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容闺-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氏这里正忙着,陆音也没有多呆,就回了自己的院子去。
  而章氏,在陆音离开之后,略思忖了一番,吩咐了身边的心腹嬷嬷盯着库房的清点,自己却是一路往了外院而去。
  不多时,章氏就到了晏池住的院子。
  砚台这时候正在院子里摘桂花。
  院子里的桂花开得正好,即使是远远地望过去,也能看到那一树淡黄的细碎的花朵。
  桂花开得太小,要摘起来自然也就不甚容易,砚台又不像女子那般细腻,并没有一朵一朵的慢慢摘,而是拿了干净的棉布铺在地上,然后直接用一根竹竿在桂花树上敲敲打打的。
  如此一来,细碎的花朵便如那雨点一般,纷纷往下落,最后落到了地上铺着的棉布上。
  看到自己眨眼之间就“摘”了这么多的桂花,砚台有些得意地抬头一笑。
  然后,就看到了已经到了院门口的章氏。
  “二夫人!”砚台先是一慌,然后连忙将手里的竹竿丢到一旁,也顾不得再去看落了满地的桂花了,小跑着到了院门处迎向章氏,“二夫人,公子爷正在书房里温书……”
  章氏蹙着眉头看了砚台一眼,再看看远处那落了一地的淡黄色花朵,“既然池儿在温书,你不在旁边服侍着笔墨,怎么倒是跑到院子里来摘桂花?弄出这么些声响,池儿还能安心温书吗?”
  说着说着,章氏的神情便严厉了起来。
  砚台听了心里更慌了。
  虽然他如今只认晏池一个主子,但这可不意味着章氏就拿他没有办法了,再想想章氏对自家主子的期盼,砚台一急之下,一句话便脱口而出:“二夫人,是公子吩咐小的来摘桂花的……”
  话才出口,砚台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果然,章氏闻言有些狐疑,“池儿让你来摘桂花?”
  一副不甚相信的样子。
  话都已经出口了,砚台就算再怎么后悔,也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回二夫人,确实是公子吩咐小的来摘些桂花。”
  章氏倒也相信砚台不敢对她撒谎,毕竟她只需要进到书房里一问便知真假,不过,晏池一个男子,也不像京中那些纨绔一般身边喜欢戴些香囊,怎么这次偏就让砚台来摘桂花?
  “池儿要这些桂花有何用?”章氏问。
  砚台顿时便有些讪讪的,好一会儿才在章氏催促的眼神之下低声道:“回二夫人,今儿上午三姑娘来寻公子,还在公子的书房里停留了一会儿,临走的时候,三姑娘道是公子院子里的桂花开得比别处的要好一些,想要摘些桂花做桂花糕……”
  所以,在陆寻等人离开之后,晏池自己回了书房继续温书,倒是将砚台赶了出来,让他赶紧去摘一篮子的桂花,然后送到梨香院去。
  砚台当时就欲哭无泪了。
  这是桂花,可不是什么菊花兰花,一篮子的桂花得摘到什么时候?
  可是,晏池都已经发了话了,他这个做小厮的难不成还难不听命令不成?
