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悍-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东直大街上的人群激情昂扬,声声高呼万岁,直到隆庆帝和后妃们的身影在鼓楼上消失,还久久不能平息。

    东直大街上其他的花灯彩楼也依次点亮起来,很多花灯彩楼还设置猜灯谜、对对联、演杂耍等活动,且一律都设有彩头,不论钱财多少,图的是个热闹喜庆。

    武安侯府所在的观灯彩棚视野不算最好,可也不算差,抬眼看去,各式花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但是,冯淑嘉却不愿意和得意洋洋的崔氏坐在一处。

    大概是觉得除夕夜那一击让李景再难翻身,中山伯世子之位肯定会落在她的亲生儿子李曜的身上,崔氏满面春风,姿态摆得高高的,看着就让人觉得心中犯堵。

    恰好冯援想要溜到大街上观灯玩耍,冯淑嘉便借机告辞,领着冯援出了彩棚,到了东直大街上。

    原本只是旁观的热闹,现在一下子置身其中,冯淑嘉只觉得整个人就成了这汪洋欢闹中的一叶小舟,漂浮荡漾,沉沉浮浮,心境不由自主。

    先前的沉郁逐渐散去,冯淑嘉眉眼间都是轻松和惬意,紧紧地拉着冯援的小手,不疾不徐地在各色花灯间穿梭,观灯猜谜。

    重活一世,街市花灯上灯谜对于冯淑嘉来说鲜有难者,很快,她便赢得了十数盏灯笼,每人分一个都还有剩。

    冯援紧紧地抱着两盏他最爱的兔儿和老虎灯笼,满脸崇拜地看着冯淑嘉。

    冯淑嘉借机教育冯援:“你若是也想凭借自己的本事赢得灯笼,就要好好读书!既要读懂先贤典籍,也要读懂大千世界、百态人生。”

    冯援似懂非懂,只顾着点头,反正在他看来,冯淑嘉说的肯定没错的,否则也赢不到这么多盏灯笼了!

    “好!”身边突然响起一声叫好。

    冯淑嘉下意识地看过去时,只见迷蒙柔和的烛光之中,一个一身竹青色直缀、身材颀长、面容温和的年轻男子,正将折扇击在掌上,一脸的赞叹。

    公子如玉。

    这是冯淑嘉心底涌起的第一个念头。

    林泽!

    这是冯淑嘉的第二个念头。

    瞬间,冯淑嘉挺直身体,神经紧绷,下意识地朝四周看去。

    果然,在背光的阴影处,李景正微眯着眸子,锐利且怨毒地紧盯着她。

    冯淑嘉只觉得浑身一阵恶寒,差点忍不住冲上前去,剜下那一双如毒蛇一般,在暗处紧盯着她的眼珠子。

    “姑娘?”

    何妈妈关切而担忧的声音响起,冯淑嘉立时清醒过来,对着林泽微微一颔首,准备离开。

    “冯姑娘,这么巧啊,你也来赏花灯。”李景却不愿意让她如愿,径直上前招呼道,语气随意亲昵,好像他们之间有什么说不得的亲密关系一般。

    冯淑嘉气得心尖直颤,恨不得上前撕了李景那张嘴,然后她只是客气而疏离地顶回去:“武安侯府和中山伯府的观灯彩棚在一处,世子不会不知道吧。先前在彩棚时,还听伯夫人提起世子呢,说是……”

    “哼!”

    冯淑嘉话还没有说完,就李景被重重的哼声打断了。

正文 第八十九章 专拣痛处戳(三更)

    冯淑嘉恨透了李景,同时,也了解透了李景。

    前世,在李景丧心病狂的最后几年里,如果说还有什么能挽回他心底的一丝良知的话,那就是他和李魏紫之间的姐弟亲情。

    果然,她话才说了一半,李景就忍不住出声打断了。

    其实崔氏又何曾和她说起过李景,冯淑颖和李景当初的那段荒唐事,崔氏清楚知道的,又怎么会当着她的面提起李景,让她想起往事,心里不痛快呢。

    崔氏可还一心想着交好武安侯府,为自己完全掌控中山伯府壮势呢!

