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苍壁书-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暗。杀戮下的血雾笼罩他的周身,戾气阴厉如自地域而出的修罗,伸手索命,翻云覆雨,只是顷刻,便将蜀皇子驾前的守军屠杀殆尽。
  纵是夏侯雍率大军飞驰回援,及到后军,却见那人的长剑早已抵上祖偃的脖颈。他救驾心切,抡起长枪便自那人背后攻去。岂料那人头也不回,左袖微扬,枪锋便被一股柔力禁锢半空。
  夏侯雍紧咬下唇,凌空跃起将长枪下压。那人终于回过头来,月光照上头盔下的面庞,俊美的容色令夏侯雍也不由微微一怔,还未反应过来,“喀嚓”裂响,长枪枪锋已折断在那人掌中。未见那人有其余动作,却有一股猛力隔空袭至夏侯雍胸前,扼住他的呼吸,十分霸道地将他逼退三丈之外。
  “……郗彦?”祖偃在青锋剑下颤然出声。眼前此人虽素未蒙面,但他在战场的风仪却与自己记忆深处少年所遇的那位东朝名将吻合一处。只是昔日的郗峤之驾驭沙场时如从天而降的凛凛战神,而此人,却似神又似鬼,更令人胆战心惊、魂飞魄散。
  郗彦横眸,望着长剑下的年轻男子,淡淡开口:“南蜀三皇子?”
  祖偃青白着面色道:“是。”
  郗彦道:“放心,我不会要你的命。鸣金收兵罢。”
  祖偃自持皇子尊严,一时只抿着唇沉默。郗彦也不催促,手腕微微一动,青锋剑上有鲜红的液体缓缓滴落尘土,却是先前在此剑上命丧者的血液。祖偃心中颤栗,喉结也忍不住下上滚动,只得朝身旁副官看了一眼。那副官默默扬了扬手臂。长号吹响,战场上蜀兵早就瞧见了这边的一幕,已然人心溃散,无心再战,听闻鸣金之音,忙步步后退,渐止兵戈。
  副官小心翼翼道:“郗元帅,已然止战了。”
  郗彦声色不动,长剑仍抵在祖偃颚下,说道:“我若令你此刻退兵回西蜀,永不再犯东朝,你答应不答应?”
  祖偃咬着牙道:“答应。”
  “我能相信你么?”郗彦目光如冰,唇角却轻轻勾起,“你与我东朝曾数度盟约,却又三番两次地背弃不顾。如今更在危急之下权宜应承此诺,怕更是信不得。”
  祖偃捉摸不透他的喜怒,无奈道:“那元帅待要如何?”
  郗彦慢慢道:“你既来了东朝,便是我们的客人。既有意与我朝再订盟约,也不妨再表现出点诚意,走一趟邺都如何?”
  祖偃面色一下涨成通红:“放肆!你是要囚我为质子?”
  “也可以这么解释。”郗彦无波无澜道。瞧见谢粲已领军赶来,嘱咐道:“连夜差人将三皇子送入邺都,重兵守护,路上好好照看着。”
  谢粲应命,挥手让人将祖偃“请”走,又瞥着跌坐在地的夏侯雍,问道:“此人如何处置?”
  “这是你的小朋友,”郗彦收剑入鞘,微微一笑,“随你处置。”
  “谢元帅!”谢粲大喜。
  郗彦驰马至风云骑前,却不见钟晔踪影,正要询问,已有将领上前禀道:“钟将军率五百将士往西南追殷桓去了。”
  郗彦闻言皱眉,命谢粲留驻原地,自己调拨马辔,孤身朝西南赶去。
  .
