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祖杀了窦建德之后,紧接着又给窦建德旧部传诏,要求他们尽快投诚归附。
窦旧部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王小胡等人既愤窦建德被杀,又见王世充降后,部将同样不能保全,心头十分恼怒李唐的行事作风,哪里肯听从诏令。
李渊派过去颁诏的人直接被他们给宰了,紧接着他们就在河北竖起了反旗,公然对抗李唐。
他们先去找窦建德旧将刘雅,要求他出来带领窦建德余部继续与李唐对抗,刘雅比较怕事,不肯再出来打仗,范等怒斥刘雅不义,将他杀了,很快又找到刘黑闼。
刘黑闼骁勇善战,本就不是甘于平庸之人,当年跟随窦建德的时候,堪称其帐下第一勇将,再加上他与窦建德感情极深,听了范、董等人的来意后,二话不说,立即同意出山。
刘黑闼在窦部本就极有威望,现他站出来振臂一挥,窦建德许多旧部立即闻风而至,刘黑闼带着最先归来的一批人,以风雷不及迅耳之势攻破了漳南县城。
河北两岸的百姓听闻李唐杀了夏王窦建德,心头又悲又怒,窦建德被杀之日,河北无岸无数闻讯的百姓自动为其披孝,现听闻窦旧部反唐,民众欢呼雀跃,投奔者众。
借此民心,刘黑闼拿下漳南县城之后,立即向贝、魏两发起了攻击,贝州刺史戴元详,魏州刺史权威纷纷身死败亡。
刘黑闼拿下这两州之后,将这两地兵将全部打散,重新编于麾下,八月下旬,刘黑闼在贝州漳南设坛,泣泪祭奠窦建德,自称大将军,正式大举反旗于漳南起兵,向李唐宣战。
九月初,刘黑闼攻陷历亭,屯卫将军王行敏战死,窦建德故将旧吏纷纷倒戈相向,杀死唐朝官吏,响应起义。
九月中,深州人崔元逊杀其刺史裴晞,叛附于刘黑闼。九月底,唐兖州总管徐圆朗也起兵响应。
十月初,刘黑闼攻陷瀛州,抓获刺史卢士睿,又攻陷观州,至此,河北两岸原属于窦建德的势力大半都竖起了反旗。
刘黑闼行动的速度太快,等到八月底高祖收到奏报的时候,河北两岸已有一半地盘被他抢去,高祖和一众朝臣惊怒交集。再想起之前秦王在大殿上的激烈反对,大家只觉得这脸被打啪啪生痛。
尤其是裴寂,有几次他都发现高祖盯着他的眼神十分不善,心里不由直打鼓,生怕高祖一怒之下将他揪出来宰了。
好在他的担心没有发生,高祖不知是出于什么心里,并没有纠他出来当替罪羊的意思,李渊没有处理裴寂,可这个时候,让他派秦王出去平叛,他也开不了口。
为此,高祖第一时间派出去的是淮安王李神通、同时命令幽州总管罗艺协助李神通,让他们俩联手平叛,李神通受命之后很快率兵直奔河北定州。
来到定州之后,李神通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刘黑闼交战,他先命令定州总管李玄通和其麾下将领秦武通率兵出击,同时又命幽州总管罗艺,让他从后方出击,准备对刘黑闼形成前后夹击。
与此同时,唐高祖李渊为了确保万一,同时给邢、洺、相、魏、恒、赵等地州的领兵总管下诏,让他们配合李通神和罗艺,在城阳与刘黑闼决战。
李渊的想法虽好,奈何执行者李神通战术不到位,他倚仗人多势众,将战线足足拉出十几里,刘黑闼此时麾下兵马尚不算多,与李神通长耗他肯是耗不起。
为此,刘黑闼将麾下兵马汇于一处,以其中最精锐的部队,朝李神通的中军营帐发起了猛攻,战斗展开的时候正值风雪交加之际,而风向又正朝着李神通这一边。
就这样,刘黑闼趋着天时地利,只用了不到唐军五分之一的兵马,一举击溃了李神通,身在刘黑闼后方罗艺战力还不错,他一举击溃了刘黑闼的部将高雅贤。