  所以才有了先前章氏看到的那一幕。
  听完砚台所说的原委,就算章氏早就已经对晏池对陆寻的亲近而释然了,但这时候也难免心里窒了一下。
  她想,要是晏池能对音姐儿这般上心,那她也就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沉默了好半晌,就在砚台都有些战战兢兢了的时候,章氏这才淡淡地吩咐道:“既然是池儿吩咐的,那你好好完成他的吩咐也便是了。”
  砚台愣了一下,才应了声“是”,章氏便已经朝着书房行了过去。
  晏池住的院子里,除了他之外,也就只有砚台这个小厮了,平时他不在府里时,则有其他负责洒扫的丫鬟小厮清扫院子。
  如今砚台还在院子里忙着摘桂花,书房里自然也就只有晏池一人。
  章氏来到书房外,柔声道:“池儿。”
  几乎是立刻,书房里就传来了响动。
  接着,便见晏池从书房里走出来,看到章氏,他极为恭敬地行了一礼,“母亲,儿子有失远迎,还望母亲见谅。”


第103章 婚事
  章氏连忙将晏池扶起来,笑着道:“池儿,咱们母子之间,又哪里用得着这么多的虚礼,快起来吧。”
  然后仔细端详起晏池来。
  晏池过继到二房之后,大半的时间倒都是在寒山书院里度过的,就算章氏身为母亲,也甚少有时间与这个新得的儿子相处,也亏的晏池自己争气,而且也是个懂事的,哪怕与章氏少有机会相处,也没有因此而与章氏生疏了。
  想到这些,章氏眉眼间又多了几分的温软。
  晏池被章氏扶起来,然后连忙将章氏请进了书房。
  章氏进了书房,便打量了起来。
  晏池的书房布置得极为简陋,几个摆满了书的大书架,一张书桌,两把椅子,书桌上摆着文房四宝,这时正有一本打开的,看了一半的书,书上还有一些墨迹尚未完全干透的字迹,显然是晏池方才留下的。
  由此可知,晏池所谓的温书并不只是个躲懒的借口。
  章氏见状心中也颇为满意。
  “池儿,你书房里的这些书可是够了?”章氏问。
  这间书房,是章氏在晏池过继到二房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布置起来的,里面别的都堪称简陋,但唯独书却是极多。
  这个年代的书价钱都不便宜,为了布置这间书房,章氏可没少花银子。
  被章氏这样一问,晏池面上也露出笑容来,他再度朝着章氏一礼:“母亲,这些书尽够了,多谢母亲如此为儿子费心。”
  这话里的感激是再真不过的。
  只看这间书房,晏池就知道章氏没少费心。
  好在,他自打过继了之后,就算不能真正的将章氏和陆绩当作自己的父母,但也是早早就决定了,定不会做那白眼狼,将来定要好好回报章氏和陆绩。
  任是谁的好意被人领会到,心里都是会高兴的。
  章氏亦是如此。
  她笑着道:“咱们母子之间,哪里值当谢来谢去的,你平时若是还需要什么书,尽管与母亲说便是了。”
  之后,章氏又问了一些晏池在寒山书院里的生活,晏池也一一答了。
  晏池平时甚少在府里,章氏也不是随时都有空闲,因而这一问起来倒是有些巨细靡遗了,而见着晏池半点也没有不耐,章氏心里就更满意了。
  问完了晏池在寒山书院里的生活,章氏的话锋一转:“池哥儿,听说今天李家的二姑娘来了府里,还特地想要来你的书房看看你的书法?”
  晏池一怔。
  他倒是没想到章氏会问起这件事来。
  不过,他随即便道:“回母亲,确有其事。”
  然后又将当时的情形大致说了一遍,不等章氏问起,还主动提到了赵玉,“……儿子在书院有一好友名为赵玉,便是大理寺右少卿的独子赵玉,也是李家二姑娘的表兄,上次赵夫人过寿,赵玉硬拉着儿子去了赵府,在那里与这李家二姑娘见了一面……”
  晏池上次去了赵家的事,后来章氏也听卫氏说起过。
  却没想到,在赵家还发生了这些事。
  因为晏池提起这些时太过坦荡,章氏原本准备好的话倒是不好再继续说下去了,她想了想,斟酌着道:“池儿,你现在年纪还小,还是将所有的精力都专注到学业之上为好,至于别的,母亲自会替你打算,你明白吗?”
