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妾[金推]-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怪自己年轻不懂事。
    徐莺也无奈,她可以帮徐鸾在孟家立足,但夫妻之间的事,却不是她这个外人能插得进去手的。
    徐莺握了握徐鸾的手道:“慢慢来,你只要真心实意的对他好,他总有一天会看到你的好的。”
    徐鸾点了点头,跟着想到什么,又带着些期望的望着徐莺道:“姐姐,皇上这样喜欢你,要不你教教我,怎么才能让男人喜欢我。”
    徐莺道:“敬他爱他相信他,只有你敬他爱他相信他了,他才会敬你爱你相信你。”
    徐鸾有些失望起来,这听起来好有道理,但做起来都跟没说一样。他都不给她机会,她怎么敬他爱他相信他。算了,每个人的情形不一样,姐姐的方法也未必适用于她。
    徐鸾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又说起道:“刚才被你打断了,有件事我要提醒你呢。你防着我大嫂点,特别是别让娟姐儿靠近皇上。你道她今日为什么带娟姐儿进宫来,她想让娟姐儿进宫呢。”
    徐莺笑道:“你别胡说八道,现在还在国孝中呢,何况娟姐儿也才十三岁。”
    徐 鸾道:“你觉得这很可笑是不是,我也觉得挺可笑的,但这就是事实。你别不信,娟姐儿虽然才十三岁,但她发育得比别人早些,现在看着可十四、五的模样了。” 说着在自己的胸脯上比了比,又接着道:“你看到娟姐儿鼓起来的胸脯没有,正常姑娘家十三岁可没这么大,我都怀疑是大嫂给她吃了什么东西催熟了。”
    徐莺在她身上拍了一下,羞笑道:“果然是成了亲的人了,说话也没个正形,你也不害臊?”
    徐 鸾却十分认真的道:“我跟你说正经的呢。大嫂前段日子请了宫里的麽麽来教娟姐儿,学的都是宫里的规矩。而且我不小心偷听过大嫂跟她身边的麽麽说话,她可是 真有这样的打算。娟姐儿现在是十三岁,但等明年开春选秀的时候,她就十四岁了,一般姑娘十四岁也可以嫁人了。更别说选秀选的本来就是十三岁到十七岁的女 子。而且你看看娟姐儿的模样,看起来虽然不是绝色,但比她母亲强多了,她又是那种越看越舒服的类型,我这样不喜欢大嫂但对娟姐儿却讨厌不起来,说不定男人 也爱她这一款。”
    徐莺听着渐渐沉思起来,倒是有些相信她的话了。
    徐鸾继续开口道:“皇上年轻,后宫的人 少,有姐姐的例子在前,有谁不想让自家再出第二个姐姐。她现在带娟姐儿进宫,也不是为了要娟姐儿跟皇上发生点什么,毕竟如姐姐说的,现在在国孝中呢。但只 要能遇见皇上,给皇上留个印象,等明年选秀的时候说不定就多了一份胜算。”
    徐莺道:“她怎么就敢保证一定能在我这里遇上皇上。”
    徐鸾道:“你傻啊,一次遇不上就来两次,两次遇不上就再多几次嘛。皇上常来你这里,总有一次能遇上的。”
    正说着,梨香从外面走了进来,徐莺见到她,开口问道:“如何,可将孟夫人和孟大小姐送到蕴寿宫去了?”
    梨香回答道:“已经送过去了。”说完又显得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
    徐莺见了,不由问道:“怎么了?”
