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宫·如懿传4-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肯动笔,那么再要极力扭曲字迹掩饰也难。难为你这般用心,查得一清二楚。”皇帝瞥了几眼,“用左手写的?倒真和皇贵妃的字迹一模一样。”他递给如懿:“你自己瞧瞧。”
  倒真是如出一辙。如懿冷笑:“难为她一个李朝女子,倒和本宫的字这么像。”
  李玉道:“是。奴才问过了。贞淑在李朝时就习过书法,又略懂医道,所以才成为嘉贵妃陪嫁。贞淑咬死了什么也不肯招供,是启祥宫的小宫女偶然见她藏了几张皇贵妃的临帖私下练字,奴才才有迹可循。可那些宫人们说,自孝贤皇后逝世后,贞淑便常常背着人研习各种字迹,务求练的一模一样,想来对皇贵妃的字也是了如指掌。”他摇头道,“啧啧,嘉贵妃真是有心。孝贤皇后才刚仙逝,她就动了这样害人的念头了,这心思想的真是长远。除了皇贵妃,还指不定对着谁呢。”
  皇帝随手将纸抛掷于地,冷冷道:“贵妃?传旨六宫,嘉贵妃金氏不敬孝贤皇后,骄恣妄为,不睦六宫,降为嫔位,禁足于启祥宫思过。”他想一想,“这样的额娘,不配养育她所生的三位阿哥。李玉,立刻着人领回她的三个阿哥,就交在阿哥所抚养。”
  李玉答应着去了。如懿抚摸着发髻上冰冷的金线坠珠流苏,心有戚戚:“金玉妍心思狠毒,皇上只降位为嫔位,臣妾真是可惜了惢心的一条左腿了。”
  皇帝静静地看着她,眼波并无一丝起伏:“知道朕为什么明知惢心受了重刑也不过问么?”
  如懿泪眼婆娑,心底一片哀凉:“臣妾不知。”
  皇帝的声音沉稳而笃定,并无一丝迟疑,朗朗道:“朕的心思很简单,就如同先升你做皇贵妃一般。朕想着的是要许你皇后之位。”
  “皇后?”如懿不是不明白,封皇贵妃,摄六宫事,本就是通向后位的必经之路,她以抗拒的姿态面对皇帝的淡然自若,“可惢心,为何惢心要受尽酷刑?”
  “朕知道慎刑司刑罚残酷,打残了惢心一条腿是委屈了她。可朕不能不委屈她。因为惢心打死不招,你才是清白的。只有你是清白的,才可以做朕的皇后。”
  仿佛被條然抛进冰冻的湖水之中,周身凄寒彻骨。她掩不住心底的冷笑,抬起眼盯着皇帝:“皇上,清者自清,臣妾本来就是清白的!”
  皇帝微合的眼眸如秋末清凛的风,冷冷掠过:“如懿啊,你在深宫多年,难道不明白,有时候清白不是由自己证明,而是需要旁人作证的么?清者自清,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也需时时有人歌颂明白,何况是红墙之中的波云诡谲。”
  皇帝的话固然有直剖心胸的冷酷,但确实有几分道理。然而,她的心仿佛覆着厚厚的冰,寒冷而沉重:“那么如果臣妾没有从那串七宝手串上找出嫌疑,皇上是要处死惢心来力证臣妾清白么?”
  皇帝的神情并无半分迟疑:“她不会死。死人是不能用来证明清白的,有时候还会归于畏罪自尽,更让你百口莫辩。只有受尽酷刑而不改口供,那才是真的。”
  如懿心中的震惊如裂帛碎石,有震腑之痛:“皇上的意思是……要惢心赔上自己手足,成了一个活活的废人,才能让皇上相信臣妾清白。”
  皇帝看她如此激动,换了温和的语气,伸手向她道:“如懿,这回的事朕疑心本不深,直到不断有人证咬定你与人私通,朕才下决心彻查此事。朕不仅要自己相信,更是要所有人都相信,要所有人都对你没有异议与微词。”
  如懿并没有以手相应,凝视他良久。她下颌微扬,与纤美挺直的脖颈形成清傲的弧度,唇角忽地上挑,拉出道冷冷的月弧:“不,皇上是天下之君,只要您深信不疑,流言不能撼动臣妾。皇上所谓的让所有人相信,其实是最想让自己相信。”她笑色凉薄,凄然落泪,“以一个小小奴婢的残废来换取您的安心,换取您挑选国母的眼光,太合算了。”
  皇帝的眼神仿佛铅水凝滞,是沉甸甸的铁灰的冷与硬:“皇贵妃,你何时学会说话这般刻薄,不知轻重?”
