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妾[金推]-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有时候吧,孟文敷比她更心塞。
    他 娶个媳妇回来是想要让他打理后院,让他心无旁骛的发展仕途的。这个夫人以前还好,虽然不能提供什么助力,但至少不拖后腿,但现在行事是越发会折腾了。你没 事掺和小两口的房里事,将后院弄得家无宁日做什么,传到外面去很好听吗。他忙着外面的事还不算,回家还要替你擦屁股,还要亲自整肃内宅。
    老 是说自己没儿子,娘家败落,所以心里不踏实什么的,这都是借口,这天下没生出儿子来的正室多了去了,哪一个会像她这样。你没生出儿子来我都没有怪你了,也 没以你无子为由纳一堆妾室回来戳你的心窝子,唯一一个妾室还是你自己做主纳的。生下的庶子你不肯抱养过来是你自己的事,现在这样又是闹那样?
    得了,纳个良妾回来,让你有事情忙活去,省得闲得发慌弄出一堆事情来。


☆、第154章 
    过了四月,四皇子就满四周岁了。
    一本百家姓也被他认得差不多了,皇帝按照原先承诺他的,将他扔到了南书房去。
    四皇子很高兴,早几天就开始磨着徐莺要她让人做一个跟三公主一模一样的小书袋,还特意让徐莺给他做了新衣服。等到了去南书房的那一天,一大早就起来高高兴兴的换上了新衣裳,背着个小书袋,跟三公主手牵着手去南书房去了。
    但四皇子高兴了没几天,然后就十分颓丧的回来了,跟徐莺道:“先生教的好多字我都不认得,可其他人都不认得。”
    徐莺看了他一眼,好想说,活该,谁叫你平时识字不认真。
    其实说起来四皇子也不是不聪明,他是去年才开始开蒙,不过一年的时间,一本百家姓里五百多个字已经认得了大部分。但他呢,就是太调皮太好玩了,平时教他认字也是敷衍了事,很快记住了,完成了任务敷衍过去了,但很快又忘记了。
    不过徐莺看着四皇子颓丧的样子,不忍心再继续打击他,便安慰他道:“你最小嘛,别人都比你大,自然比你懂得多。等你长到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认得的字自然就跟他们一样多了。”
    但四皇子仍是不满道:“但三哥哥只比我大了一岁,他认得的字却有很多,二哥哥认得的字都没他多。”可见认字多少跟年纪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徐 莺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跟他道:“咱们不跟你二哥哥比。”你二哥哥是神通级别的学霸,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将《百家姓》和《千字文》都认全了,连《论语》都能读 了,这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徐莺继续道:“咱们跟赐哥儿比,你看赐哥儿比你也大了一岁,他认得的字跟你认得的字是不是也差不多。”
    赐 哥儿是安陵郡主的独子,因安陵郡主子嗣艰难,成亲几年才得了一个儿子,而得了这个儿子之后也再没有消息,所以给这个儿子取名天赐。平时安陵郡主将这个儿子 当成眼珠子一样宝贝着,去年南书房开课,安陵郡主怜儿子年纪还太小,没舍得送进宫来。直到今年,他才跟四皇子一起进的南书房。
    但四皇子却仍是不服气,他性子好强,便决定从今天开始好好读书,立志要将三皇子比下去。先生今天夸了三皇子,四皇子便必定想要在明天让先生夸他一次的。
    三皇子看着四皇子这样,觉得自己这个当哥哥的要是被弟弟比下去了,实在很丢脸,于是也越加奋发图强了。两人这样一来二去的,倒像是较上劲了。
    四皇子现在只要一从南书房回来,就要手捧着一本书,连吃饭上厕所都不放过。徐莺以前是嫌弃四皇子太不用功,但现在是嫌弃他太用功——这万一把人学成个书呆子,或者将身体累垮了怎么办哦。几次还都是徐莺直接勒令四皇子停下来休息,四皇子这才肯放下书本的。
    皇帝几次过来,看到四皇子都在认认真真的念书,别人吵他还要不高兴,顿时觉得心怀甚慰,跟徐莺夸他道:“果真是长大了一岁懂事了不少,性子也稳重了不少。”