    梨香这才开口道:“奴婢带孟夫人和孟小姐过去时,在路上遇到了皇上。皇上问起来,便和孟小姐多说了几句话。”
    这便是有情况发生了,不是皇上表现有异状,就是孟夫人或孟大姑娘有不妥的举动让梨香看出了什么来。要不然,梨香绝对不会特地跟她说起这件事。
    徐鸾看了徐莺一眼,对她露出一个“看吧,我就知道是这样”的眼神。
    徐莺对着徐鸾浅浅笑了一下,没有说话。她不知道孟宋氏和孟大姑娘的行事有没有不妥之处,但她相信皇帝。至于孟宋氏,就算她真有这样的心思,孟文敷只怕也不会让她这样做吧。


☆、第131章 
    徐莺盘腿坐在小榻上,怀中抱着还在坚持不懈玩他掰腿扯趾头游戏的五皇子,眼睛则时不时的望向站在书桌前练字的皇帝。
    此时刚刚吃过晚膳;皇帝要练字消食,徐莺则陪着五皇子玩。
    本是各做各的事情互不相干的;但徐莺今日却时不时的抬头看一下皇帝;好像皇帝脸上长了朵花,总引得她去探究。
    皇帝向来敏锐,自然感觉到了她在看他,抬起头看向她时;她却又如小兔子般马上低头装作逗五皇子去了;嘴上还装模作样的在教训五皇子道:“哎呀呀;晗儿;母妃早跟你说过不能吃这么多了;你看你;现在胖得连腰都弯不起来了吧,想啃脚趾头,先把肥减了吧……”
    皇帝看着,无奈的摇了摇头;又低头写大字去了。
    而等皇帝一没有看她;徐莺又马上接着回到了刚才的动作,抬起头来偷偷打量皇帝脸上的表情。
    皇帝自小养成的习惯,晚膳之后要练一会儿的字,这就跟他早上起来便要练一会儿的骑射一样,都是从小习惯。
    皇子从六岁开始就要出阁念书,修习君子六艺,以求文武兼备、知能兼求。而他那时身为太子,对他的要求更为严格。无论是练字还是练习骑射的习惯,都是教导他的太傅要求的。
    他 那时候顽皮,十分不喜欢对他严格的太傅。有时候故意往他的茶碗里放虫子,在他的身上放跳骚,甚至在他的座位上放小蛇捉弄他。而结果可想而知,太傅将他做的 这些事告到了先帝那里,他免不了被罚抄书或者挨板子。每次他受罚时,看着跟在先帝后面的太傅,都会十分的怨念。
    只是他再怎么讨厌太傅,从他身上学到的习惯还是保持了下来,直到现在已经没有人管得住他了,但每日不做这些事,反而像是少了点什么。而现在想来,当年太傅其实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便如他当年教导他的,一定要平庸一定要平庸。只是可惜,他当年被先帝冠以教导他不力的罪名引咎致仕,并于三年前已经故去。
    有些人,总要在他不在了的时候才能发现他的好,便如当年的太傅,便如先帝。
    其 实小时候先帝对他,虽不如对四弟那般宠爱,但亦是疼爱的。罚他的时候会暗示太监打轻一些,打伤了他会让人送了药来。他还记得有一次他被罚得伤着了,先帝亲 自来替他上药,他还曾记得先帝看着他受伤的地方,眼睛湿润起来。是随着他一天天长大,随着他开始上朝参政,父子的关系才慢慢的疏远了起来。
    如今先帝已经故去,他对他的不好渐渐被淡忘,如今他的那些好则渐渐清晰起来。
    皇帝叹了一口气,写完了最后的几张大字,然后才走到徐莺旁边坐了下来,抱了她怀里的五皇子,轻轻掂了掂,道:“这小子,又重了。”
    徐莺在旁边温柔的看着他们,没有说话。皇帝逗了五皇子一会,五皇子大概是玩累了,打了个哈欠眼睛便开始搭起来。
    皇帝叫来了奶娘,让人将他抱下去睡觉。而后才脱了鞋子上了榻,然后才将徐莺揽过来,从背后抱过她,说道:“说吧,刚刚一直偷看我做什么?”
    徐莺否认道:“我哪有看你,才没有。”
    皇帝道:“真的没有?欺君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徐莺继续死不承认道:“当然没有。”说着顿了下,声音又渐渐小下去道:“不过就是偶尔不小心、不经意、非特意的撇了两眼。”
    皇帝笑了起来,刮了刮她的鼻子道:“那你的偶尔、不小心、不经意可太多了。怎么,是你家爷长得太好看了,让你时不时的不小心、不经意的撇上两眼?”
    徐莺羞恼起来,在他怀里扭了扭,故作不高兴。
    皇帝抱稳了她道:“好了好了,不逗你了,说吧,在想什么事?”
