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秀宁,这漂亮的小姑娘是你什么人?”与李秀宁关系不错的窦家表姐走到她们面前,颇为好奇的看着长孙姑娘问一了句,窦表姐乃李秀宁母亲娘家的侄女,在家排行老四,人称窦四娘,现年十三,比李秀宁大一岁。

    “我新结识的好朋友,右骁卫将军府的小娘子。”李秀宁开口答道。

 第十八章 议亲(下)

    李秀宁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静,倒不是说长孙姑娘的身份没有资格参加她们的聚会,而是像她年纪这么小的娘子,以李秀宁的性格居然如此认真的向大家介绍这是她的好朋友,不说别人,便是李秀宁的表姐窦四娘闻声都不由呆了一呆。

    “呦,原来是右骁卫将军府的小娘子,如果我记得不错,长孙将军去年十月份才携家眷回到京都,以李秀宁你的脾性,居然会对一个刚回到长安的小娘子这般青睐有加,实在令人惊讶,却不知长孙二娘子有何过人之处?。”开口说话的是宇文府的五姑娘宇文绮,她双目一转,抬步走到长孙姑娘身前,带着三分讥嘲,七分审视的打量着她。

    宇文绮和李秀宁同岁,是柱国大将军宇文述的嫡孙女,宇文家不论家世还是朝中影响力都丝毫不在李家之下,宇文绮的相貌才情在同辈姑娘中也颇为出色,可自她们这一辈出了个李秀宁开始,其它京都贵女在她的光芒之下都成了陪衬,面对这样的情形,自诩出身高贵又心高气傲的宇文绮自不可能会对李秀宁有什么好感。

    她不喜欢李秀宁,偏偏又从来在她手上讨不到任何便宜,心里不知不觉间对李秀宁的积怨越来越深,两人只要碰在一起,往往就如针尖对麦芒,按理说来,这样两个不对付的人,李秀宁办茶会,完全可以不邀请她,但宇文家是京都顶级豪门,李家也不多让,李秀宁平日不举办聚会也就罢了,若她难得举办一次聚会,却偏偏把宇文绮排除在外,得罪的就不仅仅是宇文绮一人了。

    门阀子弟的社交往往与家族的利益分不开,李秀宁的性格虽比较独特立行,却绝不会因一已喜好而给自己的家族竖敌,为此,哪怕李秀宁再不喜欢宇文绮,她举办聚会,却不得不给宇文绮下贴子。

    宇文绮今日是客,又素知李秀宁的手段,本没打算在李府找李秀宁麻烦,却不想李秀宁突然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出来,郑重其事的向大家介绍此人是她的朋友,宇文绮心头的火气嗖的一声便冒了出来。

    哼,你李秀宁平日何等高傲,京都这么多贵女,能被你当成朋友的根本找不出两个,现你突然指着这么小的娘子告诉大家此人是你的好友,这岂不是公然打我们这些人的脸?我奈何不了你李秀宁,难道还奈何不了眼前这个五六岁的小奶娃?你想抬举她,我偏生要狠狠踩她,待这小姑娘被吓得眼泪汪汪不知所措,我看你的脸往哪搁。

    不说宇文绮的心事,但说李秀宁眼见宇文绮这么大个人,开口无端就将矛头对准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姑娘,心头颇为恼怒,面色一沉,正待开口,却见被自己牵着手的长孙姑娘抽回自己的手掌,她先规规矩矩的朝在各位贵女行了一礼,然后不卑不亢的开口:“长孙见过诸位姐姐,我年纪尚幼,又初回京都不久,实没有什么特别过人的地方,能与秀宁姐姐结识相交,纯属缘份,初次与诸位姐姐相见,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各位姐姐多多包涵。”

    长孙姑娘年方六岁,在场的贵女们最小的都比她大了四岁,一个年方六岁的小姑娘突然出现在这种陌生场合,面对刁难,非但没有任何怯场,反能不卑不亢的反击了回去,她的反击柔和得体,丝毫不会给人下不来台的尴尬和难堪,这等行事手段,实不得不令人惊讶。