    一旁的李景心底恨极,看向冯淑嘉目光便多了一分警告。

    事到如今,他自己如何被崔氏诋毁不要紧,却不能连累一心为他奔走的胞姐李魏紫。

    林泽是李魏紫的未婚夫,此次也是受了李魏紫的请托,才不避流言,上门邀请他一起来东直大街观灯,借机让他暂时摆脱拘禁,出来喘口气的。

    为此,林泽没少和未来岳丈说好话,甚至搬出了林家的声誉来作保。

    林家是清贵名流,又是隆庆帝最宠爱的妹妹寿阳公主的夫家,不论如何,中山伯都要给几分面子的。

    他现在要是当众被冯淑嘉落了面子,林泽这个“保人”面上又能好看多少?

    面对李景的威胁,冯淑嘉回以冷笑,毫不退让。

    反正武安侯府和中山伯府再无交好的可能,她也没有必要掩藏自己的真实态度,助长敌人的气焰。

    林泽对于冯淑嘉和李景之间的剑拔弩张莫名其妙,想着自己身上担着的责任,也顾不上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朝冯淑嘉拱手辞别之后,就拖拽着李景匆忙离开了。

    冯淑嘉对着李景的背影,皱眉吐出一句“败兴”,拉着冯援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随行伺候的人几乎都知道冯淑颖和李景那段荒唐之事,对于冯淑嘉明显鄙夷的态度非但起疑,反而同仇敌忾,恨不能拿眼刀子给李景背上戳几个窟窿。

    因为这段插曲,冯淑嘉接下来也没了什么兴致,不过是陪着冯援随便逛了逛,又应他的要求,一路解了几盏灯谜,赢得一些彩头罢了。

    等回去的时候,冯淑嘉看着趴在灯笼堆里睡着的冯援,哭笑不得。

    回到家中,白氏因为挂心他们姐弟二人,还没有歇下,正歪在床头看书,听见院子里的声响,披上外衣,趿拉着鞋子就疾步迎了出来。

    “母亲怎么出来了!快快进去,别冻着了!”冯淑嘉忙上前搀住白氏,将她让进屋里。

    一进屋,才反应过来自己身上还系着披风,这一路凉意浸过来,也不知道适才有没有冰到白氏。

    冯淑嘉连忙解下披风,递给身边的采薇,自己则拥着白氏往里间去:“母亲快快去床上躺着暖和暖和!”

    白氏失笑:“不过是从门口转了一圈,哪里就冻到了。瞧你说这话的模样,倒像是将母亲当成了需要特别照顾的小孩子一般。”

    话虽是这么说,脚步却没有停歇,任由冯淑嘉将她搀扶到床上躺下,又给她盖好被子,掖好被角。

    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看看冯淑嘉待她就知道了。白氏心中快慰。

    “母亲是不是小孩子,但是母亲肚子里可有一个小孩子呢!”冯淑嘉眨眨眼睛,话说得认真又俏皮,逗得白氏又是一阵轻笑。

    “跟母亲说说,你们去街市上都看到什么好玩的了。”白氏眼底满是关切。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一点都不假。

    她虽然没有同去观灯,但是一颗心却全都系在一双儿女身上呢,在府里坐卧不安的,生怕他们被夜风吹到了,或是被火花溅到了,或是人群挤到,甚至是走散了……

    这一颗心七上八下的,让白氏恨不得立刻就跟了上去。

    冯淑嘉看着满脸慈爱和关心的白氏,心底暖暖的,细细地她说起了花灯会上的见闻来:

    “我们家和中山伯府的位子在一处彩棚里……中山伯夫人见母亲没去,就抢了母亲的主座……皇帝陛下也去了,还有妃嫔,可惜离得远,看不真切……我们还遇见了李三姑娘的未婚夫林泽,他和中山伯世子一起观灯……我还解了许多花灯,每个人都分了两个,剩下的还堆了一马车呢……”

