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无逸这孩子着实长得好看,大舅兄,说话二娘和无逸相貌都如此出众,为何偏偏你却是粗糙了这么多?”李二郎打量了长孙无逸几眼,忍不住连声附和,只是说着说着,看到一旁的无忌,忍不住又笑着打趣了一句。
“李二郎,你是皮痒了是吧。”长孙无忌咬牙切齿道,他相貌肖父,长得比较粗狂,再加上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有些麻点,论相貌,确实如其妹和无逸出众。
“好了,你们也别闹了,母亲想必还在等着呢,咱们先进去。”长孙小娘子瞧着闹成一团和夫君和兄长,眉眼不自觉的溢满笑意,口中却不得不制止他们。
长忌出征前已娶了亲,妻子是五品元外郎岑家的女儿,岑氏在洛阳一众贵女中家世不显,亦无甚才名,相貌也只能算清秀,不过胜在性情温柔,为人本份,以长孙家目前的景况,得娶得这样一个媳妇亦算不错,长孙小娘子对这个嫂嫂也很满意。
(备注:史上没有长孙无忌妻子的记载,显然出身不显,再说以高氏母子当年的处境,确实不易娶得名门贵女,所以,有些书上说长孙能嫁李家二郎,是因其舅高士廉得高人指点,知道这个外甥女婿日后贵不可言,这才将外甥女许配给他,个人觉得这种推断几乎不可能,高家在炀帝年间,连二等家族都排不进去,而李家却是一等一的豪门,高氏母子更是被长孙安业赶出家门,若非这章婚事早早订下,长孙无小娘子根本没机会嫁入李家。)
长孙小娘子一入内堂,高氏便急急迎了过来,长孙看到母亲,盈盈拜倒在地:“二娘见过母亲。”李二郎也随她一同,长揖到地,给岳母大人先礼。
“起来,快快起来,几个月不见,你都瘦了。”高氏一手一个,将两人拉了起来,将女儿扶起之后,高氏细细打量了女儿几眼,眼眶不由微微一红。
“瞧母亲说的,我哪有瘦了,不过是正长个的年纪,身形抽高了一些,瞧着瘦了点罢。”长孙小娘子抿嘴笑道。
“见过嫂嫂。”与母亲打过招呼后,长孙小娘子又朝跟在高氏身后的岑氏行了一礼。
“妹妹无须多礼,母亲一早就在叨念你,先进来坐下喝杯茶,再慢慢叙话罢。”岑氏还了一礼,笑着开口道。
一行人随她走进内厅,很快有丫鬟端了茶点过来,李二郎喝了两口,就借故与两位舅兄一起离开,长孙小娘子数月未归,今日归宁,想必有许多话要和岳母说,自己虽不算外人,杵在这里也不太合适,他们几个男人凑一起说话去了。
“二娘,我听说你那两个弟弟都去了西边的少年营?其中李四郎还是受了你的怂恿去的?”待李二郎和儿子离开后,高氏坐在长孙小娘子旁边,拉过她的一只手,开口道,关于元吉去西营一事,前些时间,城里有不少传闻,她自然也听到了。
“嗯。”长孙点了点头。
“你家四郎在家里向来受宠,你把他送到少年营去了,父兄还有二郎不会对你的意见吧?”高氏有些担心的看了女儿一眼,去年因兄长被无端被陛下迁怒,女儿尚未及笄便不得不嫁入李家,高氏即便深知女儿聪慧,李家也不是那等随便磋磨媳妇的人家,心里仍忍不住担忧。
“阿娘,你别信那些不着调的传言,我公公,兄长,嫂嫂,还有二郎,他们都是明事理的人,知道怎样才是对孩子好,倒是你,我和无忌兄长不能经常在你身边尽孝,你得好好保重身体,对了,外祖母他们都还好吧?”长孙小娘子道。
“我没事,家里有你嫂嫂陪着,也不寂寞,你外祖母和舅母都挺好,你别惦记,好好过自己的日子。”高氏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看着女儿的目光布满温柔,身为母亲,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女都能顺遂平安。
