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妾[金推]-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什么也没对江淑女说,当时就甩了袖子出了江婉玉的院子,然后回了徐莺的院子。
    太子当时想到,既然江淑女没将二郡主放在心上,那就别养了,自有人愿意养着二郡主。
    太 子最开始想的是,干脆将二郡主记在太子妃名下交给太子妃来养,只是后面想到这样其实有些不妥。先不说太子妃愿不愿意养一个庶出的女儿,就说将她记在了太子 妃名下,她便成了名义上的嫡次女,以后若太子妃再有了女儿,反而要屈居她之下。再者,比起二郡主来,太子心里到底还是更疼三郡主一些,也不愿意让三郡主屈 居二郡主之下。
    而赵嫔院里养着曦儿和昹儿,昹儿又是身体弱的,赵嫔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养一个孩子。杨选侍上蹿下跳的性子太子不信任,孩子交给她来养,她只怕做得会比江淑女更过分,刘淑女他压根就没想过。
    太子想来想去,最终觉得柳嫔是最合适的。晅儿已经五岁了,他已经不大需要人像照顾刚出生的孩子那样来花费精力来照顾他了,况且晅儿是庶长子,他并不打算再让柳嫔有孩子,将二郡主记在她名下正正好,一来补偿了柳嫔,二来也提高了二郡主的身份。
    但太子自己也是自小失母,知道养母再好也不能代替生母,也没打算阻断了江婉玉和二郡主的母女情分,于是干脆让江婉玉和二郡主一同住到了柳嫔的南院去,对外说的是由柳嫔和江婉玉一同照顾二郡主。
    反正江淑女不是跟柳嫔交好,她们爱拉帮结派,就将她们凑作堆去,也希望江淑女能记住这次教训,以后对二郡主多用点心。
    杏香说完之后,很是幸灾乐祸的道:“要我说,江淑女这就是该。”让她来她们院里截人,看吧,你以为截了就能让你吃下去了。
    徐莺听完之后却很不知道怎么说,江淑女怎么对二郡主她还是看在眼里的,真的还是十分尽心尽力的,毕竟是从她肚子出来的,怎么可能不疼,只是她的疼爱方式跟太子想的疼爱方式有些不同。
    说不定江婉玉还觉得,自己这样做还是为了二郡主着想,二郡主没有兄弟,以后没有人撑腰。要是她能给她生个弟弟出来,以后二郡主的日子肯定更好过一些,就是她们在府里,下人们也会高看她们一眼。
    这样想法徐莺能理解,就比如自己,也是觉得三郡主以后有个兄弟帮扶路子会好走一些,没办法,古代就是这么坑爹,对女子的要求严苛,哪怕以后她是公主了,普通人是不能轻易欺负了她,但她那些不同母的兄弟呢?庶母、嫡母呢?
    但太子分明不是这样认为的,他想的是,她的女儿,以后谁能给她委屈受。现在二郡主生病了,江淑女这个当妈的,就应该床前床后衣不解带的用心照顾,这个时候你还来找他上床,分明就是对二郡主不尽心。
    结果两厢的想法不一样,然后矛盾就产生了。
    也 不知道江淑女如今的心情如何,本来属于自己的女儿,如今却变成别人的了,就算是太子还看在二郡主的份上,留她在二郡主身边照顾,但以后二郡主要喊母妃的人 变成了柳嫔,喊自己反而只能叫“庶母妃”。二郡主如今不能说话还没那么深的感触,等以后二郡主会说话了,有得她心痛的。
    徐莺为江淑女叹息了两声,但到底不是自己能插手的事,于是叹息一声也就过去了。
    而这个时候,又有宫女从外面走进来,对徐莺屈了屈膝,道:“安陵郡主使了人来拜见娘娘,说是安陵郡主喜爱三郡主,给三郡主送了点东西,太子妃那边让人将来人领到了娘娘这里。”
    徐莺有些稀奇,问杏香道:“安陵郡主来找我们做什么?”他们统共就见了一次面好么,要说她喜爱三郡主,只见过一次面的孩子,她才不相信她会喜爱到还专门送东西过来的程度。
    还有三郡主满月那一次,安陵郡主故意当着太子妃的面喊她“小嫂嫂”,她当是听着这样的称呼爽过了头没想清楚,过后她就感觉到了,安陵郡主好像是故意拿她针对太子妃,也不知道她和太子妃有什么过节。
    这次她又专门送了东西来,总让她有种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感觉。而且她这样,真的不会让她得罪太子妃?