    徐莺都没好意思告诉他,其实是你两个儿子在较劲呢。
    四五岁的小孩子,其实眼中的世界很纯粹。加上如今赵婳不在宫中,跟她的关系也没有箭拨弩张,倒没有因为大人的关系影响了小孩子的关系,三皇子和四皇子争锋了几次之后,倒是渐渐玩到了一起。
    徐莺倒是没有因为赵婳的关系而禁止四皇子跟三皇子玩到一起,小孩子又不懂什么,何况三皇子这个孩子,其实长得挺乖巧可人的,眼睛也清清亮亮的,倒是跟赵婳并不怎么像——他长得跟皇帝更像一些。
    四皇子长得也像皇帝,两个长得像皇帝的小豆丁站在一起,倒是很有兄弟相。三皇子与四皇子站在一起,反而比跟五公主看起来更像是双胞胎。
    四皇子偶尔会将三皇子带到玉福宫来,四皇子第一次带他来的时候,指着玉福宫对三皇子道:“这是我家,你一定还没来过我家,你看是不是很漂亮。”
    对四皇子来说,皇宫太大,不算是他的家,玉福宫才算是他的家。就像三皇子也不会将整个皇宫当成家一样,他来玉福宫就只会认为自己是客人。
    三皇子的性子有些腼腆,见到徐莺,脸上有些羞红的恭恭敬敬的喊了一声:“徐庶母妃。”接着又说了一句:“冒昧来访,不知可有叨扰庶母妃。”明明是个小孩子,但却尽力学成大人的模样,看着十分惹人怜爱。
    徐莺摸了摸他的头,道:“欢迎你来,我巴不得你常来,这样人多热闹点。”
    大概是被她摸着脑袋有些不自在,三皇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红了红脸。
    徐莺也觉得自己的动作表现得太过亲近了,又装作十分自然的收回了手。
    四皇子又拉了三皇子的手一边走一边道:“我带你去我住的屋子看,我屋子里有好多玩的东西。”
    两颗小豆丁这才手拉着手往里面走去了。
    皇帝倒是很乐意看到三皇子和四皇子亲近,不管赵婳这个人怎么样,三皇子和五公主却是他的儿女,他自然是希望他们好的,也希望他们跟其他的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时间转眼到了六月。六月里,朝中倒是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福建有倭寇上岸,对沿海进行抢掠,皇帝命福建总兵派兵镇压。
    而在这个月的某一天里,徐田氏却突然进宫来,跟徐莺哭诉道:“简直是要人命哦,你弟弟这个臭小子,简直是想要挖我的心肝……”
    徐莺问她道:“怎么了,母亲,发生什么事了?”
    徐田氏跟徐莺道:“你弟弟他说想去福建打倭寇。”
    徐莺有些奇怪,问道:“鸰儿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徐田氏道:“我哪里知道,你弟弟现在是越大我越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了。他在金吾卫里做得好好的,何必非要跑到福建去。倭寇手上的刀剑可没长眼睛,那是拿身家性命去博的事情。他既没有成亲也没留下子嗣,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简直是要我的命。”
    也不怪徐田氏不同意他去,她本就不是想要多大的富贵的人,一家子只要安乐康宁就好。上战场可不是说着玩的,那里埋下的白骨是数以万计。更别说徐田氏就生了他这一个儿子,这个时代的女人,哪怕再开明,其实更看重的还是儿子。
    不说徐田氏了,就是徐莺都并不赞同徐鸰去冒险求这个功与名。
    徐莺道:“我先将鸰儿叫进来,问一问他是怎么想的。”
    徐田氏道:“那再好不过了,鸰儿跟你亲厚,他一向听你的话,你多劝劝他。”
    徐莺道好,又劝了徐田氏几句,这才将他送出了宫。
    没有皇帝的旨意,外男不能随意进后宫。等晚上皇帝回来,徐莺问过了皇帝,然后第二天就将徐鸰叫了进来。
    十七岁的徐鸰,已经是个十分英挺的少年。徐鸰长得像徐秀才,徐秀才别的不行,但有一副好容貌,所以徐鸰的长相很秀气。
    徐莺身处后宫,不能轻易见外男,其实这些年来跟徐鸰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但姐弟二人见面,却并不因此生疏。
    徐莺问他道:“听说你想去福建打倭寇?”