“阿娘。”长孙瞧着高氏的模样,鼻子无端一酸,轻轻将头靠到了母亲的怀里。
第八十七章 宫宴(上)
大业十年九月十八,大军回朝的第三日,隋炀帝在瑶光殿摆下宫宴、为众将士接风洗尘,以贺此次东征大捷!宫宴设在晚上,除了五品以上的将士之外,三品以上的朝臣家眷也在应邀之列。瑶光殿类似于其它帝王后宫的御花园,主要供隋炀帝日常赏景游憩所用,隋炀帝偶然也在会见外宾,或与宠信的大臣一起在此饮酒聊天,吟诗作对。
此殿占地面积极广,园林之中奇峰迭起,瀑布成帘,遍地皆是琼花,人置身其中,仿若到了传说中的瑶池仙宫!隋炀帝选在这里宴请群臣,足见心情之悦。
长孙小娘子和郑氏接到宫宴的帖子的时候并不意外,李大郎和李二郎目前的官阶虽不足三品,但李渊却是超一品的国公,国公府的女主人窦氏不在了,万氏是妾身,没有赴宴资格,郑氏和长孙氏身为李家嫡媳,上宫宴名单是理所当然的事。
九月十八日,申时刚过,长孙和郑氏便打扮妥当,随夫婿一同出门登上马车,往宫里去了。宫里开宴的时间约莫在酉时中,但是这些赴宴的臣属们却不能等开宴之后才到。从国公府到皇宫,还有半个时辰左右的车程,到了宫门口,走进内宫还需一住多香的时间,不提前一定的时间出门肯定不行。
郑氏和长孙小娘子都是不多见的美人,若盛装打扮,整个洛阳城能胜过她们的并不多,如今这对妯娌皆处于孝期,不便隆重装扮,即便如此,这妯娌两人携手出来的时候,在门外等候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看到自己的妻子,皆感眼前一亮。
长孙小娘子穿的是一袭白色云锦为底,面上绣着浅色丁香花的衣裙,外面搭了一件轻薄的浅紫色披风,郑氏身穿了一套浅紫色衫裙,外搭了一件锦白色轻薄披风,她们的打扮素雅清新,既不会与宫宴环境不合,又不会张扬,端是恰到好处。
“呵呵,二郎,她们俩今晚在宫里一露面,只怕会引来不少敌意。”待这两人上车之后,李建成忍不住笑着对李二郎道了一句。
“咱们的媳妇注定比别人家的醒目,他们嫉妒也没用,不过今晚的主角是皇后娘娘和几位公主,有她们在,没有太多人会注意到咱们的家眷,咱们无须为此忧心。”李二郎高扬头颅,一脸的与有荣焉,他尚是少年情怀,看见自己的妻子容光照人,心里只有喜悦,丝毫不担心被人嫉妒。
“你这臭小子……”李建成白了他一眼,笑着摇了摇头。
他们的马车到达宫门口的时候,正好碰到义城公主和南阳公主的马车往这边过来,大臣的家眷碰上了公主,自是要行礼的,郑氏和长孙从车上下来,和夫婿一同站在车旁,等两位公主的马车过来,双双上前见礼:“见过两位公主。”
“不必多礼,郑娘子,长孙娘子,我虽比你们年长几岁,大家却都是熟人,我们一同进去吧。”南阳公主掀开车帘,一边笑着从车里下来,一边开口道。
南阳公主现年二十有八,貌承其母,美艳不可方物,加上她性情谦恭温和,京都勋贵世族,各家贵女对这位公主的印象都非常好。她极得炀帝宠爱,炀帝允她可乘车轿出入宫庭,可这位公主却从未用过这份特权,她认为自己身为公主,更该恪守礼法宫规,作为臣民表率。
郑氏和长孙小娘子对这位公主亦是十分钦佩,眼见她出口相邀,自不会推却,两人齐齐接口道:“多谢公主殿下。”
义城公主虽是隋炀帝的妹妹,南阳的姑母,但在隋炀帝心里的地位,却远远无法和南阳相提并论,南阳都出言相邀,她自不会反对,只能笑着附和。
随义城公主一同来赴宴的宇文乔目光最先落在李二郎身上,十六岁李二郎已完全长开,但见他长眉入鬓,目如朗星,身形挺拔如松,他的兄长李建成亦算难得的美男子,可往他身边一站,竟生生被他给比了下来。
这李二郎不仅相貌出众,出身显贵,文采武功更是冠绝洛阳的同龄人,这般明亮出众的少年郎,竟是自幼丧父,又被兄长赶出家门的长孙二娘的夫君,意念一落到这里,宇文乔心头的愤怒和不甘就像潮水般涌动。
