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容闺-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李进再怎么闹,圣旨已下,他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与那青梅竹马的表妹退了亲,再迎娶了安阳长公主。
  这件事都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年,又因为安阳长公主的关系,倒是再没有人敢在外面提及。
  不过,安阳长公主虽然因为圣旨赐婚而如愿嫁给了李进,但两人婚后这日子,却并没有像安阳长公主事先所想的那般甜蜜。
  李进虽然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却自诩是有着风骨的文人,这性子自然也是极为的执拗。
  碍着皇权的威严,他是娶了安阳长公主,但他心里就是没能顺过这口气来,就算是娶了安阳长公主,也从来没给过安阳长公主什么好脸色,若不是安阳长公主婚后受不住冷落,去宫里寻了太后哭诉了几次,只怕李进都不会往安阳长公主的屋子里去。
  但即使是这样,安阳长公主生了安喜县主之后,李进也仍甚少再进安阳长公主的屋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阳长公主要是能再生下个儿子,那可才是真的怪了。
  她就是想生,那也得有人和她一起生不是?
  若是换了别的公主,被驸马这样冷落着,指不定就一怒之下将驸马给休了,重新寻个好郎君过那等蜜里调油的好日子去了。
  毕竟,这皇帝的女儿,难道还愁嫁了?
  就算驸马不得掌实权,但这天底下想要做驸马的男子,也多得让公主们挑不过来好吗?
  不过,安阳长公主与李进一样,那性子里就带着几分偏执,李进若是将她放在心里也就罢了,说不定她什么时候自己就看开了,但偏偏李进这么多年如一日的视她而不见,安阳长公主这心里哪里能咽得下一口气,还真就要与李进对上了。
  是以,不仅没想着要与李进和离,还想尽了法子的见天儿的往李进跟前凑。
  多年下来,两人倒像是习惯了这样的相处,什么时候隔了许久没有闹上一场,反倒不习惯了。
  就在安喜县主六岁那年,也就是六年前,李进某日里突然主动找上了安阳长公主,道是李家三代单传,但如今安阳长公主进门都已经十年有余,却没有为李家添上一个男丁,总不能叫李家就这样断了香火传承不是?
  言下之意是要从李家旁宗之中选个合适的嗣子过继。
  安阳长公主自然是不乐意过继别人的儿子的,她膝下有安喜县主这个女儿,又不是她身子出了问题不能生养,是李进偏不肯进她的屋,这要如何生儿子?
  当下自然又是一番的闹腾。
  不过,这次李进似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管安阳长公主怎么闹腾,都不肯松这个口,甚至还说出了若是安阳长公主不同意过继嗣子,就算是拼着抗旨不遵,他也得进宫求了隆佑帝,要与安阳长公主和离。
  安阳长公主惯常就不是个会为了旁人委屈自己的人,但偏偏就在李进这里栽了跟头,一听李进居然有了要和离的意思,那哪里能得了?
  但无论是进宫寻太后、寻隆佑帝,都无法改变李进那要坚决过继的心。
  毕竟,就算是太后和隆佑帝,总也不能逼着李家真的断绝了血脉吧?
  真要是如此,还不知道天下人将如何看待皇室了。
  安阳长公主改变不了李进的想法,又不肯与李进和离,就算心里再怎么憋屈着,最后倒也真的松了口,点头同意了李进那要过继嗣子传承香火的决定。
  只能说,这世间真是一物降一物。
  安阳长公主再怎么蛮横的脾气,偏偏就遇到了李进这个克星,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有了安阳长公主点头,这过继一事自然也就得以顺利进行。
  李进既然有了过继的心思,那嗣子的人选自然是早早就已经选好了的,只等着安阳长公主这里点了头,那厢就让人开了李家的祠堂,将嗣子领了过来祭拜了祖先,又将他的名字添到了族谱之上。
  由此,李家便多了一位小少爷,也就是那时候才六岁的李衡。
  李衡过继过来时虽然才六岁,但也能被称之为天资聪颖了,李进又极喜欢李衡,几乎成天将之抱在自己的腿上教着读书习字,可别提有多稀罕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安阳长公主点头同意了过继的事,自李衡过继到李家之后,安阳长公主和李进之间的关系也跟着缓和了许多,至少不再像以前那般一见面就是争锋相对了。
  也正因为如此,安阳长公主对李衡这个嗣子,也由最开始的不喜,变成了后面的温和以对。


第121章 消息
  身为皇室公主,若要说安阳长公主这么多年来最不如意的事,那也就是关于这嗣子的事了。
