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苍壁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郗家幼女?”玉妃思索道,“郗敏之?”
  “娘娘记得不错。”
  “那少女姿容确实娇美,连我看了都喜爱,”说到这里玉妃已经是笑意溶溶,瞥了一眼沈弼,嗔道,“哥哥先前的话险些吓唬了我,如今既是太子与敏之情投意合,将来等孩子们长大了,郗家自是逃不过此桩亲事。郗氏一门重手足情深名扬天下,若敏之为太子妃,郗峤之自是与太子同行同止。”
  沈弼笑道:“但愿如此。”
  兄长那时的笑容间别有忧虑,可惜当时的玉妃还是稚嫩了些,无法看到他所预见的深远。待之后祸事连连发生,郗氏一门问罪之际,当初太子学舍的旧人几乎人人挺身而出,连带已做了皇帝的萧祯,亦是没有顾忌、不分尊卑地闯入承庆宫,当母子两人因此事失和差不多到了兵戈相向之际,沈太后才知道,当年的自己犯下了多么天真的失误。
  吴郡赵谐,可不正是那些旧人之一?说起来是沈弼生前的得意门生,沈太后却知道,武康沈氏与吴郡赵氏的关系,远远比不得赵氏与郗氏的亲厚。
  想到此处,沈太后睁开眼眸望着秋阳照入窗纱的氤氲光色,不禁长长叹了口气。
  “婆婆叹气,是有什么忧愁?”少女明澈的声音温柔含笑,自身后传来。沈太后转过头,这才见夭绍换下了宫装,只着一袭普通的明紫长裙,盈盈站在帷帐旁,望着她目光微有疑惑。
  沈太后皱了皱眉:“你换了衣服要去哪里?”
  “婆婆忘记了么?今日是十六,”夭绍扬起脸,笑着说,“婆婆在我十七岁生辰那日答应的,往后夭绍半月住在宫中,半月回谢府。如今阿公也老啦,膝下无人照顾,夭绍想……”
  “太傅老?”沈太后心事并未完全放下,闻言冷笑道,“哀家看谢太傅精神矍铄得很。”
  夭绍抿了抿唇,微笑看着她。
  沈太后哼道:“你不必这么看哀家,哀家答应你的事自会算数。不过――”她转目一笑,眸波潋滟,“那幅百鸟朝凰的锦帛绣好了没?”
  夭绍的笑意僵在唇边,沈太后淡淡道:“绣完才许出宫。”
  .
  一日的时光在针线下流逝飞快,夭绍得以出宫时,瞑光四合。回府见了祖父谢昶,取了出城的令牌,便换上男子长袍,戴了斗笠,飞骑出城。
  夜色缓缓降临,皓月当空。
  邺都城南十里之外有山名“兰泽”。兰泽山不高不奇亦不险,曲水横流其下,平原旷野于前,风致秀湄,东朝第一寺慧方寺建于兰泽山顶,日出沐金辉,月出披银泽,佛香缭绕的兰泽山在世人眼中总是那般地高仰圣洁。
  自城中去往兰泽山的古道上,夭绍策骑白马履尘急驰。因当朝太子暂住慧方寺,由山脚而上,一路重兵把守。为免多生周折,夭绍绕过巡逻森严的护卫,自一处僻静的小道飞驰至山腰。
  山腰密林深深,月光偶尔穿透繁茂的树叶,清光斑驳。至林中深处,白马步伐放缓,慢慢踏上了前方青草铺地、松柏相围的空地。
  空地中央有座白玉坟头,坟前黑石墓碑上刀笔刻纹,将“谢攸陵容”四字雕琢得入石三分。
  夭绍下马,取出随身行囊里的祭祀之物,在墓前放好,匍匐跪地,嘴里轻声告罪:“爹爹,娘亲,夭绍今日出宫晚了,所以来迟,你们勿怪。”
  今夜九月十六,正是夭绍父母的忌日。
  夭绍揭开坟前香鼎,准备燃香叩头,谁知鼎里却有三支檀香刚刚烧完,凉风吹过,香灰四散。她怔了一怔,微微笑起,若无其事地重新燃了香,端端正正叩首。叩完头,又拿出绸帕在月下细细擦拭着墓碑和坟头,边擦,边轻声告知父母近日发生的事。
  这些事中自然包括与云憬的重逢,说到云阁那夜的见闻,她手下动作停了停,人依偎在白玉坟上,有些出神。
  此时,淡淡烟云遮住了圆盘满月,风声过耳,窸窸窣窣。夭绍叹了口气,蓦地起身飘入密林,揪出那个鬼鬼祟祟藏在林间的少年郎,重重扔在墓前,冷道:“装神弄鬼地想要吓唬谁?还不给父母叩头。”
  “阿姐!父母瞧见你这般待我,必然心疼。”少年郎趴在坟前,虽是埋怨,声音却一如既往地明朗灿烂,嘻笑十足。
  “你说什么?”夭绍瞪了瞪眼,却是无可奈何。
  月光下,十四岁的东阳侯谢粲着绯紫纱袍,一双黑眸粲如寒星,此刻见到夭绍生气,他也不着急,慢吞吞在墓前叩了两个响头,而后迅速爬起来,数落夭绍:“阿姐怎么这么晚才来?我等了你一日,还以为你忘记父母的忌日了。” 
  “怎会忘记?”夭绍道,“我白天有事,所以只能晚上来了。你这几日在慧方寺住得如何?可有慧根,可有佛缘?”