    徐莺顿了顿,想了一下措辞,然后才开口道:“听说皇上今日在宫里遇到孟夫人和孟大姑娘了?”
    皇帝点了点头,道:“嗯,路上看见了,叫过来问了几句。”
    徐莺又道:“听说皇上跟孟大姑娘聊得颇为愉快,皇上觉得孟大姑娘这个人如何?”
    皇帝点了点头“嗯”了一声,赞道:“是个聪明大方的姑娘,学识也不错,看来孟文敷将教导得很好。”
    看来他对她的印象是不错了,徐莺脸上露出了几分郁郁之色,但仍是接着问道:“那你觉得她长得漂亮吗?跟他说起话来,有没有感觉得很舒服很轻松自在之类的?”
    皇帝再次道:“那小姑娘道的确有这样的特质,跟她交谈很令人愉快。”
    徐莺感觉越加郁闷了,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抬头时却看到了皇帝含笑戏谑的看着她,仿佛知道她心里在想些什么似的,然后徐莺接下来的话就怎么都开不了口了。
    皇帝却含笑看着她道:“还有什么要问的,说出来听听。”
    徐莺连忙摇摇头,道:“没有了。”
    皇帝道:“真没有了?”
    徐莺道:“真没有了。”
    皇帝用手在她头上轻轻敲了敲,道:“小丫头片子,竟然还学会跟我玩心眼了。”
    徐 莺被说中心思,有些不好的抱着他的手臂,将脸埋到了他的手臂上去了。虽然她说了是相信他的,但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点担心。皇帝吃多了美味大餐,谁知道 会不会喜欢上了孟大姑娘这样的清粥小菜。所以她才会问他这些话来试探他,他若是对孟大姑娘没有什么,那最好不过了,若万一真有别的什么,她都直接将他的心 思戳出来了,他怎么都不好意思干什么了吧。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她刚开口说话呢,他就看出了她打的什么主意。这种小主意让人发现了,总是让人觉得尴尬的,好似她特别小肚鸡肠,爱揣测爱怀疑人似的。
    皇帝轻轻握了握她的手,道:“你还真将我当成荤素不忌的人了,孟家那姑娘再漂亮,在我眼里也不过是个小姑娘而已,她难道还比得上你。”虽然皇家是最不缺少风流艳情之事的,但他可没心思在国孝里跟臣女玩什么暧昧。
    说着又想到打着这种主意的孟宋氏,不由微微皱眉,感叹道:“孟文敷的这个夫人……”说着停顿了一些,又接着道:“孟文敷在官场上圆滑精明,但这个夫人却是娶错了。”
    说是侯府嫡女出身,但行事小气,心胸窄仄,又拎不清,没有半点世家之女的气派。不过也是,就崇安侯府那副狗样,能教导出什么好姑娘来。
    孟文敷是寒门出身,当年虽然中了探花,但毕竟没有根基,能选择人家有限。就是有些愿意在他身上投资的,愿意下嫁的也只是庶女或者是旁支的姑娘。他挑挑练练,选了崇安侯府的嫡出姑娘,未必没有想要借力岳家的意思。
    只 是等成了亲才发现,崇安侯府跟萧贵妃实在过从太密,手脚又太长,对他的仕途指手画脚的,想让他跟着站在萧贵妃一派,这才令他生了不耐烦,便跟崇安侯府疏远 了。只是孟宋氏没看明白丈夫为什么不愿意亲近娘家,倒是极力修补娘家和夫家的关系,结果这边孟文敷刚跟崇安侯府撇开关系呢,那边孟宋氏又将这线连上了,后 面令孟文敷为了躲开崇安侯府的纠缠不得已选择了外放,八九后才回京来。
    孟文敷是他准备用来帮衬莺莺的,他喜欢莺莺,虽然这份喜欢未必比得上他对仕途的看重,但选他会比选其他人对莺莺更忠心。但这一切的前提,也要孟文敷有这份自知自明。
    当年莺莺离京在南疆找他时,他可是听过她那位夫人在莺莺前脚一走,后脚便准备了一位跟莺莺像极了的妾室。他知道莺莺对孟文敷没有心思,所以放心让孟文敷站在莺莺身后,但若孟文敷真敢在家中放一位跟莺莺相似的妾室,这却要让他恶心了。
    好在孟文敷不像孟宋氏那样拎不清,转头马上就将那位姑娘送到尼姑庵去落发成了尼姑,只是他跟孟宋氏之前的夫妻感情却是从那时疏淡起来。
    不过这样一位看不清形势的夫人,也的确很难让人敬重起来。
    徐莺见太子说完这句话便不说了,眼睛沉思着不知道在想什么。徐莺不由伸手在他下巴上轻轻抓了抓,问道:“你在想什么?”
