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夫不必再言,即便父皇不提此事,我也会谏言,现难得父皇提了出来,无论得罪多少我,我都要帮着父皇把这事做成了。”柴绍刚开口,话音便被李世民给截断。
次日早朝,果如柴绍所说的一般,高祖刚提出这个提议,即遭到满朝文武的强烈反对,太子和齐王冷眼旁观,一言不发。
李世民冷笑一声,站了出来,他一双虎目冷冷的扫了反对的大臣一圈,缓缓开口道:“诸位反对平阳姐姐以军礼下葬,说白了不过觉得以前没有这样的先例。”
“我想问问诸位大人,这世上什么事,不是从无到有?从夏商到现在已有二千余年,这二十余年来,律法,农业以及入仕科举等制度都在不断发展完善。”
“之前没有公主以军礼下葬,是之前没有出现过有资格以军礼下葬的公主,而平阳公主是什么人,在座的诸位大臣想必没有人不知道。”
“以她的累累军功,再加上她的亡逝又是在出征的战场上负伤所致,她这样的人若都没有资格按军礼下葬,你们倒是告诉我,什么人才有这样的资格?”
第一百六十六章 矛盾激化(下)
众臣听得嘴皮颤动,下意识的就要反驳,可大家的视线与秦王那冰冷森然的目光一触,心头顿时一凉。
再加上皇帝也一脸怒容的瞪着他们,大家反驳的话溜到嘴边一时竟吐不出来。
当然,倒不是说这么多朝臣中找不出一两个敢和皇帝、秦王打擂台的硬茬,主要是他们反驳的借口实在有些立不出住脚。
以平阳公主的军功,再加上她过世的原因,无论哪一条按军礼下葬都不为过,唯一能让他们说道的就是平阳是女儿身。
在众臣的心里,一个金娇玉贵的公主,却凭着军功以军礼下葬,这是示裸裸的打天下男儿的脸!
正是出于这么个龌蹉心里,才有这么多人反对高祖的提议。
可这种事只能在心里想想,却不合适说出来,人家是女儿身不假,可这份荣耀是人家凭着实打实的本领挣来的,以前没有公主按军礼下葬,是没有公主有她这样的本事。
若是提这个建议的人无权无势也就罢了,可现在一力支持的却是皇帝和当朝最有影响力的亲王。
若他们继续顶着那点明显不合适宜的陈规旧俗继续辩驳,只怕很快要被秦王批得体无完肤,被皇帝当成心事龌蹉的小人。
高祖眼见众臣被问得鸦雀无声,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快,一纸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的圣旨就发了下去,同时罢朝三日,让礼部为公主治丧。
早朝结束,大家前往公主府凭悼的途中,元吉的一张脸阴沉的仿若能滴下水来。
他瞅了个无人注意的当口,一脸不忿的凑到太子建成身边,开口道了一句:“太子哥哥,二哥在朝堂上的威风你看见了吧?”
