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被未婚夫射杀之后-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食欲大开,将一碗鸡汤又喝得见了底,以箸子夹起一块鸡肉,也是入口即化,浓淡得宜,皇帝双目晶亮地朝卫绾看去,不用说话,面孔便已泄露了赞叹之意。
“好厨艺,确是好厨艺,没想到太子口福不凡。”他这才接了帕子擦干净了胡须和手指,不住地颔首赞道。
在东宫卫绾没少为殿下掌厨,但殿下的口味好像与她天然不对付,对夸赞她厨艺的话非常吝啬,几乎没有一语,她曾一度对自己本引以为傲的厨艺怀疑过,但如今得到了陛下的赞不绝口,昔日的骄傲总算找回来了。
皇帝又望着她,道:“日后,你常来广明宫为朕送膳。”
不待卫绾反应,崔明德已是先变了脸色。
皇帝道:“有些于礼不合,但朕尚在病中,贪些口腹之欲,也是不妨事的,你便时常来广明宫,带着人光明正大地来。”
卫绾垂眸叩首,“臣媳遵命。”
皇帝盯着眼前温婉而恭敬的儿媳,一瞬间想到了别事,感到有一丝诧异:“太子夸赞过你的厨艺没有?”他那个嫡子,让他至始至终看不破,别说是心事,连他平日里惯爱何种口味,皇帝都无从得知,一时之间感到有些懊恼和烦躁,心中顿起念头,非要从这个温柔恭顺的儿媳嘴里挖出些话来不可。
但卫绾却摇了摇头,“殿下鲜少说,他似忌讳庖厨。”
皇帝“噢”一声,露出失望之色来。这个儿子不知从哪染来的一股士大夫习气,高傲冷慢得很,目下无尘,连他这个父亲都从不放在眼底。
相比之下,这个手艺不凡又孝敬的儿媳妇,看着便顺眼多了。
皇帝目光浑浊,发出了一些感慨的喟叹之声,卫绾审时度势,趁热打铁地道:“其实殿下只是习惯了戒急用忍,往往会迁就臣媳,正如他明明不喜油腻荤腥,却因为臣媳一声不响地咽下去一般,即便有时觉着心中受了些委屈,但倘若面对的是他所珍视的,他便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也不肯让最重视的那个人露出一丝失望。”
这话让皇帝若有所思,只是他极快地便反应过来,面上带了一丝不悦,说道:“朕见他便烦心,莫在朕跟前说他好话了,朕岂能看不出你个小女儿的心思。”
卫绾被识破好事,暗中面露讪讪。
但皇帝却又跟着不由自主地想到,其实他这个嫡子幼时对他不是如此冷漠的,他蹒跚学步时,走几步便跌倒,嘤嘤喊着让父皇抱,粉雕玉琢的奶娃娃哭得铁石心肠的人也要为之动容。但,老二比太子长几岁,他倒是小小年纪便学会了争宠,因为对薛夫人的偏爱,他对老二也确实用了更多的心思,但给太子请的太傅少师,却都是朝野上下最负名望的大儒。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太子也不再黏着他,始终对他敬而远之,他的政事处理得越来越妥善,几乎再挑不出错处,而父子之间的隔阂却也越来越深,如今谁也不肯再往前多迈出一步。
彼此心中都明白,谁先跨出了那一步,那根悬于二人之间的危绳便会立时崩断,先迈出脚的人要被对方讥笑讽刺到死。
“策儿他……”皇帝无意识地喃喃出口,却意识到自己唤了什么,忙以袖掩去神色,轻咳嗽了一声,不再往下说。