她的目光亦不由自主的移到了长孙小娘子身上,这一看,心头怒意愈发的浓烈,尚未及笄便不得不嫁入李府的长孙二娘脸上非但没有半丝憔悴,反而愈来愈美丽,这几个月宇文府和齐王府联手对她的打击似乎也未能对她造成任何干扰……想到怒恼之处,她双手忍不住紧紧握了起来,好在随着年纪的增长,再加上义城公主这些时日以来的循循善诱,她的忍耐功夫比以前强了不少,并未做出任何失礼举动。
不说宇文乔的心事,但说南阳公主见郑氏和长孙同意自己的提义之后,一众人等很快便入了宫门,进入宫门,男女客就要分开,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看了妻子一眼,就随着领路的太监往男客那边行去,虽说宫里危机无处不在,不过他们都信过得自己的妻子,相信以她们的机敏聪慧,能应对一切。
“长孙二娘,下个月南苑有一场蹴鞠赛,你可要去参加?”快到瑶光殿的时候,宇文乔的双目微微闪烁了一下,看着长孙小娘子道了一句。
“我已嫁作他人妇,怕是不便参加由各家贵女组成的蹴鞠赛。”长孙小娘子怔了一怔,随即出言答道,在她的记忆中,洛阳女子蹴鞠赛,多半是由未出嫁的贵女们联合举办的,她年纪虽小,去年却已嫁了人,宇文乔虽比她大了两岁,今年已经及笄,却还没嫁人。
“这场蹴鞠赛可是皇后娘娘亲自举办的,并不要求参赛者都是未出阁的贵女。”宇文乔眼珠微微转了一转,笑道。
“不错,除了蹴鞠赛之外,还有一场马球赛,我已和母后说后,一会就让她在夜宴是公布,参赛者不拘嫁人或者未嫁人,大凡洛阳各大世家的娘子,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参加,另外,关于马球赛,长孙二娘,我希望你能帮我说服秀宁姐姐,让她也来参加。”宇文乔的话音刚落,便听得另一个脆爽悦耳的声音响了起来,随着这道声音,只见一身红衣的如意公主,如一团燃烧的火焰般,大步朝这边走了过来。
第八十八章 宫宴(中)
李秀宁在三月前已诞下佳儿,她自幼习武,体魄强健,此时早已恢复得差不多,今天也会过来参加宫宴,长孙小娘子朝着快步走来的如意公主行了一礼:“参见主公殿下,既是皇后娘娘举办的赛事,有娘娘开口,相必用不着我去相劝。”
“哼,长孙二娘,你这人真的挺无趣,明明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却偏生一脸老气横秋的模样,小小年纪,说话做事便如此小心翼翼,滴水不漏,也忒没意思。”意气风发,如火焰一般炙热美丽的如意公主显然听不惯长孙小娘子说话的语气,她目光落在长孙脸上,颇有些不高兴的哼了一声。
长孙小娘子垂首敛目,面含微笑,静静的听着如意公主的愤怼,并不言语,一旁的宇文乔则唇角微翘,一脸看好戏的表情,还是南阳怕她们争起来不好看,便轻咳了一声:“咳咳,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先进去吧。”有了她站出来,大家都不便再说什么,一同走进瑶光殿。
这个时候萧皇后还没出来,南阳公主进了瑶光殿后便随如意一同去了皇宫的寝宫,长孙则与郑氏一起在宴台附近找了个不太显眼的位置坐了下来,周围已有一些女眷,只是大家都不怎么熟悉,彼此碰上,相互点个头也就了事。
约莫过了一盏茶左右的功夫,又陆续有人进来了,这回进来的有几人是郑氏曾经的闺中密友,她们一看到郑氏,立即抬步朝她走了过来,长孙小娘子见大嫂有熟人,自己也不好一直杵在旁边,和众人打了个招呼,便寻了个由头,站起来,一边溜达出去了。