“他以一已之力,驳得众臣鸦雀无声,连口都不敢开,这简直是压根没把太子哥哥你放在眼里,偏偏父皇还一力支持他,真是气死我了。”
“四弟,慎言,关于平阳以军礼下葬之事之前虽没有这样的先例,但以平阳的军功,按军礼下葬,并不算违制。”
“二弟与平阳感情向来深厚,在这件事上他一力支持父皇也情有可原,父皇对平阳的感情你是知道的,马上就要到公主府了,你可别乱来。”
太子心里其实也很不舒服,不过他的心性到底比元吉要强不少,和平阳的感情也不错,这种时候,为这么点事,和李世民置气,却是做不出来。
李元吉看了他一眼,鼻中重重哼了一声,想起父皇对平阳的感情,知道这地方容不得他胡闹乱来,只能按下满腹不忿,不再言语。
平阳公主在朝的声望本就极高,再加上皇帝的圣旨,她的丧事规格极高,不仅朝中大臣,王公贵族和宗室皆来凭悼,她在军中的同僚也来了很多。
又因柴绍之母已经亡故,父亲仅有他一个嫡子,需由女子张罗的一应事宜,只能由太子妃、秦王妃和齐王妃共同代理。
太子、齐王、秦王现在的感情不如当年那般亲密无间,他们的妻子彼此之间的关系却相当不错,三妯娌同心协力,将一应事宜处理的井井有条。
长孙王妃与平阳公主感情莫逆,她在帮着治丧的过程中,泪水几乎没有干过,三天丧事结束后,她整个人就瘦了一圈,精神也十分不济。
她回到秦王府的时候,现年虚岁已经五岁的李承乾看到母亲的模样,吓得不轻。
他急急凑到长孙面前,一脸担忧的轻唤:“母妃。。。。。。”三岁多的李泰也奶声奶气的跟了过来。
家里几个孩子年纪都小,长孙只带他们去灵前给平阳公主瞌了头,就让人带回来了,这几日长驻在公主府的长孙王妃几乎没和孩子们见过面。
长孙看着围在身边的两个孩子,心头一软,强自打起精神,伸手轻轻抚着他们的脑袋:“母妃没事,你们不用担心。”
“观音婢。”从外面进来的李世民看到这一幕,三步并成两步来到妻子面前,他这几日心情比长孙还要悲伤,一时没有注意到妻子的变化,现看到妻子憔悴的模样,心头十分怜惜。
“我真没事,二郎,你看着比我还憔悴,赶紧去梳洗,今个儿我们什么都不要想,好好睡一觉,姐姐在天之灵,想必不愿看到我们这样倒下去。”长孙迎着丈夫的视线,接口道。
长孙王妃和孩子说了几句话,就让人将他们带开,接着便去梳洗,夫妻一夜无话,皇帝为公主罢朝三日,三日后大家便要上朝。
李世民与平阳的公主是嫡亲姐弟,为其请几日假哀悼也在情理之中,为此,当李世民递上七日请假折的时候,高祖想都没想就批了。
次日早辰,李世民和妻子用过早膳后突然开口道了一句:“观音婢,我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元吉和姐姐可有什么摩擦?”
“没有啊?你为何这么问?去年你出征后,元吉就被父皇派到了河北去征讨刘黑闼,后来他吃了败仗,父皇就把太子给调了回来,让他接了元吉帅印,元吉则成了他的副手。”
“姐姐也是在那时候被派出去的,不过姐姐去的是娘子关,主要防止突厥来援,以及断刘黑闼的后路,自去年九月到今年班师回朝的这段时间,他们应该都没有机会碰面。”长孙一脸惊讶的问。
“没什么,只是他的态度让我有些奇怪罢了,平阳姐姐待他虽严厉了些,却从不失关爱,平日里他虽有些怕平阳姐姐,和她的感情却不错。”
“如今姐姐突然病逝,他在姐姐的灵前竟无半分伤怀,我实在想不通原因。”李世民皱眉道,元吉这几日在平阳的灵前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差点让他没忍住要动手。
长孙王妃听得心头一突,她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两月前齐王妃在承天门外对自己说的话。
以杨珪娘的性情为人,本不该莫名其妙说这样的话才对,除非元吉曾在家里对着她发过什么牢骚。。。。。
再想起平阳公主原本快康复的伤势突然逆转,长孙的脸色陡然变得煞白如纸。
“观音婢,你可是想到了什么?”李世民瞧着妻子陡然变白的脸色,眼眸不由微微一眯。
第一百六十七章 矛盾激化(下)
“没什么,元吉性子有些喜怒无常,许他心里也是伤心的,只是面上不愿表现出来罢。”长孙心头一跳,这种无凭无据的事,万不能说出来。
她深吸了口气,压下心头剧烈起伏的情绪,默默的在心里对自己道:不可能的,不管是从哪方面来看,元吉都没有对平阳姐姐下手的动机。
李世民见妻子不肯多言,心里愈发的狐疑,可妻子不说,他也不好再问,只能揣着心事出了门,长孙瞧着他的背影,心头忧虑更重。
李世民出门之后就去了公主府,他到的时候柴绍正陪着儿子一起在喝粥,看到李二郎,柴绍抬有些诧异的开口:“二郎,你昨日刚回去,今个儿怎的又过来了?”
