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念娘归录-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氏瞪着眼,一脸愤怒,低低的骂道:“也太瞧不起人了。竟然也没跟我们打声招呼就走了。”
  付天谐没好气的白她一眼,才得意几天就忘记自个儿什么份了,也不看看对方是谁!

  ☆、第101章 汇合

  余念娘也有一顶帐篷,地方不大,但一个人睡绰绰有余,她便让孙妈妈和玲珑晚上和她一起挤一挤。
  “你们睡好了,明才有精神伺候我。”
  从伊州到太原的路上,当时为了节约银子,两人也曾和余念娘挤过铺。
  晚上两人便紧紧挨在一起睡在侧,将一半的位置留给余念娘。
  睡到半夜的时候,一阵车轱辘,马蹄声。也许是那一夜的印象太过深刻,余念娘一个翻就坐了起来。
  孙妈妈和玲珑忙跟着坐了起来。
  “去瞧瞧。”
  “是。”孙妈妈披上衣服就出了帐篷。
  外面一阵响动声。
  没一会儿孙妈妈就进来了。
  “姑娘没事儿。是池公子,他们在咱们旁边露营,卫二少爷也在。”
  余念娘点点头,吐出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她就说嘛……
  等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翌清晨。
  仆妇走动,丫头进出,厨娘忙着准备卫老太太的早膳,婆子们整理东西搬上马车,护卫们原地活动筋骨,脚步轻盈,动作小心。一切井然有序,丝毫不乱,只能听见细小悉悉碎碎的声音,可见卫府规矩森严。
  可是卫老太太还是睡得不好,一整夜醒了好几次。
  卫妈妈和李氏站在帐篷外低声说着话。
  这帐篷里睡着实在不舒服,明明人还疲倦,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卫老太太翻了个。
  听到响动,外面的卫妈妈忙撩起帐篷,看见卫老太太正准备起,忙过来扶住卫老太太。
  “老太太要起了?”
  “嗯。”卫老太太点头:“夜里还是得找个客栈才行。”眉宇间丝毫没有休息了一夜该有的精神,反而如同昨一样的疲倦。
  “是。”卫妈妈心中警醒。
  这才刚到忻州境内,后面的路还长着呢,如此折腾下去,老太太的体可受不住。
  由卫妈妈和丫头服伺着,卫老太太梳洗好,下人端了早膳进来。
  一碗粥,三样小菜,配些许糕点。很简单,但已是现下能做出最好的东西了。
  “风餐露宿,东西不好准备,等今夜咱们找了客栈,老太太就能好好吃一顿了。”李氏亲自将早膳摆好,扶着老太太坐下。
  卫老太太管家严厉,但不讲俗礼的时候从不为难人,摆手让李氏也回去用膳,以后不用过来伺候自己用膳。
  李氏高兴的回了自己的帐篷。
  帐篷里卫鸿峰已经开始用膳,等用过早膳,下人们便开始收拾帐篷,准备出发。
  她出来的时候正好瞧见玲珑跟在余念娘后,在路边和树下走来走去。
  “干嘛呢这是?”李氏好奇的问卫妈妈。
  卫妈妈摇头:“不知道,早晨起来就这样。”几乎周围每棵树下的草都被余念娘踩过。
  李氏嘴角冷笑,不装得奇奇怪怪的怎么配上那份!
  在林子里走了几圈,上出了些许薄汗,余念娘回到马车旁,玲珑手脚麻利的从马车上端了根矮凳下来。
  余念娘坐下。
  孙妈妈正蹲在新搭的灶上替余念娘熬汤。
  熬的是补气的汤。加了当归,黄芪,因为没有鸡,所以,孙妈妈丢了一小块红糖进去。红糖当归黄芪汤,一样能补气益血。
  大火烧开以后得小火慢炖,然后熬一刻钟就可以了。
  但因为这灶过于简漏,想要将水烧开得费好些时间。
  慢慢的,一股药香飘散开来,玲珑使劲闻了闻,除了少了香,与平时相差无几。她立刻蹲在孙妈妈旁边竖起大拇指:“只要有妈妈在,咱姑娘就不用担心吃的。”
  “那是。”孙妈妈笑盈盈的道。
  在伊州生活艰辛的时候,为了节攒银子使另外的开支,有时候买不到鸡,孙妈妈也用这样的法子熬了汤给余念娘喝。不然以余念娘从小就泡在药罐里的体质,现在哪能这般健康。
  “妈妈手艺向来好!”余念娘笑着道。
  帐篷里卫老太太也闻到了药香,便奇怪的问:“哪来的?”