  越过一座高原,月光下铺陈出一片浩瀚的芦苇浅滩。沿浅滩南下,扑面的水气中有血腥味愈渐浓烈。芦苇丛的尽头,几束未灭的篝火静静燃着一地狼藉,浅滩之上,利器散落,密密麻麻的都是死人的尸首。几匹坐骑受伤横卧地上,自鼻中隐隐透出哀鸣。
  触目所望不见一个活人,郗彦面色一凝,正待快马赶过去,马蹄却被脚下蔓草所绊。那战马就这样止步不行,只面朝西面,低低长嘶。
  郗彦怔了怔,想起这马素日便是钟晔和偃真照顾,心中猛地一跳,忽生不详之感。朝西面望去,但见一浑身浴血的人面朝东南、双膝跪地,将长剑插在身前的土中,又以剑柄支在胸前,将身子挺得笔直,宛若石塑一般。
  那人衣甲破损,全身上下七八处血洞,殷红的液体至此刻还在流淌,纠缠着一地草根,汩汩汇入不远处的河水。他的面庞沾着污血,已然看不清原来的面目。然而那颚下的三寸长髯、支在胸口的三尺长剑却是再熟悉不过,郗彦眼前微微一黑,张了张口,却突然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僵坐马背片刻,才飞身掠去那人身旁。
  近在咫尺,方敢认定此人就是钟晔。
  郗彦跪在地上,不顾钟晔的气息还有没有,冰冷发颤的手指紧紧握着他的手腕,摸出那一缕微弱的脉搏,运功将内力源源不断打入他的经脉。
  “少主……”叹息淡缈不可寻,似自远方而来。风吹动散落的发丝抚过眼帘,钟晔动了动,紧抿的唇轻轻张启,暗黑色的血液从嘴中溢出,气若游丝,缓缓挪动着左臂:“少主……殷桓首级在此……”
  郗彦移目望去,方见他手中紧握着的、残秽不堪的头颅。殷桓双目圆瞪,紧缩的瞳孔中怒哀皆存,昔日的兄弟这一日终于对阵沙场,你死我活,毫无留情,心中的滋味该是如何,郗彦想不到。只是心心念念九年的大仇一朝得报,他看着殷桓死不瞑目的头颅,却忽然感触皆无,整个身躯都似空乏下来,心中更是空洞,神思皆惘,不知将去之路。
  “本该是由少主手刃此贼的,不过事出突然,我逾越了,少主勿怪……”钟晔努力再三,终于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细缝,看着月光下面色惨白、一言不发的年轻男子,唇边露出笑容,“大仇得报,少主……从此之后该是主公了。郗氏复兴在望,可惜钟某却不能再陪着主公继续走下去了……”
  郗彦紧抿双唇,眼神冷冽无尘,紧紧盯着钟晔,仍是不语。
  “主公不必为我伤心……钟晔,身为郗氏家将,能轰轰烈烈在战场上流尽此生的血液,是死得其所……”钟晔断断续续地道。他清晰感受着血液在身体内奔流得越来越慢,筋骨也在渐渐僵冷,虽然有郗彦不断打入的内力,他的魂魄却仍在尖叫着远离尘世。
  他瞳中早已没有光泽,只是水雾凝结,被月光及篝火映照,浮飘出虚幻的光彩。
  “主公为什么不说话……”钟晔看着郗彦,看着这个自己照顾了一生的年轻人,心中不舍而又哀伤,泪水终于自眼角悄然滑落,慢慢说道,“主公自幼如此,每逢伤痛过度,都是这样一声不吭……主公不必为我伤心……”他再一次说完这句话,眼睛便无力阖上。
  郗彦传入他经脉中的气流似入大海,没有回应,无从着落,大吃一惊,忙点了他身上诸个大穴,锁住那最后一口气。
  夜风寂寂吹过耳畔,钟晔听着最后一丝属于人间的声音,轻轻道:“郡主……她在西山答应我了……她会是那个陪伴主公一生一世、永不言弃的人……我,放心了。”
  话音嘎然而至,声息全无。而后不管郗彦如何运力打入他的经脉,如何揉搓他周身的大穴,他的灵魂却毅然决然地离开躯体而去,升腾至半空,悲然一叹。
  月光清朗无垠,照耀这片无声的大地。芦苇随风飘动,夜空盘旋来几只秃鸠。浅滩上那老者身躯已成坚石,眼眸紧闭,脸庞上的表情停留在最为慈霭的一刻。那身着雪白铠甲、在战场上无人不为之丧胆的年轻元帅此刻却无助地抱着他渐渐冷却的尸首,怔怔望着夜色深处。
  他眼中干涸,未流一滴眼泪,漆黑的瞳中有某种情绪漫溢深刻,常人却无法分辨那究竟是彻骨锥心的恐惧,还是无处所依的孤独。
  四周死寂,忽听不到一丝动静,他全身冰冷,如被置入了不见天地的坟墓。
  他终于又张了张口,想要放声嘶喊,却还是发不出一丝声音。
  .