    太子回过神来,然后低头看着她,用手指细细描摹着她的眉毛,柔声道:“在想怎么对我们莺莺好。”
    徐莺心里小甜蜜了一下,伸手拿着他的手放在嘴里含了含,甜蜜道:“想现在这样好就可以了。”
    皇帝捏了捏她的鼻子,低头用自己的鼻子顶在她的鼻子上。她的脸上带着桂花脂的香味,浅浅淡淡的清香,十分的好闻。太子不由闭上言情,轻轻嗅着,如同享受一般。
    徐莺有些调皮起来,伸出舌头在他鼻梁上舔了一下。温热柔软的舌头扫过,痒痒的,让人感觉一阵的骚动。
    皇帝的嘴角弯了起来,趁她不注意,迅速的含住她的舌头,然后轻轻的吮吸着,时不时的吸一下。好一会之后,直到徐莺感觉自己的舌头都已经被人吮麻了,他才放开她的舌头,然后又细细的描摹起自己的唇来。
    温情如水,细细无声。风在外面吹着树叶沙沙声,在这寂静的夜里变得格外清晰。
    而后屋里的烛灯相继而灭,守夜的杏香和梨香听着屋里断断续续传来的娇媚之音,相视一笑。
    而此时在另一边的孟府里,气氛便没有这么和谐了。
    孟大姑娘端着粥跪站在孟宋氏的床前,劝靠坐在床上,精神恹恹的孟宋氏道:“娘,我让下人给你做了些粥,你好歹吃一点吧。”
    孟宋氏却没有胃口,对着女儿摇了摇头。
    孟大姑娘叹了口气,将手上的粥交给身边的丫鬟,然后继续劝她道:“娘,您这是何必呢,饿坏了自个的身体,难受的还不是自己。何况爹爹并不是有心责怪你,您又不是不知道,爹爹有时候急起来就跟枪口似的,您体谅体谅他。”
    什么急起来跟枪口似的,他一向沉稳持重,万事都是泰山不崩于前,哪里有急的时候。他分明是清醒着,却仍是对她口出恶言。她想到他说的那些话,她真是连想死的心都有看了。
    他说他后悔娶了她,可不是后悔,他是不是想若是没有娶她,他当初就可以娶那个人了。是她妨碍了他,让他错失了她。他不愿意让娟姐儿进宫,不过是怕娟姐儿会妨碍了那个人而已。他心里眼里都只有那个人,哪里能看得见她们母女几人。
    娘家失势的女人可怜,他也不过是看她没有娘家替她撑腰了而已,所以连尊重都不愿意给她了。
    孟宋氏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的长女,问道:“娟姐儿,你是不是也觉得娘做错了?”
