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皇华[封推]-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清风脆生生地回道:“方才那位恶客进院时,俺便看见公主姐姐的仪仗往府外去了。凡总管说,皇庄那边有事。”
    “那必定是有大事发生,否则这个节骨眼上,小闺女儿不会冒冒然离府。”老圣手便道,“那就待她回府了再通禀吧。”清风自去传话不提。
    皇庄那边确实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注定要改变大周乃至全天下军队作战的模式。费了这许久功夫,武令媺任命的太平工坊首席研究员董思安终于拿出了一个重大研究成果。
    霹雳火,开花弹。一经投掷,薄脆铁球便四散开火,炸得靶子四分五裂,周围泥地树木全是弹坑和迸射出去的弹片。其实就是大周版的土炸弹。
    武令媺不顾阻挡,执意亲自查验了试弹结果,非常满意。枪械,暂时是不要想了,她只知外型,曾经也试拆过一支手枪,到底不懂内里构造。仅凭她的几句描述,远远不够。
    所以董思安先试制了土炸弹,还提纯精炼了火药。就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科研成果。武令媺毫不吝啬誉美之词,物质奖励也大方地赐给了一众以董思安为首的研究小团体。
    她当即拍板决定,立刻选扯建立火药工厂和霹雳火工厂,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一批可以投入使用的成品。她清楚,大周军队恐怕很快就会需要这玩意儿对敌作战了。
    三日之后,海州事务钦差王辉祖与海州城卫戍备军统领将军澹台洪在乾宁殿拜别了小皇帝和太皇太后,离京向海州进发。护送他们前往的,仅仅是五百名忠信侯府的亲卫家将苍狼骑。
    又五日,武令媺终于等到了秘密钦差连喆勋同样以南越国敏妃给小王子家信的渠道送来的一封密信。
    连喆勋不负所托,在如此之短的时日内竟然被他找到了虎符,同时也查明了镇东军葛大都督被刺之案的真相,果然如同事先所料的那般,是汕侯勾结海盗做下的惊天大案。同时,连喆勋在信中为南越国主沈定峰请功,言道得沈国主大力支持,否则不会这么快见成果。L

☆、第四十章 狗血话本

亡国帝女,当朝亲王,情不知从何而起,一往而情深。
    煌煌烈日,萤火之光,原来是一时瑜亮,到底谁更强。
    “你很好很好,但我就是喜欢他!”
    竟有人看不见烈日灼目,只追寻瞬闪微光。
    终落得,一人求之不得痛苦自伤,一人爱在心中口难开,一人黯然走天涯。
    才有这寂寞深宫自寥落,生死追随期来生。
    以上,文青版《富贵皇华前传》,说的就是武令媺她亲爹亲娘的爱情故事。
    圣手老先生那日就要找武令媺摊牌,免得某个知道一鳞半甲心怀叵测的女人突然闹出事来让她措手不及。但直到送走了钦差队伍,在朝上武令媺也给自己人争取到了应有的待遇,这才有时间来听老圣手讲古。
    当先一句话就差点让武令媺给厥过去,老圣手笑眯眯地好像讲笑话一般地说:“小闺女儿,你不是圣祖的亲生骨肉。”
    难怪这老古怪神神秘秘地一定要到公主府最隐密最安全的地方来,武令媺还抱有一分希望以为他要给自己看什么稀世宝贝,却没料到扔出这么一个深水大炸弹。
    盯着老头儿看了片刻,武令媺微笑道:“继续!”
    “还真是镇定,没有辱没了两朝皇族血脉。”老圣手乐呵呵地捋胡须,神情里不知有多少的自得骄傲。
    两朝皇族血脉?武令媺默默记下,深吸一口气道:“您说是不说?我忙着呢。”
    老圣手莞尔一笑,却提起了另一个人:“说你之前,先讲讲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徒弟武延嗣。”
    也不管武令媺是啥难看表情,他便将孝宗遇苗女、被苗女下蛊毒日渐虚弱、敦庄皇后以明辉淑妃为药人为孝宗传后、明辉淑妃雨夜产子、老圣手趁着给圣祖疗伤的机会带女婴入宫换走了男婴收为关门弟子。这些事情简明但无一遗漏地快速讲了一遍。
    原来武延嗣还有这般曲折离奇甚至无法大白于天下的身世,难怪东昌兰真公主要费尽心机给他安排一个相对来说光明的出身来历。那么,无论是敦庄皇后的所谓遗书还是圣祖承认武延嗣身份的遗诏,恐怕都由这位好皇姐自己创作。
    武令媺脸色还算平静,毕竟这是别人的故事,但眼里的惊骇还是出卖了她紧张不安的情绪。毫无疑问,那个被圣手带入宫中偷龙转凤的女婴就是她!
