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阙-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管事悚然一惊,急忙收拢心神,脸上的表情更加恭敬。

    “暴雨倾盆,总督府内有农大管家,我并不担心,我担心的是外面的百姓经不经得住这场雨。我想让你往总督府外跑一趟,看看左右邻居们有没有受灾的。若是有受灾的,就想尽办法帮一把。不管是要钱要物,你只管在帐房里支取。”

    其实,风重华担心的是城中的百姓。可她身为小王妃,最忌讳邀买名声。

    要那么好的名声做什么?做贤王吗?做了贤王还准备做什么?是不是下步就要登大宝了?

    所以上次固安伯夫人和刘夫人劝她派家丁出府时,她才会如此恼怒。

    这两位夫人就是瞧着她年纪小好哄,设了套子给她钻。

    眼见卫管事领命出去了,悯月不由皱紧了眉,“王妃,咱们左邻右舍受了灾自然是要看顾,可若是城中百姓受了灾呢?”

    风重华淡淡抬眸,“自有刘巡抚和一众衙门,我身为内宅之人,管那么多做什么?”

    上次谭夫人请她出面设粥棚,她设了。因为那是谭夫人出面相请的,城中所有的夫人都设了。

    可是这次的事情,若是城中其他的夫人不出头,她也不能出头。

    她能做的,就是给邻居们一点帮助。

    都说暴雨易收,可是这场雨却下了一日一夜也没有停歇。

    第二天早上,眼看雨势依旧没有减弱的势头,风重华有些着急了。

    昨天,派卫管事出门后,卫管事叫了家里的家丁和下人四处帮人修缮房屋。有几处百姓临时搭的窝棚被冲倒,风重华做主将这些百姓安置到城隍庙里。

    可是这雨势丝毫不见减小,城中受灾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

    眼见瓦剌大军就在城外几百里处,若是城中再因为受灾的事情起了民变,那麻烦可就大了。

    想到这里,她又唤卫阳过来,让他去给韩辰送信。

    韩辰和几位将军也正在为此事担忧,听了卫阳的话后当场拍板,“就由几位夫人出面处理此事。”这样的事情,按理应该由衙门处理更便利。

    可是现在衙门里为了瓦剌大军进犯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

    而且,现在街面上小偷小摸的事情也不少,都是借着兵乱之际发财的浪荡游侠。

    衙门里抓了不少,也关了不少。

    既然差役们吃紧,就只能请几位夫人代劳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夫人和固安伯夫人气得直咬牙。

    前些日子她们就为了城中的百姓去求见过风重华,可是风重华却将她她们给轰了出去。

    怎么这一转眼,风重华却又挑头帮灾民修缮房屋了?

    “她做得,别人做不得?”刘夫人破口大骂。

    固安伯夫人则是气得直撇嘴,“真是滑得不丢手,连丁点错处都抓不着。”

    城中的几位夫人帮百姓们修缮房屋的消息立时间就传播开来,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

    待到傍晚时雨势初歇,百姓们见到总督府里真走出了许多壮汉家丁,他们推着小车,小车上有木材和石料。

    百姓们无不欢声雷动。

    一时间,有料的帮料,有力气的帮力气,有钱的帮钱,帮着那些屋顶房塌的百姓修缮起了房屋。

    到掌灯时分,总督府附近的几间倒塌的房屋已经全部修缮完毕。

    若是遇到实在不能修的,也只能先迁到邻居家或是亲友家去住。

    一连忙了数日,城中的百姓算是安置下来。

    然而,城中的百姓也算是看明白了。总督府是出力出钱出料最多,也最不多说话的。谭府其次,剩下的几位不过是嘴上喊喊,一家送了几斤米面而已。

    百姓心中有杆秤,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不是光嘴上说说就相信的。

    后面,再有人说风重华的坏话,说不再有人信了。

    甚至还有人反驳过去。

    “小王妃如此良善一个人,怎么可能容许你们如此侮辱?难道你们就不知道小王妃身上带孝吗?难道她真的要在孝期生了孩子才能堵得了你们的嘴?说不定你们又会说,她孝期生子不忠不义不孝呢!”

    “是啊,”就有人接了话头往下说,“我看就是有人和总督府做对,不管总督府做什么都不对。施粥放粮,说人家邀买名声;帮百姓修缮房屋,说人家居心叵测。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才算是个好?”