卫绾凝神听着,觉得陛下才数日不见,似乎苍老了几岁。明明前不久,他还在算计殿下,逼迫殿下纳了常幼容,如今似乎已老态龙钟,开始回首前尘,对往事有了诸多后悔之意。
*
薛夫人离开了广明宫不过小半个时辰,她连着伺候了那老皇帝两天一夜了,这时候肯如她守在他病榻旁的妃嫔能有几人,那老皇帝却丝毫不感念她的恩德,反倒给脸不要脸,愈发刁钻老辣起来,油盐不进,不论她挖空心思做甚么美味,也入不了他的口。
如今跪得太久了,她双膝发软,回宫便歇憩了些时辰,在腿上贴了膏药,仰头闭目恍如睡去。
睡了会儿,又担忧睡得太久了,让皇帝久等,他如今刁钻得很,一有不如意,便摔物件使气。楚王还是戴罪之身,薛夫人不得不按捺下所有的脾性,在皇帝病榻前尽心竭力地侍奉,盼着他又再念起他们母子的好处来。
只是她最拿手的本事都在床上,如今皇帝老不中用的腰杆挺不动了,她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在衣食上设法讨他欢心,可她将平日里皇帝爱吃的珍馐美味都上了个遍,甚至亲自洗手做羹汤,也没有得到老皇帝丝毫青睐。
休息够了,薛夫人忍着不耐烦从胡床上起身,将准备已久的羹汤命侍女捧着,朝广明宫去。
只是还没入门,便见崔明德捧着一只瓦罐走出,薛夫人蹙了眉,唤住了崔明德,待走近,瓦罐之中只剩寥寥几块鸡骨,残渣汤水而已,薛夫人惊怔道:“陛下肯用膳了?”
崔明德点头,随即又忍了忍,说道:“不但如此,用得还不少,直催促老奴再盛、再盛,这一锅几乎都要见了底儿了,奴从未见过陛下如此食欲大开过。”
薛夫人愈发疑惑,道:“何人掌厨?”她说罢又温和如春风般笑出声,“该赏了。”
崔明德战战兢兢,畏畏缩缩道:“是……是太子妃娘娘。”
话音落地,薛夫人面色陡变。而此时辉煌而森严的光明宫中,却传来一道道笑谈之音,皇帝似乎笑得很是开怀。
作者有话要说:
绾绾:你在外面打仗,我在家里哄你爹。
夏夏:他不需要哄,糟老头子坏得很。
渣龙:不肖子回来挨打!
第 63 章
那道笑语随着薛夫人的走近而格外清晰; 薛夫人在广明宫主殿前的玉阶上,立定良久; 急促地起伏着的胸口才渐渐恢复了平静; 她朝着身后的婢女道:“既然陛下已用过了午膳; 那么东西端走了罢; 不必再呈上去了。”
说罢她又露出了最为温和; 犹如春风般的笑容; “没有想到; 阿绾的手艺; 竟很得陛下喜欢。”
崔明德察言观色,这会儿勾着腰走来,“谁说不是呢,陛下还道,这段病中时日; 要让太子妃娘娘日日送膳来。只有她下厨做的美味; 陛下才能吃上几口; 旁的一概入不得眼。”
“是么?”薛夫人喃喃自语,这时听闻宫殿之中不断传来的笑语; 交谈正欢的两人仿佛还没意识到宫门外立着一人; 薛夫人沉了脸色走去。
愈近,便愈将卫绾嗓音听得明晰:“臣媳最擅长的拿手好菜不是庖厨里能烹制出来的,得要到野外去; 用原生的火和野味,大火炙烤; 烧出浓烈的香味来,那才是一绝。不是臣媳同父皇说大话,当初,您让我跟着殿下去河西,路上他们大家伙儿打猎回来,多是我烤的肉,连西北草原上那群吃惯牛羊的汉子,也要从我这儿抢食分吃。”
皇帝笑道:“哦?竟是这样?”