  “……入夏,五月辛巳,北府钟晔杀殷桓于夷陵,被困沔阳荆州士卒粮草紧缺,五日后悉数归降,独殷桓亲信一部密联蜀兵冲破防线,入荆地西南,成流寇余患,贺阳之祸由此遗存……”
  ――《东纪三十二成皇帝永贞十三年》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一段写得我不胜难过……

  ☆、长袖善舞(上)

  永贞十三年,六月十六,邺都。
  天方拂晓,曦霞已染红了东方云宇。城东流枫岭下,碧秋池沉淀了一宿深魅夜色,水波冷凝凝、碧沉沉,深不可测得望不到一丝纤光浮影。
  临水而筑的采衣楼雅室内,苻子徵阅罢一早飞抵的密信,榻上枯坐片刻,才慢条斯理地叠起,凑近灯火燃尽。微明的天色渗透帷帐,在室中萦绕起一缕有别于烛光的明昧不定。看着坠地余烬间的黑烟,苻子徵悄然叹了口气,手指掐灭灯火,在漫溢的阴暗中起身。
  掀开帷帐,窗外山水如斯幽寂,昨夜的娆歌华舫、彩灯如昼,竟仿佛只是一场隔世繁华。那样的璀璨无度,不过一场醉梦之后,就已俱灭成灰。
  想到昨夜宴上周旋东朝重臣和名士间的放浪形骸,他轻蔑一笑,不由自主地怀念起塞外广袤的沙漠黄土、平野苍原。那里天青如洗、潇澈无垠,就算是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也透着生机勃发的自由恣意。
  思绪一时远去,悠深绵长,不可逆回。直到门外传来落叶般悄然的脚步声,他才微微回过神。
  “少主,”蓟临之走入室中,轻声询问,“车马已齐备,可是现在动身?”
  “嗯。”苻子徵自窗前转身,披上外袍。
  蓟临之从旁递上玉带,近在咫尺地端详了眼他的脸色,不禁有些担忧:“少主气色不是很好,难道还是宿酒头痛?不然由属下去谢府等候,只是交封信给明嘉郡主而已,少主也不必亲自前去。”
  这一夜密报频频而至,确实未曾休息好。苻子徵素来明润的眼眸中满是倦然,摇了摇头道:“你与谢明嘉素未相识,那女子看似温柔随和,实则心中主张甚多,且从不被他人左右。到时不等你递上信去,只怕她为避嫌,难以给你情面。”
  那明嘉郡主是何人自己的确不知,想到此事牵扯的要害,蓟临之一时也无话反驳,沉默一刻,转开话题:“那方才洛都来的密信是--”
  苻子徵揉着额,似颇为头疼:“叔父催我谒见东帝,尽早回朝。”
  “说起此事,属下也百思不解……”蓟临之心中斟酌一番,才试探地道,“少主南下已逾两月,白日拜访东朝重臣,夜间宴请清流名士,但凡与人交往总以南下求援为由,着实已做尽了姿态。昨日荆州那边的谍报也已送来,殷桓已殁,东朝心腹大患已除。先前少主顾忌东朝内患难以北援,如今这个时候应再无顾虑了吧?且属下每日在采衣楼暗察那些来往大臣们的言论,听他们的意思,东朝皇帝日前对中原形势也颇为关心。这正是少主递上国书谒见的时机,不是么?”
  “熬到现在,火候是差不多了,等郗彦和萧少卿得胜归来,此局便成形了,”苻子徵笑了笑,边对着铜镜戴上玉冠,边语意深长道,“蓟叔也不必心急,我今日既去见明嘉郡主,便是我谒见东帝的第一步。”
  “局?”蓟临之思维却停在他前面一句话上,有些云里雾里。
  “日后你就明白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苻氏存亡、胡骑荣膺。”苻子徵感慨一叹,对镜整罢衣冠,潇洒出门。
  .