    徐鸰回答道:“是。”
    徐莺问他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徐鸰道:“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既然学了一身武艺,自然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徐莺道:“你跟姐姐说实话。”
    徐鸰很坚定的道:“这就是实话。”
    徐莺眼睛直视着徐鸰,徐鸰很快被她看得败下阵来,道:“好了,好了,大姐姐我服了你了,我说还不行嘛。”他说着顿了顿,然后才道:“我不想当个被你们护在羽翼下的人,我想建功立业,以后做你和娘和二姐姐的靠山。”
    徐莺道:“胡说,你现在在金吾卫坐着指挥佥事,不就是姐姐的靠山。”
    徐鸰摇摇头,道:“姐姐,你也别拿这些话来骗我,我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我能做这个指挥佥事,有多少是皇上看在你的面子上,有多少是真凭本事,我心知肚明。现在不是我让姐姐依靠,而是我依靠着姐姐。”
    徐莺问道:“是不是金吾卫里有人跟你说了什么?”
    徐鸰摇头道:“没有人跟我说什么。金吾卫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宠妃的弟弟,没有人敢跟我说什么,他们甚至十分奉承我,但我知道,他们诚服我,并不是因为我这个人,而是因为姐姐,或者说因为皇上。”
    徐 莺张口想要说话,但徐鸰接着又开口道:“我跟姐姐说实话吧,先帝时为防范倭寇,在沿海实行闭关。但海上贸易利润大,于国家税收有好处。国库富有了,可以减 轻百姓赋税,于百姓自然也有好处。前两年皇上刚刚登基,没有理顺朝政,皇上不敢轻易提开海的事情。但现在皇上已经慢慢腾出手来,开海势在必行,如今朝中的 亲皇派已经开始在提了,开海是早晚的事。一旦开海,倭寇上岸抢掠的事情就会多起来,这个时候去福建,是挣军功的最好时候。”
    徐莺道:“你现在长大了,连朝政的事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姐姐懂得的没你多,但有一样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有什么事,你让母亲怎么办,你让姐姐怎么办。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出事家里会倒下来的。”
    徐鸰听着,沉默的低下头去。
    徐莺则是叹了一口气。


☆、第155章 
    皇帝回来的时候,徐莺正坐在榻上,让宫女帮她揉着腿。
    她现在怀孕已经七个月了,肚大如箩,腿脚臃肿。大腿时不时的会抽筋,所以便需要人时常帮她揉一揉。
    皇帝挥手让宫女下去,然后坐到她旁边的小榻上,将她的腿抱到自己的膝盖上放着,手放在她的大腿上轻轻揉着,然后才问道:“你弟弟想去福建?”
    徐莺找了个舒服的位置靠着,然后才道:“是。”
    皇帝问道:“你是什么意思?”
    徐 莺道:“自然是不行,我母亲就他一个儿子,他要是出个什么事,非要了我母亲的命不可。”她说着又感慨一般的叹了口气,道:“不过他到底是大了,不像以前那 样听我的意见了。”不过说着她又有些得意起来,跟皇帝道:“不过我想了一个法子,将他留了下来,皇上猜我想的是什么法子。”
    皇帝一向不大相信徐莺能想出什么高深的法子,但见她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也不好扫她的兴,只好装作好奇的问道:“是什么法子,说说看。”
    徐 莺道:“我跟他说,他现在还没成亲和生下子嗣,母亲定然不放心他去的。就算要建功立业也不急在一时,等他过两年成了亲有了孩子再去不迟。到那时我愿意替他 劝着母亲,同意让他去福建。我想过了,打仗又不能打一辈子,说不定等过两年福建的倭寇都被打光了。就算没有,到时候他有妻有儿,身上有了牵绊,也不一定还 敢拿命去拼。你说这是不是个好办法。”
    皇帝突然有一种他就知道是这样的感觉,这算是什么好办法,徐鸰要是打定主意要去福建,难道听了她这些话就会改变主意?都说一孕傻三年,看来果然没错,本来脑子就不够用了,怀了孕脑子更不好使了。
    只是看到徐莺一脸求表扬的表情,再看看她鼓起来的肚皮,最终还是十分违心的说了一句:“也不失……是个好办法。”
    徐莺得意洋洋起来,接着又问道:“皇上,福建广东那边以后真的会有倭寇打上来啊?”