说罢,他又道:“朕想起来,宫里的山珍海味,每日里连放的盐都要称一称,唯恐多出毫厘,吃了几十年了也觉索然,倒是年轻时跟着人到草原上打猎,那时尝过的野味,却至今难忘。”
话音落地,皇帝和卫绾同时听到了薛夫人走近的跫音,皇帝的双腿还蜷在龙床上,被褥底下,见到薛夫人那刹那,双腿便绷直了,正色威严得很,薛夫人软语笑道:“连我都不知,阿绾竟还有这样好的厨艺,陛下眼下龙体不适,口味也不同以往,让阿绾来调试调试也是极好的,你便依了陛下的心意,多来几回吧。”
卫绾连声应是。
皇帝又摆手说道:“朕方才已同卫绾说了,她每日来为朕送午膳,至朕身体痊愈为止。”
皇帝鲜少不顺着薛夫人,她一时怔怔,随即恢复如常,低声软语:“是,那便依了陛下心意,臣妾不再多言了……”
见薛夫人来了,卫绾便想着告退,只是皇帝方才与卫绾说到兴头上,被薛夫人突然而至打断,心头便掠过几分不快。从他病了以来,与薛夫人之间再无床笫之事,她连嘴唇都没让他碰过了,虽明知薛夫人是为自己身子着想,让他病中不能纵欲,但长此下来,皇帝再看薛夫人,尽管她保养得再精当,也没觉得有从前那么美了。
卫绾退去之后,他便朝薛夫人说道:“你一面担忧老二,一面又为朕的病体操劳,朕知你很是不易,这些时日便歇着去吧,让梦珑来也是一样的。”
梦珑是徐夫人的闺名,薛夫人惊愕之后,脸色顿时一阵发青一阵发白,咬唇道:“陛下嫌恶臣妾了么?”
她肤如白雪,眼眸水光晶莹,楚楚堪怜,皇帝怜惜之心大起,又想到薛夫人这副清纯外表之下的要男人命的手段来,忍不住身子发烫,正要抚摸她的面颊,薛夫人却欲拒还迎地躲闪着。皇帝如今是病体,不能怎么动,见薛夫人躲闪,也没多想,只道她是不情愿,心便也微微凉了,不再想着这事,嘴里复坚持道:“让梦珑来。”
薛夫人更为惊愕了,只是皇帝还病着,她无法施展自己的手段,否则难免会被人诟病,便只能不甘地道:“臣妾遵命。”
太后正在养神,薛夫人请安之后便入门来,穿过缂丝屏风,一袭紫袍极为晃眼,太后睁开了眼,疑惑说道:“这是怎么了?”
见薛夫人双颊挂泪,顿生怜意,“发生了何事,谁敢惹得你掉泪?”
薛夫人便将经过复述了一遍。
太后听罢沉了脸色,斥责道:“荒唐,皇帝纵是再喜欢卫绾的手艺,也不能让太子之妻日日到广明宫为他送膳去,成什么话!”
“这卫绾,打从她入宫时起哀家便不喜,瞧着她便觉得模样不正,心思也重,她过往只跟着太子,哀家抓不着她错处,她若肯谨小慎微过日,哀家身为祖母,自然不会说她甚么,可她竟一只脚迈入了广明宫。她纵有再好的厨艺,可怎能比得过宫中的御厨,这必是她用了什么手段。”太后拉住薛夫人的素手,沉声道:“你便去将卫绾叫来,哀家要亲自拿捏她,敢在皇帝面前使手段,迷惑大魏天子,实是大胆。”
薛夫人擦拭着泪痕,“太后您可别,如今卫绾正被陛下惦记着,她若是来了这儿,陛下回头便知晓了,更知道定是臣妾在太后面前搬弄是非了……”她说着,梨花含泪轻轻哭泣起来。
被薛夫人这么一说,太后表面不露风声,心头却已掀过惊涛骇浪。皇帝喜欢儿媳的厨艺不足为奇,但怎么让她常到广明宫去,这便形迹可疑,嘉懿说甚么“正被陛下惦记着”,太后忽然心重重沉了下去,“这绝不可以,你放心,明日哀家也不寻卫绾麻烦,她若是继续妄为,待陛下病好了,哀家对她自有惩处。”
薛夫人不动声色扑入了婆母怀中,泪水涟涟而落。
*
