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她们俩的路不一样,自她嫁入李家那一刻开始,她需要扮演的,就是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

    骄傲飞扬,能征善战的李二郎需要的是一个既能和他有共同语言,能支持理解他的志向,甚至有时候可以帮他出谋划策,但又能安于后宅、可以帮他打理一应后宅事务,在他疲惫的时候,可以放下所有心里防备,安心歇息的妻子。

    他欣赏他姐姐那样的女子,但他不需要那样的妻子,李家可以接受李秀宁这样的女儿,但是不需要这样的媳妇,长孙再羡慕李秀宁,也不可能活成她那样的人。

    李秀宁一入宫门,远远便看见父亲带着一应大臣迎了出来,她吃一惊,一步从马背上翻了下来,几步来到高祖身前,磕头便拜:“劳父皇亲迎,儿臣惶恐。”

    “起来,快起来,你当得起这样的荣耀,我李唐螚够立国,有你莫大的功劳,你一个女儿家,为了我,为了我李唐新建的江山,长期在外征战,为父实在是……”

    “瞧瞧,这脸都黑了,糙了,都是为父不好,以后你就呆在长安吧。”李渊一把将她扶了起来,看着女儿那张黑糙了不少的脸,他差点落泪。

    他对这个女儿的疼爱,一点不在太子建成,次子世民和三次元吉之下。

    这个孩子自小就是他的骄傲,再加上她是女儿之身,这三年来,帮着自己南征北战……李渊自觉亏欠她良多,心里对她也就愈发的怜惜疼爱。

 第一百二十五章 姐弟叙话(上)

    李秀宁随皇帝众臣入殿,议完正事,臣子们散去的时候,她却被皇帝留了下来,一别两年多,李渊有许多体己话和女儿说。

    众臣都知道皇帝的心事,自然没谁不知好歹想留下来窥视皇帝父女的对话,大家伙麻溜的退了出去,李二郎临出殿门的时候,却见姐姐朝他眨了眨眼,他先是一怔,随即心领神会。

    李秀宁随父来到御书房,父女俩聊了半天体已话,中午高祖又留她在宫里与自己一起用午膳,用完午膳,李秀宁才告别父亲,离开了太极宫。

    刚到宫门口,老远便看见二弟李世民手里牵着两匹马,站在宫门外不远的地方等着她。

    李秀宁让公主府里来迎她的马车先行回去,自己则大步朝李世民走了过去。

    “二郎,劳你久等了。”李秀宁走到他面前,唇角一弯,伸手在他肩膀上轻拍了一下。

    她与李二郎只差两岁,又因两人性情最为相似,为此,一众兄弟姊妹中,与他的关系最好。

    “我知道父皇会留你用午膳,为此我也是先回家用过午膳才过来的,刚到不久。”李世民扬眉笑道,他瞧着姐姐确实变黑变糙了不少的秀丽面庞,颇有些心酸。

    “你这小子,即便没等多久,就不知道说句好听的话讨好你姐我么?”李秀宁一听,顿时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哦,姐姐以前一向不喜听虚伪之言,我没想到几个月不见,你就转性子了,下次一定改。”李二眉眼间蕴含的都是笑意,口中吐出的话却颇为欠揍。

    这不,他话音一落,李秀宁就一拳擂了过来:“好小子,我久不在长安,没人修理你,皮痒欠收拾是吧?”

    李世民站着没动,生受了她一拳,姐弟俩又打闹说笑了两句,随即他神色一正,颇为认真的看着李秀宁开口:“姐姐,咱大唐局面逐渐安稳,你以后没事就留在长安多陪陪姐夫和孩子,别再出去打仗了罢。”

    “怎么?瞧你那眼神,莫非我真的丑得不能见人了?”李秀宁瞧着他说话的语气和眼神,忍不住抬手摸了摸自己的面颊。

    “不,姐姐依然好看,只是你身为我大唐的嫡公主,本该过得更悠然舒适些,而不该像现在这般辛苦。”李世民有些鼻酸的接口。

    不要说父皇,就是他看到曾经那样无华无双的姐姐,如今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却因久经沙场风霜,看上去却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他也心酸的不行。

