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苍壁书-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飞墨横空波洒。夜色不时便匆匆降临,江上雾气弥漫,虽是如此,舟行仍不歇,环卫翔螭舟外的百船灯盏齐亮,放眼瞧去,漫江灵火摇曳,宛若坠入人间的璀璨星河。
  赵王司马徽站在甲板上望着北方出神,冰雹般的凉雾极轻易地打湿了他的面庞,他却毫不自知。江雾迷罩眼前愈见朦胧,心中怅然油然而生,他低低叹了口气,转身欲回舟中。一回头,却见身后无声无息站着位绛纱宫裙的女子,美则美矣,却凄艳缥缈得如一缕幽魂夺出江面。
  “明妤……公主。”司马徽的声音忍不住发颤。
  “赵王。”明妤微笑,近前一步。
  周遭静得异常,司马徽转目看了看,这才发现甲板上已一片空旷,先前守卫俱已退去。
  “你的脸全湿透了。”明妤柔声道,举起衣袖,轻轻擦上他的面庞。司马徽身体僵硬,虽则此刻总算从她温热的肌肤下感到了一丝活人的生气,他的面色却愈发青寒,连身上的金袍也失去了往日的耀眼夺目,更不说能对她言谈从容。
  明妤“嘻”地一笑,道:“赵王但可放心,方才那些都是少卿的亲卫,绝不会胡言乱语。”她将留恋的目光从他脸上挪开,慢慢走去了船舷处。江风大起,吹动她的裙裾妙曼飞扬,如此孤弱的身姿,恰如将要离逝的云烟。
  眼前佳人是如此黯然,全无往日活泼十足的笑颜,司马徽终是不忍,脱下外袍披在她身上:“这里太冷,有话我们入舱再说。”
  “冷吗?”明妤茫然四顾。
  司马徽只得道:“好,如果你有话,那就这里说罢。”
  明妤对着江水发呆,喃喃问道:“三年前,你不告而别后,可是回洛都娶妻?”
  “是。”
  “后来可曾给我写信?”
  司马徽怔了片刻,冷道:“未曾。”
  “你还撒谎!”明妤忽然笑起来,笑声尖细冰凉,一反平日的温柔之意,她回头盯着司马徽,一字一句道,“我都知道了。三年前,你被裴太后突然召回洛都,她让你娶妻裴氏,你拒绝了,请旨去了代郡守边关,一去三年未回。可裴太后还是做主在洛都为你纳了赵王妃,你这三年从未回过洛都,怕是连你妻子样貌如何也不知道吧?”
  司马徽心头猛震,脸上的青寒褪去,转而微微发白,抿紧唇一言不发。
  “你说你未曾给我写信?可三年前的中秋之夜,我却收到了你的信,”明妤取出袖中帛书扔到司马徽怀中,强忍心中的苦涩,轻声道,“但这信并非你写的,我也是昨日才知道。你写的信都被裴太后命人中途扣下,一封也未到我的手中,是不是?”
  司马徽依然不言,只紧紧捏着那卷帛书,用力到指背白骨森森凸出。
  明妤盯着他,毫无退却的坚决。
  “明妤……”他在她刺人的目光下唯有苦笑,嗓音低哑,“如今说这个,还有意义吗?”
  “我与你先有情,又与你的弟弟后有婚约,如今更是你来为你弟弟迎亲,裴太后的心思我不想猜,也懒得猜,”明妤冷笑,目光锐利,“我只想猜你的心思――你是为了你们司马氏的家国,还是为了成全你弟弟的皇位?你不想让那些要你们兄弟反目的贼子趁心,所以甘愿舍自己,甘愿舍我,只为保他,对不对?”
  司马徽摇头道:“明妤,够了。”
  “够了?还不够。”明妤望着他,眉目间升起一丝得意,面庞倏然也有了光彩,“我早就该知道,你根本不是那样无情寡心的人。”
  司马徽沉默,明妤的信任和情意在此刻只能让他愈发觉得悲哀和无奈,好似自己陷入了命运网罗成的深结之中,那样迫人的窒息让他挣扎愤怒,却又偏偏逃避不出。明妤在他面前盈盈而笑,红绸似血,丹唇流朱,美眸顾盼间,是欲捉不住的空灵凄迷,美得叫他心头忽然淌过剜割之痛,蓦地竟生出几分颤栗的恐惧。
  念光飘过脑海,司马徽低吼道:“明妤,你不要做傻事!”