卫绾还不知这两宫大佛私下里又说了何话,翌日,她亲自做了两道酸辣清爽的小炒,于广明宫发觉侍候在皇帝病榻之前的并不是昨日所见的薛夫人,而是换了徐夫人,她心中虽有惊讶,却不动声,揭开了食盒,清炒笋芽与糖醋荷藕,揭开盖儿便露出了香气,皇帝食欲大振,催着崔明德赶紧盛饭。
皇帝自个儿连用了两大碗,还不住催促徐夫人也用饭。
徐夫人笑着接过崔明德递来的碗筷,对卫绾暗里流露出一丝温柔赞许的笑,卫绾朝她颔首。
一顿饭的功夫后,皇帝摸着十分饱的肚腹,欲留卫绾下来说话。
徐夫人有意说道:“太子殿下北征之后,不知可有战报传回来,阿绾想必很是挂念,这几日似憔悴了不少。”
她不说国事,只将北征说成家事,是挂记太子安危,皇帝心知因自己不喜太子,这宫里头对太子最为和善的也只有徐夫人了,故也不怀疑她是别有用心,道:“没甚么军报,但太子是不会吃败仗的,这点上朕很是放心。”
卫绾闻言都咬起了嘴唇,原来在陛下这儿太出色亦是一种罪过,可令他自然而然地忽视,不去照管。
徐夫人又笑:“陛下这话说得,谁也不是天生便会行军打仗的,陛下却好像将太子的行军打仗说得犹如吃饭饮水般随意。”
皇帝顿了顿,竟难得露出一丝骄傲之色,“策儿从小的功课都是朕监督的,他的几个太傅从来对他赞不绝口,兵法韬略,弓马刀剑,俱是顶尖之才,十四岁,已能迎战伊冒履战而履胜……”皇帝说着说着,见两个女人盯着自己看,也觉颜面有亏,声音便渐渐地只剩了一道尾音,他慢慢地叹了一口气,“太子是聪慧的,同样的师父,别人学不来这么好,老大是个混账东西,朕不欲说他,老五从小心思便偏,朕也不欲说他,唯独老二,他样样不及太子,还差之甚远,才是让朕不可理解的事……”
卫绾忽然想到“慧极必伤”四字,黯然地垂下了目光。殿下十岁之后,所要考虑的便远远不止是一个十岁孩童应当考虑之事,他背后无所倚仗,只能靠着自己的双手,这其间所想所谋,所争所夺,无一不是艰险之极,譬如刀尖上行走,幸而这一切皇帝也是看在了眼中的。皇帝虽然偏心,还算是并不昏聩。
如若这一次殿下再度获得全胜,陛下的心意或许便要有所逆转了。
徐夫人送卫绾出广明宫,相与走下玉阶,徐夫人执着卫绾的手,微笑道:“日后若有难处,尽管同我说。”
卫绾感到诧异,徐夫人笑道:“我是真服你的,薛氏竟在你跟前吃了几次亏了,听说昨日还跑去太后宫中诉了一番苦,可见是气得不轻。”
她还不知自己怎生又得罪了薛夫人,但见徐夫人为皇帝侍疾,多少也猜得出几分,皇帝是厌倦了薛夫人每日送去的膳食,刻意为之,便颔首笑道:“夫人美意,卫绾谨记。”
“好孩子。”
徐夫人面露惊艳,“你生得甚美,怪不得太子殿下始终惦记。”
说罢她又趁着卫绾杏眼圆睁,笑道:“太子是内敛之人,脸皮极薄,事实上才离洛阳不久,便连捎了几封信回来,都是以兄弟之名送给小五的,其实这中间又有大半是要给你的,只是他恐人笑话,故要表面上装什么兄弟情深,你等会儿,我让人给你东宫悄悄送过去。”
卫绾才知殿下又费了些小心思,又是好笑又感到万分想念,重重点头,“多谢徐夫人。”她对徐夫人已不免多了亲近之意。
“去罢。”
徐夫人与卫绾于广明宫外分道扬镳,听皇帝身边的近侍崔明德来唤,便越来越快,疾步走回了殿中。
卫绾回了东宫,不出一个时辰,便果真有人送信来,夹在一摞名贵而华丽的红蜀锦中,以相赠蜀锦为名请卫绾收下,卫绾却之不恭,连道了数次谢意。她收回蜀锦,背着月娘回宫,见常百草困在窗前玩着石子游戏,百无聊赖地支着眼皮,像在相思情郎,也是微微含笑。
她翻开了蜀锦,从中取出了几封信,厚厚几封。