    “那我的亲生父母究竟是什么人?您又为何说我有两朝皇族血脉?”武令媺的声音在发抖。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
    如若被人查知她不是圣祖之女。下场如何不言而喻。她脑子一警醒,恍然大悟东昌兰真公主对待自己的诡异态度,想来她这位好皇姐定然知道事情的始末。
    “孝宗之所以身中蛊毒。乃是替人受过!”老圣手却答非所问,固执地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来将那段往事理个清楚。
    “替谁?”武令媺强忍焦躁,给老古怪捧哏。
    “你的亲生父亲,”老圣手叹了口气道。“英亲王武承缄。”
    英亲王武承缄?武令媺默默在心里咀嚼这个尊贵爵位,默默在心里想象那个人的模样。但她当然一无所获。这一世的父母,她从未见过真容。在她心里,圣祖就是她亲爹。
    “圣祖之所以要杀英亲王,原因之一便在于此。”老圣手缓缓摇头。声音幽凉,“那苗女的下毒对象本是英亲王武承缄,却阴差阳错将孝宗认做了他。才导致孝宗中了这世间无药可解的毒中之王。什么忤逆大罪,这只是个莫须有的借口。英亲王是冤死。”
    武令媺默不作声,既没有亲生父亲被冤死的愤慨痛恨,也没有自己认了杀父仇人为父亲的悔恨痛楚。在她那个位面,有句话叫生恩不如养恩重,是圣祖一手养大了她,真心疼爱她,圣祖就是她的亲爹。至于英亲王,那只是她这具身体的血缘父亲而已。
    “但圣祖要杀英亲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你娘,殷云稚。”老圣手并不意外武令媺此时表现出来的冷漠,继续道,“云稚身上流着最纯正的商朝皇族血脉。这一百多年来,殷商皇室残部隐姓埋名,以天一盟的身份对外行事,银子不缺,武力也有。若你爹得了天一盟为助力,在孝宗已薨、圣祖自身性命也难保的情况下,绝对会是大周江山的一大威胁。”
    “倘若只是儿孙的皇位被英亲王这一脉夺走还就罢了,圣祖最担心的是江山再度姓了殷,所以才要斩杀英亲王,以绝后患。”圣手当时对澹台铮那是说一半留一半,云稚的真实身份自然不可能告诉那老头子,免得有后遗症发生。
    “您的意思是,叫我不要因为亲生父亲的死而痛恨父皇?”武令媺冷淡一笑道,“老爷子,说句真心话,这一辈子,我的亲爹只有圣祖。他待我,不管是否有因为孝宗而移情的缘故,但确实是真心实意的好。这一点,您应该也能看得出来。”她已明了,圣祖一直以为她是孝宗之女。
    老圣手点点头,叹道:“正因为如此,老头子才想着要劝你。只是你冰雪聪明,也洞悉世情,倒是不必老头子担心了。不过身为人子,还是必须知道亲生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武令媺道:“您请讲,我洗耳恭听。”
    “说起来也是孽缘。”老圣手先把故事定了一个基调,“我殷商遗族祖训,因如今各国瓜分商国的灭国之恨,故而令后人不得与各国皇族王室通婚。哪怕是贩夫走卒,也比身体里有一丝一毫各国宗室血脉之人要强。”
    “云稚身为天一盟天生注定的盟主,要守的规矩比盟中会众更要严格。可这情之一字,完全不讲道理。”说到这里,老圣手的神情恍惚了一瞬,眼神里不由自主便流露出几分哀恸。显然方才的话触及了他的某根情肠。
    默然片刻,老圣手抬袖拭了拭眼角,继续道:“那年云稚在唐锦堂之父唐壹的护送下游历江湖,结识了两个年轻男子。这二人,一个温文儒雅、一个潇洒风趣,俱都生得英俊不凡。云稚当时女扮男装,便与这二人一起行走天下。结下了深厚情谊。她聪明绝顶。很快就发现,这二人看似平等相处,其实不然。”
    “温文的那个是孝宗。潇洒的那个便是英亲王。”武令媺断定,看向老圣手,面无表情道,“不要告诉我。接下来是一女二男的三角恋?更狗血的是,云稚不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孝宗。而是对黯淡无光的英亲王看对了眼。”
    老圣手嘴角胡须抖了两抖,反驳道:“武承缄之才丝毫不逊于孝宗,只是碍于身份,他不能有过多精彩表现。所谓黯淡无光。那是韬光养晦的结果。否则,圣祖何至于忌惮他到要杀他才能放心的地步?”