正打算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得知以李神通为主导的主力部队已被击溃,立即停止追究,退到了保藁县。
刘黑闼打败了李神通之后,立即转过头来对付他,罗艺虽也算善战,可和刘黑闼一交上手,差距立即就显出来了,他很快被打得溃败而逃,至此,以李神通和罗艺为首的,平剿刘黑闼之战彻底失败。
刘黑闼打败了李神通和罗艺之后,接下来的兵锋势如破竹,于十一月中攻陷定州,并杀死了定州总管李玄通,十一月二十七日,杞州人周文举杀其刺史王孝矩,投降刘黑闼。
十二月初三,刘黑闼攻陷冀州,杀死冀州总管麹棱,十二月十二日,刘黑闼在宋州击败左武候将军李世绩,生擒薛万钧、薜万彻兄弟,兵势大盛,至此,河北两岸,窦建德昔日的土地尽数落于刘黑闼手中。
直到这个时候,高祖李渊心头才真正惊悔交集,裴寂更是恐惧得不得了,生怕高祖一怒之下就将他拉出来给宰了以消秦王心头之气,太子李建成也变得分外沉默。
众臣的目光则下意识的落到了秦王身上,以秦王的本事,他若出马,想必能平刘黑闼吧?可大家很快想起数月前,秦王在朝堂之上和裴寂相争的情景。
当时,似乎大多数的人都附和裴寂,现让大家推荐秦王出征,似乎开不了口,一念至此,大家再去看裴寂的目光就愈发的不善了。
若非这个除了会拍马溜须,又最懂高祖心事的家伙一味的煽风点火,大家伙又怎会被他蒙蔽,一味的支持他?事情又怎会闹到眼前这般不可收拾的局面。
裴寂愈发恐惧,不过高祖对裴寂的恩宠确实非同一般,他此时此刻,仍无丝毫把裴寂推出来的意思,只是不言不语的把目光移到次子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仿若没有察觉到父亲的目光,自刘黑闼在河北竖起反旗的事传回长安之后,他从始至终,未对此事置过一言,高祖见次子如此不给自己面子,心头颇为羞恼。
上架感言
《盛唐贤后》今天上架,按惯例要写上架感言,之影做为一个老透明,一时竟不知该写点什么,但想了想,既然这是点娘惯例,咱一个老扑街,就别搞什么与众不同和矫情了,随大流跟着写几句。
这是一篇无穿越无重生的正剧题材,写的又是长孙皇帝这种特别难写的历史人物,在不愿意胡编乱造,瞎YY的情况下,想写写好这类题材不是一般的难,这本书至今已经写了一年半,写到19万字的时候卡住,中间足足停了十个月,直到今年二月才理顺了剧情,重新捡起来。
为了写好这篇文,之影下载了二十四史中的唐史,隋炀帝纪事,大唐起居录,以及高祖,太宗,太子建成,窦皇后,平阳昭公主,齐王,长孙皇后以及她家族人员的一应史注资料,只为写出来的每个人,不会过分的偏离历史记载。
关于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这两个人,之影琢磨了很久,长孙能被称为中国第一贤后,这个称号肯定不是凭空得来的,她的聪慧,隐忍,大度,温恭俭良等品质不必多说,她能一生保持这些美好的品格,还和她的原生和后生家庭有莫大的关系。
长孙幼年丧父,虽被异母兄长赶出大门,但她还有见识眼光,风华气度皆远超常人的舅舅高士廉,对他们一家真心实意的关爱和照顾,高士廉受杨玄感牵连,被发配后,她就嫁入李家,李二郎自幼与她订亲,两人又是青梅足马,感情不必多叙,李家的家长,窦氏和李渊,长兄长嫂都是大度宽和之人,姐姐平阳公主就不说了,爽直豪迈的天之骄女,在这样的家庭里,她感受到的都是温暖,她身上那些优良的品质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不会被磨灭,反而会不断的发酵,变浓,变醇。