  “好像是孙妈妈在替余姑娘熬药汤。”孙妈妈生火的时候卫妈妈就瞧见了。这些东西在卫府眼里算不得什么,不过,像卫老太太这样年岁的人出门在外更得注意保重体,所以,昨儿夜里睡之前,老太太就含了一片人参。
  况且付府的东西也比不上卫府的。
  卫妈妈丝毫没将孙妈妈熬的汤放在眼里。
  而另一个帐篷里的卫其和卫其雪正在向李氏抱怨:“……累得人全跟散了架似的。娘,你就不能跟祖母说说,咱们再走慢一点不好吗?”
  “你以为我不想?”李氏也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程,一整的靠在马车里,感觉人都快瘫了似的,她比卫其姐妹更难。
  “可是这才刚到忻州,离京城还远着呢,这点儿苦你们都受不了那趁现在还是回太原府算了。”李氏板着脸:“别一天到晚的在你祖母面前说这些,她不听,你们也不学学那边那位……”
  李氏话还没说完,卫其立刻侧过子,冷起脸:“我们凭什么学她?她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个靠着有点歪门斜道的本事得到祖母看重……”
  “你闭嘴!”李氏低喝,摇了眼帐篷外。
  卫其眼睛一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不敢置信的看着李氏,委屈的道:“娘,你骂我……”
  李氏心里也后悔刚才语气太重,只得放缓语气:“这件事是你祖母的主意,你们就算心里再不舒服也得忍着。”想到卫其这口无遮掩的毛病,板着脸,严肃的告戒两人:“我不管你们喜不喜欢她,但是这种话以后不可以再说。当今陛下十分看重天道院,天道院的天师那都是有真本事的,可不是你口中所说的什么歪门斜道,这话若是传到朝堂上,不光是天道院的那群天师会对咱们府上不满,恐怕连皇上也会不喜。你们是女子没有本事到朝堂上为卫府争光,但也不要给卫府惹祸,可懂?”
  两人点头。
  “别以为我这是吓你们,京城可不比太原,那是天子脚下,王公贵族,王候将相比比皆是,你爹这次回京也不知道怎么样,所以咱们行事一切得谨慎,还得靠着你们大伯帮忙周旋。”
  然后又特意的警告卫其:“余念娘你祖母和大伯父自有安排,你别有事没事去惹她。她不过是暂住卫府,又碍得了你们什么事?而且卫府又不只是你们两位姑娘,如果这次你爹能留在京城,娘一定为你们寻一门好亲事。还有,做事用用脑子,别逞一时痛快。”
  卫其心中不舒服,但知道李氏说得很对,只得乖乖点头:“娘,我知道了,以后不会再跟她计较。”
  “娘,我和妹妹知道轻重。”卫其雪也跟着道。
  “那就好。”到底是自个儿的骨,见两人都明白,李氏心中轻松了一些,帐篷帘子挂起,外面的药香飘了进来。

  ☆、第102章 等不等

  帐篷的帘子撩起,外面的药香味飘了进来,李氏觉得好香:“等过两,我也跟你们祖母说说,咱们也熬些药汤来喝。”
  “好。”两人忙点头。
  整坐马车也没有食,她们可不想等好不容易到了京城,人却变得面黄饥瘦,难看死了。能有些药汤补补总是好的。
  药汤熬好了,孙妈妈端了一碗送去给卫老太太。卫妈妈表淡淡的接过药汤,心中很是嫌弃。一看就知道药材没有卫府的好。卫老太太看见就说了句:“这孩子有心了。”让人先放在小桌上。
  收拾行李,整理东西,到最后拆卸帐篷的时候那碗药汤也没人动,卫妈妈随手就倒在了地上。
  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余念娘坐在马车旁不紧不慢的喝着药汤。
  而卫鸿峰用过早膳坐了坐,便寻了借口去找卫其宇说话,池郎宜的马车从昨夜到后,一直就没见有人下来过,他不知道池郎宜到底在没在,试探的问卫其宇:“……也不知道公子昨夜休息的怎么样,好像也没见他用早膳?”