  章氏对晏池的期盼有多高,陆府里任是谁都知道。
  也正因为如此,章氏绝对不希望在晏池光耀门楣之前,有其他的人与事分了晏池的心。
  就比如,那李家的二姑娘。
  对于晏池的婚事,章氏心里也早有成算。
  晏池如今虽然是陆家的少爷,在婚配上自然不会有什么阻碍,甚至京中的夫人们有许多都会乐意将女儿嫁给他。
  但是,因为晏池那过继的身份,想要娶到门第有多高的姑娘,却又不太可能了。
  章氏的打算是,既然晏池在读书上颇有天赋,又得了寒松居士的肯定,将来自然是要走科举入仕一道的,等到将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中了举人、进士,再想结门好亲事,那就又要容易不少了。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计较,章氏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就考虑晏池的婚事。
  晏池先是一怔。
  婚事?
  他还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而这时一经提及,第一时间,他的脑中竟然闪过了一张盈盈的笑脸。
  这让晏池忍不住皱起眉头。
  他怎么会想到她呢?
  将这个有些荒唐的念头甩到一边,晏池向着章氏点了点头:“母亲请放心,儿子现在只想好好读书,将来在科举上有所建树了,才算是能对得起父亲和母亲的悉心栽培,至于婚事,儿子从未考虑过,纵是将来到了该考虑婚事的时候,也该由母亲作主才是。”
  听了晏池的这番话,章氏心里可别提有多舒畅了。
  “好,好。”她连连点头,“池哥儿你能这样想,那母亲也就放心了。”
  将最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章氏之后又嘱咐了晏池一番,这才离开了。
  在章氏离开之后,晏池又重新坐回了书桌前。
  他的视线落在了书桌上摊开的书本上,但两眼却没有什么焦距,这哪里是在看书,倒不如说他这是在发呆。
  是的,晏池就是在发呆。
  他想起了之前章氏提到他的婚事时,他脑中迅速掠过的那张脸。
  他……
  怎么会在那个时候想到陆寻呢?
  晏池想不明白。
  因为那次在甘霖寺里的初遇,在晏池的心里,陆寻一直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在过继到二房之后,哪怕明知道章氏和陆音对于他亲近陆寻远胜于亲近陆音而心生不快,晏池也没有任何想要改变的意思。
  他想,她在他最绝望无助的时候给予他温暖,如今他既然如此巧合的成为了她的兄长,那……
  护她一生又如何?
  平时宠着她些又何妨?
  也就是在这样心态下,每次见着陆寻时,晏池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多了些包容。
  但再怎么说,陆寻如今也是他的堂妹,在方才章氏提起婚事时,他又怎么会第一个想到她?


第104章 中秋
  这一晚,晏池是睁眼到天明的。
  第二日便是中秋。
  中秋历来便是团圆的节日,而这一次的中秋,陆家上下也确实做到了团圆,傍晚时分,上到老太太,下到最小的恒哥儿,一个不落的都聚到了福寿居里。
  老太太看着这儿孙满堂的情景,面上的笑容就没有收过。
  “再过大半个月,承哥儿就要娶媳妇了,到了今年过年时,咱们府里便又该多一个人了。”老太太笑着看向陆承。
  陆承乃是男子,对于娶妻这种事虽然也稍觉有些羞赧,但至少不会像女子那般面红耳赤的,听了老太太这话,他笑着道:“也多了一个人与孙儿一起孝顺祖母了。”
  屋里众人便都笑了起来。
  老太太随后又问章氏:“老大家的,承哥儿马上就在成家了,弛哥儿和滢姐儿的年纪也不小了,这婚配之事,你可有考虑?”