但是,前期她对这些人的感情有多浓,到了李家取得了江山,姐姐平阳公主不明不白的盛年而亡,丈夫最后不得不与他曾并肩作战,相亲相爱的兄弟兵戎相见,最终亲手杀兄屠弟的时候,她的心就有多痛,长孙于贞观十年病亡,除了史记载的她有哮喘之外,估计心病还占很大的比例,很多人觉得她死得早是身体不好,但大家都忘了,长孙皇后出身将门,她的兄弟长孙无忌一开始是随李世民征战的武将,她年轻的时候,到处跟着要李世民奔波,还要照顾李家一家老小,从未听说有什么毛病,即表示,她绝非病西施一般的女子。
还有李世民,个人感觉他最后杀兄屠弟,绝非他的本意,他是个甘于人下的人不假,但绝对不是为了权利不折手段、没有丝毫感情的刽子手,如果皇帝和太子,能够全心全意信任他,让他成为超一品的,手掌大权,拱卫国家安危的镇国亲王,他不会想着去夺太子的位置,必竟他心里对父亲,还有兄弟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
但是随着要他手中的兵权越来越大,皇帝和太子对他越来越忌惮,他们不断的打压他,猜忌他。。。。。。逆来顺受,坐以待毙显然不是李世民的风格,这才导致了最终的玄武门惨剧,他杀兄屠弟上位后,很长的时间一直睡不好觉,不敢有半刻松懈的励精图治,治理国家,从这一点中能看出他内心深处一直是很痛苦,很不安的,但当时的情况逼得他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
很多人把他和隋炀帝比,隋炀帝是整死了自己的兄长,内心洋洋得意,上位之后,很快就迷失了自己,李世民则一直在用玄武门的血在鞭策着自己。。。。。。一个内心若单纯只有权利的人,是不可能在手掌最高权柄之后,还能一直保持着初心的。。。。。
总之,根据各种资料的结合,可以得出结论,唐太宗是一个人格很复杂的人,他有英雄的情怀,又有枭雄的狠辣,他自信重情,刚毅果断,不甘于屈居人下,隋末和唐初的人间惨剧,让他迫切的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能够济世安民,名留青史,任何企图阻挡他的人,他都会不计一切代价的碾碎。
第一百四十三章 河北大乱(下)
唐高祖心里再是恼怒,却也无可奈何,因为此时此刻的面子远不如河北的军情重要。
他本想直接下旨,命次子带军出征,又怕他撂挑子。无奈之余,高祖只能找来女儿,希望女儿帮着去劝劝李世民。
平阳公主此时已怀有六个多月的身孕,河北的事闹得这么大,她自然也知道。
平阳公主来到皇宫,听完高祖的意思后,沉吟了一会才开口道:“父皇,我去劝二朗也不是不行,不过我希望父皇答应女儿一件事。”
“什么事你说。”高祖道。
“我希望父皇以后面临大事大非的时候,莫要再以个人喜恶轻做决定,我大唐江山建立尚不久,国基尚未完全稳固,从君至臣,皆不具备任性的资本。”
“女儿既为子,又为臣,这话本不该说,但女儿不说,怕是没有更合适的人敢在父皇面前说样的话,僭越之处,还请父皇恕罪。”平阳公主站了起来,挺着六个多月的大肚子,跪倒在高祖面前,以头伏地道。
“你,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窦建德的事我知道确是我轻率了,以后会引以为戒的,二郎生气我也能理解,我。。。。。。”高祖大吃一惊,连忙起身,伸手将女儿拉了起来。