    为此,她的话音落下之后,现场又是一静,众女看着她的目光已由好奇变成了探究,原本打定主意想刁难她的宇文绮则被噎得呼吸微微一滞,接下来的话一时竟是无法再吐出口,就在她神色变幻莫测的当口,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脆笑朝孙长姑娘走了过来:“长孙妹妹是吧,你小小年纪,便如此聪慧可人,怪不得秀宁姐姐与你一见如故,我一瞧见你,亦是喜欢得紧,简直恨不得拐回家去给我当妹妹,我姓韩,你若不介意,可称我为韩姐姐。”

    这姑娘姓韩,乃新蔡郡公韩僧寿的嫡长孙女韩大娘,韩家姑娘现年十一,身为将门之女,她性格爽直热情,弓马娴熟,是李秀宁为数不多的好友,她初见李秀如此隆重介绍长孙姑娘,心头亦颇有些惊讶,不过待宇文绮出来找茬的时候,她已经想站出来救场了,没想到这小姑娘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

    不管是基于她和李秀宁的交情,还是眼前这小姑娘留给自己良好印像,她都不会眼睁睁再看着宇文绮继续找长孙姑娘的麻烦,今日李秀宁是东道主,不便与宇文绮争锋相对,但她却没有这份顾忌。

    原来就被长孙姑娘一句话给将得进退不得的宇文绮眼见韩大娘站了出来,只能冷冷盯了长孙姑娘一眼,默默退了下去,京都贵女可以骄纵横蛮,却不能没有基本的审时度势的本领,在目前这种情形下宇文绮如果继续闹,丢人的就是她了。

    “韩姐姐过誉了……“长孙姑娘被韩家大娘这么一夸,粉嫩俊秀的小脸不由微微一红,颇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

    “哈哈,哪里过誉,我所言句句出自本心……”韩大姑娘被她的可爱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忍不住伸手轻轻捏了捏长孙姑娘漂亮的小脸蛋,心情分外愉悦。

    李秀宁瞧着自己最好的朋友与长孙姑娘对上了眼,唇角不自觉的跟着上扬,看着长孙姑娘的目光愈发的满意,她一开始还担心长孙姑娘年纪太小,突然随自己进入这种场合会有羞怯不安之感,原已做好准备,走哪都把她带在身边,没想到这姑娘的表现大出她的意料之外……

    这场聚会结束后,时间转眼就到了二月,二月初六,隋炀帝正式出京,长孙晟随军护驾,长孙晟离开之后,长孙安业夫妇时不时的会跑来找找高氏的麻烦,不过高氏是聪明人,行事进退有度,府里真正掌管生杀大权的人又是长孙晟,只要长孙晟活着,长孙安业夫妇就不敢过份,一时半会,高氏母子自然是吃不了什么亏。

    府中生活安稳,长孙姑娘每日除了习文练武,偶然再去新结交的朋在家窜窜门之外,日子过得很规律,一晃数月时间就从手指缝里溜了过去,五月底的时候,随炀帝出行的长孙晟回京了,他回来后告诉家里一个消息,陛下没有回长安,他的帝驾留在洛阳,如果没什么意外,今年下半年大概要迁都。

    这件事皇帝虽未未正式宣旨,不过朝中有份量的大臣多半都知道了皇帝的心意,很多大臣都在和家里交待着此事,唐国公府在年初的时候就有意与长孙府结亲,只是当时正月刚刚过完,长孙晟和李渊皆伴驾出行,此事只能暂且搁着,现两家的主事人都回来了,这门亲事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长孙晟回到将军府一周之后,唐国公府的窦氏就和长孙炽的妻子杨氏一同上了门,李家乃当朝数得上的世族豪门,那李家二郎又是少见的优秀小郎君,长孙晟夫妇自是没有不同意的道理,这门亲事可谓是一拍即合,月六中旬,李家和长孙家正式结下亲事。

 第十九章 迁都

    大业三年秋(公元607年),隋炀帝颁布明旨,帝驾正式入驻东都洛阳,大凡身具实职的文武百官皆随驾迁行,除文武百官外,较受帝宠的妃嫔和皇子皆在随行之列,至于那些没有实职,只挂着虚衔、领着朝庭俸禄的勋贵以及不受重视的公主皇子和贵人,一律留守长安。

