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烙王朝之白发贤后-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人已走苏碧便问:“雅侧妃是太后身边长大的,还不相信刘嬷嬷吗?”
  “非也,本宫是信她的,但本宫既然嫁給了王爷,就是王爷的人,总不能违抗王爷吧?既然没事了,本宫就先回殿了,就不陪各位了。”说完便走了,苏碧见状也让众人散了。
  酉时将至,宫里的宴会也差不多了,刘嬷嬷无功而返,太后心里正生着气,宴会一散就让敏娴陪她回慈宁宫了,他在等轩王的到来,由刘嬷嬷无功而返来看,她确定轩王已经开始行动了,宴后定会到慈宁宫找她。皇上早已察觉出某些事情,于是他回到皇后寝宫与妻儿享受天伦并下旨今晚任何人不见,任何人不得打扰,违者斩。他这是在腾地方让轩王和太后作为战场。


第17章 正面交锋(1)
  散宴后轩王与韩显说了几句便前往慈宁宫了,太后正在生气:
  “岂有此理,苏侧妃居然敢抗命不遵,雪雅也敢违背哀家的口谕,哀家绝不轻饶。刘嬷嬷,哀家命你带上御前侍卫到轩王府,带二人来见哀家,哀家就不信她们还敢要求哀家亲自去请。”
  “是。”刘嬷嬷领命刚要出去,却被敏娴拦住了:
  “且慢!臣妾斗胆问母后,苏侧妃和雅侧妃她们究竟犯了何事?竟触怒了母后?”
  “她们二人违抗哀家的口谕。”
  “不知母后所传口谕是何事?”
  “哀家担心皇孙,让刘嬷嬷去领来让哀家瞧瞧,谁知此二人居然抗旨不遵。”
  敏娴虽不解雪雅的行为却知道太后的用意是拿孩子要挟,她盈盈跪下说:
  “都是臣妾管教无方,请母后责罚。”
  “抗旨的是她们,与你何干?”
  “都是臣妾平时把王爷的命令说与她们时,把王爷的命令说得太重而致使她们误解了母后的口谕的威严,请母后责罚臣妾,饶过她们二人”。
  “母后这是要责罚本王的爱妻吗?”轩王随声而至,他走至敏娴身边扶起敏娴,然后下令让所有宫女和太监都退下了,
  “母后,现在只剩咱们自家人了,儿臣有事想请教母后,还望母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太后平静地说了句:”一切都是命,哀家始终斗不过命!“说完正了正身体说:“你想知道什么?”
  “父皇的死!”
  “天意加人为。”
  “天意?人为?”
  “天意就是你父皇确实病入膏肓,人为是有人让他早登极乐而已。”
  “是谁?”
  “哀家。”
  “你为何要这样做?”
  “因为哀家不想让你坐上那龙椅。”
  “所以你就让我见不到父皇的最后一面。”
  “没错。”
  “我要杀了你为父皇报仇。”说完便用轻功迅速过去掐住了太后的脖子。
  “轩,不要。”敏娴出言制止他,他的手稍微松了些,手却依然掐住太后的脖子,敏娴继续说道:“她可是你的亲身母亲,再怎么有错你不能亲自杀她。”
  “不,让他杀,有儿媳妇和未出世的孙子陪葬,哀家足矣。“
  听到她这样的话,轩王松开手疑惑地看向她,
  “敏娴已中毒,哀家一死就再无人知道解药,一尸两命。“
  敏娴忙说:“不,那参茶我没喝!”
  “侍女明明看到你喝了一口。”
  “我并没有咽下,只是储在喉咙待无人时再吐了出来。”
  轩王听完大笑了几声说:“母后,忘记告诉你了,儿臣和敏娴是因武功结缘,她的武功不在韩显之下,尤其是内功,她的内功远胜儿臣,要瞒过你小小侍女易如反掌。”
  太后也大笑了几声说:“就算她没中毒又怎样?会武功的人哀家也有,哀家想,哀家的人应该到王府接到哀家的皇孙了吧?”
