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帝女凰途-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没想到门主会玩这一套,然而,却是真的极为效率,你听听外面的民声,如雨后春笋一样,它们一点点的发芽成长,最终成为撑托她成帝的最强大的力量……”堂廷侯的眼睛很亮,然后慢慢的笑了。
  关外,戎族,顾修一面正在引领各部落,联合分化,然后听到中原的消息时,还是有点吃惊。
  他的谋士也叹道:“倘王爷现在能分出一支奇兵来,去袭中原,便能坐收渔利,可惜啊,这么好的时机……”
  顾修也是万分的沮丧,他定了定神道:“老天都在帮她。这么好的时机,只是她行事未免也太快了些,只怕她很快就能成事了,而本王如今却是被这里的事拖着,何时何年,才能真正的进入中原呢?!本王这一生,只怕都悬了……”
  谋士见他苦笑,也无奈的道:“王爷,以后未必没有时机到的时候,当务之急,还是先平定了内乱要紧。那沈君瑜可是在各部落间做了不少手脚,现在人心不齐,还得想些办法才是……”
  “真想见见这个奇人,他给本王添了多少麻烦……”顾修苦笑着道,“中原一片混乱,他还能分出人手来给我添乱,有此人在,咱们族人要进入中原,岂不是遥遥无期?!”
  “王爷何苦沮丧?!”谋士道。
  “并非丧志,而是,敌人太过可怕了……”顾修道:“被他们玩的团团转,一个李君玉已经叫人头疼不已,现下,更有一个沈君瑜,双管齐下,本王……若是此时能分出兵力来去中原分一杯羹多好,错过了这个时机,以后就难了……”
  谋士道:“虽然各诸侯有异心,但是以李君玉这样的鬼才,说不定就很快平定……若是能等一等就好了,可惜了这么好的时机……”
  能看不能动,这种感觉真是遭透了。
  “京城已经稳固,被她完全的拿下了,慕容沛又在云南招降纳叛,实力大增,李君玉的实力,已经很可观了。”谋士道。
  顾修脸色不大好,道:“那个太子,可有线索?!”
  “暂时没有冒头,若他有线索,咱们的人定能找出来……”谋士道:“现在只能等,只是看那李君玉怕是很快要出征,中原一场大战避免不了……”
  顾修有点坐不住,偏偏有心无力,只能做点小动作,然而小动作都是影响不了大局的。
  他的脸色一时有点灰暗,江山,江山无望,美人,美人是仇人,莫非自己真是被坑苦了?!
  “听闻临淄王正在与别的诸侯联络,借兵,许地,不少人怕会心动,他们有自己的顾虑,怕是不会直接参与战局,还是想要观望,但是一定会支持三帝,如果李君玉不会太逆天的话,这是一场持久战,咱们戎族未必没有一争之力,只要能等到那个时候……”谋士道。
  “现在内乱未平,肖想中原,的确是太早了一些……”顾修道。
  “李君玉身上有太尉之职,正帝死后,御林军,巡防营的人也都成了她的人马,京郊大营虽不济事,但是有她操练,怕是会实力大增,但是这些人守卫京城,未必不会有薄弱之处,李君玉只要离开京城,各诸侯一定会从背后去包抄京城,王爷……”谋士道:“其中有可谋之处啊,到时,定让李君玉首尾不顾,自乱阵脚。”
  顾修沉吟不语。
  “王爷,可派人去煽点风火,这些诸侯本割据一地,本就有反心,若叫他们知道李君玉必不会容他们,他们必定会动心,这其中大有可谋啊……”谋士道。
  “也好,再叫人盯着中原的进展,本王要及时的知道中原的任何一点消息……”顾修道。
  中原对他们族人来说,就是一块咬不到,却馋了许多年的肉,哪里肯甘心,眼见这块肉将要被人瓜分独占,是谁都不能甘心。
  “只是那沈君瑜是墨家传人,想必京城防卫在他手中,未必会有破绽。”顾修道:“墨家的防御最为出色。”
  “再强的城池,未必没有弱点,况且是人多眼杂的京城,只要稍有些乱子,便能自乱阵脚,想他也不是三头六臂,又体弱多病,这样的人,虽不能近他的心,但也能乱他的心神……”谋士道。
  “这倒也是。”顾修与他好一阵商量,这才议定了计策。
  “都在说沈君瑜与李君玉是有情的,只要他们各自乱了心神,封闭了消息,定大有可为……”谋士道。
  “有情?!”顾修一怔。
  谋士并未察觉他的异样,又说到云南,道:“那李景炎虽是庶子,却深得看重,云南在他手中,竟然如铁桶一般牢固,加上文臣中有一个叫慕慎的人,手段十分出色,两人联手竟然治的云南与当初李君玉在时也不差了,云南真是人才备出啊……”
  此时,江南,临淄帝痛失徐青,悲痛莫名,加上会师之后要北上,因而十分担心后面被慕容沛紧盯,到时腹背受敌。
  一担心,人就上火,真是又悲又愤。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中,徐青有点哀伤的面容还在目,他低声道:“陛下,还疑心与我吗?!”