  “能做什么傻事呢?”明妤不禁莞尔,手指轻轻抚摸过他俊美刚毅的面庞,低声道,“我只想保护你,我也可以不惜一切,不论我的婚姻还是命运。你不要再担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何苦――”
  司马徽悲彻心肺,下意识握住明妤的手,纤细的冰凉融入掌心,令他一个激灵猛然清醒。五指松开,转身疾步离去。
  明妤只追了一步,旋即驻足。
  此时此刻,什么也不必再说,什么也不能再说。
  从今以后,她自能明白他的难,他也自能明白她的苦。
  夜下巨舟破浪,江水却依旧静静流逝,从容不迫地卷走了万千涟漪。
  .
  次日中午,船泊至北朝兖州襄城外,许郡太守崔安甫一早领着诸官迎着江风抖抖嗦嗦地候在岸边。公主舆驾在襄城略做停留,午膳之后,便启程往北。
  沿襄城以北是处在深山密林间的宜阳古道,十月北朝已入冬,古道上行人稀少,两侧峻岭苍苍。行至未时,日头渐斜,山风愈发凛冽,因五十里内没有驿站停留,司马徽和萧少卿拨调了两千禁卫由中尉裴伦带领着快马加鞭,先行于前方的伽下谷安置营帐。
  伽下谷是群山之间的一处平野,地势宽广,三面环山,恰能抵挡住呼啸的北风。舆驾于黄昏时抵达此处,晚霞余晖中,谷间平野已营帐连绵,篝火遍起。
  昨日行舟,今日山路,众人又累又冷,晚膳过后,除了营帐外巡守将士的脚步声外,夜下的伽下谷早早便陷入了一片静籁。 
  这日恰是十四,明月将圆,清晖朗朗,时过戌时,夜色愈深,月光愈盛,伽下谷外不远处的高山上,突然断断续续飞散起清幽细微的笛声。
  笛声片刻既歇,一只黑鹰从远处飞来,拍翅徘徊了片刻,终于找到目标,俯冲而下,落于站在山腰密林间一个穿着白色布袍的中年男子肩头。
  男子微笑着抚了抚黑鹰,摘下它腿上系着的竹筒,取出里面的细薄藤纸,借着穿透树枝的月光匆匆阅罢,对倚着古枫缓缓擦拭玉笛的商之道:“少主,是塞北来的信。云阁的人已将长靖公主送至云中,拓跋轩说,他已派了使者前去和柔然女王交涉贺兰将军一事,事情进展还算顺利。”
  “顺利?”商之收好宋玉笛,淡淡道,“但愿如此罢。”他看了看月色,沉吟:“今日是十四了……石勒族老南下时可曾带上雪莲?”
  “带了,不过为防路上行程不便,经过雍州永宁时,我已将雪莲给了离歌。云公子在两日前到了永宁城,离歌来信说已和他见了面,那两朵雪莲此刻想必也到了云公子手中。”
  “那就好,”商之略微放心,又道,“让离歌在刺史府办的事进展如何?”
  “一切皆如计划,”石勒笑意从容,“雍州刺史令狐淳素来清廉节俭,目前正苦于筹备恭贺陛下大婚的礼物,得知云公子此行北上必会停留永宁城查勘云氏将要开采的那座铜山后,他已采取了离歌献的计策。离歌来过密函,说令狐淳七日前已致信在青州琅琊做郡守的弟弟令狐恭,命他在青州利城借故查封了云氏的三处盐池,而令狐淳自己,此刻怕正于雍州刺史府坐等云公子前去见他。”
  商之道:“令狐淳一向谨小慎微,这次好不容易诱得他出壳,绝不能叫他再缩回去。让离歌小心应对。”
  石勒道:“离歌年纪虽轻,处事却极老练,况且云公子也在永宁,应该不会出纰漏。”
  “未免万一,你先行北上,于永宁城接应。”
  “是,少主放心。”说到这,石勒想起一事,忽地肃容撩袍,单膝跪在商之面前。
  商之俯身扶住他,不解:“你这是做什么?”
