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容闺-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们当然不会将周氏的话当真,别看周氏这样说,要真有人在她跟前说陆滢一个字的不好,她只怕就能立即跟人翻脸。
之后,陆寻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偎在卫氏跟前听卫氏和周氏说话。
大概是在她到之前,周氏已经将话说得差不多了,后面只略与卫氏寒暄了几句,便站起身道:“三弟妹,那就拜托你了,我先回去了……”
卫氏和陆寻忙起身相送。
将周氏送走,陆寻这才疑惑地看向卫氏,“母亲,大伯母寻您是要您帮什么忙?看大伯母的模样,莫不是有什么喜事?”
卫氏点了点头,“可不是喜事么?你大哥今年已经及冠了,也早几年就定了亲,若不是府里守了这三年孝,只怕新妇早就进门了,说不定你都有个侄儿或者侄女了,如今府里既然已经除了服,你大哥的亲事自然也该准备起来了。”
陆寻恍然大悟。
原来是为了陆承的亲事!
难怪周氏会如此高兴了。
仔细回想一下,前世似乎也是差不多的时间,周氏着人去了李家商谈陆承与李慧娴的婚事,因两家原本就对这婚事早有准备,因而重阳前李慧娴就嫁了过来。
先前之所以没想到这一茬儿,也是因为前世在陆承的婚事上,周氏凡事都是亲历亲为,没有让章氏和卫氏来搭把手,陆寻自然不会想到这里来了。
陆寻又在心里微微有些感慨。
之前从晏池身上,她就察觉到了,自己虽然经历了前世,但自打她重生以来,许多事似乎与前世都有了些不同,晏池那里是,如今周氏这里也是。
看来……
前世的记忆可以当作参考,但却也不能什么事都依靠前世的记忆来判断。
陆寻这样想。
不过,就算不知道前世周氏是如何亲历亲为的,但陆承可是陆府嫡长子,他的婚事周氏这个做母亲的又怎么可能放手交到卫氏手里?
“母亲,大哥的婚事,大伯母让您帮什么忙?”陆寻好奇地问。
总不能是让卫氏帮着操办亲事吧,陆寻可不怎么信。
卫氏的话还没说完呢。
“你大哥的亲事,自然有你大伯母操心着……”
原来,六月中旬是李家舅老爷,大理寺右少卿赵振的夫人姚氏四十岁的生辰。
赵家和陆家往常倒也没有什么格外亲密的关系,但同在京城为官,人情往来总是少不了的,这次姚氏做寿,陆家既然除了服,怎么着也会去道贺一番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这赵家乃是李慧娴的舅家。
姚氏在京城本就以热情闻名,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寻了各种机会邀了京城各府的小姑娘们齐聚一堂,嘴里说着看着这些小姑娘一个个人比花娇心情都爽利些,但实际上谁都明白这不过是为京城各府的夫人们寻了机会相看儿媳妇。
李慧娴与陆承是早早就定了亲的,按说这样的场合她是不会参加的,但因这次过寿的是李慧娴的舅母,她怎么着也会露个面才是。
“你大伯母当年定亲之前倒是见过她这未来儿媳一面,不过这都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承哥儿是咱们陆府长子,你大伯母对他的婚事自然难免看重了些,姚夫人生辰那日你大伯母娘家也有应酬,所以她才特地托了我去好好看看李家的姐儿……”
说到这里,卫氏也忍不住摇了摇头。
按卫氏来说,周氏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亲事早几年就定下了,如今只等着重新定了婚期就能成亲了,就是这时候再发现有什么不妥,难不成还能退亲不成?
真要是这样,陆李两家只怕就会结亲不成反结仇了。
不过,卫氏也体谅周氏这是要娶儿媳妇了,心里有些不安稳,倒也非常爽快的应下了周氏的请托。
再则……
“你大姐姐今年也十六了,当初你大伯母想着再多留滢姐儿两年再给她定亲,哪里能想到老太爷说走就走,既然这次那姚夫人又设宴,你大伯母的意思是让我将滢姐儿也带出去走动走动……”卫氏道。
陆寻点了点头,“说起来,二姐姐也十四了,也该考虑亲事了……”
话还没说完,卫氏就被她逗乐了。
“你这丫头,好端端的倒是替音姐儿操心上亲事了,叫人听了可不得笑话你不害臊!”卫氏笑道。
陆寻这就不乐意了。
她好歹也是两世为人,前世也是活到快三十才重生的,按她重生前的年纪,要是有儿女的话也与她现在的年纪差不多,正是要为儿女操心婚事的时候,又哪有什么害臊不害臊的?
