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岑氏见状生怕高氏急坏了,连忙好言相劝。
“都是我不好,我这个做母亲的,在娘娘他们还小的时候,就护不住他们,经常要劳他们为我操心,现在临老了,愈发的拎不清,一门心事给他们招惹麻烦。”
“那长孙安业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样样俱全,他犯事受罚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我为什么受陈氏几句蛊惑,就被蒙了心志,非要跑去为难娘娘,让她为安业求情呢。”
“都是我的错,是我愚昧,是我拎不清,我。。。。。。”高氏越想越伤心,说到最后竟是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岑氏急得团团转,可此刻高氏沉浸于自己的情绪中,她根本劝不住,好在皇后娘娘被禁足的第五日,皇帝就下令赦免了长孙安业的死刑,判了他为流放。
此旨一出,让高氏和岑氏都看明白,皇旁虽然在生皇后的气,但心里还是惦记着娘娘,不忍拂她的面子,赦了长孙安业的死罪。
意示到这一点,高氏的心情终于好受了一些,她本想进宫去看看女儿,却被儿媳劝住,岑氏开口道:“母亲,娘娘暂时被禁足于宫中,虽然陛下没有下旨不许外人探望。”
“可咱们能不给娘娘招惹话柄的时候,就尽量别招惹话柄。”她实在是怕高氏去了,一味的自责,反惹得皇后不好受。
长孙无忌这一趟差事在外面花了不少时间,他原本二月中旬就该回京,结果一直到二月底才回来,一回到家里,就听说了宫里的事。
听完之后,他目光十分复杂的看了母亲一眼,只觉母亲年纪越大,人越糊涂,这事她怎么能跑到宫里去逼妹妹呢?
不过高氏是他的母亲,即便做了糊涂事,长孙无忌也不便说什么,沉默了半晌,只开口道了一句:“母亲,这事已经这样,就不要自责了,日后凡事三思而行即可。”
“我知道,我知道,辅机,这次的事确实母亲糊涂了,我听说陛下和你妹妹还在置气,你,你去看看她吧。”高氏连连点头,她对一双儿女的疼爱是没得说的。
“我知道了母亲,一会我就去宫里看望妹妹,你不用担心。”长孙无忌安抚了高氏一番,先去梳洗,脱下风尘仆仆的衣衫,换了件干净整洁的衣裳,就去了宫里。
他先去见了皇帝,把差事和他汇报了一遍,说完了正事,李世民瞟了他一眼:“辅机啊,你一回来,立即就赶到宫里,除了想向朕汇报差事外,大概还惦记着皇后吧?”
“陛下圣明。”长孙无忌也不掩饰心事,朝他拱了拱手。
“去吧,皇后啊,她最近也不知怎么回事,朕发现都不懂她在想什么,朕听说妇人怀孕的时候,有时情绪会与平常大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怀孕的缘故。”
“你去好生劝劝她。”李世民摆了摆手,他看见长孙无忌心里也是很兴高,自和长孙成亲以来,两人还从来没有吵过架,闹过别扭。
次此别扭尚是他们成亲十几年来头一回,结果一闹就闹得这么长,夫妻俩已经快一个月没见面了。
李世民早想去看她了,可长孙不肯低头,没人给他递梯子,他身为一国之君,没有梯子,心里再怎么惦记妻子,也抹不开面子。
现大舅兄回来了,这事总算能过去了,李世民心里轻轻吁了口气,宫里那些别有心事、想看帝后热闹的妃嫔们要是知道李世民的心事,只怕要气晕过去。
皇后干了这么件不合事宜的事,在皇帝看来不过是夫妻间的一点小别扭,别说生出厌弃之心,他心里的气实际也就持续了三天,后面是因为长孙一直不肯低头,才把他给气到现在。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的样子,提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他还真担心因此事而让皇帝对妹妹产生了心结呢。
从御书房出来,长孙无忌就去了皇后的宫里,皇后虽被禁了足,但皇帝却没有下旨不许外人探望。
为此,青岚和阿丑听到长孙无忌来了,都大喜过望,连忙迎了出来。
“长孙大人,里面请。”青岚和阿丑先朝他先了一礼,随后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式。
“皇后最近情绪一切可好?”长孙无忌随她们进去的时候,开口问了一句。
“很稳定,似乎一点也不觉得被禁足有什么不妥,除了不能出门,她的一应起居和往常一样,哦,不对,因为不能出门,娘娘便喜欢上了针线。”
“最近一直在亲自动手给给腹中孩儿做衣服。”青岚答道。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没再说什么,来到内宫,长孙皇后听说哥哥来了,已迎了出来,长孙无忌看到她,先朝她行礼:“见过娘娘。”
“哥哥,自家人,不必拘礼,青岚,给大人赐座,奉茶。”长孙皇后摆了摆手。
兄妹俩面对面的坐了下来,长孙无忌没有先说话,他细细的打量了妹妹几眼,待茶点上来,长孙无忌端起来喝了两口,润了润喉,才开口道:“我瞧着你一切正常,没什么不妥,为何会干出那等糊涂之事?”