    皇 帝道:“倭寇年年都有,只是多和少的问题。以前太祖时期,实行开海政策准许海上贸易,那时候倭寇猖獗,对沿海百姓造成十分大的麻烦,后来到了先帝,先帝在 章阁老的建议下实行了闭关政策,倭寇虽然少了,但海上贸易带来的高税收等好处也没了。所以闭关不是长远之计,想要国富民强,还是要开海。但只要一开海,海 上的倭寇和海盗必定会上岸掳掠,到时候福建等沿海地方需要用兵是必定的。”而同样的,想要挣军功,在那里也是最快的。
    其实按皇帝的想法,让徐鸰去福建历练一下才是最好的。有了军功他才好继续将他往上提,若是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能耐,他就是勉强将他抬举上来,他也制不住底下的人。只是莺莺不愿意,他倒反而不好这样说,万一徐鸰真出点什么事,要伤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只是不管徐田氏和徐莺怎样想尽办法不让徐鸰去,最终徐鸰却还是去。
    在他临去之前,他跟朱敾偷偷见了一次面,朱敾倒是十分支持他道:“好男儿就该有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之心,我支持你。你放心,我会等你回来,你万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就给你当一辈子的望门寡妇,决不食言。”
    然后第二天,他就瞒着徐田氏和徐莺偷偷的去了,临去之前给徐田氏留了一封信,将徐田氏气得个半死。
    同样气得半死的还有朱家的大夫人,她敲着朱敾的脑袋七窍生烟的道:“你个坏蛋,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冤家,那种话是你能说的?”
    说实话,朱大夫人其实也是支持徐鸰去建功立业的,朱家本来就是武将之家,每一代里披甲上战场的不知几人,他们虽然同样担忧亲人生死,但却绝不会阻止他们去上战场保家卫国。但楚国公府有这样的理念,却不能要求别人家也跟他们一样。
    徐田氏不想让徐鸰去,朱敾却跑去跟徐鸰说支持他,那不是还没进门就跟婆母对着干,徒惹得婆母不喜,以后过门有她的好日子过。还有她那最后说的那句话,什么“他有个三长两短,她就一辈子给他做个望门寡妇”,她千辛万苦养大的女儿,虽然不是她亲生的,那她也舍不得。
    不过好在朱敾说的这些话徐田氏并不清楚,朱敾也只是跟徐鸰说了并回来说给嫡母听了而已。
    朱敾被嫡母教训了一顿,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然后抱着朱大夫人的手臂道:“母亲,我可不是说笑的,要是鸰哥儿真的出事了,我是真准备替他守一辈子的。”
    朱大夫人掐着她的身子道:“死丫头,你还敢说,想气死你母亲是不是。”
    在皇宫里,同样有些发恼的掐着人的还有徐莺。
    皇帝一边禁锢着往他身上掐的一双纤纤素手,另一边还要顾着她鼓起来的肚子,一边还道:“你胆子越来越大了啊,龙身你也敢随便乱掐。”说着将她的一双手摁住,将她整个人抱到自己膝盖上坐着,双手圈住她不让她乱动。
    徐莺气道:“那是因为皇上太坏了,居然和鸰儿联合起来骗我。”
    皇帝道:“骗你的是你弟弟,我可没有骗你。”
    徐莺恼道:“皇上拿我当小孩子哄呢,鸰儿是金吾卫指挥佥事,没有你的手令,绝对不敢擅离职守,更不敢跑到福建去。”