  这嗣子虽然是过继过来了,但过继嗣子的那李家的旁枝,却是个贪心不足的,时不时的就闹出点事来,累得驸马李进替他们善后。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安阳长公主自然火冒三丈,偏李进又是个念旧情的,想着自己到底将人家的孩子过继了,明里暗里的给了那家人不少的方便。
  为此,安阳长公主与李进也怄了不少的气。
  类似的事发生得太多了,就算是公主府的门第高,但又哪里能瞒得了外人的耳目,因而公主府的这点子事对于京城的人来说那是一点也不新鲜,时不时的就会被百姓们津津乐道。
  那嗣子的生父一家,在安阳长公主眼里,那就是一家子不要脸皮只知道上门打秋季风的寒酸亲戚。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安阳长公主就算心中不悦,却也仅此而已了。
  毕竟,公主府家大业大的,就算是真的养着那一家子老小,对安阳长公主来说也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权当养一窝猫猫狗狗罢了。
  但偏偏……
  想到才知道的那个消息,又思及自己竟然像个傻子一样被蒙骗了这么多年,安阳长公主便恨得牙痒痒的。
  就在这个当口,京城里竟然因为陆家二房过继的那个儿子在亲兄长有难,被生父生母求到头上时,到底应不应该出手相助一事而吵得沸反盈天。
  最初时,安阳长公主是没有理会这等小事的,但后来那风向明显有些不对,就这么一件原本应该是内宅妇人才会关心的小事,竟然吵吵嚷嚷的被人拿到了朝堂上来说,还有些酸腐的老学究张嘴闭嘴说什么“生恩大于天”,痛批那个名叫陆池的陆家嗣子,竟然冷血无情至此,甚至还向隆佑帝进言,此子如此人品,就算书读得再好,将来也不能让这样的人入朝为官。
  这样的言论,竟然还意外的得到了许多人的附和。
  对此,顾家的三位老爷,从头到尾都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就好似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件事已经严重到关系到了自家侄子将来的前途一般。
  事情到了这里,与安阳长公主也没有什么关系。
  但坏就坏在,那些酸腐老学究在向隆佑帝进言未果之后,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竟然掉头就攀咬上了安阳长公主。
  为何?
  当然是因为安阳长公主与驸马李进同样过继了嗣子,而且安阳长公主还时常因为嗣子的生父一家而大发脾气。
  在这些老学究的口中,安阳长公主这般行径,分明是在阻止嗣子向生父生母尽孝,简直有悖人伦!
  莫名其妙的,陆家的家务事,竟然就牵扯到了朝堂之中。
  而更莫名其妙被一群酸腐学究指责的安阳长公主,又哪里能忍得下这种委屈,正准备进宫寻了太后和隆佑帝好好哭诉一番,至少也要让隆佑帝好好治一治这帮老学究,哪里能想到才出了公主府,就巧合之下听到了一个让她怎么都不敢置信的消息。
  心头的火气直往上涌,就算砸坏了一只花瓶,也没有让安阳长公主的怒气有任何的平息,接下来,安阳长公主房里所有能砸的东西,几乎都被她砸了个遍。
  不过半刻钟不到的功夫,房里便变得一片狼藉。
  “可恨,简直可恨!”安阳长公主紧紧攥着拳头,修剪得略显尖利的指甲深深地嵌进了她的掌心,留下一排泛白的月牙。
  眼瞅着安阳长公主不再像先前那般狂怒了,她身边最受信任的华姑姑这才悄悄挥手示意丫鬟们都退下,等到屋里只剩下她和安阳长公主两人了,华姑姑这才劝道:“长公主,您先消消气,不管怎么说,您自个儿的身子骨要紧……”
  华姑姑当初是太后身边的掌事姑姑,因受太后的信重,这才会在安阳长公主出嫁的时候命其到公主府服侍安阳长公主。
  可以说,这么些年来,安阳长公主和驸马李进之间虽然矛盾重重,但始终也没有闹得太难看,华姑姑算是功不可没。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华姑姑,安阳长公主向来格外的敬重。
  现在这种时候,若是换了别的丫鬟嬷嬷这般相劝,以安阳长公主此刻的心情,只怕扬手就是两巴掌打过去了,但换了华姑姑,安阳长公主不仅没有动怒,反而还心生悲意,红着眼眶看向华姑姑。
  “姑姑,这十几年来,本宫自认待他也是掏心掏肺了,难不成他真就是那等没有心的人吗?”说着话,安阳长公主不由悲从中来。
  华姑姑见状,也不由在心里暗叹一声。
  安阳长公主是不折不扣的天之骄女,有隆佑帝和当今太后护着,她原本应该活得金尊玉贵的,但因为选中了一个心思不在她身上的驸马,这十几年活得有多憋屈,华姑姑都是看在眼里的。
  纵是有那主仆之别,但华姑姑也算得上是看着安阳长公主长大的,这时听安阳长公主如此说,心里又哪里能没有怜惜?
