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妾[金推]-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宫,见到大伯母一时高兴,倒是忘记了让大伯母和昹儿单独说说话了。”
    说着从椅子上站起来,用极为依恋且舍不得的眼神看着二皇子道:“昹儿,你和外祖母说说话,姨母先回去了,姨母下次再来看你。”
    二 皇子本不知道赵章氏和赵婳暗地里之间的波涛汹涌,皇帝不喜他和赵婳多亲近,他本就难得见到赵婳一次,他心里舍不得赵婳,此时看到赵婳依恋的眼神,越发不想 让她走了,连忙拉住赵婳的手道:“姨母,你不要走,你再陪昹儿一会。”说着又转头望向赵章氏,急切道:“外祖母,你和昹儿说话,姨母也可以在这里。”
    赵婳故作为难的看向赵章氏。
    赵 章氏心里叹了一口气,只觉得当日送赵婳进来真是个错误。她希望有个人能进宫来全心全意照顾二皇子护着二皇子,但却并不希望二皇子对她太亲近,甚至让她取代 了自己女儿在二皇子心中的地位。只是她没想过的是,按照她的这种要求,只怕任何一个女人进宫,都是不会令她满意的。
    而此时赵章氏怕拒绝了二皇子的要求,会让二皇子一气之下恼了自己,更怕被赵婳钻着空子挑拨二皇子与自己离心。她并不在乎赵婳,但却怕没伤着老鼠,却打碎了玉瓶,心中有所顾虑,便也只能让赵婳留了下来。
    因赵婳在侧,赵章氏也不好对二皇子说什么。只随意说了几句关心二皇子的话,又叮嘱二皇子好好保重身体,千万要听皇上的话,这才告辞离开,去了玉福宫。
    赵章氏走进玉福宫,看到的便是四皇子在院子里追着一只雪白的猫在跑,那白猫被他追得一边四处乱窜一边喵喵的叫,他的身后跟着一溜的宫女和太监,离他最近的那个宫女一边追着他跑一边着急道:“我的祖宗,您跑慢一些,可别摔着了……”
    而三公主站在另一边,指着他故作生气的道:“你不喜欢我送的兔子,那你也不许抱的雪球……”
    四皇子却不理她,继续一边追着猫跑一边咯咯的大笑,仿佛满宫都能听到他的笑声,庭院里乱糟糟的成一团。
    赵章氏看得皱了皱眉,在她看来,这玉福宫实在太没规矩了些。主子没有主子的样,宫女也没有宫女的样。到底是小户人家里出来的,规矩便有所不足。
    没等赵章氏多想,已经跑到她跟前的四皇子突然停了下来,突然好奇的仰着头看着她,问道:“你是谁,为什么会到我们家来。”
    小孩子声音清清脆脆,眼睛明亮得如璀璨的宝石,模样虎头虎脑,十分的讨人可爱。但赵章氏想到昨日儿子的一番话,却怎么都对他喜欢不起来。但她也不想在玉福宫中得罪人,便让自己对他露出一个和蔼可亲的笑容来,却并不说话。
    自有旁边的宫女对四皇子解答道:“回四殿下的话,这是宣国公夫人,是来见娘娘的。”说着怕他不懂,又解释了一句道:“宣国公夫人便是二殿下的外祖母。”
    四皇子听后点了点头,然后便没有兴趣了,接着又咯咯笑着跑开了。
    旁边的宫女则对赵章氏做了个请的动作,道:“宣国公夫人,请您跟奴婢来。”然后引着她进了玉福宫的正殿。
    徐莺早就在里面候着她了。
    赵章氏看着高高坐在座位上,等着她行礼问安的徐莺。锦衣华服,贵气逼人,精致明丽的脸庞上,哪怕是含着笑却仍是让人看到了她的威严。
    这 不是她第一次见到徐莺,当年在东宫初见时,是她的女儿生二皇子的时候。她那时还只是小小的一个太子才人,初初进入东宫,过得谨小慎微。但在女儿生产那一 日,她却有胆量喝退了当时郭皇后派下来的人。她那时对她有几分感激,但更多的也是觉得这是她身为东宫妾室应该为主母做的,顶多是觉得这是个挺本分的丫头, 对她有几分好感。
    而如今,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毫无锐气的小丫头了,皇上的宠爱给了她底气,让她逐渐变得凌厉起来。