  石勒神色愧疚,道:“贺兰将军被柔然俘走后,本该属下看好贺兰无忧,岂料一时大意,竟让无忧寻得空隙偷偷跟着少主去了东朝。少主此行本就极凶险,以无忧的个性这段日子必是给少主添了不少麻烦,属下有罪。”
  “就这事?”商之不由一笑,“起来罢,无忧在东朝并没有惹事。”
  “当真?”石勒不敢置信,“可我前天在渡口接到他时,他一脸沮丧的模样,我以为――”
  “你以为是被我骂了?我何曾骂过他,”商之道,“不过是他的鹰被沈伊强行带走了,他怎能高兴得起来。”
  石勒恍然点头,这才站起身,也是好笑:“原来为这事,看来沈公子倒是童心不减。”
  眼看时辰不早,商之又嘱咐了石勒几句,正待下山,却见山脚有人影飘若清风,正朝自己的方向赶来。他微怔了一瞬,道:“族老,你先离开吧。”
  石勒此刻也看到山下来的人,迟疑了一下,方飞身消失于密林间。
  .
  月光皎洁,远峰积雪,山间夜色清透如画。夭绍穿着白貂裘,披着明紫色的斗篷,不时便站在商之面前。她摘下帷帽,露出被冷风吹得微微发红的面庞,夜色浓郁,愈发衬得那秀色明丽动人。
  “商之君,”她微笑道,“我来迟了。”
  商之戴着面具,不辨喜怒,唯有那双凤眸在淡凉的月色下流淌着冰雪般的光泽。他望了夭绍良久,却又不发一语,夭绍被他注视得不安,奇道:“你怎么了?”
  商之淡然转身:“既来了,那便问罢。”
  夭绍含笑道:“问什么?”
  商之道:“你今夜敢溜出来见我,不就是因为心存疑惑等着解么?想来上次在邺都城外的清林苑,郡主的话应该只说了个开头。”
  夭绍不禁笑道:“原来你们佛家弟子学的都是占卜测算么,个个都是神机妙算的。”来意既被他一下点明,她也不再踌躇,背着手走到他面前,说道:“我的确是有问题请教商之君,你上次送我的丝桐古琴……”
  “月出琴。”商之打断她,摘了脸上的面具,在古枫树旁的大石上坐下。
  月色下那突现的容颜本是俊美至极,然而隐在树荫中却又分明透着一丝让人心颤的阴冷,夭绍不敢多看,轻轻坐于他身旁,疑惑道:“你怎么知道那琴的别名?”
  “那琴也是别人送我的,而他对月出琴的渊源知晓得一清二楚,”商之在寒夜里微微一笑,看着夭绍道,“当初送给你,不过原物归主罢了。”
  原来只是为了原物归主么?夭绍咬了咬唇:“那能否告诉我,当初那琴是谁送给你的?”
  商之的目光在她脸庞上闪烁半晌,才道:“澜辰。”
  “憬哥哥?”夭绍怔住,想起那日自己问云憬时得到的否定回答,不由紧紧蹙眉,“月出琴为何会在他手里?”
  “或许下次见面时你该好好地问问他。”商之快意笑起,飞扬的眉梢难得地透出一丝捉弄他人后的得意。
  夭绍在他的笑容下愈发困惑,思索良久,仔细审视着他的眉目,慢慢道:“除了月出琴,还有一个问题。”
  “什么?”
  “你……”,夭绍将要出口的话在心中流转萦回了千遍,才低声问道,“你是鲜卑独孤族的人,对不对?”
  商之不语,转目望着她,那素来冰寒的眸光深处有暗色沉落,锋芒凌厉,但又仅是一闪而过。
  夭绍似浑然不察他复杂的心绪,悠然道:“飞鹰,柔然,还有……你精通音律……”
  “不必再说了,”商之打断她,冷笑,“原来那时你便知道了。”
  “我知道,但不见得事实就是清楚明白,”夭绍盯着他,一字一字柔软出唇,“独孤玄度,是你的什么人?”