第63章 前事
话虽是如此说,但陆寻也不想想,现在可不是她重生前,她自己都还是个十二岁的小丫头呢,这样一本正经的操心起姐姐的婚事,还真是让人看了都忍不住要发笑了。
“母亲!”陆寻拉着卫氏的胳膊左右摇了摇,“这有什么好笑的,大哥是男大当婚,大姐姐和二姐姐是女大当嫁,女儿也只是在母亲跟前说一说而已嘛……”
卫氏好不容易才忍住了笑,这时听陆寻这样一说,心中又忍不住怅然起来。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自是正理。
陆滢和陆音也不过比陆寻大个几岁而已,她们现在已经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想来过不了两年也就该轮到陆寻了。
似乎才一转眼,当年小小一团的闺女就已经长到这般大了,只要一想到将来陆寻也要离开自己跟前,卫氏又哪里还能乐得起来?
陆寻怎么说也是两世为人,又自来与卫氏亲近,哪里能看不出来卫氏在想什么?
她挽住卫氏的胳膊,笑嘻嘻地道:“母亲,您看您,这得多不待见女儿啊,女儿还差了几日才满十二呢,您就已经盘算着将来要将女儿嫁出去了,是不是嫌女儿吵着您了?”
卫氏瞪了陆寻一眼。
不过,经陆寻这样一说,卫氏倒也从方才那伤感之中回过神来,注意力转而落到了陆寻的十二岁生辰上。
陆寻是六月初五的生辰,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对了,寻姐儿,再过几日就是你的生辰了,如今咱们府里除了服,你过生辰也不用再顾忌着什么了,与母亲说说看,你有没有什么想要的生辰礼物?”卫氏兴致勃勃地道。
话题就这样转到了陆寻的生辰上。
若是换了前世十二岁时的陆寻,听了卫氏这话,只怕已经兴致勃勃的说着自己想要些什么了,不过她都已经两世为人了,也不真的只是个小姑娘,哪里还能像小姑娘一样为了些衣裳首饰什么的就高兴不已。
“只要母亲您给的,女儿都喜欢。”陆寻这样道。
这话自然又将卫氏逗乐了。
笑罢,卫氏才道:“咱们寻寻过生辰,哪里能随便了,不管怎么说,衣裳首饰总是不能少的,正好再过不久也要去赵家作客,干脆就好好做几套衣裳,再打两套头面……”
卫氏这一开口,只觉得什么都要多替陆寻备上一套。
陆寻听了有些无奈。
她才十二岁,就算出门作客,也不宜穿戴得太张扬,哪里就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了。
不过……
看着卫氏那兴致勃勃的模样,陆寻到底也没有说出拒绝的话来。
替她张罗这些,卫氏心里也是高兴的吧。
陆寻忍不住想起了前世。
前世的陆府,在除服之后,大伯、二伯还有父亲陆栩就先后起复为官,虽然出于避讳,二伯和父亲的官职都算不得高,但谁都能看出来,那时的陆府正呈现着勃勃的生机,眼瞅着就能重新在大安朝的朝堂之上站稳脚跟。
没曾想,陆家众人还没等到这重新站稳脚跟的一天,陆府就突然遭遇了那场灭顶之灾。
先是失了帝心,然后迅速的自大安朝权力的中心迭落。
连番的打击之下,不仅老太太病重,就连父亲母亲,以及两位伯父伯母,身体也日渐垮了下去。
现在想想也不是不能理解,经历过陆家的荣光,又只能眼睁睁地瞅着陆家只能一天天的败落,生活在这样的陆府中,也难怪家中长辈们会一点点失去希望了。
陆寻还记得,陆府遭劫之后,受打击最大的不是大伯和二伯,反倒是父亲陆栩。
比起更喜欢在官场上钻营的陆政和陆绩,陆栩其实更像是一个名士,在他心里看得最重要的,也就是由陆老太爷亲手撑起的陆家的门楣了。
也正因为如此,在陆府莫名其妙就被人泼上这么一盆洗都洗不掉的脏水之后,陆栩才会受到那么大的打击,甚至一度失了精气神缠绵病榻卧床不起。
卫氏一边要照顾陆栩,一边还要为三个儿女操心,没用多久也大病一场。
再之后,陆栩和卫氏纵然养好了病,但身体却是大不如从前了。
也正因为如此,陆寻后来的亲事才会由老太太强撑着身子做主定下。
而在这段对于陆府来说无疑是黑暗无比的时间里,最让陆家众人欣慰的,大概就是晏池在弱冠之前就中了进士一事了。
有这么一个出息的陆家儿郎,对当时的陆家来说,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
只不过……
谁又能想到,在中了进士之后不久,晏池就以那样绝然的姿态离开了陆家呢?