    男人的宠爱可以改变一个女人的心性,而现在,她有了底气之后,她是否也会如儿子说的那样,对储君之位起了念想呢。
    赵章氏一边想着一边拜下去给徐莺行礼,徐莺则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笑意,对她道:“夫人快起开吧。”说着对旁边的宫女使了使眼色,令她们将她扶起来,又给她赐了座。
    两 人无甚特别的都是以寒暄为头的开场白,赵章氏一应的问娘娘好,问三公主好,问四皇子好,问五皇子好,再各种修辞的表达了一番对徐莺的尊敬及仰慕之情。而徐 莺则回以问宣国公好,赵大少爷好,赵二少爷好,以及赵家的其他人各种好,最后顺便夸赞一下赵大公子在狩猎时勇夺第一,被赐黄马甲和御前行走的事,以及…… 恭喜宣国公府和魏国公府结亲的事。
    徐莺问前面那些好的时候,赵章氏还能绷得住,唯有最后一句话时,赵章氏有了一点不自在。
    不过赵章氏这么多年的国公夫人做下来,早就练就了喜怒不惊,很快这一点不自在也被敛了起来,波澜不惊的道:“谢娘娘的贺喜。”
    徐莺浅浅的笑了笑,没说什么,只是喝了一口茶,然后问道:“不知夫人今日找本宫,可是有什么事。”
    赵章氏道:“臣妇是来谢过娘娘找了杜神医来,治好了二皇子的身体,娘娘仁善贤德,令臣妇折服,宣国公府亦是感念娘娘的恩德。”说着对身边的丫鬟使了使眼色,令人将带来的礼盒献上。
    徐莺道:“夫人客气了,二皇子喊本宫一声庶母,本宫岂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赵章氏没有再说话,只是抬头望了一眼站在殿里的宫女。
    徐莺自觉赵章氏找自己不会有什么好事,只当没看见,并不令殿里的宫女下去。
    赵章氏在赵婳那边碰了钉子,如今在徐莺这里再碰钉子,心里颇有些恼怒。只是面上不好发作什么,只好直接打起笑脸来,对徐莺道:“臣妇刚刚在庭院里见到三公主和四皇子,两位小殿下真是毓秀可爱,讨人喜欢的很,难怪皇上对两位小殿下疼爱有加。”
    徐莺道:“夫人过誉了。”
    赵 章氏又道:“臣妇刚刚去皇子所探望二皇子,二皇子还与臣妇提起自己的几个兄弟姐妹,说除了大公主以外,他最喜欢的就是三妹妹和四弟弟。又跟臣妇感叹,说自 己从前身体不好,不能跟弟弟妹妹们一起玩,十分的遗憾。不过现在好了,他身体慢慢好转,以后就能跟弟弟妹妹们一起玩耍一起念书了。”
    二皇子惦记三公主和四皇子?呵呵!大家见面的次数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五遍,平日看到了,二皇子对三公主和四皇子可没有多少感觉。当然,三公主和四皇子对这个兄长也没有多少感觉就是了。
    徐莺道:“二皇子如此友悌弟妹,实在是皇室之福。”
    赵章氏道:“这兄友弟恭才是皇室之福呢,娘娘,您说是吧。”
    徐莺含笑望着赵章氏,不说话。
    赵 章氏继续道:“二皇子是元后嫡子,且是唯一的嫡子,以后……”她没有将接下来的话说下去,只是对徐莺别有深意的笑了笑,但却已经足够人猜测出她接下来要说 些什么了。她顿了一会,才又接下去道:“只是二皇子没有同胞的兄弟,以后少不得要与异母的兄弟互相帮衬着。四皇子长得聪明伶俐,五皇子虽然还小,想来也不 是个平庸之辈,二皇子想来会喜欢与这两个弟弟玩到一起去。二皇子年长,以后少不得会多照顾着弟弟,有了自小的情分,就是以后长大了也是一样。”
    她 说着,又突然转移了话题道:“对了,听闻娘娘的弟弟近日升了金吾卫同知,恭喜娘娘了,小小年纪,就有这样大的造化,实在令人羡慕。不知令弟如今可定下了亲 事?这样年轻有为的人,真正是乘龙快婿的佳选,若非臣妇已经没了嫡女,庶女又怕委屈了令弟,臣妇都是想和娘娘结下这门亲事,招了令弟做女婿。不过臣妇娘家 有个侄女儿,是臣妇娘家嫂子的嫡出幼女,最得臣妇兄嫂的喜爱,与令弟年纪正相当。若是娘娘同意,臣妇愿意说合娘家侄女和令弟的这门亲事。”
