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为妃三十年-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没看出来恒卓能给你撑什么腰,反而是你给他撑腰。”
王疏月挽紧了他的胳膊。
“好了,我的主子,您说的要带我们看普仁寺,这会儿又这么多话。”
张得通刻意让皇帝的仪仗跟得远了些。
三人在前面走,他与何庆也退到了十米开外地方的随着。
山麓上的风是由上至下铺面而来的,由于高出的巨佛像前焚着香,风里的檀香气便十分浓郁,因而男女之间的关联,好像也褪掉了淫靡气,而裸露出一种“相知相伴”的本质来。
何庆偏头对张得通道:“欸,师傅,您觉不觉得啊,自从和主儿伺候了皇上,咱们皇上,也像个人了。”
张得通在他脑袋上狠狠一敲。
“说什么掉脑袋的话。”
“不是,奴才的意思是,咱们皇上以前跟个神佛金身一样,那光芒万丈的,连大阿哥都不敢亲近他,不过,咱们万岁爷如今……对对,也是光芒万丈,但是您看啊,万岁爷和小主子,现在这样,啧啧,多好。”
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张得通服侍了皇帝二十多年,看着他从一个不受重视先帝重视,甚至时常被贬斥的皇子,到如今君临天下。
皇帝在骨肉亲情这件事情上,是有心结的。这么些年,成妃也好,皇后也好,没有一个人敢想,他会和大阿哥有除了学业之外的交谈,更不敢想皇帝会主动亲近大阿哥。
但王疏月看似没有用任何的气力,却让皇帝为自己的儿子弯了腰。
“他像个人了。”
这话……虽然掉脑袋,但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皇帝抱着大阿哥与王疏月一路往上行。
普仁寺是倚山势而建的。层层叠叠的殿宇错落在山间。中间修筑了很多处石阶,将各处殿宇相连。
过了碑亭往北,便能看见普仁寺的主殿大红台,壁面上辟有三层汉式垂花窗户,盲窗与实窗相间,共有三十孔之多。窗头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门头,雕刻着精细的花纹。
王疏月眯着眼睛细看。
皇帝却开口道:“仔细把眼睛逼瞎了,那是禅宗的莲花纹,是从丁观鹏(这是一个康熙年间画佛画的画家)的佛画上移过来,衍雕上去的。”
“既是黄教寺庙,为何又饰以汉传的图样呢。”
“这是融合,天地融合,其实还不够。”
说着,他侧过面,深看向她:“王疏月,融人才是最重要的。满汉藏蒙,对朕而言都应该是朕的子民。先祖以武力驰骋天下,到了朕这一朝,兵不能废,征伐天下要有道,因此,穷兵黩武绝部不是此时的主道。朕修建普仁寺,是为了融人,朕让你在长洲修复卧云精舍,信用你的父亲,也是一个道理。”
王疏月靠着他的肩。
也许是因为他在这座佛寺里呆得时间长了,皇帝的袍衣上竟也有了厚重的佛香味。
“这话您是说给大阿哥听,还是说给妾听。”
“说给恒卓听,不是在这个时候。他还小了,王疏月,朕说给你听的。”
他说完这话,王疏月却沉默了须臾。
“所以,您才不肯赦了十一爷。”
皇帝停住脚步。
她犯他的禁忌。若换成以前,他定会治罪。但如今皇帝又觉得,没这个必要。
王疏月见他没有说话,忍不住屈膝,静静地跪了下去。
皇帝托了托大阿哥的腰,将他抱得高些,低头对王疏月道:“朕没让你跪,起来。”
“奴才不敢。”