  轻轻在安阳长公主的背上拍了拍,华姑姑温声安慰道:“长公主,这个消息来得太过蹊跷了,以老奴之见,说不得便是那起子没安好心之人刻意……”
  华姑姑的话还没说完,安阳长公主就怒而打断,“姑姑,就算这个消息真是别有用心之人故意传到本宫耳中的,但那消息的内容也一定是真的,从前本宫也疑惑过,驸马就算是对安喜这个亲女儿也总是一副冷冷淡淡的模样,还惹得安喜几次三番的问过本宫,她爹是不是不喜欢她,如何就会对一个从别人那里抱来的小崽子那般疼爱,原来竟然是那个小贱人的种……”
  说到后来,安阳长公主忍不住悲从中来。
  听说了朝堂中那中酸儒将公主府的这点子事上升到了有悖人伦有违伦常的高度之后,安阳长公主气得本是要进宫向太后和隆佑帝哭诉的,没想到才出了门就被人给拦下来了。


第122章 
  拦住安阳长公主车驾的是一个浑身脏兮兮,叫人都看不清面容的小乞儿。
  公主府坐落在皇城脚下,周围住的也都是大安朝的权贵,这样的地方,按说这些乞儿是断不敢来的,偏这小乞儿不仅一点也不怕,还直直地朝着安阳长公主的车驾撞了过去,车驾外的侍卫丫鬟又哪里能看着这么个小乞儿惊吓了安阳长公主?
  自然是将之重重拦了下来。
  那小乞儿被拦下来之后倒也没有挣扎,当时的安阳长公主正怒气冲冲的想要进宫呢,自然没有时间在这么个小乞丐身上浪费,当下就摆了手让人将他给放了。
  到那小乞儿跑得不见了人影,先前拦人的一名丫鬟才发现,自己手里竟然不知不觉间就多了一张揉成一团的字条。
  很显然,这字条是先前那来得怪异的小乞儿趁乱塞进来的。
  这样的事,那丫鬟自然是不敢作主的,当即就禀报了华姑姑,华姑姑又传到了安阳长公主那里。
  安阳长公主也是一时好奇,想着不过是一张字条而已,便是看一眼也不耽误什么,于是便让人将那张字条送了过来。
  没想到,这一看,却将安阳长公主气得够呛。
  字条上说,驸马李进执意要过继的嗣子李衡,根本就不是什么李家旁枝的孩子,而是早些年李进那个青梅竹马的表妹的儿子。
  安阳长公主顿时就火冒三丈。
  之后,进宫的行程自然也就这样搁浅了。
  在华姑姑跟前,安阳长公主倒是没有想丢脸不丢脸的问题,她恨恨地道:“难怪,难怪这些年来,他对那小崽子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好,那小崽子的家里人找上门来时不管什么事都不知道拒绝,原来他是在心虚!”
  因为愤怒,安阳长公主的声音听着都格外的让人觉得尖利。
  华姑姑暗叹一声,倒是庆幸自己早就将丫鬟婆子们都遣下去了,否则安阳长公主这副失态的模样,就要落到下人的眼里去了。
  “长公主,以老奴之见,这件事还需要再查探一番,否则还不知道会如了哪起子人的愿呢!”华姑姑温言相劝。
  但这时的安阳长公主,又哪里还能听得进劝说的话。
  她使劲儿摇了摇头,发间的珠翠也因此而一阵乱颤,“华姑姑,你不用说了,这件事本宫绝对不会就这样罢休,本宫倒要好好瞧瞧,他李进到底是要那个小崽子,还是要……”
  后面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却再明白不过了。
  华姑姑见状,也知道自己是劝不下安阳长公主了,只能在心里暗自期盼,这件事不要闹得太过火。
  ……
  公主府里发生的事,陆寻当然是不知道的。
  这几日,京城里关于晏池到底该不该礼敬生父生母,以偿生恩的争论,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就连深居内宅的陆寻,也时不时的就能听到一些。
  对于这样的情况,陆寻倒是觉得有些又好气又好笑。
  “母亲,您说说,这些人怎么就喜欢咸吃萝卜淡操心,要不是知道他们说的是三哥的事,只怕我都会以为那是他们家里的事呢!”陆寻忍不住冲着卫氏抱怨。
  卫氏原本正做着针线,听陆寻这样一说,倒是忍不住笑了,“你这丫头,倒是与你三哥投了缘,要不是知道你是在替池哥儿打抱不平,母亲还以为受了这委屈的人是你呢!”