第二百三十六章 长孙皇后的智慧(上)
“不知哥哥所指的糊涂事是什么?”长孙皇后也不生气,她端起面前的茶,轻轻抿了一口,才抬目迎着长孙无忌的目光,接口道。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长孙无忌没好气的瞪了妹妹一眼。
“娘娘,两位殿下下学来看娘娘了。”长孙皇后正要开口,却在这时候,一名宫女走了进来,向长孙禀报,说太子李承乾和越王李泰过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长孙皇后止住话头,朝宫女吩咐了一句。
“见过母后,见过舅舅。”李承乾和李泰进来,看到长孙无忌,心头一喜,他们先向长孙皇后先了礼,紧接着又朝长孙无忌先了一礼。
这些日子母后被禁足,他们也很忧心,可他们年纪尚幼,这种事实在帮不上什么忙,近一段时日,除了每日下学过来请安探视一下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再加上近些日子以来,宫里不断传出的流言蜚语,两个孩子心头愈发的不安。
现看到长孙无忌,都感大喜过望,以舅舅在父皇心中地位,想必很快能劝得父皇和母后和好如初罢。
“见过太子,见过王爷。”长孙在他们进来的时候已经起身站了起来,待他们朝自己行礼后,侧身微微让了让,并连忙回了一礼。
“舅舅,你是我们的长辈,又在母后宫里,都是一家人,就别讲究这些规矩了,快坐,快坐。”现年已经十岁的李承乾跑到他身边,笑嘻嘻的拉着他一同坐下。
李泰也跑了过来,两人一左一右坐在长孙无忌的身边,瞧这趋势,这两娃是准备坐在这听听舅舅和母后的谈话。
“高明,青雀,母后和你舅舅有事情要说,你们俩请过安了就先回去。”长孙皇后瞪了两个儿子一眼,道。
“母后。”李承乾恳求。
“不成,大人说话小孩子听什么,回去。”长孙皇后面色一沉。
“好吧,那我们明日再来看母后。”李承乾和李泰眼见母亲的脸沉了下来,知道今日想要听他们谈话是可能了,脸上顿时掠过一抹失望。
不过两娃很快又振奋起来,不能听就不能听吧,只要舅舅能劝好母后和父皇就行了。
两娃腻在长孙无忌身边磨蹭了一会,拉着他说了半天悄悄话,明里暗里的意思都是舅舅,你赶紧劝好母后和父皇,别让他们继续置气了。
“这两孩子,倒是知道为你着急。”长孙无忌瞧着他们一步三回头般离去的身影,一脸感慨的开口。
“最近看到我被禁足,是老实了不少,我只盼他们能一直这般相亲相爱。”长孙皇后也是一脸的感慨。
“你呀总是喜欢多想,我今个儿来找你是有正事的,你别以为两位殿下来了一趟,岔开了话头,就能避过去,咱们接着刚才的话说。”长孙无忌瞪了妹妹一眼,道。
“哥哥继续,对了,咱们刚才说到哪了?”长孙皇后有些好笑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说到你糊涂。”长孙无忌怒道。
“哦,哥哥说我帮安业求情一事啊,此事何以见得一定就是糊涂事?”长孙皇后一双秀气的眉毛轻轻扬动了一下,不答反问。
“你?”长孙无忌气结。
不过妹妹的神色瞧上去实在不像是犯了糊涂,难道她是故意这样做的?那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一念至此,长孙无忌目中的恼怒顿时变成了狐疑。
“哥哥,我和陛下成亲这么些年来,你觉得我在外界的名声如何?”长孙皇后没有立即为长孙无忌解惑,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又吃了一块点心,才抬头接着问。
“你的贤名,几乎天下皆知,但那是在此事没有发生之前,现此事一出,可就难说了。”长孙无忌眉一皱,脱口道。
妹妹不满十三周岁就嫁入李家,至今已已十四年,不管是洛阳,还是如今的长安,在给长孙安业求情这一事没发生之前,似乎真的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她半句不是。
她性情宽仁温厚,行事又谨守礼法,行住坐卧,言行举止,都像尺子量过一般,从不愈越半分,在她身上找不到半点不合规矩的地方。
在治家方面,她宽严并济,善罚分明,御下一视同仁,同时事事又以身作则,不管是当年秦王府的下人,还是如今的宫人,都对她十分信服敬重,没有人愿诋毁她半句。
除了些许宫妃,对她有些嫉妒之外,长孙无忌真没有从其它人口中说过她的坏话。
她成为皇后之后,安分守己,从不插手朝堂之事,可一旦有大臣因脾气直,在言语上冒犯了皇帝,她又会不动声色的从旁劝诫,直到皇帝气消。
还有蚕事礼,蚕事礼举行的当日,她在蚕坛上的表现,得到了无数百姓的称赞,如今她这个皇后的贤名早已传遍天下。
“做皇后贤名重要么?”长孙皇后又问。
“当然重要。”长孙无忌几乎是不加思索的接口。
“哥哥说得不错,一个合格的皇后,确实应该贤,但贤名这个名却应该适度,而不能过,我也是人,不是神,我和大家一样,有着属于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既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怎么可能一生中一点错都不犯错?”