  所谓长幼有序,在婚配之事上也是如此。
  陆承还没有成亲时,章氏当然不会急着陆弛的婚事,但如今陆承马上就要成亲了,陆弛今年也已经十八岁,怎么看都该替他考虑婚事了。
  而陆滢,身为陆家的嫡长女,若不是先前陆府守孝三年,如今十六岁的她只怕也早就已经定下亲事只等着出嫁了。
  听老太太提起次子和长女的婚事,周氏忙道:“回母亲的话,弛哥儿滢姐儿的婚事,儿媳这些日子亦有考虑,只待承哥儿成了亲,儿媳抽出空来说不得便能定下了。”
  说着话,周氏还看了陆弛和陆滢一眼。
  陆弛的婚事,周氏当然是早早的就有所考虑的,就是陆滢,自从上次卫氏领着陆家三姐妹出去走了那么一遭之后,自然也就有了有心人托了人到府里来探口气。
  等忙完陆承娶媳妇的事,周氏手头有空了,总要仔细去打探一番京城各家儿郎的情况。
  被周氏这样一看,陆弛只是略有些难为情,但陆滢却是羞得满面红霞。
  陆寻等小辈见状,也都忍不住低声笑起来。
  老太太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又有些感慨地道:“这时间过得倒也快,一转眼,府里的小辈们也都到了该婚配的时候了……”
  屋里众人静了一瞬。
  他们知道,老太太这是又想起老太爷了。
  为了不叫老太太继续因此而伤怀,周氏妯娌三人对视了一眼,最后周氏笑意盈盈地道:“母亲,这可都是好事,等到府里的哥儿们都娶妻生子了,到时候母亲您膝下就要多好些曾孙、曾孙女了,就怕到时候会吵着母亲您呢!”
  上了年纪的人,又哪有不爱子孙绕膝的?
  老太太自然也不例外。
  听了周氏的描述,老太太倒是笑道:“那敢情好。”
  有了这么一出,众人倒也没再说什么会让老太太想到老太爷的话题,而是说起了中秋赏月的事。
  “今儿天气晴朗,到了晚间倒是正好赏月,儿媳已经让人将园子里布置好了,只等用了晚膳,咱们便可以去园子里乘凉赏月。”周氏道。
  中秋赏月,这也是大安朝的传统了。
  每逢八月十五,不拘高门大户,或者是平头百姓,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坐在一处,仰头看着天上的明月,便是那清冷的月光,在这样的团圆之下,似乎也能让人打从心底里的暖起来。
  陆府的园子极为宽敞,如今又先后开了不少的菊花,景致可谓是非常漂亮的,围坐在这样的园子里赏月,可想而知,一定是一件让人极为惬意之事。
  卫氏也笑着道:“中秋赏月,当然少不了月饼,今年这做月饼的差事被寻姐儿给讨了去,到时候母亲可别嫌弃她的手艺才是。”
  陆寻闻言自是不依的,搂着卫氏的胳膊好一通撒娇,叫众人看得都忍俊不禁。
  这给府里所有人做月饼的差事,确实是陆寻自己讨的。
  陆寻的厨艺只能算一般,但她却极喜欢做点心,就比如之前那让晏池生了一场病的驴打滚和豌豆黄,这次中秋她想着自己反正也没有别的什么事,做些月饼给家人尝尝,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因而特地向周氏讨了这个差事来。
  做月饼,陆寻并不陌生,对于自己的手艺,她其实还是颇有信心的。
  “母亲,您还没尝过女儿做的月饼呢,就已经嫌弃起我了……”陆寻皱着鼻子道。
  没等卫氏开口,老太太就已经笑着捧场:“寻姐儿,你可别听你母亲的,到时候月饼送上来了,祖母第一个尝尝咱们寻姐儿亲手做的月饼。”
  众人也跟着先后表态。
  陆寻于是笑得满足。
  不过……
  视线偶尔扫过晏池时,陆寻面上的笑容却不由微微顿了一顿。
  她发现,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的,三哥不仅有些神思不属的,而且打从进了福寿居,便一直垂着头立于陆绩和章氏的身后,眉头微拧着就好像是碰到了什么未解之事一般。
  最重要的是,三哥一直没有往自己这边看一眼。
  这是怎么了?
  陆寻很有些疑惑。
  她仔细想了想,前世的这段时间,也没有遇到什么事呀。
  而且,昨天她才去了三哥那里,也没发觉三哥有什么不对劲的,总不能是三哥由着她将李慧淑挤兑走了之后,又突然觉得这样对待李慧淑有些不好吧?
