没想到闹出这样的事情来来,不过在他眼里歌姬就是一个随时可以抛弃的玩物,他赏赐歌姬给表弟跟赏赐一块玉佩没有什么差别。
      余平知道事情无法再挽回,只能硬着心肠把那歌姬远远地打发了,伤心了两日。李顼为了安抚表弟,又赏了一个歌姬给他,只是万般叮嘱他不可再闹出什么丑事来, 余平自然是乖乖地答应下来。
      田镜明做太子舍人不得力,但他知道他跟随太子办事是因为陛下要使皇后与太子关系亲密。田镜明只能硬着头皮忍下来, 可这一切都瞒不过母亲王淑的眼睛。王淑遣了侍女将儿子请过来说话。田镜明参拜过母亲后, 默默地坐下一旁聆听母亲教诲。
      王淑却不像往日那样叮嘱他侍奉太子谨慎勤勉, 而是关切问道:“镜明,为娘看你这几日都闷闷不乐,可是有什么事情?”
      田镜明不愿意母亲担心, 否认道:“孩儿一切都顺遂,没有什么事情。”
      王淑眉眼一挑,问道:“可是你弟弟闹你了?”三子一向顽皮,很喜欢闹他哥哥。
      “没有,三弟现在越来越懂事了。”
      王淑想了想,家里不可能有什么事情, 那必定是外头的事情了, 她笃定地说:“是太子府有人给你气受了吧?”
      田镜明不是会撒谎的人,只能委婉说:“太子府是有些人不喜孩儿, 但母亲不要担心,孩子自会处理。”
      王淑叹息道:“凭着你的身份在太子府当不会有那不长眼的人给你气受,”她眼里精光一闪,“除非是太子给你气受。”
      “母亲不必担忧,孩儿自会解决。”田镜明忙说。
      王淑道:“你的性子为娘了解,宁可委屈着自己,也从不愿意多事。陛下疼爱皇后与幼子,太子若不是个心胸坦荡的,自然不会给你好脸色看,你又如何能解决?”
      田镜明眼睛酸涩难挡,他是家中的老二,不比大哥能得到父亲的看重,三弟能得到母亲的疼爱,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被忽视的那个,没想到自己才是那个多心的人,母亲其实是很疼爱他的。
      王淑道:“咱们不仗势欺人,但也绝不受这些委屈,你这几日先称病在家中歇着,其他都交给为娘。”
      “母亲,您不必……”
      王淑摆摆手,道:“母亲心里有数,你不必再说。”
      过了几日,王淑进宫探望皇后,便把儿子的事情都给妹妹说了,“太子是君,我镜明受点委屈本来也没什么,可是现在连太子府的那是宫人太监们都敢给镜明脸色看。”
      太子失母,出宫开府后跟陛下的关系不可避免的会疏远,忧心兄弟们夺了他的地位,这是人之常情,王沅并没有王淑想象的生气。在这宫里这么多年,她早已经学会了面对任何事都从容平静。
      王淑问道:“事到如此,镜明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王沅道:“镜明再在太子府侍奉太子也没什么意思了,你回去后让镜明给陛下上书,就说才疏学浅,想要去外地游学。姚大舅父在江都讲学,镜明可以去舅父那里。”
      王淑犹疑道:“这不太好吧?”儿子现在已经是太子舍人了,王淑可不太想她变成白身,她只是想让皇后跟陛下提一提,给镜明封个官职,只别在太子府任职就可以了。
      王沅明白她的意思,笑道:“大姐,镜明还小,出去历练几年未必不是好事,总是待在这长安城靠着外戚的余荫过活并不是一样好事,而且这样还好给陛下解释,难道就直接说镜明在太子府待着不痛快,想要挪地方吗?”
      王淑脸红,急忙否认,“我没这个意思。”
      “没这个意思就好,”王沅道,“再过几年,镜明再回长安,只要有真才实干,还怕没有前途吗?”
