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容闺-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寻于是有些不乐意地瞪了晏池一眼。
她又不是什么小猫小狗!
晏池对此不以为意,转而问道:“三妹妹,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去瞧瞧热闹?”
他用的是“瞧热闹”,可见是压根儿就没将晏氏夫妇的到来当回事。
陆寻连忙摇了摇头。
她又不是不懂事的小丫头,虽然晏池如今不将晏氏夫妇当回事了,但他们到底也是晏池的生父生母,而且这次来明显也不是为着什么好事,她这个时候在旁边看着,可不就是去看笑话了吗?
上次晏氏夫妇过来,那是她正好赶上了,这次再特意跑过去看笑话算怎么回事?
所以,陆寻道:“三哥,你不用管我,赶紧去看看那些人又要闹出什么妖蛾子,不过三哥你可记住了,管他们说什么,你一概不允也就行了,实在不行就把二伯母抬出来……”
章氏最忌讳的就是晏氏夫妇私下与晏池接触,她可不会惯着这两人。
晏池听得忍俊不禁,他忍不住又在陆寻的头上揉了揉,再说话时语气里不自觉的就多了几分宠溺,“小丫头,你放心吧,你三哥又不是什么面人儿,不会让他们欺负了去的……”
话说出口,晏池自己也有些吃惊。
他并不是什么多言之人,平时更是极少有外露的情绪,但眼前这个小丫头,似乎每次都能轻易的让他变得反常。
不过……
这样好像也不错?
晏池便是带着这样的好心情与陆寻分开,然后去了外院。
而砚台,一边跟着晏池往外走,一边说着今天这事儿。
晏池去了福寿居给老太太请安并用早膳,砚台没有跟着去,而是留在了院子里,将屋里收拾了一番之后,砚台正准备将晏池待会儿要用到的笔墨纸砚备好,门房那里就打发了一个小厮进来报信儿,说是上次来过的晏家的老爷太太又来了。
晏家那边是怎么回事,陆府里又有谁会不知道?
因而,那门房也不敢自作主张的让晏氏夫妇进门,不过晏氏夫妇这次也是铁了心的要见晏池,被拦下来之后还隐隐有要不顾脸面闹上一场的模样,因而门房那里也只好打发人来往砚台这里说了一声。
砚台接到信儿之后就赶紧的出去了,他原是想将晏氏夫妇打发走的。
这一大早的就找上门来,想也知道不会是为了什么好事儿,身为自家公子爷身边唯一的得力小厮,砚台当然会想着将这麻烦先一步挡在门外。
不过,事实证明砚台太高估自己了。
没见着他还好,晏氏夫妇好歹还能压着些脾性,但一见着砚台,还被砚台拦着不让进去找晏池,两人当时就变了脸色,当即就大吵大嚷起来,一副见不着晏池誓不罢休的模样。
砚台从前哪里有过对付这种人的经验,又不想让他们真的闹起来给晏池丢脸,因而最后也只能苦着脸将人领了进来。
不过,砚台也没将人往院子里领,只将他们领到了院子外面,再将院门一锁,冷着脸丢下一句去找晏池了,便匆匆赶往了二门上。
说完这些,砚台也有些恨自己给公子爷招麻烦了,他垂着头,“公子,那两人这次差点都要撕破脸了,指定不是为了什么小事儿,您可千万不能被他们绕了进去!”
这也是砚台的心里话。
之前晏氏夫妇也不是没有来过,但因为心里存了念想,他们的态度是热络而且讨好的,但这次却是意外的强硬,一副哪怕闹得人尽皆知也不在乎的模样。
这可不就是反常吗?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次那两人指定是没安好心!
晏池闻言也没有多说,只点了点头。
说话的功夫,两人也到了院子外面,远远的就见着晏海和余氏这时正极为焦躁的在院子外来回踱着步,时不时的还往外张望,似乎是在看晏池什么时候回来。
在晏池看到晏氏夫妇的时候,晏氏夫妇也看到了晏池。
两人眼中一亮,几乎是小跑着来到晏池的跟前,一左一右的攥着晏池的袖子不肯放,余氏甚至都没等到晏池开口,张嘴便道:“池儿,这次你可一定要救救你大哥!”
晏海也一脸急切地看着晏池。
大哥?
晏池挑眉。
原来是晏江出事了,而且看样子还出的不是什么小事,难怪这两人会如此失态了。
不过……
晏池故作惊讶地道:“晏家伯父伯母何出此言?我大哥昨儿才成了亲,现在可是好好的,哪里出了什么需要我去救的事?”