    徐莺继续不说话,只是端起茶碗继续喝了一口茶。
    赵 章氏直接看向她,没看出什么来,便又继续接下去道:“娘娘身处后宫,怕对前朝的事知道的不甚清楚,如今外朝已有阁臣请立太子。皇上四岁便被立为太子,至二 十八岁登上御及,因储君早立,国本一直不曾动摇。皇上英明神武,自然知道早立太子的好处,对朝臣的上请亦有所动,只是概因立储之事牵扯到多方势力,一时不 能决断。若此时有人在皇上面前陈情,让皇上早日作下这个决断,不说会百官会称颂她的大义,史官怕也会记下她大大的一笔,就是宣国公也会记下她的恩情,以后 为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莺在心里笑了笑,先是说了二皇子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又说了希望二皇子和四皇子、五皇子互相帮衬,再用 徐鸰的婚事引诱她,最后暗示她向皇上提立太子的事。若是她真的是个没见识浅薄之人,说不定还真的被她说动了。毕竟她要替自己的儿子考虑,皇上重视嫡庶,若 无意外,二皇子便是下一任的国君。而不得新皇喜欢或者让新皇厌弃的人,日子会过得如何,详见如今的惠王和庄王。
    而赵章氏的娘家也是十分煊赫的世家,能娶得这样人家的嫡女,以徐家这样出身小户的人家来说,简直是祖上积德了。另外一方面,这也算是赵章氏给徐莺的保证,她弟弟娶了她娘家的侄女,两家成了亲戚,是她许诺给徐莺以后二皇子会善待四皇子五皇子的保证。
    只 是先不说宣国公府未必能做得了二皇子的主,就是能,一个联姻能算得了什么,何况还是她的娘家侄女,跟宣国公府并没有多么紧要的关系,这个保证简直脆弱得不 堪一击。而她跟皇上提立太子,却是要冒着被皇上厌弃的风险,这怎么看都是一桩她吃亏的买卖。赵家的人未免太看不起她的智商了。
    不过也是,她出身小户,在这些世家夫人的眼中,大概就是运气好一点点,见识却没有多少的女子。
    徐 莺放下茶碗,对赵章氏笑了笑,道:“本宫一个女人家,只管好好侍奉皇上,为皇家开枝散叶,其他的事,特别是对朝廷里的事既不懂也不感兴趣,立储之事更不是 本宫能置喙的。夫人找本宫聊朝廷的事,实在是找错人了。至于本宫弟弟的婚事,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宫弟弟的婚事自然由我父母做主,本宫一个进了别人家 门的姐姐,实在不好对弟弟的婚事指手画脚。”
    赵章氏脸上的表情渐渐僵冷起来,眼神有些肃杀的望向徐莺。
    而徐莺则继续道:“对了,夫人,本宫没有念过什么书,不及夫人懂得多。本宫常听皇上念过一句诗词,叫‘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不如夫人解释一下给本宫听听。”
    ####
    赵章氏是脸色一路阴沉的出了玉福宫的,直到出了宫门之后,赵章氏才不顾仪态的“呸”了一声,道:“不过是个以色侍人的狐媚子,真是给脸不要脸。”
    跟着她的宫女慌张的看了看宫门口的侍卫,连忙小声劝她道:“夫人,小心隔墙有耳。”
    赵章氏这才脸色不虞的上了马车,直接回了宣国公府。然后也不等回院子换下命服,直接去了宣国公的书房。
    让书房的小厮下去之后,才对宣国公道:“庄妃没有答应。”
    宣国公对这本就没有抱着多大的希望,闻言也没什么失望。
    赵 章氏却是抱着极大的失望去的,此时见事情没有成功,免不了迁怒徐莺,又想到徐莺今日对她一副高高在上没有半点尊敬的模样,越发相信了儿子昨日的说法,对宣 国公道:“妾身看庄妃未必不打储君之位的主意,咱们家对庄妃还是得防一防。别看四皇子现在年纪小,过不了几年也就大了。”
    而另一边在皇宫里,皇帝走进玉福宫的大门,看见的便是徐莺在翻弄几个匣子。
    皇帝问她道:“这是宣国公夫人送来的?她今日进宫找你什么事?”