  “佛缘?阿姐饶了我吧。”谢粲眉毛斜飞,故作夸张的惊诧表情使得额角那抹朱凰胎记愈发灵动。他蹦蹦跳跳到夭绍面前,拉住她的手腕仔仔细细套上一串紫玉佛珠,眸子凝弯,含着新月般璀璨的笑意道:“不过我倒是没闯祸,还在佛祖前诚心给你求了这个,保佑阿姐一世安康。”
  他说这话时真心诚意,声音亦柔软温暖。夭绍忍不住扬唇微笑,伸手抚摸谢粲的发,道:“谢谢七郎。”
  “我就你一个亲姐姐啊,不关心你还能关心谁。”谢粲老气横秋地哼哼,伸出手也想去抚摸夭绍的发。
  “胡闹,”夭绍打落他的手,肃容道,“这几日你有没有寸步不离地陪在太子身侧?”
  “自然,不过除了今日。”谢粲满不在乎地哈哈一笑,他一展颜,额角的飞凰便迎着明月翩然展翅,骄傲中三分枭桀,正如他本人个性的顽劣难驯。
  夭绍只觉得那凤凰炫目得刺眼,拍了下他的额头,拉他坐在一旁的岩石上,问道:“太子来了慧方寺后,没出什么事吧?”
  “呵,”谢粲煞有其事地感叹,“慧方寺堂堂国寺,我们来了没几天,居然发生了一次火灾,一次偷窃。怎么,这些事没人去宫里告诉婆婆?”
  夭绍不答只道:“你仔细说说。”
  “火灾是我们到寺后第二日傍晚起的,而且就在我们住的禅房附近。偷窃却是昨夜发生的,来人似乎是要偷慧方寺的金玉佛像,不过没有得逞,被人发现了。只是他武功倒高,轻功更是了得,在那么多高手的围攻下居然还能够逃走。”
  夭绍道:“有没有什么异常的?”
  谢粲道:“昨夜偷窃的人惊动了全寺,我和太子也出了禅房去看。那人暗器功夫十分精湛,一手飞刀伤了好几个禁军,还有一把飞往太子,刀势凌厉,连我也不是对手,好在后来有人出手救下了太子。”
  如此说来,当时竟是千钧一发的危险。夭绍听罢不免有些心惊肉跳,忙问:“谁人出手相救?”
  谢粲道:“那人自称偃风,慧方寺的主持竺法大师认识他,对他很是信任,还让他从此也跟在太子身侧。”
  “偃风?”夭绍想了想,神色间似有所悟。
  谢粲瞥眸:“难不成阿姐认识他?”
  夭绍一笑道:“幼时见过,他也该认识你。有他在太子身旁无疑是又一道铜墙铁壁,那我就放心了。”
  谢粲有些纳闷:“阿姐就这么信任他?他究竟是谁啊?”
  夭绍沉默片刻,才轻声道:“他是江左云阁大总管偃真的儿子,偃风。”
  .