“要是我真的一点错都不犯,哥哥你和舅舅又这般受陛下宠信,只怕过不了多久,咱们家就该受到猜忌了。”长孙皇后抬目看了他一眼,复又垂下视线,淡淡的接口道。
“怎么会。。。。。。”长孙无忌脱口驳道。
“怎么不会?做皇帝的身上背负着杀兄屠弟、逼父退位的恶名,可身为皇后的我,身上却无半点污点都没有?我又置皇帝于何地?”
“还有就是,皇后太贤,而外戚家的权柄又太盛,这两样加在一起,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都非美事,依我之见,哥哥这个宰辅之位还是尽早辞了为好。”
“不然,日后难免会出大乱子,你瞧,陛下上位才多久,你我随着陛下上位,水涨船高,显贵天下又才多久?这就出了安业和叔父的事,若长此下去,还不知会出什么样的乱子。”
“一次两次,陛下可能不会怪到我们,可若我长孙家族,时常有人犯事,即便陛下宠爱我们,不责怪我们,又岂能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长孙皇后扬目看着长孙无忌,静静的开口道。
第二百三十七章 长孙皇后的智慧(下)
“妹妹,你?”长孙无忌听得呆住了,感情妹妹干的这件荒唐事,看似糊涂,实则早有谋划……
再想想自己自接任尚书,又受封了仆射之后的得意,心头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怎么,哥哥真觉得妹妹我是怀了孩子,就变傻了?非了为了安业这么个蠢货去触怒陛下,给自己招骂名?”
“不,你妹妹我确不是小肚鸡肠、眦睚必报的人,脾气也不算差,但也没好到是非不分的地步。”
“安业是个什么性子我再了解不过,他根本不具备做官的本事,这几年陛下看在我和你的面子上,不仅没有报复打击他,还一直让他领着差事,在朝堂上四处招摇。”
“可他不仅没有半分感激之情,还时刻准备着伺机来反咬我们一口,这样的人,我怎可能为他去触怒陛下,去给自己招骂名?虽说古语有云,圣贤们因品行出众,往往能以德报怨。”
“可圣贤还有一句知叫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这些年,不曾报复过长孙安业,已是瞧在父亲的情份上。”
“以他作为,早该上斩刑台,现竟然还参与谋反,别说陛下仅判了他一人死刑,即便是全家抄斩,他也丝毫不冤,若非我不想一直顶着身上没有半丝污占的美名,又怎会因他而触去怒陛下?”