  卫其宇知道卫鸿峰的意思。
  他面露犹豫,想了想,还是道:“小叔稍等片刻,我去看看公子起了没有?”
  “好好好。”卫鸿峰立刻笑着道,觉得这侄子上道。
  然后,余念娘就瞧见卫其宇走到池郎宜的马车旁,隔着帘子跟里面的人说话,卫鸿峰站在后面期盼的望着马车的车帘子。卫其宇只说了一句,然后便点头,接着卫其宇回过去跟卫鸿峰说了什么,卫鸿峰脸上笑容立刻变得有些勉强,点点头回了卫府车队。
  东西全部装好,马车整装待发,池郎宜那边的侍卫早就将马牵了出来。卫府护院首领大喊一声:“出发。”说完才发现余念娘竟然还坐在马车旁的小凳上喝汤。
  他顿了顿,总不能不管吧。走到卫鸿峰的马车旁禀告。
  车内的卫鸿峰就跟触了雷管似的,一脸不耐烦的将车帘子撩开,待他看见慢条斯理正喝汤的余念娘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唰了一下将车帘子甩下。
  然后就见护卫首领大脚流星走了过来,面无表的对余念娘道:“余姑娘时辰不早了,请速速收拾东西上车,若是待会儿跟不上车队,我可不负责。”说完也不管余念娘转就走。
  车队缓缓走上官道,卫府护卫首领骑马走在最前。一行人先是不缓不慢的催马行走,慢慢就加快速度,鞭子甩起,马儿嘚嘚的跑了起来。
  什么叫待会儿跟不上就不负责。这根本就是不想负责。连容人收拾的时间也不给。
  玲珑站在空地上气愤的瞪着越走越远的车队!
  余念娘一脸平静的将碗递给孙妈妈,拿着手帕优雅的擦试嘴角。
  **
  宽阔的大道,满眼青山绿意,凉爽的夏风赶走不少闷。几位主子坐在马车里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风景,如果没有因为赶路劳累烦躁的心,可能会更好。
  行进一段路程后,后面有护卫追上走在最前面的护卫首领,说余念娘的马车没跟上来,连卫二少爷和池郎宜等人也还不见踪影。
  护卫首领想了想,示意众人减慢速度,然后催马走到卫鸿峰马车旁请示。
  卫鸿峰一听,火了:“即然你已提醒过她,那追不追得上就是她的事。”手一甩:“不用管了。”
  “是。”首领迟疑了下应道。
  护卫的态度让卫鸿峰更加火大:“难不成要我和老太太,还有太太姑娘等她一人?”
  “不是。”护卫忙道:“二少爷他们也没追上来。”
  卫鸿峰气得瞪眼:“那你怎么不早说?”
  有的人可以不管,有的人却不能待慢。卫鸿峰想了想道:“原地休息。”
  三十几辆马车停在了官道旁。
  才行进不过一个时辰,车队突然停下,当然要告之卫老太太。
  “那就休息休息,也不急这一半半会儿。”卫老太太道。
  “娘说得对。”卫鸿峰道,扶着卫老太太下了马车。
  李氏,卫其,卫其雪也下了马车,三个人都很高兴,让丫环帮着捶肩揉背。
  “坐着的时候太多,娘趁现在多走走。”李氏扶着卫老太太在路边走了起来。
  卫其雪和卫其也在一旁转了起来。
  两旁都是树木,没什么风景可欣赏,地上的土虽然干,但也会把鞋弄脏,两人也不怕,朝里面走,两姐妹不过是想说说话。
  “姐姐,你知道那池公子到底是什么份吗?”卫其好奇的道。
  卫其雪摇头:“不知道。”她们只知道二哥对池公子很恭敬,也很上心,所以,大家都猜测他份不低。
  “到底是个什么份恐怕只有二哥才知道。大伯是四品的将军,二哥好歹是五品的校尉,我觉得那人份恐怕只高不低。”卫其雪猜测。
  卫其双眼亮晶晶的,抿着嘴笑道:“我也是这么觉的。瞧他不仅长得一表人材,那浑的气质一看就不是寻常人,还有手也不错。”
  两人不约而同想到寒食节的时候池郎宜只一人跳进小院,对抗五六个刺客,救众女眷的景。
  卫其雪脸上微微发。
  “这样出色的男子,不知道是否成亲?”卫其羞涩的道。
  卫其雪一愣,道:“可能已经有妻室了吧?”