      王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娘娘 ,夫君的意思跟你差不多,只是不舍得镜明离开长安。”
      王沅拍拍她的手,道:“我知道你是慈母心肠,但镜明是男孩子,男儿志在四方,你就放心让他出去吧。”
      王淑点点头,笑道:“这几年下来,我倒觉得你比我更像长姐了。”
      王沅打趣道:“这是你的运气啊,有夫婿疼爱,在外也有我这个妹妹保驾护航,你只需要好好过日子就行。”
      王淑心疼妹妹,道:“世人都只看到皇后的表面风光,可是私下里却有数不清的烦心事。沅儿,看着你从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到现在的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姐姐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当然是为我高兴啊,”王沅道,“我愿意让自己活得清醒明白些,如果有一天,我能不靠着陛下,只依靠自己就能很好的活下去,我会更高兴呢!”
      好吧,她说这些王淑就听不太懂了,在她眼里,丈夫与孩子就是女人的天,而女人只需要活在男人的羽翼下,相夫教子就可以了。
      ……
      孟昭姬的长篇巨著终于完成,她将此书命名为《贤妇集》,进献给皇后。王沅拿到此书时,与公孙柔嘉一同观看。不得不说,孟昭姬确实饱览群书,是个极其有才的女子,在书中将众多女子的故事娓娓道来,既把故事写的生动,还能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书中不止有贤后贤妃、士人之妻,还有普通百姓之妻,全书共五卷,可以算是一部妇女的列传了。
      公孙柔嘉都惊叹道:“孟氏耗费大量精力著成此书,非常人所不能及。而且历朝历代,很少有人专门为女子立传著书,如此一来,可将这些贤妇们的事迹都流传下去,让后世的女子都知道她们。”
      王沅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只是这书还需要修改一番才能传世。”
      贤妇传中有讲女子的贤、德、勇、智、贞烈,最后一卷则是讲述历代祸国殃民的奸妃妖女,例如妹喜、苏妲己、褒姒之类的,但是在阐述自己观点时,认为商周灭国都是因为这些女子所致。王沅却是不这么认为,她对公孙柔嘉说:“孟母三迁这个就很好,但是后面有些我不认同,就拿这纣王来说,他本就贪图享受、荒淫无度,就没有苏妲己他都会亡国,贤明的国君是不会这样的。”
      公孙柔嘉建议道:“那就让孟氏回去修改。”
      “嗯,还有这些什么守节,从一而终之类的也要删掉。”
      王沅召了孟昭姬进宫,她与公孙柔嘉见了她,直言有些内容需要她去修改,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或者用皇后的身份去压她,但是没想到孟昭姬柔顺地答应下来。
      孟昭姬也是有苦难言,她长兄忤逆父亲,被剥夺了官职,母亲过世,父亲卧病在床,已经致仕。孟兄自觉无颜面在长安待下去,于是想要带着家人回弘农老家,孟昭姬不愿意跟着一同回去,上书给太子,请太子帮忙,让她能进宫修书。李顼知道父皇不喜孟家,好言安慰了孟昭姬一番,并给她赏赐了许多财物,但其他的事情肯定是不可能了。
      孟昭姬只能把希望放在皇后身上,她本就是善于变通的人,如今的王皇后与余皇后的性子截然不同,也不是余皇后那种清高自傲的个性,她自然要迎合王皇后。《贤妇集》本就是初稿,按照皇后的意思去改,也未尝不可,皇后肯用她,证明她是有用途的。她做的令皇后满意了,日后才能有其他的作为。
      公孙柔嘉道:“我一直以为你不喜孟昭姬,怎么现在反而要用她?”
      王沅笑道:“孟氏有才有野心,只要能够控制她,就能让她为己所用。你只看她这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劲儿,还有什么事情她不会去做?大多数女子不过是求能嫁给好夫婿,生几个儿女,过此一生。这孟氏却与常人不同,著书立说,把自己当男人看,对名的渴求胜过一切。”
      公孙柔嘉颔首道:“世间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