“父皇,你向来情重,对我们兄弟姊妹几个的疼爱都是一样的,不曾偏颇过谁,我能领会父皇的情意,二郎也一样能领会。”
“关于河北刘黑闼之事,他没有主动站出来,我相信他并非是刻意是想与父皇置气,而是左右为难。父皇处理窦建德的时候,他曾一力主张厚待窦建德,而不是杀了他,但是父皇和众臣意见都与他相左。。。。。。”
“结果现在一切都如他所料的一样,分毫不差的发生了,这个时候他领兵出征,不管是胜是败,朝臣们的脸上都不会好看。”
“还有就是,他觉得这本不是一场应该发生的战争,结果却偏偏发生了,他替天下百姓感到心酸。”平阳公主道。
“这些都是二郎和你说的么?”高祖听完之后,沉默了半响,才接口道。
“没有,二郎什么都没和我说过,但是我能理解他的心情,父皇,你别忘了,我也是带兵的人,自前朝大业十年开始至今这么些年,中原一直在打仗。”
“百姓民不聊生,人口十不留二,任何一个心怀家国的将士在前线呆久了,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平阳公主道。
“。。。。。。”唐高祖。
不说高祖和平阳公主的对话,但说世民当天下朝回家,先和僚属们议了会事,晚上陪妻子用膳的时候,把高祖的意思和妻子说了。
此时长孙又有了四个多月的身孕,听完李世民的话后,他微微默了片刻才开口:“你在朝殿上假装没有听懂父皇的意思,是在等姐姐来做说项人么?”
“观音婢就是聪慧,不管什么事,只要我开个头,你总能明白我的心事,不错,我正在等姐姐出面,只有她才能解这个结,不然,我现冒然出兵,不管是败还是胜,处境都对我很不利。”李二郎轻轻点了点妻子的额头,笑道。
“那刘黑闼确非等闲之辈,你。。。。。。”长孙王妃看了丈夫一眼,语气有些犹豫,这阵子刘黑闼之事闹得这么大,她不可能没听说。
“放心吧,这世上能打败你丈夫的人,还没生出来呢。”李世民微微一笑,眉目飞扬,那自信笃定的语气和眼神,让长孙一时看得痴了。
“怎么,这才发现你丈夫的了不起,开始崇拜我了?”李世民见状目不由将脸凑到离她只有几公分的距离之内,一脸捉狭的道了一句。
“不,在还没有嫁入李家之前,我就知道我的丈夫很了不起,是天下间少见的伟男子,是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英雄。”长孙伸手轻轻抚着丈夫的英俊的面容,轻声开口道。
“观音婢。。。。。。”李二郎听得一呆,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了,他轻轻托起妻子的下巴,头一低,覆上她柔软的芳唇。
次日李世民从朝堂回来,刚入家门,就的人来报,说平阳公主今日晌午就过来了,这会正在锦笙园陪王妃聊天,让他回来后,赶紧过去。
李世民扬了扬眉,大步来到锦笙园,进来之后,果然看见平阳公主和妻子一同坐在花厅内喝茶,他走进花厅,扬声和平阳公主打了声招呼:“姐姐来了。”
“二郎回来了,嗯,瞧你那脸色,似乎看到我在这里有些不高兴啊。”平阳公主转头打量了他两眼,笑着开口道。
“姐姐严重了,观音婢这次怀孕情绪总是不太好,姐姐有空的时候肯来和她聊聊天,我感激都来不及,怎会不高兴?”李世民顿时叫起撞天屈。
“哼,难怪有句古语叫有了媳妇忘了娘,你现是典型是有了媳妇忘了姐,你媳妇怀着身孕,你姐我不也怀着身孕么?”