殿下的字显得方正不阿,严谨,一丝不苟,信纸上连墨团都未曾留下,也不算是情书,他只是说了这些时日军旅所见,她二姐在军中的消息而已,殿下这个连给妻子捎信,都要假意先托给弟弟,唯恐让旁人笑话的人,自然也写不出甚么令人面红心跳之语,卫绾也没感到失望,他有信传回来已经让她很是心安了。
信纸之间另附有一只红丝香囊,卫绾将香囊系带抽开,香囊之中全是嫣粉桃花,已完全风干了,犹有余香。她轻轻嗅了一口,心旷神怡,又见信纸所言“途中所见,见花一如见人,聊以此物记吾当时心境尔”,别无余字,卫绾却忽然脸热,手心一抖,便又从那一沓信纸之下飘出来一张画,雪白的素宣上,美人桃花粉面,杏眼娥眉,妩媚之中又有七八分的端庄,毫不显得轻佻,这熟悉的眉眼,卫绾朝镜中一看,正是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徐徐图之 3瓶;
洛筱生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64 章
大魏派遣边境的军队; 还未抵达,并州已陷入了惶惶之中。
夏殊则于上郡时便将兵力分散; 着李翦立即朝原路北上; 自己则带着人先至云中; 以守代攻。
上郡分道时; 李翦因自己要亲身赶赴前线; 让卫皎随着太子一行人去云中等消息。卫皎替他换伤药时; 他的伤口几乎愈合; 只是留下了一道隐隐的剑痕; 怕是很难抹去。灯烛桔红的光晕里,他垂下眼睑来,俯视着卫皎那纤长的眼睫,“我已同太子说了我的心意与安排,你便随着殿下他们先去云中。”
卫皎忽然抬起了头; “李翦; 你不问我; 便替我做了决定?”
李翦微愣,“我……”
她不会愿意跟着他的; 李翦很清醒; 转眼又镇定下来,道:“我是为你的安危考虑,我这一支队伍; 要奇袭漠北匈奴大营,长驱直举; 深入草原,皎皎,你身娇肉贵的受不得这种苦楚。”
卫皎道:“你嫌弃我?”
李翦愈发愣住,无法回答。
“你既嫌我身娇柔嫩,何必又说些好话哄我?李将军是为国为民的大将军,大豪杰,既然不喜卫皎这种娇贵得令人不耻的女子,为什么又要骗我,娶我,让我跟着你?”
李翦头痛地摁住了额头,他冥想片刻,睁开了双目。他伸出手臂搭在卫皎的香肩,从椅背上滑下来与她平视着,道:“李翦对你之心日月可鉴,只是我娶你,是为了给你安定和幸福,而不是随着我一路颠簸流离,云中郡暂时不受战火波及,何况又有太子坐镇,我心安得很,你随着太子殿下一道去,也能平安地等着……等着我,我获胜之后,便会立即前往云中接你。李翦决不食言。”
掌心感觉到了来自身前娇小女人的抵触,李翦于是连肢体碰触也不再敢了,忙不迭松开了手,卫皎神色中有一丝怒火,冷眼盯着他。
她在家中,向来温顺,服从父母兄长的安排惯了,但李翦不同,她在李翦面前可以肆无忌惮。
李翦宛如入定,怔怔的,半晌之后,他果然退避了,“好,但你只能跟着我在军队后,到营地之后,你必须待在原地,等着我……”
“不必。”
卫皎说道:“正如你所想,我本也不愿意跟着你。”
李翦自嘲一笑,慢慢地点头。
卫皎站起了身,俯视着还跪立于地的男人,许久他都没再辩解一句,她咬咬唇,朝外走去了,不再回头。
原本她还肯与自己装作恩爱夫妻的,今日像是又恼了,李翦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又得罪了卫皎,茫然地将方才自己的安排想了又想,实在不明白女人的心思。而这时卫皎早已出门不顾,再也没有回头。