她在附近刚转了两圈,就看到李秀宁从外进来,现年已满十九岁的李秀宁,不管是样貌还是身材,都已完全长开,虽刚生孩子不久,服饰亦不像在闺中那般鲜艳,却丝毫无损她的美丽,但见她一身蓝色衣裙,就连身后的斗篷都是同一系色,这种颜色一般人根本压不住,可穿在她身上,却衬得她如同一株盛开的蓝蔷薇,美向让人难以正视。
“秀宁姐姐。”长孙小娘子一看到她,立即满脸喜色的迎了过去。
“你们倒是比我来得早些,咦,大嫂那边有熟人,正好咱俩一起好好说说话。”李秀宁和她打了个招呼,待看到郑氏那边的情况后便笑着开口道。
李秀宁着实很喜欢自家这位弟媳,自第一次看到她开始,就非常对眼,等熟悉之后,两人几乎成了手帕交,后来长孙嫁入李家,成了她的姑弟媳,关系就更加密切了,虽说李秀宁比长孙大了六岁,但长孙年少老沉,聪慧过人,两人在一起从来不愁聊不到一块去。
“你婆婆呢?”长孙小娘子往她身后瞄了一眼,没瞧见柴府的老太君,忍不住悄然问了一句。
“噗哧,你这丫头,也就在我前有点你这年纪该有的调皮样,她在外面碰到熟人了,要聊一会才进来。”李秀宁噗哧一声笑了起来,忍不住伸手点了点她的脑袋。
“皇后娘娘要举办蹴鞠赛和马球赛一事你可知晓?”长孙小娘子朝她吐了吐舌头,忍不住又问了一句,她怕李秀宁不知此事,到时候萧皇后骤然提出来邀请她参加,她到时候不好应对。
“皇后娘娘要举办蹴鞠赛和马球赛?不过就算要举办,要参加的也是闺中贵女们的事,和我们没啥关系吧?”李秀宁果然不知此事,闻声不由微挑了挑眉毛。
长孙小娘子便将如意公主之前说的话转叙了一遍,李秀宁一听,不由伸手捏着下巴思索起来,过了一会才道:“以我对皇后娘娘的了解,她应该不会主动提出让我参加马球赛一事,我尚在闺中的时候,亦只参加过一次京都贵女的马球赛,别说现在已经嫁了人,这个要求应该是如意公主提出来的吧?”
李秀宁弓马武艺在东、西都的一众贵女中可谓是一枝独秀,让她来打马球,一般人连与她对阵的资格都没有,萧皇后性情端良贤慧,她不会明知没人是自己对手的情况下,非让她加入进来去参加马球赛。
“嗯,确实是如意公主的意见,如意公主这些年一直在苦练弓马,她现年已经十五,再过两年就该出嫁了,估计是想趋现在还能自由自在,想和秀宁姐姐较量一场。”长孙小娘子偏头想了一会,很快就明白了如意公主的心事。
“她不见得是想和我一较高下,我看她多半是想和你一较高下。”李秀宁却是摇了摇头,如意公主喜欢李家二郎,这事京都许多贵女都知道,只是李二郎自幼与长孙订下亲事,她堂堂公主既不能明抢,也不能自降身份为人妾,心里这口气出不去,只要逮着机会,就会找长孙的茬,想要压她一头。
“也是,她再努力习武练箭,也不可能是秀宁姐姐的对手。”长孙小娘子听得一怔,旋即却明白了她的意思。
“呵呵,不过她若真存此心事,怕是要失望了,咱们家的长孙,可不是什么弱不禁风的小娘子。”李秀宁呵呵一笑,忍不住伸手轻轻捏了捏长孙的柔嫩的脸颊。
别人不知长孙小娘子的底细,她却知道,长孙幼年家里专门为她找过武教,教授的时间虽不长,但长孙却一直坚持了下去,每日必有一个时辰用来习武射箭,直到嫁入长孙府,这个习惯仍在保持,她的弓马功夫虽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可在洛阳贵女中,却绝对排得进前三。
“秀宁姐姐怕是高估我了,不管是我还是她,一旦对上秀宁姐姐你,都只能是手下败将。”长孙小娘子拍下她作怪的手,瞪了她一眼。
“放心吧,没什么意外的话,我多半不会上场,最多会被皇后娘娘委任为裁判,只是这事到底只是如意公主的一时兴趣,还是有前朝的意思,尚需斟酌。”李秀宁目光微微一闪,下意识的多想了些,今日是为东征大捷举办庆宫宴,皇后在这个时候宣布马球赛,也不知有没有陛下的意思在里面,当今皇帝对李家猜忌日益加深,莫非连后宫都牵连进来了?