“来看看你和哲威,姐夫,姐姐已逝,你莫要过于伤怀,哲威和令武都需要你照顾。”李世民看着憔悴得不成人形的柴绍,以及不过几日时间,就瘦了一大圈的柴哲威,心头堵的厉害。
“我知道,不仅是我,你和弟妹也一样,我知道你们和平阳的感情,二郎,三日罢朝已过,你应该上去朝的。”柴绍一口将碗里剩余的粥喝了下去,放下碗看着李世民接口道。
“我已和父皇告了假,无妨,哲威,用完膳去外院走动一下,消消食。”李世民在柴绍身边坐了下来,并对已吃完饭的柴哲威道了一句。
柴哲威知道舅舅多半是有话要和父亲说,很懂事的点了点头,起身朝外行去,柴绍见状有些奇怪的问了一句:“二郎,你可是有什么话想问我?”
“嗯,我想知道,姐姐的病情明明好转了,为何突然又恶化起来?”李世民点了点头,道。
柴绍本是随他一同出征的,不过听说平阳身受重伤,他那边前线又无重大战事,就提前回来了,他回京的时候,平阳的伤势尚未开始恶化。
“我也觉得奇怪,我回来的时候,平阳已经可以在院子里缓慢打拳了,可三日后,伤情突然恶化,众太医束手无策,最后得出的病因是可能她体内有不知名潜藏病因被激发。”柴绍道。
“在此期间,来为平阳姐姐诊治的都是什么人?又有些什么人来看过她?”李世民又问。
“平阳班师回朝的时候直接被陛下接到了宫里,她伤势好转些后就从宫里搬了出来,陛下不放心,又派了太医院的周太医跟出来帮她调理身体。”
“至于来看平阳的,在京的王爷和宗亲都来探望过,二郎,你突然问起此事,莫非。。。。。。”柴绍听得心头一跳。
“没有,姐夫不要多想,我只是有些想不通罢了,姐姐自小跟随了因师太习武,论身体的底子,只怕比我还结实些,实没有道理在伤势已经开始康复的前题下突然恶化至此。”
“不过这事由宫中多名太医合诊,得出的结论都是有可能因伤而触发她体内隐藏的病因,可能确是我想虑了。”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从公主府出来,李世民并没有离开,他延着街道漫无目标的走着,不知不觉的竟来到了平阳曾呆过的军营,他在军营门口站了片刻,默默的转身离去。
离开军营,他继续漫无目标的瞎走着,到了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才转身朝秦王府的方向行去。
穿过两条街道,路过外郭城与皇城交接处的一处繁华街道时,李世民突然看到元吉的身影。
元吉没有穿朝服,他一身普通富家郎君便装,与两名衣着华贵的青年一同朝着鼎丰楼走去。
鼎丰楼是京城排得上号的大酒楼,菜色极佳,服务一流,坐落在外郭城与皇城交界处。
鼎丰楼位置可谓是选得恰到好处,离宫城较远,又与皇城交接,既不会像开在皇城的店铺一般,时刻需要看各路贵人的眼色行事,又不会完全与贵人们断绝关系。
平日里来此消费的除了各路富商巨贾,也会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勋贵之家的子弟,碰上朝庭沐休日,偶然也有些勋贵重臣慕名前来品尝这里的菜色。
元吉身为王爷,偶然来此吃吃饭本不足为奇,但今天才是平阳公主下葬的第二日,他便与朋友跑到这鼎丰楼来吃喝,最可恶的是,他见自己请假,也跑去和皇帝请假,说要哀悼姐姐。
现倒好,哀悼直接哀到鼎丰楼来了,若非理智尚存,李世民简直恨不得立即冲上去将他纠出来暴揍一顿,眼见元吉进了大门,他停住脚步,沉着脸跟了过去。
李元吉这时候跑到鼎丰楼,显然也比较小心,他进门的时候四下打视了一圈,没发现周围有熟悉面孔,这才踏进鼎丰楼。
进门之后,与两名同伴说说笑笑的上了二楼,进入了贵宾厅,李世民小心的尾随在后,直到看见他们进了房间,他才退了出来。
等里面的人点完菜,他忽然现身拦下负责点菜的店小二,从怀里摸出一张巡防将官的腰牌,对店小二开口道:“我是新调到此地的巡防官,发现刚进去的那几人,有一个与上官发给我们的通缉匪徒有些像,这些人是什么来路你可知道?”