  天色还未全白,墨青色的城墙高耸森严,暗淡晨光之下,古石斑驳,略显沧桑。时辰尚早,道上行人稀少,沈府总管祁千钦一路驱马疾驰,畅通无阻赶往西城门。
  因记挂着前日沈峥的嘱咐,此日他一早出门,待到城门前,穹顶刚开,浮桥方落。骑马在城墙下兜绕几圈,晨风沁凉,拂面神清。远处广潜山侧的官道上空寂一片,青天尽处亦无尘土扬起,祁千钦遥望一刻,算算时辰还早,遂未在道上多停留,折转往曲水之畔的酒庐。
  庐内灯火若隐若现,却不见小厮迎上,祁千钦下马自栓了缰绳,步入庐中。
  这个时辰还没有迎来送往的热闹,满堂空寥,唯临窗他惯坐的席案却已被人占据。祁千钦微微皱眉,借着堂上晦暗的光线,他只见那人手执杯盏面朝窗外,容貌虽不可见,但一袭金色长袍在微弱的烛光下显得孤秀俊逸,却有些似曾相识的眼熟。
  祁千钦怔了一怔,盯着那背影再看了几眼,默然转身,坐在另一侧窗旁。
  那男子似对他的到来一无所觉,纹风不动的坐姿有如石铸,静静望着远处的城池,看着北方青天下那绵延雍容的宫阙殿阁,良久,才伸手慢慢抚摸起腰侧佩带的寒铁弯刀。
  “公子要的玉带糕做成了!”庐间内堂忽起一声长呼,一灰衣小厮匆匆小跑出来,将一盘晶莹如玉的糕点奉至金衣男子面前,“按公子说的,师傅又重做了一遍。”
  男子微微侧过头来,双瞳深黑如墨,望了望盘中糕点,摇头道:“不是这个味道。”
  小厮有些泄气,却仍掬着一脸笑容道:“您尝都没尝……”
  “香气不对。”男子轻叹了口气,脸色怅然。
  小厮还欲劝说,那男子却对他淡淡一笑,眼角轻扬时,一双墨瞳妖娆深邃,看得小厮忍不住窒住了气息,小心翼翼道:“我再让师傅重做。”
  男子还未说话,一旁却有人笑道:“这位公子要的玉带糕,蒸食时需以竹龋Ч玻降闷湮丁!
  小厮闻言回首,这才发现今日的第二个客人,忙笑脸迎过去:“原来是祁总管,却是多日不见了!今日一早出城,想来又是奉了丞相要命?”
  祁千钦不置是否,笑道:“我出来得早,还未用膳。如我方才所说,再做两份玉带糕,另热一壶杜康来。”
  “是。”承他方才提醒,小厮得了做玉带糕的要领,忙挑起帘子去了内堂。
  而那金袍男子仍临窗坐着,头也不回,望着广潜山繁芜密青的草木,许久,才轻声笑了笑:“玉带糕、杜康……九年了,原以为早已物是人非,想不到你还能认得我,甚至还记得我爱吃什么糕点,什么酒。”
  “过往一切,祁千钦从未相忘,”祁千钦低声叹息,站起身,至男子案前深深一揖,“见过融王殿下。”
  “融王?”沈少孤眯起眼,碎冰猛自眸底迸裂,修长的指尖终自弯刀上眷恋不舍地松开。
  眼前的人沉着稳重,一如武康沈门下的历任总管。昔日沈氏家仆中那唯一一个愿跟随在自己身边跳脱飞扬的少年,怕是再也寻不得了。沈少孤低下头,慢慢微笑:“我还是错了。当日被我视如兄长的祁千钦早不存世上了,如今在世上的,只是丞相府的祁总管,对不对?”
  祁千钦无言以对,弯腰沉默半晌,直了直身子,温言道:“融王既来了东朝,邺都城也近在眼前,为何不入城?主公若知道融王到来,必然欣喜万分。”
  “沈峥会欣喜?”沈少孤眺眼望着天边,似在疑惑,片刻后,唇角微勾,从容平淡的神情中忽透出一丝难言的诡异,“也是,我倒也想不出他有憎恨我的理由。仔细想想,我欠他的寥寥,他欠我的却是难以计数。”
  祁千钦忍不住道:“往事已逝,二公子不必……”
  “孤乃柔然融王,不是什么二公子,”沈少孤冷冷截断他的话,“十年前,沈弼不认我是沈氏族人,如今本王也不必赶着去往沈府高门。劳烦祁总管告知丞相一声:若心知有愧,我此段时间居于邺都城,请勿使人打扰。”
  “是,”祁千钦抬头望了望他,轻声道,“在下斗胆,敢问融王这次南下是为了--”
  “北朝战事。”沈少孤微微一笑。话至于此,言下意味却是难以捉摸。他想了一刻,忽道:“听说北朝苻子徵南下邺都遍访群臣,想来也去过丞相府了?”