  临淄帝一时心窒不能言。
  “若陛下还信任臣,臣有一计,可破楚煙砂,”徐青道。
  临淄帝心痛不能言,倘他还活着,他必不会用他之计,可是,可是现在……他的死,才能让他的计谋被自己采纳。
  怎么想都觉得讽刺。好半晌,才道:“朕一定为你报仇……”
  徐青笑了笑,却只道:“抓住楚家人,切记切记,届时云南之军不足为患,陛下也可安心北上……”
  临淄帝还想再说什么,徐青就已转身走了,头也未回。
  临淄帝梦中并不安稳,一着急就醒了,只觉怅然若失。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惜他不知道楚家人到哪里去寻。
  正发着呆,有心腹将领进来道:“陛下,陛下让寻的楚家人有踪迹了……”
  临淄帝一时又惊又喜又悲,痛悔不该猜忌徐青,一时又恨,起了身道:“速速将他们全部抓来,小心看押,莫要走脱了一个……”

  ☆、第483章 基业

  第483章 基业 
  “是……”将领领命而去。
  “徐青,朕一定为你报仇……”临淄帝一时痛悔不能言,哪怕他死了,也为他献上最后一计。临淄帝一时更觉得要好好善待徐家人,才不辜负这场君臣相识。
  他已经招了谋士进来,打算秘密招降楚煙砂。
  若得此人,云南大军,何足为患?!
  心腹谋士闻言也是大喜,道:“楚煙砂在四处寻找家人的消息已经不是机密,陛下,消息可靠吗?!”
  “密探传回来的消息,楚家人就在咱们江南……”临淄帝眼睛冒着精光,道:“无论如何,一定要一举拿下。”
  心腹谋士大喜,他看着临淄帝,他接连失去世子,失去徐青,为野心,整个人失去了太多,如今看上去真的有点苍老了,然而,他的眼中依旧有着精光,就说明哪怕他再老,也并不算多糊涂。
  这样的主君,江南又有天险长锯,未必没有一击之力,现在只要拿下楚家人,胜算就更大了一成。
  “臣这就派人去说降楚煙砂……”谋士道。
  临淄帝道:“一定要避开慕容沛老贼,这老贼最是精明,封锁消息,不能叫云南的密探知晓咱们找到了楚家人……”
  “是,陛下放心,臣一定小心行事。”谋士亮着眼睛道,“得楚将军,等于是自断李君玉一臂。陛下,大为可为。”
  临淄帝咬牙道:“沈君瑜害了徐青,朕便断他主君一臂,为徐青报仇。”说罢一提到这个,就是咬牙切齿,心塞不已,心中憋闷的厉害,道:“派人送些东西去徐府……徐青是朕的过失,他的家人,一定要善待,是朕辜负了徐青……”
  “是。”谋士道:“徐大人之事,是沈君瑜之计,陛下以后更加小心,便不会再中其计了,想来徐大人必不会怪陛下的,徐大人以死明志,也是为谏陛下,陛下能明白徐大人之心,徐大人九泉之下,必放心了,这才是徐大人的心愿,陛下还要保重龙体,北伐之征,还需要陛下主持。”
  “朕明白……”临淄帝道:“此次出征,朕必要叫李君玉小儿付出代价。”
  临淄帝与齐帝,刘帝已经在兖州会师,三方会师之后,已经开始往西进,向冀州进发。有谋士去说降了冀州的州牧,冀州已经为他们打开了大门,等于三帝又得了冀州的支持,现在浩浩荡荡的西进而来……
  京城方面,恩科依旧在举行,而李君玉已经整肃了兵马,调集了将领,粮草器械也已准备妥当,准备出征。
  此时的春天还未来临,冰雪依旧未消融,然而,京城内却热火朝天。
  天气是冷的,然而人的心是热的。
  征兵完毕,集齐兵马足有四万五千人。
  雪夜,沈相府,通火通明。
  “三帝已经从兖州往冀州进发,约有半月便可在冀州周边囤兵,冀州州牧已经与三帝联兵对抗京城了……”沈君瑜道:“公主这两日出发,若是急行军,也需十日左右。只是现在雪天,大约也需半月余才能支援到并州……”
  “并州有肖铮,那里的防御,并不是问题……”李君玉看着沙盘道:“本来想趁机先将冀州打下来,现在冀州投靠了三帝,只能一并解决了,冀州府那个赵胜,看来并不蠢。”
  “赵胜是个激进的人,要拿下他并不难,难的是他与三帝联军,”沈君瑜沉吟了一下,道:“不过,他的性子未必会与三帝齐心,三帝都想与赵胜连心,这个人在三帝中间,说不定能搅得的让三人更加不和……”