  “那恐怕母后又要失望了,本王的宝贝儿女早已秘密送走,不在王府了。”
  “你。。。”太后已被气到无。
  轩王继续道:“您放心,有您如此挂念,儿臣会让您见到他们的。来人,好好照顾太后娘娘,没有本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慈宁宫,违令者斩!”轩王吩咐完便带敏娴出宫了。


第18章 正面交锋(2)
  马车上,轩王正紧拥着敏娴“你可知母后说出那话时我多害怕你有事?”
  “我不是没事吗?我会保护好自己的,你放心吧!”
  “我不敢放心呀!你还是随我一起去接应五弟吧!残月他们四人已被派了出去,而母后所谓会武功的人是什么人我们不知道,你回府我实在不放心。
  “没事,我自己一个人可以的,你去接应五弟他们吧。相信我,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轩王想了想坚决地说:“不行我不能让你再冒这个险,说什么也不行。”敏娴见他态度坚决只能跟着去了。
  马车来到轩月堂,轩王牵着敏娴来到堂中,祥王正与四位将军周旋着,见轩王到来四人抱拳道:“末将等参见轩王爷,王妃娘娘。”
  “诸位将军免礼,坐下说话。”
  “谢王爷。”
  四人坐下后,李康问到:“不知王爷派人请内人和犬子去游玩所谓何事?”
  “四位都是舅舅的得意门生,深得母后倚重,封为将军,各自镇守一方,多年来一直保我大烙疆土不失,实在功高呀!”
  “王爷过奖了,臣等不敢居功。”
  将军吕飞则道:“末将没怎么读过书,不像李将军那般会说话,我就问一句,王爷,我娘和娘子在哪?王爷约我等到此地所谓何事?”
  “本王只是想告诉各位母后病了,无法再理朝政,舅舅也老了,过不了多久就会告老还乡,各位的靠山倒了,以后行事要谨慎!”
  “怎么可能?刚才在宴会上太后娘娘还好端端的,怎么就病了呢?”
  “吕将军这是在质疑王爷吗?本宫前些日子进宫侍疾是太后娘娘亲自下的旨,难不成是假的?再说了,太后娘娘病了就不能出席皇上的寿宴,沾沾皇上的喜气去去疾病吗?”敏娴接过话,不慢不急地说到。
  “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张坤见吕飞有点招架不住便开口:“该不会是王爷挟持了皇上,太后娘娘和丞相大人等人,想要谋朝篡位吧。”
  闻此言轩王明显生气了,他冷冷地说:“残雨,去把张将军的夫人和妹妹带来。”
  “是。”残雨领命退下了。
  轩王紧接着从袖口拿出一张圣旨摊开说:“这圣旨除了祥王,哲王及本王的王妃外就只有你们四人见过,这是我父皇的亲笔遗诏,到底谁谋朝篡位,不用本王明说你们也应该清楚,本王只想告诉你们,你们拥戴本王就继续做你们的将军,替大烙镇守边境,日后封候传袭子孙也是指日可待。当然你们想提前告老还乡本王也不阻止。另外,张将军为大烙镇守西南多年,劳苦功高,本王明日就奏请皇上恩准张将军提前告老还乡,携妻妹回乡享清福!其他将军的家眷本王会命人好生款待几日,到时自会命人送回去。”说完他便携敏娴走了,祥王也跟着离开了。
  四位将军来到丞相府,欧相与他们四人在书房商议起对策:“轩王挟持了我等的家眷,弟子若是没有猜错,宫里出事了。”
  “他这是要造反吗?岂有此理。”欧相拍案怒言。
  “张师兄已得罪他,兵符已被他强行没收,明日早朝他就会奏请让张师兄告老还乡。”李康淡淡地说。
  “怎么会这样?”