    孟大姑娘是知道自己这个娘的性子的,哪敢说是,忙道:“不是娘错了,是爹爹的错,是爹爹不该对您发脾气。”
    孟 宋氏拉着孟大姑娘的手道:“娟姐儿,你爹爹是靠不住的,娘命苦,如今娘家失势,膝下又没个儿子傍身,娘能依靠的也只有你们姐妹二人,所以娘才希望你进宫。 皇上虽然现在宠爱庄妃,但男人便是这样,女人再美看多了也就腻了,何况庄妃本算不上绝色。你无论模样还是心性,都是最好的,你看今日皇上不就对你高看一眼 吗,所以娘指望着你能给娘挣下脸面,给娘撑腰。”
    孟大姑娘心道,庄妃算不上绝色,难道她就是绝色了,皇上要真只看美色,那就该去宠爱赵宁妃了。何况,皇上若能轻易对庄妃腻了,就算真的看上她,以后也能对她腻了。
    只是母亲现在被自己的处境都迷住了眼,急急的只想抓一根浮木,这些都不愿意去想罢了。
    孟大姑娘不想逆着母亲,以免让她敏感的心以为连她这个女儿也抛弃了她,只能顺着她的话道:“我知道了娘,女儿都听您的。”
    孟大姑娘细言安慰了孟宋氏一会,然后才从屋子里出来。在门口正好看到来看母亲的孟二姑娘,孟大姑娘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去陪陪母亲,我找爹爹说说话。”
    孟二姑娘点了点头,道了一声“姐姐好好劝劝爹爹,让他别生娘的气了。”然后才进了屋子。
    孟大姑娘回了自己院子,找了一饼好茶出来,用一翁自己去年收集了的梅花雪水煮了,然后端着茶去了孟文敷的书房。
    孟文敷正在书房里抄经书消气,见女儿进来,问道:“去看你母亲过来?”
    孟大姑娘道是,然后笑着举了举手中的茶壶,道:“爹爹,我给你煮了一壶茶,用去年收集的雪水煮的。”说着端着茶壶进来,道了茶到茶碗里,亲自奉给了孟文敷。
    孟文敷接过来喝了一口,然后才道:“说吧,找爹爹什么事。”
    孟大姑娘道:“爹爹,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娘计较,娘并非要故意惹怒爹爹的。您要生气就跟我生气好了,今日在宫里是我跟皇上说话的。”
    孟文敷叹了一口气,然后看着孟大姑娘问道:“娟姐儿,你想不想进宫?”
    孟大姑娘摇了摇头,道:“不想。”
    孟文敷道:“既然你不想,为何……”
    孟大姑娘打断他道:“爹爹,您是不是想问我既然不想,为何会愿意跟着娘请来的麽麽学规矩,今日还愿意一起进宫?”
    孟文敷没有说话,只是望着她等着她回答。
    孟 大姑娘叹了一口气,道:“娘如今这个样子,我们若稍不顺着她的心意,她便要多想,女儿实在不忍心让她难受。何况便是不进宫,我跟着麽麽多学些东西,对我以 后总是有好处的。至于进宫……”她说着,有些调皮的笑了笑,接着道:“女儿长这么大还没进过宫,对皇宫也是好奇得很呢。”
    孟大姑 娘说着,又继续叹了一口气,道:“庄妃娘娘的运气固然令人羡慕,皇上亦是个能让人心生仰慕的人。可是这世上又有几个人能有庄妃娘娘的运气呢,女儿可没有这 么大的自信,进了宫就一定能得皇上的宠。何况女儿便是没有经历过,也知道宫里不是普通的后宅可以比的,哪里无一不惊险,女儿何必去凑那个热闹,过那种战战 兢兢的生活。”
    孟文敷拍了拍她的肩,高兴而骄傲道:“果然是爹爹的女儿,能看事情看得通透。”真是比宋氏强多了。宋氏一个三十岁的人,看事情还不如只有十三岁的女儿。
    孟 大姑娘看出了父亲在想什么,替母亲辩解道:“爹爹,娘也不是看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因为外祖父家突然失势,让她有些不安心罢了。娘有些事固然做得不对,但 她也是个可怜的人。”女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是娘家,二是儿子,三是丈夫的宠爱,现在这三样她一样都没有,偏偏父亲所有行事看起来都像是为了庄妃,所以她 才会惶恐不安,才会没有安全感,所以频频出昏招。