    “你这小子说白了还是瞧不起女人,觉得女人只能居于后宅,对吧?哎,罢了,几年征战下来,我确实有些疲惫了,也难为柴绍和哲威,有我这样的妻子和母亲。。。。。。”李秀宁闻声狠狠瞪了李世民一眼,随即想起丈夫和儿子,又叹了口气。

    “胡说,姐夫能拥有你这样的妻子,哲威能有你这样的母亲,那是他们的福分。”李世民一听,下意识的脱口驳道。

    “油腔滑调,走吧,先去你府里,我那大侄子出生至今都一岁多了,我们还没见过面呢,先去看看我大侄子。”李秀宁瞪了他一眼。

    “观音婢知道姐姐归来,心里不定怎么高兴呢。”李世民听她提起妻儿,眉眼间都是笑意。

    “我也甚是想她,听说她又怀上了?嗯,除了长孙,听说杨侧妃也生了个儿子?怎么样,如意在你府里还安分么?”李秀宁从李二郎手中接过一匹马,一边翻身上马,一边开口道。

    “她是个聪明人,知道在什么环境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李世民接口道。

    “呵呵,倒是便宜了你这小子,终让你享上了齐人之福。”深知如意和李世民之间纠葛的李秀宁轻笑一声,一掌拍在马背上,率先一步冲了出去,李世民紧跟其后,姐弟一路风驰电闪般朝着秦王府的方向驰去。

    两人离开的时候,正好被裴寂看见,裴寂眼珠子微微一转,于是,李渊很快便知道了此事。

    不过这次李渊听说此事后反应很平淡,只道了一句:“裴卿,秀宁一向和二郎关系亲近,与二郎的媳妇关系也非常好。”

    “她婆婆于三年前已经过世,府里只有一个公公和一应妾室,柴绍不久前刚奉命出京了,暂不在京里,她先去弟弟府里看看尚未见过面的侄儿有何不妥?”

    话毕淡淡的瞟了裴寂一眼,裴寂心头一凛,不过自他确定来和皇帝说这件乍一看,并无什么逾越和不妥的事,就是打定主意,要利用这件事在高祖这里给李二郎上点眼药。

    他政事上虽无大才,却绝非蠢人,自不会不知道高祖对平阳公主的宠爱远胜常人,对她的信任也远超常人,但对于一个帝王而言,再多的信任和宠爱都不如自身的地位重要。

    去年因李二郎因刘文静一事,对裴静颇有怨气,不只一次在朝堂之上,公然指责他在并州战事不力之事,这让心胸并不宽广的裴寂心里不知觉的就恨上了秦王。

    只是秦王着实有本事,刘武周那么难斗的狠人,他一出手就摆平了,高祖虽然宠爱自己,但相对而言,对这个次子的看重还是远在自己之上。如今难得碰上这么个上眼药的机会,他哪肯放过。

    面对高祖那明显有警告之意的目光,裴寂双膝一曲,跪到在地,满脸惶恐的开口:“是臣多想了,臣原以为平阳公主和秦王都是手掌重兵之人,走得太近不太合适,却忘了他们是骨肉相联的至亲姐弟,请陛下恕罪。”

    “知道错就好,以后没事别胡思乱想。”李渊听得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微微默了一默,随后挥手让裴寂退了下去。

    “姐姐,你说你在外征战一年多归来,出宫之后连夫家和公主府的大门都没进,就到我的王府来了,这事要是被人传到宫里,父皇会不会多想?”到达秦王府门口的时候,李世民想起刘文静之事,跳下马背的时候,忽然开口道了一句。

    “以你的性子本不会多考虑这些弯弯绕的事,可是最近京城发生了什么事?”刚从马背上下来的李秀宁先是一怔,随后一脸狐疑的朝李世民望了过来。

 第一百二十六章 姐弟叙话(下)