  商之面容异乎寻常的平静,在夭绍的目光下沉默长久,眸色忽幽忽明,魅惑莫测。夭绍见他如此,早已认定答案,一时心情激荡,竟是无法言语。商之却蓦地放声一笑,振袍起身,戴上面具。
  “时辰不早了,臣送郡主回营。”他的语气,瞬间清冷如冰,也不顾夭绍答应,疾行如风,就此下山。
  夭绍忙起身跟随,一路走得匆促,她愈靠近,他愈远离,最终,他远远在前,她遥遥在后,山路崎岖,那袭黑袍在夜色中飘飞似云。月光下,他修俊的身姿虽望得真切,夭绍却又恍惚觉的那是一抹不可捉摸的幻影,不论何时,只要她一旦企图靠近,他便会莫名消失
  不过,从小到大,她也确实不曾有过靠近的机会。
  她长长叹息,正胡思乱想之际,自不曾看见前方商之已停了脚步在等她。待她发觉时,商之突然回身掠过来,揽着她避至一处暗岩之下。
  “你……”夭绍刚开口,嘴却被商之的手捂住。
  商之垂首看了她一眼,那一眼的深刻冰凉足以说明一切。
  夭绍醒悟过来,眨了眨眼睛。
  商之缓缓将手自她唇上移开,暗岩之下的藏身之处颇为窄小,他的手臂紧紧抱住她的腰,挪动不得。夭绍在他怀中喘了口气,此刻倒也没心思去避讳这亲密的姿势,因为山岩外,正有两人一前一后自伽下谷间走出。
  .
  这两人夭绍和商之都认识,走在前面的正是今日在襄城外见过的许郡太守崔安甫,而跟在他身后的,却是北朝的中尉裴伦。
  到了岩外一处矮坡,裴伦驻足,开口时语气甚为不耐烦:“崔大人,到底是什么事,非得要神神秘秘地引我出谷?”
  崔安甫站定,四下望了望,低声陪笑道:“裴将军莫急。”
  “莫急?”裴伦性格正是暴躁如雷,哪里忍耐得了。
  崔安甫忙道:“是这样,丞相大人今早有密信派人传给我,让我带给将军。”
  裴伦一声冷笑:“二哥有信给我?何必又要通过你传信这般麻烦?拿来!”
  “是是。”崔安甫忙自怀里取出一卷帛书恭敬递上。
  裴伦迅速阅完,却捏着帛书长久不语,崔安甫忍不住问道:“丞相大人的意思,裴将军可明白?”
  “明白什么?”裴伦皱眉,双掌运劲,手中帛书顷刻碎成了在风中四散的碎末。
  崔安甫一介文士,怎见过如此武功,当下一个哆嗦,费思道:“那裴将军的意思是……”
  “本将军没功夫理丞相的大谋小谋,”裴伦冷道,“我只知道自己奉了皇命来护送东朝公主的鸾驾,便要尽职。什么路上借故拖延,本将军人笨,不会!我答应了陛下在这月底把明妤公主送到洛都。这是圣旨,不可违抗。”
  崔安甫愣了好一会,轻笑道:“裴将军难道不知道丞相大人的苦心?”
  裴伦双眼瞪得浑圆,上前揪住崔安甫的衣襟,喝道:“丞相大人的苦心?我看不见得,怕都是你们这些小人从中挑唆,逢迎拍马,让我二哥和五姐脑子越来越昏,我还没找你算帐!”
  “将军……此话怎说?”崔安甫看出他眼中遽然而起的杀意,不禁浑身冷战。
  裴伦怒哼了一声,双臂抡起,将崔安甫甩在一旁。
  “滚!”
  崔安甫身子发软,站起来未走几步,又跌倒在地,他回头战战兢兢看了裴伦一眼,果真连爬带滚地走了。
  裴伦怒气难消,松了松衣服领口,站在冷风中深深呼吸了几口气。半日,他才低叹出一声,手掌自脸上一捋而过,似哭似笑道:“真是作孽……”
  好不容易等裴伦也转身离开,商之靠着岩壁一动不动,似在沉思,夭绍犹豫片刻,出声问道:“丞相为什么要裴伦借故拖延路上时间?”
  商之淡淡道:“损君威,利挑拨,婚事若延期,天下人笑话的唯有皇帝。” 
  “这样,”夭绍看着他冷静的面容,质疑道,“那你为何却似不担心?”