“不仅如此,我的月份比二娘还大一个多月,怎的不见你心疼心疼你姐?”平阳公主一听这话,顿时不高兴了,立即横眉冷目的瞪着他。
“噗哧,秀宁姐姐,你要是为这事吃味的话,我明个儿就去你府上找你聊天。”长孙王妃听得噗哧一声笑了起来。
“那就这样说定啦,明个儿我让府里的浅眉煮好你最喜欢的茶等你。”李秀宁一听,顿时眉开眼笑。
做为一个领过兵,打过仗、但现在挺着大肚子,不方便经常出的人来说,最大的喜好当然是有对她胃口的人能经常上门陪她聊天。
“哼,看在你媳妇的份上就不和你计较了。”说完后,又转目瞪向李世民。
“姐姐,你先和二郎聊事,我去看看点心。”长孙王妃知道平阳公主今日过来的目,开了两句玩笑就很有眼色的退了出去。
“二郎,你应该猜到了我的来意吧?”长孙王妃离去之后,平阳公主脸上打闹的神色顿时一收,目光有些复杂的看着李世民开口。
“姐姐可是已经见过父皇了?”李世民不答反问。
第一百四十四章 秦王出征
“见过了,你的难处我也和他说了。”平阳公主答道。
“多谢姐姐,其它的话姐姐也不用多话了,明日上朝,我便主动向父皇请战。”李世民听完之后,微微沉默了一会,开口道。
“应该是我谢谢你,父皇。。。。。。既为我们的君,又为我们的父,咱们做儿女的实不好多在背后评论他,让二郎受委屈了。”平阳公主有些歉然的看着李世民。
真论起心胸韬略,平阳公主并不见得逊李世民多少。只不过她是女子,无论有多少才干,在这个承传了几千年的父系封建社会,都不会有人把她拿出来和李世民相提并论。
许多李世民能看明白和担忧的事,她也一样看得明白,一样的担心,高祖和李建成放在普通人群中,算是能力卓著之人,但是性格有很大的缺限。
以他们这样的性格在兴盛的王朝中做守城之君,那是绰绰有余,但要让他们在百废待兴的乱世中开创盛世,却十分艰难,若不是还有个李二郎在,平阳公主简直不敢去想那局面。。。。。。
但她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高祖是她的父亲,建成是她嫡亲的长兄,建成身为嫡长子,品行才干样样不差,立他为太子,既合礼法,也合大义。
“姐姐严重了,我不觉得委屈,只是,算了,父亲和大哥经此一事,想必会吸取教训,咱大唐立国不久,所有人都尚处于学习阶段,他们自然也不例外。”李世民显然明白姐姐的意思,微微笑了一笑,不在意的接口道。
次日上朝,李世民便主动请缨,前往河北平叛,高祖和朝臣们闻声皆大喜过望,一时间,各种奉承赞美秦王的话像流水般从他们嘴里倒了出来。
李世民自认脸皮不溥,可听了这些人的话,却不自觉有些脸红,太子李建成的脸却不由自主的黑成了碳,他也有意站出来请战,可瞧着刘黑闼的战绩,心里实在没有把握,只能强行忍耐。
武德五年正月,高祖李渊封秦王李世民为兵马大元帅,齐王李元吉为行军副总管,命他们兄弟二人出征河征,征讨刘黑闼。
同年正月,一统河北两岸的刘黑闼志得意满,自命汉东王,改元天造,定都洺州,他以范愿为仆射,懂唐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左领军。。。。。。
窦建德昔日部下全部官复元职,一律行政建制,皆效法窦建德,此举为他博来了无上声誉,再加上他打仗的本领远在窦建德之上,众将对他十分心服,他的威望很快超越了窦建德。
时年二月,李世民的大军来到了卫州,之前半年一路披靡,打得唐军望风而逃的刘黑闼听闻李世民到了,心里头一回升起了浓浓的戒备和凝重。
李世民有多厉害,别人不知道,他却是深有体会,去年窦建德在武牢关与李世民的那场大战,他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虽然当时他不是主帅,许多战略他做不了主,但李世民那神出鬼没,和悍勇无双的用兵手段他都瞧在眼里。