  有凉风猛烈吹进,宛若一把锋利的尖刀刮过,虽不疼却是冷浸浸的冰凉透心。如懿忍不住轻轻颤抖了一下,真的是自己不知轻重么,还是真相,已经习惯了被温存婉转的表象所覆盖?
  她跪坐在厚厚的绒毯上,初秋炫金的阳光从镂花长窗中映照而进,她浑身沐浴在明媚的光影里,然而,金子一样灿烂的阳光并没能给她带来如释重负的心情,相反,在这温暖的阳光里,她竟觉得自己成了华美缎子上一点被火焰烧焦的香灰色,瑟缩暗淡,不合时宜。
  那泣声哀婉孤清,若一缕轻烟一线游丝,无力地袅袅漂浮于烛影中,好似吹口气便断了。唯有她自己知道,她曾经是如何忍泪不哭,而此刻,此种悲泣无异于斩断了对于夫君最深重的信任。
  皇帝以为她伤心感触到了极致,抑或是他太少见到如懿的泪,终于换喝了口吻,扶她起身:“好了,朕是皇帝,身边的亲人太多,会算计朕的亲人也太多。证据罗列眼前,朕偶尔也会有一丝疑心。但朕终于还是选择相信你,你便不要怨朕,也不能怨朕了。”
  如懿怔怔片刻,缓缓道:“是,皇上是没有错的。”
  她在皇帝身边多年,不是听不出皇帝的语气里已经是最后的包容和耐心。再有哭诉与不满,都不过是自毁长城。对于聪明人而言,时间是最好的师者,日复一日,将她的聪明调教成智慧。而大部分的智慧,与隐忍和适可而止有关。
  皇帝已经年近四十了,即便是保养得宜,眉心也有了岁月经过的浅浅划痕,此刻,那些痕迹随着笑意渐渐疏淡。他爱怜地拍了拍如懿的手:“好了,朕自然是没有错的。”他想了想,或许觉得这样的表示太过于凛冽,“或许朕也会有错,但朕是天子,即便有错,也不是朕的本意。”
  这,也许是最委婉的表达了吧。她太明白这个答案底下的凛冽与深寒,亦知是不能揭破的。一旦揭破,便是无可换回的错误。她已经走到了这里,千万辛苦,如履薄冰,断不能再失去了。
  于是,如懿含了恰到好处的笑意,有委屈,有柔婉,有近乎于谅解和懂得的情绪:“是,臣妾明白。只是惢心已然废了一条腿,以后在臣妾身边侍奉也不方便。臣妾想,惢心的年纪也大了,太医院的江与彬向臣妾求娶过惢心,不如皇上赏惢心一点儿脸面,将惢心赐婚江太医吧。”
  皇帝颔首道:“惢心忠心可嘉,又是潜邸的旧婢,大可指一个朕御前得力的侍卫,譬如凌云彻也好。一介太医,前程上是没什么指望的。”
  如懿不意皇帝会突然提起凌云彻,仿佛是谁的指甲重重弹在了心肉上,忙笑道:“江与彬有心,臣妾问了惢心也愿意,算是两情相悦。”
  皇帝不以为意:“也好,那朕就成全了他们俩吧。那惢心不在你身边伺候了,你也要挑几个得力的人上来。”
  如懿沉默片刻,笑容静若秋水:“臣妾身边比不得嘉贵妃,有那么多得力的人。皇上赏赐了惢心的忠心,那么是否也该赏罚分明?”