皇帝望着她笑了一声:“你这话对朕而言,不逾越。你说的是对的。十一是将才,是我大清的巴图鲁。入关后,皇父平定前明余孽,扫除南方旧番,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并不是为将的心,所以朕可以放了废太子,但是十一,朕要关他一辈子。”
说完,他续步往前走。
向后留了一句话:“没手扶你,你自己起来。前面是大红台群房,第一层东面有四大天王坐像、十八罗汉像和喇嘛教噶举派祖师那若巴的佛说法像。其中这那若巴像,你在长洲和京城都是没有见过的。”
这边何庆已经跟了上来,扶王疏月起身。
皇帝抱着大阿哥已经走到大红台下面去了。大阿哥趴在他肩上,迷迷糊糊地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主儿,赶紧跟上去吧。”
***
沿阶而上。不知不觉就绕过了大红台的群楼。
群楼中的法相,有汉传佛教中的罗汉天王,也有黄教中的尊者,其中大部分黄教尊者她都是不认识的。皇帝带着她一尊一尊地看过去,其间跟王疏月和大阿哥讲了那若巴的十二大苦行(这一段典故其实蛮神奇的,有兴趣的天使们可以自己去搜搜)。
大阿哥似乎是为了他皇阿玛这次带他来普仁寺而做了功课。偶尔竟然也能应答皇帝两三句。
比起贺临,皇帝的确是一个更渊博和广袤的人。
王疏月很喜欢听他不急不慢地跟她讲述黄教之中高深玄妙的东西。
比如他说黄教的教义与汉传禅宗不同。禅宗的发展历经千百年来,士大夫阶层的传承与扩展,生出了太多形式。继而逐渐成为了文人精神的依托,不免在动荡时狂乱,不然就是流于对经论的过度研讨,而歧义乱生,这样并不利于文心和人心的安定。但汉人对这一点并不自知。
黄教的传承,多年来却极其朴素。这也和西边少数民族落户的文化水平有关。它的传承,依托的是圣者的言传和身教,这些喜马拉雅山脉中圣者本身就是经典,他们以自身演绎,所以信徒更为纯粹虔诚。
所以禅宗他要动用皇权干涉压抑,但黄教却要大力扶持弘扬。
对于王疏月而言,他是卧云精舍之外,一个更为现实的世界。
皇帝的这个世界不回避对文华与艺术的欣赏与追逐,也不乏对历史和时代的思考。
在他的阐述之中,王疏月似乎也慢慢看到了父亲这些前明文人的局限。
正所谓“不避涉历史长河,也斟酌一日阴晴”
凭心而论。
王疏月很爱慕这样一个人。
但是碍于他的帝王身份,也碍于她的汉女出身。很多情意盈盈的话,王疏月暂时还说不出口。
皇帝在言辞上到是比王疏月要自如很多。然而奈何他多年不识情爱的那颗钢铁心,以及君臣之间说话的章法,一时难以扭改,导致他虽然说话说得自如,但那些话却时常硬得像钉子一样往王疏月身上落。大半年了,始终和他那身龙袍一样,穿得严丝合缝,开不了一丝窍。
第53章 相见欢(一)
等眼前撞入大片大片的海灯的时候,三人已经走到了东红台前。皇帝让张得通将大阿哥抱了下去。抬手理好马蹄袖口,压平胸口被大阿哥抓出褶皱之处。
浩荡的仪仗都停在了石阶下面。
猎猎山风,由上而下迎面而来,将殿宇间的碧树吹得沙沙作响,也将王疏月发髻吹乱了。
皇帝转过身的,伸手将她耳旁的碎发向后挽去。
“张得通,拿个篦子过来,替和妃篦一篦。”
张得通忙应话去了。
宫人上前来替王疏月理鬓,王疏月望向皇帝道:“容妾去梳洗一下吧。”
“不用,你平时就是整洁的人。心也稳当。如今只是头发乱了,算不上不敬。”
说完,牵起她的手道:“朕带你见桑格活佛。”
两个人并肩跨过“南无啊弥陀佛”的门额。桑格嘉措正在客殿中等待皇帝。
他穿着绛色僧衣,手上挂着一百零八颗的红玛瑙数珠。王疏月听皇帝说过。这位活佛已经是七十岁的高龄,但也不知是不是身中住着神灵尊者,他虽然满脸不满皱纹,却已经精神矍铄。面目平静慈悲。