    “恐怕是不管怎么做都不算好!有人就是看总督府不顺心,想除之而后快。”人群中,响起这句骇人听闻的话。

    众人齐齐转头,想要找出是谁说的。可是人群如山,哪里能找得到?

    然而,话题一引开,大家都纷纷议论起来。

    城中的议论很快就传到风重华的耳中,她淡淡一笑,并不理会。

    她担心的,只是城外的战事。

    韩辰已坐镇总督衙门多时了,也不知战事如何。

    虽然每天卫阳都会来向她回颤总督衙门的情况,心里总是不放心。她听说瓦剌知院阿来兵分了两路,一路围了赤城,一路直攻宣府。

    这雨势一停,想必瓦剌就会开始攻城了吧?

    仿佛是为了回应她的想法,半空中响起了一道闷闷的炸雷。

    随着这声雷响,一阵连绵不断的咻咻声在宣府上空响起。

    府里的丫鬟和下人顿时骇得面无人色。

    风重华一时间屏起呼吸,仔细地辩听着这到底是什么声音。

    过了有半刻钟,有个小丫鬟面色苍白地跑进来,“不好了,不好了,鞑子开始攻城了。”

    随着这声呼喊,整个宣府顿时动荡起来。

    从院外不时传来呼儿唤女声,还夹杂着妇人们的厉声尖叫。

    风重华命令家丁爬上墙头观看,只见宣府此时街面上大乱,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奔跑的百姓。

    百姓们从东头跑到西头,又从西头跑到东头。

    仿若没头苍蝇般乱钻……

    风重华深吸一口气,装作没事人似的喝了口茶,问身边的丫鬟,“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悯月等人一时不察,都没回过神来。

    倒是良玉胆子大,偷眼瞧了瞧博古架的自鸣钟,答了句,“已是申时(下午15点)了。”

    风重华目光不由一沉。

    下午攻城?证明瓦剌是准备打夜战了!

    她想了又想,开始有条不紊地吩咐起来,“大家都不要慌,不必乱。不过是场小小的战事,瓦剌很快就会退兵。”她吩咐悯月,“你去找农大管家,让他安排人手加紧内院巡防。府里这几日不论出入都必须要对牌,并且严禁外人进入。”又唤惜花,“你去找卫管事,让他领着家丁在外院巡防,着紧看着墙头和门户。若是遇到有人跳墙头的,不论是谁格杀勿论。”

    她的态度安危,看起来不慌不乱,很快就安定住了府里众人的心。

    看着府里的众人都按她的吩咐去忙了,她留下徐光和陶春说话。

    “小王爷把你们和一众家将留下来,你们可知是为何?”

    徐光和陶春互望了一眼,行了一个军礼,“敢为王妃效死!”

    “好!”风重华微微颌首,坐在上首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两个部将,“我发一道手令,持我手令者可斩尽不听令者。若是在府里看到有人里通外合,背主私逃者,斩!若是有私藏外人者,斩!若是擅开门户者,斩!”

    一连数个斩字,惊得徐光和陶春眼皮子直跳。

    风重华又道:“自今日起,你们便宿在内院。若是内院有人不听你等号令者,尽可斩之!”

    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若是内院乱了,只怕整个总督府都会乱了。

    见到徐光和陶春点头,风重华接着道:“若是,我是说若是,外院与前院失守。你等须尽快接应农大管家和卫管事等人进入内院。而后紧闭门户,死守内院,万万不可在外院与贼人纠缠……”

    “若内院失守……”风重华的眸光突地一黯,“我必不独活,令小王爷受辱!”

    逃?如果总督府破了,那就证明宣府破城了。根本就逃无可逃!她也不可能丢下韩辰自己逃。

    “王妃?”徐光和陶春同时惊呼,“末将纵是万死,也要护得王妃周全!”

 第301章大计将出
 

    听闻鞑子开始攻城,莫嫣吓得脸色苍白。

    瑟瑟发抖。

    听闻这些鞑子最是喜欢皇室之中的女子和妇人,像是北宋的靖康二帝,东京城被攻破之后,被掳走的皇后、妃子和公主多达几百人。

    若是宣府城破了怎么办?

    她是韩辰的侍媵,定然逃不过鞑子的手掌心。

    莫嫣越想越害怕,身子缩成了一团。

    就在这时,她听到院外传来鸣锣关门的声音。

    “这是什么声音?”莫嫣颤抖着问小婢阿宁。

    阿宁凝视静气地听了一会,不确定地道:“许是在关院门?”