    武令媺抿了口茶道:“好吧。除了这一点,其余的我都说对了?还真是有够离奇的。那个苗女又为什么要对英亲王下毒?是英亲王的风流债?”她嘴角一撇。
    “那苗女是唐锦堂的亲生母亲妙妙。只因云稚谎称你是她和唐壹之女。妙妙因嫉生恨给云稚下毒。后来许是听说云稚大难未死,妙妙又查知云稚曾经被英亲王舍命相救过。一并恨毒了英亲王,所以对他下了手。没想到她因孝宗对云稚的念念不忘而产生了误会,所以孝宗才会中毒离世。”老圣手自己也觉得这故事离奇曲折,揉着太阳穴,一脸的疲色。
    “真是一本糊涂帐!”武令媺皱着眉问,“云稚为何要撒谎?”
    在她看来,若云稚没有撒谎,妙妙自然不会误会被丈夫背叛。苗女对感情的固守执拗,她早就有所耳闻,知道妙妙会因妒恨攻心下毒手以致于迁怒旁人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事情。孝宗若不曾代英亲王受过中了毒,就不会死。他不死,圣祖自然也不会杀了英亲王。所以,根源就在云稚的那一句谎言之上。
    老圣手神色复杂,怜惜地看着武令媺道:“云稚若不谎言相称,你不会有机会来到这个世间。祖训很无情,云稚只是一个弱女子,虽然有盟主的身份,盟内大权却掌握在长老团的手里。她想保住你,才不得不让唐壹背黑锅。因为其余人都经不起查,唯有与她日日在一起贴身护卫的唐壹才不会被长老团怀疑。”
    武令媺低下头,双手交叉紧紧握在了一起。她仿佛能看见,当云稚知晓自己怀了英亲王的孩子时,既喜悦又恐惧的表情。祖训祖训,真是狗屁不如的东西!
    老圣手觑着武令媺的神色,从袖袋里摸出一幅陈旧卷画,小心翼翼地展开,铺在武令媺面前示意她看。武令媺低头瞧去,刹时一股滚烫热流涌上心头,眼里也一阵酸涩,几乎就要掉下泪来。
    唐锦堂曾和风铮讨论过,除了那双眼睛,武令媺长得并不像云稚。那是因为她更像她的亲生父亲武承缄,也便有几分像圣祖。
    画上两个人,一个坐,一个站。坐在大石上的女子微微仰起玉雪般娇俏可人的脸蛋,一双盈盈秋水大眼睛几乎是放着光地凝视着身边站立的年轻男子。
    那男子嘴角含着淡漠笑意,双目微阖,修长双手执着一管洞萧,正在吹奏。有风自他身后吹来,将他衣襟吹得猎猎飞舞,少女身上衣饰却宛若静止,纹丝不动。
    这是冬日,白雪皑皑的山之巅。除了冰天雪地,再无其它。然而武令媺却仿佛看见这二人身边有无数烂漫山花在竞相怒放。
    这是她此世的亲生父母唯一留存的一幅双人画。孝宗亲笔。
    良久,一滴泪落在画上,缓缓洇没无踪。L
    ps:终于要写完了,阿门,累死!!