  李君玉道:“现在看来,冀州和司隶境内会成为战场了……”
  沈君瑜道:“有什么问题吗?!”他见她沉默不语,便问道。
  “若是能从豫州取道,直接秘密到江南腹地,三帝大军的后方,截断其路,”李君玉笑着道:“是我多想了,豫州防范着我的很,又怎么可能让我取道,他怕我经过他境内,先将豫州给拿下来,所以一定会整肃兵马会观战……”
  “的确,”沈君瑜道:“豫州牧必定会观望两方战果,他必定不愿意豫州沦为战场,所以好好言说取道于豫州境内是不可能的了……”
  “到了并州后,若是可能,直接去取道还方便些,省得浪费口舌……”李君玉霸道的笑着道。
  “若是公主太强硬,豫州牧投了三帝,更加麻烦……”沈君瑜道:“豫州牧是个谨慎的人,去了后要见机行事,若是没有十全把握,不要惊动豫州。否则便将他们往三帝那边推,若是豫州也成了三帝的防御,反而不利了……”
  李君玉道:“好,他要观望,就让他先看个够,那就从司隶,直接打,现在冰天雪地,到达并州后,也是要等一段时日才好真正一举对战的。那边的战场倒不用担心,并州还有兵马,况且外祖也在云南威胁着临淄帝,他必然还要分兵去对敌。我担心的是京城的防御……”
  李君玉道:“我走后,你要小心,京城虽然现在战壕和兵力都已经准备好了,粮草也准备了一年有余的,但是架不住消耗大,而且最麻烦的是,来往人多,难免混进一些奸细。就更需要你费心了……”
  “不能因为担心奸细,就封了京城进出,这岂不是因噎废食,”沈君瑜道:“现在地道都已经堵上了,万一有兵来袭,我一定会严加防御,你不要担心后方,无论如何,我都会守住的,你在前面打仗,安心。”
  “嗯。”李君玉道:“千机门弟子护着你,通着消息,倒不怕出事,只是,万一有大军袭来,我若来不及回京救援,你便严守城门,倘若被逼不得不反击,君瑜,当时从地下挖出来的火油等物还存在了京外密地,到时必要以京城安危,你自己为重,不要惜敌。火攻虽是杀孽,但是我只要你安全……”
  沈君瑜心中一暖,道:“好。若是真到了逼不得已的一步,我会用奇袭。”
  “若是打不过,就逃吧……”李君玉握紧他的手道:“与京城陷落比起来,你的安危更重要……”
  沈君瑜道:“京城是基业,若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放掉这里。好不容易才在这里建立了一切的威望,你又怎么能容忍你又失掉这一切。”
  沈君瑜反握住她的手道:“你放心,我一定替你守好了京城,不会让你失了这里的基业,我知道你担心我,我如今与你气运相连,我必定会保重自己,况且,你太多虑了,千机门的防御工事,也是不差的,你放心吧。”
  “多招些千机门弟子来京,”李君玉还是不放心的道。
  “已招了半数回转,剩下的人俱在各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消息通道,前线与后方是不能断了联系的,用军报各驿站的能力,还是不及千机门快,消息快了,仗就有更多胜算了,”沈君瑜道:“别担心京城了,倒是你,去了那边,不可轻敌,也不可急攻,一切都要以胜为保底,万不可轻为兵强马壮,而小看了任何一人,”
  李君玉道:“好。”
  她有些不舍的道:“君瑜,我这几日就要走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沈君瑜道:“嗯。粮草不要担心,我会源源不断的往前线送。器械消耗也不必担心,现在工部已经在加紧速度了,无论如何,一时败不算什么,保全最重要。活着才有翻盘的机会……”
  “嗯。”李君玉抱住他,道:“等我回来,我们就成亲。”
  “好。”沈君瑜终是不舍,回转身抱住了她。
  他们都知道,中原的大战已经拉开序幕,不同于之前四王,以及各地起义军的小打小闹,这一次是真正的霸者之争,王者之战,成则立于天下为皇,败于不容于世间人界。
  两人再无过多言语,分开后又积极去各自备战。
  第三早清早,大军整肃三万五千人出城,剩下一万守城。
