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双生锦-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阳光照成了金色。
  乔彤萱跪在佛像前的蒲团上,双手合十,闭目祈祷着。
  她的容颜,已清减了许多。眉目之间,更是寻不到半点当初的欢快模样。不光是因为守孝不能食荤腥,心中放不开的心结才是折磨她的原因。
  这个样子,还是那个天之骄女吗?没了自信的笑容,没了万事不在乎的天真憨直。只残存一些爽朗的侠气,却也被忧郁所淹没。
  这间偏殿,已经许久没有迎来信徒。大门的轴没有得到维护,乔世杰推开的时候,发出“吱呀”一声响。
  听到这响声,乔彤萱也没有睁开眼睛。她知道来人是谁,她只觉得身心俱疲不想动弹。
  乔世杰在她身侧的蒲团上跪下,给菩萨磕了三个头,唤道:“妹妹。”
  “大哥不是在游学吗?怎么赶回来了。”乔彤萱睁开眼,问道。
  乔世杰涩然一声,道:“我只不过是暂且躲避,并未走远。母亲的百日,无论如何我都会赶回来。”
  “再说,我也放心不下你。总要将你送回了陆家,我才能安心离开。”
  乔彤萱淡淡道:“大哥不必担心我,你这样中途离开,恐失信于人。”
  看着妹妹如今的神情,乔世杰只觉得心疼,低声道:“文觉兄知道,他们在渡口等我。待办完了事,我就去和他们汇合。”
  “大哥,”乔彤萱起身道:“这些日子,我也想明白了。你是乔家的长子,又是陆家的外孙。有这个身份在,只要你能考中进士,当可无虞。”
  “至于我,大哥无须操心。回到陆家有外祖母照看,几年后嫁进方家,也就能脱离了乔家。”她好像在说一件不相干的事情,道:“我们眼下最缺的,就是时间。”
  “我想快些长大,凡事才能自己做主。”这种不得不依附旁人的感觉,简直是糟透了!
  乔世杰欣慰地看着妹妹,道:“你能自己想通,就再好不过。母亲为了我们两个牺牲良多,我们总要活得好好的,才能对得起她。”
  乔彤萱轻轻“嗯”了一声,虽然她还是很在意母亲抛下兄妹两人而去,但过了这段日子,她总算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会活着,活着找出害死母亲的人,活着将母亲的心意延续。
  既然母亲用她的生命替自己铺了路,那自己的命便不仅仅是自己的,而是母亲生命的延续。
  “大哥你快出去吧,这样的大场合你不在,会惹人闲话。”没了母亲的孩子,总是变得分外敏感。放在以往,乔彤萱哪里会注意到这些事情。
  乔世杰点点头,道:“我在来的时候,看见方家大太太到了,似乎在找你。妹妹也别待在这里了,你们几个小姐妹能在一起的时间,恐怕也不多了。”
  按他的打算,乔太太百日之后,就要将乔彤萱送回陆家。她和在京城里要好的手帕交,再见不了几次。
  听见方家有人来了,乔彤萱的面色多了几分明快,和乔世杰一道出了偏殿。
  后殿里,女眷们都聚在此处。相熟的人坐在一处,低声交谈着。这是为乔太太所设的水陆道场,来此的夫人小姐们的妆容也都素雅清淡,以示尊敬。
  乔彤萱站在门边张望了片刻,找到方锦书的所在,走了过去。
  瞧见她走了过来,方锦书忙迎了上去,低声道:“方才正找了你一圈,可巧你就来了。”她体贴的没有问她去了哪里,乔彤萱这样的情况,需要的是关心而不是询问。
  拉着她的手到了司岚笙跟前,乔彤萱上前给司岚笙见了礼,唤了方锦晖。
  “怎么瘦了这许多?”司岚笙拉着她,关心道:“你个小姑娘家家的,心事不要那么重。我听书儿说,你打算回陆家住两年?”