  祁千钦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以告:“前段时日的确来过两次,但皆逢主公外出,主母借由将苻公子挡于府外,此后他便不曾再来过。”
  沈少孤轻笑道:“果然如我所料,苻子徵南下动机不纯,明知丞相夫人出身鲜卑,偏选沈峥不在时拜访,倒会装模作样。”略一沉吟,又问祁千钦:“你这么早出城,是来接沈伊的?”
  “是。”
  “此处是接不到他的,”沈少孤悠然饮了口酒,“你且回城罢,沈伊在午时前定会回府。至于沈峥让你通知他的事,也不必过急,夭绍与他一处,他也抽不了身。”
  “可是--”
  沈少孤道:“荆州战报即将到达都城,押解西蜀三皇子的军队也正星夜赶赴扬州。如今前朝既要忙着封赏前线将士,又要与南蜀重拟盟约,沈峥和沈伊都有得忙了。至于沈太后想趁建安王来邺都的期间商定沈伊和明宓郡主的婚事,怕还要再缓一缓,所以总管不必着急。”
  未想他对东朝诸事竟这般了如指掌,祁千钦诧异地看着他,微微失色。
  沈少孤却只意味深长地一笑,眼角余光瞥见曲水岸边柳枝下飘起的几缕清风,起身离案:“我另有事,先走一步。”
  他说离去便离去,祁千钦忍不住追上前几步:“那玉带糕和杜康酒……”
  沈少孤道:“你孝敬的心意我领了,今日无缘,改日再聚。这段日子我住洗玉山庄,你若想来找我,也不必踌躇再三,沈峥还不至于因为这个而为难你。”
  “……是。”祁千钦喃喃地道。拱手相送至庐外,眼望沈少孤的身影隐入广潜山下的林木间不见了,才怔怔地收回目光,将沈少孤方才的话想了又想,丢下几铢钱,跨上马直奔城中。
  .
  日色渐渐染红了云层,广潜山被霞晖笼罩着,景色清奇。沈少孤沿着曲径步入山谷林荫间,未走多远,一袭谧蓝色的裙裾便自葱郁叶色间飘然而出,静立道旁。
  那女子身姿十分纤长,微卷的长发浓密黑亮,柔柔覆满肩头。一方蓝绡遮住了半张面庞,露在面纱之外的眉眼傲然天成,清冷中自有夺人丽色。望着沈少孤步至眼前,她揭开面纱,低了低头:“小舅舅。”
  跟随她身后两名短衣高靴的柔然武士也迎上来,单膝跪地道:“见过融王。”
  “退下罢,”沈少孤挥了挥衣袖,等武士退远,才冷冷一望长靖,“为何突然南下江左?依独孤尚和郗彦的心思,既知道我来了东朝,必会将丑奴送往北方,你在中原正好能守株待兔……”话未说完,目光瞥到长靖唇边一丝讥诮的笑意,念光飞转,面色孤寒:“怎么,难道炤将军那边有了消息?”
  “是,”长靖慢慢启唇,“小舅舅南下之后,我与炤将军兵分两路,我往河东,炤将军分兵绛城以北。我那边空等半月不见蛛丝马迹,不过炤将军却发现了阿奴儿的行踪。她还是与慕容华的那个小徒弟在一起,但云阁从旁护卫的剑士不下百人,且过了解良,一路都有鲜卑军队出没,我们夺人不易。”
  沈少孤皱了皱眉,一时沉思不语。长靖道:“除此之外,炤将军密信说,以阿奴儿北上的路线,该是去拢右鲜卑军营。如此说来,我们四月底接到的密报应该确实无误,长孙伦超是真的答应了鲜卑的盟约,要将阿奴儿嫁给鲜卑人。”
  “问题是嫁给谁?”沈少孤揉着额,不紧不慢地道。再思片刻,眸中蓦然一动,恨恨一笑:“尉迟空……尉迟,尉迟,我怎么就没有怀疑过这小子的身世!”
  尉迟空?长靖蹙眉:“小舅舅想到什么?”