    “去年九月刘文静死了,这事姐姐知道吧?”李世民一边带着她往府里走,一边开口道。

    “知道,听说是他行厌胜之术诅咒父皇,按理来说这不太可能,刘文静此人性情虽有些不羁,心胸也不算宽广,却也绝非如此愚蠢狂悖之人,具体怎么回事?”李秀宁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问。

    “认真来讲,他的死和我有一半的关系。。。。。。”李世民眼神微微一黯,将事情原委简单的说了一遍。

    “你既然知道父皇对此忌讳,为何仍然无所顾忌的在宫门外等着我。”李秀宁听完之后,沉默了半晌才接口。

    “你我是嫡亲的姐弟,你在外征战这么长时间归来,想第一时间来我府里看看尚未见过面的侄儿,做弟弟怎能拒绝?至于其它的,我当时没想那么多。”李世民道。

    “臭小子,先带我去看看你儿子吧。”李秀宁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两人刚进中门,远远便见长孙王妃带着小承乾迎了过来,她因已有了三个多月的身孕,小承乾被阿丑抱在怀里。

    “姐姐。”长孙王妃来到李秀宁面前,有些激动的开口唤了一句。

    “啧,啧,弟妹,近两年不见,你这风采容貌,我都有些无法形容了,难怪二郎看到我,便觉得我的容貌到了惨不忍睹的境地。”李秀宁的目光一落在长孙王妃身上,顿时亮了起来,她围着长孙王妃转了两圈,口中啧啧惊叹不已。

    现年已满十九章 又生过一个孩子的长孙王妃身上的稚嫩已经完全褪去,她的容颜风华就如那盛放的牡丹一般,雍容富丽中透着宁静祥和,让人看么看,怎么觉得舒服。

    “姐姐见笑了,论风华,在长孙心目中,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女子能与姐姐相提并论。”早已学会荣宠不惊的长孙王妃竟是因李秀宁的这句夸赞而红了脸,随即她便抬目,一脸认真的看着李秀宁开口。

    李秀宁现年刚刚二十四岁,她有脸因长时间在沙场上训练厮杀,饱经风霜,显得比那些养在高门大宅的同龄贵妇人们要粗糙一些,黑一些。

    但她那挺拔傲然的身姿,飞扬自信、仿若世间没有任何事难倒她的眼神,配着她那英挺而不失秀丽的五官,再美的美人站在她身边,也只能成为她陪衬。

    李秀宁听得一怔,随即哑然失笑,她没再纠结这个话头,将视线转到已被阿丑放下来的小承乾身上:“这便是我那尚未谋过面的小侄儿吧。”

    “正是,瞧我,我一看到姐姐,心情太过激动,都忘了给姐姐介绍,承乾,来,喊姑姑。”长孙王妃经她这一提醒,终想起还没把儿子介绍给她,连忙弯腰牵起儿子的手,指着李秀宁开口道。

    小承乾已经会走路,不过走得尚不稳当,嘴里偶然也能蹦出一两个字,却说得不甚清楚,他突然看到李秀宁这个与他身边的人都不太一样的陌生人,颇为好奇。

    一双黑亮的大眼直勾勾的看着她,听到母亲的介绍,也不开口,李秀宁忍着笑与他对视了一阵。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小子今日不会开口叫人的时候,他嘴里突然冒出了两个字:“咕。。。。。。咕。”

    李秀宁微微一呆,紧接着就一脸惊喜的扑了过去,一把将这小子抱得高高举了起来:“好小子,有你爹的聪明劲啊,你爹当年最先开口叫的不是爹,娘,而是我这个姐姐。”

    “姐,我当会学说话的时候,你才三岁多吧,你真记得我第一个开口叫的人是你?”自长孙和儿子过来后,就被忽视成隐形人的李二郎终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开口辩驳了一句。