卫皎与太子一道上路之后,便悠闲了不少,太子殿下特命人为她置办了车马,不再承受马匹颠簸。李翦不在,也无人能骑马载她,太子敬着她这个妻姐,但也不知会不会让将士们不快。卫皎怀着这种担忧,一直到即将抵达云中郡时,太子的脚程放得更缓了,丝毫都不像是即将赶赴战场、收复失地的主帅。
甚至地,在前不久途径一片桃林时,太子命人停车整顿,他则独身前去,从漫山遍野的红火花树之下伫立良久,伸指去,从树梢折了一枝桃花。
卫皎透过车窗朝太子那孤巉而落寞的身影望去,凝神不动。直至太子走回来,有人唤她下车用午膳,卫皎才缓慢从车中走下,太子已将花瓣一片一片地剥了下来,放入了香囊中。
卫皎诧异地目睹了全过程,但不发一言,直至太子抬起头,声音有一股不同于李翦的浑厚的低沉,“你知道岭南的夕照谷么。”
卫皎是足不出户的闺秀,着实不知,愣了下羞惭地不作答。
太子看了她一眼,也没再说话,而是静静地离去,用一句让卫皎摸不着头脑的话,堵得她再也不敢向太子走近一步。这真是个不可捉摸的男人。她心里想道。
入城之后,太子的行动放得更缓了,仿佛完全不为战事发愁,但卫皎知道,他一直有专门的线人,负责云中与李翦的联络,知道眼下朔方的战况,只是她身为女流,太子或许认为没有必要告诉她。
连夜里馆驿之中空了,太子带着人闯入了云中郡最大的一家花楼,即便是在并州数郡失守的时局下,这里依然歌舞不休,达官豪客推杯换盏,笑语晏晏透出纱帘来,随着太子煞风景地闯入,并带着二十几个手持利刃的亲兵,震慑了一众人之后,管弦丝竹齐齐地停止,戛然无声,老鸨呆滞地看着这位不知从何处来的贵人,茫然了会,确认不可得罪之后,便上来要同他交谈。
但甚至没有靠近,夏殊则因为浓重而低劣的脂粉气感到烦躁和厌恶时,他身边的亲兵便已将肥腻的老鸨子一把推了出去,老鸨也不是头回见有人来她的云香阁耍横,但见那群人齐刷刷动了刀剑,便吓得胸脯直颤,直压得身后的花娘都快要承受不住。
众宾客鸦雀无声,几乎欲逃离此是非之地。
这时便从纱帘之后飘出来一道男子的笑语:“皇弟,一别经年,还是好大的火气啊。”
众人一怔,尤其是这老鸨,顿时知道,今日携人闯楼的,乃是当朝年轻有为的太子殿下,立时匍匐于地,连连磕了几个响头,她身后的花魁娘子们也识相的跪了下来。
夏殊则犹如不闻,森然而幽深地凝视着随风拂动的碧玉纱帘,里头一人盘腿侧卧,掌中托着一盏铜尊,手指拨开了纱帘,露出那背后还算得上有几分往昔英俊影子的面容来。数年不见,燕王沉溺酒色,身材走样,面色发黄,大腹便便,姿态亦不过是故作风流。但他仍然笑吟吟的,朝夏殊则遥遥举杯相敬。
“别来无恙,太子殿下。”
夏殊则朝他走了过去。
亲兵要持剑跟上,被他一只手挥退。
“孤有事请教。”
“说。”燕王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笑着望着他。
夏殊则道:“请皇兄移步。”
“听说,连父皇都没法让太子殿下开口唤一声‘父皇’,看来我真是面子好大啊。”
夏殊则让人原地待命,自己走入了云香楼后院,身畔是密簇的花木,月光潋滟,燕王撑臂立起,亦掀帘朝园中走去。而正堂上的人,无论老鸨花娘,及其余的达官显贵,均被震慑住,不敢动弹。
跟上去几步,燕王立在距夏殊则五步远处,淡淡笑道:“我被贬并州俨然已快十年了,那时离开洛阳,太子殿下个头才到我这……儿?”燕王朝自己的胸口比划了番,又笑道,“如今个头比我高多了,嗯,出落得甚是俊美,兄长看了甚是喜欢。不知你要说什么?”