她自小熟读史记兵书,未出嫁之时,又有大半时间随其师在四处行走,眼界思维绝非普通闺阁女子能比,哪里又看不出皇帝的心事和李家如今的处境。
“秀宁姐姐你的意思是?”长孙毕竟年纪尚幼,一时还真没想么这多,听到李秀宁的低语,不由微吃了一惊。
“不好说,只是我的猜测,咱们这个皇后娘娘和陛下不太一样,确实贤良大度,南阳公主能有这般性情口碑,全得皇宫娘娘一手教导,即便是如意公主,性格虽然跳脱张扬了些,本性却也不差,嗯,皇后娘娘出来了,咱们过去吧。”李秀宁摇了摇头,说到最后一句话时,目中余光正好看到萧皇后与她的两个女儿从回廊那边走了过来,顿将话锋一转。
第八十九章 宫宴(下)
长孙小娘子循着李秀宁的目光望了过望,口中轻轻嗯了一声,两人很快转身,朝着宴台主座那边行去。萧皇后乃南朝梁明帝岿之女,自幼美名远播,性情才名也是一等一的好,如今的她虽已四十有六,看上去却如三十左右的妇人。
但见她长眉凤目,肤如凝脂,一身绣着金凤的明黄凤袍,发髻上插着两支与凤袍一色的凤钗,在满园宫灯的映衬之下,美得如同盛放的牡丹,真真明艳不可方物。今夜参加宫宴的一众女眷中,相貌出众的不少,可在皇后的映衬之下,都失了颜色。
长孙小娘子这是头一回看见萧皇后的样貌,忍不住在心头暗赞了一声:怪不得一直盛传皇后貌美,果然是国色天香,风华绝代!
“见过皇后娘娘。”待萧皇后走上主席台,众女眷齐齐朝她躬身行礼。
“起身吧,你们都是陛下的宏骨大臣的眷属,大家都不是外人,不必多礼。”萧皇后的目光轻轻从众人身上掠过,一脸温和的开口道。
宾主寒暄客套了几句,很快各自落座,没一会功夫,宫宴就开始了,此次宫宴是隋炀帝为了庆贺自己东征大捷而举办的,无一不格外讲究,无论是宫宴的环境,还是菜品佳肴,又或是助兴的歌舞伶伎,样样皆是精品中的精品,今日男、女宴上定的助兴歌舞,都是由隋炀帝钦定的九部伎之一的《高丽伎》。
《高丽伎》是以十四种乐器,由十八名舞伶乐师共同演奏,舞者统一戴紫罗帽,饰以鸟羽,黄大袖,紫罗带,大口袴,赤皮靴,五色绦绳,其中四人主舞,另十四人各持不同乐器助舞伴乐,是一种极富民族色彩,又能渲染气氛、激起观者热情的一种大型舞伎。
今夜是东征大捷的庆宫宴,隋炀帝钦点此曲,意图再明显不过。皇宫里演凑《高丽伎》舞者,个个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高丽伎》开始不久,矜持的女眷们的情绪很快被带动起来,大家暂时忘记了拘谨,情绪随着舞曲的进展而上下跳跃。
大家或击掌赞叹,或笑容满面的交头低声讨论,舞曲进行到高潮之时,皇后的幼女如意公主,更是娇笑一声,抬步滑进舞圈,随着那四名舞者欢快的旋转起来。
若是旁人,心里再意动,也不敢上去,但如意不一样,她从小在隋炀帝和萧皇后的宠爱下长大,行事一向随心,再加上又在宫里,她此举乍一看有些出格,实则没什么大不了,旁人若在这时候跑过去,那叫不懂规矩不自重,可当这个人是公主的时候,只会显得她率真又亲民。
旁人除了喝彩连连,还真没人非议半句不是,当然,如意的舞确实跳得好,一身大红宫装的她随着身形极速旋转,就如一只在花间翩翩起舞的七彩蝶,让人移不开视线。