皇帝与活佛相互见了礼。
桑格嘉措侧身向皇帝身后望去。
皇帝松开她的手,在她的腰上轻轻推了一把,示意她上前。平声提道:“行万福礼。”
王疏月应声上前与活佛见礼。
活佛抬头向皇帝道:“这位娘娘,不是皇上的正妻。”
这话让王疏月心里一阵惊悸。
皇帝面上却并没有什么波澜。
“是,她是朕的和妃。”
桑格嘉措点点头,转面向王疏月看来:“娘娘不是满蒙之人吧。。”
王疏月怔了怔:“我佛如何知道。”
“娘娘,佛法讲渊流,每一个人都如同一条河(“渊流”这个概念不一定在清朝的时候就有,这是现代藏传佛教的理论。),皇上有皇上的来处和归处,娘娘有娘娘的来处和归处。”
不知道为何,王疏也没有全然听懂这句佛语,但是却隐隐觉得有些悲伤。
就好像和身旁这个人的缘分不够长久,无法至始至终,终有一日要各自入各自的海,从此不再相关一般。
她眼光闪烁,皇帝却低头从新握住了她的手。
“我佛所见,朕与和妃,是有愿同流的人。”
王疏月一怔,佛前发这种男女私情的小愿从来就不是帝王会做的事,然而他却发了,还堂而皇之地说了出来。但也没有因此怯掉他通体一丝的气势。
桑格嘉措双手合十,手中的念珠顺着他行礼的动作哗哗作响。
“吾皇是有情人,自当为吾皇与娘娘祝祷。”
王疏月内心的悸动如同眼前朦胧跳动的白盏海灯。
在活佛的面前,纵然她有话想说,终究浅薄苍白。世上最灵智的人,直直观看她与帝王的关联,王疏月觉得,活佛虽有话不堪在皇帝面前言明,但她的气数,宿命,都已无处遁形。
唯一保护着她的就是那只温暖的有力的手,五根手手指坚定地扣着她的血脉,稳稳当当地把她护在了他身旁现实的领域之内。以免面前那纯粹神性的东西洞悉她脆弱,漂泊的命运。
“我佛,今日是朕带和妃与你私见。一言一行,皆不会记入实录。既如此,朕与你都不束礼。”
说着他走到蒲团旁,又随手挪了另外一个放到自己得身旁。
自个盘腿坐下,抬头对王疏月道,“坐。”
活佛应道:“《般若三百颂》(金刚经的藏文说法)昨夜与吾皇论至‘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句处。今日续论否。”
皇帝点头。继而侧面看向王疏月。
“你可以说话,不用哑着。有什么不知不解处,发言相问就是。纵朕有不解处,我佛定会为你开解。”
他说这话的时候,始终没有放开王疏月的手。
山风停息,云聚集。
山雨欲来,风满聚楼台。
堂中的海灯在透隙而过的风中摇曳,于人眼前变化灯阵。
皇帝与活佛相对而坐,论及的东西不单单是《金刚经》的经文,也牵连藏地的历史,黄教的传承,已经藏地与大清的经济,人员往来。其中交杂着一些她听不懂的藏文。皇帝发觉她有迷糊之处时,到也肯回过头,轻声翻译给王疏月听。
王疏月至始至终都没有开口。一直靠在皇帝身边安静地听着,听到有所体悟之处,偶尔会心笑笑。
黄教的教义比汉传佛教更要出世,对内在本性的泯灭更加彻底,这不免让尚有真情的人绝望。好在此时她身边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陪着她,迷时解困,累时倚靠。
经论持续至酉时。
黄昏卷天地,活佛才与皇帝和王疏月相辞。
活佛走后,皇帝没有立时起身。
王疏月静静地将头靠在皇帝肩膀上,外面在下雨,黄昏没有金阳,只有山麓下的一片乌红色云,反射着不知道从哪里透出来的光。
王疏月闭上眼睛,轻轻挽住了皇帝的胳膊。翡翠耳坠有一只都掉了,正勾着她耳后的碎发,摇摇欲坠地挂着。
也是奇。在这种佛门圣地,她反而没有在宫中那样端庄周正。
“你听累了?”