    皇帝有些不自在的摸了摸鼻子,然后才道:“我也是被你弟弟瞒骗了,我以为他是经过你们同意了,所以才给他手令的。”说着又一副很同仇敌忾的道:“他居然敢瞒骗朕,欺君之罪,罪该万死。我这就让人将他抓回来,以欺君罪处置。”
    徐莺瞪着他,怒道:“你敢。”
    皇帝这才笑着抱住她道:“好了,好了,我不敢。”说着亲了亲她道:“我已经派了两个有武艺的人随身保护着他,不会让他有事的。别气了,别气了。”说着摸了摸她的肚子,道:“你要是再气,我们小六要跟着伤心了。”
    徐莺转过身去,不想理他。皇帝着低下头来,闻声细语的哄着她。时不时的还在她脸颊上亲两口。
    正在这时,四皇子和三皇子提着一个小篓子从外面走了进来,走在前面的四皇子看到将嘴巴贴在徐莺脸颊上的皇帝,连忙放下了篓子,双手遮住眼睛道:“哎呀,我什么都没有看见,我没有看见父皇在亲母妃……”说着自己先咯咯的笑了起来。
    三皇子看着四皇子的样子,也跟着放下篓子,用手遮住眼睛道:“我也没有看见。”
    这两个死孩子,徐莺气得从皇帝身上跳起来,瞪了他们一眼,然后故作严肃的道:“你们两个干什么去了?”
    皇帝倒是十分镇定自若,看着四皇子和三皇子道:“昭儿和旭儿回来了。”
    四皇子提着小篓子,蹬蹬蹬的跑到皇帝身边,看了徐莺一眼,再看皇帝一眼,再次不怀好意的咯咯笑起来。
    三皇子也跟着走了过来,他却比四皇子要规矩多了,先对着皇帝和徐莺各自行了礼,这才走到了三皇子旁边站着。
    皇帝提起四皇子手上的小篓子,眼睛看了看里面放着的一篓黄橙橙的枇杷,问道:“你们是去哪里摘回来的枇杷”
    四皇子指了指身后,道:“在德阳宫旁边的林子里,那里种了有枇杷树。”
    皇帝倒是记得那里,他小时候也去过那里摘果子吃,他记得那里不止种了枇杷,还种了几棵板栗树,听说是当年敬德皇后亲手种的。但那个地方有点远,难为四皇子和三皇子是怎么找到那里的。
    皇帝道:“等到了八月十五,我带你们摘板栗去。”
    四皇子一挑三尺高,高兴的拍着手道:“好呀,好呀。”就连一向稳重的三皇子也跟着笑起来,脸上露出期待的表情。
    徐莺让人将他们篓子里的枇杷洗了,装在盘子里摆在了桌子上。然后将三公主和五皇子也叫了起来,大家围在桌子上吃枇杷。
    皇 帝看着坐在桌子前面的孩子,三公主吃得很秀气,她怕脏,都是用帕子包着剥皮吃的;五皇子是整个连带着皮一起咬,整个桌子上就是四皇子最喜欢盯着别人的碟子 看,一时伸手从五皇子盘子里拿两个,一时又从三皇子的盘子里拿几个,惹得五皇子频频的瞪着他,而三皇子则对着他笑起来,将自己盘子里的枇杷分给了四皇子和 五皇子,自己碟子里反倒是没有几颗。
    皇帝看着点了点头,然后将自己盘子里的枇杷拿到了三皇子的盘子里。三皇子大概是没想到皇帝会这样做,一时有些愣住了,但紧接着则甜甜的笑了起来,拿起了盘子里的枇杷来吃。
    徐 莺见了,便将自己剥好的枇杷喂到了皇帝的嘴里,皇帝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接着趁着孩子们低头剥枇杷不注意,转头将唇印到了她的唇上,将那个枇杷又分会了一 半给她。徐莺差点吓了一跳,转头去看孩子,见他们没有注意他们这一边,这才放下心来。接着转头瞪了他一眼,皇帝则对着她笑了起来,偷偷的去勾她的手指。
    等吃完了枇杷,四皇子和三皇子手牵着手出去玩了,顺便还带上了五皇子,三公主要去喂她的糯米团,屋里只留下了徐莺和皇帝二人。