“安业虽由死刑改为流刑,但以他那恶逸劳的性子,在流刑途中估计也撑不了多久,左右还是会死,我此举,既卖他这个人情,又多多少少能去掉些自己身上的光环,何乐而不为?”长孙皇后看了哥哥一眼,道。
“你,你就不怕陛下真因此而厌弃了你?”长孙无忌听这翻话,久久不能言语,半晌之后,才道了这么一句。
“我了解陛下,像长孙安业这样的草包,不管是生是死对他都构不成任何威胁。”
“陛下不会因这麽一个人而真生我的气,或者说厌弃我,等他冷静下来之后,反会觉得我这样子,才像个有血有肉的人,也会闹脾气,也会仗着他的宠爱恃宠生骄。”
“你,你还真是吃定了陛下。。。。。。不过你此举不仅会给自己招来了非议和骂名,就连长孙安业本人和他的妻儿都不见得会感谢你。”长孙们忌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从来没想过要他们的感谢,他们是什么性子,这么些年,哥哥难道还不明白?至于陈氏会怎么想,那就是她的事了。”
“我都为了安业,做出这种触怒陛下的事,她回到洛阳,若还敢散播谣言中伤攻击我们,用不着我们做什么,洛阳长孙氏的族人们,也不会放过她。”长孙皇后淡淡的道。
长孙无忌听得目瞪口呆,他忽然发现他似乎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这个妹妹,因为太过惊愕,长孙无忌就这么愣愣的望着妹妹,久久不能回神。
长孙皇后见状眉眼一弯,笑着打趣了一句:“怎么,哥哥觉得我很可怕?”
“不,只是发现自己似乎从来没了解过你!哦,也不对,其实你这样挺正常,难怪。。。。。。”长孙无忌回过神来,脱口道了一句。
“难怪什么?”长孙皇后微微挑了挑眉。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没有接口,他只是忽然想起舅舅高士廉回京那年和他说的话。
舅舅当时告诉他,当年的王通第一次见妹妹,就和他说了一句话,此女日后贵不可言。
长孙无忌初听舅舅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还是半信半疑,在他看来,妹妹的性格确实不错,通透豁达,慧颖无双,心胸视野很多男人都比不上,但是心太善了,不喜欢也不擅长去算计人心。
一个母仪天下的人,心太善是不行的,如今看来,王通的眼光不错,他这妹妹,果然天生就是应该做皇后的人。
“对了,母亲最近还好吧?”长孙皇后见长孙无忌不肯说后面半句话,也不勉强,很快话锋一转,转到了母亲高氏身上。
她被禁足了一月,在此期间,高氏一直没有进宫,想必听说自己被禁足一事后,心里在自责。
“她很自责不安。”长孙无忌答道。
“哥哥回去劝劝她,我真没事,每日吃得好,睡得香,禁足了这二十多日,人不仅没瘦,还胖了几斤,至于我和陛下的关系,你们就更用不着操心了。”
“再过几日,我的禁足之期满了,就会去向陛下谢恩的。”长孙皇后笑了一笑。
她并不怪高氏,母亲已年过五十,老人年纪一大,心肠就会越来越软,容易触动往事,她和父亲鹣鲽情深,陈氏抓住这一点怂恿,母亲被她说动,并不稀奇。
“放心吧,我会劝她的,再过几日,等你解禁了,我便让你嫂嫂陪着她来宫里看你。”长孙无忌点了点头。
“嗯,我在宫里,等闲也不便回去看望母亲,家里的一切就只能劳烦哥哥了,对了,你这次路过洛阳,可去看了大姐??”长孙皇后点了点头,复想起长姐,又问了一句。
“姐夫调了外任,她和姐夫一起去了任上,没见到,倒是看见婉娘和她的孩子们了,都挺好的,她的夫君吴子卿今年会来参加春闱。”长孙无忌道。
他口中的婉娘是长孙大娘子的女儿,他们的外甥女王婉。
王婉年纪比长孙皇后还大一岁,现年已二十七,十五岁年亲,现膝下育有两子一女。
夫家虽不显赫,却也是书香门第,父兄皆为地方官,她的丈夫吴子卿去年已过了乡试,今年可以下场参加会试。
“这是好事,如能金榜题名、留京任职的话,婉娘也能来长安了。”长孙皇后听得此事,心里颇为高兴。
她的朋友不算多,最好就是平阳昭公主李秀宁,可她已经去世了,平阳公主出世之后,身边能陪着她说话的人就越来越少,如今成了皇后,身份不同,更是如此。