燕王身材魁梧,其人浓眉燕颔,本也是中上之姿,这几年被酒色财气几乎掏干,只剩下骨头上堆的一身肉,随着他的走动不断地晃动。
夏殊则盯着他不言,仿佛在等燕王开口说一句实话。
燕王耸肩,“好,哥哥的处境你也见了,便是匈奴人打来,也只能龟缩于此,做个‘不堪大用’的富贵闲人而已,实在不知你今日来看我笑话做甚么。倒是有句话,我还是如十年前一样不得不提点你,你莫与楚王作对,我这个前车之鉴你是知道的。父皇有需要时,便急着用你,赐虎符亲兵,信任你,倚重你,但匈奴退兵之后,他和从前没甚么两样,这样的失望你从小是经历得不少的,怎么还如此天真呢?一旦你拥兵在外,楚王杀回马枪,你防不胜防怎么办?”
“还听说,你前不久成婚了,娶的卫邕之女。父皇好厉害的眼光,那么多名媛淑女看不上,专挑一个和薛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卫绾呢。又听说,太子殿下如此冷漠狠戾的一个人,为了区区卫绾,千里奔袭,从劫持美人的恶徒手中,将她抢回来了?”
“无怪哥哥说你,你本就不得帝心,如今又狠狠地暴露了自己的弱点,甘愿授人以柄,他日你若败了,我真是一点都不稀奇。”
这园中阒静,人迹罕至,此时云香阁的人俱都候在正堂,无人敢闯入两位皇子密谈的小院之中来。风浮动一层密密匝匝的草叶,扑到夏殊则的衣摆之上,让这个静立的人仿佛多了一丝活气。
他静静地说道:“孤只想知道,皇兄于并州——所谋是否甚大?”
燕王脸上的笑容有瞬间的凝固,其后又弯腰大笑,一边笑一边摇头,捧着肥重的肚子道:“如我这般谋事?”
“沈秋屏,皇兄可还熟识?“
“王徵,皇兄必也不陌生。”
燕王表面的笑意如春暖人间的面具被撕裂了一道口子,被夏殊则三言两语无情戳刺穿,他皱眉,偏起了头。
“皇兄知孤为何当初拒了沈秋屏的干谒么?因他自负才名,气量狭小,不堪大用。没有想到皇兄的眼光与孤截然相反。”
“不堪大用。”燕王喃喃了一句,嘲讽地说道,“你和陛下一样,随意便冠上这四个字给一个人。真不愧是亲父子。”
夏殊则皱起了眉。
“不是么,你一向厌恶陛下,可你自己,同他又何两样?高高在上,冷血,傲慢,你们对踩在脚底下的蝼蚁,连俯瞰的慈悲都没有。怕是连薛氏和楚王,太子殿下也没放在眼底,但你越是不可一世,我便越是想见你吃醋、发火、无可奈何,最后兵败如山倒。”
“你认了?”夏殊则沉静地置下右手,压在了剑鞘上。
“太子殿下何其聪慧,单是捕风捉影,便能找到云中郡来,即便我不认,你也信么。”
燕王笑着后退了一步,不着痕迹。
夏殊则淡淡地侧过身,“所以楚王发信问朝廷借粮,也是皇兄于背后与孤开了一个玩笑么。”
“正是,”燕王对自己的累累罪行供认不讳,仿佛终于长松了一口气,他笑吟吟地道,“太子殿下真是好聪慧啊,这么点蛛丝马迹,也能找到哥哥这儿来。沈秋屏的身份被你识破,我倒不怀疑,不过当初王启微与他里应外合,配合无间,太子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