  倒是学着陆寻先前的话说了一句。
  被卫氏这样一打趣,陆寻莫名的就觉得耳根有些发热,她将卫氏手里的针线篓子远远地放到一边去,缠着卫氏不依道:“母亲,您又打趣我!”
  卫氏于是开怀一笑。
  好半晌,见着陆寻仍嘟着嘴一副不快的模样,卫氏才又道:“寻姐儿,你三哥的事你就不用担心了,既然老太太已经插手了,你就尽管看着吧。”
  这说辞,与先前晏池所说的倒是如出一辙。
  事实上,这几日,关于晏池之事的热议,风向也确实有了些变化。
  大安朝以孝治天下,这件事最初闹出来时,所有人一边倒的认为晏池完全不理会晏氏夫妇求救的行为太过无情,就算他已经过继到陆家,但血缘亲情又哪里是这样就能完全割断的?
  再怎么说,晏氏夫妇也生养了他一场。
  可是,这几日过去了,这件事仍为人们所热议,但是却不再像是之前那样一面倒了,渐渐的也有了些同样过继了嗣子的人家站出来发话,既然已经过继了,自然当与生父生母拉开关系,否则,那过继嗣子的人家岂不是在白给别人家养儿子?
  这样的说法,倒是将许多人的嘴都给堵上了。
  毕竟,若是过继过来的儿子一心向着生父生母,那过继子嗣还真就是在给别人养儿子,天底下又有几人能接受这样的事?
  及至后来,原本是陆家的家务事,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与安阳长公主扯上了关系,甚至朝堂上都有人因此而向隆佑帝谏言,陆寻更是对事情的发展目瞪口呆。
  所以……
  这些,都是府里老太太的手笔?
  见陆寻这副吃惊的模样,卫氏又笑着道:“寻寻,别看你祖母现在不怎么管事了,但就是当初的老太爷也说过,若是你祖母生为男子,必将成大器这种话呢。”
  在卫氏眼里,有老太太插手,晏池这件事那根本就不叫事儿。
  过继嗣子,这样的事在许多人家都发生过,这嗣子到底心向生父母还是嗣父母,为着这而闹出的矛盾更是不知凡几,又哪里只有陆家?
  老太太此举,直接就将这件事给闹开了,更是变相的将所有有着同样情况的人都拉到了同一条船上来,再有安阳长公主那里的事,想来总能叫许多人闭上嘴了。
  而且,经此一事,就是将来晏氏夫妇再厚着脸皮找上门来,晏池不理会他们也不会再被人拿来说嘴了,可谓是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
  不得不说,老太太处事确实是走一步看十步。
  陆寻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第123章 手笔
  第二日,京城的百姓们热议的事,就从晏池身上突然之间转到了安阳长公主和驸马李进身上了。
  事情是这样的。
  安阳长公主自打下嫁驸马李进之后,虽然公主府里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的,但也就是闹上一闹罢了,因为安阳长公主对李进的执念,这么多年也没有出过什么大事。
  不过,这家宅不宁,总是不能完全瞒住外人之眼的。
  因而,满京城便是那普通百姓,又有谁人不知道安阳长公主与驸马李进之间的感情不和?
  但这一次,公主府发生的事却不像之前那样只是小打小闹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就在昨儿傍晚,驸马李进领着嗣子李衡自外归来时,安阳长公主一改从前对李衡的温和态度,竟然当着李进的面就一巴掌打在了李衡的脸上,当场就让李衡的脸上多出一大块触目惊心的青紫。
  李进哪里能料到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愣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反应过来,拉着李衡查看伤势。
  自打过继了李衡之后,李进简直是将李衡当作是眼珠子来看待,就是亲生儿子只怕也只能得到这些待遇了,如今亲眼瞧着安阳长公主对李衡下如此重手,李进又哪里能忍?