    (备注,隋炀帝迁居洛阳应该是大业二年的事,咱们这毕竟不是正统的史书传记,而是人物演义式的小说,某些事件的时间与正史略有出入实属正常,望书亲们谅解。)

    现年三十有九的隋炀帝杨广膝子女不少,不过顺利成年并受炀帝宠的并不多,其中最受重视的自然是嫡长子杨昭,杨昭为炀帝元配萧皇后所出,自幼稳重聪慧,性情谦和,对长辈谦恭孝顺,对弟弟妹妹友善照顾。

    这样的一个孩子,不仅极得他的祖父文帝的喜爱,杨广同样十分重视自己这个嫡长子,杨广即位后立即就下旨册封他为太子,只可惜这位太子受封之后,不知是他的命盘不够贵重,还是帝心难测,总之,自立了杨昭为太子后,原本对儿子哪都满意的杨广再看他时候,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杨昭不知自己哪惹了父亲不快,心头惶恐之余愈发的想彰表自己的孝心,一心想在父亲面前侍驾,(隋炀帝登基后,没事就喜欢往洛阳跑。)炀帝不准,太子在长安和洛阳两地来回奔波又加心事郁结,没多久就患了重病。

    太子患了病,隋炀帝不仅没找太医给他医治,反听信馋言,找了个巫医来为其看病,结果可想而知,病没看好不说,没多久,太子就一命呜呼。(史书记元德太子杨昭逝于大业二年八月。),炀帝眼见嫡长子因自己无端猜疑病逝,心头既内疚又悲痛,亲书赐其谥号“元德”。

    元德太子逝世后,隋炀帝许是心头内疚难安,不仅自己不再提立太子一事,也不许大臣们提,并将满腔内疚之情移到太子的三个儿子身上,分别将太子三个年幼的儿子一一封为亲王,并经常将他们带在身边。(杨昭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燕王杨倓,越王杨侗,代王杨侑。)

    炀帝迁都洛阳,别的子孙不提,杨伙,杨侗和杨侑这三个孙子他肯定是要带到洛阳去的,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皇二子杨暕,杨暕只比杨昭小一岁,同样为萧皇后所出,他的性情相貌酷似其父杨广,俊美聪慧又好色,幼时颇得炀帝喜爱,成年后因喜好美色而一再犯炀帝的忌,逐渐不受其父待见。

    不过杨广虽因某些原因对这个酷似自己的次子有些不喜,却没到厌恶的地步,再加上他方方面面都很像自己,面对这样的一个儿子,炀帝心里多少有些特别的感情,为此,随行的皇子自然少不了他。

    至于公主,得杨广喜爱的公主只有两个,一为南阳公主,一为如意公主,南阳公主早在开皇十八年就嫁给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杨广再喜欢她,却也不好时时将她带在身边,不过宇文家是重臣,炀帝迁都,南阳自然会随夫一家迁入洛阳。

    如意公主年方七岁,聪明伶俐,活波可人,颇受炀帝宠爱,年初炀帝北巡的时候,就把她带在身边,不多说皇家琐事,但说右骁卫将军府,长孙晟要随驾迁入洛阳,高氏母子等人自要随行,长孙安业等已经成了亲的儿子们则留在长安的将军府,不过鉴于洛阳是长孙家族的祖地,长孙晟离京时特意交待儿子,过年的时候,让他们回洛阳过,一家人去祭拜祖宅。

    皇帝迁都,绝非小事,不仅帝驾要迁,满朝文武和军队也要跟着搬迁,其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量,不过帝意已决,大家也没什么法子,过完中秋后,搬迁就正式开始了,长孙姑娘现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搬迁中繁杂与困难和她没什么干系,她需要做就是等着丫环婆子收拾好行礼,与父母一同登车上路。

    唯一让她感到遗憾的是自己好不容易寻了个不错的武教师父,现因自己要迁去洛阳,即要与师辞别,她的教习师父是舅父高士廉好不容易帮她寻来的,此人并非奴籍,据说是某名镖师的女儿,骑射功夫极佳,只因曾受过高士廉的人情,这才来到将军府教习长孙姑娘。