第112章 求救
晏氏夫妇被晏池这话噎得一窒。
若是往常,两人说不得还要再拿了从前那些老话来说上一番,但现在他们正着急上火着呢,又哪里有心思跟晏池绕圈子?
两人只顿了顿,就将心里的那些微的难堪给抛到了一边去。
余氏死死攥着晏池的衣袖,手心的汗水在晏池天青色的袖子上迅速晕开几抹深色的痕迹,她一双泛着红肿的眼死死地盯着晏池,“池哥儿,你不要跟我打马虎眼儿,你知道我说的是谁,那可是你骨血相连的亲大哥,你们的身体里流着一样的血,现在能救他的也只有你了,你绝对不能袖手旁观,要是你不管你大哥,那我,那我就……”
她想了好半晌都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能拿出来威胁晏池的,最后干脆一咬牙,“那我就一头撞死在你面前!”
晏池对他的生父生母,早就已经没有任何的指望了,因而这时听到余氏拿自己的命来威胁他,倒是一点也不意外。
反正……
在余氏心里,大概也从没有想过,若是她真的这样一头碰死在他面前,会让外人如何看待他。
当然了,现在的晏池已经不在乎了。
没有期望,当然也就不会失望。
听余氏这样一说,他心里倒是突然有了些好奇。
先是慢条斯理地将自己的衣袖从余氏和晏海手里抽出来,再轻轻抚了两下,晏池声音如一条直线一般没有任何的起伏,“说了这么多,你们倒是不妨先说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听晏池问起事情的原委,晏海和余氏眼里便是一亮。
他们觉得,这是晏池的态度有所松动了。
是以,两人对视一眼,余氏连忙将事情给说了一遍。
说起来,这件事的根源也在晏池的过继上。
晏家从前的日子不好过,晏海和余氏本来就没有多少的本事,又要养着大小五个孩子,就算不能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真的也就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被晏海和余氏偏疼的长子晏江和幼子晏河,自小到大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
当然了,没有爹娘偏疼的晏池就更不用说了。
往常晏家的日子不好过,晏江这个长子就算有晏氏夫妇的偏疼,但顶多也就是吃食上会比晏池好上一些罢了,毕竟晏家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能够让晏氏夫妇拿来偏心。
不过,在晏池过继到陆家之后,这样的情况却有了改变。
当初为了能让晏氏夫妇同意将晏池过继到陆家,陆绩和章氏是给了晏氏夫妇很大一笔银子的,因为这笔银子,晏家说是乍富也不为过了。
有了银子,晏氏夫妇当然想要改善家中的景况。
不仅置办了一座两进的宅子,而且从此的吃穿用度比起以前来说不知道要好了多少。
人在乍富之后,总是很难把握住本心。
晏家的长子晏江也是如此。
往常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晏江这个长子倒没有养出什么不好的习惯来,但在晏池过继之后,晏家有银子了,晏江这个深受晏氏夫妇疼爱的长子手里自然也就变得阔绰了起来。
手里有了银子,晏江一时之间倒也飘飘然了,不仅时常出入一些以前不敢想的场所,甚至还结交到了一些狐朋狗友。
与那些狐朋狗友在一起,晏江又能学到什么好去?
若只是耽于享乐也就罢了,但是晏江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跟着身边的狐朋狗友学起了赌博,成天将赌坊当作了家,只有将手里的银子都输完了,这才会想起自己还有家来。
但晏家的银子全都是从陆绩和章氏手里来的,就算当时得了这一大笔银子,又是买宅子又是置办了许多家具摆设衣食什么的,还是坐吃山空,再有晏江这胃口一次比一次大的伸手要银子,晏氏夫妇又如何能够支撑得住?
是以,前几日,晏江又一次回来伸手要银子时,晏氏夫妇就算再怎么心疼长子,也没有再由着晏江胡来。
晏江没拿到银子,愤怒之下摔门而出。
晏氏夫妇原本也没有当回事。
自从晏家的日子好转之后,晏江一连几天不着家是正常事,是以这次晏江连着两天都没回家,他们也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对。
直到昨天有人找上门来。
当时晏家正在吃饭,便有一群五大三粗满脸横肉的壮汉来砸门,中间还夹杂着些惨呼,晏氏夫妇惊惧之下才一打开门,就看到了被这些人拎在手里的晏江。
原来,上次晏江离开晏家之后,到底还是没能忍住赌瘾,就算身上没有银子,也仍去了赌坊,他最开始时只是想着站在旁边看看过过干瘾,但这染上了“赌”之一字的人,看着别人在赌桌上潇洒,自己心里可不就像是有猫在抓一样的痒?