“长官,我,我不知道啊,陈郎君和王郎君是外地富商,一年有三四个月时间住在长安,经常来本店吃饭,随他们一起进来的那位黄衣郎君,我尚是头一回见。”伙计看到李世民手里的腰牌,吓了一跳,立即倒豆子般将他知道的事情倒了出来。
“他们点了些什么菜?”李世民又问。
“陈郎君和王郎君出手一向大方,今日点了八荤四素,都是本店的招牌菜,外加一壶好酒。”伙计答道。
“知道了,你下去吧,注意不要惊动他们,和平常一样招待他们即可,若敢违背,嗯?”李世民听完之后,摆了摆手,并略带威胁的叮嘱了一句。
”长官请放心,小的省得。”伙计头如捣蒜般连连点头。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直到华灯初上的时候,李元吉才带着熏熏醉意从里出来,他刚出门,便见一个高大魁梧身影拦住了他的去路。
“找死啊。。。。。。二,二哥,你怎么在这?”元吉大怒,脱口就是一句找死,结果一抬头看清站在眼前的人时,口里的怒斥顿时变成了结巴。
“我若不在这,又怎会知道我的好四弟私下里竟是这副德性?我请假,你眼巴巴也跑去向父皇请假,说要为姐姐哀悼,原来就是这本哀悼的?”李世民怒极。
“我私下里德行如何用得着你来管?你是太子,还是父皇啊?别以为父皇封了你一个天策上将的头衔,就真以为自己凌驾于诸皇子之上了。”
“每日装出一副贤德的样子,不是教训这个就是教训那个,我呸!”李元吉脾气本就暴躁,又对李世民有心结,再加上喝了点酒,受李世民的语一激,理智顿被抛诸脑后,口不折言的骂道。
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嫌隙
李世民的回复简单而粗暴,他抬手就是一巴掌扇了过去。
李元吉下意识的想闪,可他喝了酒之后,反应明显迟钝了许多,而李世民的巴掌显然也不是那么容易避,但听啪的一声!这一巴掌结结实实的落在李元吉的脸上。
他的脑袋被扇的一歪,口中一阵咸味上涌。他低头往地上一吐,一口鲜血随着唾沫一起被他吐了出来。
李元吉吐出口中的鲜血和唾沫之后,慢慢的抬起头,双目泛红,整个人看上去像只随时准备择人而噬的野兽般,恶狠狠盯着李世民,一字一句的开口:“你敢打我?”
“打你怎么了?你难道不该打?我没有动手打死你已是看在亡故的母亲和姐姐的份上,姐姐这些年待你如何,你心里一点数都没有?”