  “因为张师兄当面质疑他谋朝篡位。”
  “什么叫质疑他谋朝篡位?他这么干本来就是谋朝篡位。康儿放心,那些都是与你一起苦守西南的将士,就算没有兵符,只要你一声令下,他们还是会听你命令去抵抗这些乱臣贼子的。“
  李康无奈答:“师傅,这次不一样了,他有先皇遗诏,他才名正言顺,乱臣贼子是我们。”
  “遗诏?他哪来的遗诏?先皇驾崩时他正被派往杭州处理皇贵太妃母亲的丧事,他连先皇最后一面都未曾见到,何来的遗诏?”
  “这我等就不得而知了,但我等看过,遗诏是真的。”
  “老夫这就进宫找太后娘娘去。”
  “只怕宫里出事了,我们进不去。”
  “那总好过坐以待毙的好。”欧相说完便出门了,四位将军也跟着去了。


第19章 往事
  皇宫这边,轩王从轩月堂出来并未回王府,而是又折回宫里了。慈宁宫里又响起他们母子的对话:“母后怎么还不休息?”
  “哀家没有心情休息。”
  “也是,母后还未等到舅舅进宫,哪里睡得着?”
  “不,哀家确实在等人,但不是你舅舅,是你。”
  “等本王?”
  “你老谋深算,一切早已成定局,你舅舅已反抗不了。哀家有些话要与你说。”
  “母后放心,看在甥舅一场的份上,本王不会赶尽杀绝的。”
  “不是,哀家要说的不是这个。”
  “那母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儿臣洗耳恭听。”说完便拉着敏娴一起坐下。
  “能让敏娴回避一下吗?”
  “不必。她是本王妻子,没有什么不能听的。”轩王实在害怕太后会再对她下手,所以他不能让她离开他的视线。
  “你放心,哀家不会对他怎么样的。”
  “要不是敏娴警惕,现早已中毒,母后以为本王还会信你吗?”
  “既然你坚持,那就留下吧!唉~”太后深深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不知不觉哀家已在这个后宫,这个永远无法着陆的深渊挣扎了20多年。记得哀家刚进宫只是个贵人,因为生下你才被封了妃,后来又生下宇儿才晋封贵妃,那时先皇没有立后,位份最高的是哀家。可是好景不长,宇儿才六个月大时你父皇南巡带回了一位姓董的歌女,爱得不得了,想要立她为后,后来碍于她的出身只封了贵妃与哀家平分了仅有的两个贵妃之位,平起平坐,这个位份对她这种出身的人来说,算高的了。你父皇碍于你舅舅征战多年的份上不忍把管理六宫的权力从哀家手上剥夺,却把哀家的儿子…靖轩你从哀家身边夺走了。美其名曰哀家要管理六宫又要照顾你和宇儿太累,其实不过是因为你是长子,又自小聪慧,他甚是喜欢,而董氏又不能封后嫡子不会出自她,所以当时你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如若你是董氏养大的将来你登上帝位定不会亏待她。可是天不遂人愿,董氏在你十岁的时候居然有了身孕,虽说按祖制,立储是先立嫡再立长,没有嫡皇子,你这个皇长子还是占得先机,可是以你父皇对她的宠爱,一旦她生了皇子,你父皇仍然有可能会不顾她的身份以及满朝文武反对和天下人的耻笑,强行要行立她为后的,哀家怎么会让她的孩子威胁你的位置?所以哀家买通了产婆给她催产,趁你父皇御驾亲征之期生产,若生男孩就换个女孩给她,没想到她却生了女孩,这倒让哀家省了不少事,可让哀家没想到的是产婆下了太多的催产药,让她大出血,在你父皇没赶回到时就殁了。后来你父皇知道了真相,要把哀家打入冷宫,不,原本是要杀了哀家的,只是碍于你舅舅手握大半兵权,怕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才没把哀家处死,只是要打入冷宫,可是,哀家也不是毫无准备的,哀家把他们的宝贝女儿藏了起来,哀家警告他,哀家如果有十分的伤痛,必定会还给他们的女儿五分,最后因为他太爱董氏了,所以只能退让,只是把哀家降为才人。可是后宫的生杀大权还是在哀家手上,因为哀家找到一位与董氏有七分相似的人,就是哀家的堂姐,如今的太妃。哀家让她扮成歌女在京城里盛唱董氏唱过的歌曲,果不其然,你父皇看上了,封了贵妃,所以后宫的生杀大权还在哀家手里。可让哀家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因为哀家这个母亲的错而二降罪于你,把你还给哀家,反而把你留在身边,亲自教导,亲自培养,他想离间我们母子的感情,哀家想他一定在你面前说了哀家不少坏话吧?”