“嗯。太复杂了,但是有些听入了心,当时不觉得,现在却觉得,这些经论啊,是要用心力去消化的,一松懈下来,的确好累。”
皇帝没有动。由着她这样放肆地倚靠着他。抬手取下勾在她发上的耳坠,放到她手中。而后向洞开的殿门外看去。半山腰处视野开阔,外八庙其余的几座寺庙也尽收眼底。所谓移天缩地在君怀,从前登高远望时,总觉得欠缺一样,但如今的,身旁有了这块温软的血肉,终于功德圆满。
“听累了就靠着朕睡会儿。”
王疏月睁开眼睛:“皇上,您的肩膀真是硬,靠着不舒服。”
说着,她竟改了侧坐,将一双褪蜷缩在蒲团上,慢慢塌下腰,将头枕到了皇帝盘坐的腿上。而后又闭上了眼睛。
皇帝低头看向她。
掉了坠子,那细巧干净的耳洞就裸露了出来。
他已经见过她得胴体,甚至荒诞地窥探过她的私处,可这一枚细小的耳洞却又像是她身上新的一次裸露,引动心绪波澜。
想着,他便轻轻将她的脖子托起,挪动身子坐得离她近些。
王疏月别过腰身来,大有肆然大睡的态度。
脖子上的纯白色的龙华垂在皇帝的膝下,随风轻轻摇曳,也不知是不是风带入了外面潮气,她的头发上甚至凝着稀疏的水珠儿。皇帝的袍子蹭乱了她脸上的胭脂,嘴唇边晕开那一块嫣红,娇憨动人。
皇帝平声道:“王疏月,你不怕朕了。”
王疏月没有应声,手却悄悄捏住了他的衣摆,他今日穿了一身九龙金丝绣的袍子,那张牙舞爪的龙首就这么一下子被她捏进了手中。
“不怕了。”
皇帝笑了一声,抚摸着她露在龙华之外的脖颈。
“从前为何怕,如今又为何不怕。”
她闭着眼睛,柔软地笑了笑。
“从前是被皇帝关在翊坤宫的人,如今疏月与皇上,是愿意同流的人。”
风斜雨细,张得通的衣裳都被雨水濡透了。
但他在殿门外看到殿中场景,仍然不敢进去多话,退到廊下把何庆召了过来。
“让山下的人备好灯盏,今儿恐怕要走得迟些。”
王疏月后来是真的睡了过去。
究竟是如何下得山,如何上的车辇她都不知道。
她只知道,自己醒来的时候,车辇已经快到避暑山庄了。她仍然枕在皇帝的腿上。皇帝手中在翻一本书。大阿哥坐在她身旁笑嘻嘻地望着她。
“和娘娘,您睡得像一只猫。”
皇帝闻话,伸手摸了摸大阿哥的头,又矮书看向王疏月。
“再睡会儿。还有半个时辰。”
她没有出声,当真又闭上了眼睛。
车外风声雨声不止,车内却点着温暖的灯,皇帝一手拿着书,一手抓过自己的披风罩在王疏月身上。她将身子蜷缩起来,睡得呼出了安稳的鼻息,当真像一只猫。
另外一边。
大阿哥从盘中取出了一块茯苓糕。刚要偷偷放入嘴中,但想起什么,看了看王疏月,又看了看皇帝,犹豫了很久,终于怯怯地向皇帝伸出手去。
“皇阿玛。”
“小声些。”
大阿哥齿缝了吸了一口气,当着把声音压成了从喉咙里挤出来的气声。腰也跟着躬身下来,但那只销售
“皇阿玛,您吃呀。”
俗世里的声音和滋味,一下子绽在那咬下茯苓糕的口舌之中。
***
自从普仁寺回来,王疏月似乎真的不像以前那样畏惧皇帝。
因此皇帝觉得,就连房中事都变得更加自如起来。虽然皇帝还是那样的刻板和无趣,只习惯那一种呆呆的姿势,但王疏月不再那么被动,相反的,她愿意迎上皇帝,愿意用最柔嫩,最敏感的肉去紧紧的包裹他,纠缠他。愿意敞开自己,让他直抵疼痛和快感的最深处。