  沈少孤并不言语,只抿紧双唇,回忆往事周折,以及临行前柔然女王的诸多交待,愈想愈不对。待到彻底恍悟时,内心不免一阵气苦--鲜卑当年曾有勇将尉迟昌名扬塞北,十数年前暴病而亡,想来这尉迟空便是他的遗孤。而尉迟空既一直留在慕容华膝下,断非偶然之故,更何况昔日慕容华在殷桓身边八年所图为何,至今也是不言而喻。如此推论下来,那慕容华当年在北朝狱中说是险些遇难,怕只怕退路早已谋好,阿姐的伸手一援必然也在他的预料之中。这般看来,所谓的情债孽缘原都是阿姐的一厢情愿,慕容华却从未有真心待过阿姐的一刻,阿姐要与他斗智斗勇,今生怕是无论如何也赢不得了……
  念及此处,沈少孤已不知心情悲喜如何,看着远处高岭之巅紫烟蒸腾,忍不住长叹一声:“事已至此,南下图谋不得不做更改。”
  长靖点头赞同:“我就是想到这点,阿奴儿的事已成既定,我们无力挽回,只是小舅舅南下所图却是难上加难,长靖这才急赴江左,愿为佐助。”
  沈少孤却望着她,目色沉沉,别有担忧:“只是如此么?”
  “当然,”长靖笑容坦然,眸光也格外清澈骄傲,“难道小舅舅以为,时至今日,江左还有什么我不能割舍下的么?倒是小舅舅,我却担心你太过情深义重,纵有过人谋略,面对江左的一些故人,却无法狠心行事。”
  沈少孤深吸一口气,念光飞转,另成谋划。但想到此事结局必定要伤及的一些人,心下一紧,闭眸暗道:为师也是无路可退了。
  .
  马车自南城门驶入,入城之际辰时已过。日色早出,金色炎光遍及长街巷陌。一路上高阁夹道,连甍迭迭,挡得一丝微风也吹不透。
  即便车窗纱帘皆已撩起,沈伊却仍觉呼吸不畅。入城不过一刻,他已然是满额汗珠,频频摇动手中白玉柄的竹丝扇,抱怨道:“离开时还是清风送爽,回来时就是流火当空了。邺都每年入了六月便炙暑炎炎,此时就该在碧秋池中喝酒赏花,那里才是夏日乘阴纳凉的绝佳去处。”
  夭绍静坐对面,阅览书卷,头也不抬说:“你如今在朝为官,怕不能这样逍遥了。”
  沈伊瞪眼,被一盆冷水泼下来,愈发心浮气躁。睨着面前泰然自若的夭绍,正待言语,不妨夭绍却抬起头嫣然一笑:“怎么,我泼你一盆冷水,不消盛暑不说,你的火却越烧越旺了?”说着收起书卷,递上丝帕给沈伊,又是一笑:“擦擦汗吧。”
  沈伊的火气被抑心中,继而又无可奈何地散去,叹道:“你我都是凡人,每年暑热,为何独你不受影响?难道是吃过雪魂花的缘故?改日我也弄一朵尝尝。”
  夭绍笑意微敛,瞥一眼紧紧握在手中的医书,话语如冰:“这个玩笑好玩么?”
  沈伊说完便已后悔,此刻看着夭绍黯淡下去的双眸,更是坐立不安,讪讪转开话题道:“你想到方才在你父母坟前的那柱香是谁上的么?”