    “你姐我天姿聪颖,三岁便能诗能画,记个事有什么稀奇。”李秀宁白了李二郎一眼,一脸大言不惭的吹嘘。

    “……”李世民。

    李秀宁和小承乾玩了会,又和长孙说了会话,便与李二郎去了书房,来到书房,李秀宁开口道:“二弟,你之前在门口的话还没说完罢,想说什么继续说。”

    “也没什么,我只是觉得咱李唐才刚刚立国,外面四处都是敌人,父皇现在就开始对人起猜忌之心,用人也唯心不唯才,这是初为人君者的大忌。”李世民斟酌了一会,开口道,在这个姐姐面前,他从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

    “你小子胆子确不是一般的大,听见这话的是我也就罢了,要是别人。。。。。。”李秀宁吓了一跳,狠狠瞪了他一眼。

    “若在姐姐面前也不能说句实话,做人还有什么滋味。”李世民一脸的委屈。

    “你……哎,二郎,我懂你的意思,你是对父皇去年处理裴寂和四弟、还有刘文静这几件事不满。”

    “这几事若按常理论,父皇确实处理得不对,不过父皇的性子你也清楚,他重情有余,果断不足,裴寂与他相交十数年,感情与常人不同。”

    “再加上此人擅拍马屁,极会讨父皇欢心,在没有绝对的利益冲突之前,父皇不会对他怎么样,至于四弟,他是母后所出的五个孩子中年纪最小的,父皇对他多了几分偏爱和怜惜,更是人之常情。”

    “当然,即便父皇真要处置四弟你和大哥大概也做不到袖手旁观,既然不能处理四弟,父皇又有什么理由处置裴寂呢?”

    “你心胸韬略,武功智谋,当世能与之比肩者找不出几个,但你这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个性,得改改,你现在是秦王,是我李唐的嫡皇子,而不再是太原李家二郎。”李秀宁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开口道。

    “多谢姐姐教诲,二郎受教了。”李二郎听完之后,沉默了许多,随后躬身朝李秀宁深深鞠了一礼。

    “你我一母同胞,不必如此,接下来没什么大事我应该不会再离开长安,有时间的时候会多劝劝父皇,大哥也是有本事的人,有他跟在父皇身边辅政,大问题是不会出的。”

    “外面有你在,最多再过五年,我相信我李唐定能一统天下。”李秀宁伸手将李二郎扶了起来,笑着开口道。

    “看样子姐姐对二郎很有信心,为了姐姐的这份信任,弟弟我日后打仗要加倍努力才行。”

    “你刚回京都,尚未入家门,弟弟就不多留了你,你先回府,等过几日,我再接姐姐和哲威一起来我家小住。”李二郎笑道。

 第一百二十七章 再见杨珪娘

    平阳公主回京之后,秦王府的下人们发现他们稳重端庄的王妃忽然变得活泼了许多。

    以前王妃脸上也总挂着笑容,它温和而宁静,让在她身边的人看着都感觉很舒服,却这种笑容更像是主人的一种修养和习惯,少了几分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活鲜。

    平阳公主回来之后,她脸上的笑容明显灿烂了生动了许多,它不再像以前那般浅、淡、柔,而是变得像阳光一般明媚。

    这样的笑容,无论谁看见,都能看出王妃心情是愉悦的,舒展的,她的眉的,她的眼,她的唇和面颊,每一处都蕴着由内朝外散发出来的笑纹……

    这样明媚而生动的笑容,让已经生了一个孩子,肚子里又怀了一个的长孙王妃瞬间由一个气质高雅端庄的贵妇变成了明媚阳光的少女。

    “观音婢,我发现你真正喜欢的人应该是姐姐,而不是我,你瞧,自姐姐回来之后,你整个人突然就变得活鲜、生动了许多。”

    “以前,你是美丽端庄、进退有度的王妃,现在虽然怀着孩子,看上去却像个活泼明媚的少女。”六月初的某个沐休日,李二郎一脸妒忌的看着脸上的笑容灿烂的让人移不开眼的妻子开口。