  她是乔彤萱未来的婆婆,过问她的去向乃理所应当。
  乔彤萱轻声答了,道:“大哥怕我憋出病来,让我回外祖家散散心。听说那边孩子多,不缺玩伴。”她只说大哥,却绝口不提父亲。
  司岚笙多玲珑的心思,一下就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这没娘的孩子,就是要苦一些。
  “萱姐儿懂事了。”司岚笙叹道:“回去也好,再过三年你就要及笄了。”及笄礼后,方、乔两家就要开始筹备婚事。
  不知道乔彤萱是不通情事,还是没听出司岚笙的言外之意,她的面上并无羞怯的神态,只低低的应了一声。
  见她在自己面前拘束,司岚笙道:“你们小姐妹去说说话,别在我跟前了。”方锦书正有好多话想跟乔彤萱说,只是她要是去了,就只剩下方锦晖一人在。

  ☆、第三百一十八章 呵,好多的假象

  看出她心底的犹豫,方锦晖笑道:“你别顾虑我,自己去。一会吴家姐妹来了,我自有人说话。”
  方锦书这才和乔彤萱带着丫头走出了后殿,沿着长廊转了个弯,转去了后山。
  乔彤萱有些沉默,走到了无人之处,她才道:“家里已经定下来了,两个月后,陆诗曼嫁给父亲做继室。”
  “你知道吗?她是以要照顾我们兄妹的名义嫁进来的。”她望着天空,将眼中的泪逼回去,讥诮的笑道:“你看,这法事的场面多大。可这其中,有几分又是真心实意为着我母亲?”
  “简直可笑!”
  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很多事情便暴露在她的面前。她默默地看着,想明白了不少事情,才发现原先的自己天真单纯得可笑。
  人死如灯灭,这场法事,其实是做给活人看的。为的是乔、陆两家的颜面,为了述说她父亲对母亲的痴情不改。
  呵,好多的假象。
  看明白了这一切的乔彤萱,不哭不闹,只冷眼旁观。也只有在她信任的闺中姐妹面前,她才能说出这番真心话。
  方锦书心疼地看着她,道:“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萱姐姐在心头明白就好,可不要露了出来。对你父亲,也不能远了。”
  乔彤萱此时的年纪,只是个还没及笄的孩子。她在心头有恨,恨父亲的薄情,但她却依然要靠父亲来庇护。
  “不!”乔彤萱毅然摇头,道:“我不要他的庇护。”当父母恩爱的假象破碎后,她再也无法成为那个视父亲为太阳的乔彤萱。
  听出了她语气中的坚决,方锦书知道再劝也是徒劳,便转而和她说起陆家的事。“你去陆家至少要住两年,你可都想好了?”
  “书妹妹,我知道你担心我。回陆家,我会好生讨好外祖母,亲厚表姐妹们。”乔彤萱的面上浮起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容,道:“我做了十多年愚蒙无知的乔彤萱,到外祖家自然也只有这样的乔彤萱,才不会让陆家小姐们眼红吃味。”
  她将伪装说得如此冷静,让方锦书暗暗心痛她的遭遇。回外祖家又能如何,没有父母的庇护,在外祖父祖母跟前,那还不得小心翼翼?
  就算外祖母疼爱她,但后宅里的那些门门道道,若是惹得当家主母起了嫉妒之心,乔彤萱的日子岂会好过?
  只是她都已经想得清楚,也不便再劝,方锦书道:“到了陆家,记得常写信回来。有什么事跟我说说,别憋在心底。”
  乔彤萱应了,却道:“如果方便,就一定写信给你。”
  “你什么时候走?姐妹一场,我来送送你。”
  乔彤萱摇头道:“我大哥回来了,他会送我去陆家。眼下还定不下来日子,你们就不要来了。”并非无法确定日期,而是她不想再面对别离。
  她心头清楚,再见时应该是几年后了。希望到那个时候,她已经能坦然面对这些人和事,有足够的能力来承受任何变故。
  “我大哥他,你也不想见见吗?”她和方梓泉明明是未婚夫妻,却没有半点未婚夫妻的感觉。虽说年轻都还小,但说到未来的丈夫,也总该有些羞涩之情。
  像方锦晖和巩文觉两人,就算巩文觉游学在外,也时不时会捎一些东西回来给她。有时是一把油纸伞、有时是一盒香粉,有时是短短几句诗词。东西不贵,情意却重,这说明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想着她。
  每每接到巩文觉捎来的信,方锦晖的面上都尽是甜蜜。
  哪里像乔彤萱和方梓泉两人一样,订下亲事后,为了避嫌反而比以往见得更少了些。
  乔彤萱摇了摇头,道:“不用了。我戴着孝,不方便。”这只不过是借口而已,她对方梓泉真的没有丝毫的淑女之思。
  既然母亲将自己许给了他,她只不过是遵从母亲遗愿而已。
  她如此淡然,让方锦书情不自禁的担心起他们两个的婚姻生活来。因彼此需要而结合,他们两人,今后真的能幸福吗?