在后来,晏池也不是没有试图向陆家众人解释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只不过在那之后,陆家已经没有人愿意再听晏池说话了。
陆寻除外。
事实上,因为没能做到与家人同仇敌忾,陆寻心里一直隐隐有些心虚来着。
后来晏池在朝中步步高升,而陆寻就算在程家过得再怎么不如意,也从未想过去借晏池的势,或者说是向晏池求助,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寻寻,寻寻……”
卫氏说话的间隙喝了口茶,却发现在她兴致勃勃的想着要替陆寻做什么衣裳打什么首饰的时候,陆寻却早就已经神游天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了。
被卫氏这样一唤,陆寻也回过神来。
她重生了,那一切也都尚未发生,她也有时间来阻止那些事的发生。
这样便好了。
陆寻看着卫氏如今红润的脸庞,以及眼中的神采,好半晌才紧紧抓了卫氏的手:“母亲,现在这样真好……”
说着话,她甚至还抓了卫氏的手放在自己脸颊上使劲儿蹭了蹭。
就像一只猫儿一样。
卫氏又被陆寻逗乐了。
“你这丫头,年岁倒是渐长,怎的倒比以前还更会撒娇了些?”
话虽是如此说,但卫氏到底舍不得陆寻这副爱娇的模样,硬是等陆寻撒完娇,这才将手抽了回来,一副拿陆寻没办法的样子。
第64章 生辰
转眼间,日子就进到了六月。
初五这日是陆寻十二岁的生辰,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赏脸,头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让这六月的天也变得凉爽了许多。
陆寻一早就起身了。
青时和青灵领着小丫鬟们进来替她梳妆的时候,一个小丫鬟还尤其伶俐地道:“姑娘这一过生辰,原本闷热难当的天气立马就变得凉爽了起来,想也知道咱们姑娘最是个有福气的……”
陆寻听了忍不住笑。
说话的丫鬟叫白果,原是梨香院的三等丫头,陆寻见她机灵,前不久才提作了二等,让她有了机会近身服侍。
看了白果一眼,陆寻打趣道:“你这丫头,可别以为说几句好话就能讨赏了。”
白果作出一副被看穿了的模样,自然又惹得屋里众人都大笑不止。
说笑间,陆寻也已经梳洗妥当了。
她原是想先去福寿居的。
就算她今儿个过生辰,老太太那里也不能不去请安。
不过,还没等陆寻往福寿居去,朝云院里就来了人,来的是卫氏跟前的大丫鬟宝月。
宝月十六七岁的年纪,今天穿了件粉色的比甲,才一见着陆寻,面上就扬起了讨喜的笑容。
“婢子见过三姑娘。”宝月先是行了个礼,然后才小心翼翼的将手里的食盒放到桌子上,“三姑娘,这是咱们夫人一大早起来特意亲手做的长寿面,叮嘱了婢子一定要早早送过来,而且还要亲眼看着三姑娘将这长寿面用完才行……”
卫氏原是要亲自过来的,不过一早就听恒哥儿跟前的小厮禀告,恒哥儿昨晚贪凉,睡觉的时候连薄被都没盖,再加上昨儿晚上又是一番疾风骤雨,早上起来似是有点着凉了,因而做好了长寿面之后便只打发了宝月送过来,自己则匆匆去了外院恒哥儿那里看情况。
陆寻听得眼中一热。
卫氏身为三房的主母,就算只需要管着三房,但平时也是极忙的,但无论如何,只要陆栩和陆寻姐弟三人过生辰,卫氏都会亲手做一碗长寿面。
用卫氏的话说,吃了这碗长寿面,便会福寿绵长,平安喜乐。
福寿绵长,平安喜乐。
卫氏的愿望其实就这么简单。
只可惜,前世连这个简单的愿望都未能实现。
陆寻眨了眨眼睛,将眼底的酸涩眨去。
还好,现在不是前世。
她收拾好情绪,笑着让宝月将还冒着热气的长寿面摆到桌上,“我知道,福寿绵长,平安喜乐嘛!”
然后,果真在宝月的注视下,以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认真将一碗长寿面吃得干干净净。
卫氏的厨艺其实算不得好,这碗长寿面的味道也远比不上陆府的厨娘,不过,在陆寻看来,这无疑是她两世以来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了。
大概……
这就是母亲的味道?