    冯淑嘉挑着捡着说了一些,并不打算替崔氏和李景隐瞒。

    她将来是要摧毁李景,甚至中山伯府以自保的,得早些让白氏知晓他们的丑恶,将来才能获得白氏的支持。

    当然,因为担心白氏被这对狠毒的继母子气到,心情不好,再影响到了她肚子里的弟弟或是妹妹,有关崔氏和李景说的或是做的那些恶心人的细节,冯淑嘉并没有细说。

    饶是如此,也让白氏眉头紧锁,提醒冯淑嘉:“以后再碰见中山伯府的人,你就躲得远远的,别无辜受他们的牵累或是算计。”

    冯淑嘉自然是乖巧地点头应诺,只是私下里怎么做,就是她的事情了。

    大春和小春兄弟俩,到现在都还在紧盯着中山伯府呢!

    母女俩又说会儿话,冯淑嘉见白氏神情倦怠,便起身退了出去。

    何妈妈正巧从对面的暖阁里出来,冯淑嘉便上前低声问道:“小世子睡着了?”

    何妈妈恭敬地垂首应道:“已经睡下了。”

    和冯淑嘉接触得越多,何妈妈就越发佩服自家这位大姑娘的手腕和心性来,别的不说,就单说那猜灯谜的本事,就能让很多自诩为读书人的男子甘拜下风。

    当然了,何妈妈对冯淑嘉最为尊敬的地方,就是冯淑嘉待冯援真诚而深切的关爱。

    对于何妈妈来说,疼爱冯援的人,都值得她尊敬以待。

    “何妈妈也该累坏了吧,你快去休息吧,今夜不用值夜。”冯淑嘉笑道。

    对于前世能在冯援离世之后,为他立灵位祭祀的何妈妈,她一直心怀感激。

    面对冯淑嘉的体贴关切,何妈妈脸色微红,想起自己先前对冯淑嘉的各种防备和猜忌,连忙窘迫地点头应了,匆忙离去。

    冯淑嘉莫名其妙,她有那么可怕么……

正文 第九十章 狗屎运(一更)

    白氏第二天才从何妈妈那里知道,昨夜的元宵花灯会上,按惯例又出现了一起花灯彩楼崩塌引起火灾的事故,幸好冯淑嘉和冯援姐弟刚刚走过去,不曾被这无妄之灾所波及。

    不过这场火灾事故也算不大,水龙队的差役恰好巡逻到附近,及时扑灭了火灾,不过是烧毁了临近的两间店铺,彩楼坍塌时砸到了几人,轻微灼伤几人,并没有死人。

    想来昨天晚上,冯淑嘉怕她担心,并没有提这茬。

    女儿这样体贴孝顺,白氏心中快慰不止,但是早上冯淑嘉来请安时,还是说教了两句,让她以后出门上街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更不能因为怕她担心,就隐瞒不说。

    冯淑嘉笑嘻嘻地应了,留下了陪白氏和冯援一起吃了早饭。

    饭后,白氏要打理府中日常庶务,冯援要跟随张护院到后头演武场锻炼身体,冯淑嘉便回了芷荷院。

    自从白氏吩咐不许再理会中山伯府的事情之后,冯淑嘉留在颐和堂做事就不方便了,见年后天气晴好,她干脆搬回了芷荷院。

    这样大春和小春兄弟俩偶尔来回事,也方便一些。

    冯淑嘉还没走到芷荷院,就见采露迎面急忙忙地行了过来,见了她,立刻上前压低着声音回禀道:“汾阳王今日派人去中山伯府了,听说是去感谢中山伯世子昨夜花灯节上的仗义相助。”

    “什么?!”冯淑嘉一惊,如晴天里的一道霹雳眼前劈过,整个人都呆愣住了。

    前世李景什么时候和汾阳王搭上的关系,她并不很清楚,但是从她和李景成亲半年之后,李景偶然间得知汾阳王对冯异的猜忌,就暴跳如雷如被骗婚的情形来看,至少那个时候李景还未曾得到汾阳王的看重。

    可现在她才十一岁,时间提前了将近五年,李景竟然已经得到汾阳王派人登门道谢了?!