    杏香也不明白安陵郡主的来意,对她摇了摇头。
    徐莺叹了口气,对宫女道:“将人请进来吧。”太子妃都让将人领到她这边来了,她不见,反而像是有什么了,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见。何况安陵郡主在皇家受宠,也不是她能随便拒绝的。


☆、第61章 
    安陵郡主使来的,是一位年约四十的麽麽;姓葛;人称葛麽麽。据闻是安陵郡主的奶麽麽;十分得她的信重。
    葛麽麽长相憨厚,一进来就对徐莺行了礼,然后笑盈盈的道:“早就听我们家郡主说过;选侍娘娘长得如天仙一般;如今一看娘娘,果真如同天生的仙女下凡。”
    徐 莺对葛麽麽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很是佩服,若说以前在郧阳的时候,她觉得自己长得还可以的话,在进了东宫之后;这点自信心早就被打击得不剩了。比美貌,东宫的 赵婳、柳嫔和江婉玉都比她漂亮。特别是有赵婳这个能惊为天人的珠玉在前面比着,她哪里敢说自己是仙女下凡。她不信葛麽麽没有见过赵婳,就是没有见过也可能 听过,但人家就是能将你夸成天下第一美人,而且不仅夸,人家夸得好像还跟真的一样,实在不能不令人佩服……但也一听就让人对她产生好感。
    话说来,哪个女人不喜欢自己长得漂亮,哪个女人不喜欢别人夸自己漂亮,徐莺自觉是个俗人,就是这么肤浅。
    徐莺微垂头羞涩的道:“哪里,哪里,麽麽过誉了。”
    葛 麽麽含笑不语,接着才继续道:“我们郡主自己还没有孩子,见着孩子就会多喜爱几分,特别是三郡主满月礼那天见了三郡主,更是喜爱到了心坎里去,回去之后就 茶不思饭不想的,天天都念叨得很。后面郡主想到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玩具都还留着,便让奴婢们都翻了出来,说是要给三郡主送来,留着给三郡主大些的时候玩。”
    说完便对身后的宫女使了使眼色,让人将两个樟木大箱子抬了上来。
    徐莺一开始听她说是送东西给三郡主,原本以为只是一两件,没想到人家是论箱装的。徐莺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道:“这怎么好意思,让郡主太破费了。”
    葛麽麽抿唇笑着道:“郡主说了,她的孩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来,这些东西留着也是生尘,如今给了三郡主,也算是物有所值了。若是娘娘觉得为难,他日她上门拜访的时候,娘娘让她多抱三郡主一会就好,说不定能沾点三郡主的福气,给她带个孩儿出来。”
    人家话既然已经说到这样了,徐莺也只好道谢道:“代我向郡主道个谢。”
    葛麽麽笑了笑,又道:“我们郡主听说娘娘升了选侍,还让奴婢给娘娘带了一份贺礼来。”
    说着从身后的宫女手上接了一个长宽三寸的匣子,亲手交到了徐莺的手中。
    徐莺打开匣子看了一下,里面竟然是个有五岁孩子拳头大的夜明珠。徐莺得太子的赏赐多,不是没有见过夜明珠,但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夜明珠。这东西就跟现代的钻石一样,体积越大,价值也是跟着翻倍儿增大的。
    徐莺在心里惊叹了一下,心道,安陵郡主这么大手笔,只怕所求不小。
    但直到葛麽麽送完东西告辞,徐莺都没听到她说起想求的是什么事,仿佛她真的只是来送礼的,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葛麽麽走后,徐莺让人将她送来的两个箱子打开,里面放的一应都是小孩子的玩具,什么绣球啊、弹珠啊、棋子啊、九连环啊、不倒翁啊、风车啊、白釉彩绘陶猫啊,陶娃娃呀,文房四宝啊,都是有些旧的东西,看着倒真像是安陵郡主小时候玩过的。
    徐莺在那里还发现了不少名贵之物,比如说一副棋子,就是用冰花芙蓉玉制成的,通体淡粉,通透温润,十分漂亮,还有一套文房四宝和一本开蒙用的千字文,看着像是前朝的古籍。这样的东西越旧越有价值,且不是用银子可以衡量的。
    徐莺看着这些东西很是叹了口气,然后令人将芳姑姑请了过来,说了安陵郡主让人送东西来的事,又说了三郡主满月礼那天发生的事,再将她送的东西指给她看,然后问她道:“你说安陵郡主送东西来,究竟是什么用意?”