☆、第四十一章 霍去疾出征

悲摧的魏国又乱了。魏王的异母弟弟偃侯反叛,叛军趁夜在内应的帮助下攻入王宫。魏王不知所踪,生死难测。魏国派在大周的质子代侯拓跋靖哭成泪人,跪在乾宁殿玉阶之下,苦苦哀求宗主国派兵入魏讨伐叛军。
    朝堂上吵成一团。又要派钦差,又要派大将领军出征。哪一派都想争夺更多权利,就差没上演全武行来验一验谁的拳头更硬。
    武令媺却出人意外的沉默,还显得有些魂不守舍。头一天,她刚获知身世的真相,还没有完全消化完,这第二天的朝会走神在所难免。那边安国怀睦老亲王已经瞅她好几次了。
    她的反常,其实被许多人看在眼里。这不,永泰亲王联络朝臣,在朝上举荐郑云阁出任吏部尚书,因武令媺一直不表态,辅国一派便显得冷清许多。
    永泰永和二王及其党羽骤然活跃,郑家人也接连发力,又有小皇帝不断敲边鼓,禄亲王也时不时搭两句话表态支持。太皇太后与几位辅臣见此情势,又瞧着武令媺似乎有退让的迹象,便勉强同意郑云阁代任吏部尚书先。
    早朝间隙休息时分,连老大人便问武令媺为何退让。武令媺叹了口气道:“海州事还未平定,魏国又生乱子,孤唯恐镇南军有异动,实在不想将精力过多放在朝争之上。八哥想给郑家争天官之位,便给他罢,只要他能消停下来。”
    她脸上疲色明显,脸颊也消瘦下来。连老大人瞧着有几分心疼,摇头怒道:“咱们内争不断,不知叫属国看了多少笑话儿。偏偏还有些人总是不甘心!禄亲王那边似与永泰永和二王有所议定,咱们得小心。”
    那位好二哥。今日闻听魏国生乱时朝她瞥来的目光可真是意味深长。武令媺淡淡一笑,这才早着呢,急什么。不过,好二哥想与好八哥结成统一战线,那也得看她愿不愿意。
    武令媺摸着额间红痣,懒洋洋地说:“一会儿,孤便奏请母后。让孤的这些好哥哥就蕃去。当然。家小可以先留在京里,毕竟到了封地诸事繁杂,太妃们可怠慢不得。”
    “别人倒罢了。禄亲王若是就蕃……”连老大人紧皱眉头,片刻道,“除非改封地。”禄亲王的封地就在镇南军镇守地界。
    “那是自然。”武令媺冷笑道,“不改封地。他们也不会认为这事儿是真的。”再逼一逼,看他们还能出什么妖娥子。
    早朝继续。武令媺一改开始时的沉默作风,当先便上奏,说要仿照南越国主沈定峰的例,给生死不知的魏王一个周朝亲王爵位。以安魏国之心,也表明宗主国的态度。
    她义正词严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偃侯谋逆。日后此人若是高踞魏国大宝,岂不叫天下人都有样学样?”