    徐莺看着他,含笑不语。
    皇帝不问也能猜到,只怕还是为了立太子的事。皇帝紧皱起眉头,想着宣国公府做的事简直像是吞了苍蝇一样。有这样一个拎不清的岳家,实在不是件能令人高兴的事。
    而徐莺则是觉得,宣国公府实在是在往作死的路上越行越远。明明知道皇帝现在忌讳什么,千景山上赵妧的事,皇帝已经狠狠甩了他们一巴掌了,是人都知道现在该老实一点,结果他们还是不肯安分守己,且胆大妄为的又接着出了这一招,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也不知道真的是储君的位置诱惑力太大了,还是宣国公府高看了皇帝对他们的忍耐力。
    徐莺在想,要是哪天皇帝不肯立二皇子了,有一半的原因只怕都是因为宣国公府这个二皇子的外家。他们自以为是在帮二皇子,说不定其实是在拖二皇子的后腿。
    皇帝坐在椅子上,顺了好一会才将胸口的怒气压了下去。而后看着大笑着从屋子里跑出来,一边喊着“父皇”一边往他身上扑的四皇子,脸上这才有些柔和起来。弯腰将四皇子抱了起来,听着四皇子搂着他的脖子一边说话一边咯咯的大笑,心情这才好了些。
    果然在玉福宫里,他才是最轻松的,可以放下所有的事,不用去理外面那些烦心的事烦心的人,只是当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


☆、第136章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这是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个新年,过得自然隆重。
    就连远嫁云南的孝昌公主带着儿女一起回了京。
    在皇帝登基之时;孝昌公主原本就要回京的。孝昌公主和皇帝自小相依为命,姐弟情深;可说孝昌公主前半辈子的唯一愿望就是看着自己的弟弟登基为帝了;弟弟登基;孝昌公主自然想要回京见证这历史的一刻。
    只是偏巧那时候孝昌公主的长子出了水痘;都知道出逗一不小心是会死人的;孝昌公主再想要回京看弟弟登基,也不能扔下生病中的儿子,便错过了这个时候;令孝昌公主十分的遗憾。于是等到临过年时;孝昌公主干脆与丈夫公婆商量了,自己带着儿女一起回京过年。
    孝昌公主是公主之尊,又是皇帝的同胞姐;再加上孝昌公主自出嫁以来;十几年也的确没有回回国京,西平侯夫妇于情于理都不敢拦。
    当 年孝昌公主是远嫁;先帝并未在京中给她置公主府;后面皇帝登基;干脆将原来德庆侯府郭家的府邸修改了一番,做了孝昌公主在京中的公主府。当年郭皇后得先帝 爱重,先帝又有意抬举德庆侯府,德庆侯府在为外戚的十几年中,对德庆侯府进行了几次大的扩张和修缮,其府邸无论是大小还是景致,都算得上是公侯府爵里面的 第一等。
    只是孝昌公主对原本郭家的地盘,住着实在有些膈应,又加上哪里久不住人有些冷清,孝昌公主干脆不住公主府而直接住进了宫里。
    这让原本打听到孝昌公主要回京,准备孝昌公主一回京就上门拜访巴结的一些外命妇有些失算。不过凭孝昌公主如今的身份,就是住进宫里也不少人巴结的。