  池郎宜一看就比卫其宇年纪还大一些,这样的男子大多早就娶了正妻。
  两人心中顿时涌出一丝失望。
  两姐妹在树林旁说着心里话,卫老太太由卫鸿峰和李氏陪着在马车旁站着说话。
  一刻钟后,*个侍卫护着一辆马车缓缓驶了过来,卫其宇走在最前面。后面并不见余念娘的马车。
  “娘,来了。”李氏道。
  卫老太太点头,扶着婆子的手上了马车,李氏也招呼着卫其姐妹准备走了。
  卫鸿峰站在路边看着池郎宜的马车慢慢行进,本来他已经想好了等会儿池郎宜的马车停下时,他主动说些什么,好让池郎宜知道他们是故意停在这儿等他的。没想到十一驾着马车瞧也没瞧他一眼,径直就越过卫府的车队,连停都没停的意思。
  卫鸿峰一阵尴尬。只好讪讪上了马车。
  池郎宜的马车跑得不快。卫其宇骑马领走在最前面,地煞等人不紧不慢的跟在马车后面。
  再后面便是卫府护卫,卫老太太等人的马车。长长的队伍在官道上拉成一条线!
  卫其掀起车帘子朝后望去,除了几辆装行李的马车,就是仆妇婆子,余念娘此时还不知道在哪里!
  她甩下帘子咯咯的笑起,拉着卫其雪的手幸灾乐祸的道:“姐姐,余念娘这会儿还没追上咱们呢!如果不是她自个儿早晨非要喝什么药汤也不致于脱队。估计她这会儿肠子都悔青了!”
  “别走丢了就好!”卫其雪道。
  卫其不顾形象哈哈大笑起来。
  两姐妹正愉悦的说笑着,就听后面一阵快速的马蹄声,车轱辘声,还有不停的催马声。
  (未完待续。)

  ☆、第103章 谁的意思

  官道很宽,足够两辆马车同时经过,那马车好似很赶,超过一辆马车又一辆马车。
  众人好奇,纷纷撩起帘子朝外看去。然后就见孙老头驾着马车,不停的挥着马鞭,“驾驾……”催马迅速跑过!
  “这是干什么呢!”李氏一脸惊奇,接着又满脸笑意的道:“跑这么快也不怕把隔夜饭给颠出来!”
  卫鸿峰本来听见前一句本来还想骂余念娘太恣意妄为,乡野小民上不了大场面。再听李氏后一句,只觉得心中一阵翻腾,口闷闷的。他皱起眉头一脸嫌弃:“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李氏脸都气白了。
  卫老太太知道是余念娘后什么话也没说,靠在大迎枕上重新闭着眼睛。
  孙老头驾着马车越过卫府车队,接着又赶超池郎宜的马车,一阵风似的将车队远远的甩在后面,直到看不见车队的影子,他才问马车里的余念娘:“姑娘,咱们现在还要这么快吗?”
  玲珑撩起帘子,不满的道:“他们都不等咱们,咱们难不成还要等他们?”
  孙老头讪讪笑了笑,这姑娘好说话,可姑娘旁这丫头嘴太俐。出发的时候他只不过说了一句:万一追不上车队,遇到山匪怎么办?