  李君玉身披金甲执锐,城外有许多人来送,为首之人便是沈君瑜。
  千言万语俱在对视之眸中了。
  “一路保重,祝公主此去,旗开得胜!”杨千重与魏离圭道。程观言也道:“此去愿公主能与慕容大人的大军顺利会师,骋驰中原。”
  “三位先生多保重……”李君玉道:“此去来回一年至数年之战,望各位保重身体。”
  三人眼眶一红,往下拜了一拜,李君玉回了礼,对站在后面的福王与寿王道:“两位王爷,京城宗室靠你们了……”
  “公主放心,我一定配合沈相,约束宗室,只等公主得胜归京,公主此去保重。”福王道。两王一拜。李君玉执着还了一礼。
  京城中来送大军出发的百姓与学子有许多,他们静静的远远的站着,当下也静静无言,只能听到风中旗帜猎猎的风声。
  李君玉朝他们行了一礼,众人眼眶一红,回了一礼,竟是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第484章 王师

  第484章 王师 
  堂廷侯,陈前侯,王家众兄弟各为小将,也穿着铠甲回了一礼,道:“各位保重。”
  沈君瑜对他们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此去,兴王道之师,非为争一时意气,望各位能谨守约束,不负黎民。若遇险,多劝公主,莫要涉险。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也不可复生,望各位谨记。一路珍重。”
  他率领京城众官往下一拜。
  几人眼眶都红了,下拜道:“谨记沈相良言。定与主君一心,各位珍重。”
  李君玉有些不舍,却还是下了马,鼓声鸣金,三万余人发出呼喝一声,高举戟戈,顿时有一股英雄之气荡气回肠在各人心间。
  队伍中响起男儿的唱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不少来送行的百姓与学子都沾湿了衣襟。队伍肃静,静静的送着甲兵慢慢离去。
  此去,可能会阴阳相隔,然而,这是他们的信仰,为了家园,为了思安,为了安宁,为了永远不会再有战争,为了信念而战。
  一个个红了的眼眶,心中有悲愤,也有希望,有不舍,更有满满的荡气回肠的信仰。
  李君玉一袭披风,队伍整齐划一,渐渐远去了。
  她的背影就像立在百姓心中的一座山峰,给了他们的力量,他们知道,有她在,再苦再难的生活都是暂时的,都会慢慢过去……
  有许多百姓自动自发的跪了下来,对着李君玉祈福。
  魏离圭回过头看也略有些吃惊,福王的表情也微有些微妙。
  魏离圭红着眼眶又笑了,道:“这就是百姓的心声,这样的祈愿之力,可以上达天听!”
  沈君瑜眼中全是那红色披风的影子,心中染过一丝不舍和担忧。
  大军的声音还远远的传过来,里面有百姓的家人,有他们的亲人,也是他们的希望,渐渐的许多学子也跟着唱了起来,就算声音渐渐听不见了,只能听见风声,也有很多学子不愿意回转。
  不少人看到沈君瑜,还是第一次见,也没上前打扰,只是远远的弯身拜了一拜。
  其中俱都是敬重之拜,或慕千机门门主之名的人。
  沈君瑜很清瘦,然而立于雪地之中,却如鹤立鸡群,人群中,第一眼便能看到他,外貌出众,却不凌厉,是温和的气质。
  他忙虚扶了扶,道:“各位,恩科将近,各位早些回转吧,莫要冻着耽误了恩科,公主在前线打仗,咱们帮不上,但至少能尽己之能力一二,还望各位与我同心,共同守好京城防御,全赖各位了……”
  “相爷……”众人红着眼睛道:“谨遵相爷吩咐。相爷也请保重。”
  说罢便一一回转。
  到了此时,俱众一心,这种感觉,真的是令在场各位有一种说不出的豪气。
  沈君瑜上了马车,咳了一声,道:“各位速回吧,衙门还有一堆事等着吧,打仗打的是粮草与银两,还望各位多多担心了……”
  众人应了一声,便依言一一回转。
  福王也上了马车,对寿王笑着道:“看到了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心的长城,谁能攻得破呢?!”