  在前世,她的婚姻便是因为曹家和皇家彼此需要。但终其一生,她对庆隆帝有敬有畏,却始终无爱。就连床笫之间,也不过是为了诞下子嗣。
  不过,她在怎么担心也是无用。每个人的命运,因其经历性情而不同。她能重活一世已是上苍怜悯,对他人的命运实在是无能为力,更无法主宰。
  只在心头暗暗祈祷着,希望乔彤萱回去陆家之后,能一切顺利。
  法事之后,乔家的生活重归平静。
  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乔彤萱上了洛水码头上停靠着的一艘客船。随后,下人仆妇将她的箱笼抬上了船。
  陆家前来接她的,是她的二舅。与她一同南下的,还有乔世杰。他将和她同行,到陆家拜见长辈之后,再继续游学之旅。
  乔彤萱头也不回地进了船舱,她对这生于斯长于斯的洛阳城,此刻已经没了半分留恋之意。
  知道了她离开的消息,方锦书在心头轻轻叹息。各人有各人的命,这真是半点不由人。
  “姑娘,”芳馨前来禀道:“大太太让我来请你前往慈安堂,魏州陈家的表伯母和表姑母到了。”
  方锦书应了,坐在妆台前,吩咐道:“替我收拾一下,简单些。”
  魏州陈家,是方穆的同胞妹妹方瑶所嫁去的家族。当时许亲事时,方穆也没料到自己能在京城能站住脚跟,却把嫡亲的妹子落在了魏州。
  好在陈家是以诚信宽仁著称的生意人,是魏州数一数二的茶商。方家当时虽说名声不显,但也是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方瑶嫁去商家,可谓是低嫁了。
  后来方穆仕途顺利,陈家越发不敢怠慢了她。
  方瑶在陈家的日子一直顺风顺水,舒心之极。连接生下了两名嫡子,陈老夫人才允许她丈夫纳妾。
  也不知道是陈家的祖坟埋得好,还是因为这些年一直行善积德获了厚报。从方瑶开始,诞下的全是儿子,连孙辈也以儿子居多。直到最后,才得了一个庶女。
  女儿,在陈家可是难得的宝贝。在方瑶之下两辈人加起来,拢共才只有两个。

  ☆、第三百一十九章 陈家

  一个,是芳馨口中提到的表姑母,正是方瑶膝下那名最小的庶女,闺名叫做陈婉素。因陈家女儿稀少的缘故,哪怕她只是庶女,也得到了陈家上下的宠爱。
  只是,她已经及笄,却还没有听说何时出嫁。这其中,恐怕另有周折。
  另一个,则是方瑶唯一的嫡孙女,闺名陈相妤,年方九岁。
  这次陈家来京的,正是方瑶膝下嫡长子陈瑞亮之妻温氏。陈瑞亮是如今陈家的当家人,他跟方孰玉同辈,是表兄弟关系,温氏便是方锦书的表伯母。
  之前司岚笙便收到了陈家捎来的信,提起过温氏即将来京的消息,为此还收拾了一座院子出来,供她们落脚。
  温氏,是魏州另外一家茶商的女儿。
  和陈家略有不同的是,温家的生意除了茶叶,还经营粮油。这次温氏来京,便是因为陈家和温家合伙,在京里开了第一家粮油铺子,陈家上下都很重视。
  方锦书脑中想着这些消息,和方锦晖一道去了慈安堂。
  慈安堂里,正是笑语宴宴之时。
  陈家远在魏州,离京城不算远,陈家男人在经商时来京也会来拜见。但女眷来此的机会却是极少,这还是头一回。
  两家血缘关系不远,来的虽不是方瑶,也让方老夫人很是有些激动。她嫁到方家时,正是方家困窘之时,幸而方瑶能干,姑嫂两人共同撑起了这个家。
  现在分隔两地,每每陈家的年节礼送到之时,方老夫人都忍不住要感叹往事。这会见着了方瑶的后人,自然是好一番热闹。
  方锦书踏入房内,见中间坐着方老夫人,在她一侧坐着司岚笙。
  在另一侧,则是一名眼生的妇人,她比司岚笙还要年轻几岁,想必正是温氏。紧挨着她的,是一名跟方锦艺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想来就是陈家那名唯一的嫡孙女,陈相妤了。
  在来之前,方锦书还略微有些担心。就怕这样被全家人一起娇宠着的女儿家,是个不好相处的。既然陈家要住在方家一段时日,她们晚辈之间总要打交道,就怕闹得不好反而伤了亲戚之间的情分。
  不过在看到陈相妤的这一刻,方锦书便放下心来。都说面由心生,陈相妤一对杏仁大眼清澈透亮,嘴边有一对浅浅的梨涡,她含笑坐着,整个人充满了阳光的感觉。
  这样的小姑娘,怎会不好相处?