    她的家人都在长安辖下的县里安居乐业,她在将军府为长孙姑娘授课,每月有几天假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现长孙姑娘要去洛阳,人家一介好好的良家子总不能为你抛家弃子,也跟着跑到洛阳去,长孙姑娘虽有些舍不得师父,却干不出这等强人所难之事。

    长孙姑娘一家人是八月二十随京都众官员一起动身的,长孙晟是将军,自然是随军而行,长孙姑娘与母亲一起唐国公府的马车在一起,一众人等在路上耗费了三日多时间,终抵达洛阳。

    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隋炀帝既然准备在洛阳长驻,不仅早早筑好皇宫,文武百官的府邸也早准备好了,他们一家人过来之后,很快就搬进皇帝赐下的新将军府,长孙晟到达洛阳后,一直驻扎在军中,帮着处理军中各种杂务,直到半个月后才归家。

    倒是长孙大姑娘,高氏母女到达洛阳军将府的第三日,她便带着儿女过来了,长孙大姑娘的女儿秀娘年初去长安拜年的时候与长孙二姑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时再见,两女自是高兴之极,秀娘一看到长孙二姑娘,就欢呼着扑了过来:“小姨,你们搬到洛阳,自此以后,咱们就能经常见面,真是太好了。”

    “母亲,你瞧瞧秀娘这孩子,都七岁了,还这般不稳重,真真令人头疼。“长孙大姑娘一旁瞧着咋咋呼呼的女儿,忍不住朝高氏抱怨。

    ”不过七岁的孩子,活泼点好,要那般老成持重干什么,观音婢就是性子太静了,正该和秀娘这样的活泼的孩子多处处。“高氏闻声不由白了长孙大姑娘一眼,笑道。

 第二十章 族人(上)

    秀娘与长孙二姑娘凑到了一处,王琦这小娃儿则与无逸小孩童粘到了一起,高氏初到新地,本有些担心家里的几个孩儿一时半会间难以适应新环境,现瞧着他们的样子,显然适应得很不错,一颗慈母心逐渐放了下来。

    长孙晟将军营中的诸多杂事处理得差不多、终腾出时间回家的时候,发现高氏已将府里的一应事务打理得妥妥当当,惊讶之余心头不由对高氏愈发的满意敬重,他回到将军府的第二日,便带着妻儿去了祖宅。

    长孙一族乃洛阳承传了数百年的将门旺族,长孙晟青少年时期大部份的时间都在这里渡过,出仕之后因各种原因回祖宅的时间少了,但每逢重要事件,如丧娶生子等皆会回来,又或族里的关系亲近的长辈过世或平辈娶亲,只要腾得出时间,他都会回来。

    长孙晟最近一次回来是他的母亲过世的时候,长孙晟一脉长孙氏的二房,他们这一脉的男丁去世都要运回洛阳安葬,长孙晟的父亲葬在这里,母亲去世自然也要送回来与父亲合葬,长孙无忌出生到现在一共随父回过两次祖宅,一次是他刚满周岁的时候,一次即祖母去世,长孙二姑娘则一次都没有回来过。

    长孙晟昨日已往祖宅递过信,说了自己今日要回来,为此,他的车驾刚到祖宅门口,便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和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与祖宅的大管家一同站在大门口等人,这三人一看到长孙晟的马过来,便急急迎了上去:“季庭,顺德见过兄长,马大见过郎君。“

    “季庭,顺德,你我本是兄弟,不必拘此大礼,马管家,快快请起。”长孙晟见状急忙一步从马上跳了下来,伸手将两位堂弟拉了起来,并对一旁恭恭敬敬弯腰朝自己行礼的马官家开口。

    年长的中年男子名为长孙季庭,乃长孙晟的伯父长孙季明的幼子,那位年仅二十出头的青年则是长孙晟的族叔长孙恺的儿子,长孙恺是长孙晟的族叔,却只比他大了四岁,叔侄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极深,现还好好的活着。