    “你出去看看。”莫嫣急声道。

    阿宁福了一福,不带任何迟疑地出去了。

    过了片刻,阿宁回转,“回姑娘,是徐光和陶春率领着家将在巡查门禁,农大管家和卫管事已经分别去了前院和外院……”阿宁将打听到的事情与莫嫣说了一说。

    巡查门禁?莫嫣悚然一惊。

    岂不是说风重华要准备将几个院落的门禁全部封死?

    莫嫣顿时怒了!

    韩辰不在,风重华就敢这样自作主张封禁门户?难道风重华就不准备管前院和外院的那些人了吗?

    在京城时,农大管家对风重华忠心耿耿,就是这样回报农大管家的?

    不行!她不能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

    她要挽救农大管家的性命!她要去前面,找到农大管家,请农大管家领着所有的人回到内院。

    可是,她刚刚站起身,却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咻咻连响。

    然后就在天空看到数枚燃着的火箭。

    莫嫣尖叫一声,吓得坐回了椅子间。不过几息的时间,她就看到邻居院落里升起了冲天的烟火,紧接着传来尖叫声和咒骂声。

    莫嫣吓得瑟瑟发抖,半步也不敢动。

    直到过了一会,她又叫过阿宁,“你到前面去看看,把农大管家请过来。”

    “是。”阿宁虽是不解,却依旧按着莫嫣说得去做。

    见到阿宁就要出去,莫嫣突然道:“顺便再叫几个护院过来。”她住的地方是颍川堂的后罩房,就与风重华的卧室隔了一个走廊和花坛。

    在她看来,要几个护院进后罩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自己毕竟是韩辰的侍媵,叫护院保护她这是应有之题。

    可是万没有想到,阿宁刚刚出了后罩房就被人给赶了回来。

    “你说什么?”莫嫣脸色煞白地看着阿宁,“你连月亮门都没出去?”

    颍川堂的的正房两旁是耳房,耳房的旁边有穿堂,穿堂后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往东可以去往后院,往西是个月亮门通向后罩房。

    现在,这个小庭院中间有几个护院家将,阿宁刚走到这里,就被护院们客客气气地请了回来。

    “他们怎么敢?”莫嫣气得心头火起。

    她可是韩辰的侍媵,陛下御赐的侍媵。这些护院怎么这么大的胆?而且他们可还是老军士之后。

    老军士的后代不帮着她,居然听风重华的话?

    莫嫣越想越气,恨不得现在就去找风重华把理讲清。

    而此时,风重华正坐在檐廊下安排事情,方太太和洪哥儿有些惊惶地坐在她的身边。

    “各院人手一定要安排妥当,尤其是下人的居所,”风得华声音沉稳,令院中所有的人都心神大定。

    方太太听完风重华的话,连忙道:“方才王妃去接我们时,我就已经院中所有的人都撤了出来,我们奇芳阁就不用安排太多人手了。”

    风重华点了点头,“难得太太大度。”她又道,“纵是如此,巡查的人也必不可少。免得有人趁着院中无人,生出什么不该生的心思。”方家乃是大户,方太太娘家也是名儒。

    院中少不了一些好东西,风重华怕有人趁乱行窃。

    方太太感激地看了一眼风重华,就不再说话了。

    风重华就又开始分配起各人的职务来,院中的下人纷纷领了令,自去忙碌。

    虽是在战时,可是总督内却没有一丝乱象。

    就在这时,只见到天空中响起接连不断的咻咻声。

    这是瓦剌准备强攻的信号。

    风重华猛地站了起来,看着城门处的方向。

    韩辰今日在城楼上……

    城里城外喊杀声震天,士兵们兵刃相交,血肉纷飞。

    风重华站在总督府内,都可以听见外面的厮杀声。

    方太太担忧地看着火光升起来的地方,“不是说瓦剌人不善攻城吗?怎么会打得这么厉害?”

    风重华抿唇不语,心中却在想着前世的事情。

    前世,她对朝廷大事一向不闻不问,知道的也少。她只从叶宪的口里听过韩辰驻任辽东之后,压得鞑靼不敢抬头。

    前世,瓦剌的仗是谁打的?她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她只记得仗打败了,然后大梁朝对瓦剌割地称臣,永安帝的身体也是从兵败之后渐渐地不好起来。

    如果这一世,韩辰也败了?