    最 先拜访孝昌公主的是柳淑妃,听闻柳淑妃和孝昌公主未嫁之时,曾经有过交情。孝昌公主住进宫里后,柳淑妃第一时间就带了大皇子前去拜访。不过作为与孝昌公主 有交情的柳淑妃,仿佛也并没有得到孝昌公主的多少青眼,在孝昌公主那里坐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脸带失望的回来了。
    第二个去的是杨婕妤,但她的待遇比柳淑妃更差,孝昌公主根本没有见她,孝昌公主身边的宫女用了一个“公主水土不服身体不适,不能接待婕妤娘娘,望娘娘见谅”就将她打发了。
    至于皇后,她是皇后之尊,不会屈尊纡贵的去拜访孝昌公主,而是等着孝昌公主来拜访她。而孝昌公主知礼数,在进宫的那一天就带着儿女去了关雎宫,皇后设宴款待。
    徐莺原本也打算去拜访孝昌公主的,但有她前面对柳淑妃和杨婕妤的冷淡态度在前,却让徐莺有了些迟疑。孝昌公主在京里不过是小住,她未必愿意陷入到后宫妃嫔的争风吃醋里面去。她去了,孝昌公主未必会欢迎。
    但徐莺考虑了许久,最终还是打算去一趟。不管怎么说,在南疆的时候,她们算是有些交情,况且那时候徐莺怀着四皇子,孝昌公主对她照顾有加,她若不去,实在显得失礼。孝昌公主不接见她或冷落她是她的事,但她总要将礼数做足了。
    后 面徐莺又在考虑,要不要将孩子一起带去,如果带又带谁去的好。四皇子是在孝昌公主的照顾下出生的,且四皇子小时候孝昌公主对他也很不错,最好是要带去的。 三公主平时在宫里少见生人,对孝昌公主这个姑姑很好奇,见四皇子能去,她也闹着要去。徐莺想着带一个是带,带两个也是带,干脆也带着去了。五皇子因为还 小,徐莺便将他留在了玉福宫去了。
    徐莺本已经做好了被冷落的准备了,结果去了之后,孝昌公主对她却是颇为热情。见到她笑着道:“我还道你前两日就该来了,没想到你是位娇客,让我久候不至。”
    徐莺原先是担心受她冷淡,被她这么一说,却是有些不好意思了,像是她不肯屈尊纡贵来拜访似的。
    徐莺笑着道:“公主是贵客,我总不好冒冒失失的来,总要做足了准备,才不至于失敬于公主。”
    孝昌公主对她笑了笑,没有说话。接着又看到她手里牵着的,咬着手指头正在好奇的打量着她的四皇子,小孩子眼睛扑闪扑闪的,如闪闪发光的宝石一般,长得十分可爱。
    徐莺带着四皇子回京的时候,四皇子才一岁多,早已经不记得孝昌公主了。而分别的这一年多里,四皇子也早已经是大变样,模样渐渐长开,越来越像皇帝,但孝昌公主仍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对于这个她亲眼看着出生的侄子,孝昌公主还是很有些感情的,眉眼带着笑,伸着手对四皇子道:“昭儿,来,到姑姑这里来。”
    四皇子不怕生,加上看孝昌公主又实在觉得亲近,一听到孝昌公主的话,跟小老鼠一般溜溜的扑到孝昌公主身上去了,嘴巴还十分甜的道:“姑姑,你长得好漂亮,姑姑,我好喜欢你,姑姑,欢迎你到我家来。”
    孝昌公主听着笑得合不拢嘴,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问道:“昭儿真乖,昭儿都长这儿大了,越长越聪明了。”说着握了握他的手,低头问他道:“昭儿还记得姑姑吗?”