    冯淑嘉只觉得一阵寒意从心底弥漫开来,四肢百骸都犹如要被冻僵一般,钉在原地不动,神情震惊而惶恐。

    此消彼长,有时候敌人变得强大,就意味着自己变得弱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痛苦和绝望,冯淑嘉今生并不打算再苦尝一次。

    采露和采薇两个见状都吓坏了,忙一左一右地急声呼唤冯淑嘉,生怕她震惊之下,魂儿再给惊跑了。

    “采露姐姐,你干嘛这么着急,当路回事,也不等姑娘回芷荷院喘口气儿再说!”采薇焦急之下,冲口埋怨道。

    “我没事儿。”采露还没有答话,冯淑嘉已经幽幽转醒,眸光沉沉,低声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回芷荷院再说吧。”

    她不想被别人看到了她的失态,再传到白氏的耳中,让白氏为她担忧。

    采露和采薇急忙点头应了,一左一右地搀扶着冯淑嘉,生怕她会受不住打击倒下一般。

    虽然,她们也不知道冯淑嘉为何对汾阳王派人向李景致谢一事,反应这么大。

    冯淑嘉好笑,轻轻地挣脱她们,无奈叹道:“你们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有事’吗?”

    好像她是一朵娇弱的菟丝花,没有可借力攀援之处,立刻就会萎颓在地似的。只要不是瞎的,大眼一看,就知道她不对劲儿。

    采露和采薇赧然一笑,双双松开了手,但面上依旧难掩担心忧切。

    “你们就放心吧。我不过是因为堂姐之事,心生警惕,怕中山伯世子再做出什么不利于咱们侯府的事情来,所以才叮嘱大春和小春两人一直盯着中山伯府的。”冯淑嘉安抚且解释道,“只要事情不关侯府,中山伯世子是发达还是落魄,都与我无关。”

    前世的仇恨,冯淑嘉无法对任何人言明,只能如此解释一番,免得采露和采薇忧心不解,白白地担心不说,再关心则乱,出了岔子。

    采露和采薇闻言顿时露出放心的神情来,簇拥着冯淑嘉回了芷荷院。

    进了院,关了门。

    到内室,放帐幔。

    采薇在外间守着,采露在里间向冯淑嘉回事。

    “大春早饭时匆忙来回话,姑娘在颐和堂,他就先把事情和奴婢说了。

    今晨是他负责值守,一大早的他便在中山伯府斜对街的茶汤摊子里寻了临街的座位,一面吃早饭,一面盯着中山伯府的动静。

    开始时一切正常,但是正当他打算结账离开,换个地方继续盯守时,突然看见一个管家模样的人,领着两个挑着担子的挑夫来到武安侯府门前,到门房处递上拜帖,然后就被恭敬而客气地请了进去。

    大春觉得奇怪,就装作恰好经过,随口问了一个已经在原地叫卖一会儿的货郎,才得知道那管家模样的人竟然是汾阳王府的大管事。

    因为汾阳王对侯爷有知遇之恩,所以大春就特意多打听了一句,故意和那货郎说,汾阳王那么显贵的人,怎么会派王府的大管事来给逐渐没落的中山伯府送礼呢,说货郎肯定是故意说来诓他的!

    那货郎一听就急了,说他方才一直在中山伯府门口叫卖,还和门房搭了两句话,直到汾阳王府的大管事带人送礼来了,他才离开的。

    因此他听得清清楚楚,汾阳王府的大管家说是要感谢中山伯世子昨夜的仗义相助,使得贞慧郡主幸免于难,没被那座意外引燃而倒塌的花灯彩楼砸伤灼伤。

    大春觉得事情有异,来不及等小春接替他,就匆忙回府来回事了。

    这会儿,他已经出府,继续盯着中山伯府世子去了。”

    采露说罢,悄悄看了一眼冯淑嘉的神色。

    后者正一脸凝肃,默然深思。

    采露心中忐忑,也不知道她最后两句解释有没有用,冯淑嘉会不会责怪大春不遵命令,自作主张,不等小春前去接替就擅离岗位。

    老天保佑,大春离开这段时间,中山伯世子别再出什么幺蛾子才好。

    采露双手合十,虔诚祈祷。

    沉寂之中,突然听得冯淑嘉咬牙暗恨,嘲讽满满:“他还真是走了狗屎运!前有堂姐自愿为他牺牲名节,现在又有贞慧郡主等着他去救!”