    但孟文敷却不会像孟大姑娘这样去体谅孟宋氏,崇安侯府固然是失势了,但她靠的是 娘家不成,她的诰命她的地位她优渥的生活,哪一样不是他替她挣下的,嫁了他十几年,心心念念的还是娘家,哪一个男人会高兴。她虽然没了儿子,但他难道让妾 室越过了她去不成,这府里她仍是说一不二的当家主母,她又什么还不安心的。他不指望她能帮他什么,但她也别拖后腿啊。
    孟文敷也不想再说她,免得好不容易消下去的气又要出来,转而跟孟大姑娘道:“我给你寻了一门亲事,是陆家的三公子,单名一个闵字。他长你三岁,身上有秀才的功名。无论品行和模样都是出挑的,与你正般配。”
    说着顿了顿,又道:“你年纪还小,我本是打算再看一段时间的,只是你母亲今日做出这样的事,亲事却要趁早定下来了。”无论如何都该先给宫里一个态度。
    十六岁就考中了秀才的功名,其他不说,至少才识是过关的。只是孟大姑娘仍有些疑问,她问道:“陆家是哪一家,倒是没听说过。”
    孟 文敷道:“陆闵的祖父陆祻是皇上的老师,皇上为太子时,陆祻被先帝责教导太子不力,引咎致仕,后面带着一家老小回了山东老家。陆闵是陆家长房的嫡次子,陆 家有家规,长房嫡长子要留家中守成,不得入仕,陆家二房的公子才识一般,陆家以后怕是会全力鼎助这位三公子入仕的。”
    他说着顿了顿,怕女儿听不懂,又道了一句:“皇上对陆太傅有愧,必定会对陆家有所补偿。”总之这位陆三公子的前程是一片大好。
    孟大姑娘点了点头,又有些不解的问道:“当初可是陆太傅或皇上做了什么事,才会被先帝责备教导太子不力?”
    孟文敷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抿唇不语。皇上不是嫌弃陆太傅没有将太子教好,而是嫌弃他教得太好了,好得令他升起了危机感。而只要天子看不顺眼,就算没做什么,也能被鸡蛋里挑骨头挖出几件错事来。
    孟文敷没有说,孟大姑娘也没有再问。父亲总不会害她的,他既然说陆家是好的,是值得托付的夫家,那必然是值得嫁的人家。
    没多久之后,孟大姑娘和陆闵的亲事很快便定了下来,只是因为双方年纪都还小,两家约定了过两年等孟大姑娘及笄了再成亲。
    而宫里皇上听到消息后,则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徐莺听到消息后也是很高兴的,觉得孟大人真是会办事,大大的好官啊!她高兴之余,加上真心看孟大姑娘挺顺眼的,倒是常将这小姑娘叫进来说话,也算是给她做面子了。


☆、第132章 
    等先帝的百日国孝过完的时候,夏天也就差不多过去了,在一转眼也就到了秋季。
    春夏秋冬;徐莺最爱的就是春秋两季,既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冷不热的天气,人的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国孝期间,禁止饮酒宴请,娱乐歌舞,那些被拘得久了的勋贵官宦士大夫早就已经蠢蠢欲动了;就是那些贵女命妇等国孝一结束的时候;也迫不及待的脱下了素衣;换上的华服;今天不是参加那家的宴请;就是明日去她家赏花,或者三三两两的约出来到寺庙或别庄里踏游。
    就是皇帝也有些坐不住了;到了九月初九那一日,便带了王公大臣;率领精骑兵队去千景山狩猎。
    千景山从大齐开国以来便是皇家的猎场。大齐是从马背上夺得的天下;高祖时,为了让王公子弟百官臣民能够继续崇尚于武,不耽废武艺,便将千景山开辟出来,做了皇家的猎场。
    高祖和太祖都是尚武之人,在高祖和太祖时期,每天春秋两季都会在这里举行皇家狩猎活动。但到了先帝时期,先帝因为偏重于文而轻武,对春猎和秋猎倒是举办得少了,有心情的时候举行一下,没心情的时候也就停了,所以多少有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意。
    而比起先帝来,太子明显更像他的祖父和高祖父,他自己便是出征过的将才,对武一项要比先帝要重视。
    秋猎时候不能带女眷,但这并不包括皇帝。徐莺自然要跟着侍奉在帝侧的,还有跟着去的有三公主。