    四皇子这下有些犯难了,他自然是不记得这个姑姑了,可是他直觉知道,若果他说不记得,这个姑姑肯定要伤心的。揉着手指头为难了一会,接着突然眼睛明亮起来,转过头在孝昌公主脸上亲了一口,又道:“姑姑你好漂亮,姑姑我好喜欢你。”
    孝昌公主自然是知道他不记得的了,但这讨好人的一招还跟小时候一样,想要从大人这里得到什么东西,或者是做了令大人生气的事想要讨好人的时候,就会眼睛扑闪扑闪的往人家脸上亲上去,然后做出一副乖巧的模样,令人狠不下心来拒绝他或者惩罚他。
    孝昌公主眼睛柔和的看着他,摸了摸他的脑袋道:“真是个小滑头。”
    徐莺见了也笑起来,对孝昌公主道:“这小子是越长越调皮了,又会哄人,我都快治不住他了,也就他父皇还能管得了他。”
    四皇子往孝昌公主身上靠了靠,眼睛却十分不满的望向徐莺,道:“母妃说的不对,昭儿最乖了,昭儿是最听话的孩子。”
    徐莺十分无奈的摇了摇头,孝昌公主则是低头看向靠着自己的四皇子,脸上带着笑意。过了一会,她才看向站在徐莺身边的另一个孩子,问道:“这是昕儿?”
    徐莺道:“正是。”说着低头对三公主道:“昕儿,来,拜见姑姑。”
    三公主依言上前去,眉眼弯弯的对孝昌公主道:“见过姑姑。”
    三公主长得毓秀可爱,孝昌公主看着也是喜欢,但她毕竟是第一次见三公主,比起四皇子来却又疏了几分,只是摸了摸她的脑袋说了一句:“乖。”说完之后又望向徐莺道:“你后面不是还生了一个吗?怎么没有带来?”
    徐莺道:“晗儿还小,怕他太闹腾,加上我来的时候他还在睡着,便没有带过来叨扰公主。”
    孝昌公主闻言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对身边的麽麽道:“去将哥儿和姐儿带出来,让他们出来见过他们的表兄弟妹们。”
    孝 昌公主生了二子一女,最大的十一岁了,名叫贤哥儿,次子七岁,叫良哥儿,小女儿只比四皇子大了一岁,现在三岁多,名叫慧姐儿。贤哥儿和良哥儿被孝昌公主教 导得十分端方知礼,出来十分恭敬的给徐莺行礼,又跟三公主和四皇子见礼。倒是慧姐儿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又被父亲和两位兄长宠得厉害,出来一看见坐在孝昌公 主膝盖上的四皇子,便十分霸道道:“那是我的位置,你不准坐。”
    四皇子则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往孝昌公主身上靠了靠,眼睛却偷偷瞄向慧姐儿,得意的偷笑起来,仿佛在说“我就坐,我就坐,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慧姐儿却看得想发飙,手叉着腰眼睛鼓鼓的瞪着四皇子,仿佛随时都想上去揍他的模样。
    四皇子却立马揽着孝昌公主的脖子,装作害怕的道:“姑姑,昭儿好怕呀。”
    徐莺怕两个小孩子吵起来,便伸手对昭儿道:“昭儿,到母妃这边来好不好,母妃抱你。”
    四皇子却不肯,有时候不是谁抱的问题,而是两个小孩子之间争强好胜的问题。
    孝昌公主则也对慧姐儿道:“好了,娘在家经常抱你,现在将娘暂时让一下给表弟行不行?”
    贤哥儿和良哥儿也低着头小声的劝着她,慧姐儿最后虽然没再说话了,但到底还是不高兴,对着四皇子不服气的哼了一声,这才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脚悬在半空中一晃一晃的。
    而却在这时,外面突然有宫女进来禀报道:“宁妃娘娘带着大公主和二皇子前来拜访。”
    徐 莺有些讶异,她来了这边已经好一会了,她不相信赵婳不知道她来了,她这个时候来……也不是说她来了她赵婳就不能来,只是她和她的关系有些不和睦,这是满宫 里都知道的事,这种时候,自然各自最好避开些来找孝昌公主。她前脚来了,她后脚跟着来,多少让人觉得打擂台的意思。
    而更徐莺惊讶的是,赵婳竟然没有带着自己生的三皇子和五公主,而是带着大公主和二皇子来。