    皇 帝牵了徐莺的手在小榻上坐下,然后道:“我看旭儿自从跟昭儿玩在一起之后,开心了许多。不如让旭儿搬到你这里来,让你养他一段时间吧。”三皇子和五公主如 今住在皇后的关雎宫里,皇后对他们凡是只做到尽职,但却并不尽心。反而不如让三皇子搬到这里来,也好跟四皇子五皇子作伴,正好可以加深兄弟情谊。至于五公 主,因为跟三公主不对付,便就算了。
    徐莺却是有些犹豫起来,道:“三皇子搬到我这边来住一段时间倒是没有问题,三皇子这个孩子我 也是挺喜欢的。”何况三皇子身边自有奶娘宫女太监,并不需要她多费心。她接着道:“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跟宁妃的关系,我是怕等她回来,看到三皇子养在我这 里还以为我使了什么手段。”
    皇帝听得皱了皱眉,她不提起,他都差点忘记赵婳这个人了。只是一提起她,总是不大令人愉快。皇帝道:“你要是担心宁妃,那就不用了,旭儿是我的儿子,我还不能决定将他交给谁抚养不成。”
    徐莺看他哪里是来问她意见的,分明是已经做了决定通知她一声的,也只能道:“那皇上自己做决定吧。”
    要是让徐莺自己来选,她是不愿意三皇子住过来的。三皇子跟四皇子玩在一起归玩在一起,但有个赵婳在,三皇子在她这边没事她都能惹得一身骚。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道:“宁妃虽然不好,但旭儿是个好孩子。”他这是让她不要因为赵婳而对三皇子有什么偏见。
    徐莺道:“知道了。”说着又说起对三皇子的安排道:“让三皇子住在昭儿隔壁的房间吧,他的奶娘宫女和太监们暂时跟昭儿的宫女太监们挤一挤。”
    皇帝道:“这些你来安排就是。”
    听到三皇子要住过来,四皇子倒是很高兴,拉着三皇子的手道:“以后我们晚上也可以在一起玩了。
    三皇子笑着对他点了点头,接着又转过头来对徐莺拱手道:“以后叨扰徐庶母妃了。”
    徐莺笑了笑,摸了摸他的脑袋道:“三皇子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会叨扰。”


☆、第156章 
    玉福宫里。
    内殿里面时不时传来女子有些凄厉的叫喊声,芳姑姑神情肃穆的站在殿外,指挥着来去匆匆的小宫女道:“……你, 手脚利索点,快去看看热水来了没有。”说完又抓着另外一个小宫女道:“你去小厨房吩咐厨子,让他们做些吃的东西备上,等一下娘娘生产完或许要用……”再接 着又望了周围一眼,又问道:“杏香回来没有?怎么让她去拿个人参这么慢……”
    正说着,杏香匆匆跑了回来,一边跑一边道:“来了来了。”
    芳姑姑看了她一眼,嘱咐她道:“拿进去给太医,放着不时之需。”
    杏香道了一声是,然后便进去了。
    芳姑姑转了个身,正想着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安排到的,接着便听到屋子里面传来产婆的声音:“……娘娘,您用力,奴婢已经看到小殿下的头了,小殿下很快就出来了。”
    芳姑姑闭了闭眼睛,在心里祷告了一声:“菩萨保佑,让娘娘这一胎顺顺利利的。”祷告完又深深吸了一口气。
    而此时在含章宫里。
    屋子里面静悄悄的,静得几乎可以听到针落地的声音。太监们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都知道皇上此时心情焦虑,并不敢往前凑。
    而皇帝此时正坐在书桌前,桌上摊开着明黄色的圣旨,皇帝握着笔,正缓缓的在圣旨上写着字。
    “兹有庄妃徐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今以册印,进封为贵妃……”