    “兄长,后面马车里坐的是嫂子和我的侄儿们吧,快让他们下来咱们好进去,父亲这会怕都等急了,自听闻兄长今日要过来,父亲从昨晚开始就在叨念你,若非怕人说咱们家没规矩,他都忍不住要和我一同迎到大门外了。”长孙顺德被拉起来之后,眼珠落到长孙晟身后的马车上,笑着开口道,现年刚刚二十二岁的长孙顺德性情颇为开朗,他虽只见过眼前这位在族中声望极盛的兄长几次,在他面前却丝毫不拘谨。

    “劳五叔惦挂了。”长孙晟听得语意微微一哽,随后唤出马车中的妻女,高氏下了车,自是要领着儿子与族弟见礼,双方寒喧了几句,一行人便随长孙顺德和长孙季庭一同朝宅内行去。

    长孙晟现年已五十有六,他这一脉中尚活着的长辈就只有四房的长孙恺和五房的族叔长孙大敏,其它的族人多是同辈和小辈,长孙家的祖宅是七进的大宅,长孙晟夫妇刚随长孙顺德和长孙季庭走进第一重庭院,便听见一个洪亮的声音在长廊对面响了起来:“季晟,一别数年未见,你,你也老了。”

    长孙二姑娘顺着这个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看上去约莫五六十岁的老者,满脸激动的站在对面的长廊中,他看见长孙晟,立即抬步朝长孙晟走了过来,此人便是长孙晟的族叔长孙恺,长孙恺现年六十有二,曾在军中任职,五十五岁之时辞了官,一心回家养老了,他是长孙晟这一脉中与长孙晟关系最好的人。

    长孙晟这一脉一直十分兴盛,其曾祖乃北魏大司空长孙稚,长孙稚膝下共有五子,个个出众,长孙稚的长子长孙子彦和次子长孙子裕为弃妻张氏所出(张氏为长孙稚元配嫡妻,后因红杏出墙而遭稚厌被休,是为弃妻,此乃些许杂文记载之事,是真是假作者君不得而知。)三子,四子和五子则为继室罗氏所出。

    据说因张氏之故,长孙子彦和长孙子裕皆不甚得长孙稚喜爱,长孙稚最喜欢的是第三子长孙绍远(长孙稚上党的爵位最后亦由此子继承。)不过长孙子彦和长孙子裕虽不甚得父亲喜爱,本身却十分争气,再加上家族的余荫,成年之后皆成了朝庭重臣。

    长孙子彦子嗣极丰,一生共育有九子一女,长孙子裕的子嗣则颇为单薄,膝下共仅三子,顺利成年的则只有长孙兕一人,好在他子嗣虽然不丰,却胜在争气,仅此一子便胜过其它兄弟的子孙无数。

    长孙兕少为北周刺史,后升为骠骑大将军,北周皇帝亲许其自开府仪,位同三司,封爵平原县侯,其地位权势之盛丝毫不在其祖之下,长孙兕虽有本事,可少年时因父过世较早,在族中没少受欺凌,若非有大伯长孙子彦和四叔长孙士亮的关照,能否顺利走上仕途都不好说。

    同辈中人与他关系最好的是大伯的次子长孙季明和四叔的长子长孙嵘,长孙恺是四叔长孙士亮的幼子,年纪比上面的四个哥哥小了一大截,自然与兄长们玩不到一块去,他与兄长们玩不到一起,倒是与长孙兕的几个儿子玩得很好,(双方年纪相差不大。)其中又和长孙晟的关系最好,在这样的前题下,叔侄一别多年不见,两人再次相逢,心头的激动可想而知。

    “五叔,多久不见,你,你一切安好罢?”长孙晟突然看到这位多年不见的族叔,心头亦是激动难抑,他前行的脚步陡然加快,三步并成两步来到长孙恺面前,长揖到地道。

    “起来,季晟,起来,快起来,我很好,你瞧瞧我这身子骨,还硬朗得狠,家里一切安好,这两个小家伙是你的幼子和幼女罢。”长孙恺一把将他拉起来,目光随后落在高氏身旁的长孙二姑娘和长孙无逸身上,开口道。(无忌和高氏他都见过,长孙二姑娘和无逸则没有见过,人虽未见过,他与长孙晟这些年间却有书信往来,自然知道他又添了一对儿女。)