  方锦书把心放回了肚子里,跟着方锦晖上前,先跟方老夫人请了安。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挨着陈相妤坐着的那名少女。
  她气质婉约,相貌在这一众人中,稍显普通。不过她皮肤白净,眉目端庄,安安分分地坐在那里,能感受道她内心的沉静。
  根据她的年纪推测,她应该就是表姑母陈婉素了。
  能养出这样不错的女儿,陈家的家风,果然一如传言中的那样好。方锦书在心头这样想着。
  瞧着自家两个水灵灵的孙女儿,方老夫人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道:“快到我跟前来。这是你们的表伯母,表姑母,这是陈家妹妹。”
  她亲自引见了一番,又感慨起来,道:“唉,都怪离得远了。要不然,这表姐妹之间也不会这时才见到。”
  温氏笑道:“大舅母快别这么说,我家老太太要是知道了,可又得伤心了。家里在京里有了铺子,慢慢地走动也就会多起来。”
  “是啊,”司岚笙也劝道:“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
  方锦晖、方锦书两人上前见了礼。作为长辈,温氏跟陈婉素都各自给了表礼。
  “母亲,媳妇暂且失陪,去整治几桌席面出来,给表弟一家接风洗尘。”陈瑞亮在为了店铺开张之事忙碌着,此刻并不在跟前,而方孰玉也还在宫中的御前侍奉。
  许久未见的亲戚到了,自然该热闹热闹。
  “表嫂太客气了。”温氏忙道:“我们住在这里已经很打扰了,哪里还好意思劳烦表嫂辛苦。”说着,她就要起身。
  司岚笙按着她,道:“都是自家人,快别说这些客气话。我先去忙,你跟表弟说一声,晚上早些回来,大家一起吃顿饭。再怎么忙,饭总是要吃的。”
  “那我去帮你。”温氏道。
  “你们远道而来,就好好陪着我们家老夫人说说话。”司岚笙嗔道:“再客气下去,可就见外了。”
  温氏这才应了。
  方老夫人笑道:“玉哥儿媳妇是个能干的,你不用管她。晚上一起吃饭,家中的人都相互见见。”
  庞氏这些时日都忙活着调理方孰仁的身子。自从苏神医诊治之后,方孰仁眼瞧着就好了起来。这让她喜出望外,诸事不理,一门心思地扑到了方孰仁的身子。
  她就盼着,什么时候苏神医松口可以圆房了,她就可以等着抱大胖孙子了。
  是以,陈家来人她虽然知道,却也不像以往那般来凑上一脚。只打发人来跟方老夫人带话,说晚上一并相见。
  温氏笑着应了,既然他们要在方家暂住,自然得和方家人都见见,往后才好相处。
  方老夫人看了一眼安静坐着的陈婉素,对方锦晖道:“你们年纪相差不大,就带着婉素和相妤去园子里转转,也好认认路。”
  方锦晖笑着应了,道:“表姑母,相妤妹妹,若不嫌弃,去我们院子里坐坐如何?”
  两人来方家是做客,自然不会逆了主人家的好意,就都应了。方锦晖打头出了门,和陈婉素走在前面,方锦书则和陈相妤走在一起。
  看着几人出了门,温氏发出一声叹息,道:“大舅母,您看我们家婉素如何?”
  不明她话中的意思,方老夫人沉吟片刻,反问道:“怎么,她可是在婚事上受了波折?”
  温氏道:“您是知道的,婉素虽然不是母亲的血脉,但却疼她得紧,舍不得她受半点委屈。”
  “从十二三岁,就替她相看婚事。”温氏说着事情的原委,道:“魏州地界不大,陈家也算是数得着的人家。若她的嫡女就什么都好办,偏偏是个庶女,就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这一来二去的,就拖到了及笄的前一年,才定下了。”

  ☆、第三百二十章 接风家宴

  “定下的婚事原本不错,”温氏道:“男方是个家世清白的童生,就等着旧年的秋闱下场乡试。功课为人都不错,邻里老师都夸,家中人口也简单。”
  “婉素嫁过去,就等着做举人娘子了。哪里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他在去乡试的途中,遇到一名醉汉策马狂奔,躲闪不及竟然被撞了个满怀,当场就要不好了。”
  “什么?”方老夫人心头一惊,问道:“这光天化日之下,纵马伤人,是谁这么嚣张?”