这时候,再有人在旁边提出,可以借些本让他过瘾,晏池可不就立马点头答应了?
从赌坊里借到了银子,晏江满怀豪情,誓要将以前输掉的银子全都赢回来。
但有一句话说得好,十赌九输。
就算晏江再怎么满腹的豪情,他借到的那些银子,在他手里都没来得及捂热乎了,就被他又输了出去。
他当然是不甘心的,只想着再借上一笔银子,一定能翻本!
于是……
在一次又一次的输光,借银子的循环之中,等到晏江回过神来时,他已经一共借了两千多两银子。
直到赌坊的人开始向他催账时,他才傻眼了。
两千多两!
晏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借了这么多银子,但是对方手里那些他亲笔画押的借条无疑都告诉他这就是真的。
赌坊里敢放印子钱的,又哪里会是什么好人,眼见晏江一副不想还钱的样子,一群人当即就将晏江给围了起来,若不是晏江及时嚷出来自己家里有银子可以还账,只怕他的一只手当场就人被人给砍下来了!
然后,就有了一群人拎着晏江去晏家要银子的事。
被这样一群人找上门来,再了解到了原委,晏氏夫妇差点没晕过去!
第113章 原委
当初过继晏池的时候,晏氏夫妇见有利可图,在陆绩和章氏跟前可是没少花心思哭穷,也正因为如此,后来陆绩和章氏是给了他们五千两银子的。
对于当时的晏家来说,五千两,这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了。
要知道,以前的他们别说是五千两了,就是五十两银子都没有见过。
可是,拿到银子之后,晏家又是置宅子,又是置办各种东西,再有晏江一次又一次从晏氏夫妇手里要走了不少的银子,如今晏氏夫妇手里的银子加一块儿也没有两千两了。
原本,晏氏夫妇还想着,利用手里剩下的这些银子,他们还可以做点小买卖,这样怎么也能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了,还能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给两个女儿攒嫁妆。
他们哪里能想到,晏江会突然惹来这样一场天大的麻烦?
更别提,晏江借的那两千多两,还是利滚利的。
虽然如此,但晏氏夫妇到底还是舍不得看着长子被那些催债的人给喊了手脚的,因而就算再怎么恨长子不争气,也只能回去想办法凑银子。
但任两人如何凑,手头也只剩下了一千多两银子,离着晏江欠下的,可还差了一千余两呢!
赌坊要债的人可不管晏家到底是什么情况,眼见晏家还不齐银子,当即就有人亮了刀,道是要将晏江的手脚砍下来抵债。
晏氏夫妇吓得面如土色,这不就想到了晏池这里吗?
拿了晏池这陆家三少爷的名头,夫妻俩好不容易才将那些土匪一样的要债的大汉给安抚住了,这才一大早就匆匆赶到了陆家来。
说完这些原委,余氏红着眼眶,带着满脸的泪水,她还想上前去抓晏池的手,却被晏池及时躲开了,于是只能含着泪水看向晏池,“池儿,你大哥他是不争气,但再怎么说他也是你的大哥,只是拿些银子就可以救他一命,池儿你不能见死不救!我和你爹也是走投无路了,要不然一定不会来打扰池儿你的生活的……”
余氏急得恨不得直接将晏池拖回晏家去了。
晏池看着余氏脸上的眼泪,心里只觉得好笑。
想当初,他身染重病,晏海和余氏一点也没有犹豫的就将他送到了甘霖寺去任他自生自灭,如今换成了晏江借了这么些印子钱,不还钱就要拿手脚抵债,这夫妻俩却完全是另外一张嘴脸。
想想,也真是可笑了。
这个念头在晏池的心里也只是一闪即逝,他嘴唇轻轻牵了牵,没有如晏氏夫妇所期望的那般点头将晏江欠下的债给应承下来,而是略带了些嘲讽,淡声道:“走投无路?”