  寿王半晌无语,道:“罢了,恩科之事,咱们也插些手吧,能做些是一些事,也许以后也能多些功劳和赏赐。”
  福王笑道:“人才济济,以后要习惯泯然于众人,”
  “这样也是好事啊……”寿王笑着道:“不过公主的两个兄弟与她感情还真是好,竟到三十里外去等着了,也不嫌冷,十里长亭送别啊?!”
  福王听了轻笑。
  京郊外,李景熙与李景瑾已经红了眼睛,将酒一饮而尽,道:“姐姐一定要平安回来,一路珍重。”
  李君玉道:“京城交给你们了,母亲,妹妹们,全赖你们兄弟仰护。倘若京成万一有失,你们一定要护着他们,跟着君瑜离开京城,京城失了还可以再夺回来,人死却不能复生,一定要记住了最最紧要的事,你们性子急,也一定要以性命为重。”
  李景熙已是哽咽了,红着眼睛道:“……嗯。”竟是半天说不出话来了。
  李景瑾红着眼睛道:“咱们兄弟等嫡姐平安归来,此去一路保重。”
  李君玉拍了拍他的肩,笑着道:“事不宜迟,我们得走了……”
  两兄弟对两侯与王氏兄弟也道:“……各位,一路珍重。”
  众人将酒一抿而尽,然后上了马,跟着李君玉走了。
  两兄弟紧随几步,才停了下来,看着人走远了,才收拾了酒桌等物回京城。
  谢风感慨道:“公主与两位小王爷感情真好。”
  李君玉笑了笑,道:“幼时倒不曾时时伴着成长,但是骨肉兄弟,本就是血肉相连,以心换心而已。两位不也是形影不离。虽无血缘,却胜似兄弟……”
  陈前侯笑着道:“对,以心换心而已。”
  王氏兄弟辈份浅,也不好说话,只是笑了笑。
  离开京郊,一路开始急行军。
  纵有风雪,依旧挡不住他们的热血般的心。
  沈君瑜回到相府,莫名的觉得书房里有点冷清了。他默默的静坐了一会,压下思念,这才开始处理政务。
  还有很多事要做,与其沉浸中,不如做些实事,能给她解决后勤军需的实事。
  宫中太庙高台之上,慕容楚遥望了一会大军的身影,直到长蛇般的队形渐渐消失了,他才带着一身的风云与寒气下了高地。
  慕容沣万分不舍,道:“走了吗?!”
  “走了……”慕容楚道:“表妹她于战事上一向极有天赋,姑母莫要太过忧虑了,她本就是为战而生的,战场上的她,才是真实的她。那里自有她一片天地。姑母,莫要太过担忧了。”
  “嗯。”慕容沣太知道她从小的与众不同,压了压不舍,道:“最近娆儿也不知道怎么了,怎么感觉她在躲着你,也不肯出寝宫了……”
  慕容楚低头不语。
  慕容沣道:“也许是我多心了吧,罢了,玉儿要走,她也不舍,现在估计又去密室了,这孩子怎么就不肯放过自己呢……”
  正帝没死,她也知道了,正因为如此,她才心惊肉跳的,只觉得顾长娆这样沉溺着不是办法。
  慕容楚又何尝不是这样想,一时间更是沉默。
  “上次还说要调你出外宫,是我坚持,才留下你的……”慕容沣道:“楚儿啊,娆儿的压力已经极大了,你莫要逼她。给她些时间吧……”
  慕容楚苦笑一声,他想要的从来不是她的回应,他只想守在她身边,然而她连这一点卑微的感情也不愿。
  总是躲着她。
  慕容沣正想着事,外面李君歌等人已经求见了,她便忙叫她们进来。
  “参见母亲……”五个姐妹忙进来行礼。
  “一家人何必多礼,快起来吧……”慕容沣看到她们心情好了些。李君歌道:“今日嫡姐出征,我们怕母亲难受,便想来陪陪母亲说说话……”
  慕容沣心中一暖,道:“好孩子,快坐下,外面冷着呢……”
  想到天寒地冻,女儿还要急行军,一时心中便是一痛,又忙压了下去。便热闹的与她们说着话打发时间。有她们陪着,在宫中的日子似乎也没那么难熬了。
  慕容楚还是来到了密室以外,却没有靠近,默默的站了好一会。
  顾长娆一直没有出来。
  乐正霖在乐府之中,没有出城去送征,他身体不好,李君玉就来拜别过,特意叮嘱过叫他不要出城去送征。
  可是听着她出城远去了,一时心中也有点惆怅。
  “父亲……”他的长子乐弘进来,恭敬的跪伏了下来,道:“儿子进京晚了一步,还是没来得及拜见一回公主。”
  “不怪你,冰天雪地,叫你赶进京,也为难你了……”乐正霖道。
  “不为难,一路上遇到很多同进京的师兄弟和其它学子们,一路相伴而来,倒并不为难……”乐弘道:“只是不知父亲有何吩咐,师兄弟们也同问,叫我顺便问问父亲……”
  乐正霖道:“此次恩科,你与我的弟子们一道下场一试吧……”
  乐弘吃了一惊,怔了一下,道:“师兄弟们下场并不奇怪,可是父亲不是说过,乐家人,不会出仕吗?!”