    “正是,娘子,辅机,观音婢,玄同,过来给五叔见礼。”长孙晟顺着长孙恺的手站了起来,转首对高氏和一对儿女开口。

    “高氏携儿女见过五叔。”高氏这才带着一对儿女上前见礼。

 第二十一章 族人(下)

    “不必多礼,快快起来,辅机当年才这么点大,现在都长成翩翩少年郎了,还有这两个孩子,性情相貌也是一等一的好,季晟好福气。”长孙恺虚扶了一下,目光落在长孙无忌身上的时候,忍不住用手比划了几下,随后又看了长孙二姑娘和长孙无逸几眼,点头称赞不止。

    长孙晟对眼前这几个儿女确实颇为满意,他与长孙恺关系又非同一般,面对自家这个五叔的夸赞,并未谦逊,只站在一旁挼须而笑,三个孩子自不能如他们的父亲一般淡定,长孙恺的话音一落,他们便连忙开口:““五叔祖过奖了。

    “咦,这是咱们长孙家英明神武的大将军回来了?怎么只带了继室和继室的儿女,我那嫡出的侄儿们呢?季晟你迁官至洛阳,莫非竟把自己原配嫡出的儿子儿媳都给扔在长安?“长孙晟夫妇刚刚随长孙恺父子一同走进第二重庭院,一个充满讥嘲的声音从庭院中央响了起来。

    长孙姑娘听着这个明显不怀好意的声音,不由抬目望去,映入她眼帘的是一个年纪和五叔祖差不多的老人,他个头适中,衣着华贵,气度雍容,一看就是养处优,久居高位之人,年纪虽然不轻了,相貌却继承了长孙家族的良好基因,颇为不俗,唯有一双瞪着自己一行的目光布满了不善。

    “季晟见过二堂兄。”长孙晟的目光落在此人身上,微微眯了一下,随后一脸平静的走到他面前,抱拳躬身行礼,此人是长孙晟另一房的堂兄长孙宽。

    长孙宽是三房子弟,因有个妹妹是皇子妃的原故,再加上自身确实也有些才干,十年前被文帝封为管国公,在洛阳有自己专门的国公府,平日里并不住祖宅,今日之所以会在这里,是前两日回祖宅有事,待他处理完事情准备离开的时候正好听说长孙晟近日要回来,便留在祖宅多住了一日。

    以他和长孙晟交情留在这里当然不是等他叙旧的,三房和二房,自长孙宽的祖父那一辈开始,两房就不太对付,到了他们的父亲这一代,颇有几分势同水火之势,好在两房的人都谨记着一条家训,兄弟间有再多龌蹉,关上门来斗可以,却不能闹到外面去,为此,在外界看来,长孙一脉族人即便不那么和睦,真遇到了大事,大家仍是同气连枝,一至对外。

    长孙宽身具管国公爵位,在他看来,他们这一房才是长孙氏一族的代表,整个长孙氏的族人皆该以他们三房马首是瞻,长孙氏三房除了他这位凭着自己的本事受封的管国公之外,他嫡亲的兄长长孙洪也继承了父亲薜国公的荣号,一门双公,何等殊荣,长孙氏的族人有什么理由不事事以他们为首?

    事实却非如此,自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三房在长孙族人中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按理说来他的祖父承了曾祖父的爵位,更是长孙氏一那代的家主,理应是长孙一族无可争议的掌舵人,可实际上他祖父当家的时候,长孙一族真正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却是大房和二房。

    到了他父亲这一代,自长孙兕正式崛起之后,他的父亲长孙览更是被压得抬不起头,但好在他父亲慧眼识英雄,早早选择了追随在杨坚身边,当年杨坚想铲宇文护的时候父亲一马当先,身先士卒,自此成为杨坚的嫡系班底,杨坚称帝、建立了大隋王朝之后,很快封了父亲为薜国公,没多久,又让皇四子娶了自家妹妹,长孙氏三房从此和皇家成为了亲家。