陆寻又忍不住笑眯了眼。
屋里的丫鬟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陆寻这莫名其妙的笑成这样是为了哪般,不过,今儿是陆寻的生辰,当然是一切她开心就好了。
陆寻的饭量小,一碗长寿面下肚,只觉得肚子都有点胀鼓鼓的了。
等到宝月笑着告退后,她才点了青时的名,“走吧,去福寿居。”
因为用完了那碗长寿面,陆寻到福寿居的时间比起往日来要晚了一点,竟是除了她之外,其他人都到得差不多了。
一见着陆寻,众人面上便都露出了笑容,就连老太太也笑道:“今天咱们寻姐儿可是寿星,快过来让祖母好好瞧瞧……”
陆寻抿唇笑。
老太太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很严肃,但实际上对陆府的小辈来说,她却是一个再慈祥不过的长者。
依了老太太的话,陆寻上前来到老太太跟前,任由老太太拉了她的手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遍,属于长者的温暖自老太太的掌心传达到陆寻的心底。
“寻姐儿长大了。”老太太道。
说这话的时候,老太太心里也唏嘘不已。
仿佛就在昨天,这个最小的孙女还是个有些任性的小姑娘,但这才一转眼的功夫,小孙女眼瞅着便已经长成了大姑娘。
细数一下……
这样的变化,好像是自那次陆寻病了之后才开始的?
老太太心里暗自思忖着,面上却仍带着笑意,然后扭头看了同样拿了欣慰的目光看着陆寻的卫氏一眼,“儿女的生辰也是母亲的受难日,寻姐儿,今天你可得多体谅体谅你母亲。”
众人的目光于是都落到了卫氏的身上。
卫氏心里有些感动。
老太太能和陆老太爷相互扶持走过几十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比起其他后宅里见天儿将目光盯在儿子房里,时不时的就想给儿媳妇找不自在的婆婆来说,老太太无疑是极为睿智且开明的,只凭她这番话便能看出这一点了。
陆寻闻言用力点点头:“孙女谨记祖母的教诲。”
老太太点头。
她本也不是什么喜欢说教的人,加之今天又是陆寻的生辰,自然不会再一路说教。
之后,福寿居里众人一起热热闹闹的用了一顿早膳。
陆寻因为早早的吃过了卫氏亲手做的长寿面,在桌上也只是简单的动了动筷子便罢了,陆府里众人都是知道卫氏有在儿女生辰们新手做长寿面的习惯,因而倒也一点不觉得奇怪了。
用过早膳之后,陆寻便领着兄姐以及两个弟弟一起去了梨香院。
这是陆府的惯例了,府里谁过生辰,长辈们自是不会过多的参与,但小辈们却都会聚在一起好好热闹一天,上次晏池过生辰是如此,到了陆寻这里自然也不会有例外。
可惜……
今天不是三哥旬休的日子,倒是有些遗憾了。
这样的想法让陆寻恍惚了一瞬,但她随即就回过神来,笑着吩咐丫鬟们按着各人的喜好送上茶点。
才吩咐完,陆寻就看到一个小丫鬟在外面探头探脑的,似乎在找着什么人,注意到陆寻正看着她时,那小丫鬟脸色一白,下意识的就想要将身子缩回去。
第65章 礼物
这是怎么回事?
陆寻扬了扬眉。
这小丫鬟她认识,是梨香院里的一个负责洒扫的丫鬟,这样的粗使丫鬟自然是不可能近身服侍陆寻的。
在陆寻的印象中,这个小丫鬟平时倒是颇为老实本分,干活儿也非常勤快,怎么今天她不在院子里做自己的事,倒是跑到这里探头探脑的?
陆寻于是冲着青时使了个眼色。
青时这时候也看到了这个小丫鬟,她先是皱了皱眉,然后快步走到屋外,将那小丫鬟揪着拉到了一旁。
不多时,青时就回来了。
趁着陆寻与陆滢和陆音说完话,得了会儿空闲,青时快步来到陆寻身边。
陆寻冲着陆滢和陆音点了点头,这才领着青时来到角落里,低声问道:“出什么事了?”
听陆寻这样一问,青时面上倒流露出了些许的笑意,她道:“主子,倒是没出什么事,方才那小丫鬟是受了人所托,帮人递东西的……”
递东西?