  自然是要向安阳长公主讨个公道了。
  若是换了平时,安阳长公主做出这样的事来也许还会觉得心虚,但偏偏,这时候的安阳长公主也满腹的怒火,李进这讨公道的举止无疑将安阳长公主心里那诸多的怒火尽数点燃了。
  据说,昨天这一晚上,公主府里就没有安宁过。
  也正因为公主府里闹腾不休,这些事才会在一夜之间就传得人尽皆知的。
  更有人绘声绘色的讲起了安阳长公主与驸马李进这通大闹的原委,就好像是他们亲眼所见的一般。
  有说驸马李进安分了这十几年,终于受不了与安阳长公主之间这相敬如冰的相处方式,在外面养了个温柔小意的外室的。
  有说这是安阳长公主因为近来被朝中大臣们弹劾而心生怒气,最终发作到了李衡身上的。
  还有说是因为安阳长公主发现了李衡其实是李进在外面与外室生下来的儿子的……
  总之,各种流言四起,让人压根儿就分不出来真假。
  陆寻是在早上起身由丫鬟们服侍着梳洗的时候听到这些消息的。
  就连深处内宅的小丫鬟们都听到了消息,由此可见公主府的事流传有多广了。
  陆寻听得目瞪口呆的。
  昨天她才和卫氏感叹过老太太的手段,今天她就又大吃了一惊,怎么一夜之间,事情就有了这样大的变化?
  原本,陆寻只以为,在晏池一事最终牵扯到了安阳长公主之后,只要安阳长公主怒极之下进宫求见太后与隆佑帝,这件事应该也就能告一段落了。
  毕竟,就如许多人所想的那般,过继子嗣是为了延续香火,嗣父母过继嗣子也是要付出许多的心血与精力的,并不是白得一个儿子,当然也就更不会想要白白的替旁人养儿子,若是过继来的嗣子都一心只想着生父生母,那又何必过继?
  有安阳长公主顶在前面,再有太后和隆佑帝的表态,以后只要再有这类似的事,保管不会再有人在旁边说风凉话了。
  自然而然的,晏池这件事也就算过去了,还可以叫晏氏夫妇以后再也没有可能从晏池这里捞好处。
  可是……
  她没想到,公主府那里还有这样的变化啊。
  听说安阳长公主与驸马李进之间都闹得不可开交,这一次还绝对不会像是从前那样只是轻轻放过了。
  难不成,这些也是老太太的手笔?
  若真是这样……
  一时之间,陆寻对于自家祖母的敬仰,那可真是拿话都形容不出来了。
  也正因为心里存了这样的疑惑,在福寿居里用早膳时,陆寻都一直有些神思不属的,等到众人用过早膳先后散去之后,她一个人在后面磨磨蹭蹭的不肯走。
  老太太多精明的人,见陆寻如此,又哪里能猜不到她这是有事,于是特意将她单独留了下来。
  “寻姐儿,你这是有何事?”老太太看向陆寻。
  陆寻藏了一早上的疑惑,在老太太这声询问之下,顿时就一句话脱口而出:“祖母,在三哥这件事上,您老人家可真是大手笔了!”
  老太太先是一怔,但随即就明白过来陆寻这是说的什么了。
  就连梨香院里的小丫鬟都听说了的事,老太太又哪里可能半点不知?
  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老太太啼笑皆非地道:“寻姐儿,你可真是高估祖母了,祖母的手可没那么长,公主府的事,祖母半点也够不上……”
  所以说,公主府发生的事,与老太太没有关系了?
  听老太太这样一说,陆寻倒是松了口气。
  安阳长公主可不是什么好惹的,别说是安阳长公主了,就是安喜县主,那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再加上这母女俩都是出身皇室,真要惹上她们,若是能一直瞒着倒还好,万一被她们知道了,那才真是给自己招麻烦。
  见陆寻这副突然松快了许多的模样,老太太笑道:“你这丫头,小小年纪的倒是思虑不少,放心吧,公主府发生的事与咱们陆家没有任何的关系,就算是再怎么样也拉扯不到咱们的身上来,咱们陆家只是有一个被生父生母逼着尽孝的池哥儿而已,别的就与我们无关了。”
  虽然陆寻的年纪还小,但老太太这时倒也乐意与她说这些事。
  陆寻闻言重重点了点头。
  知道了公主府的事与自己家无关,她于是又笑着往老太太那里走去,极为殷勤的给老太太捶着肩,一边捶还一边道:“祖母可真是深谋远虑,等安阳长公主这件事了了之后,以后那晏家人再找上门来,咱们府里就是再怎么不理会他们,也没人能指责咱们什么了……”
  这次的事,除了晏池被人指责辜负生父生母的生养之恩外,陆家也同样背了一个见死不救之名。


第124章 原委
  对此,陆家众人心里不可能不憋屈。
  明明晏家就并非是山穷水尽,只是晏氏夫妇舍不得那好宅子,才会硬赖上了晏池和陆家,偏偏陆家还因此背上如此骂名,可不就是憋屈么?