正文 第九十一章 这个表哥不一般(二更)

    采露没有去接冯淑嘉恨意满满的话,她心想,自家姑娘到底还是善良的,因为李景辜负了冯淑颖,所以就见不得李景有一点好,因此才会对李景走了狗屎运救下贞慧郡主,得汾阳王亲自派人感谢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吧。

    冯淑嘉若是知道采露这样想,只怕会哭笑不得吧。

    “让大春和小春继续盯着中山伯府和中山伯世子,有什么消息立刻回来禀报。”冯淑嘉沉声道,她才不相信李景有那么好运,总是得上天眷顾呢!

    采露点头应诺,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姑娘,大春说,他不等小春前去接替,就擅离职守,回来禀报一事,还请您责罚。”

    大春原话是:情况紧急,事从权宜,你可千万要替我向姑娘解释清楚啊!

    想着自己说谎替大春说谎脱罪,一向镇定的采露也不由地神情微慌,面色难为情。

    冯淑嘉一心想着李景恰巧救了贞慧郡主的事情,倒没有注意到采露的这点忸怩不安,挥手不在意地说:“事从权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又不怪他。”

    说罢,托腮沉思片刻,猛地抬头肃然问道:“你熟识的外院的小厮,还有没有可靠机灵的,最好能够和官府的差役也搭得上话。”

    采露没提防冯淑嘉话题转得这么快,愣了愣,才回过神来,沉思片刻后,指了指外间,低声道:“若是想要寻这样的人的话,姑娘倒不如问问采薇。”

    冯淑嘉眉梢一挑,扬声喊采薇进来。

    采露和大春小春之间的关系,她从来都没有问过,但到底是重活一世的人,焉会看不懂采露和大春偶尔碰面时的情愫暗涌又矜持自重。

    只是冯淑嘉很疑惑,为什么前世采露被冯淑颖设计从她身边撵走之后,最终却没有嫁给大春,而是轻易地同意了冯淑颖的安排呢?

    就算是有冯淑颖从中作梗,只要采露提出来她想要嫁的人是大春,她还是能够成全她的呀!

    也不知道,那这个和采薇相熟的可靠机灵路子又广的外院小厮,和采薇又是什么关系。冯淑嘉心底思量。

    “石进,是奴婢的表哥啊!”采薇爽直地答道,“说是表哥,但是关系已经很远了,远到奴婢也论不清楚了。只是奴婢的娘说是表亲,让奴婢求夫人赏他一份差事,奴婢也不好拒绝。还好夫人心慈,给了奴婢这个情面。”

    采薇的父母家人在京城治下的一个边远小山村,为了生一个男孩继承香火,夫妻俩一口气接连生下了五个女儿,最后才得一个儿子,如珠似宝地疼爱着。

    可是山里人家,生活贫穷,却有那么多孩子要张口吃饭,只能将其中几个大的卖出去做小丫鬟,既省了口粮,还能补贴家用。

    采薇自小懂事自立,对此虽然伤怀,却并没有因此就对父母充满怨恨,抱怨命运的不公,她明白山里生活的艰辛,知道父母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总不能全家都守在一起,活活饿死吧!