  眼见夜色渐深,夭绍携令牌独自出城,唯恐府中祖父担心,和谢粲谈完事后,便要下山回城。她本想让谢粲立即回寺,可谢粲却说夜路难测,坚持要送夭绍。
  他拍胸昂然的样子已颇有男子汉的气概,夭绍失笑,也不再强求,任他驰马跟在身后。
  姐弟二人沿着曲水纵马急奔,此时的邺都城外一片宁静,凉风扑面,月色微寒。寂寥之中,忽然却有一缕琴音乘风而至,雅致清幽处宛如天籁下凡,令九霄也在顷刻间为之生辉。
  这琴声来得突兀,姐弟二人自然为之所惊,齐齐勒马。
  谢粲环顾四周,伸臂指着前方道:“阿姐,你看!”
  前方有片汀渚,夭绍抬头望去,只见一艘寻常画舫停在岸边。河浪拍打,画舫轻摇,有白衫男子坐在舟头抚琴,他的身后,一黑衣少年笔直而立。
  此意境倒是再写意风流不过,夭绍被琴音吸引,忍不住拉了拉缰绳,慢慢驰过去。
  起初的琴声悠扬似惠风吹拂,如白云沥沥初晴,孤鹤荏苒漫飞,然而当夭绍靠画舫愈近,那琴声便愈发铮铮铿锵,好似大风卷水间,有壮士拔剑,行神横空,行气如虹,一番浩然苍苍的凛冽叫人魂驰神移、心潮澎湃得几乎不可自抑。
  在她停马汀畔的一刻,琴声一断,嘎然而止,余音绕耳回旋,竟透着无比凄然,水寒潇潇,孤怅入骨,伤痛扼腕之意直刺胸怀。
  “天风浪浪,海山茫茫,英雄遗世独立,万里难以求归。”夭绍沉浸在方才曲音的寒烈绝伦中,低声而叹。
  她的声音虽轻,可在此静夜下,却让抚琴的男子听得清晰。男子面对流水奏曲,此时也不回头,只淡然道了句:“月下逢知音,人生难得。”
  这嗓音一如方才的琴声,行云流水中气清神闲,让人闻之忘俗。
  不过是偶尔相遇,夭绍只惊羡人间居然有此等佳音,倒也未想深交,笑了一笑,便掉马回头,提了缰绳要离开时,却不妨身旁的谢粲猛然高呼:“啊!先生,是你!”
  七郎竟认识这等人物?夭绍心疑,再度停马。
  琴案后的男子闻言似乎也是讶异,站起身,转过脸来。 
  一刹那,水光星月的辉芒似被浮蔽,天地间,唯剩那男子白衣飞袂,华美容色恰如夺出黑暗的烈焰,照人双目的耀眼。
  如此张扬的神采想来也是骄狂之人,可他却云淡风清地立在舟头,气度雍容清贵,望着岸上姐弟二人,寒冽的目中微微浮现一缕清澈的笑意。
  饶是谢粲不是首次见他,目光触及对方的视线,仍是倒吸一口凉气,悄悄凑到夭绍耳边道:“直到见了此人,我方知道古人说得风华绝代谓之何意了。”
  夭绍置若罔闻,只对舟头的男子揖手而笑:“真是抱歉,我二人想必是打扰先生抚琴了。”
  “无妨,”白袍男子目光飘过夭绍,看了看谢粲,“小公子还记得在下?既是有缘再次相遇,更得知音解曲,不妨上舟一叙。”
  “我们……”夭绍还没来得及推辞,谢粲已经爽快应承道:“好啊!”
  夭绍闻言脱力,狠狠瞪向谢粲。
  她戴着斗笠,蒙着绫纱,此眼色谢粲自是毫无察觉,只管下了马跳上舟头,朗声笑道:“我乃晋陵谢粲,敢问先生――”
  “在下毓尚。”
  “原来是尚先生,”谢粲见夭绍依旧独自骑马岸上,仿佛是不忍她一人寂寞,竟就此指着她对毓尚殷勤介绍道,“这位是我兄长,晋陵谢明嘉。”
  “七郎!”夭绍咬牙切齿喝道。
  谢粲一个哆嗦,缩了缩脖子。毓尚却望着夭绍,目色深远,仿佛可以穿透她斗笠上的面纱,毫无顾忌地欣赏到她脸上尴尬与恼怒交加的神色。
  夭绍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只得下了马,跃上船头,问道:“先生与我弟弟曾见过?”
  不等毓尚回答,谢粲已嘴快解释道:“我前几日见他来过慧方寺,竺法大师亲自相迎。”他转过头打量毓尚,“你和大师是朋友麽?”