“好了,时辰不早了,我该出宫了。”兄妹俩又聊了几句,长孙无忌看了看沙漏,发现已是下朝的时间,过不了多久,怕是要关宫门了,便起身告辞。
他今天刚回京,本不必这么急赶到宫里,可听说妹妹的事后心里担心,这才急急赶了过来。
现见妹妹并不是犯糊涂,什么事她都考虑得清清楚楚,长孙无忌悬着的一颗心也就跟着放了下来。
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忌辞相
长孙无忌回到家里,将妹妹在宫中的情况和母亲高氏说了,意示她不必忧心。
高错知女无恙,后位和帝宠不会因此而受到威胁,提着的一颗心终放了下来。
长孙安业的妻子陈氏得知丈夫仅仅是赦免了死罪,仍被判了流刑,果然不满。
因朝庭给他们下的通令是所有涉案主犯的家人在送别他们之后,限一月内离京。
现离通令时间还有八九日,陈氏和他的儿女们尚未离开长安,并企图再次面见高氏。
只不过高氏因去了求了一次情,就害得女儿被禁足一月。她心里早已后悔不已,听闻高氏再行上门,死活不肯再见。
陈氏见不到高氏,在家里暗暗咒她了好几回,眼见离京之日越来越近,她不由急得团团转。
他们是武德四年来到长安的,来到长安之后长孙安业并没有赋闲,他由李世民安排,一直在朝任职,再加上陈氏手里的体己钱,这些年倚仗李世民夫妇的影响力,在京都已置上不少产业。
现丈夫被流放,她们孤儿寡母的若回到洛长祖宅,无依无靠,再加上安业曾经的为人,他们回去肯定会遭族人排挤,日子怕是难过的紧。
长孙安业五毒俱全,绝非什么好丈夫,陈氏跟着他这么些年来下,夫妻感情早已消磨殆尽。
之前跑来找高氏求情,不是陈氏割舍不下长孙安业,而是担心他死了,自己和儿女们失了依靠,日子难过,现在眼看丈夫保不住,她心里便在寻思如何能留在京都。
长孙安业虽被判了刑,但皇帝看在皇后和长孙无忌的面子上,并没有抄没他的家产,只要不离开长安,手里有这些产业,旁人看在长孙无忌兄妹的份上,想必也不敢欺凌他们。
他们家的日子虽不会像以前那般风光肆意,但做这个普通的富家翁还是可以的。
为此,听说长孙无忌回来后,陈氏牙一咬,心一横,在长孙无忌回来的第二日,带着十岁的幼子再次上门。
她来到长孙府之后,二话不说,直接跪在大门口,长孙府的下人见状吃了一惊,急忙跑进去禀报。
长孙无忌因刚从外办法回来,有三日假期。佣仆来报的时候,他刚刚用完早膳,在考校长子长孙冲的课业。
听了下人的禀报,长孙无忌一张脸顿时沉了下来,一旁的长孙冲被父亲那张陡然沉下的脸给吓了一跳。
“去把他们带进来。”长孙无忌沉着脸对下人吩咐了一句。
“父亲。”长孙冲小心翼翼的唤了一句。
“好了,你该去上学了。”长孙无忌摆了摆手,意示儿子离开。长孙冲看了父亲一眼,不敢再言,转身离去。
没一会,陈氏就带着她十岁的儿子长孙棋走了出来,一进来就拉着儿子跪到了长孙无忌面前,放声哭道:“四弟,请看在父亲的份上,再帮我们母子一次。”
“你兄长安业如今被判了流行,归期难定,我们孤儿寡母的,若回到洛阳日子实在不易过,我也不敢奢求其它,只求四弟能够帮帮忙,让我们母子几人留在京里。。。。。。”
“二嫂,在我的记忆中,你似乎没叫过我几次四弟吧?今日难得叫得这么顺口,却跪在我的脚下,这要是让外人看见,岂不是立即就要去御史台告发我,让他们参我行事不仁,对嫂嫂不恭么?”
“皇后娘娘为了给安业求情,已被陛下罚了一个月的禁足,如今陛下法外开恩,赦了安业的死罪,你仍不满足,又想让我去求陛下,让他收回旨意。”
“怎么?你觉得,我长孙无忌的本事已经大到可以随意左右陛下的决定了?”长孙无忌也不叫她起来,就这么目冷如冰的看着陈氏开口。
“四弟,我没有这意思,我只是,只是觉得我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几个孩子,来回奔波,着实易,赦免我们几个回乡的事也不算什么大事。。。。。。”陈氏吃了一惊,豁然抬首,开口辩道。
“二嫂,如果我没记错,您现年已四十有六,您的长子都年近三十了,他早已成家生子,带母还乡算得什么事?有什么艰难?”