他们有了酣畅琳琳之感。
没回云雨之后,她喜欢干干净净地贴靠着皇帝,臀被皇帝的大腿托着,暖暖地抵在皇帝的小腹前,背脊靠在他的胸膛上,头埋在被中,一点一点匀平呼吸。
皇帝在平复下来之后,大多时候是沉默的。从背后搂着她的腰,偶尔会若有所思的地在她平坦地小腹上摩挲,良久才会传人进来伺候和清理。
在避暑山庄,皇帝所有的爱欲都给了王疏月。
顺嫔也好,皇后也好,都不曾分过他一丝的温热。
白日间他和王授文等人议政。
虽然人在承德,但六部往来的奏章文书不断。轻重缓急纷繁复杂,全然一个混沌的乾坤。倘若处置不完,王疏月就趴在他的书案旁等他。
她懂事,绝不逾越一眼。但凡是奏本文书上的字,都不会拿眼去看。
偶尔等得久了,靠在书案上睡着的时候也是有的,皇帝觉得,自从普仁寺回来,王疏月就特别喜欢在他身边睡觉。眯着眼睛,肩头轻轻起伏,那模样和大阿哥说得一样,就像一只猫儿。
九月中旬,圣驾启程往木兰围场。达尔罕亲王随行,太后,皇后,顺嫔亦一同前往。
王疏月的名字并不在随行的名单当中,但皇帝还是不避众目地把她带在身边。
“既要会见蒙古王公不便带着妾。到不如把妾留在热河呢。”
皇帝哂她:“朕身边缺个知心的奴才伺候。”
“张公公他们不好吗?”
皇帝的脑子里冒出的头一句话是:“他们好,但他们是太监。他们做不了你能做的事。”
但猛然又觉得,自己被王疏月的话带偏了,偏到乱七八糟的地方去了。且他无论如何也不准自己直接说出这样的话来,顿时梗了脖子。
“王疏月,哪那么多话,做你该做的事。”
第54章 相见欢(二)
从热河到木兰所需时日不多。
九月二十这一日,队伍便到了木兰围场。蒙古四十八旗王公在波罗河屯列迎圣驾。这是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次行围,除旧藩十四九旗之外,连青海并远藩诸部都唯恐时后地朝谒踵集,先帝爷的容平公主和驸马也来了。皇帝与太后都十分高兴,一方面命人准备行围事宜,一面在东庙行宫设宴礼待蒙古诸部王公。
皇帝的日常还是如旧。白日几乎都不得闲。
但一进入木兰,他的心情好像变得比从前要开阔。
他带王疏月去巡视围场旁的哨所,一路上跟大阿哥讲这座围场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讲这里如何继承先祖之遗风,供八旗子弟整兵习武。如何屏藩京师及清祖陵,俯控蒙古诸部,又兼顾北方发祥之地。
跟大阿哥说话的时候,又偶尔看向王疏月。
她轻盈盈地走在皇帝身边,映着木兰天高云淡的草原风光,十分动人。
自从来了木兰,为了方便随行照顾,王疏月索性换下了嫔妃的氅衣,不再穿满绣。
也把妆容扫淡了,那么安安静静地行在皇帝的仪仗中,到真和寻常的宫女一样,毫不扎眼。
何庆有的时候大着胆子打趣儿,万岁爷,您又要让何主儿当南书房的差了。
皇帝不以为然。
却也要问王疏月一句:“委不委屈。”
王疏月听他说这话,把茶往他手里一塞,转身就往外面走。
背后传来皇帝慢半拍的声音:“王疏月,放肆!”