    按理说来,以三房现有的地位,完全可以碾压二房了吧?(大房自长孙子彦后,就没有特别杰出的子孙,已不被三房放在眼里,他们现在对手只有一个,那便二房的人。)可事实再次狠狠给了他们一巴掌,长孙兕虽不像长孙览那般早早抱了杨坚的大腿,但他是有真本事的人。

    杨坚取代北周,用的借口并非谋权串位,而是受禅上位,既然是受禅,自然不能苛待那些真正有才干的朝臣(杨坚本是明主,只要这些人不公然反他,他自然也舍不得肆意诛杀人才。)长孙兕到了大隋后,虽不再拥有在北周时的权力地位,但隋文帝对仍礼遇有加,就连他身上的爵位都没有除。

    待长孙兕的几个儿子长大,二房的风头竟是再一次将三房压了下去,(三房虽说一门双公,可长孙宽和长孙洪论起真本事,无论如何都不能和长孙晟和长孙炽比。)面对这样的情形,长孙宽兄弟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大凡找着机会,他们都会借机找长孙晟兄弟的茬。

    长孙晟对二房和三房的恩怨心知肚明,自然知道长孙宽的心事,但三房如今荣宠颇盛,自家这位二堂兄也确有些本事,又和皇家是姻亲,不到迫不得矣,长孙晟实在不愿与他们正面对上,为此,面对长孙宽的奚落,他并未没什么表示,反而规规矩矩的朝他行了一礼。

    “你我兄弟,这些虚礼就免了,不过季晟,你似乎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长孙宽显然不愿意就这般放过他,他眯着眼打量了长孙晟两眼,盯着他继续开口道。

    “安业早已成家立业,他想在哪发展他自己有决定权,我虽是他的父亲,却也不应过多干涉他的选择,我知道二堂兄向来疼爱安业这孩子,若是二堂兄担心他在家里受了什么委屈,不妨写封信去问问安业,若真发现我这做父亲的待儿女不公,二堂兄再来指责,季晟定然虚心接纳。”长孙晟站直身体,迎着长孙宽的视线,淡淡开口道。(长孙晟的前妻与长孙宽的母亲的娘家多少有点关系。)

    “好了,佑宽,季晟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么?安业是他的嫡子,他岂会不善待?季晟难得回来一次,正好你也在,今个儿你也别回国公府了,就在五叔这,我让你三婶亲自给咱们爷几个备些酒菜,咱们叔侄几人好生喝上一场,叙叙家常如何?”一旁的长孙恺瞧了瞧两个侄儿的模样,眸光微微转了一转,忙站出来开口道。

 第二十二章 拜师王通

    长孙宽究竟是年近六旬,又被隋文帝亲封为国公的人,即便与长孙晟兄弟不怎么对付,行事却不会没有半点分寸和城府,长孙恺年纪虽只比他大两岁,辈份上却是他的长辈,有他在旁,再加上长孙晟有意示弱,今日他想再为难自家这个滑溜的堂弟已无可能。

    既然不能落长孙晟的面子,长孙宽自然不想自己给族人留一个不敬尊长的不良印像,意念落到这里,长孙宽眸光微微一转,便笑着对长孙恺开口道:“既是五叔有此雅兴,佑宽自当遵命。”

    长孙晟眼见长孙宽不再刻意刁难自己,他自不会主动挑事,面对长孙恺和长孙宽询问的目光,长孙晟微微一笑,开口回答:“我与五叔、二兄一别多年,今日大家难得碰到一起,五叔和二兄又有此雅兴,季晟自当舍命陪君子。”

    “好,好,不愧都是我们长孙家的得意子弟,今日咱们叔侄几人定要一醉方休!”长孙恺见状不由放声大笑,待长孙晟见过族里的几位长辈和族兄弟之后,他们一行男人便喝酒叙话去了,少了父亲长辈在旁,长孙无忌很快带着幼弟和族中同辈的郎君们打成一片,高氏和长孙二姑娘则留在屋里与祖宅的女眷们说话。

    吃过午饭,高氏母女好不容易有了独处时间的时候,长孙姑娘终忍不住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