“怎么?瞧你这模样是准备与我较量一场?”李世民眯着眼,一脸森然的盯着李元吉开口。
李元吉双目通红,浑身怒气勃发,样子无疑十分吓人,可李世民不是普通人,别说元吉一个醉汗的怒意,就算比元吉再凶悍十倍的人站在他身旁咆哮,也休想让他有半分怯意。
李元吉瞪着李世民的双目仿若要喷出火来,口中噗哧噗哧的喘着粗气,瞧他那模样,似恨不得扑上来一把将李世民咬死。
可在李世民森冷的目光注视下,他明明气得浑身发抖,足下却像生了根一般,不敢有任何动作。
李世民冷冷的看了他一会,见他不准备与自己动手,没再继续说什么,鼻中重重哼了一声,便转身大步离去。
李元吉盯着他的背影,目光变幻莫测,谁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李世民回到王府的时候时间差不多到了酉时末。
长孙王妃见他深夜方归,脸色也十分不好,并没多问什么,只让人用蘑菇汤给他煮了碗素面端过来,让他垫垫肚子。
李世民不声不响的吃了,吃完面放下碗筷后,抬目看向妻子,主动开口道:“观音婢,不久前我在外郭城的鼎丰楼碰到了元吉。”
“元吉去那里干什么?你们吵架了?”长孙王妃听得秀眉一颦。
鼎丰楼的大名她当然知道,虽然没去过,却不只一次听人谈论过此楼。
“我打了他一巴掌,观音婢,元吉似乎对我有很大的不满和怨气,我自问从未亏待过他,即便对他有些严格,也是为他好。”
“你说说,他心里的积怨到底从何而来?”说起元吉,李世民的眉头不自觉的拧成了一道麻花。
长孙张了张嘴,一时却不知该如何接口,对于元吉,她这个当嫂嫂的是看得很清楚的。
李元吉的性子和太子、李二郎都不一样,也不像李渊。
他冲动,易怒,也重情,这一点仅需瞧他对自己和太子妃郑氏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他幼时父兄长期在外征战,母亲又过世得早,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和自己、郑氏生活在一起。
为此,这些年来,不管他在外面脾气多么差,一旦回到家里,面对郑氏和自己的都时候,都表现得很乖巧,对她们也十分尊重。
但是他的格情实在有些喜怒无常,对自己和郑氏一直能保持重尊,除了在他心里对她们有份亦母亦姐的情怀之外,多半还因她们与他没有任何利益冲突。
若他们之间一旦产生冲突,谁也不敢肯定他会干什么。他相当的任性,有点被惯坏的感觉,若你什么事都能顺着他,一切都好。
一旦违背他的心意,很有可能转眼之间就反目成仇。
“呵呵,我自己都弄不清原因,却让你来回答,是我为难你了。”李世民瞧着被自己问得哑口无言的妻子,有些自嘲的笑了一笑。
“其实我知道原因。”长孙沉默了一会,答道。
“什么原因?”李世民一脸讶然的看着她。
“元吉在你们几个嫡出的子女中,年纪最小,你们一直都比较宠他,让他下意识的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最多的关注,为了不被两个哥哥比下去,他也曾下了一番苦功习武修文。”
“但是每个人的心性和天赋不一样,他再努力也掩盖不了性格上的缺陷,李唐建立之后,你和大哥风芒毕露,他在你们的映衬之下则显得逊色很多,心境逐渐失衡。”
“尤其是晋阳大败,只身逃回长安,被无数人话诟后,这种失衡更是严重,他是父皇的嫡幼子,即便父皇有些头疼他的荒唐和不懂事,却也不能真不管他。”
“为此,父皇将他扔到你的手中,希望你能好生带带他,你也算不负父皇所望,他在你军中几年,进益很大,这几年跟着你打的几场大仗,每战皆有大功,昔日草胞亲王的头衔早被摘下,成了无数人口中津津乐道的英武亲王。”