窦建德兵败之后他虽逃了出来,心里对李世民的提防和戒备可谓是达到了极点。
去年他刚刚起义的时候,若李唐就把李世民派了过来,现多半已没他什么事了。
现在么,刘黑闼虽然紧张,心里却没有多少退缩恐惧之意。
在他看来,去年窦建德的兵力比李世民多了数倍仍败在他手上,一是武牢关确实易守难攻,李世民占有天险。
二么,则和窦建德的性格有关,窦建德为人有豪侠之风不假,但行事有点瞻前顾后,对战机的把握又不够灵敏,败给李世民并不令人意外。
刘黑闼自认人品比不过窦建德,但论打仗的本领,却要甩窦建德几条街。
他若手中无兵也就罢了,但现在他手里的兵马丝毫不在李世民之下,他不信自己没有与李世民一战之力。
为此,刘黑闼紧张的同时,心里的战意更是如炙热的熔浆般沸腾,他先朝卫州发动了两次试探性攻击,发现由李世民驻守的卫州果然固若金汤。
两次试探性攻击不仅没有伤到李世民分毫,反让他损兵折将,对此,心里早有预判的黑闼也不气妥,他立即改变了策略,开始收缩兵力,放弃了相州的防守,退到了洺州,巩固后方。
李世民没费吹水之力就得到了相州,心里却无丝毫得意,反而愈发的高看刘黑闼。
李元吉则不同,他见传闻中战无不胜刘黑闼表现得如此窝囊,不由大不宵。
“切,都说刘黑闼打仗如何厉害,今日一看,也不过如此,之前淮安王和罗艺等也不知是在干什么吃的,十几万大军竟被他打得落花流水,若换我。。。。。。”刘黑闼放弃相州之后的某天,李元吉满脸不宵的在营帐与麾下一众将领吹嘘。
“若你如何?”只是他一句话没完,就被一个明显蕴着怒意的声音给接了过去。
李元吉一愣,下意识的就要喝骂什么人这般大胆,胆当面顶撞自己,可很快发现众将的脸色不对,还有刚那个声音似乎是二哥的。
念及此处,他下意识的转头一望,果然看见李世民黑着一张脸走进了他的营帐,元吉看到他,溜到嘴边的喝骂顿时咽了回去,呐呐唤了一句:“二哥。”
“你们都出去。”李世民没有理会元吉,他朝元吉帐中的将领们吩咐了一句,众将一听,立即起身鱼贯而出,瞬间就走得不见踪影。
“元吉,为将者的基本,战事没有结束之前,绝不可对任何一个敌人有半分小视之心,你不会不知道吧?三年前,太原的事还没让你长教训?”待众人离去之后,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元吉身上,颇有些严厉的开口。
“对不起,二哥。”元吉在李二郎严厉的注视之下,不甘不愿的开口认错。
李世民拧着眉看了他一会,没再多说什么,很快转身离开了他的营帐,他刚离开营帐,元吉就飞起一脚,踢飞了一只小凳子。
第一百四十五章 洺水之战
“王爷,你这样不给齐王面子,只怕他心里会有想法。”随李世民一同前来、没有进帐,却清楚听见了里面对话的房玄龄在秦王出来之后,忍不住小声规劝一句。
“他有想法,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由着性子乱来,打仗不是儿戏,任何一个疏忽就有可能导致一场大败,派两个人盯着元吉,刘黑闼此人,绝非易与之辈,此战,只许胜,不许败。”李世民沉着脸,一这大步前行,一边接口道。
不说李世民等人的心事,但说去年在刘黑闼手中吃过败仗的罗艺听闻李世民的大军来了,他立即率领麾下几万大军,绕到刘黑闼后面,准备和去年一来,给他来个前后夹击。
罗艺虽不是秦王的人,但身为一线将领,对李世民的本事还是非常认可的,他相信有李世民在前面牵制刘黑闼,此战定能让他一血前耻。
刘黑闼得知罗艺的举动后,颇为恼怒,他略一犹豫,决定留下一半兵马,让范愿留守洺州,自己则带着一另半人北上,准备一举击溃罗艺,彻底解决这个后患。