    等采薇到了武安侯府,日子过得渐渐地好起来,就连那点子伤怀也渐渐地消失不见了。

    所以当采薇娘来求采薇帮忙安排个远亲表哥时,她想也没想地就答应了。

    冯淑嘉微微诧异,采薇娘不求采薇带契自家的儿女,却要她帮一个远房表亲安排差事,这有点不合常理啊。

    转念一想,又释然了。

    采薇在家中排行第三,前头两个姐姐如今早已及笄,即使没有嫁人,也都该说好亲事了。人家的媳妇,采薇娘怎么好擅自安排。否则,不论结果好坏,总会让亲家不满,让女儿在夫家难做。

    至于采薇的那个弟弟,采薇爹娘当成眼珠子似的爱护着,怎么肯舍得让他来侯府做个小厮,看人脸色行事,做伺候的人活儿。

    “你这两天就寻个机会,去跟你那表哥说一说这件事儿。不过,这人当不当用,我可得看过了再说。”冯淑嘉丑话说在前头,“当初大春和小春兄弟两个,也是我看过满意之后,才许了他们差事的。”

    采露和采薇都是她身边极为得用的人,也是她前世亏欠,今生一心想要弥补的人,冯淑嘉不想因为别的事情,和她们之间生了罅隙。

    “这是当然!”采薇点头赞同,脸上虽有欢喜,可并没有大春和小春通过她考核时,采露那样难以自已的高兴。

    冯淑嘉想,看来这个石进在采薇的心里,还真就是一个远房的表亲而已。

    采薇行动很快,当天下晌就领了石进进来芷荷院给冯淑嘉察看。

    石进行礼问安之后,就恭顺地垂手立在那儿,任由冯淑嘉上下打量,既不露怯,也不生气,安静自然,从容不迫。

    如果不是知道石进是武安侯府的小厮,冯淑嘉只怕会将他当做读书人。

    可是这样的扎眼的小厮,冯淑嘉却没有任何印象,甚至都没有像对大春和小春那样想起他的名字,想来前世她即便不是没见过石进,也不过是匆匆一瞥,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看来,采薇和石进的关系,只怕也一直是淡淡的。

    当然了,这也说不定,看前世的采露和大春就知道了。

    “你读过书?”冯淑嘉收起打量,开口问道。

    石进拱手道:“上过几年学,考了个童生,家里生意不好,就没再继续读下去了。后来家境败落,就托了采薇姐姐,在侯府寻了个差事。”

    他只是武安侯府一个普通的小厮,可采薇却是武安侯府嫡长姑娘身边得用的大丫鬟,问话的又是冯淑嘉,所以石进没有上来就攀扯表亲关系,反而十分谦虚地称呼采薇一句“姐姐”。

    冯淑嘉听得石进这个表哥却称呼表妹采薇为“姐姐”,顿时笑了出来。

    采薇面色羞窘,狠狠地瞪了石进一眼。

    当着姑娘的面儿呢,这么抬举她是几个意思,啊?!

    这情形让石进一时有些错愕和慌乱,但很快他便镇定下来,飞快地给了采薇一个安抚歉意的微笑,便垂首等待冯淑嘉的训示,恭敬顺从且不急不躁。

正文 第九十二章 追查真相(一更)

    冯淑嘉很欣赏石进这样大方从容又体贴仔细的人,但是她很怀疑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机灵善辩,和各类人,尤其是官府的差役都打好交道。

    可很快,石进就以他那副行商者特有的利索的嘴皮子打消了冯淑嘉的疑虑。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各种门道儿都清楚娴熟,冯淑嘉活了两世,也没有见过几个比石进还要“油滑”的人。

    想来,石进方才那副大方从容又忠厚恭顺的表现,是因为面对的人是她吧……

    考核过了石进,冯淑嘉直接分派任务:“你去打听打听,昨夜花灯会上的那架花灯彩楼是谁家的,怎么会倒塌的,伤情如何,事后如何善了的……

    还有,水龙队那里也去问问,看看他们怎么会恰好在附近经过……

    最好,再打听打听中山伯世子英雄救美,使贞慧郡主幸免于难的具体情形。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这件事情必须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不能让任何人发觉有不对劲的地方,包括夫人那里,明白吗?”