陆寻有些诧异。
身为闺阁千金,陆寻姐妹几个自小就受到了严格的训导,什么该做什么能做,都是知道得再清楚不过的。
而青时,作为陆寻身边的大丫鬟之一,对这些也并不陌生。
是以,青时在知道那小丫鬟是受人所托往她院子里递东西时,竟然不仅没有动怒,反而还面带笑意,这就有些奇怪了。
心头一道灵光闪过,陆寻都还没来得及捕捉到心里的那个念头,嘴里就已经先一步将话说了出来,“是三哥让人送了东西来?”
三哥。
说出这两个字,陆寻只觉得整个人都安定了下来。
似乎……
不管什么时候,晏池这个人,对她来说都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
先前她还有些遗憾,她过生辰晏池却因为不是旬休而不能到场,但现在,知道晏池虽然人回不来,却还记得让人给她送东西,陆寻不仅再无遗憾,心情更是因此而飞扬起来。
便是空气,似乎都让她觉得有点甜。
甜?
陆寻也不知道自己这突如其来的感觉是缘自何处。
不过,晏池让人送东西回来的举动,却也让她想起了前世的一些事。
前世打从陆寻认识晏池,就算是后来那些年,她与晏池的身份变化之后,一连十几年都没有过多的交集,但每一年她的生辰,晏池却始终会记得让人送上一份生辰礼。
哪怕后来陆寻嫁进了程家,亦是如此。
在陆寻作为程家妇的那些年里,她与程越之间比普通的夫妻还要来得冷淡了一些,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许便是因为陆家后来已经败落得不成样子了,让程越以及程家众人认为,他们可以用这种不怎么慎重的态度来对待陆寻了。
而另一个原因……
大概就是因为程越心里,始终对陆寻存着某种疑惑了。
哪怕陆寻嫁进程家之后从来都是恪守本分,十几年里从未做过什么让程家、让程越蒙羞的事,但每年陆寻的生辰那一天,总会无声无息的出现在两人房里的那份生辰礼,就像深深扎在程越心里的一根刺一般,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着程越,让他始终无法释怀。
对于程越的这些心思,陆寻也不尽然完全不知道。
不过,她却始终没有解释过。
她早早的就已经将程越那骨子里的小家子气以及多疑都看清楚了,也正因为看得清楚,她才压根儿就懒得向程越解释。
大概,陆寻骨子里的心气儿也让她做不出这种明明什么事都没有,却还偏偏要向旁人解释的事吧。
哪怕,那个人是她的夫君。
思绪从这些前世之事中抽回来,陆寻再看向青时的时候,眼里便多了些雀跃。
三哥送的生辰礼物,每一次都让陆寻有种打开一个神秘的盒子,再从中收获惊喜的感觉,而且每一次还都会有不同的惊喜。
“东西呢?快给我。”她朝着青时伸出手。
青时抿着唇笑了,自家姑娘这时候看着倒像是个急着收礼物的小姑娘了。
这般想着,青时将拢在袖中的东西拿了出来,递到了陆寻的手里。
陆寻将东西拿到手,迫不及待的就低头看过去,这是一个看着极为精巧,只有巴掌大的小盒子,陆寻想了想,前世她可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因而心里的新奇感倒是更强烈些了。
她正要打开盒子看看里面是什么,那边陆滢和陆音已经略带了些疑惑地看向她。
“寻姐儿,你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做什么?莫不是那角落里有什么好东西不成?”陆滢笑着冲陆寻招了招手。
陆寻回以一笑。
现在也确实不是拆礼物的好时机,她于是又将手里的小盒子重新递回给青时,吩咐青时将东西放回她的房里,等晚点她闲了再看。
之后,众人一起在梨香院热闹了大半天才各自散去。
在这期间,陆寻也从府里的兄弟姐妹那里收到了许多的礼物,都是自家人,再加上众人又都尚未成家,所谓的礼物大多也就是自己亲手做的了表心情,当然不会有多贵重。
但即使是如此,也足够陆寻高兴了。
就连年纪最小的玮哥儿和恒哥儿,一人送了自己得到的第一条马鞭,另一人则将他们新得的小马驹画了下来送给了陆寻。
对陆府众人来说,礼物贵重与否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那份心意。
傍晚,用了晚膳之后,陆寻将众人送走了,这才有些急切的回了自己的房间。
她想看看,这次三哥到底送了什么给她。
挥手将丫鬟们都遣下去,直到房间里安静了下来,陆寻这才将那只小盒子拿到手。
盒子是木制的,做工极为精巧,陆寻也是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这才找到了机关将盒子打开来,盒盖一揭开,陆寻就看到了盒子里面装着的东西。
那是一块……
墨锭?