只可惜他想法虽好,李世民却旗高一着,他还没有动身之前,李世民已提前让部将程名振备好了数十具战鼓。
刘黑闼前脚刚刚离开洺州城,当天夜里,洺州城西就擂响了紧急战鼓。
乌黑的夜色中,数十具战鼓骤然响起,那声音所造成的震撼没有经历过的人绝对想像不到。
负责留守洺州的范愿被这骤然响起的战鼓声惊得七魂去了六魄,他以为唐军已经攻进了洺州城,好不容易从惊恐中稳住心神后立即派人去追刘黑闼。
离开洺州城尚不足十里的刘黑闼自然也听到了这可怕的战鼓声,无须范愿派人来请,听到了战鼓声的刘黑闼已经坐不住了。
他派弟弟刘十善与张君立领了一万精兵去迎击罗艺,自己则急急转头回营。
等他回到洺州城,发现这一切不过是唐军故弄玄虚之后,差点气歪了鼻子,不过已经领教了李世民的手段后,他却不敢再离开洺州,生怕自己前走了,范愿后脚就把洺州给丢了。
同时他对自己麾下那一万兵马也颇有信心,认为凭他们足以抵挡罗艺。
那一万兵马是刘黑闼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去年他就是靠着这一万人击溃了淮安王李神通领衔的十几万大军。
可他却忘了,同样的一支部队,由不同的统帅领导,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刘黑闼这支战力极为强悍的部队与李艺带领的幽州兵对峙于晋州,在鼓城外的徐河展开了决战。
一场大战下来,刘十善,张君立兵败身死,他们率领的一万兵马折损近八千。
罗艺打败了他们之后,兵锋继续南下,准备来抄刘黑闼的后路,与李世民一同对他形成前后夹击。
可刘黑闼此时已顾不得去管罗艺,因为他这边也出了大篓子,他的部将李去惑被李世派人说服,投到了李唐麾下,并趋机散播谣言,说刘黑闼绝非李世民的对手,不日将会大败。
刘黑闼恼怒之极,恨不得将李去惑抓来碎尸万段,李世民自然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他趋着刘黑闼内部混乱,派麾下大将罗士信一举拿下了洛水县城。
洺水城是洺州的门户,位于肥乡以北,洛州之东,与漳水交界,罗艺打败刘十善、张君立之后,挥兵一路逼进,兵锋已到了洺州之北。
而李世民就在相州,也就是洺州之南,一旦洛水城彻底落入唐军之手,等李世民和罗艺的大军汇合,立即就会对刘黑闼形成了南北夹击包围之态,同时掐断刘黑闼与各州之间的联系。
如此险要的战略位置,刘黑闼自然是死也不愿让李世民夺去的,为此,他立即屯兵洛水城外,准备与李世民展开夺城大战,李世民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去夺洛水城,立即派兵增援。
刘黑闼置营于叶县东三十里,每日只派小规模部队前去叫阵,唐军一时摸不清他的意图,也按兵不动,看到刘的人前来叫阵,便派一小部队前去迎敌。
如此过了十数日后,叛逃到李世民麾下的李去惑,李潘买等人再次四处散播谣言,说刘黑闼畏惧秦王,根本不敢与其交战,看似摆下大阵,实则是在为潜逃铺路。
刘黑闼勃然大怒,一边派人去抓那些散播谣言的人,一边率军朝李世民的洛水城发起了大规模攻击,李世民派秦叔宝兵迎战,第一次交锋,秦叔宝兵败而退。
秦叔宝兵败之后,既未避回洛水也,也没有退回相州,而是朝着洛水下游逃窜,李世民在秦叔宝败退之后立即率兵迎战。
刘黑闼眼见李世民亲率大军冲了出来,知道此时再想一举夺回洛水城已是不可能,只能撤退。
他的大军回营的时候,半路上遭遇了被他打败的秦叔宝的残兵的伏击,骤不及防的刘黑闼部队被击散。
不过此人不愧为沙场骁将,加上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