  这件事,总归不是什么好消息,陈家在来往的信件中并未提及。
  温氏叹了口气,道:“那醉汉眼看伤了人,便不顾而去。跟着他的书童也顾不得那许多,只能先紧着救人。”
  “大舅母,你说这事,真是一个惨啊。高高兴兴地将儿子送走,满心期盼着他能考中举人。哪里知道这人站着出去,躺着回来。家中的老太太,当即便气得吐了血。”
  “出了这件事,父亲忙寻了大夫过去替他瞧病。但他伤势严重,当晚便去了。”温氏唏嘘道:“人都没了,婉素的亲事自然也就没了着落,还落了一个命硬的名声。”
  说起来,此事相当无稽。
  明明是醉汉害人性命,苦果却落在了无辜女子的身上。这桩意外,陈婉素还没过门,怎么就会命硬克夫了?
  但魏州是个小地方,陈家又是数得着的大户人家。他们家里一有了什么事,就会传遍街头巷尾。在说着这些闲话的人,或许本身并没有什么恶意,无非是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样的悠悠众口,岂是一个闺中待嫁的女儿能担得起的?
  陈婉素想在寻亲事,在魏州是很难了。也不怪那些人,试问有儿子的人家,哪个会娶一个有命硬传闻的媳妇回家。
  无奈之下,趁温氏这次上京,方瑶便将陈婉素托给她,想在京里替她寻一门亲事。
  “简直岂有此理!”方老夫人最是护短,陈婉素也是她的晚辈,让她如何不怒。“那醉汉呢,找到了吗?”
  温氏无奈地摊摊手,道:“父亲动用关系去查了,最后却不了了之。听说,是京里的权贵。”陈家只是魏州的生意人,还不具备和京中的权贵杠上的能力。
  怪只怪,那书生的命不好。
  方老夫人沉默下来,莫说是陈家,就是方家此时没有和权贵抗衡的能力。否则,方慕笛怎么会要嫁给那个呆霸王做妾?
  皇上封了个乡君,也只不过是对方家的委屈稍作弥补罢了。
  “大舅母,母亲的意思是正好赶上春闱,婉素的婚事,想托您这边多费费心。”温氏的意思很明确了,方瑶显然还是想将她嫁给读书人。
  方穆作为礼部侍郎,最清楚每一位学子的情况。
  “你家老太太的意思,是要嫁给进士?”方老夫人有些为难。陈家只是商人,而陈婉素又是庶女。以这样的身份,就算陪嫁丰厚,也很难嫁给进士做正妻。
  毕竟,只要得了举人功名的,在当地就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连地方官也要敬着。就算家境贫寒,官府士绅也会资助进京的盘缠。像权墨冼这样的特例,毕竟只是少数。
  所以已经中了进士的学子,若正值年少尚未娶妻,那都是青年才俊。京中早就有榜下捉婿的传统,就连朝中官员也会替自家女儿谋划一二,怎么轮,也轮不到陈婉素身上。
  若方瑶是这个意思,可真是太为难了。
  温氏忙摆手,道:“哪里敢肖想进士老爷?母亲的意思,只要是童生就行,家境贫寒一些都无所谓,要紧的是人品上佳。”
  方老夫人松了一口气,只要童生就好办多了,京中这许多的书院,总能扒拉出来几个。
  “行,这事我会留意着。”方老夫人想了想,道:“玉哥儿媳妇那边,我也跟她讲讲,她在京中认识的夫人多。”
  司岚笙是司家嫡女,自有属于她自己的交际圈子,且都是官宦之家。若认真论起来,从小在京里长大的她,比方老夫人识得的人更多。
  见方老夫人应了,温氏才松了一口气。这是婆母交给她的任务,万不能办砸了。
  “相妤这里,你是个什么打算?”陈相妤是温氏的嫡女,在她上头,还有两个哥哥,被陈家人捧在手心里长大。
  她才九岁,但既然陈家对陈婉素的婚事都如此谨慎,对陈相妤的就会更加认真对待。
  “母亲说不急,我只是带她上京来开开眼界。”温氏小心斟酌着言辞,生怕方老夫人误会,道:“我们,都舍不得她远嫁。打算就在魏州相看婆家,嫁了人也好照顾着。”
  陈家就她这么一个嫡孙女,着紧些也是自然。方老夫人点点头,道:“那就安心住着,和家里的姐姐妹妹们都多玩玩。下回,还不晓得什么时候能见到。”
  说着,她又有些伤感起来。