  陆寻可不相信会是这样。
  之后的这顿团圆宴,陆寻一直往着晏池那里打量,不过晏池就像是完全没有接收到她的视线一般,别说给她点回应了,就是一个眼神都没有给过。
  用过晚膳之后,天色便也开始渐渐暗了下来。
  老太太看了看天色,率先站起身,“刚用过膳,正好走动一下消食,咱们这就去园子里吧,月亮也差不多该出来了。”
  众人自然不会逆了老太太的意,于是一群人簇拥着老太太,一起往了园子里去。
  陆寻瞅了瞅左右,趁着众人都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来到晏池的身边,伸手拉了拉晏池的衣袖,低声道:“三哥,你慢点走,我有话要与你说。”


第105章 舍不得
  晏池在被陆寻拉住衣袖的那一瞬间,整个人都顿了顿,甚至还反射性的面上一僵,手更是下意识的往外一扯,将衣袖从陆寻的手里扯了出来。
  陆寻看着空空如也的手,面上有些愕然。
  “三哥……”陆寻拧着眉,眼里很是疑惑,“你这是怎么了?”
  她是真的不解。
  不管是她重生前还是重生后,她与晏池之间都是极为亲近的,就比如说,晏池的书房里极少让人走动的,但到了她这里,却是任由她随意进出。
  再比如,晏池明明不喜欢甜食,却也能面不改色的当着自己的面将两碟子点子都吃下去,为此还生了一场重病。
  等等。
  这一切都让陆寻相信,三哥是将她当作了极为亲近的妹妹来看待的。
  可现在……
  这又是怎么了?
  为什么,不过隔了一晚,三哥就向她展示出了他冷漠的那一面呢?
  陆寻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她隐隐还觉得有些受伤。
  难不成,三哥这是要疏远她了吗?
  想到那样的场景,陆寻心里跟着便开始难受了起来。
  心里一急,她顾不得先前晏池将衣袖扯回去的动作,一下子又紧紧揪住了晏池的衣袖,“三哥,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什么?”
  两辈子,她都习惯了自己有晏池这么一个事事包容着她的兄长,只要一想到,有可能某一日晏池不再像从前那样待她了,陆寻便有些难以接受。
  而晏池,他先是看了陆寻一眼,然后轻轻拧起眉头。
  “三妹妹多虑了,你没有做错什么。”晏池道。
  一整晚的辗转反侧,晏池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自己昨天在听到章氏提起婚事时,为何会下意识的想到陆寻。
  他隐隐觉得,若是不想明白,总有些事会失去控制。
  可是,那是什么呢?
  晏池忍不住抬手轻轻揉了揉太阳穴,缓解自己整晚未眠的头疼。
  看到他这样的动作,陆寻倒是一时之间忘了自己之前想问什么了,面上略带了些焦急,“三哥,你这是怎么了,昨晚没睡好吗?要不要请个大夫来看看?”
  晏池看了看走在前面的陆府众人,又看了陆寻揪住自己衣袖不肯放的手一眼,摇了摇头:“不用担心,我没事,只是昨晚没睡好而已,待会儿早些回去休息一下就好了。”
  许是因为陆寻眼里那不可错认的关心,陆寻的语气不自觉的就软了几分。
  虽然有些不相信,但听晏池这样一说,陆寻也下意识的松了口气。
  随后,她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了晏池语气的变化,两眼一亮,看向晏池:“三哥,所以你不是不想理我了,而是昨晚没睡好,所以才打不起精神?”