  毓尚道:“不敢,竺法大师是我师叔。”
  谢粲诧道:“你竟是佛门弟子?”
  “也倒不算,我不过是学了些佛家义理。”
  佛家义理――谢粲听到此处,想到寺里那些僧人日日念的经书,立即一个寒噤变了脸色,连声道:“先生居然通晓佛家义理,在下佩服,佩服。”
  他话里阴阳怪气,少年难以捉摸的心思毓尚只是一笑置之。
  谢粲这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他弹的琴上,只见月光下那琴身银泽如练,仿佛秋霜凝成的一般,冰光灼目,不由说了句:“好琴。”
  毓尚道:“小公子也通音律?”
  “不通,”谢粲一脸坦荡地否认,随即又指了指夭绍,“我兄长却是此间高手。她弹出来的曲子,不一定就比先生的差。”
  “胡说什么?”夭绍低声斥责,她今夜是被这小子气得不浅。
  毓尚看她的眼神愈发多了分专注,微笑道:“明嘉公子既是通晓音律,相逢不易,又是良宵好月,不如也奏一曲,如何?”
  夭绍看了眼他的琴,悄悄将早已千疮百孔的手指藏到身后,想要婉言拒绝,谁知谢粲竟推着她、将她按坐在琴案前,又蹲下身托腮看着她,期盼地:“我也好久没听你弹琴了。”
  夭绍进退不能,只得伸出手,随意拨弄了几下琴弦,试音时,指间流声清悦,分外动人。一时之间,倒让她起了孩子般爱宝的心气。她在琴案前盘膝坐好,仰望苍瞑月色,浩瀚星河,想起幼时父亲常在月下给母亲弹奏的曲子,心念一动,按律抚出。
  她的琴声全然不同方才毓尚指下的挥洒雄浑,音色欢快明媚,浓浓的旖旎中却又含带淡淡的愁思。
  夭绍弹琴时,毓尚于一旁轻声慢吟道: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他念罢,她亦奏罢。
  夭绍眼前似乎又看到了昔日父母在月下依偎的身影,一瞬恍惚后,江风拂面,凉意醒人。她抚摸着琴弦,心中突然有股憋不住的难受。
  曲犹在,人长逝。
  “先生果然知音,”她低声道,“这曲子,就名《月出》。”
  “好听。”谢粲流连在方才曲音中的温柔情意,以最简单、最直接的词语称赞。
  毓尚却默不作声,弯下腰,拉过夭绍的手臂,将质地柔滑的白色丝绢轻柔地缠上她血珠欲滴的指尖。
  “阿姐,你的手怎么了?”谢粲这才自发现不对,一惊之下,不觉说漏了嘴。
  不过,月色下的那双素手十指纤细、莹白如玉,即便谢粲不说破,毓尚也该明白眼前这位以斗笠黑纱蒙面的知音乃是一位红颜。
  “没什么,贪玩学刺绣,所以弄伤了。”夭绍一言带过。
  因包扎手指她和毓尚靠得很近,陌生男子的气息若有若无地拂在自己面前的绫纱上,异样的亲昵让夭绍觉得有种难耐的局促,六神无主间,轻轻将手自他掌心抽回,笑道:“谢谢先生,我自己来便可。”
  她胡乱绕了丝绢正要打结,却听毓尚轻笑道:“十指连心,而且又是这般地灵活慧巧,就此伤残了岂不可惜?”