    长孙王妃约好了今日要和平阳公主一同出去逛街,一早就起来将自己收拾得清爽亮丽,脸上的笑容更是比院外的夏花还要耀眼。

    “二郎,我发现自姐姐回来后,你也变成了孩子,要是以往,这般孩子气的话绝不可能从你口里说出来。”长孙王妃没好气的白了丈夫一眼。

    “你看看,这都嫌弃上我了,不行,今个儿我要和你们一块出去。”李二郎愈发的不忿,开始耍懒。

    “我无所谓,只要你不怕被姐姐笑话修理。”长孙王妃不在意的撇了撇嘴。

    “。。。。。。”李二郎。

    “噗哧,王妃,你可是没看到王爷的脸色。。。。。。”跟着长孙王妃一起出门的阿丑离开锦笙园,走到王府大门的时候,想起临出门前王爷的脸色,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起来。

    小舞和阿丑如今都嫁了人,小舞最近怀孕了,长孙让她先休一年假,阿丑还没孩子,加上她功夫好,长孙王妃出门的时候,阿丑是必然要跟随的。

    “别笑了,让王爷知道了小心修理你。”长孙五妃没好气的白了这没大没小的丫环一眼,另一个随她一起出来的丫鬟见状忍不住抿嘴偷笑。

    “王妃,平阳公主过来了。”眼见王妃还要训斥,阿丑眼珠一转,正好看见平阳公主骑着马朝着这边奔来,连忙机灵的换了个话头。

    “哟,小折威也来了,今个儿朝臣们沐休,你也不进学啊。”长孙王妃抬目望了过去,但见李秀宁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身前坐着她六岁的儿子柴哲威。

    小哲威闻声俊秀的小脸顿时一红,不好意思的垂下了脑袋,他因好长时间没看到母亲了,如今好不容易看见母亲归来,就非常粘她。

    今个儿正好不用进学,他听说母亲要和二舅妈一起去逛街后,便死活缠着要一起来。

    不过跟着出来之后,终于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一个男子汉,跟着母亲去逛胭脂水粉店似乎有些不妥,如今相爱被二舅母一的打趣,就更加觉得没脸见人了。

    “哟,这会知道害羞了?刚才要跟着我出来的时候不是很理直气壮么?”李秀宁瞟了儿子一眼。

    “噗哧,秀宁姐姐别逗他了,他想出来玩就让他跟着吧。”长孙王妃眼见小哲威再被挤兑就要哭了,连忙开口解围。

    “我和二娘一同坐马车,阿丑,这小子就交给你负责了。”李秀宁瞄了儿子一眼后,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跟着长孙王妃上了同一辆马车,儿子则交给阿丑。

    半个月前李秀宁带着柴哲威来秦王府小住了几天,当时没事的时候,就拉着阿丑到王府的演武场比试功夫。

    现在的阿丑功夫已经十分厉害,在演武场上,和李秀宁斗了许多,两人都分不出胜负。

    小哲威年方六岁,正是向往英雄的年纪,自小就经常听爹爹讲叙母亲的英勇故事,心里对母亲佩服的不得了。

    现见阿丑居然能和母亲斗得不相上下,自然也很佩服阿丑,母亲让他和阿丑共骑一乘,他不仅没有意见,还松了一口气。

    两人来到街市,先看了几家衣料铺子,挑了几匹布,又逛了几家脂粉店,一样选了些,待走进一家首饰铺的时候,碰到一个如同春花般美丽的绿衣少女。

    “长孙王妃,是你!”因为这小姑娘长得特别灵动可爱,长孙王妃和李秀宁下意识的就多看了两眼,没想到这一看,顿时引起了小姑娘的注意,她打量了长孙两眼,一脸惊喜的叫了起来。

    “你是?”长孙王妃听得一怔,认真打量了眼前的小姑娘几眼,她看上去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长得十分美丽,还有点儿眼熟,但一时却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王妃,我是杨珪娘,六年前,咱们在白马寺见过。”那美丽的绿衣姑娘一脸激动的开口道。