    芳姑姑微微沉思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应该是为了春王府过继的事情吧。”
    然后芳姑姑跟娓娓说起道,春王没有儿子,现在年纪大了也基本生不出儿子了,自然就要从旁支那里过继一个儿子来继承香火并承袭爵位。春王只有皇帝一个亲兄弟,他的亲侄子全都是皇子,这些他是不敢肖想的,他便打算从堂兄弟那里过继一个儿子来。
    春 王看中的是自己的堂兄弟桓郡王家中的一个小儿子,也跟桓郡王说好了,报到了皇帝那里,春王跟永安帝的关系还算亲和,原本以为很快就会有圣旨下来的,结果事 情拖了几个月,皇帝一直不给答复,春王隐隐的追着问,也没问出个结果来。春王和春王妃自然也就急了,而春王府是安陵郡主的娘家,娘家能不能过继到一个兄 弟,能不能保住爵位,跟她由着切身利益的关系,安陵郡主自然也跟着关心。
    徐莺问道:“春王府要过继孩子,跟太子妃有什么关系,我看安陵郡主隐隐有些针对太子妃的感觉。”
    芳 姑姑道:“娘娘不知道,春王过继的事情,便是被太子妃的娘家,魏国公横插了一杆,这才耽搁下来。春王和春王妃原本是看中桓郡王一个妾室生的小儿子,刚一 岁,打的是年纪还小能养熟的主意。但当年太宗为怕王爷越封越多,给朝廷留下负担,规定了亲王要降等承爵,像桓郡王,其父是太宗的亲兄弟,原本封的是桓王, 等现在的桓郡王承爵,便是郡王,再等下一代时,便就只是国公了。
    但桓郡王妃生有两个儿子,除了长子以后继承爵位要当国公之外,次 子现在还没着落呢。桓郡王妃怎么愿意让个庶子过继到春王府去,以后做个比她长子还高一级的郡王。桓郡王妃想将次子过继给春王,找了春王妃来商量,但桓郡王 妃的次子已经十几岁快娶亲的年纪了,早就养不家了,春王妃没同意,后来春王妃便找了魏国公。
    魏国公便以桓郡王庶子若过继春王府,以后爵位上要压了嫡出的兄长一头,会乱了嫡庶为由,请求皇上下旨令桓郡王嫡次子过继。”
    徐莺仍是不解的道:“春王要过继桓郡王府的孩子,这都是春王府和桓郡王府两家的事,关魏国公什么事,他为何要横插一手。”这样简直是白招人很。
    芳姑姑继续道:“这位桓郡王妃,是魏国公府亲表妹。”
    徐莺“哦”了一下,终于明白了。春王以后就是降等了,那也是郡王府,若是能得这样一门亲戚,那对自家也是一个助力。桓郡王妃是次子就是魏国公的表侄子,他若继承了春王府,他对他又有帮佐之恩,他以后会向着魏国公简直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了。
    而对于春王夫妇来说,一个一岁还不记事,以后能慢慢培养感情的养子和一个已经十几岁了,跟生母已经有了深厚感情的养子,该选哪一个也几乎是不用考虑的事情了。就是安陵郡主,想要的自然也是一个以后可以养得家的弟弟。
    也是因为魏国公在这里面横插一脚,让春王府过继的事拖到了现在,所以安陵郡主才会恼恨上出身魏国公府的太子妃,甚至不惜故意喊她“小嫂嫂”来刺她。
    那安陵郡主送她和三郡主的礼又是什么意思呢?想让她帮她在太子面前说话?