  提起此事,夭绍难免再陷沉思,隐约间总算想起一个人,抬头看一眼沈伊,迟疑一瞬,还是摇了摇头。
  沈伊将她的犹豫看得清楚,微笑道:“谢叔叔和陵容公主生前帮助过那么多人,其中总有知恩难忘的,或正巧夜里经由兰泽山,便上去拜了拜。”
  夭绍浅笑颔首:“或许吧。”
  且说他二人自离开荆州以来,除在江夏城中探望晋阳、辞别萧璋耽搁了一日外,一路上马不停蹄地赶回邺都。至此日清晨,抵达邺都城外,本该从西城门入城,但夭绍想起离邺都一年不曾为父母扫墓,心中愧疚难当,说什么也要在入城之前去兰泽山拜祭父母。
  此事沈伊自无劝阻,遣走一众随侍,二人单独绕道去了城南。兰泽山上,二人在坟前方要焚香叩首,意外却见碑前炉中香雾缕缕,正是有人刚刚拜祭的痕迹。二人心中起疑,下山时询问慧方寺守在山脚的小沙弥,谁知那沙弥却说夜间山路封闭,并无人行走。二人满怀困惑地离开,一路绞尽脑汁地猜测,却也想不出连夜上山拜祭者为何人。
  直到此刻,夭绍方才想起曾在江陵城中与沈少孤定下的一月之约,想到那日他匆匆离去,至今日已逾半月,或先她一步来了邺都也说不定。而世上能如此记挂着她父母的,谢粲尚在荆州,谢昶忙于朝政,除了沈少孤,也无他人可想。
  车厢中一时沉寂下来,夭绍心事重重,也无心化解气氛,探头看着远处静静蜿蜒的曲水。
  华光夺目的宫阙正筑在曲水流经的最高处,烈日照耀下愈显奇伟瑰丽--那是自己生活了六年的地方,夭绍如今望着,却觉漠然遥远,仿佛是从未到过的陌生。想着即将要面对的人和事,那仍心心念念牵挂在荆州的神思却难以回转,蓦然间只觉手足无措,急欲逃离。
  “小夭,”拐过长街,沈伊忽在她耳边道,“看看这边。”又敲敲车壁,唤外面的车夫:“稍停片刻。”
  马车顿停,夭绍转过头来,看着沈伊所指的方向,愕然一惊:“郗府?”眼前门庭轩然,松柏傲立,虽未入庭中,却也可以想象其中焕然一新的景象,必再非此前离开邺都时残破不堪的废墟。
  沈伊笑着解释:“陛下在三个月前就令度支尚书和左民尚书修葺郗府,其间池馆布署、内外庭的划分均未改动,一切皆如九年前。”
  夭绍怔怔看了好一会,才移开目光,轻道:“要是改了布局倒还好。阿彦回来如住进去,看到旧景必然想起旧事,怕难免伤心。
  沈伊却悠悠笑道:“此处你不用担心,阿彦又不会一人住郗府,到时新人住入,自有新的气象。”
  “什么?”夭绍一时反应不过来。
  沈伊忍无可忍地叹气,伸手拍了下她的脑袋,没好气地道:“陛下用意是为免你们新婚无所居住,这才重修了郗府。”
  话语之间,夭绍脸早已红透,虽则羞涩,却还是忍不住再看了一眼郗府,而后微微掉过头去,轻抿住双唇。沈伊无限倜傥地一笑,拿起竹丝扇,替夭绍扇风:“脸这么红,是热了吧?”
  夭绍瞪他一眼,沈伊捉狭得逞,得意大笑,敲了敲车壁,让车夫继续前行。
  直到谢府外,夭绍脸上红晕仍未褪去。沈伊送她至府前,与迎出来的沐冰点头招呼过,对夭绍道:“你是明早去见太后么?要不要我为你掠阵。”
  夭绍微微一笑:“不需惊师动众,婆婆不会为难我。”弯下腰,福身一礼:“谢明嘉也不敢劳沈大人再奔波。”
  “何必这么挤兑我?”沈伊故作咬牙切齿道,“早知你这般过河拆桥,我就不该陪你回邺都!”言罢却是无奈轻叹,柔声道:“明日要小心应对。”而后便笑着转身,扬长而去。
  .
  眼见沈伊的马车已遥不可见,夭绍却仍站在府前,目光落在一处,略有怔色。沐冰等了一会,忍不住催了声:“郡主为何还不入府?月出阁一切都准备好了,郡主赶路必然疲乏,去歇会吧。”
  夭绍却轻轻蹙了蹙眉,视线仍停留远处,有些迷惑地问道:“阿公不在府中?”
  沐冰道:“主公一早去上朝,还未回来,想必被陛下留在宫中商事。”
  “这就难怪了,”她轻叹道,“五叔稍等我片刻。”言罢不顾沐冰疑色,疾步朝对面深巷中走去。
  一辆车帷华丽、钩膺玉瓖的马车正停在巷口,驾车老者乌袍皂巾,五官深刻异于常人。待看到充盈暗淡窄巷的明媚紫色,老者皓眉微展,下马行礼道:“见过郡主,我家公子已等候郡主多时了。”打开车门,揖手道:“郡主请上车。”
  “不必。”夭绍负手立在车外。等过须臾,那从来都带着温和微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