  夭绍的面颊悄悄一红,依言松了丝绢,重新仔细包裹。 
  毓尚垂眸看她片刻,吩咐一旁的黑衣少年道:“无忧,取装琴的木盒来。”
  “是。”那一直静默在旁的黑衣少年这时才有了动静,转身入舱刚取来琴盒,恰此时,夜空中陡然有夜鸟厉啸遥遥传来,黑衣少年怔怔听了一霎,目光瞬间变得惊恐,忙将琴盒扔在一旁,扣指唇间,发出一声悠长清啸。
  毓尚亦是扬眸,脸色微冷。
  见此对主仆神情怪异,夭绍和谢粲在疑惑中抬起头,只见广袤夜空间有两三黑点盘旋而至,飞鸟博翅,阴影渐浓,那竟是南方极少见的凶悍鹰隼。领头的一只飞鹰此刻更是俯冲急下,飞影流线,径直扑袭画舫舟头。水天夜色中,那飞鹰褐色的眸子似有莹光迸溅,凌厉诡秘宛若出于鬼府的瞑光,分外骇人。
  夭绍惊站起身,望着飞鹰,忍不住后退一步。
  “不必怕,它不会伤你,”身后有只温暖的手及时将她扶住,响在耳边的嗓音很是低柔,“这是我的鹰。”
  他的鹰?夭绍扬眸,忍不住仔细毓尚。
  月光下,只见他微微扬臂,将修长柔韧的五指于空中轻轻一划,那飞鹰便放慢了冲刺的速度,缓缓停落在毓尚的胳膊上。它用赭色的嘴尖轻啄毓尚的衣襟,方才还精光毕露的褐眸这时竟隐含怯色,甩着翅膀,不安地抖了抖。
  黑衣少年无忧慌忙过来抚摸飞鹰的脑袋,指间所触温热湿润,抬起一看,竟是血液。
  “少主?”少年清秀的面庞上满是担心,见毓尚沉吟不语,又低头问那鹰,“你怎会受伤了?”
  谢粲静默旁观,见他和畜生说话,不禁哧地笑出声。
  无忧立刻横眸过来,目光吃人的凶狠,看得谢粲一个激灵,忙解释道:“我是看它可爱……可爱……”
  无忧将飞鹰自毓尚臂上抱入自己怀中,冷哼道:“它自然可爱。”
  “是,是。”谢粲从未见过性格这般单纯古怪的人,侧过头,极力抿住唇边快克制不住的笑意。
  夭绍上前察看飞鹰受伤的头部,说道:“此伤尖利深刻,该是被另一飞禽叼伤的痕迹。”抬头时见毓尚一脸凝重,忍不住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没什么,来了几个故人而已。”毓尚眼睛望着远方,嘴角的笑意竟隐约透着几分阴凉。
  故人?夭绍心如明镜,自知并非如此。
  眼前这对主仆对那只飞鹰分明爱护有加,那“故人”却还敢出手伤了鹰,其中的渊源可想而知。不过此刻他既这般敷衍自己,显然是不愿她掺合进去,那么自己也无谓多管闲事。
  念及此处,夭绍道:“先生既有故人来,那我们就不多打扰了。” 
  “也好。”毓尚点点头,转身将琴装入木盒,递至夭绍面前。
  斗笠绫纱下夭绍目色闪烁,并不去接,只道:“先生这是何意?”
  无忧见状更是拧了眉,小声埋怨:“少主,你好不容易赢了这琴,才得到不满一天……”
  “琴赠知音,我愿意。”毓尚风清云淡道。
  谢粲闻言大乐,一边暗自拉扯夭绍的衣裳催促她接下古琴,一边对着无忧挤眉弄眼,气得对方狠狠甩过脑袋。
  夭绍不想毓尚赠琴的理由是这般直接,愣了一刻,才想,自己的确是喜欢这琴,虽则君子不夺人所好,但似乎自己也并非什么君子。于是不再故作姿态,心安理得地接过木盒抱入怀中,微微垂首:“多谢先生赠琴。”她从腰间取出一枚玉佩交到毓尚手中,微笑道:“无功不受禄。先生今后但凡有任何指教,都可执此佩来邺都太傅府找明嘉商谈。”
  毓尚略一颔首,未再敷衍寒暄,转身入了舱中。
  无忧当下挥手逐客:“你们可以走了。”
  谢粲嘻嘻一笑,无视无忧发青的脸色,伸手重重摸了摸他怀里的鹰,这才心满意足地和夭绍一起下了船。
  .
  姐弟二人重新上马,夭绍看天色约莫已过戌时,不想方才一耽搁就是这么长时间,暗道一声糟糕,急鞭促马赶回城。
  踏上城外官道,未走多久,便见对面有二人纵马迎来。 
  “是沐三叔和沐五叔,”谢粲看清来人,扬声道,“你们怎么来了?”
  那二人驰近吁马,月色下皆着一袭暗灰锦衣,连样貌也长得有六七分相似,不过一人斯文清秀些,一人英气粗豪些,肌肤俱是苍白恹恹,透着几分奇异的病态。
  两人都已年过不惑,神色间极见沉稳,英气的那个男子答话道:“郡主夜里出城久久未回,身旁又没有跟一人,太傅不放心,让我和三哥出城来寻。”
  夭绍念着方才的事,有些心不在焉地点头:“辛苦三叔和五叔了。” 
  不同沐五的直爽粗犷,沐三心思细腻,一时听出夭绍的语气有些不对,轻声问道:“郡主,可是出了什么事?”