  “你错了,父皇并没有说过你任何不好的话,他只说母后生本王,母妃养本王,你们都是本王的母亲,本王要好好报答你们。可本王并不傻,本王知道你与父皇不和,所以为了让父皇开心,本王不曾与你接触过分亲密。后来,本王慢慢接触朝政,知道了父皇的辛苦,处处受制于舅舅,而且本王还有一次意外听到了你跟父皇的谈话,知道是你害死了母妃,本王就开始讨厌你,恨你,本王发誓,一定要要让你付出代价,所以本王就开始谋划推翻舅舅,可每想到,你们居然下了狠手,害死了父皇,篡了位,本王被逼无奈,只能忍受这一些,但本王没有放弃,所以本王从15岁,父皇驾崩那一年便开始暗自培养本王的势力,等的就是推翻你们这一天,你知道这十多年本王活得多累吗?还好,父皇在天有灵,保佑本王成功了。”
  “你只不过是他报复我的棋子而已,你怎么就想不到他是故意让你看出我们不和的呢?故意让你听到我们的对话,利用意外让你知道真相呢?”
  “你胡说,父皇不是这样的人。”
  “胡不胡说于如今来讲也没有意义了,你父皇已死,死无对证了。”
  “本王不许你污蔑父皇。”
  “有没有污蔑他,只有他知道,你在这里与哀家争时,说不定他正在九泉笑着呢。”
  靖轩激动地站起来指着太后说:“你住口。”
  然而太后并没有被他吓到,毕竟她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活了二十几年,什么场面她没有见过,她淡淡地说:“好,哀家不说,让你说,你说说看你最爱的父皇他有什么好?有什么值得哀家为他苦守空闺,为他生儿育女,为他在这冰冷的后宫,这四方的牢笼耗尽哀家的锦绣年华?”
  太后这么一问倒让靖轩没有了底气,他拿出遗诏说:“这是父皇的遗诏,还有一份留给孩儿的信,或许它能告诉你答案。”说完递给了太后看,遗诏是让靖轩继位,信的内容是:
  “轩儿,父皇要去找你母妃了,你要好好继承父皇的皇位,振兴我大烙。还有,欧才人她毕竟是你的生身母亲,她就算有错也是为了你,你要好好孝顺她。父皇给不了她,她想要的爱,已经有负于她,父皇不能让她失去属于她的一切,你要答应我,尊她为太后,赐予她她应得的权力,对于她对你母妃所做的事情,不管你听到什么传言,你也没有权力责怪她,因为她作为你的生身母亲,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你。至于你母妃,那是父皇的错,父皇只顾爱她,想告诉所有人父皇爱她,但父皇却不曾想到父皇那些爱她的方式在后宫是一把最锋利的刀,随时会刺向她,所以父皇不怪她,你也不要怪他,你要以她为尊。望儿能承父皇大志,振兴大烙。”


第20章 皇上之求
  太后看完明显已稍减仇恨之气,她淡淡地问:“这信是如何到你手的?”
  “二弟仁心,信和遗诏都是他给的。”
  “宇儿?他当时有没有看过信上的内容。”
  “没有。”
  “也只有宇儿才敢偷偷帮你这位大哥,甚至拿自己的皇位当礼物送与你。”
  “你明知二弟意不在帝业,为何还要将他绑在那?”