    风重华紧紧咬着唇,双眉紧皱。

    穿堂附近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莫嫣的声音在穿堂附近响起。

    “我一番好意,怎在你口中就如此的不是?”莫嫣的声音即尖且利,而且还带着一丝恼怒,“你们这些人,莫不是看着小王妃年纪小就欺负她?什么眼见瓦剌围城怕城不安稳所以才要紧闭四门,莫不是你们这些人假传小王妃的意思?小王妃是何等样的人,又怎么会放着外院前院的人不管,让他们白白去送死……”

    听到莫嫣这样说,风重华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什么叫她年纪小?什么叫她让前面的人白白送死?

    就连旁边的方太太脸色都不好起来。

    这个莫嫣,实在是很没有体统!一个做小妾的,居然还想欺到主母头上?真是该杀!方太太连看都没看莫嫣,目不斜视。

    与风重华交往时日越久,越是觉得风重华的可爱之处愈多。风重华有缺点不假,人无完人嘛。

    人不可能一直不犯错,就像她,曾经有一段妄想搓合洪哥儿和风明怡。

    被风重华瞧出来后,她立时改正了态度。

    现在,风重华待她一如以前,甚至比以前更加亲厚。

    风重华待莫嫣不可谓不好,可是这个莫嫣,心眼比针还要小。

    “小王妃,这些人假传小王妃的话,真是该死。”莫嫣走到风重华面前,盈盈施了一礼。

    宣城大乱将至,她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身天青色的长衫更是衬得她容貌如花。

    风重华上上下下地看了看莫嫣。

 第302章没脸没皮


    “但不知别人假传了我的什么话?”风重华喝了一口茶,静静地望着莫嫣。

    不知为什么,莫嫣不敢与风重华对望,悄悄垂下了头。

    “有人说您准备放弃前面的人,只保正院。”莫嫣轻咬下唇,“小王妃,前面这些人世受汉王府大恩,纵是为汉王府死也不算什么。只是让他们这样死得不明不白,非明智所为。”

    她何时说过要放弃前面的人了?风重华皱紧了眉头,轻声问道:“此话听何人说的?”

    莫嫣诧异莫名,“都这么说啊!”

    “哦?都这么说?”风重华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冷声道,“但不知这个都,又是何人啊?”

    莫嫣怔了一下,觉得今日的风重华有些咄咄逼人。

    以往的风重华从来不与她计较,这让她产生了一个风重华不愿与自己做对的错觉。毕竟,自己的后面可是站着袁雪曼。

    可是今日的风重华却和往日大不相同,不仅咄咄逼人,说话还毫不留情。

    “我倒不知道我何时说了要放弃前面的话,叫嫣姑娘起了怜悯之心。”风重华在心里冷笑,“嫣姑娘不愧是小王爷的侍媵,对这府里的一切真是了如指掌。”

    莫嫣愕然。

    没想到风重华居然如此不留情面。

    她斟酌了一会,道:“既然小王妃没这么说过,那自然是我听差了的。我只是想着,前面的人毕竟都是汉王府的老人,不好寒了他们的心。”

    风重华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道:“寒不寒心,不是你说了才算。小王爷上战场之前,将家里的事情托付给了我。你有事情不与我说,偏偏要嚷闹,这就是你的为妾之道?”

    莫嫣的脸唰的一下白了,“小王妃,妾身这也是为了您好。”

    “为了我好?”风重华嗤地笑了,“为了我好就把一个漠视下人生命的罪名扣给我?这就是你所谓的为了我好。莫非你忘了自己的身份?还想将府里的事情大包大揽起来?”

    没想到风重华竟然这样说,莫嫣忍不住眉头微蹙。

    风重华命令人保护正院,不就是存了放弃外院和前院的心了吗?而且,还把农大管家给派到前面了。农大管家这么大岁数了,怎能经得起兵刃之苦?

    “前面的那些家将和护院下人,都是我们汉王府的老人。纵是小王妃您一心想保住正院,也得体恤一下他们。”莫嫣抬起头,鼓起了勇气,决定为前面的那些人争取一下。

    “那依嫣姑娘来说,该如何体恤?嫣姑娘幼读诗书,知礼识礼,可否说出几个计策容我参详。”风重华笑着望向莫嫣。

    莫嫣的脑子里一时间转个不停,仔细地在想如果她是风重华该怎么做。

    她在这里想个不停,风重华也不急,好整以暇地喝着茶,等着她开口。

    莫嫣在想,农大管家是汉王府的管家,自然是不能身处险境。得把他从前面调回来,然后妥加安排。至于卫管事吗,这是小王妃的人,自然是要肩负重任。

    可以让卫管事领着前院的那些家将和护院保卫总督府。

    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也正好可以剪掉风重华的一条胳膊。

    只不过,前面的那个家将和护院都是汉王府的旧人,舍了谁的性命都不好。应该尽全力保住他们的性命……所以,也该把家将和护院撤回来。

    想到这里,她抬头道:“应该把他们都撤回来!”