  谢粲抢话道:“也没什么事,我们路上遇到尚先生,因此耽搁了一会。”
  “尚先生?”沐三看着夭绍,显然在等她的答案。
  夭绍想了想,心念一动,压低声音对沐三交待了几句,然后看着谢粲说:“三叔,你替我将七郎送回慧方寺。五叔与我先回府。”
  “送我?”谢粲对这托付颇觉受辱,当即拒绝,“不必送我,你们护着阿姐回去就行。”
  夭绍声音一冷:“七郎。”
  谢粲辩声察色,心知没有了转圜的余地,只得道:“那我先回了,阿姐路上小心。”说完拽了缰绳,领着沐三掉头驰回。
作者有话要说:  

  ☆、将至

  
  临海章安的沐氏一族百年依附晋陵谢氏,至今已几代家仆。如今的沐氏一辈兄弟五人,三人留府照顾谢昶,另外两人外放任官。出城寻找夭绍的正是沐氏兄弟中的老三沐奇和老五沐冰,而他们的大哥,谢府总管沐宗,此刻正站在僖山脚下的太傅府前不安地徘徊等待。
  静寥的长街深处依稀传来了马蹄声,纷纷踏踏似不下数十骑,沐宗凝目望去,只见夜色下火把束束,一群锦衣侍从环卫着华衣金冠的男子急驰而来。
  沐宗望清当中那男子的面容,愣了一瞬,忙自道旁退至府门前。
  火光之间,男子神色异常肃穆,虽是一身绀青色便袍,眉宇中的刚毅峥嵘却非久在战场的将军不可得。此刻他也看到了沐宗,勒住缰绳,在太傅府前停马。
  “拜见湘东王,王爷福体安康。”沐宗不及避开,只得单膝跪地。
  湘东王萧璋道:“沐总管深夜于此,难道是在等谢太傅?”
  沐宗道:“回王爷话,我是在等我家郡主。郡主深夜出城,还未回来。”
  “夜深至此,夭绍竟还出城未归?”萧璋的眉目一时黑得凛冽,冷道,“年少轻狂,堂堂东朝郡主怎可这般任性随意不守规矩?”言罢,吩咐左右:“你们几个,出城去找找。”
  沐宗忙道:“不敢麻烦王爷,我兄弟已经出城去寻了……”话语未落,远处又响起骏马嘶鸣的声音,他抬头一望,不由笑道:“当真不必麻烦王爷了,郡主已回来了。”
  萧璋却毫不动容,表情严峻依旧,只道:“既如此,本王就先回府了。总管代本王问候太傅一声。”
  “是。”沐宗让道一旁。
  夭绍遥见萧璋的旗帜,在府前下马时,不由驻足怔思了片刻。入府后她立即去书房见阿公谢昶,禀了与谢粲见面所知的事。谢昶并未多说,坐在书案后把手上的几个折子批了,嘱咐了夭绍几句,熄了灯自回内室。
  .
  谢府东北角,依伴僖山高处筑有飞檐紫闼,翠竹环绕,水榭流流,夜下景色分外清幽。此处正是夭绍在谢府时居住的月出阁,已累了一日,夭绍沐浴后坐在窗前,任随身伺候的侍女拿药抹上指尖的伤口。
  “郡主不疼吗?”侍女看着她伤痕累累的手指,心中恻然。
  “疼?”夭绍却似才恍过神,自谧蓝无垠的夜空收回目光,摇摇头说,“不疼。”这都算疼的话,那每日念起父母、阿彦的心痛,还有阴雨天的腿疾,又要以怎样的力气去忍受和克服?
  等侍女包扎好十指,夭绍道:“你下去休息吧。”自己则转身抱起刚得来的古琴走入书房,拿丝帕将琴弦上被自己血迹沾染的地方细心擦拭了,这才微微一笑,用裹着厚厚纱布的手指去轻轻碰触。
  毓尚――
  指下琴声断断续续飘起,她想起方才曲水边偶遇的男子,不禁出神。
  “郡主!”阁楼外忽有人呼道,夭绍搁下琴起身,步至走廊,低头时正见沐奇入园来。等他上了阁楼,夭绍才看清他凝重的神色,不由蹙眉:“三叔,发生了什么事?”