  小丫头就数落了他一路,要不是姑娘发了话,估计他现在还被这丫头训呢!
  所以,这次孙老头聪明的没再说话。
  马车内传来余念娘的声音:“不用那么快了,也不用刻意减慢。”
  “是,姑娘。”孙老头高兴的应道,收起马鞭,惬意的靠着马车,让马儿自己跑。
  在孙老头心里还是觉得跟着车队更安全。
  可惜车队的速度似乎很慢,走了两个时辰也没见后面的人追上来。余念娘让马车靠边,孙妈妈和玲珑扶着余念娘下了马车。
  按照他们出发的时辰来算,现在也不过刚好午时末。照常理是该歇息打尖,不过,孙妈妈却拿出早晨熬汤的沙罐,玲珑帮着生了火,一幅打算熬汤的架势。
  孙老头坐在树下抓耳挠腮,言又止。
  生起火,过了一会儿,罐子里有咕噜的水声,孙妈妈立刻拿了一只碗,将里面的汤倒进碗里,玲珑将汤端给了余念娘。
  孙老头暗松一口气,还好是汤不是熬汤。不然恐怕汤还没熬好,车队就追上来了,到时候又把他们甩得远远的。
  休息了一会儿,孙妈妈和玲珑收拾好东西,几人再次出发。到天黑之前到达了一个小镇,马车停在镇外,没一会儿车队就来了。
  众人选了一家舒适的客栈住了下来,好好的吃了一顿。翌一早,车队再次出发。
  孙妈妈借用客栈的厨房熬了药汤,余念娘喝了一碗,送了一碗给卫老太太。剩下的余念娘让孙妈妈和玲珑分食。
  车队速度不快不慢,中途偶尔下车休息几次。天黑的时候若是没有找到客栈便野外扎营。
  同样,翌清辰,孙妈妈生火替余念娘熬汤,因为不如客栈方便,等到车队要启程的时候,余念娘又在喝汤。
  卫鸿峰一脸不高兴。
  余念娘喝完汤,不紧不慢的上了马车,就如在忻州的时候一样,刚上路的时候马车走得很平稳,一柱香后,车速快了起来,若是遇上平坦的官道,余念娘便让孙老头竭力催马赶路,若是路面不平坦,依旧不快不慢行进。
  反正从太原府出发的时候,余念娘特意让孙妈妈多准备了两棉被铺在马车里,车子跑起来也不算颠。
  于是乎,一路上,余念娘的马车不是急吼吼的追赶超越车队,便是摇摇晃晃半天也不见人追上来。
  若是住客栈,众人一起起程,池郎宜的马车就走在最后。如果是在野外扎营,卫府车队在最前面,然后走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池郎宜的马车没有追上来,他们还得停下来等,等池郎宜的马车赶到超越他们的时候,他们便只能老老实实的跟在后面,不管走得多慢多快,自己都做不了主。
  卫鸿峰窝了一肚子火。
  “走快点,今天夜里怎么也得住客栈,我再也不想野外扎营。”卫鸿峰坐在卫老太太的马车里抱怨。
  卫老太太看他一眼,道:“不过是走快点慢点,这也值得生气?你非要住客栈是要压谁一头呢?”
  卫鸿峰一噎,想到之前卫其宇已经跟他说过,池郎宜体不适,赶了这么些天路,的确不见他下过车。
  卫鸿峰只好陪笑道:“娘,您误会了,我知道轻重。我只是觉得那乡下来的丫头太不懂事,仗着您对她的喜欢,太恣意妄为了!”
  卫老太太心中叹口气,果然还是不如他大哥啊,子太急躁了些。
  “你是个官老爷,去跟个小姑娘计较什么?再说她走得快或慢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若嫌慢了让马车快点不就行了?这种事也值得发火?”