    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郑恩正好匆匆从外面走了进来,对他行了个礼,道:“皇上,玉福宫传消息过来,庄妃娘娘刚诞下一位小皇子。”
    皇帝紧蹙的眉头渐渐舒缓开,轻轻点了点头,而后放下笔,将明黄色的圣旨卷了起来,递给郑恩道:“拿着,我们去看看庄妃。”
    郑恩道是,接着双手捧过圣旨,接着亦步亦趋的跟在了皇帝后面去了玉福宫。
    皇帝到的时候,产房已经清理干净了,但却仍有淡淡的血腥味环绕在鼻尖。徐莺坐在床上,正拿着筷子大口大口的吃着面,一边吃还一边吩咐着:“再给我多来一碗面,饿死我了。”
    芳姑姑笑着跟她道:“有呢,有呢,娘娘想吃多少都行。”
    徐莺点了点头,又继续道:“还有没有鸡汤啊鱼汤啊什么的,也给我来点。”
    一看这样子,便是没有什么大事的。
    等见到皇帝从外面走进来,徐莺吞了口中的面,然后喊了一声:“皇上。”说完又继续底下头去吃面去了,仿佛吃东西成了她现在的头等大事。
    芳姑姑站起来,对皇帝福了福礼,然后走到一边,将位置让给了皇帝。
    皇帝走到徐莺的床上坐下,然后笑着跟她道:“你少吃点,免得撑坏了肚子。”
    徐莺一边吃一边道:“饿呢,你不知道生孩子要多少力气。”她说完,将大海碗里面的一点鸡汤也跟着喝了下去,这才心情舒畅的呼出一口气,道:“真饱。”
    芳姑姑问她道:“娘娘,您还要再吃吗?”
    徐莺刚生完孩子时,饿得前胸贴后背,觉得就是给她十大海碗的面她都能吃下去,但此时消了那股饿劲,倒是一点不饿了。闻言便道:“不用了,不用了。”
    芳姑姑道是,接着将碗筷收拾了和小炕桌收拾了下去。
    皇帝看着她,摸了摸她额前还有些汗湿的头发,道:“辛苦你了。”
    徐莺对着他笑了笑,然后很骄傲的跟他道:“是个儿子。”
    皇帝道:“我知道。”
    正说着,已经被喂过了奶的六皇子被奶娘抱了出来,见到皇帝,奶娘对他屈了屈膝,道:“见过皇上。”
    皇帝伸出手来对她道:“将六皇子抱过来给朕。”
    奶娘道了一声是,然后将六皇子递给了他。皇帝将他抱在怀里瞧了瞧,是个极小的婴儿,几乎只有巴掌大。眼睛还未睁开,皮肤红红的。皇帝看得心里柔软起来,接着转头问徐莺道:“你想不想让你母亲进来陪你几天?”
    徐莺问道:“这样可以吗?”
    皇帝道:“当然可以,我下道圣旨,将你母亲召进来照顾你。”
    徐莺道:“谢皇上。”说完便眼睛有些搭起来,直打哈欠。
    皇帝知道她累了,将孩子交回给了奶娘,然后扶了她躺下,道:“快睡一会吧,我陪着你。”
    徐莺点了点头,接着很快闭上了眼睛,没有多久,呼吸便轻浅起来。
    ###
    徐莺诞下六皇子的事很快便传遍后宫。
    柳淑妃听到后,扔了手上的经书,酸溜溜的说了一句:“她倒是好命。”这都是第三个了,第三个了。一个生了三个皇子的宠妃,无论在哪朝哪代,都不能令人小觑。
    她说完叹了一口气,接着问身边的人道:“大皇子呢?”
    宫女回道:“大皇子跟小太监在外面玩马球。”
    柳淑妃气道:“玩玩玩,就知道玩,他都几岁了,还总是惦记着玩,他就不能放点心思在读书上。”说着又骂宫女道:“本宫不是让你们看着他念书吗,为什么放他出去玩?”
    小宫女心道,明明是娘娘您亲口答应大皇子玩一会的。只是这种话她此时却不敢说出口,顿了一会,才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