  沐奇道:“郡主让我假装送小侯爷回寺,未到兰泽山脚小侯爷果然就按捺不住催我回来。我随即回去寻那主仆二人,到了江边却不见人影,画舫亦早已焚毁,倒是……”
  “什么?”
  “倒是江边多出二十八具尸首,杀人者手段狠辣霸道,皆是一剑封喉。”
  纵是早就料到事情的诡异难测,夭绍闻言还是吸了口冷气,脚下连退两步。等扶着栏杆勉强稳定了心神,她抑制颤抖的气息,轻声道:“可曾留下什么痕迹?”
  “我在那些尸首手握的长刀上找到这些。”沐奇自袖中取出白布包囊,展开示以夭绍,里面却是一块黑色衣袂,连同几根鸟类的羽毛。
  夭绍看了一眼便立即挪开目光,月色破出云层洒照满身,让她无端觉出入骨的寒凉。
  “此事报了京兆府没?”
  “还未。不过看他们堂而皇之地置那些尸首不顾,便知道他们根本不忌讳背上这些人命,”沐奇寻思着,忽然一笑,“事实上他们的确也无须忌讳。”
  “怎么说?”
  “那死去的二十八个人皆着窄袖短袍,头戴绒巾,装扮奇特,必是异族,且还是北方异族。更何况,我自他们身上翻出了这个。”沐奇递上一枚铁印。
  铁印上烙着花朵一般的绚烂文字,夭绍摇头道:“我看不懂。”
  “这是柔然的文字,”沐奇素以博闻强识著称,微微一笑道,“是他们长靖公主的令箭。郡主你想,如今北朝和我朝交好,明妤公主更要嫁给北朝的皇帝为后,而柔然和北朝交恶,如果京兆府在邺都城附近看到了这些尸首,你说会怎么判?”
  夭绍面无表情地摩娑令牌,淡淡道:“无非是以为潜入东朝、刺探国情的细作罢了。若再想深一些,北朝使臣后日将到邺都,也可怀疑柔然人是否想趁机破坏明妤阿姐北上和亲之事。”
  沐奇点点头:“郡主明理,正是如此。”
  “不过,既然柔然的人已在东朝出现,三叔你还是要告诉阿公及早防备为好。”
  “郡主放心,太傅现已歇下,此事也并非十分火急,我明早再禀知太傅也不迟。”
  夭绍颔首,拿着铁印走回书房,于案后坐下,若有所思。
  毓尚,飞鹰,柔然公主――
  这一夜的神秘见闻下似乎有什么隐密的真相正呼之欲出,夭绍抚着额角,试图去窥视那烈焰旁的黑暗时,却又迟疑过分的接近迟早会让那团焰火灼伤自己。
  “郡主,”沐奇见她很是恍惚,不放心跟入书房,看到案上的古琴,脸色猛变,一反平时的沉着,颤声道,“这琴……哪里来的?”
  夭绍如实道:“便是方才在画舫上那位叫毓尚的先生赠我的。怎么,三叔认得这琴?”
  “何止认得,”沐奇表情奇异,惊诧有之,怅然有之,长长叹息道,“这琴,十五年前曾是二公子的。”
  夭绍闻言吃惊:“父亲的琴?”
  沐奇口中的二公子,正是夭绍的父亲、当年冠绝江左的名士谢攸。
  东朝太傅谢昶有子二人,长子谢膺,幼子谢攸。八年前谢攸夫妇双双去逝后,连谢膺也因病辞世,留妻顾氏,及一子一女。其子谢澈年少好行侠,五年前离家遍走大江南北,至今未归。而谢膺之女谢明书十七就已嫁陈留阮氏的三公子阮靳为妻。阮靳与沈伊名声相当,亦是江左年轻一辈的名士领袖,性情旷达,喜好避居山野。谢明书与其夫妻情深,自是随之隐世而居。
  如今花甲已过的谢昶膝下,唯剩下谢攸的儿女谢粲和夭绍陪伴。三代中间一代空隔,谢澈与谢明书俱不在府,夭绍姐弟又另有封号,是以沐氏兄弟连带府中家仆在对谢膺、谢攸的称呼上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