  “此一时彼一时,世道不一样了,你父亲素有狂士之称,但那时狂妄是为避祸,是对朝廷失望不满,现在不一样了,更何况父亲更担了一个帝师的身份,以后咱们总是少不了要为新朝出力的……”乐正霖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连孔夫子都说遇明君则出,遇不贤君则保全自身,咱们乐家幸运啊,现在到出仕的时候了……”乐正霖道:“弘儿,经史典藉,你已经学的够多了,父亲希望你的眼界离开书本,多看看这天下黎民苍生。”

  ☆、第485章 默契

  第485章 默契 
  “乐家人,都是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天下臣子,莫不如此,现在,你看看这京城,生机勃勃……”乐正霖的眼睛带着亮光,道:“你们新一代的时机已经来了……”
  乐弘道:“父亲能做更多事……”
  “父亲老了,武开国,文治臣,以后的朝廷更是用人之际,你要帮帮你的师妹……”乐正霖道:“你没见着她,若见着了她,就知道她是难得一遇的明君……”
  乐弘道:“父亲既说是便是了,此次我下场便是,一路行来只觉路上的际遇十分奇怪,还未来得及看看这京城呢,待我见了,下见定论不迟。 ”
  “为父相信你的判断!”乐正霖道:“伯乐何惜,赤兔常有,明君可遇不可求。”
  乐弘领命退下了。
  乐正霖微微松了一口气,待到晚间便去了相府,沈君瑜见到他来,便忙道:“外面天寒地冻,车马不易行,先生万不要跌着了才是,有什么话来传与我知晓便可……”
  “无碍,在府上也闲着,不若来与相爷说说话。”乐正霖道。
  “先生真的不进内阁吗?!”沈君瑜道:“我在内阁为先生留了一个位置。”
  乐正霖摇了摇头,道:“我弟子太多,倘我进了内阁,以后弟子俱都出仕,定会结为党羽,这样就不是帮他们,而是害他们了,帝师这名声又尊贵又清高,我沾着这个名声,已是极好的了……”
  沈君瑜道:“先生高洁。”
  “至于我这子乐弘,此子有点理想主义,以后相爷要用,切不可给与高位,”乐正霖笑着道:“若与高位,必会出事。叫公主为难,也害了他自己。”
  沈君瑜道:“先生高洁高义。”
  乐正霖道:“乐家清贵之家,以后继续以清贵之家传承下去就好,无需过多沾染过多权力,我只希望他与我的弟子们帮着公主,帮着天下黎民做些事情……”
  “倘乐弘能力出众,内阁中一席,随时为他恭候,先生之心,我全明白,然而,朝廷与公主也必不会因为猜忌,恐惧而压着有能力之人不敢任用,如此,便与正帝有何区别?”沈君瑜道。
  乐正霖一怔,半晌无言,好半晌才道:“老夫活了这么多年,有人骂过,有人说我清洁高贵过,然而与相爷一比……”
  他笑了笑道:“若论高洁,谁可与千机门相比?!”
  “先生谬赞了。”沈君瑜笑着道。
  乐正霖也不再避嫌,道:“我已让弟子与弘儿一并下场恩科,给他们一个公平,取可用者为士,帮帮相爷与公主吧……”
  “先生的弟子若相助,定如神助,多谢先生……解用人之燃眉之急。”沈君瑜道。
  “人多了,难免有小人,倘有作奸犯科之辈,相爷莫要留情。”乐正霖道。
  “这是自然。”沈君瑜与他相视一笑。
  随着三月将尽,恩科已经快要开始了,冬天的冰雪也随着春天的步伐渐渐的消融。
  当李君玉的大军顺利抵达并州府时,京城的恩科也已经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着了。
  人心中一派生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