  “现在他在不在意已经没有意义了,哀家只求你一件事。“
  “说说看,看在父皇的份上,本王会考虑你的请求的。”
  “哀家只求你善待你二弟,他是唯一对你的皇位没威胁,没兴趣的人,他最不在乎的就是帝位。在他心里帝王之位是最不好的东西。哀家知道你是不会再给哀家任何权力的了,哀家也不想要,这二十几年,权力的枷锁重重地压在哀家身上,哀家实在累了,只想过几年清净的生活。”
  轩王冷笑了一下问:“母后觉得本王会给你清净的生活吗?”
  “你会的。”
  “不,你是间接害死父皇的凶手,是让本王见不到父皇最后一面的凶手,本王是不会让你好过的。”
  “不,你会的。你是最听你父皇话的了。”
  “这次本王要违背一次父皇了。”
  “好,哀家等着。”太后淡定应下。
  轩王没有再说什么,牵着敏娴出了慈宁宫。
  才走没多远便见韩显匆忙赶来说:“王爷,欧丞相带着四大将军要闯宫。”
  “难道内兄拦不住他们?”
  “臣和他们正要刀剑相向时皇上赶到了,下令让欧相他们离开了。”
  三人互相看了看,满眼疑惑。轩王问道:“皇上现在在哪里?”
  “在宫门口等王爷。”
  “本王知道了,内兄辛苦了,好好看着慈宁宫,不能出事,尤其是太后,绝对不能让她有机会自尽。”
  “是。”
  轩王说完便牵着敏娴往宫外走去了,来到宫门遇见皇帝靖宇,两人双双行礼:“臣(臣妾)参见皇上。”
  “大哥大嫂免礼。”
  “谢皇上。”
  “不知大哥对朕所准备的战场是否满意?”皇上淡然地笑问。
  “为兄谢谢皇上挂心了。”
  “那朕明日还需上朝吗?”
  “朝堂上还有很多事等着皇上拿主意,皇上怎能不上朝?”
  “那朕就送佛送到西了。对了,朕有个请求,望大哥成全。”
  “皇上吩咐便是,为兄定遵旨而行。”
  皇上突然跪下严肃地说:“求大哥放过母后。”
  皇上此举惊到轩王了,他忙伸手去扶,边说:“皇上先起来,为兄承受不起这一跪。”
  “不,我现在只是一位普通儿子,为自己的母亲求情,大哥受得起。”
  “二弟,你别这样,你先起来。”
  靖轩一直都很尊重他这位二弟靖宇,所以,靖宇的跪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好了,为兄答应你便是了,你赶紧起来。”
  “谢大哥。”皇上说完便起身了。
  轩王不解地问:“她有什么值得你这样为她?”
  “我从小体弱多病,而父皇和母后不和,从不来看我,只有母后每次我生病都亲自照顾我,不眠不休,而且除了继位一事,母后从不强迫我做任何事情,在我心里,母后是伟大的母亲,她爱我,也爱你。她一直觉得你从小不在她身边长大,她亏欠你,她想弥补你。我继位的时候才13岁,但我记得她求我继位时说的每句话,她说宇儿,皇位有最高的权力,但也是最重的枷锁,母后不能让你大哥独自去扛,母后求你与母后一起扛,让你大哥活得轻松点,哪怕几年也好,也让你大哥少受几年罪。后来,你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和权力,朝堂上公然与她作对,眼看你慢慢地从她肩上把枷锁抢过去,她只能埋怨自己不够强大,抢不过你。我所看到的是母后为了他的儿子周旋于各位心怀鬼胎的大臣,我看到的是她身上最耀眼的母爱,我可以违背她的意愿为大哥你夺回帝位,但我必须保全她,让她远离纷争,过些清闲的日子。在此,小弟谢过大哥厚恩,谢大哥愿意放过母后。时候不早了,小弟就先回去了,大哥路上小心。”说完作了个揖便走了。


第21章 后怕
  皇上的这一番话在轩王心里多少有掀起一些波浪,他牵着敏娴上了马车回府了,路上他一言不发,一直在沉思,敏娴伸手握住他的手静静地看着他,回到府里,回到梅院,回到房间,他终于说话了:“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敏娴答:“父皇,母后,皇上,他们三人都说作为母亲,母后没有错,我也觉得母后是个伟大的母亲。”
  “难道她害死母妃,逼死父皇都没有错吗?”