  卫鸿峰脸上一,经卫老太太这么一说,他也觉得自己太小题大作,即便是余念娘走丢那也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为官这么多年竟然被一个小姑娘惹怒。说来说去原因终究是他不喜欢余念娘。
  母子俩正说着话,外面护卫首领过来。
  “什么事?”卫鸿峰撩起帘子。
  “余姑娘说岚州前方有暴雨,道路难走,让我们今天夜里在这儿扎营。”护卫首领道。
  “什么?”卫鸿峰瞪大眼睛,看了眼头顶晴朗碧洗的天,怒吼道:“这种天气有暴雨?会有吗?还有,你问问她现在才什么时辰就要扎营?照这样的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
  护卫显然被卫鸿峰的态度吓了一跳,愣愣的看着他。
  卫鸿峰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反应太大,调整下自己的绪,板着脸道:“现在不过未时末,还早着了,就算前方有雨,如果我们加快速度,说不定能在暴雨来之前赶到驿站。若是在这儿扎营,难保这雨就不会下过来?到时候怎么办?”
  护卫小心应是,领命走了。没一会儿又回来了,一同过来的还有卫其宇。
  “祖母,小叔,余姑娘说了,前方暴雨已至,不如我们今夜就在此扎营吧。就算能到驿站,到时候肯定也会淋上大雨,也不急于这一时。”
  卫鸿峰意外的看着自己这个能干的侄儿:“你也相信她?”
  卫其宇还没说话,旁边的卫老太太已经有了主意:“既然如此,那就在此扎营吧。”
  “是,祖母。”卫其宇道,
  卫鸿峰沉吟片刻,他反应也快,看着卫老太太道:“娘,您的意思是这是那位的意思?”
  卫老太太点头。
  卫其宇这次突然回太原府,虽然什么也没说,还和她们一同回京城,但她看得出来,卫其宇的任务是池郎宜。至于究竟是什么样的任务她们就不知道了。
  卫其却拉着卫其雪坐在马车里不愿下车。
  “……我就不信邪了,这么好的天气也能下雨!”接着又不自在的挠了挠上,继续抱怨:“每赶路都不能好好洗个澡,浑难受死了……”
  卫其雪张了张嘴,将到嘴的话吞了回去。听着卫其喋喋不休,心思早飞走了。
  余念娘有没有真本事,其实在太原府的时候她们就看得很清楚了,只是自欺人不愿意相信罢了!(未完待续。)

  ☆、第104章 你累不累

  过了忻州,气温似乎慢慢有所下降,至少躲在树荫下面,风吹过来一点也不觉得。
  卫妈妈让婆子架了大锅,烧了几大锅水,又专门腾出一辆马车供主子们洗澡用。洗完澡后,众人都觉得舒服了许多,心也好了很多。
  下人们将就着主子用过的水擦拭体。
  因为附近有一条小河,护卫们便三两换班去了河边洗澡。
  虽然早早扎营,将进京的时间拖迟了一些,但众人能舒服的洗个澡,都没什么怨言,反而用过晚膳以后,三两聚在一起心颇好的闲聊起来。
  这一带又没有山匪,护卫们还能换着班睡个好觉。
  孙妈妈便凑在熟悉的几个卫府婆子堆里说话。
  “……幸好当时有侍卫发现得早,觉得不对劲,这才向上头报告。然后卫所立刻调派人手过来,也是遇上了咱们二少爷回来,带着几个下属,几下就将那些悍匪抓住。”然后那婆子偷偷瞥了池郎宜的马车那边,压低声音道:“那位公子虽然长得好,看起来很不错,可惜有重病……”
  “呀,真的假的,没看出来?”有人怀疑。
  “当然是真的。你们没发现咱们赶了这么久的路,从未瞧见他下来过。”那婆子道。
  另几人点头。
  “不过,纵然他体不适,那次率先冲进院子救了太原府各府女眷的人就是他,一个人对抗几个悍匪,将那些匪徒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诶等等……”孙妈妈打断那婆子,忙问:“不是说是突厥人吗?什么时候变成悍匪了?”