  皇帝替她擦去眼角的泪痕,道:“贞淑是从李朝跟来的人,即便她受刑不招,朕也不便赐死了她,即刻叫人送回李朝去便是。至于金氏,朕已经下旨降为嫔位,闭宫思过,无事不许到朕跟前来伺候。”
  如懿垂下脸,低低道:“皇上赏罚分明,臣妾安心了。”
  皇帝沉沉道:“你要安心的不只是这个。从此以后,无人会再质疑你。皇贵妃之后,你的后位之路也会安稳妥当。朕会一直陪着你,走到皇后的宝座之上。”
  心底有无声的震动,是,她走到了与后位无限靠近的距离,却也失去了对这个男人发自内心的依靠与信任,却只是更孤寂地感知这种徒劳无功的索然。
  如懿欲离开时,已经是月上中天时分。她陪着皇帝用了晚膳,以此温暖家常的情景来告诫自己适应种种变故,又回到了昔日的宁静安详之中。打破这种气氛的是养心殿外传来的已被降为嘉嫔的金玉妍砰砰的磕头声。
  没有别的言语,也没有哀切的申诉,更没有伤心欲绝的哭泣,金玉妍只是默默叩首,以额头与金砖地面碰触的沉闷声响,来向皇帝脉脉倾诉。贞淑被赶回李朝,形同告知她失去赖以依靠的母亲,她身边的孤立无援已然显露失宠的败迹。那是最大的危险,远胜于位分的起落,意味着依附在她身上的母族的荣宠也会随之减色。所以她亦明白,自己只能如此,不能哀哭申辩。
  殿中静若深水,外头的声响仿佛来自遥远的另一个世界,沉闷而邈远。如懿陪着皇帝临着董其昌的字。自康雍以来,世人多推崇董其昌的书法,皇帝自然也有涉猎。外头响声绵绵不绝,皇帝也不抬头,只问:“谁在外头?”
  这话自然不是问如懿的,李玉打开了殿门看了一眼,低声道:“回皇上的话,是嘉嫔。”

  皇帝淡淡点头,也不理会。李玉似乎有些动容,忍不住劝道:“皇上,您没看见嘉嫔小主在外头的样子。可怜嘉嫔小主已经三十六岁了,还这样伏地叩首,还当着底下奴才们的面,实在是……到底也是三子之母了,得顾及着阿哥们的颜面呀。”
  如懿站在皇帝身边,脸色沉静如水,恍若未闻,只悄悄与李玉目光相接。这便是日夜伺候在皇帝身边的人说话的好处了,不动声色地提醒着皇帝,这个心机深重谋夺后位的女子年华已逝又如此不顾身份。
  皇帝的脸色果然更难看了几分。如懿轻挽衣袖,不急不缓替皇帝研墨,道:“董其昌云,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此时叩首声扰耳,无论取韵、取法还是取意,都是不能的了。皇上还是暂且停笔,让臣妾为皇上磨出颜色合适的墨汁吧。”
  皇帝伸笔饱蘸墨汁,下笔如行云流水,曳曳生姿,丝毫不见滞缓,道:“如懿,你出去,以皇贵妃的身份告诉她,从此刻起,她已经不是嘉嫔,而是嘉贵人。若再吵扰一次,便再降一等,直到被废为庶人为止。”
  

  第三章 玉痕(上)
  如懿明白皇帝言出必行的性子,便福一福身,缓步走到外头。阔大的廊下,硕大环抱的红柱林立,如巨大的壁垒,将跪伏于地的金玉妍衬得渺小而卑微。玉妍穿着一身月白的素色无纹长袍,袖口与衣襟滚着浅银灰的镶边。她脱簪披发,换下象征嫔妃身份的花盆底,只穿平底软鞋,跪在殿外不断叩首。
  在看到玉妍面容的一刻,如懿有微微的惊诧,这个一向妩媚娇艳的女子,却未在此时展露她梨花带雨的更能惹人怜爱的哭容,只是倔强地抿着嘴,重重低下一贯高昂的头颅。
  如懿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平静地将皇帝的话复述完毕,方才吩咐道:“送嘉贵人回启祥宫,无事不必再出来了。”
  玉妍素白的没有任何脂粉装饰的脸,除了眼角细微的如金鱼尾上柔软摇曳的纹理,依旧那样完美,是几乎没有任何瑕疵的玉璧。甚至连续以额叩地后带来的肿起红色,亦不过为她无神的面孔增加了一点儿明艳的桃色芳菲。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声音并不如她的容颜一般诱惑,充满了愤恨与恼怒:“我分得清玛瑙和红玉髓!就算贞淑分不清。那算得什么!这不是真的!是你害我!”