  商之唇边一扬:“裴行还不至于这么笨,敢在连姻的事上出如此周折,想必是有人暗借他的权令行事。只要裴行不出手,此行路上虽则不会风平浪静,但也不至于会出什么大错。”
  夭绍莞尔:“听起来你倒很有自信。”
  “当然。”商之低头,亦是一笑。
  两人对望之际终于意识到此刻姿势的暧昧,想要急步后退时,受空间所累,未免手足失措,商之闪身出了岩外,等夭绍从阴影下慢慢走出来,他动了动唇,欲言又止:“方才……” 
  “权宜之计,我明白。”夭绍微笑,目色明净无尘。
  商之微觉释然,戴上面具道:“我送你回帐。”
  夭绍却道:“不必了,我偷偷溜出来的,两人一起回去倒容易被人发现。”话音落时,紫影便在月色下掠起一道潇澈云烟,直朝伽下谷飘去。
  四周的空气里似乎还有她遗留下的灵动馨香,淡淡一缕,却仿佛就此漫入了心肺。商之有些失神,一时沿着那道紫影掠过的路径,慢步走回伽下谷。
作者有话要说:  

  ☆、请君入瓮

  北朝疆分八州,青州于东,凉、梁二州在西,接壤匈奴和鲜卑等异族的幽、并、冀三州在北,南方是临靠怒江的兖州,而北朝都城洛都所在的雍州则被四方七州环绕在中。
  雍州位在嵩山山脉以东,太行山脉以南,群山环绕之余,更有长河横流,襟引洛水,故而此间地势奇险之中又见七分秀丽,气候温和宜人,自古便是人杰地灵的宝地。雍州辖管六郡,地域并不算广阔,但因都城于此,四方朝拜,控带其余七州,地位超然。其辖界各郡的重镇陆、水两路皆畅通无阻,商旅穿梭频繁,行客络绎不绝,境内无论何时都是繁华热闹的景象。
  河阳郡位在雍州最南,与兖州相临,东靠三崤山,北接洛水,是环卫帝都的冲要重地,雍州刺史府也正设在此郡的永宁城。
  北朝英帝豫征元年,十月十六日,绯红的朝霞刚照散晨间寒雾,便有一辆马车慢悠悠穿过永宁西城,停于刺史府前。
  驾车的是位青衣老者,虽头发花白,身手却极是利落。他甩袍跳下车,将名刺递给刺史府前的侍卫:“东朝剡郡云澜辰,求见魏陵侯。”
  “我这就去通报,劳阁下与贵上稍等。”
  再孤陋寡闻的人也听说过财雄势厚、富甲天下的剡郡云氏,更何况是独步江左的云澜辰之名,侍卫满怀仰慕地看了皂缯盖车一眼,忙揣着名刺入府通传。
  钟晔侯在府外,须臾,便见侍卫领着一位墨蓝长袍的清瘦男子自府里疾步而出。
  侍卫道:“这是我们侯爷的主薄大人,也是我们刺史府的总管。”
  清瘦男子对钟晔揖手而笑:“区区石进,敢问阁下是――”
  钟晔还礼道:“在下钟晔。”
  “原来是云阁家老,久仰钟老贤名。”石进略作寒暄,眸光瞥过阶下那辆马车。
  钟晔心领神会,快步下了台阶,于车外轻声说了几句,但听车门猛然一响,一白衣公子翩然而下。
  石进见此人双眸朗朗,飞眉入鬓,举止之间洒脱不羁,气度更是脱俗非凡,于是不敢怠慢,忙下阶迎道:“云公子……”
  “且慢,总管可不要认错了人,我可不是云澜辰,”白衣公子漫不经心地绕着指间的白玉凤箫,斜眸看着车里,“他才是云阁少主。”
  石进一怔,转眸看过去又是一阵恍惚。
  此刻自车里出来的公子身着玉色锦袍,腰系金色丝绦,通身无饰,却自有股华贵飘逸的绝尘之气。冬日的晨光闪跃在那张俊雅的面庞上,温润美好,宛若纯玉。
  石进知晓这次断然无措了,忙含笑揖礼:“云公子,因昨日是月中,各郡郡守皆送来了汇事的折书,侯爷劳累了一夜至凌晨才休息下,嘱咐下人巳时唤醒,我此时也不好通报。若云公子不介意,可否稍等片刻?”