    早在皇帝说要去狩猎的时候,三公主便吵着说要一起去了。徐莺本不想她去,三公主太小了,狩猎场上刀箭无眼,万一伤了三公主怎么办。
    但皇帝对三公主一向有些宠爱无度,三公主软磨硬泡,对皇帝端茶送水,撒娇卖萌的求带,最后终于被三公主说动了,见徐莺担心,跟她道:“到时候找个信得过的人看着她就行了。”
    四 皇子见三公主去他也想去,学三公主撒娇卖萌,但这一只吃亏在年龄,最终没将皇帝和徐莺说动。三公主好歹说四岁多快五岁了,但四皇子三岁都还不足,徐莺答应 让三公主去已经是限度了,若是四皇子再跟着去那简直就是要她的命。所以最后四皇子和五皇子被徐莺留在了宫里扔给了刘淑女照顾。
    四皇子对自己不能去很是不高兴,秋猎前的一整天都跟在徐莺尾巴后面,也不说话,徐莺走到哪他跟到哪,眼睛巴巴的望着徐莺,露出一种十分委屈又怨念的表情来,俨然一个被抛弃的小孩,让徐莺可怜得差一点就要答应了他。
    偏偏三公主还故意在他跟前炫耀,得意洋洋的跟他道:“昭儿你好好呆在家里跟弟弟玩,我跟父皇母妃去打猎,我打一只兔子回来给你。”气得四皇子一整个晚上都没有跟她说话。
    除 了徐莺和三公主以外,一起去的还有大皇子和二皇子。大皇子已经十岁了,在这时代,十岁已经能算半个大人了,但大皇子被柳淑妃宠得还像是个孩子。皇帝一直担 心这个长子会被柳淑妃给养废了,所以觉得将他带出来多见识对他有好处,且为了切断他对柳淑妃的依赖,故意将淑妃留在了宫里。
    而至于二皇孙,他自被杜邈医治了一年,如今身体已经大好。虽然说比平常的孩子看起来还是弱一些,但也不是像从前那样见风就倒。皇帝对他的期望更明显,他是以后要继承他大业的人,越加要多见识。虽然跟着去不能参与狩猎,但在旁边多看看也是好的。
    等到了出发的那一天,徐莺才知道,皇帝找来看着三郡主的所谓信得过的人原来是徐鸰。
    徐鸰如今是十五岁,已经长成了一个英挺的小公子。他的面容和徐莺有些相似,但因为常年习武的原因,又比她多了份英气,穿着戎服站在一群世家公子之间,却不会被湮灭了风采。
    见到徐莺,徐鸰跑过来笑着喊了一声“姐姐”。
    徐鸰现在在金吾卫任职,金吾卫本就属于皇帝的亲兵,皇帝狩猎,他们自然要随扈在侧的。将三公主交给徐鸰,徐莺自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徐莺跟他说了几句话,然后皇帝走了过来,拍了拍徐鸰的肩膀道:“替朕好好看着三公主。”
    徐鸰拍着胸脯笑着道:“皇上和娘娘放心,臣一定将三公主保护得毫发无伤。”
    皇帝略点了点头,跟他说了几句话,然后才各自上马。
    徐莺在没有跟皇帝之前,是没有学过骑马的,主要是那时候的徐家没有这种条件。后面跟了皇帝,皇帝有兴致的时候虽然会教一教她,但到底天赋有限,徐莺骑马的技术十分的有限。
    皇 帝也知道徐莺的马术水平,也不另外给她安排马车或马匹了,直接将她抱到了自己的马上来,跟自己共乘一匹。周围王公大臣见了,不由跟身旁的同僚互视一眼,脸 上俱多多少少有些惊异。从前他们虽知道徐庄妃得宠,但到底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实,如今亲眼看着皇帝连骑个马都要跟庄妃共乘一匹,如此的宠爱,不能不令人惊异 了。
    皇帝不在乎百官的看法,徐莺对百官表现出来的惊诧则是装作没看见。总之这种时候,她还是很享受在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受宠的。
    不过被徐鸰带到马上的三公主却有些不满意了,嚷着道:“我不要跟舅舅坐一匹马,我要坐父皇的马。”
    皇帝在马上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脑袋道:“昕儿乖啊,父皇的马已经坐了母妃了,你乖乖跟舅舅一起。”
    三公主讨价还价道:“我很轻的,你把我放在母后的前面就行了。”
    皇帝道:“这样昕儿会摔下来的,摔下来昕儿父皇和母妃可要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