  如懿双眸微扬,顺手将鬓边一缕垂覆的红璎玉滴珠流苏掠起,那瞬间流露的神采有几分淡然的鄙夷,隐约又带着倔强的不屑,轻轻一嗤:“在这宫里,真相从来就不重要。许多事,根本无人在意它是真是假,而是在于是否有人相信。其实你和我一样,都是在赌,只赌皇上信还是不信。”她剜了玉妍一眼,目光似森冷的磨着骨片嚓嚓微响的刀,“或者,你也可以告诉皇上,你明明白白知道那七宝手串上本就是用的红玉髓,根本不是玛瑙。那么你猜,皇上会不会想,只有主使之人才会那么明白确凿呢?当然了,这也是你告诉皇上的,那日得了这些东西,你可一眼都不敢看便封起来给皇上了。”
  玉妍的身体栗栗颤抖着:“皇上不会这么待我的,我为皇上生了三位皇子!一定是你挑唆的!是你!皇上才会不信我!”她咬着唇,全然不顾雪白的齿落在暗红而柔软的唇上咬出深深的印迹。
  如懿冷淡的眉眼仿若这个季节最末的流火炎炎,隐隐带着冷峻与肃杀将来的气息:“是我么,还是你自作自受?就如我分明与波桑大师没有任何瓜田李下之事,但你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想让人信以为真而已!”
  有泪水在眼眶里泫然欲落,玉妍用力举袖狠狠擦拭,抹杀了那即将要涌出的泪水滴落的可能,继而以灼灼的目光直视着如懿,仰着脸道:“你想挑唆我和皇上,你想看我伤心难过,我偏不哭,偏不让你如愿!”
  任何神情都不足以表示如懿的鄙夷和愤怒,她的眼神冷漠如十二月的霜雪,覆落于玉妍之身:“你自己的所作所为,远胜于一切挑唆!皇上这么做,已是看在你生育皇子的份上格外留情了。”如懿说罢,嫌恶地不欲看她狼狈而狰狞的面容。
  玉妍忽地站起身,扑上来欲扇如懿脸孔。她张扬的手高高扬起,凌厉的风贴着皮肉刮过的一瞬,如懿不避不闪,淡然道:“你要打只管打,只是这巴掌一落下来,位分不说,你的三个阿哥必定是不能再接回你身边养育了,你可想清楚了么?”
  玉妍举起的手悬在离如懿的面孔只有半寸之地瑟瑟发颤,仿佛找不到着落一般。许久,那白如葱根的手终于重重落在了她自己的脸颊上,响亮的耳光声和着她悲鸣凄幽无尽。“皇上。。。。。。皇上。。。。。。您不能弃绝臣妾,弃绝臣妾母族啊!皇上!皇上!您可以责怪臣妾,惩罚臣妾,但求不要迁怒臣妾的母族,臣妾求您了!”
  如懿缓缓摇头,注目她良久:“没有人要弃绝你,是你自己弃绝了你自己,是你为求荣宠不择手段才可能会牵累了你的母族。私通?”她不屑,“你的脑袋除了这些污秽东西,难道生你养你的李朝便没有教给你一点点聪明良善与懂得进退么?”
  鄙弃的神色如刻在玉妍面庞上一般不可抹去:“皇贵妃,你以为你是什么良善之人么?你和我都不是善男信女,又何必说这样的套话?你有你想维护的东西,我有我不能不得的东西,既然狭路相逢,我算不过你的心机计谋,便也罢了。但我身为李朝宗室之女,责罚可受,颜面绝不可丢!我才不会哭,不会任由你看我的笑话!”
  玉妍一边说,一边有热泪无可抑制地滚滚而下。她一向自恃身份,将自己与李朝的颜面看得极重,如今提及,显然是伤心害怕到了极处。她手忙脚乱地伸手去擦,越是擦泪水越多,将她的袖口染上星星点点的圆晕,彷如灰败的落花,四散弥漫。她极力遏制着喉间可能溢出的悲声凝泣,梗着脖子道:“我不会哭,不会让你看见我哭!不会让你笑我李朝失了颜面!”
  “颜面失却与否,只在你自己做了什么。愿赌服输,你承受自己的恶果便是。”如懿俯视于她,凝神片刻,悄然迫近,衔了一丝诡谲的笑意,极轻极轻地道:“金玉妍,你猜一猜,这次,本宫为什么赢得那么快?”