  “有错,正因为有这样的错她才伟大,因为她的这些过错都是为她儿子犯的。好了,你不是答应皇上要放过她的吗?难不成你要出尔反尔?”
  “不是,二弟从小就爱帮我,要不是他父皇的遗诏也不会到我手上,他为了我不惜违背他最敬爱的母亲,所以不管说什么我也不能亏待他,更不能背信于他。”
  “那你又何须再为母后的事烦恼?”
  “好了,不说她了,说你。”说着拉着敏娴在他怀里坐下。
  “我?怎么又有我的事?”
  “你事最大,你明知那茶有毒为何还要喝?万一你没掌握好内力,没困住,你要我怎么办?”
  “没你说得那么严重,不用担心,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要和你好好算算了,你说,让我白白担心这次,怎么赔偿我?”
  “好好好,为妻错了,夫君想要为妻如何补偿,只要为妻能做到,为妻绝无怨言。”
  “那为夫就不客气了。”言毕吻住了她
  “唔。。。。。”敏娴的挣扎毫无用处,只能陷在这缠绵的吻中。
  良久靖轩才放开她说:“要不是你肚子里有个未穏的孩子,我这三天为你所受的苦和担忧就不是这样就能补偿的了。
  敏娴靠入他怀里说:“让你担心是我不好,以后不会了。”说完紧紧环住靖轩,靖轩也紧紧抱住她,两人就着样相拥一夜,什么话都不说,天明后靖轩就去上朝了。


第22章 兄弟联手
  朝堂上,皇帝靖宇正坐在龙椅上,内侍宣读着圣旨:“皇太后前些日子心神不宁,食欲也不好,轩王妃敏娴进宫陪伴数日略有好转,太医说太后需要静养,不宜再理朝政,故从今日起,朝中所有事由朕直接做主,不可惊扰太后。钦此。”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三呼完万岁后欧丞相问:“老臣敢问皇上,太后娘娘凤体如今怎样?”
  “舅舅是老了,听不清方才的圣旨了?”
  “老臣没有,只是以前太后有事不能理朝政时都会亲自下懿旨,为何这次没有?是否她病得太重?”
  “放肆,丞相这是在诅咒母后呀!”
  欧相忙跪下说:“老臣不敢,老臣只是心中疑虑。”
  “既然丞相觉得朕有所隐瞒,那就让刘嬷嬷亲自与大家说。”说完内侍便传了刘嬷嬷上殿,“刘嬷嬷,你告诉丞相和众大臣,母后到底病得怎样?”
  刘嬷嬷应下后转身向众位大臣说:“太后娘娘前些日子心神不宁,食欲也不好,太医说太后需要静养。”刘嬷嬷是太后心腹,尤为忠心,所以轩王要她上朝说这些话,让大臣们信服。不然若逼他拿出遗诏来,相信太后定不会好过。
  欧相却说:“刘嬷嬷,你不用害怕,大臣们都在,大家会帮你的,你说,太后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啪~“皇上拍案怒道:“丞相大胆!丞相这是出言不逊,质疑和藐视朕,以下犯上!”
  欧相跪下道:“老臣没有那个意思,老臣只是作为兄长,担心妹妹的身体而已。”
  皇上冷说:“这就不劳丞相费心了,宫里有御医,还有皇后,静妃她们照顾着呢?”
  “可是老臣有要事要奏请太后娘娘圣裁呢。”
  “丞相是完全听不懂朕的话还是觉得朕所做的决定不是圣裁?”