    冯淑嘉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长,难得石进没有记不住,再详问一遍。

    果然是商贾之后,除了能言善辩、长袖善舞,还要有一副好记性,记住客人所需,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从而客似云来,财源滚滚。冯淑嘉心中赞叹。

    “采薇,你去送送他。”冯淑嘉吩咐道,又对石进说,“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尽管去问采薇。”

    “是,小人告退。”石进行礼退下。

    采薇跟上去,先一步打起帘子,随同出了屋子。

    待人走远了,冯淑嘉问采露:“采薇的这个远房表哥,看来你也了解一些。当初他进府的时候,母亲查问过他的家身背景吗?”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她很奇怪石进这样薄有资产的商贾之家,落魄之后,竟然会向贫穷到无法养活子女,不得不将年纪大一些的女儿卖给人做丫鬟以糊口的采薇父母求救。

    采露知道冯淑嘉的担忧,安抚道:“姑娘尽管放心,候府里的每一个人,夫人都是仔细调查没有问题之后,才予以录用的。尽管如此,录用之后还有一段时间的考察期,不合格的会再次予以淘汰。石进自然也不例外。”

    冯淑嘉听采露这样说,便放了心,对于白氏治家的本事,不论是前世今生,她都很是佩服。

    或许白氏因为出身问题,格局不够大,眼光不够长远,但是让人口本就简单的武安侯府家宅宁静的本事还是有的。

    事实证明,石进果然正如采露所说,既可靠,又机灵,三教九流都能搭得上话。

    三天之后,石进来芷荷院回话。

    “那日的花灯彩楼是一个做香料生意的胡姓商人出资扎设的。

    听那胡老板说,他在京城做了近十年的香料生意,总算是小有资产,便在元宵节花灯会特地扎设了敦煌飞天的花灯彩楼,既自娱愚人,也为自家的香料生意做个宣传。

    胡老板说,他为了避免花灯彩楼意外倒塌或是引燃等情况,彩楼的架子扎得特别结实,周围也都清理得干干净净,避免或是蔓延,甚至还特地在花灯彩楼后的僻静处设了两只‘太平缸’,缸里都注满了水……

    不仅如此,胡老板还专门分派了人手,盯着花灯彩楼,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但当晚是元宵佳节,看花灯会的人实在是太多,胡老板的花灯彩楼又扎设成敦煌飞天的模样,生动别致,格外地吸引人。

    这人一多,难免就有照看不到的地方。

    所以胡老板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家的花灯彩楼是怎么样引燃并且倒塌的……”

    “你是说,这敦煌飞天的花灯彩楼,是先引燃,再倒塌的吗?”石进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冯淑嘉蓦地出声打断。

    石进看着冯淑嘉紧蹙的眉头,眼底似有愤怒,又似有欣喜的,一时摸不着头脑,也不敢再看,再被冯淑嘉逮着了,徒生枝节。

    “是的。胡老板分派的那几个家丁,当时就在花灯彩楼附近巡视,所以看得清清楚楚。

    先是其中一盏灯笼不知道为何突然燃烧了起来,然后夜风一吹,就火趁风势,引燃了整架花灯彩楼。

    这花灯彩楼一燃烧起来,架子也就逐渐支撑不住了,最终整个的倾塌下来。”石进回答得很仔细,将打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冯淑嘉。

    冯淑嘉叩指凝眉,借着人群的遮掩,让其中一盏灯笼引燃,可比让整座花灯彩楼倾倒要容易得多了。

    所以,整件事情,会是李景为了和贞慧郡主搭上关系而设计的吗?

    “你继续说。”证据尚不明显,冯淑嘉吩咐石进道。

    石进垂首继续:“因为扑救及时,损失并不算大,只有十几个人因为人群的惊骇混乱而被推搡在地,遭到踩踏,或是被火舌灼烧,并不算严重。胡老板给了足够的赔偿金,总算是将那些受伤的民众和他们的家人都给安抚了下来。

    至于那两间店面,都是胡老板自己的香料店,虽然不用赔钱,但是许多名贵的香料都被大火烧毁了,损失惨重。

    胡老板这一下子几乎赔光了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