陆寻有些意外。
这意外不是因为晏池送她的是一块墨,而是因为竟然在这里看到了这块墨。
是的,陆寻认识这块墨,前世她就不只一次的见过晏池珍而重之的将这块墨带在身边,却又从来都没有用过。
第66章 匣子
陆寻看着盒子里的那块墨。
大安朝擅长制墨的大家不少,亦不乏能惹得文人士子追捧不已的名墨,但出现在陆寻面前的这块墨,确确实实就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墨,只需要很少的银钱,就能在街上的笔墨铺子里买上一块。
不过,她知道,这块墨对于晏池来说有着格外不同的意义。
陆寻记得,前世她也曾好奇的问过晏池,明明只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墨,为何会被他一直小心翼翼的带在身边,甚至都舍不得用。
那时,晏池只是冲着陆寻笑了笑。
后来陆寻才知道,原来那块墨是晏池进入寒山书院的时候,寒松居士亲手放到他手里的。
前世的晏池并未能被寒松居士收作关门弟子,之所以会送了这块墨给晏池,也并不代表寒松居士对晏池有多另眼相看,而是每一个进入寒山书院的学子在进入寒山书院的那天,都会从寒松居士那里得到一份礼物。
这份礼物都不贵重,可能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刀纸……
而晏池从寒松居士那里得到的,就是这块墨。
晏池在来到陆家之前,别说正经的读书了,就连私塾都没上过,若不是晏家好歹与陆家还有这么点亲戚关系,若不是晏池的骨子里就有着聪慧以任韧性,他只怕也根本不可能被陆绩和章氏看中过继到陆家,更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寒山书院。
如此,这块墨对于晏池来说,自然也就有着格外不同的意义。
陆寻不知道前世的晏池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将这块墨一直带在身边,但晏池对这块墨所表现出来的慎重,她却是看得再清楚不过的了。
而现在……
这块墨,却成了晏池送给她的第一份生辰礼物。
这让陆寻觉得很是奇妙,在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心里也隐隐有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雀跃。
将墨锭紧紧攥在手里,陆寻独自一人在房里傻乐了好一会儿,直到发现自己纤白的指尖因为太用力的缘故沾了些淡淡的墨迹,这才回过神来,小心翼翼的将这块墨重新放回了盒子里。
陆寻决定,她一定要好好保存这块墨,就像前世的晏池那般。
再想到以后的很多年里,三哥还会像今天这样,在她的生辰时替她准备一份生辰礼物,陆寻就忍不住笑得眉眼弯弯。
她重生了,有很多事情也改变了。
但此时,她多庆幸,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变。
不过……
陆寻随即就又有些苦恼地蹙起了眉头。
她想起了前世的程越。
倒不是她心里对程越还有多少的留恋,而是她与三哥是兄妹,她将来总是还会嫁人的,若是再有一个像程越这样小心眼儿的夫君,那岂不是既无奈又无趣?
陆寻于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她丝毫也没有发现,在未来的夫君与三哥之间,她担忧的并不是她的夫君会因为三哥的存在而心存芥蒂,反而是“夫君”的存在会影响到她与三哥的兄妹情。
好一会儿之后,陆寻才又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她现在可才十二岁,却已经想着未来的夫君了,这要是叫旁人知晓了,只怕先就要笑她一句“不知羞”了,别说是外人,就是卫氏知道了,也准得笑话她一番。
摇了摇头,将这些思绪都甩了出去,转而唤了青时和青灵进来。
“姑娘有何吩咐?”青时道。
陆寻想了想,“寻一个精巧些的匣子出来,我有用处。”
青时和青灵领命下去,没用多久的功夫就找了一个符合陆寻所说的看着十分精巧的匣子出来,这匣子原本是备着让陆寻装首饰用的,只看外表倒是极为漂亮,让人只看这只匣子,就会下意识的想要探寻这匣子里到底珍藏着什么。
陆寻看了这匣子倒是很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在青时和青灵不解的目光注视下,将手里装了墨锭的小盒子放进了匣子里。
这小盒子只不过装了一块墨而已,这么小一点,放在匣子里自然显得有些空旷。
但陆寻见了面上的笑意却一点也没有收敛。
虽然这匣子里现在还空荡荡的,但每年的今天往里面放些东西,过得几年总会渐渐将这匣子填满的。
只要想到那样的情景,陆寻就又忍不住笑得乐呵呵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