她不怕他了,放肆就放肆吧。总之不会委屈。
再来,他带她来见山河大美。
对王疏月这样的人来说,委屈什么呢。
木兰围场地处塞罕坝草原,虽已渐近深秋,然而这里的其后却并不算寒冷。
这一日天气晴好,王疏月脱下了滚毛儿边的坎肩,穿了一身褪红色的氅衣,捏着一本书,坐在亭中看宫人们伺候大阿哥洗头。善儿过来道:”主儿,前面……皇后娘娘来了。”
王疏月放下书朝后看了一眼,果见紫檀木的屏风后面露了皇后的半截身子。
“瞧着大阿哥。收拾好了,带他出来请安。”
说完起身压平腰上褶皱,跨过门槛,从屏风后面绕了出来。
在木兰,妃嫔并没有晨昏定醒的规矩,王疏月又被皇帝拘在身边,到真的有大半月没有见过皇后了。她亲手奉皇后正座,又退到下面行了跪拜的大礼,皇后欣然受万,抬手示意孙淼去搀扶。
“和妃也坐吧。”
王疏月应了身,接过宫人呈上的茶,亲手奉到皇后手中,方退到她下手的一张圈椅上坐下。
“本宫很久没见大阿哥了,今儿特来看看他。”
“是,大阿哥收拾好了,就来给娘娘请安。”
皇后到是很喜欢王疏月这副惯常柔和的模样。
“无妨,知道他好,本宫和成妃就都放心。这些日子,本宫也晓得,你为大阿哥操了不少心。”
王疏月也接了一盏茶:“说起来,这都是皇上,皇后娘娘肯给妾恩典,让妾得以亲近大阿哥。”
皇后的目光柔和,静静地凝向王疏月。
“你不用说这样的话,其实本宫心里明白,畅春园的事你为皇上,太后受了很多的委屈。本宫身为皇后,内心有感怀,虽之前碍于太后身子有恙,不得与和妃深谈,但本宫还是想你能明白本宫的立场,本宫希望的是,皇上平顺无虞,大清的江山万世稳固。”
王疏月含笑握茶,垂眼轻轻地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
茶烟淡淡地散在二人之间。
皇后出声续道:“此回来木兰行围,你也受了委屈。明明是皇上的嫔妃,和该与顺嫔一道列席款待蒙王公的宴会,这几日总见你一人在后面,本宫心里也过意不去。”
王疏月在椅上欠了欠身,柔声应道:“妾明白,妾也知道此次行围意义重大,皇上有皇上意图,妾不说理解圣意,好歹该乖觉些。”
皇后笑笑。平应道“你是聪明的人,本宫到真是没有多余的话要说了。”
正说着,善儿牵着大阿哥从后面走了进来,大阿哥很久未见皇后了,加上皇后从前管教他也严厉,哪怕王疏月在,他还是端端正正地请了安。
皇后倒是真的有些想这个孩子。
“来,到皇额娘这儿来,让皇额娘好好看看你。”
大阿哥乖巧地走到皇后身边,皇后将他搂在怀中,上上下下地看了一回。
“跟着你皇阿玛,晒黑了呀。”
大阿哥道:“回皇额娘的话,皇阿玛带着儿臣和和娘娘去了好些地方,去看了普仁寺,看了大红台,大红台里佛像雕得真好看。来了木兰,皇阿玛还呆儿臣和和娘娘去巡视了木兰四十做卡伦(满语,哨所的意思,在木兰围场周围总共有四十座哨所),还……”
孩子毕竟是孩子。
端正都是装出来的。一说起自己开心的事,就叽里呱啦停不下来。
皇后看向王疏月,她却垂着眼,手中轻轻搅缠着帕子。
“和妃。”
“在。”
王疏月应了这一声。
看着大阿哥,犹豫了一时,还是站起身,走到皇后面前屈膝跪下。
大阿哥见王疏月这样,压根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但也不敢再开口。
皇后将大阿哥抱到腿上。
“和妃,你既如此,就是知道本宫要跟你说什么。”
“是。”
皇后叹了口气:“本宫知道,这事并不能全然责你,但你身为妃嫔,亦有规劝皇上之责,皇上子嗣不多,婉贵人生产后,宫中也才只有两位阿哥,你是经历过皇帝痘劫的人,理当明白其中的厉害。嫔妃以绵延子嗣为功,关于你的身子,本宫问过太医了,里内的病,不好调理,你和太医用心是一方面,但也不能忘了,后宫为一心,都该敬向皇上,为皇上和祖宗的江山社稷着想。否则,不说太后娘娘,本宫也不能纵你。”
大阿哥在面前,皇后的话说得尚算委婉,并不刻意点破。
王疏月伏下身去。端声道:“是,是奴才有罪,不知规劝万岁爷。请娘娘重责。”
皇后摆了摆手:“还不至于要重责你,况你照顾大阿哥有功,这会儿又是在外面,皇上松了性子,一时由着喜好来,也是有的。孙淼,去扶和妃起来。”
说完又询了一句时辰。
宫人道:“午时过了。”
“皇上那边散了吗?”