  晏池一窒。
  他看着陆寻面上的期待,怎么也说不出一个否定的答案来。
  想想昨晚那个让他辗转反侧的问题,再看看面前的陆寻,晏池到底叹了一口气。
  那个问题的答案……
  既然想不出来,那便也不再细究了吧。
  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当她这样看着他时,总让他有种不得不宠着她的感觉,更不舍得让她面上流露出失望来。
  所以,他伸手在陆寻的头上轻轻揉了揉:“对。”
  陆寻这才高兴了,面上扬起大大的笑容,“我就知道三哥不会不理我的。”
  见陆寻如此,晏池面上也不由露出一个笑容来。
  也由此,他心里一直压着的那块石头,也似被搬了开去一般。
  他想,昨儿的事,应该就是一个巧合,不过为了这么一个巧合,他就流露出要疏远眼前这小姑娘的意思,也难怪这小姑娘方才会像一只被人丢弃的小狗那般看着他了。
  “对,三哥不会不理你的。”晏池轻声道。
  陆寻闻言又冲着晏池露出一个笑容。
  明明只是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不知道为何,听在她的耳中,却隐隐有了种承诺的意味。
  不过,这样的感觉只不过是一闪而过,陆寻也来不及细究,便与晏池一起继续往前走。
  她想起自己昨儿提起的桂花,一边小步往前,一边问道:“三哥,我昨天说的桂花,砚台可已经摘好了?”
  说这话时,陆寻半点不好意思都没有。
  晏池闻言又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想到砚台昨儿苦着脸去摘桂花的模样,他道:“放心吧,我既然应承了你,总不会让你失望的,砚台已经摘够了一篮子的桂花,我已经让他送去梨香院了。”
  陆寻想起砚台那小心眼儿的模样,“嘿嘿”一笑:“让砚台摘这么多的桂花,估计他都恨不得咬我两口了吧?”
  晏池摇了摇头。
  说话的功夫,一行人也已经到了园子里。
  因为今天要赏月,园子里早就经过了一番布置,不仅提前薰了香驱蚊虫,还在最开阔的地方摆了桌椅,桌上则放着陆寻领着梨香院的丫鬟们一起做的月饼。
  月饼这时候已经切成了小块,只看卖相倒是极好看的。
  老太太被周氏和章氏一左一右的扶着坐到了最上首的一张桌子边,先就看向了桌上的月饼,“这可是咱们寻姐儿亲手做的月饼,祖母待会儿可要好好尝尝才是。”
  众人闻言又都凑趣的跟着笑起来。
  陆寻先前才与晏池将话说清楚了,这时候心里正是最高兴的时候,不管众人说什么,面上都只笑眯眯的,她本就生得白净,再带着这样一张笑脸,看着别提有多讨喜了。
  在众人说笑的时候,天色也暗了下去,一轮圆月悄然出现在天际,将清冷的月辉洒向大地。
  月光的映照下,陆府众人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着陆寻做的月饼,气氛极为和谐。
  在这样的和谐中,众人打量着周围的家人们,都在心里暗暗道,若是每一年的中秋,都能有此时这般的美好,那便也好了。
  虽然月色迷人,但老太太毕竟年事已高,而且如今的夜间已经多了些凉意,不过坐了半个时辰不到,老太太便有些受不住了,一行人于是起身将老太太送回福寿居,然后也各自散了去。


第106章 准备
  中秋之后,晏池自然是照常回了寒山书院。
  而整个陆家,自这之后却是一天比一天的热闹了起来。
  时间转眼就进了九月,陆承和李慧娴成亲是在九月初八,正好在重阳节的前一日,眼瞅着这大喜的日子越来越接近了,周氏这个即将做婆婆的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大喜之日宴席的菜色,喜宴要用到的桌椅碗碟,到时候在各宾客跟前服侍的丫鬟小厮……
  这么多的事情,都要周氏一一过目拍板。
  周氏忙碌,章氏和卫氏也不清闲。
  要办一场婚宴,这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琐碎之事,就是周氏将自己掰成了两半,那也是有些不够用的,周氏自己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因而早早的就亲自去拜托了章氏和卫氏,将一些事情分摊到了章氏和卫氏的手上。
  也就是这样,才勉强能够忙碌过来。
  陆承娶妻,这是陆府除服之后办的第一场喜事,章氏和卫氏自然也是义不容辞的,就算周氏不来拜托她们,她们也都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何况周氏还好言相请呢?