  金玉妍睁大了眼,像僵死而不能瞑目一般:“你说什么?”
  如懿伸出纤长的两根手指,轻轻一晃:“孝贤皇后也好,慧贤皇贵妃也罢,如果真是她们要害本宫,如今人死尘烟散,也该尘埃落定了。可若她们也是为人挑唆,那么她们一个个死绝了,那个躲在背后的人,也该自己上场了。说到底,皇后之位近在眼前,你终于忍不住了,是不是?”
  玉妍吃惊地看着如懿,双肩不由主地一抖,往后缩去。她一贯妩媚轻柔的双眸里隐着尖锐如针芒的冷光,几乎要穿透她的身体。玉妍的牙齿发出咯咯的磨磋声,若不是进忠眼疾手快按住了她,她几乎要忍不住揉身扑上来。玉妍厉声道:“你胡说!你胡说什么!”
  当然只是胡说,如懿哪里有半分凭证。唯一所有的,不过是孝贤皇后死前的厉声呼号,和一点点辨无可辨的蛛丝般的痕迹。
  如懿懒得与她多费口舌,正漠然相对间,却见安吉波桑大师身着红袍,手持一串橙黄的蜜蜡佛珠,神态祥和,缓缓步上养心殿的台阶。
  如懿颔首施礼:“大师安好。”
  安吉波桑眉眼间有淡泊清澈的笑意:“皇贵妃积福,一切安好。”
  如懿瞥了掩面啜泣的玉妍一眼:“有大师佛法庇佑,邪灵不侵。”
  安吉波桑微微一笑:“姜女不尚铅华,似疏梅之映淡月。即便尘埃拂身,亦终归洁净之道。”
  如懿会意,眼底闪过一抹明亮的笑影,如湛湛天光。“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即便深陷淤泥,亦能不染自身。”她欠身,温言道,“大师为何此刻来养心殿?”
  安吉波桑和缓含笑,有拈花看尘的闲雅之态,道:“中秋已过,特来向皇上辞行。”
  如懿微微黯然:“宫中污秽,不是大师清修之地。”
  安吉波桑微笑道:“修行处虽然苦寒,但自有清净大自在。”他侧过脸,看着玉妍的目光无比悲悯而慈和:“你有一张美丽胜过格桑花的脸,却没有一颗美丽的心。你有你的孩子,有你的家族,有你的未来,为何不体会清净圆明的自在?不要求无相,求虚妄,否则你的罪过会绵延到你的孩子身上,让他们来承受母亲的业报。”
  玉妍美丽而狭长的眼睛鄙夷地转过,她娇艳的嘴唇间狠狠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以此来表示她的愤恨与不满。
  安吉波桑宽和地微笑,对着如懿道:“皇贵妃,你以后的路还很远,荆棘与险阻还很多,那日你问我什么是禅,其实圆明清净就是禅,不是麻木不仁,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外面一切声音动作清清楚楚,而此心明白,了无挂碍,毫无执着,一片祥和。这样,所有的尘埃都侵扰不了你,因为你没有破绽。”
  如懿双手合十:“多谢大师提点。”
  波桑含笑:“我也只是提点而已。在雨花阁那几日,我已经发现,皇贵妃娘娘虽然来雨花阁参拜,但所求皆为宫中之事,从不为自己,娘娘其实是不信神佛的。”
  如懿失笑:“大师目光清明,被您看穿了。本宫向来不信神佛,只信自己可以做到的。”
  波桑凝视她须臾:“信神佛的人有心软之处,只信自己的人必然受过谁都不可信的创痛。但皇贵妃娘娘终有一日也会觉得,神佛不在于多么神明灵验,而是让漂泊无助之心有一寄托安慰之处,扶持来日之路而已。”
  他待要再说,李玉已经出来,满面笑容道:“大师,皇上在里头等您了,快请吧。”
  如懿见安吉波桑进殿,静静看着进忠半押半送了玉妍回去,便也离开了。

  并不愿坐辇轿,也不愿侍从随行,连三宝和菱枝也被打发开去,茕茕独行,更适合如懿此时的心境。
  五味杂陈。她没有言声,只是默默前行,企图消弭心底汹涌而来的迷茫与怅然若失的惊痛。
  也不知过了多久,她才发现有一道身影一直紧随在身后,如同自己的影子一般,不曾离去。她转首,看见提着羊角风灯跟随在后的凌云彻,淡淡问:“跟着本宫做什么?”