    那日连喆勋送来密信。言称得南越沈定峰极多帮助。武令媺便以海盗啸聚扶余岛对大周沿海诸州虎视眈眈的理由,上了奏章给沈定峰加封,目的是让其派出一支海军配合镇东军水师替大周扫荡周边海域。
    太皇太后与辅臣们便商定,给沈定峰封了大周越亲王,并令其派兵协助清理海盗。今日武令媺提出给魏王封号,朝中上下并未表示反对。毕竟魏王生死不知,还不知有没有命来享受这份尊荣。于是,礼部仿南越之例,给魏王定了大周魏亲王的封号。
    当殿,禄亲王请求领镇南军一部出征前去平定魏国之乱,自然不可能如愿,他便又请求就蕃。这一次,武令媺表示了支持,但也提出要给各位王爷改封地。
    此议一出,永泰永和两位王爷就不干了,找各种理由不就蕃。但禄亲王心心愿愿就是要离开太宁城,从此海阔天空任鸟飞。不用辅国一派再多言,三位王爷就能争得面红耳赤。
    上首,小皇帝的脸色异常难看。他不是蠢蛋,他自然明白,想去封地的禄亲王不会当个老实亲王,不想就蕃的他的好父王好王叔也不会当个老实亲王。他们肖想的,都是他绝对不会放手的东西。譬如皇位,譬如权力。
    三位王爷和他们的拥护者吵得翻天覆地,武令媺这个始作俑者袖手旁观。太皇太后和辅臣们一个头有两个头大,实在没料到众人居然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那边武将堆里,多年来第一次上朝的忠信侯实在受不了了,突然扯着嗓子就嚎起来,一边嚎一边拍大腿哭叫:“先帝啊,圣祖爷啊,您来看看,您这朝堂都成澡堂子啦……”
    老将军年老却体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又不在乎体面这种东西,当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翻来覆去地喊圣祖快点显灵。那三位王爷只好闭了嘴,摇旗呐喊的朝臣们也赶紧退回朝班,不敢再多言。
    “给老侯爷赐座。”太皇太后疲惫不堪的声音从珠帘后面传出来,安抚道,“老侯爷快快收声,不可在殿前失仪。”
    忠信侯给太皇太后一礼,抽抽答答道:“是老臣失礼了,还请娘娘恕罪。只是老臣实在替圣祖爷难过……”一时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太皇太后眼眶也泛了红。自垂帘听政以来,她小心谨慎,就担心行差踏错误国。凡是国事,她必与大臣们商议之后才敢下定论,就怕辜负了圣祖的临终嘱托。这才多久,她就觉得心力交瘁,难以为继。此时老将军当殿这么一哭,也勾起了她对圣祖的思念,简直悲痛难抑。
    永泰永和二王见状,急忙跪倒请罪。朝中刹时便呼啦啦跪倒一小片,小皇帝眼瞳便是紧缩,心中极不舒服。禄亲王迟疑片刻,也低下头颅,闷声跪倒。
    “你们都是先帝的好儿子,个个胸有丘壑,哀家可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管束你们。起身吧,回府好好待着,读几日圣贤书,抄百卷佛经烧给先帝。”太皇太后很快就镇定下来,果断关了三位王爷的禁闭。
    笑话,咆哮乾宁殿,视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如无物。这要是圣祖当朝,管你是不是当朝亲王,绝对会扒下王袍扔到乾宁殿广场去打板子。什么颜面也没有了。
    三位王爷也知方才失态之下确实有不敬之嫌,旁边监殿御史虎视眈眈,他们也需要回去商议对策,便顺水推舟认了这惩罚。赶跑了这三根搅屎棍,早朝商议的重点再度落到派谁前往魏国平乱一事之上。
    这次,金甲军大将军安叹卿出列,举荐了一个人,让众人都非常意外。他道:“……霍去疾在微臣府中学习兵马战策,如今已有小成,微臣愿举荐他前往魏国平乱。一则他实在是不可多得的领军之材,说句不敬辅国殿下的话,他担任公主府的亲军统领实在是大材小用;二则,魏国代侯乃辅国殿下府中属官,若是霍去疾领军,必能与代侯文武相谐,于战事有利。”
    武令媺看了眼安叹卿,不太明白他的真正意图。自圣祖大行那晚,他莫明其妙问了自己有关监国金龙印的事儿以后,二人之间便再也没有交集,只是朝上朝下点头的交情。难道他当真是爱惜霍去疾的才华,才加以举荐?
    太皇太后便询问:“玉松,霍将军是你府上的人,你如何说?”
    还真是不好推脱,毕竟这事儿权衡一番利弊,于自己这方还是有利的,总归又多了一员领军大将嘛。武令媺略一犹豫便道:“回母后的话,儿臣素来对霍将军倚重甚深。但国事为重,若他当真适合领军出征,儿臣绝不自私。”
    那边一直苦苦等待回音的魏国代侯拓跋靖急忙出朝班跪请,言称霍将军确实是极好的领军人选。太皇太后与辅臣们再一番商议,便当殿允了安叹卿所奏。到时候,让他拿着圣旨,前往镇南军大都督府调一营兵马,约摸五千人,前往魏国助魏王平叛。
    另外,代侯此时身上有大周辅国公主府正五品官职在身,也不必旁人了,直接委他为钦差,打发他回国。毕竟魏国只是属国,大周没必要派出高官为钦差。就这,代侯已然感激不尽,当殿将额头都磕破了。
    魏国生乱之事已罢,众朝臣想着很快就能退朝,殿中气氛一时便轻松起来。却没想到,忠信侯澹台铮出了朝班,郑重跪倒向上首磕头,大声道:“皇上,太皇太后,老臣甘冒死罪,要给英亲王武承缄喊一句冤枉!”