一曲结束,如意的额际已跳出汗珠,气息亦微显急促,一张小脸布满粉红的霞彩,整个人活鲜生动的得如同一株初灿的太阳菊,让看着她的人心情不由自主的就跟着飞扬起来。
“马上就有及笄了,还这么顽皮。”萧皇后看着气喘吁吁的跑到自己身边的女儿,忍不住点了点她的脑袋轻啐了一口,口里骂着,边上已分咐宫人拿着手帕为她擦汗了。
“母后,我没事,这几天父皇不让我出门,憋得我骨头都快生锈了,舞上一场,只觉整个人都活泛轻松了许多,关于一个月后的蹴鞠赛和马球赛,你该公布了。”如意推开为她擦汗的宫女,朝母亲吐了吐舌头。(备注:马球赛亦叫击鞠赛,从唐中后期才开始,隋朝应该没有,不过这是小说,并非撰写历史,添上这么个情节应该不算过份。)
萧皇后无奈的瞪了女儿一眼,当着满场大臣眷属的面,也不好多教育她。和众人说了几句闲话后便公开了一个月后的蹴鞠赛和马球赛一事,以往这种活动都是未出阁的贵女们自行组织,自娱自乐,今天皇后亲自宣布由她主持不说,还鼓励只要是喜欢这项活动的,不论是嫁人的,还是待中闺中的女子,都能前来报名。
一些年纪不大,嫁人不久的世家夫人听闻后,目中情不自禁的露出几分跃跃欲试之意,当朝对女子并不算苛严,许多贵女都会一点骑射,至于蹴鞠就更不在话下。只不过嫁人之后,行事就不能如做姑娘时那般恣意,现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她们自然不想错过。
萧皇后宣布完此事后,将李秀宁召了过去,李秀来到皇后面前,规规矩矩的朝她行礼:“鹿郡公柴府李氏参见皇后娘娘。”
“起来,快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啊,想当年你尚未出嫁的时候,还经常入宫陪我说说话,现一晃,你孩子都有了,我也有好几年没见过你了。”萧皇后伸手虚扶了一下,颇有些感慨的道了一句,对李秀宁,萧皇后是有几分真心喜欢的。
“劳娘娘挂念,秀宁感激不尽。”李秀宁又道了声谢,这才起身站了起来。
“秀宁啊,你产子不久,身体可曾恢复?”萧皇后摆了摆手,一脸和蔼的问。
“臣妇自幼习武,身体比一般人强健,已经恢复得差不多。”李秀宁答道。
“既然身体已经恢复,我想请你做这次马球赛的裁判,你可愿意?”萧皇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又问。
“既是皇后娘娘的旨意,秀宁不敢不遵。”李秀宁连忙开口道。
“你肯担当裁判一职就好,话说我一开始是真不想举办这马球赛,咱们东都的贵女,虽说都会点骑射,可这功夫多是花拳绣腿,真要马上击鞠,也不知成不成,要是一不小心闹成了笑话,我这个皇后可就真没脸见人了。”
“可如意这丫头一直闹着要打马球,我想着她马上就要及笄了,身为一个母亲,实不愿逆她这么个不算过份的要求,同时也想着,咱们女子嫁人之后,条条框框的规矩太多,没得半分自由,正好借机举办一场球赛,让大家都有机会透透气。”
“既然决定举办这场赛事,就一定要打好它,现离开赛还有一点时间,秀宁你趋此期间将参赛的人员组职起来好好集训一番,别让陛下和东都的郎君们看扁我们女子。”萧皇后颇有些感慨的开口道。
李秀宁听得微微一愣,在她的记忆中,萧皇后一直是个很温和贤良的人,皇帝喜好美色,宫里安置着各色美人,却从未听说过她为难陷害哪位宫妃,不仅对后妃如此,对大臣的家眷,也一向十分优待,她委实没想到这样的皇后,骨子里也是有好胜之心的。