    孝昌公主对赵婳并不熟悉,但赵婳带着嫡出的大公主和二皇子来,时人重视嫡出,孝昌公主自然也是一样,所以便是看在大公主和二皇子的面子上,也不能不给她这份面子。听到宫女的禀报,她自然便道:“那请他们进来吧。”
    赵婳进来后,见到徐莺在这里,面上并无异色,反而笑着道:“倒是巧,原来庄妃也在。”
    这么明知故问的话,徐莺都懒得回答她,便只看着她含笑不语。
    赵婳见到孝昌公子膝盖上坐着的四皇子,有小小的怔愣,但并不太显得惊讶,很快就神色如常的和孝昌公主互相问好,又让大公主和二皇子上前去拜见孝昌公主。
    孝昌公主出阁的时候,皇帝还没娶亲,她自然也是没有见过大公主和二皇子的。此时便不由打量这他们二人,特别是二皇子。
    大公主或许是因为年少失母,又身为长姐的原因,性子十分温婉端庄,一行一举都十分有礼,只是面容却带着些愁色。而二皇子呢,则显得有些胆小,看着孝昌公主则是偷偷往赵婳身后躲。
    孝昌公主见了,则是在心里摇了摇头。二皇子是嫡长子,只要二皇子不行差踏错,以后是要继任大统的,这让胆小的性子怎么行。二皇子是孝昌公主的亲侄子,她不会怪二皇子本来的性子如此,只觉得赵婳没有将他教导好。
    大公主自来会察言观色,看出孝昌公主对二皇子的失望,急忙为弟弟分辨道:“姑姑,昹儿因为自小常生病,难得见生人,所以有些怕生,请姑姑不要介意。”
    孝昌公主听到她的话,又对二皇子生起了怜惜之情。她是听说过二皇子天生不足,身体虚弱,长到这么大,吃的药比吃的饭还多,若不是杜邈将他医治好,只怕都长不到成年。
    她想着,心里便不由柔软了几分,放下了四皇子,伸手对二皇子道:“来,昹儿,到姑姑这里来。”
    二皇子小心翼翼的看了看赵婳的脸色,见她对他点了点头,这才慢慢的走去了孝昌公主那边。
    孝昌公主拉着二皇子问了几句话,见二皇子神色淡淡的,在她身边也显得身体僵硬十分不自在,问他话的心情便淡了几分。倒是大公主在旁边,看着二皇子精神不振的模样,心中着急,都恨不得自己替他去回答孝昌公主的问话了。
    孝昌公主是父皇最敬重的姐姐,在父皇面前说得上话,大公主心里清楚的知道得孝昌公主有多么重要。昹儿虽然是父皇的嫡子,但毕竟不是父皇的唯一儿子,若是昹儿一直提不起来,她很怕父皇会放弃昹儿,改立其他的孩子为太子。
    孝昌公主自然看清楚了大公主脸上的着急,只是不动声色,让贤哥儿和良哥儿带了自己表姐弟们去玩,自己则和徐莺赵婳说话。
    孝昌公主开始的时候还能不偏不倚的和徐莺赵婳说话,只是赵婳口齿伶俐,又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与孝昌公主志趣相投,更重要的是,能话里有话的奉承着孝昌公主,很快就吸引了孝昌公主的注意,倒是令孝昌公主将徐莺冷落在一边了。
    只是徐莺看着,却也并不在意,她前世就不是什么学霸级别的人物,学不来赵婳这样的博古通今这一套,所以只是含笑着坐在一边,将自己当成壁花。
    徐莺和赵婳在孝昌公主这里坐了有半下午的时光,直到快傍晚的时候,孝昌公主才让人送了他们出来,顺带的还有给四皇子等人的见面礼。


☆、第137章 
    等到晚上皇帝来探望孝昌公主的时候,孝昌公主笑着跟皇帝道:“你倒是好,让我给你的宠妃做面子,你不知道我是最不喜欢陷入到你那些妃嫔的争风吃醋里面去的,没见到我连皇后都不想应付。”
    皇帝也笑着道:“我倒是听闻,姐姐跟宁妃谈得颇为相投,倒是将莺莺冷落一边了。”
    孝昌公主听到他的话,端着茶碗笑了一下,像是有所思的道:“宁妃,是个很聪明的人,懂得的东西很多。”
    皇帝不知道她的指的什么,抬起头来望着她。偏这个时候,孝昌公主倒是不愿意说了,道:“不说这个了,我倒是有另外一件事想和你商量。”
    皇帝道:“姐姐请说。”
    孝昌公主道:“你看,将曦儿配给贤哥儿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