  云憬不语,钟晔微笑道:“自然不敢打扰魏陵侯歇息,我家少主愿等。”
  石进所言魏陵侯熬夜阅览奏章倒非虚话。雍州的这位刺史名令狐淳,爵封魏陵侯,曾驰骋沙场,本也是杀人如麻的武将,为刺史后,身上剽悍凶煞之气收敛不少,为人亲和随意,行事勤勉谨慎,治理雍州多年未出一丝纰漏,可说文治武功皆成,朝野之中颇得威望。昨日各郡折书送来,令狐淳不辞辛苦批到今早寅时,此刻才刚休息下,却被急急而来的石进唤醒。
  “云澜辰?”令狐淳按着额,声音模糊,仍是睡意沉沉,“他终于来了。人呢?”
  “我已将他们安置在暖阁等候。”石进用冷水湿了丝帕,递给他。
  令狐淳将冰凉的丝帕贴上脸颊,这才清醒了一些,沉吟道:“江左独步云澜辰,那是连丞相和大司徒都要礼让三分的人,不可慢怠,于花厅设宴。”
  石进应下:“是。”
  令狐淳振作精神,起身下榻,推开了书房的窗扇。窗外正是一片深广的梅林,此时梅花初放,雪蕊莹莹,寒香飘浮满园。令狐淳在迎面拂来的晨风下缓缓吐纳,舒展身体,只觉睡意渐渐散去,脑中彻底清明。阳光洒照入眸,蕴出斑斓光彩,他勾起嘴角,唇边漾起一抹高深的笑容,问道:“钟晔可曾来?”
  “来了。”
  石进抬头,不经意看到他脸上的笑意,心中不禁一颤。让他害怕的原因倒也不是其他,只因令狐淳的颊侧有道细长狰狞的刀疤,将那本是英气的面庞生生扭曲,丑陋而又可怖,尤其是在他笑时,那伤疤便显得格外刺眼,看得人心底不由不发寒。
  “钟晔!”令狐淳伸手轻轻抚摸着颊边伤疤,声音忽然阴狠无比,仿佛自齿缝间一丝丝挤出,“十三年了――”
  石进只作不察他的恨意,垂首道:“侯爷,我先去让人准备午膳。”
  “去吧。”
  石进退出书房,吩咐过刺史府家仆张罗午宴,又赶回暖阁,将云憬三人引至花厅。
  自一路的言谈中,石进这才得知云氏少主居然口不能言,不由是扼腕的可惜。到了花厅,仆人奉上热茶,云憬端坐案后,那一派沉静的神色分明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石进不敢多打扰他,只与钟晔轻声交谈。
  不过他虽与钟晔说着话,眼光却不时瞟向那个在厅里四处晃悠的白衣男子,但见他的凤箫不断敲上厅里名贵的摆设,嘴里唉声叹气,听得人毛骨悚然,背后仿佛有阴风飕飕刮过。
  “都说雍州刺史如何清廉俭朴,我看也不过如此。”白衣公子拿起一块上古青玉砚,仔细端详着。
  石进笑道:“这些都是前任的雍州刺史留下的,属于刺史府,却不属于我家侯爷。”
  “如此么?”白衣公子脸上并无讶异,声色不动地放下青玉砚,继续赏玩它物。
  石进请教钟晔道:“敢问钟老,这位公子是……”
  钟晔目色极是不屑,冷冷一哼正待说话,那白衣公子却飘然转身,浅浅一礼,笑道:“好说,在下姓钟,名伊。”
  见他此刻又是举止优雅,淡笑从容,石进纳闷之余不无感慨道:“原来是钟老之子。” 
  钟晔霜眉紧锁,已然是怒火四溢,沈伊却神色无辜,眉毛斜飞。
  “十三年而已,钟晔你何时多了个这么大的儿子?”厅外突然传来一声大笑,令狐淳蟒袍华裘,正神采奕奕地步入花厅。
  沈伊诧异指着钟晔和令狐淳:“你们竟认识?”