    “原来是你,一别多年,你都长成大姑娘了,我一时竟没认出来。”长孙五妃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杨珪娘已经满十四周岁,虚岁十五,身高差不多一米六的样子,和当年小包子的可爱模样有了很大的差别,不过那双明亮的大眼还和当年一般,清澈见底,一点没变。

    “哦,对了,这但是我姐姐,她是。。。。。。”长孙王妃对这姑娘的印象很好,认出是她之后,便指着李秀宁给她介绍。

    “杨氏珪娘见过公主殿下。”杨珪娘连忙朝她行礼,看着平阳公主的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显然十分崇拜她。

    平阳公主的事迹长安贵女们不知道的不多,她班师回朝那一日,杨珪娘还特意跑到街上来看过。

    待她离去之后李秀宁一脸好奇的问了长孙一句:“二娘,这是哪家小娘子,看着很不错矣,尤其是那双眼睛,和你当年有点像,清澈无邪,光亮照人。”

    “弘农杨氏之女,确实很不错,心性和教养都是一等一的好。”长孙王妃答道。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元吉定亲(上)

    弘农杨氏之女么?出身也不错,元吉这小子还没有王妃,这姑娘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平阳公主听完,一脸若的所思。

    她母亲窦皇后已经不在了,元吉是他们姐弟五人中年纪最小,也是唯一一个没成亲的人,李元吉现年已经十七,通房妾室倒是有几个,正妻人选目前却尚无头绪,李秀宁这个做姐姐自是免不了要多操几分心。

    因存了这么个心事,平阳公主不自不觉的就对这姑娘留心起来,回府之后她特意找人去打探杨珪娘的情况,很快关于杨珪娘的一应资料就到了她手中。

    杨氏珪娘,隋宗室杨恭仁的堂侄女,杨恭仁虽为前朝宗室,但和高祖关系颇为不错,隋炀帝在位晚期,他已对炀帝不合时宜的苛政颇为不满,李唐开国之后,他积极响应,转投李唐怀抱,高祖对其也颇为看重,现居黉侍郎一职。

    杨珪娘之父父虽未入仕,但饱读诗书,颇有才名,母为荥阳郑氏旁系之女,算起来太子妃郑氏也算同出一脉。

    杨珪娘本人在一众贵女圈中口碑亦颇佳,目前尚未订亲,这样的一个姑娘,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和元吉都颇为般配,哦,不对,让元吉配她其实有点委屈这姑娘。

    说起来元吉和京都一众纨绔子弟比起来还算是不错的,好歹在军营里磨炼了几年,一身功夫颇不为俗,相貌也不差,出身更非一般人能比。

    但他脾气比较急躁,自控能力也不太好,不仅会惹事,一旦真遇到困难的只会往后缩,和他两位兄长、太子和秦王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罢了,虽然说让元吉配这姑娘有点委屈她,但元吉身上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他好歹不是知错不改的浪荡子,在太原打了败仗回来被高祖发配到秦王麾下后,表现颇为安分,颇有几分知耻而后勇的意思。

    若是这姑娘能投他的缘,两人能结下亲事,日后她能管得住元吉,元吉想必会越来越懂事的,平阳公主综合分析了下两人的优缺点后,嘴里自言自语的道了一句。

    几日后,平阳公主来到秦王府找孙长王妃,以她们俩的关系也用不着绕圈子,平阳直接讲明来意:“二娘,你觉得杨氏珪娘和元吉怎么样?”