  “老臣不敢。”
  “不敢就按旨行事。”
  “可老臣的本必须面奏太后娘娘。”
  “看在甥舅一场的份上,朕就再说明白些,朕已不是十年前的小子了,朕已经二十三岁了,已经行过冠礼多年,母后依然把持朝政合适吗?你要陷母后于何种境地?”靖宇这么一说欧相倒不敢再穷追不舍了。
  轩王忙送上一份奏本:“启禀皇上,臣有本要奏。”
  “王兄讲。”
  “启奏皇上,张坤将军镇守西北部十多年,现已年过四旬,念其镇守苦地多年的份上,请皇上恩准他提前告老还乡,安享晚年。”
  欧相一听连忙阻止:“皇上,不妥呀,西北边境重地,必须要派能将驻守,朝廷暂无大将可用呀,还是辛苦张将军继续驻守为好。”
  皇上听完转头对轩王说:“王兄觉得朝中有无能人可替张将军镇守西北?”
  “皇上,依臣之见,禁军统领许冲可担此任。”
  “嗯,是个将才。许冲听封。”
  “臣在。”
  “朕命你为新任镇北大将军,三日后启程前往西北接任。”
  “谢皇上!”
  “众卿有本启奏,无本退朝。”过了一会见没人出声便问:“丞相不是有本要奏吗?”
  丞相被点名忙站出来答:“臣无本奏。”轩王一派见丞相被打压内心大喜。
  祥王忍不住凑热闹说:“臣弟有本。“
  “五弟且奏。”
  “许将军升迁,不知皇兄欲派何人接管禁军和御前侍卫,这个职位守卫着皇宫和皇城,也很重要呀。”
  “禁军副统领是谁?”
  “回皇兄,是郑晓。”
  “朕依稀记得此人当年在竞选副统领时武艺是力压群雄的,是吧,许将军?”
  许冲被点名便答“皇上所言甚是。”
  “那许爱卿觉得由他接任可好?”
  “依臣之见,郑晓甚好,论武功,臣稍稍险胜,论谋略,臣未必能赢他。”
  “他在许爱卿麾下当差许久,朝堂上没有人比许爱卿了解他,许爱卿既然如此说,那禁军就让郑晓副升正,掌管禁军。至于御前侍卫,也让副统领韩显副升正,接管吧。”
  皇上话一落,祥王接着朗声说:“皇兄圣明!”轩王一派其余人也附和着说,欧相的脸气得铁青。
  皇上接着道:“众卿无本便退朝吧,轩王兄随朕到御书房。”
  “是。”兄二人向内廷走去了。
  众臣除了欧相一派的人其余人都走了,只有欧相的人围着欧相在追问:
  “丞相大人,怎么会这样?太后娘娘避政,皇上兄弟连成一气,这以后哪还有我等的好日子呀?说不定下一个张将军就是我等了,丞相可得帮我们出出主意呀。”
  欧相叹了口气说:“事到如今,老夫已无他法,方才诸位已看见,皇上要亲政了,合情合理,老夫已是自身难保,你们就自求多福吧,好好收敛收敛。”说完便快步离开了。
  “这这。。。”众人一脸迷茫。
  “哈哈哈。。。。”御书房传来皇上朗朗笑声,“王兄,这是朕登基以来最开心的一次上朝了。”
  “皇上让臣来就是想告诉臣此事?”
  “王兄,你可否不要如此严肃?什么好心情被你这一说都没了。”
  “臣知罪。臣甘愿受罚。”
  “王兄别说笑,朕可不敢责罚你。”
  “臣严肃不对,说笑也不对,不知皇上希望臣如何。”
  “皇兄巧言令色,朕自知不是皇兄的对手。言归正传,今日留下王兄是因为母后。她今早早朝前传话说要见朕,结果是要朕求你答应让她搬到太庙去住,说是要替祖宗守灵,为大烙祈福。”(注:由于轩王感激皇上,特许他随时看望被幽禁起来的太后)
  “随她去吧。”
  “王兄不怕母后又在密谋什么吗?”
  “整个皇宫都在为兄的掌控之中,为兄有何要怕的?况且,为兄答应过皇上要放过她,她想去就让她去吧。”
  “那朕就先谢过王兄了。”
  “你我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必说客气话。”
  “那朕还有一事就直言了。请问王兄,小弟何时能退位?”
  “为兄的皇位,皇上喜欢坐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