  凌云彻跟随在如懿身后三尺远:“本来随着进忠公公护送嘉贵人回宫,但见娘娘心情不佳,微臣不能劝解,所以一路随行。”
  如懿无心顾他,懒懒道:“那就应该提灯在前,而非跟随在后。”
  他眉目间清澈内敛,笑容仿佛天边清淡如许的月光:“娘娘自己看得清前路走在何方,微臣只需伴随身后,为娘娘照亮后头走过的路,不至于回头之时,心下茫然,连退路都难以看清。”
  初秋的月光静谧铺满宫院的每一个角落,一丛丛深红的秋海棠开得正盛,绚烂至寂寞。如懿无谓地笑笑:“也好。本宫此刻的心境,不喜有人陪得太近,但一个人走,又太寂寞惶然。你在,总是好的。”
  云彻不再多言,只是默默跟随。当翊坤宫门前火红的绢纱宫灯照亮了如懿苍白的容颜时,他方才低声问道:“为什么娘娘脸上的表情一如微臣当年?”
  “什么当年?”
  “就像微臣已经明白失去了从前的嬿婉。”
  如懿感知于他的敏锐,轻声道:“你说的不错,本宫便是如此。本宫得到了一件极要紧的东西,也失去了一件非常要紧的东西。这般得失,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其实是得不偿失。”她微笑,“不过,也谢谢你的嬿婉。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她肯在我危困之时向皇上求情,也是难得了。”
  云彻微微苦笑,拱手施礼:“微臣只希望,娘娘以后的路平安顺遂,再无荆棘风雨。”
  有一瞬的感动犹如江潮汹涌,没顶的一刻,居然只是想着,原来还有人这样关切着自己。她旋即含笑,明白自己此刻的身份:“凌云彻,江与彬已经向本宫求娶惢心。你的年纪不小,如今也有了前程,是否也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本宫可以为你安排,求娶淑女。”
  云彻的神情转瞬黯然:“娘娘关心了。微臣一个人很自在,是在不想多了家室负累。”他停一停,“能伴随皇上与娘娘身边,已是微臣的福气。”
  如懿微微颔首,仰首看着清明月色,如被霜雪:“自己能觉得是福气,那就真的是福气了。”

  惢心到底年轻,仗着素来底子好,皮肉的外伤倒也渐渐好了。只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她的左腿伤得厉害,足足养了小半年才能下地。江与彬又担心着冬日里寒气太过,伤了元气,一日三次端了温补药物来给惢心服用,连菱枝亦笑:“还好惢心姑姑有着自己的月例,还有小主的赏赐,否则江太医的俸禄全给姑姑换了补药吃都不够。”
  江与彬倒真是尽心,惢心能起身后腿脚一直不利索,她心里难过,背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都是江与彬开解她:“只要人没事,走路慢些又有什么要紧。”
  除了江与彬,李玉得空儿亦常来看望惢心,时常默默良久,只站在一边不言不语。如懿偶尔问起,李玉慨然落泪:“奴才与惢心相识多年,看她从一个活泼泼的姑娘家,生生被折磨成了这个样子。”他跪下,动容道:“小主,别让惢心在宫里熬着了。咱们是一辈子出不去的人,惢心,让她出去吧。”
  李玉的心意何尝不是自己的心意?便是在望见飞鸟掠过碧蓝的天空时,她也由衷地生出一丝渴慕,如果从未进宫,如果可以出去,那该有多好。
  外面的世界,她从未想象过,但总不会如此被长困于红墙之内,于长街深处望着那一痕碧色蓝天,无尽遐想。