第九十章 马球赛(上)
现在的是九月十八,马球赛的时间定在下个月二十号,还有一个月零两天,这个时间看起来不短,可一场马球赛需要二十四名队员参赛。
古代的马球赛是根据蹴鞠演变而来,只不过这种对抗赛比蹴鞠要激烈很多。
人员配备也按的是蹴鞠的标准,十二人一组,每人手上配有两米多长的球杆,在大型草地上进行。
又因这种活动对参赛者的体力、马术和击球术要求很高,危险性也很高,一般只在军队推行,民间甚少进行。
大隋建国后,国家比较崇尚武力,贵族子弟多会习武,绝多大多世家子弟都弓马娴熟,大家逐渐就爱上了这种危险刺激又不失高雅的活动。
东都和大兴城中,马球打得好的世家郎君不少,其中最为出色的是宇文府的儿郎和唐国公府的儿郎,李家大郎建成,二郎世民,都是个中高手,其中李二郎尤为出众,齐王杨暕的球技也不差。
世家贵女们虽也有人习骑射,水平和郎君们比却是差得远,独孤皇后在世有时候,因她性情之故,朝都贵女们的风气比现在开放,那时候和郎君们一样习骑射的贵女不少。
炀帝上位之后,他偏好温婉妩媚又听话的女子,萧皇后贤德,事事以天子马首是瞻,贵女们的标准逐渐转向贞静淑婉。
为此,近些年来大兴和东都习武的贵女们是越来越少。
不过少并不代表没有,有些武将家的闺女,自已爱好弓马武艺的,家长又比较宠爱女儿的,并不会禁止,毕竟隋炀帝从未下过明旨,不让女子出门,也不曾禁止女子习武。
在这种前题下,连同出嫁的小娘子们一起,由公主领衔,皇后主持,举行一场马球赛问题还是不大的。
二十四人的马球赛,十二人一组,队员之间的默契磨合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再加上挑选人手,一个月零两天的时间还真不多。
若不是时间再往后推,天气会越来越冷,一旦到了下雪和地面结冰,赛事就不好进行,萧皇后和如意公主只怕会将赛事再往后推十几天。
东都洛阳的气候,十月份还是初冬,气候尚不算寒冷,不遇特殊天气,这个时间既不会下雪,路面也不会结冰,衣服也不需要穿得太笨重,这个时节举行马球赛正好合适。
萧皇后亲自在宫宴上当众宣布了球赛一事,意动的人不少,不过报名不可能在宫宴上就进行,想参赛的人还得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二。
为此,萧皇后将此事交给如意公主负责,如意公主又提出让李秀宁这个京都贵女中,武艺最高、马球打得最好的裁判帮着她一起负责此事。
理由是以李秀宁的水平,由她一起帮忙选出来的参赛者,这场赛事一定会打得很精彩,能打出洛阳贵女们的威风和气派。
萧皇后欣然应允,面对这样的高帽子,李秀宁也没法拒绝,她和如意公主略一合计,就告诉大家,有意向报名的人在三天之内前来报名。
然后再根据报名者,公开选拨出二十四名合格的参赛者。
确认好此事,晚宴继续,散宴的时候时间差不多到了戌时末,这个时辰已经不早了,皇帝那这还没下宴,参宴的郎君们都没出来。
郎君们没出来,女客们也不能留在这里等,大家出了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