    徐莺并不觉得太子会喜欢自己插手他外面的事,所以问芳姑姑道:“您说,我是不是应该将这些东西退回去?”
    芳姑姑想了一下,然后道:“娘娘不如将安陵郡主送东西的事跟殿下提一提,看殿下是什么意思,若殿下说可以将东西收下,那娘娘便将东西收下来,以后也可以继续和安陵郡主相交,不说别的,能留下几分情谊也是好的。”
    徐莺却觉得这有些并不妥当。
    芳姑姑看出她的担忧,劝道:“娘娘,您如今得太子的宠爱,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很多,以后求到娘娘这里的人,娘娘不如看着殿下的意思,能交好的就交好了,留下一二分人情,这以后就是娘娘的人脉。”
    徐 莺明白芳姑姑的意思,世人信奉枕头风,她得太子的宠,以后想求太子办事的人,很可能就会走她的路子。这些来走她路子的人,她不用急着拒绝,先告诉了太子, 若太子愿意帮且不忌讳她相交的,那她就收礼相交,若太子不愿意帮的,那就退礼拒绝。这样的想法不能说不对,但总有种她做了之后,她和太子的感情就不那么纯 粹了的感觉。
    芳姑姑继续悄声劝她道:“娘娘,殿下是还没登上那个大位,东宫现在也是四处受敌,各位娘娘们为了大局着想,行事都会 克制,免得给太子拖了后腿。但是等殿下荣登大宝之后,大家的行事可就不会那么多的顾忌了。娘娘总要为以后打算,娘娘没有娘家依靠,无论宫内宫外,总要有几 个人能相帮的。”这也不是说让她为了去害别人,而是为了别人来害她的时候,总有几个为她说话的人。
    徐莺知道她说得都对,但心里总过不了那个坎,于是便道:“让我想想吧。”
    芳姑姑也知道这种事,总要她自己想通才行的,便也不再多说。
    在芳姑姑看来,徐选侍哪里都好,就是将太子看得太重了些,都说皇家的女人,总要冷血无情才能走到最后,徐选侍这样深情的性子,也不知道能走多远。
    但转头她又一想,徐选侍对太子有情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心中无情,哪怕装得再像那也是虚情假意,太子在宫闱里生活了这么多年的人,难道真的就能随意被几个女人瞒骗而看不出来,只要徐才人对太子的情谊是真的,就不怕太子看不到。
    徐选侍在东宫并不算多么出彩的人,但却能得太子喜欢,未必不是因为她对太子一心一意。女人只要有男人护着,就胜过别人使出千种手段。只怕到最后,这位徐选侍反而是活得最长久最好的人。
    等到了晚上,太子来西院的时候,徐莺便将安陵郡主来送礼的事情说了,另外还说个芳姑姑跟她说的话,只是略过了要她利用这个跟安陵郡主相交的事。
    太 子听过后,跟着便道:“春王叔既然是给自己过继儿子,自然要从自己这边考虑,何况孩子过继给了春王叔,那便是春王叔的嫡长子,与桓郡王叔家的两个小公子便 就只是堂兄弟关系,又哪里来的身份压过他的嫡出兄长之说。”没道理孩子都过继出去了,你还将人当成自家儿子看待。
    太子继续道:“魏国公的手实在伸得太长了,这说起来不过是我们皇家的家事,便是在普通人家,他一个外姓人也不能随意伸手。”
    太子转头又对徐莺道:“安陵既然说东西是送给昕儿的,那你便替昕儿留着吧,等她大一点再给她。春王叔就安陵这一个女儿,给她的东西必定都是好的。过后你再回一份礼过去,不用重了,免得安陵反而不安心。”
    徐莺听他的意思,那便是愿意帮安陵郡主的了,于是便听话的点了点头。
    太子又道:“安陵虽然有些小性子,但人还是不错的人,你以后也可以和她多走动走动。”
    徐莺再次听话的点了点头,“哦”了一声。
    太子见她不像是高兴的模样,脸上反而有些愁意,便走过来拉了她的手问道:“怎么了,你不喜欢安陵,不想和她相交?”