“但是他并没有忘记,他的功劳都是怎么来的,他所有的军功都建立在你或太子的领导下,太子性情温厚,对他又颇为溺爱,即便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会好语规劝,极少斥责。”
“可你不一样,你眼里容不下沙子,尤其是战场之上,他一旦有半点逾规不当之处,你就会严厉喝斥,半点情面也不留,久而久之,便。。。。。。”长孙王妃一脸复杂的看着丈夫开口。
“这么说来,还都是我的错了?战场之事,任何一点轻忽,牵涉的都是千万人的性命,我岂能不严,我。。。。。。”李世民一听,顿时激动起来。
“二郎,我并不是说这些事都是你的错,这些话我本不该讲,你和元吉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我这样讲,一个不慎就有挑拨你们兄弟之情的嫌疑。”
“但是看着你和元吉之间的问题越来越大,哪怕明知不该说,我也不得不说,你和他都不是普通人,你们是皇子,是战功赫赫的亲王。”
“为了避免日后兄弟间的嫌隙越来越大,你以后尽量注意一下和他相处的方式罢。”李世民的一句话没说完,便被妻子伸手按住了唇,长孙王妃一脸忧虑的看着他开口。
“只怕我再改变态度,也无法解开他的心结了,你不说我没太注意,你这一说我忽然想起来了,自洛阳之战后,他对我的态度就变得十分古怪。”
“可在洛阳,实在实他。。。。。。罢了,事已至此,说这些已然无益,我与他之间,且走且看吧。”李世民听完之后,沉默了半晌,才缓缓接了一句。
第一百六十九章 兄弟嫌隙(下)
不说秦王的心事,但说李元吉,他回到王府之后,酒意虽散了大半,心头的怒火越积越旺,在自己的院子里大发雷霆,砸了许多东西不说,还打杀了两名佣仆。
惊得齐王妃急急赶来相劝,齐王妃过来的时候,见他嘴里还在不断的喷着酒气,不由惊得脱口道了一句:“王爷,平阳姐姐昨日才下葬,你,你这就跑出去酗酒,这要是被父皇知道。。。。。。”
可她一句话没说完,就被元吉一巴掌扇到了地上,元吉瞪着一双猩红的眼,冷冷的盯着她开口:“杨氏,你给我记住,这里是齐王府,你少在我面前提外面的人。”
说完这句话后,不再管齐王妃,直接甩门离去,齐王妃倒在地上,一手抚着脸,满眼不可置信的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只觉一颗心寒凉入骨。
李元吉离开主院,转身就去了他今年刚从外地带回来的一名美姬的院子,一夜放纵。
次日醒来,酒意全消之后想起昨日之事,顿时惊得浑身一个激灵。
昨日在鼎丰楼酗酒之事若由秦王告到父皇面前,他只怕要吃不了兜着走,一念至此,他立即起床梳洗去了太子府。
走到半路的时候又想起太子并没有请假,这会应该在宫里,立即调转马头,往宫里去了,他到宫里的时候,正好赶上散朝。
等到太子李建成从朝会上出来,元吉立即凑了过去,将他拉到一个无人注意的地方,照实将昨日的事说了一遍。
李建成听完不由惊得瞪大了眼睛:“四弟,你,你昨日竟去。。。。。。”
“大哥,你也知道,我是武人,无酒肉不欢,平阳姐姐过世后,我已有几日没尝过荤腥,我也不敢在家里吃,就跑到远离宫城的鼎丰楼,不过是想打打牙祭,哪知二哥竟一路跟踪了过去。。。。。。”
“大哥,我觉得二哥他是铁了心想借机找咱们的茬,我也罢了,在父皇眼里,我一向是冲动无脑的存在,即便干了什么错事,那也不过是顽梗不化,秉性难移。”
“最多被他骂几句,关几天禁闭,或者撸了我的兵权,可大哥你不一样,若是他假借针对我,实则矛头是指向你。。。。。。”李元吉一脸忧心的开口。
“无吉,你到底是关心我还是企图让我在父皇面前帮你说项啊?”李建成瞧着他那毫不掩饰的挑拨嘴脸,不由皱了皱眉。
“大哥,我,你也知道我的德行,我这人天生脾气急,脑子不会转弯,我是怕二哥他。。。。。”元吉听得心头一紧,脸上急忙浮出讨好的笑容,颇有些无赖的拽着李建成的胳膊的道。