  如懿与江与彬的心意沉沉坚定。惢心原嫌自己残废了,怕拖累了江与彬,每每只道:“你如今在太医院受器重,要什么好的妻房没有,我年岁渐长,人又残废了,嫁了你也不般配。”便一直不肯松口嫁他。只是日久天长,见江与彬这般痴心,如懿又屡屡劝解,终是答应了。如懿择了一个艳阳天,由皇帝将惢心赐婚与江与彬。
  赐婚出嫁那一日,自然是合宫惊动,上至绿筠,下至宫人,一一都来相送。一则自然是顾及皇帝赐婚的荣耀,如懿又是皇贵妃之尊,自然乐得锦上添花;二则惢心是如懿身边多年心腹,更兼慎刑司一事绝不肯出卖主上,人人钦佩她忠义果敢,自然钦慕。所以那一日的热闹,直如格格出阁一般。
  如懿反复叮嘱了江与彬要善待惢心,终至哽咽,还是绿筠扶住了道:“皇贵妃是欢喜过头了,好日子怎可哭泣,来来,本宫替惢心盖上盖头。”
  绿筠这般赏面儿,自然是因为玉妍落魄,遂了她的心意。海兰与意欢素来与如懿交好,更是足足添了妆奁,欢欢喜喜送了惢心出宫。
  终于到了宫门边,如懿再不能出去,唯有李玉赶来陪伴。李玉殷殷道:“我与江与彬。惢心都是旧日相识,起于寒微。如今惢心有个好归宿,我也心安。好好儿过日子,宫里自有我伺候皇贵妃娘娘。还有,京郊有三十亩良田,是我送你们的新婚贺礼,可不许推辞。”
  江与彬与惢心再次谢过,携了手出去。李玉目送良久,知道黄昏烟尘四起,才垂着脊梁,缓缓离去。
  如懿目视李玉背影,似乎从他过于欢喜与颓然的姿态中,窥得一点儿不能言说的心意。
  如此,江与彬置了小小一处宅子,两人安心度日,惢心得闲便来宫中当几日差。如懿也舍不得她多动,便只让她调教着小宫女规矩。如此,翊坤宫中只剩了菱枝和芸枝两个大宫女,如懿亦不愿兴师动众从内务府调度人手,便也这般勉强度日。
  嬿婉自为如懿求情后,往来翊坤宫也多了。皇帝对她的宠爱虽是有一日没一日的,但她年轻乖巧,又能察言观色,总是易得圣心。而最得宠的,便是如懿和舒妃。
  到了孝贤皇后薨逝一年之际,皇后母族惴惴于宫中无富察氏女子侍奉在侧,便选了一位年方二八的女子送来,那女孩子出于富察氏旁系,相貌清丽可人,丰润如玉。皇帝倒也礼遇,始入宫便封为贵人,赐号“晋”,住在景阳宫。而李朝也因玉妍的失宠,送了几名年轻貌美的李朝女子来,皇帝并未留下,都赏赐了各府亲王。玉妍本以为有了转机,屡屡献上自己所做的吃食和绣品,皇帝也只是收下,却不过问她的情形。如此,玉妍宫中的伽倻琴哀彻永夜,绵绵无绝,只落了嬿婉一句笑话:“真以为琴声能招来人么?连人都不配了,还在那儿徐娘半老自作多情?”
  玉妍本就是牙尖嘴利的人,素来同好不多,嬿婉这句笑话,不多时便传得尽人皆知。玉妍羞愤难当,苦于不得与嬿婉争辩,更失了贞淑,无人可倾诉,只得煎熬着苦闷度日。皇帝充耳不闻,疼惜了嬿婉之时,也将潜邸旧人里的婉贵人封了嫔位。即使宫中入了新人,倒也一切和睦安宁。
  入春之后,太医院回禀了几次,说玉妍所生的九阿哥一直伤风咳嗽,并不大好。九阿哥身体十分孱弱,自出生之后便听不得大响动,格外瘦小。皇帝虽然担心,但毕竟子嗣众多,又是失宠妃子所生的孩子,也不过是嘱咐了太医和阿哥所多多关照而已。江与彬得到消息,连连冷笑:“虽然说医者父母心,但也要看是谁的孩子。额娘做了孽,孩子便要受罪,不是么?”
  那日海兰、嬿婉与婉茵一起来陪如懿说话,暖阁窗下打着一张花梨边漆心罗汉围榻,铺着香色闪银心缎坐褥。榻上设一张楠木嵌螺钿云腿细牙桌,上头搁着用净水湃过的时新瓜果,众人谈起九阿哥,亦不免感叹。
  海兰轻嘘一口气:“听说这些日子皇上虽然关心九阿哥身体,但一直没理会嘉贵人,且贞淑被赶回了李朝,她既失了颜面,也失了臂膀,只怕日子更难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