    徐莺摇了摇头,其实她对安陵郡主还是很有好感的,怎么说,她都是第一个喊她“小嫂嫂”的人啊,虽然那句小嫂嫂是故意用来气太子妃的。
    徐莺是心里藏不住事的人,特别是对太子,她有事从来不瞒着她,心里装着事不告诉他,她总觉得不得劲,好像心里装着一块大石头一样。于是她干脆将芳姑姑跟她说的话一五一十的跟太子说了。
    太子还以为她是在为什么为难,没想到是为这件事。太子不由笑了起来,问道:“那你不想按芳姑姑说的话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徐莺道:“我总觉得,好像我这样做了,是在利用殿下,会对不起殿下对我的好一样。”
    太子笑了笑,道:“芳姑姑说得不错,你确实需要几个相帮的人。”说着抱了她在怀里,亲了亲她的脸,道:“那这样,以后你能跟谁相交,不能跟谁相交,我帮你划出来好不好。这样你就是听我的命令去跟她们相交的,你也不用感觉是在利用我,觉得对不起我了。”
    徐莺抬着头想了想,好像真的是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太子只觉得她这个样子十分可爱,不由又亲了下。
    他就是喜欢这样的莺莺,无论何时都会珍惜他对她的情谊,不轻易挥霍,也不会利用他来得到什么东西,一心一意只将心用在他身上。她们总是看不满他对她的宠爱,可她们自问有没有莺莺这样纯粹待他的情谊。
    有时候站得越高越难得到真心,所以他珍惜莺莺对他的心。
    过了半个月之后,春王府过继的事情终于有了旨意,皇帝下了旨,春王最终还是过继了桓郡王那个妾室生的幼子。
    孩子被过继了的第二天,孩子的生母就提出了自己尘缘已了,意欲出家为尼,出嫁的地方就在京郊的老姑庵。
    徐莺听到消息的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位妾室,她为了自己儿子,真的是什么都豁得出去。
    孩子以后长大了,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是过继的,也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倘若她还留在桓郡王府,以后难免和孩子有交集,春王夫妇不肯能不顾忌她生母的身份,以后难免会和养子有了嫌隙,还不如此时脱离红尘让春王夫妇消除了这个担忧,这样便能一心一意的对待养子。
    更何况,因为过继的事,桓郡王妃不可能不记恨于她,她又不能跟着儿子到春王府去,留在桓郡王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了桓郡王妃的毒手,出家了,说不定反而能得个善终。
    所以说,那位妾室也是聪明又能豁得出去的人。
    春王府过继的事情了了没几天,安陵郡主上门来找徐莺,还给她送了一副字画做谢礼。
    徐莺对字画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安陵郡主送的这幅《千山飞鸟图》是前朝名家张端所画的。张端是个怪人,一生画画无数,但死前却将自己所画的画全都烧了,唯留下来的只有三幅,这幅《千山飞鸟图》就是其中之一,价值万金,十分珍贵。
    徐莺嫌这份礼太贵重,不想收,安陵郡主却将画塞到她手上,道:“我娘家的事多亏了你,比起能过继的事,这幅画算什么,所以这都是你应得的。”
    徐莺道:“这件事其实我没帮什么忙,帮忙的是殿下,我实在受之有愧。”
    安 陵郡主无论说话还是行事,都比上次要爽朗了许多。她道:“我知道,但这件事要不是你帮着在殿下面前提起,殿下也不会出手帮忙。我安陵虽然脾气不大好,但也 是知恩图报的性子,你帮了我娘家这件事,我记你的情。以后你有什么事要帮忙,只管跟我说一句话,我安陵能帮得上的,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徐莺道:“郡主说得太严重了,我哪里敢受郡主这样的恩惠。”