    “那总督府的安危何人来保护?”风重华笑吟吟地问她。

    “不是有卫管事吗?再说了,还可以从总督衙门里请人啊?小王爷是宣大总督,调一队军士来保卫总督府何错之有?”莫嫣理直气壮地道。

    “原来可以这样?”风重华微微颌首,“那么,这些军士进入总督府,何人能保证他们不会对总督府的人起了邪念?”

    “将士们都是小王爷的人,又怎敢对小王爷的家眷起心念,小王妃太过杞人忧天了。”莫嫣不以为意地笑笑。

    院中站着的几位管事和家将都是诧异地看了莫嫣一眼。

    这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外人?而且还交得如此的心甘情愿?

    如果真任由那些将士们入府,只怕小王妃与莫嫣倾刻间就能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

    若只是如此还算是好的,就怕那些将士们中间藏着细作,将小王妃当做要挟小王爷的砝码。

    以小王爷对小王妃的疼爱,只怕真的会做出什么事情……

    这就是莫嫣所谓的万全之计?只怕是毁家灭门之计啊!

    怪不得别人都说,莫嫣的所做所为都只是为了陷害小王爷!以前不觉得,今日听了莫嫣的话,院中所有的人都打了一个寒颤。

    风重华喝了口茶,笑着道:“听说嫣姑娘自幼就崇拜武定候府的县主,县主更是教导了嫣姑娘几年……果然,嫣姑娘行为处事深得县主的精髓。”

    听风重华说起袁雪曼,莫嫣不由抬起头,“我之计策虽不敢说乃是万全之计,可是保住总督府却也是绰绰有余。只是用与不用,却在于小王妃一念之间了。”

    风重华抿唇笑了。

    她又不傻,怎么可能会用这种绝户灭门的计策?如此引导,也不过是让院中的人都看看莫嫣是什么样的人罢了。

    经过方才那段话,只怕院中下人都清楚了。

    而莫嫣,却以为风重华已然对自己心悦臣服,笑得更加灿烂了。

    风重华却在心中冷笑。

    莫嫣这个人,胸无大志,眼皮子又浅,只能看到眼前。

    也许她一辈子也只能这样了!将来韩辰能不能容许莫嫣活着,还是一个问题。

    想到这里,她也有些同情莫嫣。说话的语气也就温柔了许多,“今日是瓦刺攻城第一日,想必不会太平。你还是回去歇息去吧,一会我多调两个护院去小庭院里那里护卫。”

    莫嫣一愣,她还以为风重华会留她在这里参详,毕竟她都提了这么好的护家之策。

    “我还是留下来帮小王妃吧。”

    谁知道风重华连理都没理她,将手里的茶杯放回几案上,“陶春,你来说说现在外面的情况。”

    几个粗使婆子走了过来,笑着护卫莫嫣回了后罩房。

    此时,宣城外的知院阿来皱紧了眉头。

    攻宣府围赤城这个计策是他想出来的,就是想引赤城兵力来救。

    所以,今日只是佯攻。

    可是,城中好像已经窥破了他的意图。

    要不要将攻城的架势摆得更大一些呢?

    知院阿来蹙眉苦思。

    城楼上,韩辰正指着舆图与众将士说话。

    “今日瓦刺必是佯攻,我观其意图在赤城……往赤城可派斥候了?”

 第303章宣府大捷
 

    到了夜里,宣府街面上开始乱了起来。

    宣府巡抚刘嗣昌指挥着三班衙役到街道上巡逻,城中的官员都派了自家的家丁和家将帮着巡抚衙门的人一起维持治安。

    风重华自然不免俗,也派了三个人跟在衙役们的后面。

    当初宣府粮价大涨百姓买不起粮食时,几位夫人商议着施粥,她施了!后来刘夫人劝她挑头维持宣府治安,她拒绝了!