晏海和余氏都连连点头。
晏池道:“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你们现在住的宅子,当时买的时候是花了一千五百两银子吧,如今不过差一千两而已,把这宅子卖了,可不正好就能抵债了?或者,都不用卖宅子,直接将房契给人家也就行了……”
有话说的好,京城居,大不易。
这话是一点也没有错的。
京城的宅子价格不便宜,尤其是晏家置下的新宅子地段还极为不错,周围住的大多是些做生意发了财的商人,这样的地段,一座两进的宅子要价一千五百两,也实属正常。
当初晏氏夫妇手头有银子,又再不想过以前那种窘迫的日子,因而买起宅子来是一点也没有手软的。
听晏池提起宅子,晏氏夫妇面上便都是一僵。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晏池会这样说。
顿了好一会儿,晏海才有些讪讪地道:“池儿,你这说的什么话,那宅子可是我们一大家子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是将宅子抵了出去,那我们这一家老小,以后岂不是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了?”
有晏池这条后路在,晏氏夫妇是压根儿连想也没想过要将宅子抵出去。
晏氏闻言又轻笑一声,“据我所知,你们原来住的那个宅子不是还没卖出去吗,以前能住那么多年,如今就不成了?”
晏氏夫妇又是一窒。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过了这几个月的好日子,住惯了大宅子,再让他们回去住那逼仄的破院子,他们又哪里会有丝毫的愿意?
见晏池这话说来说去,就是不往正事上提,晏氏夫妇又是急又是慌的,余氏干脆不再理会晏池的话,直接道:“池儿,我和你爹这次来,就是想寻你借些银子,只要将这次你大哥的这一劫躲过去了,我和你爹还有你大哥,将来一定会一辈子都感激你的!”
晏池闻言,眼中不带任何情绪地看向余氏。
“一千多两银子,你们以为是一两吗?”他道,“我没有。”
晏池虽然过继到了陆家二房,但要说他手里有多少银子,那还真没有。
陆家的家风本就极严,府里的几位少爷平时的生活也从来都不奢侈,没看陆承等人搬到外院之后,身边都只有一个近身服侍的小厮,除此之外便再无旁人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陆府的长辈们,又怎么可能给陆家的少爷们手里拿多少银子?
陆承陆弛如此,晏池也是如此。
陆绩和章氏对晏池极为看重,在晏池的吃穿用度上也从没有短了他的,尤其是竟然,在替晏池布置书房时,也绝对是花了一大笔银子的。
但是,真正给到晏池手里的银子,却并不多。
晏池到了晏家这几个月,手里的银子一共也不过一百多两而已。
当然了,一百多两银子在许多的人看来,本来就是大数目了。
而现在,晏氏夫妇一张嘴就想要从晏池这里拿到一千多两银子,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要说他们什么好了。
听了晏池这话,晏氏夫妇非但不觉得是自己两人狮子大开口,反而觉得这是晏池的推脱之言。
只一瞬间,余氏就变了脸,由之前的泪眼朦胧变得疾言厉色,“池儿,你若是不想给银子直说便是了,又何苦拿了这样的话来搪塞我们?”
第114章 威胁
要论变脸之快,余氏大概会是其中的翘楚吧。
倒是晏海,深知现在想要将晏江从那些人手里救出来,他们也唯有指望着晏池这里了,见余氏沉不住气冲着晏池发火,他连忙一把将余氏扯到了自己的身后。
“池儿,你别怪你娘,她也是太心急了……”晏海向着晏池赔笑脸,然后又愁眉不展地道,“那些人昨天就下了最后通牒,要是今天还不能将欠他们的银子还上,就要砍了你大哥的手脚,池儿,怎么说那也是与你血脉相连的大哥,你总不能真的见死不救吧?”
说话的同时,晏海的眼眶一红,眼瞅着就要哭出来了。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晏海这人到中年的,在自己的儿子跟前都忍不住掉眼泪了,由此可见他心里是何等的焦急。
这一幕要是有外人看在眼里,只怕都得指责晏池的无动于衷了。
话说完之后,晏海和余氏都眼巴巴地看向晏池。
晏池只冷眼看向这夫妻俩。
他们倒确实是慈父慈母,只不过他们的慈爱是有选择性的而已。
不过……
晏池收回自己的视线,平淡地道:“晏家伯父伯母,这件事请恕小侄无能为力,我手里没有这么多的银子,伯父伯母如果真的想救晏家兄长,还是另寻他法吧。”
晏海和余氏没想到晏池真的半点也不动容,哪里还能维持得住先前那可怜巴巴的模样,两人面上都现出了些怒色。
“池儿!”余氏再也忍不住,厉声喝道,“就算你现在已经成了陆家的公子,但你与我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是不可能就此斩断的,若是让外人知道陆家的三少爷为了自己的安生就不理会亲兄长的死活,你觉得外人会如何看你?”