    安陵郡主道:“你只管将这句话记着就是,我安陵说到做到。”
    徐莺还要再说,安陵郡主却打断她道:“好了好了,我们不说这些了。三郡主呢,我进门后还没见过她呢,不如将她抱出来让我看看。”
    徐莺只好跟着转了话题道:“小孩子觉多,她还在睡着呢。”
    安陵道:“那我就在这里等等吧,等她醒了抱出来让我看看。”大有一副不见到三郡主誓不罢休的态势。
    徐 莺有些意外,安陵见了,放下手中的茶杯,笑道:“你以为我说喜欢三郡主是跟你说着玩的或是为了讨好你?”说着顿了顿,又道:“虽然是有点,但我也是真心喜 欢三郡主,不说其他的,就说我让葛麽麽送给三郡主的那两箱东西,那可真的是我小时候玩的,有些东西,像那个白釉彩绘陶猫,那可是我父王亲手给我做的,要不 是因为喜欢三郡主,我才不舍得送她呢。”
    徐莺笑道:“那可真的要谢谢郡主了。”
    安陵摆摆手道:“你们不嫌是我用过的旧物就好。”
    等三郡主醒了之后,徐莺让奶娘将她抱出来。安陵一见到她,一双眼睛都在发亮,伸着手道:“来来,快将三郡主抱到我这里?”
    奶娘去看徐莺的脸色,在得到徐莺的点头之后,才将三郡主给了安陵郡主。
    安陵抱着她,轻轻的晃着。三郡主仿佛还记得她,对着她笑了起来,“啊啊哦哦”的抬着手要去够安陵的脸,可惜手不够长,最后又想将头抬起来,可惜脖子的力气还不够大,没有抬起来。
    她试了几下之后没试成功,最终像是失望的叹息一样,“哦”了一声就躺回了襁褓里,脸上表现得十分失望。
    安陵看着她的脸,眼睛亮亮的,脸上皱起像是失望的样子,只觉得十分可爱,不由亲了亲她的脸,高兴的笑道:“你怎么这么可爱。”说着又抬头与徐莺道:“来跟我说说,你生孩子有没有什么秘诀,怎么能生出这么可爱的孩子,也让我学一学。”
    徐莺道:“哪有什么秘诀,小孩子都是这样的。”
    安陵却道:“不是,我见过大堂嫂家的孩子,长得呆呆的,一点都没有我们昕儿可爱。”说着逗了她一会,又叹口气道:“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有福气,生个像昕儿这样的孩子。”
    徐莺是知道她成亲几年,但却一直没能怀上孩子的,不由安慰她道:“郡主不用急,生孩子也是讲究缘分的,郡主是个有福气的人,等缘分到了,一定能生下麟儿的。”
    安陵郡主却摇了摇头,不像徐莺说得那样放宽心。
    她母亲的子嗣艰难,一辈子就生了她这一个女儿,到最后连个继承香火的儿子都没有。而她也不知道是不是像了自己母亲的体质,成亲之后,到如今也有三四年了,可一直都没有怀上。
    哪怕是怀上了小产了呢,也好过现在这样一点动静都没有,那至少表明自己还是能生的。
    安陵在心里叹了口气,也知道这些事强求不来,然后便低头继续去逗手上的孩子。
    安陵又道:“可惜我没有儿子,要不然就跟你定个娃娃亲,以后孩子进了我家的门,我定将她当成亲闺女一样疼。”
    徐莺笑笑,不说话。
    安陵抱着孩子几乎是不肯放手,半天下来,连奶娘都插不上手。一直到了傍晚,看着天色渐渐暗下来,她才依依不舍的将三郡主交给徐莺,然后告辞离开。
    走的时候还不忘跟徐莺道:“我过几天再来看她。”
    徐莺得了太子的话可以跟她来往,便也道:“欢迎。”


☆、第62章 
    徐莺坐在临窗的大炕上;炕下面垫了厚厚的锦垫,三郡主就被放在她前面的炕上。
    徐莺拿了一个大红彩绘描金的拨浪鼓,在三郡主的眼睛上面“咚咚咚”的摇了几下,笑着道:“来,昕儿看这里,看这里。”
    两个半月大的婴儿;正是对声音和颜色都好奇的时候。
    三郡主一边摇着自己的拳头一边目不转睛的看着她手中的拨浪鼓,看了一会儿便伸着那只沾满口水的手上来要抓。徐莺则在这个时候将拨浪鼓放到她的侧边,张着一双空空的手对她道:“没了,没了,昕儿找找看去哪儿了,昕儿的玩具去哪儿了?”