  “我与你父亲何止认识?简直可谓是交情甚深。”令狐淳黑亮的双眸盯着钟晔,笑容分外深刻,微一抬颚时,颊边那道刀疤凌厉毕露。
  沈伊再不知羞,也被令狐淳口中的“父亲”称呼吓得一个激灵,忙道:“我是他的义子。”
  “这样……”令狐淳不由看了看沈伊,笑道,“钟老好福气,竟找到这么个丰神俊朗的义子。”
  “过奖过奖。”一时的玩笑被人如此当真,沈伊自食苦果,干笑艰难。
  钟晔的脸色已成铁青,目光落在令狐淳脸上的伤疤上,心中百味涌起,口中却平静道:“多年不见,魏陵侯意气风发不输当年。”他转身到云憬身旁,为他引见道:“少主,这位便是雍州刺史、北朝魏陵侯,令狐淳大人。”
  云憬起身,向令狐淳颔首示意。
  令狐淳看清他的面容,发愣之后竟是陡然一惊,失声道:“郗……”
  “侯爷请见谅,”钟晔打断他,左顾言它,“我家少主无法说话,若有不敬处,侯爷莫怪。”
  令狐淳又是怔了怔,旋即笑道:“无妨无妨,石进,给云公子取纸笔来。本侯久闻江左云澜辰的大名,今日得见,自要好好交谈一番。”说罢,他看着云憬微笑:“云公子,可不要怪本侯自作主张。”
  云憬笑意淡然,揖手应下。
  宾主落座不过一刻,便有膳食呈上,酒过三巡后,令狐淳与云憬之间的话题迅速转至正题上。
  “关于云氏要开采的那座铜矿――”令狐淳伸手拍了拍案边他随身带来的木匣,笑道,“铜山的契书和朝廷发下的许可文书皆在此,本侯早已为公子备下。石总管,给云公子打开看看。”
  “是。”石进打开木匣,将里面的两卷帛书送至云憬面前。
  云憬翻卷阅罢,微微一笑,提笔写道:“此事有劳魏陵侯。除此之外,还有一事,虽是冒昧,但不得不请侯爷恩施援手。”
  令狐淳道:“公子但言无妨。”
  云憬书道:“云氏在青州利城的三处盐池被琅琊郡守令狐恭查封,不知侯爷是否听说过此事?”
  令狐淳慢慢饮酒,摇头道:“未曾。”
  云憬不由看了他一眼,笑意如常,落笔如飞,写道:“云阁行商向来光明磊落、不欺世人,也从不做阴损市面、图财无道之事,令弟令狐恭封锁盐池一事,这之间想必是有误会。我现下有急事赶往洛都,无法抽身东去青州,不知侯爷能否帮忙周旋一二?澜辰及云阁将感激不尽。”
  令狐淳似很为难:“青州地界非我管辖,我若插手此事,怕是僭越。”
  “非让侯爷公然出面,不过是想请令狐恭大人留些情面,利城盐池若有违犯北朝律法之处我们自然会及时改过。怕就怕令狐恭大人如果执意封闭盐池,今冬北朝的盐市价格飞涨,到时受苦的还是北朝百姓。”
  令狐淳思索再三,无奈叹息道:“百姓受苦终非我所愿见,本侯会尽力而为,从中周旋。只是结果如何,本侯也不敢保证。”
  “劳侯爷为此事伤神本已放肆,不敢奢求过多。”云憬放下笔,看了看钟晔。
  钟晔会意,取出两个锦盒,送至令狐淳的案席上:“这是我家少主近日得到的一颗麒麟火珠和一颗东海夜明珠,此番侯爷能够施以援手,云阁不胜感激,寥以两珠回馈侯爷的恩情。”
  令狐淳看也未看锦盒,只盯着钟晔,笑道:“本侯向来不在乎这些金银财宝,你若当真要为你家公子回报一二的话,其实也不难。”
  钟晔揣度他的语气,心中猜到几分,暗暗叹了口气,垂首道:“侯爷请讲。”
  “与我再比试一场!”令狐淳盯着他,“十三年前在安风津,钟将军这一刀刺得可真狠呐。其实当年若非我军大势败颓,你能伤得了我令狐淳么?”
  钟晔苦笑道:“不能。”
  “可是世人不知,我亦不甘,”令狐淳冷笑,豁然起身,伸臂拔出墙侧悬着的宝剑,寒光一闪,直指钟晔的胸口,“如今我若要你命又何难之有?但我令狐淳也非那仗势欺人的鼠辈,取你的鸣雪刀来,我们堂堂正正地分出胜负。”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