    “四弟么?嗯,他们俩年纪相当,门当户对,还算般配。”长孙王犹豫了一下,才接口道。

    “哎,二娘,你是觉得元吉脾气暴躁,在女色这一块自制力又不太好,还没成亲,府里就有了几名妾室,若不是父皇和他两个哥哥严厉训斥,只怕庶子庶女都弄出来了。。。。。。

    “像四弟这样的人,不是杨家姑娘的良配吧?”平阳公主瞧出她的犹豫,微叹了口气。

    元吉是她一母同胞的嫡亲弟弟,在感情上她肯定是偏向向元吉,但她是个讲理的人,自然不会在明知自家弟弟身上有诸多缺点的情况下、还昧着良心打包票说他一定是某个女子的良配。

    “话也不能这么说,元吉虽然顽劣了些,却不是一无事处,瞧他对父皇、对两位兄长,对姐姐,还有对大嫂和我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是个重情的孩子。”

    “如果有人监督他,他身上的一些毛病也是能改掉的,杨家小娘子如果真能投他的缘,得他青睐,两人能结成亲事,有位聪明懂事的妻子在一旁帮衬着,他可能会慢慢成长起来。”长孙听得平阳公主的话后,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这门亲事还不错,便安慰了她一句。

    元吉对她和太子妃都十分敬重,也听她们的话,长孙对他的印象其实还不错。

    “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我和杨家姑娘不熟,这事还是要你来牵头,你先去探探杨家那边的口风如何?如果他们同意,我就去和父皇说,让他指婚。”平阳公主一听,顿时击掌笑道。

    “嗯,除了杨家的意思,元吉的意见也很重要,元吉的脾气姐姐也知道,要是问都不问他,就给他指了门亲事,哪怕杨家姑娘再好,他心里都会有很大怨气。”长孙笑道。

    “你说得有理,不过这小子自小就怕我,听说他很听你的话,正好他现在二郎军中,你和二郎说说,让他把元吉带到家里来,和他说说此事。”李秀宁点了点头。

    长孙应了下来,等傍晚李世民回家的时候就和他说了此事,李世民听完后也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元吉年纪不小了,父皇不只一次说要给他指王妃。

    结果他这个看不上,那个嫌不好,有空只与府里那几个侍妾厮混,把父皇气得不轻,现难得妻子和姐姐都看上的人,想必不会差哪去。

    “我明日带他回府用晚膳,到时候你和他说说。”心念电转间,李世民便点头应了下来。

    次日傍晚,李世民果然带着元吉回来了,元吉自进了他的军营之后,二哥就没给过他好脸色,不过这小子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也不敢顶嘴,只能乖乖的接受操练。

    今个儿李二郎突然和颜悦色的让他和他一起到秦王府,元吉心里顿时有些发毛,不知道二哥在打什么主意,不过李二郎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他也不敢反抗。

    “二哥,你带我回来到底有什么事,请直说吧,不然看着你这一脸笑,我心里打鼓。”元吉忍着满腹狐疑和李二郎一同到了秦王府后,终忍不住开口道了一句。

    “你那是什么眼神?我还吃了你不成?不过今个儿找你的是你二嫂,她和平阳姐姐一起帮你寻了门不错的亲事,想问问你的意见。”李世民闻声顿时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二嫂和姐姐一起帮自己看了门亲事么?嗯,这倒是可以听听意见,他已经十七了,身边虽说已有了数名美妾,但妾和妻终究不同。

    京都里像他这年纪还没订亲的人已经不多,他心里自然也是想订亲的,只是一直没看到合意的女子,他也不想随便找一个。

    妻和妾不一样,若是太上不得抬面,带出去是会丢人的,大哥,二哥和嫂嫂们的感情都好得不得了,父皇和母后当年也是有名的恩爱夫妻,他即便对美色这方面自制力不足,心里对这种感情还是有几分向往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元吉定亲(中)

    不过以二嫂和姐姐的眼光,她们同时看中的人应该不会太差,一念至此,李元吉心里不自觉的就带上了几分期待,与李二郎一同来到锦笙园。

    长孙王妃看到元吉,先招呼他喝茶,然后将自己对杨家姑娘的印象,以及她的出身一一托出,元吉听完之后,憋了半天,终开口道了一句:“嫂嫂,能不能找个机会先让我看上一眼。”

    坐在一边旁听的李世民闻声忍不住嘭的一声笑了起来,眼见妻子目光不善的朝自己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