  也就是妯娌三人劲儿往着一块儿使,这喜事才能办得这般妥妥当当的。
  九月初五这日,是李家送嫁妆的日子。
  这时的陆府早已经收拾一新,各处都挂着象征着喜庆的红绸,再加上府里众人面上那毫不掩饰的喜色,任是谁只需要看上一眼,也便知道这家是要办喜事了。
  赵氏一点也没有要亏待女儿的意思,李慧淑的嫁妆颇丰,送嫁妆的队伍忙碌了一整天,才总算是将所有的嫁妆都送到了新房里。
  这办喜事,总会有不少人想要凑过来沾沾喜气,因而李家送嫁妆时,陆府外面便围了不少的百姓,每每抬出一抬嫁妆时,总会听到一阵一阵的惊叹声。
  女儿家的嫁妆,除了田产金银之外,还有出嫁女平时要用到的各种家具用具等。
  陆承和李慧淑的亲事是早早就定下的,早在定亲之后,赵氏就让人到了准备给陆承做新房的院子里丈量过尺寸,大件儿如床、柜子等的家具都是按着新房的尺寸来打造的,这些无一都是用的极好的木料,只为了置办这些,赵氏的花费便不会小。
  外面围观的百姓之中总是不乏有眼力好的,经过这些人的介绍,众人便又是接连的惊叹声。
  李家嫁女儿,说是十里红妆也不为过了。
  周氏虽然不图李家的银子,但这嫁妆本就是出嫁女的脸面,看到李家那一抬一抬送进新房的嫁妆,周氏面上也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少了笑容。
  待所有嫁妆都抬进了新房,卫氏也早就准备好了一大筐的铜钱,让人搬到陆府大门口,朝着外面的百姓们撒过去,这自然又惹来了众百姓们的恭喜与哄抢。
  等到将一筐铜钱撒完,陆府这才关门落锁。
  回到内宅,周氏拉了章氏和卫氏的手,连连道谢:“二弟妹,三弟妹,这次可真是多亏了你们了,要不是有你们的帮忙,我就是把自己分成两半只怕也是忙不过来的……”
  周氏的感激倒也是真心实意的。
  这要是换了别的妯娌之间有不少龌龊的府里,别说是帮忙了,其他妯娌不暗地里使绊子都算好的了,章氏和卫氏这段时间也都忙得人都瘦了一圈,周氏自然不可能对她们的辛苦视而不见。
  章氏闻言笑道:“大嫂这就太客气了,咱们都是一家人,也就是搭把手的事,难不成我们还能在一边看着大嫂你忙得不可开交吗?”
  卫氏也跟着道:“二嫂说的对,咱们都是一家人,大嫂何必说这些客气话。”
  周氏闻言又笑了笑。
  感谢的话虽然不说了,但这份情却都被她记在了心里。
  卫氏看着刚刚落了锁的做了新房的秋水阁,掩唇笑道:“大嫂这段时间虽然忙碌,但这心里只怕是比吃了蜜还要甜吧,再过个三日,大嫂可就是做婆婆的人了。”
  听卫氏这样一说,周氏倒是没有半点要反驳的意思,只道:“说起来,我这心里还真是高兴,承哥儿娶了媳妇,再过个一两年说不定府里就又要添人丁,只要一想到这些,我就是再累也觉得浑身都是劲儿……”
  章氏和卫氏闻言也都面露笑容。
  这做母亲的,可不就盼着儿女成家立业吗?
  周氏跟着又道:“承哥儿如今也是及冠的人了,前几年府里守孝,他纵是有个举人的功名也不能参加春闱,我和老爷商量了一下,这次成了亲之后,就让承哥儿专心读书,到明年的春闱再下场试试,身为陆家的儿郎,总归是读书入仕这才是正途。”
  陆家的少爷自幼就开蒙读书,陆承身为嫡长子,当初是由陆老太爷亲自开蒙的,并且得了陆老太爷许多的教导,再加上陆承本身也极为聪慧,在读书上也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