余氏笃定晏池会就范的。
晏池如今在寒山书院里读书,将来指定会走上科举的道路,而想要入朝为官,除了要能通过科举之外,有个好名声也是极为重要的。
毕竟,若是有个冷血无情,置生父生母以及兄长不顾的名声,就是晏池再怎么会读书,天子取仕时,只怕也不会考虑他。
孝道大于天,这可不是随意说说的。
晏池抬头看向余氏。
他觉得,自己居然会与晏氏夫妇站在一起说这么久,这本就是一件极为可笑的事。
因而,他再不理会晏海与余氏,轻轻一拂衣袖,便转身朝着院子里走去,“伯父伯母,这件事请恕小侄无能为力,与其在小侄这里耽误时间,伯父伯母还不如想想,要如何赶紧将晏家兄长救出来,若是晚了,就算是有了足够的银子,只怕……”
晏海和余氏眼见着晏池竟然真的丢下这样一句话就走了,两人在原地傻眼了好半晌。
等到确认晏池是真的不受他们的威胁,更不会管晏江的事,他们不甘心之下还想闯到院子里去与晏池闹,但砚台又不是傻的,哪里会由着他们往院子里闯?
先前是不知道晏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因而砚台在面对晏氏夫妇时,才会觉得束手束脚的,又唯恐他们真的闹出什么事来让晏池面上难堪,这才会将人领到院子里来,但现在看明白了晏池的态度,砚台又哪里还会有半点的顾忌?
“晏家老爷太太,我家公子现在要读书了,您二位还是不要扰了公子的清净吧!”砚台堵在门口,死活不让晏氏夫妇越雷池半步。
晏氏夫妇与砚台推搡了好半天,都没能进到院子里去,再加上心里也确实担心,若是回去晚了,那些人会不会因为等不及而对晏江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来,到底也只能带着满腔的怨忿离开了陆家。
砚台亲眼看到两人离开了之后,总算是松了口气。
他想了想,最后终是没忍住,一路来到了垂花门口,托了守门的婆子去了二房传话,想要求见二夫人章氏。
砚台是晏池身边的小厮,章氏又将晏池看得极重,因而得知砚台想要求见章氏,那守门的婆子倒也没有半点的为难,得了砚台塞过的几个大钱,就带着笑容往了二房的春晖院里去。
章氏这时正在春晖院安排这一整天院子里的各项事务,听到砚台想要求见,先是微微皱了皱眉,然后便让了贴身丫鬟随着那守门的婆子一起去了垂花门。
不多时,丫鬟就将砚台带到了春晖院。
章氏打量了砚台一眼,挥手示意身边服侍的丫鬟们都退下,然后才道:“砚台,你有什么事?”
砚台只匆匆向章氏行了个礼,然后就将先前晏氏夫妇找上门来的事说了一遍,“……二夫人,小的瞅着晏家那两位没能从公子爷这里要到银子,心里只怕是怀了怨怼的,要是他们真的在外面嚷嚷些什么公子爷不敬生父母,置亲生兄长于不顾的话,只怕……”
他没将话说完,
但章氏又如何能听不出砚台的弦外之音?
不仅仅是女子要有一个好的名声,读书人亦是如此,但凡是身上沾了些污点,于将来入仕都有着极大的阻碍。
章氏嫁到了陆家这样的人家,又哪里会不明白这一点?
她如今就指望着晏池能在科举上有所建树,将来好光耀二房的门楣呢,又哪里能坐视晏氏夫妇可能给晏池抹黑而不理?
紧紧拧起眉头,章氏考虑了好半晌,这才朝着砚台挥了挥手,“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你这就回去服侍池儿吧。”
砚台于是松了口气。
有章氏管着这件事,总不会真的叫那晏氏夫妇坏了晏池的名声的。
他于是又冲着章氏行了个礼:“小的告退。”
然后才又回了外院。
春晖院里,章氏仔细思忖了好一会儿,却有些拿不定主意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身为陆家的二夫人,要说她没有点什么手段去对付晏氏夫妇,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即使是如此,章氏亦觉得这件事颇有些棘手。
她倒是可以让晏氏夫妇闭嘴,但如何拿捏这其中的度,却是一个难题。
第115章 请教
若晏池是章氏亲生的,那么遇到这样的事,章氏绝对不会有任何的犹豫,谁敢往她儿子的脸上抹黑,她就能让谁再也不敢说话!