    三郡主看了一会她的手,又转头去看被她放在侧边的拨浪鼓;然后侧起一边的身子,想要翻身去够那个拨浪鼓。
    徐莺给她鼓掌道:“昕儿,加油,昕儿,加油。”
    只是三郡主总是翻到一半就不够力气,然后便又翻回去了。徐莺看得有趣,故意取笑她道:“昕儿好笨哦,翻身都不会。”
    三郡主翻了几次没成功,正觉丧气,又被亲娘打击,于是扁着嘴巴用眼神控诉:坏妈妈,不理你了。
    控诉完就将脑袋一转,给亲娘留了一个后脑勺,态度十分的傲娇。
    徐莺觉得今天也练习得差不多了,免得练多了对小孩子的颈椎不好,于是抱起三郡主一边哄她道:“哟哟哟,我们三郡主生气了。生气了不可爱了哟,生气会变丑哟。”说着将拨浪鼓拿到她面前,道:“妈妈将拨浪鼓拿给你,我们三郡主不生气了好不好。”
    不过人家三郡主非常有骨气,再次将脑袋一转,无视她手上的拨浪鼓。哼,刚才不给我,现在给我还不想要了呢。
    徐莺觉得这个女儿怎么看怎么可爱,不由低头亲了她一口,夸道:“我们三郡主好有个性哦,妈妈好喜欢你。”
    三郡主听得眼睛转了转,终于将脑袋转了回来。看在你夸我的份上,本郡主今天原谅你了。于是伸手去抓拨浪鼓上垂下来的小弹丸,然后拼命的扯。
    徐莺在炕上逗了一会女儿,等三郡主玩得累了之后,徐莺喂了她一次奶,哄睡了她,然后便将她放到自己房间里的小床上。
    三郡主睡得十分香甜,睡着了还不忘啧啧两声,仿佛是在回味刚刚吃到的奶水的味道。
    梨香这个时候从外面走了进来,轻声对徐莺道:“娘娘。”
    徐莺怕吵醒三郡主,回过头对她作了个嘘的动作,用眼神示意奶娘看好三郡主之后,然后自己才领着梨香轻手轻脚的出了外室。
    徐莺坐到小榻上,问梨香道:“什么事,说吧。”
    梨香凑近了徐莺,悄声道:“太子妃今日请了大夫。”
    请大夫?太子妃的身体有什么不对吗?
    梨香自然看清楚了徐莺的疑惑,开口解释道:“听说太子妃上个月已经没有换洗了。”
    正 院的篱笆扎得紧,太子妃的贴身衣物又是自己的贴身宫女来清洗的,所以有些东西难打听,但也不是一点蛛丝马迹都查不出来。就比如说,太子妃在月事上有点小毛 病,每到那几天都会疼上一疼,所以会令大夫开一些暖宫的药。但上个月,太子妃突然没有让人去外院找大夫开药了。东宫里谁不对子嗣敏感,特别最后进门的太子 妃和赵嫔,几乎每个人都盯着她们的肚子看,所以初打听到太子妃上个月没有吃药的时候,她们就已经有所怀疑了。
    徐莺已经是过来人,自然知道没有换洗代表着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太子妃很可能是怀孕了。
    赵婳比她先进东宫三个月,没想到最后还是太子妃先怀上孩子,也不知道是赵婳运气不好呢,还是太子妃的运气太好呢。
    徐莺在心里对赵婳小小的幸灾乐祸了一把,然后便对梨香吩咐道:“传令下去,让院子里的人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