    此言一出,武令媺浑身便是一激灵,朝堂内却是一片死寂。倒不是忠信侯这话有多么大的威慑力,而是时间相隔太久,几乎没有人还记得大周曾经有过一位英亲王。
    别人还罢了,亲王堆里,永康亲王身子一震,缓缓睁开自他上朝便会保持的瞌睡眼,扭头向忠信侯看过去。恰在此时,忠信侯的目光也远远地向这个方向投来。二人目光一触即分,彼此眼神中却都多了某些东西。
    永康亲王慢腾腾地起身,因身子还虚弱,他一摇一摆地走出朝班,同样跪倒,向上方叩首,恭恭敬敬地道:“母后,儿臣也要为英亲王武承缄喊一句冤枉!”L

☆、第四十一章 给英亲王翻案

一时手快,把章节号给编错了,这是第42章。
    ………………
    忠信侯和永康亲王带头给英亲王喊冤,朝堂之上陷入难言的静默。但只是片刻之后,从文武两个朝班里,陆陆续续又有五六人先后出列,当殿为英亲王喊冤。武令媺目瞪口呆,只因她发现,这些人居然全部都是她掌握了名单的玄鹤会中人。
    最后,辅臣当中,安叹卿也同样大礼参拜,声音掷地有声:“臣启皇上,太皇太后,当年英亲王因忤逆被杀,此案确为冤案。臣等证据十足,恳请皇上、太皇太后还英亲王清白,以偿圣祖多年抱憾之愿!”
    这么一折腾,人们终于想起这位英亲王是何许人也。尤其是宗室里,年长的安国怀睦老亲王、长肃亲王等人,都面露怀念之色。他们想起的,不仅是英亲王,还有孝宗。
    小皇帝迟疑片刻,问道:“这英亲王,是谁?”
    “回禀陛下,英亲王与孝宗自小一起长大,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圣祖同样深爱之,将这个幼弟当成儿子一般教养。”安叹卿回道,“英亲王生母乃光宗瑛贵嫔,他出生时瑛贵嫔难产血崩而亡。因瑛贵嫔是裕和太后的族妹,他便被裕和太后收养。但裕和太后凤体违和,实在无力养育英亲王。半年后,敦庄太后诞下孝宗,圣祖怜爱幼弟,便将其接至府中放在敦庄太后膝下与孝宗一同教养。”
    光宗是圣祖之父,裕和太后为圣祖生母,当时是光宗瑾贵妃。圣祖大行后,小皇帝追尊敦庄皇后为敦庄太后。这些往事,小皇帝凝神细听。倒也理清了头绪,又问:“他为何忤逆圣祖?”
    安叹卿毫不犹豫道:“那是有人陷害!臣等历经多年查证,终于找到证据,足以证明此案为冤案。”
    小皇帝闭上嘴巴,眼里满是疑惑。其实,他最想弄明白的是,事隔十几年。安叹卿这些人为何要给这个英亲王翻案?!他们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忠信侯见小皇帝不说话。上首的太皇太后也诡异地沉默无言,又咧开大嘴哭嚎起来,这次哭的却是孝宗。只听他一边哭。一边将孝宗和英亲王的深厚情谊讲了一遍,还大放厥词孝宗的病之所以一日比一日更重,也有担忧英亲王之故。总而言之,他的意思。若不给英亲王翻案,孝宗都会气得从地下爬出来!