“陛下如此恩赦,你们都不满意,莫非非要逼得陛下将你们全家同罪,抄没家产,统一流放,你才满意?”长孙无忌寒声道。
“不!”陈氏脱口道。
“还有九日,若九日之内,二嫂和侄儿们仍不离开京都,我会亲自上书,请陛下从严处置,二嫂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我的性情,我不是我的母亲,你能打动她的那些在我这没什么用,刘管家,送客。”长孙无忌冷冷的盯了陈氏一眼,唤来管家。
哎,看样子,妹妹的担心果然不假,我还是主动去把这个宰相的官给辞了比较好,陈氏离开之后,长孙无忌背着手在书房站了许久,口中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三日后,长孙无忌归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皇帝递了请呈折,李世民见状吃一惊,下朝之后立即让王德将他唤到御书房。
“辅机,你这是怎么回事?朕禁足皇后并不是真生她的气,更没有牵怒于你的意思。。。。。。”因皇后禁足期满还有两日,现长孙皇后还没有来找李世民,李世民还以为长孙无忌是为她的事才递了辞官折。
“陛下,这事和皇后无关,是臣经过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三日前臣和娘娘谈了许多,娘娘说,我长孙家身为后族,权势太盛,对朝,对野,乃至对我们自己,都绝非美事。”
“臣回去后好生思考了一番,觉是娘娘之言甚为有理,这长孙安业,还有我的叔父长孙顺德,无一不证明如此,这个宰相之位,臣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担任了,望陛下垂怜,给予批准。”长孙无忌躬身接口道。
“观音婢也真是,人家一朝为后,无不是想方设法为家族谋取富贵,她倒好,一心一意劝你们不要揽权,你也一样,可天地良心,朕对你们是真的从不曾有过半丝猜忌之心啊。”
“哎,罢了,朕懂你们的心事,既然你执意不肯做这个宰相,朕允了便事,但尚书之位你万不可辞,朕离不开你,同时朕会赐你开府仪同三司之位,不许再辞。”李世民轻轻叹了口气,一脸无奈的开口道。
第二百三十九章 凤与梧桐
长孙无忌罢相的第二日,皇后一月禁足之期满,禁足之期一满,长孙皇后立即来向皇帝谢恩请罪。
她来的时候午膳时间刚过,一般这个点,皇帝都是刚用完膳,在御书房外走动消食,今个儿也不例外。
与往常稍有些不同的是,李世民这会正拧着眉抿着嘴,显得不太高兴。
王德跟在离他有三四步之遥的地方,他知道皇帝为什么不高兴,因为今天皇后禁足的日子已经满了,按理,等皇帝下朝,她就该过来的。
结果直到皇帝用完午膳还没看到皇后的影子,李世民心里能高兴才怪,他上午批折子都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往门口看上一眼。
可帝后之间的事,他们这些伺候的下人是不能多置喙半句的,皇后来与不来,他们也敢去劝。
就在王德小心翼翼的跟在李世民身后慢慢走着的时候,一名内侍快步走了过来。
他来到王德面前,附在他耳边轻语了几句,王德一听,脸上顿时浮出笑容,前面的李世民也悄然停住了脚步,支着耳朵在听着什么。
“陛下,皇后娘娘来了,就在御书房外。”王德三步并成两步来到皇帝面前,轻声开口道。
“哦,是么?罢了,朕消食也消得差不多了,该回了。”李世民的唇角不自觉的弯了一弯,偏生脸上却要装出不在意,他一本正经的哦了一声,这才转身朝着御书房而去。
“皇后来了,你这个点到御书房可是有什么事?”李世上来到御书房门口,一月不见,妻子的面色极高,珠圆玉润,面若桃花,身材还微微丰腴了一些。
意识到这一点,李世民心里顿时不痛快了,他这一个月心里惦念妻子,虽然不时宿于各妃嫔宫中,看似逍遥快活,实则心不在焉,一个月下来人都瘦了几斤。
可他的妻子倒好,被禁足了一个月,竟没有受到半点影响,人不仅没瘦没憔悴,看着比以往还要明媚鲜亮了几分,很显然,她是压根没把这一个月的禁足放在心上。
正值李世民心中怒意难平的时候,长孙皇后已经盈盈过来行礼:“臣妾见过陛下,臣妾今日前来,一为谢恩,二为请罪。”
“你怀着身子,不用讲究这些虚礼,进来说话吧。”长孙现已有五个多月身孕,人盈盈屈身的时候,肚子颇为显眼,李世民看着她的肚子,心里什么怒气都跑光,连忙伸手一把将她扶住。
进御书房的时候,李世民不断的在心里唾弃自己,真是越来越小气了,妻子还怀着身孕呢,他竟然为了妻子一月没见他不曾伤心憔悴而生气,实在是不可理喻。。。。。。。
长孙皇后自是不知道丈夫适才只见自己面色红润,神采奕奕,就生了半天闷气。
她随李世民进了御书房后,再次拜倒,先谢他赦免长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