    做任何事情都不出格不出头,叫人挑不出一点错处,这就是风重华现在要做的事情。

    自从开始攻城以来,瓦剌与宣府的战事就进入胶着的局面。

    知院阿来数次调动军士攻城,却未见一功。

    眼见这城攻了有三日,而宣府的守势却连半点松懈的迹象都未显,知院阿来的眉头越皱起紧。

    而在宣府,韩辰的声望却是越来越高。

    知院阿来可是瓦剌有名的名将,听说此人勇武无人可敌,计谋百出。曾有人断言,瓦刺有知院阿来如有千军万马。

    没想到韩辰居然能抵得住阿来的攻势,而且又准确地判断出来阿来的真实意图不是宣府,而是赤城。

    经此一事,谁提起韩辰不是竖起大拇指?

    上次的粮价风波中,韩辰已经露出锋芒,再加上这次的围城,令他的声望升到顶端。

    韩辰的声望如此之高,亲近的人自然会为他高兴。

    然而,以宣府巡抚刘嗣昌为首的一批人,却有些不高兴了。

    固安伯,自然是心有郁结。

    皇帝派他来宣府,一是查粮价,二是接替宣府总兵一职。

    可是这粮价在他来之前就平稳了,他总不能把韩辰这个平稳粮价的大功臣给弹劾了吧?

    让他接替总兵一职,可是宣府现在有宣大总督,他这个总兵可有可无。

    打仗时,无人听他的号令。讨论军情时,无人考虑他的意见。

    他这个总兵,连个普通军士都不如。

    而且固安伯最恨的却是,有了功劳却没有他的!

    就像这次,韩辰上报守城的奏折时,据传言就没提到他的名字……

    这怎么能忍?

    所以,他一接到宣府巡抚刘嗣昌的帖子就立刻找了个借口溜下了城楼。

    他刚一走,韩辰就接到了回报。

    “这个蠢货,且待我去捶他。”袁承泽气得大声咒骂。

    韩辰摇了摇头,一双如星辰般闪耀的眸子精光四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

    他与固安伯的矛盾,不可调和。

    在军队里,讲究的就是令出如山,令行禁止。

    只能有一个声音,如果有两个声音,那么还怎么如山?

    固安伯能做的,无非就是上奏折告状而已。

    “辰哥,莫要小瞧小人,这世间君子坏不了事,能坏事的皆是小人。”袁承泽气愤填膺。

    “那又如何?”韩辰浅浅一笑,“难道我们还能绑了他不成?”他不以为然,因为他相信永安在这个节骨眼是不会听任固安伯的话。

    纵是永安帝想寻他的麻烦,也只能等到战事平稳之后。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收拢军心。

    军心可用时,便是成大事时。

    所以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只有手中有军队,他才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更何况,他更希望永安帝能当众斥责他。

    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在受委屈时,那他就不算是受委屈了。

    他是永安帝的侄子,不是儿子。如果想往前走一步,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代价。

    韩辰抬起头,看着室内的人。

    到最后能真正站在他身边的,能有多少?

    韩辰轻轻叹了口气。

    可他却知道,有一个人会永远站在他的身后。不论他做了什么,都会支持和鼓励他。

    这个人,就是风重华。

    ……

    这场战事,直打了七天七夜。

    韩辰在城楼上不眠不休地督战了七天七夜。

    到第八天,知院阿来眼见攻不下宣府,就鸣金后撤。

    瓦刺大军一退,就有几骑偷偷出了宣府的南门,往京城方向而去。

    隔了几天,永安帝接到了宣府大捷的奏折。

    “好哇,好哇!”永安帝兴奋地举着奏折,眼中光芒四射,脸上泛着一层不正常的潮红。

    吕芳和胡有德在欣喜的同时,也在深深担忧着。

    永安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前几日还昏厥过去。只是这件事情一直秘而不宣,朝中很少有人知道。

    只是,就是再瞒他们也不敢几位内阁阁老。

    现在整个内阁都知道永安帝身体不好,立太子一事已上了日程。

    到底是立大皇子还是二皇子,或者是其他几位皇子,阁老们争论不休。

    不管立谁,吕芳和胡有德都知道,随着永安帝的身体一天天衰败下去,离他们的死期也越来越近。

    最好的结局,就是去替永安帝守皇陵。

    历朝历代,有几个前朝太监能活到下一朝的?

    就是他们能活到,新皇身边的大太监能允许他们一直掌权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