    这事儿。武令媺不好说什么。以她的年纪,对此事一无所知才是正确的。那边安国怀睦老亲王长叹一声,出了朝班对上首躬身施礼道:“皇上,太皇太后。说句不敬的话,孝宗与英亲王都是老臣看着长大的。当年英亲王事发,老臣也颇为惊讶。他向来礼敬圣祖。说是兄长,其实真是当成父辈来敬爱。”
    “既然各位臣工言道有冤。此案不妨一查。老臣知道,这么多年来,圣祖极其想念孝宗还有英亲王。每每与老臣闲话,若提及这二位,圣祖都要感伤良久。还请皇上和太皇太后明鉴。”老亲王神色黯淡,退回座位。长肃亲王略一踌躇,也起身表明可以一查究竟的态度。
    武令媺见状,也道:“难得这么多年过去,尚有人记得英亲王。可见这位王叔为人亲善,颇有可取之处。不管是否冤屈,查一查便明了,也好安各位臣工之心。”
    太皇太后这才应允,因此案涉及宗室皇族,她便吩咐由宗正局和大理寺派员协同查案。忠信侯、永康亲王和安叹卿等人都大喜,连称必会配合。这日的早朝便散了。
    武令媺回了公主府,将霍去疾召来,派他出征的圣旨在她手里,她要亲手交给霍去疾。“没有问过你的意思就答应下来,实在抱歉。镇南军的兵权不好拿到,你自己多加小心。”她将事情讲了一遍,才把圣旨递过去。
    霍去疾接过圣旨,不急着打开来看,先问:“若臣所料不错,您定是将连大人秘密派去海州了吧?”
    文武两位属官首领私交不错,这么多天连喆勋不见踪影,或许可以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霍去疾。武令媺点头道:“日前他已传来密信,已经成功拿到镇东军虎符。只是目前身单力孤,他还要妥善筹谋掌控镇东军。”
    “如果臣能成功分化镇南军,殿下,在您手中就几乎集中了大周一半的兵权,您可想过以后?”霍去疾灼灼目光直视武令媺,态度竟然有些咄咄逼人,“朝堂之上还容得下您吗?”
    武令媺淡淡一笑,慢条斯理道:“容得下,要容;容不下,也要容。孤既然穿上了这身龙袍,坐上了龙座,自然不会轻易离开朝堂。父皇一去,孤只能自己争!”
    霍云疾欣慰地笑了,单膝跪下给武令媺行礼,低声道:“那么,就让臣来做您手中的剑。您指向哪里,臣这把剑就会为您斩杀一切胆敢阻拦您道路的障碍!”
    “你的忠心孤明白,你此去也要安全为上!咱们都还年轻,后路还长!董思安那里有多少霹雳火,都给你带上!以孤之见,这一仗,不仅仅是魏国内乱那么简单。梁国在魏国之侧,恐怕会有所异动。镇南军那边更要警惕!”武令媺轻声道,“魏王,偃侯能当,代侯也能当。你自己看着办吧。”
    军情紧急,三日后,霍去疾与代侯上乾宁殿辞别小皇帝和太皇太后,只领了五百金甲军和一百辅国公主府娃娃兵,摆开钦差仪仗,往镇南军驻守的阳州而去。
    也不知忠信侯、永康亲王和安叹卿等人拿出了什么证据,宗正局专门负责宗室案件查缉的宗人司以及大理寺,半个月后就上奏章言称查出了真相,果然给英亲王翻了案。
    英亲王当年被杀时还尚未成亲,侧妃侍妾什么的也没有。他死了,一府下人也死个干净。也许,这也是能够如此之快给他翻案的缘由。不过是给逝去之人一个尊荣而已。没有碍着还活着的任何人半分利益。
    给英亲王翻案的圣旨,只能在乾宁殿当堂宣读。他复了亲王尊爵,为补偿他多年蒙受的冤屈,太皇太后加恩赐他“长”字尊号,又加谥号“孝懿”。幸好当年英亲王虽被圣祖下旨杀了,到底还是让他葬入了皇陵,否则还得重启灵柩重新入葬。
    东昌兰真公主突然跳出来。说长英亲王的谥号冲撞了懿亲王。实在不祥,闹着要礼部重定谥号。安国怀睦老亲王勃然大怒,责问她“侄儿为尊还是叔叔为尊”?因无人支持她。她只能悻悻作罢,却又闹着给懿亲王换封号。直到懿亲王自己上表称不敢让皇上和太皇太后劳心,她才只能作罢。
    一日早朝过后,武令媺陪着太皇太后回了坤熹宫。太皇太后留她用午膳。母女闲话时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