  其它几人一脸奇怪看着她:“你从哪儿听说的,是悍匪,什么时候变成突厥人了?卫所的人挨个检查过,的确是我朝的人!……”
  孙妈妈一脸疑惑的回到马车,将自己听到的告诉了余念娘。
  “可姑娘明明看见那人的长相,就是突厥人啊。”
  余念娘凝眉沉思,袭击院子的人她的确看见一个,确是突厥人,但是至于外面的刺客是不是突厥人,她不能保证。也许,也有汉人。可是这样说的话,那刺客便有突厥人又有汉人。
  真要这样的话,事恐怕就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
  翌,车队早早启程,快到岚州的时候道路变得泥泞难走起来,一路的泥洼水坑,好几次马车陷入泥坑里拉不上来,护卫们站在泥水里,溅了一泥才将几辆马车推出泥坑。
  显然是头夜下了大雨!
  马车连拉带推,本来只需一个时辰不到的路,愣走了快两个时辰。
  护卫首领不庆幸,还好昨听了余念娘的话在岚州外扎营,不然道路难走又是大雨,还不知道折腾成什么样。
  后又经过几次类似的事,众人对余念娘的话再也不怀疑了,卫鸿峰也不再动不动指责余念娘。
  而池郎宜就跟没存在过似的,从头到尾没说过一个字。
  到后来,只要余念娘说休息,众人便会跟着停下扎营,她不说话的时候,由护卫首领等人自行安排,偶尔那护卫还会跑来寻问她的意见。
  如此一路平安赶了一个月的路,很快就要到汾州。
  汾州乃山西腹地,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
  再过半个月就入秋,此时汾州气温也就二十多度,不算太,坐在马车里,将帘子撩起,风吹进来还有一丝凉爽。
  汾州地势各不相同,西北高,乃山地;东南低,乃平原。
  刚入汾州东南部的时候一马平川,入眼遍地水稻,金灿灿一片,远远望去,在遥远的地方与天际相接,要不然就是白茫茫一片。
  孙妈妈和玲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景色,不感叹不已。
  余念娘告诉孙妈妈两人:“这边盛产粮棉。”
  车队朝着西北方向去,其间经过汾州中部,这里又和东南部不同。
  中部和西南部水分缺失严重,沟壑纵横,百姓生活更显艰辛,许多人还住着茅屋草棚。
  进入西北部,地势渐高,峰峦跌宕,灌木重生,还有不少森林,这便是吕梁山的分支山脉。
  这一片又以元宝山最为出名。
  元宝山得名于其中一座长得像元宝一样的山,元宝山山下有一个黑龙洞。
  黑龙洞有一个很久远的传说。相传黑龙洞里面潜藏着黑龙,黑龙乃天上的真神降世,保护着大山周围的百姓安居乐业。后来有一个游历方外的和尚来到此地,说此处乃风水宝地,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四处化缘,依山而建了一座黑龙庙。和尚在庙内每念经打座,为周围的百姓祈愿祝福。慢慢就有人到黑龙庙上香,后来这座黑龙庙也逐渐有名起来。
  说来也奇怪,元宝山本来有一条弯延曲折的小路,那小路沿着元宝山边沿直通外面。还能从山外欣赏依山而建的黑龙庙。不过,小路狭窄,崎岖坎坷,一不小心很有可能就会摔下山去。元宝山虽不高,但山下树林茂密,荆棘丛生,不死也伤半条命。
  所以,每次有商队从此过,都要花个四五天时间。
  后来有人无意中发现黑龙洞内居然有一条通道,洞内幽深,各种奇石怪磷,路不平坦,却不用担心摔下山,白经过都要点上灯笼,更别说夜里,完全是伸手不见五指。
  可是它却有一好处。
  只要不出意外,不耽搁,一便可出洞,出元宝山,十分快捷!
  于是,从此过路的商队渐渐改走黑龙洞内,因为洞内幽深,叉路较多,一不小心便会走进叉路在里面转不出来。只有那胆子大的山匪才敢在黑龙洞内打劫,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担心会被劫货物。但是在里面杀人却是很省事的。
  余念娘一行老弱妇孺是无法从山外小道过的,所以,一到元宝山,刚到未时末,余念娘便让人将卫其宇叫了过来。
  “扎营!”
  卫其宇愣愣的看着她,这一路走来,他觉得余念娘已经完全颠覆他最初对她的印象。
  从最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