“行了,放心吧,二郎今天没有入宫,显然是没打算来父皇这里告你的状,你给我省点心,平阳这才刚刚下葬,别说父皇,就是我听了都想抽你。”李建成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他自幼疼爱这个幼弟,也知道他这人冲动易怒,没什么脑子,真遇到事情了只知一味推诿逃避,倒不怀疑他是真有心挑拨自己和李世民的关系。
“没来啊,那我先走了,大哥,你放心,你的教诲我一定记在心里,好好改正。”元吉一听,脸上顿时露出如负重释的表情,又说了几句讨好李建成的话,紧接着就一阵风般跑了。
李建成回到东宫的时候,找来魏征,将元吉的事和他说了,在平定刘黑闼这一战中,魏征帮着他出了无数的奇谋妙策,可谓是功不可没,李建成对他越来越倚重。
“殿下,齐王找你,固然有怂恿你帮他出头之意,但秦王是如何恰好碰到他的鼎丰楼的这事确需要查明,若是无意还好说,若是有意。。。。。。”
魏征身为谋臣,想事情要复杂得多,他第一个关注的不是齐王的行为合不合规矩,而是秦王的动机,毕竟齐王在他眼里根本不可能对太子构成威胁。
“二弟他?”李建成听得心头一紧,眼眸不自觉的眯了一眯。
“臣不知道具体情况,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臣认为查查秦王的动机是有必要的,殿下平定了刘黑闼,如今朝中也不再是一面倒的认为只有秦王才能打仗了。”
“不过越是这时候,殿下越不可掉以轻心,秦王此人,臣不好评判他,若他真能立志一生做个贤王,那无疑是天下之福,是殿下之福,可一旦他有半分异想,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魏征道。
“我懂你的意思了,魏大人,这事我会派人去查。”李建成心头一跳,连忙接口道。
“嗯,这事要隐秘,万不可让他知道,最近因平阳公主葬礼之事,陛下的心又不自不觉偏到秦王那边去了,这段时间,你们千万不要在陛下面前干什么针对秦王的事。”
“还有齐王,殿下既然有心将他培养成你的得力臂膀,就要多敲打他,齐王勇武是有的,但是这心性和谋略实在是。。。。。。”魏征点了点头,唯有说到齐王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
“四弟他对我的忠实是没得说的,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就是有些小孩小性。”李建成见状下意识的就帮着元吉说话,元吉年纪最小,呆在他身边的时间也远比李世民多。
元吉对他颇为依恋,从感情上而言,家里的诸多兄弟姐妹中,他最喜欢的也是元吉,这一点和李世民与平阳的感情最好是一样的。
“齐王再忠心可脑子不好使也是枉然。”魏征下意识的脱口道了一句。
“魏大人。”李建成眉头一皱。
“咳咳,是臣妄言,请殿下见谅,我的意思是殿下应该和齐王说清楚,哪些事是能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不然,容易吃大亏。”魏征话一出口,便知僭越了,连忙开口补救。
“行了,我知道了,我会敲打他的。”李建成挥了挥手,让他离开,心里则在盘算如何削弱李世民实力的事。
魏征的话提醒了李建成,二弟李世民的实力太强了,他不能把自己的安危建立在二弟的绝对忠诚上,自古以来,人心易变,天家更是向来无父子。。。。。。
第一百七十章 尹德妃的报复
不说李家兄弟的心事,但说身处后宫的尹德妃,她于武德五年十月,因怂恿儿子欺负平阳公主的儿子、故意挑事被高祖禁足安仁殿,三月之内无召不得出宫门一步。
自晋阳开始跟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