但偏偏,晏池就是从晏家过继来的,那晏氏夫妇就算再怎么可恨,他们仍是晏池的生父生母。
若是她下手太狠了,晏池知道了之后,心里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毕竟,就算晏池表现得对晏氏夫妇如何的不在意,他与晏氏夫妇之间的血缘关系,也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一时之间,章氏倒是陷入两难了。
这时,章氏身边最受信任的胡嬷嬷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夫人。”
被胡嬷嬷这样一唤,章氏回过神来。
胡嬷嬷跟在章氏身边许多年,章氏大部分事都不会避着她,本着多一个人总要多个人出主意的想法,章氏将先前砚台前来禀报之事简略的与胡嬷嬷说了一遍,“……秀娟,你说这件事要如何处理?”
胡嬷嬷当初是章氏的陪嫁丫鬟,名字就叫秀娟,也是嫁了人生了孩子之后,才到了章氏的身边做嬷嬷,因为行事稳妥而惯受章氏的信任。
听完章氏的话,胡嬷嬷没有急着回答,先是凝神细思了一会儿,然后抬头出主意:“夫人,这件事您其实完全不必要自己一个人拿主意的,咱们府里,不是还有老太太镇着吗?老太太这么多年来与老太爷风雨同舟,什么没有见过,说不定,在老太太心里,这根本就不是事儿呢?”
听胡嬷嬷这样一说,章氏也觉得眼前一阵豁然开朗。
对了,还有老太太呀!
就如胡嬷嬷所说,老太太向来再是睿智不过,这么点儿事情,到了老太太那里,还真就不是事儿。
再则,老太太也是万分希望二房好的,出了晏氏夫妇这件事,老太太定会竭力替二房着想。
这样一想,章氏当然再也坐不住了,换了身衣裳带着胡嬷嬷就往了福寿居去。
福寿居里,老太太正由身边的丫鬟们簇拥着,看着丫鬟们绣花,一边看还一边与王嬷嬷道:“……到底是老了,别说是绣花了,现在就是针都拿不住了,想当年为了养活自己和立哥儿,都不知道做了多少的绣活儿去换银子呢……”
这是在回忆当初了。
老太太与弟弟闵立自幼就失恃失怙,那时为了养活自己与弟弟,老太太可是什么活儿都做过,这做绣活儿换银子,自然也不在话下。
听老太太这样说,王嬷嬷跟着便笑道:“老太太您可哪里老了?”
周围的丫鬟们闻言也都凑趣,说着讨喜的话,将老太太哄得乐呵呵的。
老太太自然知道王嬷嬷和丫鬟们都是在哄她,但不过是图个乐子,又何必较真儿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小丫鬟进来禀报,道是二夫人到了。
老太太是有些诧异的。
这时离着早膳之后众人从福寿居里散了也没过去多长时间,章氏这去而复返的,莫不是有什么要紧事?
这般想着,老太太遣退了围坐在一起的丫鬟们,吩咐王嬷嬷道:“将二夫人请进来吧。”
王嬷嬷应声退下。
不一会儿,章氏和胡嬷嬷就被王嬷嬷领了进来。
老太太先将章氏打量了一番,发现她眉宇之间有着淡淡的愁绪,便也没有吩咐丫鬟们送茶点,而是直接问道:“老二家的,你这么急着过来,是有何事?”
章氏看了看立于老太太身后的王嬷嬷,知道这是老太太极为信任的人,便也没有什么避讳,直接就将之前砚台来禀报的事说了一遍。
然后,章氏有些忧心地道:“母亲,也是儿媳无用,那晏氏夫妇当初信誓旦旦的说了,只要池儿过继到咱们家,他们以后就再也不来打扰池儿的生活了,儿媳那时候竟然也相信了他们的话,偏他们如今还拿着池儿的前途威胁上了,儿媳倒不是怕了他们,只是担心会对池儿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一时又想不到万全之策,这才会想着请了母亲出出主意……”
章氏当然不会怕晏氏夫妇,她只是担心打了老鼠伤了玉瓶而已。
老太太闻言收敛了面上的笑容。
能与陆老太爷相互扶持几十年,老太太可不像她如今表现出来的这般,只是个慈眉善目的普通老太太,听到晏氏夫妇竟然妄想着拿了晏池的名声来威胁晏池就范,老太太眉宇之间便多了几分凌厉。
“这件事,池儿做得没错。”好半晌之后,老太太才淡淡地道,“若是这次真的允了他们,将来这两人只怕会一次又一次的找上门来,没的恶心人。”
章氏也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