“将才问过张公公了,还没散,丹林部的人来了,还在谒见皇上。”
皇后说了一句:“知道了。”便站起了身,将大阿哥放到地上。
“本宫的话,和妃仔细斟酌。”
“是。”
说着,王疏月也跟着站起身来,牵起大阿哥送皇后往外面行去。
日头将将偏西,皇后的仪仗渐远,大阿哥这才抬手,不自在得在后脑勺上抓挠着。
王疏月蹲下身来,握主他的手:“怎么了,不舒服吗?”
大阿哥道:“善儿姑姑打的辫子,不太舒服……”
王疏月偏头看了看他抓挠的地方,“紧了是不是,来,散下来,和娘娘给你打。”
大阿哥摇头道:“不要,和娘娘将才跪累了,去坐会儿,儿臣让梁安公公给儿臣打辫子。”
这小子,维护她当真是维护到家了。
“你也当和娘娘是瓷做得呀。”
说着,抱起他往里面走去,一面伸手去解他的辫穗子。
大阿哥在她怀中仰起头来:“和娘娘,您犯什么错了,要跟皇额娘跪着。”
这话真是又暖心,有尴尬,王疏月苦笑不得。
怎么说呢,总不好告诉他,这是他老爹惹得祸吧。
好在善儿在旁接他之前的话:“大阿哥,奴才将才跟您打辫子的时候,可是问了您的,您那会儿怎么不说呢。”
大阿哥鼓起嘴道:“那会儿要来见皇额娘,若说了,善姑姑又要重新打,皇额娘等我等久了,是大不敬。”
善儿到被他给说窒了。
王疏月笑了一声道:“瞧瞧,这么大个人,还不如咱们大阿哥懂事。还不快去拿个篦子来。”
正说着,梁安却笑嘻嘻地过来:“主儿,您歇着吧,奴才来伺候大阿哥。”
王疏月把大阿哥放在椅子上坐好,善儿取篦子回来道:“你将才去什么地方了,让你照顾大阿哥也不在,如今还这么高兴的样子。”
梁安接过善儿递来篦子,在大阿哥后面跪下来,一面替大阿哥从新通头发,一面道:“何公公给派了差事,就出去办去了,回来经过西面的那个马厩,看见那什么丹林部的人给万岁爷敬献的“九白”。其中有一只白骆驼,哎哟……那可真是稀奇,奴才这一辈子,骆驼倒是见过,可这白色的骆驼,还是第一见呢。”
善儿端来水,弯腰放下盆子,道也起了兴趣。
“白色的骆驼,骆驼有白色的吗?我之前在老家的时候,在官驿见过骆驼,都是脏兮兮,灰扑扑的,还吐口水,可一点都不好看。白色的……”
“通体雪白,可不骗你,真的是美。”
善儿不想理梁安那副炫耀的样子,转向王疏月问道:“主儿,什么叫‘九白’。”
王疏月摸了摸大阿哥的额头:“给善姑姑说说。”
“好。”
大阿哥转过头来,对善儿道:“九白就是一只白骆驼,八只白马,所以叫九白,皇玛法以前说过,蒙古的贵族首领为了向我大清表示投诚,就会敬献‘九白’。敬献九白后,皇阿玛还要赐宴给他们,那个就叫做‘九白宴’。”
他那一本正经的模样,实在很可爱。
善儿蹲了个福:“奴才谢小主子赐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