  老太太听了陆寻如此道,也跟着点了点头,“这世间总是不缺那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很显然,老太太对此也是极为不喜的。
  陆寻又陪着老太太说了会儿话,直到老太太都开口撵她回去了,她这才笑嘻嘻的与老太太道了别,自回了梨香院。
  原本,陆寻以为就算安阳长公主与驸马李进之间闹了这么一场,但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应当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却没想到,接下来的几日,公主府里发生的事就像是一出出的大戏一般,简直看得人目不暇接。
  安阳长公主当初是自己看中了李进,一定要招了李进当驸马的。
  而当时,李进是有着青梅竹马的未婚妻的。
  这一点,知道的人其实不少,只不过因为已经过去了十好几年,又事涉皇室长公主,因而近些年来少有人提及而已。
  不过,不提并不代表众人不知道。
  是以,当公主府的嗣子李衡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李家旁枝的儿子,而是当年李进那青梅竹马的未婚妻的儿子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京城许多人都忍不住恍然点头,更是连半点不信都没有。
  就说嘛,京城过继嗣子的人家也不少,但这嗣父母对于这过继来的孩子多少也会有那么一些生疏,又哪里像是与自己的孩子那般相处自然?
  偏偏这李进,打从将李衡过继到膝下之后,待李衡那是比待安喜县主这个亲生女儿都不知道亲热了多少。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因为李进太想有个儿子可以延续香火了,是以才会在有了李衡这个儿子之后如此视若珍宝,但现在看来……
  真正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李衡的生母其实是十几年前,那个让他心里遗憾不已的青梅竹马呀。
  这种带了些桃色与暧昧的消息,总是更容易流传的,因而关于驸马李进与青梅竹马的未婚妻之间那不得不说的故事,就这样轻而易举的传遍了京城。
  这世间总是不缺擅长挖掘事实真相的人,不过几日的功夫,关于李衡的身世,就被人给挖了出来。
  就如传言说的那般,李衡确实是驸马李进从前那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妻的儿子。
  当年,李进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早早的就定了亲,只等到了日子就成亲,偏偏李进却被安阳长公主看中了,死活要李进做驸马。
  身为皇室公主,有太后与隆佑帝护着,安阳长公主什么要不到手?
  就算李进定了亲,还眼瞅着就要成亲,但在一道圣旨之下,李进就是再怎么不甘愿,为了不背上个抗旨不遵的罪名,也只能咬着牙接了旨,再与表妹退了亲,从而成了驸马。
  人心本就复杂,若是没有安阳长公主横插这一脚,李进顺利与表妹成了亲,两人也许会举案齐眉的过上一辈子,也有可能只过得了几年甜蜜的日子,之后李进也会如寻常的世族子弟一般,看厌了表妹的容色,从而一个又一个的往后院里纳妾,再与表妹渐渐离心……
  等等。
  但因为安阳长公主的插手,在李进的心里,他的那青梅竹马的表妹,却成了他心里永远也弥补不了的遗憾,让他怎么也忘不掉。
  倒是成了藏在他心口处的一粒朱砂痣了。
  那位表妹,在与李进退了亲之后,也不知道是心灰意冷还是怎么的,在亲眼看到李进与安阳长公主成了亲成了驸马之后,没多久就在父母的作主之下远嫁他乡,这十几年都再未回过京城。
  原本,若是一直这样,李进与这位表妹之间,大概此生都不会再有任何的交集了。
  但某一日,李进却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这表妹的信。
  看到信,李进才知道,表妹虽然远嫁他乡,但这十几年来却过得并不好。
  她嫁的夫君虽然与她门当户对,却是个纨绔子弟,时时花天酒地不说,但凡有看得上眼的女子,便一个又一个的往后院里抬小妾,庶子庶女更是生了一大堆。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与这夫君之间的关系如何,自然也就可以想象了。
  表妹的身子骨本就弱,自从出嫁之后又再没过过一天顺心的日子,再加上生唯一的儿子时又伤了身子,雪上加霜之下,这近几年来几乎都是卧病在床。
  会写这样一封信给李进,也是因为表妹自知时日不多,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唯一的儿子了。
  亲爹不疼,又有那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