  温氏忙劝道:“大舅母快别这样,我们至少得住到婉素的婚事给定下了。只要你不嫌我们烦,我们就一直住下去。”
  “到时候,您老可别拿笤帚赶我们。”
  她说得有趣,方老夫人这才缓和了情绪。
  陈家此次上京,除了女眷之外,陈瑞亮还带了用惯的掌柜、伙计、小厮等下人。只是这些人就在南市要开张的店铺那里安顿下来,并不住进方家。
  这次住进来的,有陈瑞亮、温氏夫妻,他们的嫡长子陈建斌、嫡女陈相妤,以及庶妹妹陈婉素。主子只有五人,随行伺候的加起来有十来个下人。
  方家的宅子不算大,这么大一家子,安置起来也颇费了司岚笙一番思量。
  最终,就长房一个现成的院落扩了,圈了些花园的景致进来,再重新布置了,上下一新。作为方家媳妇,司岚笙怎么着也要让方瑶的晚辈在这里住得舒服才是。
  到了晚间,就在慈安堂的院子了摆上了几桌酒席。男人们一桌,女人一桌,孩子们坐了两桌,替陈家接风洗尘。
  方穆端起酒杯,率先干了。他也许久没有见到妹妹,这会见到眉目间有她神韵的晚辈,心情难免有些激动。

  ☆、第三百二十一章 乡君府

  陈瑞亮面容平和,脸上自带三分笑意。陈相妤的相貌,便和他有几分相似。他很会说话,几句话就将酒席热闹起来,和方孰玉一起相谈甚欢。
  方孰丰是生意人,跟陈瑞亮原本就相熟。这会儿推杯换盏,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
  方孰仁也难得的出现在了酒席上。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理,他的身子明显有所好转。只是不能饮酒,便以茶代酒,看着哥哥们喝酒。
  方柘坐在方穆一侧,喝着闷酒。这样的场合,他最不爱参加,因为会显得他特别没用。无奈方穆遣出的下人找到他时,他正好输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不得不回来一趟。
  庞氏看着方孰仁的面色,有些欣慰。照这样下去,很快他就能圆房了。然而看着兄弟间笑闹着,她又想起了方孰才,面容黯淡了一下。
  兄弟们都在,却独独缺了方孰才一人。
  在她心中,方孰才还在魏州受苦。殊不知,她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不知道受了何人蛊惑,要与方家不利。眼下,方孰才带着方锦佩住在李家的庄子上。方孰玉的人一直监视着那座庄子,他们却一直没了动静。
  因是家宴,便也没有让儿媳妇伺候。司岚笙、曲氏都坐在女子的那一桌上,由身后的丫鬟给众人布菜。
  陈婉素年纪虽轻,辈分却高。便和方慕笛一起,坐在司岚笙的下首处。她在心头惊讶于方慕笛的绝色容貌,举着筷子小口小口地吃着面前的菜。
  孩子们那边,则最为热闹。
  因人数实在太多,而不得不分成两桌。姑娘们一桌,以方锦晖为首,依次是按年纪往下:方锦菊、方锦书、方锦薇、方锦艺。因陈相妤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便坐在了方锦晖是身边。
  少爷们那边,因多了陈建斌,而比往日多了好些活泼。
  俊朗儒雅的方梓泉、健谈的陈建斌、沉默寡言的方梓宇、胆小懦弱的方梓益,和年纪最小身子骨弱的方梓南。
  这次家宴,是替陈家接风,又是许久未见到的亲戚。便由方穆做主,取消了食不言的规矩。
  方家的家风一向很严,少年们难得放纵一回,只觉有说不完的话,比姑娘们那一桌闹腾许多。
  这一次的家宴,直到深夜方才结束。
  众人散了后,司岚笙指挥看仆妇收拾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明玉院中。
  方孰玉放下手中的书,亲自替她解开外袍,将她按在妆台前,替她一根根拔出头上的珠钗。红霞见状,将洗漱的水送了进来,便带着小丫鬟们退去。
  太太和老爷的感情好,这是她们丫鬟最乐意见到的。
  “我自己来。”司岚笙有些不好意思,柔声道:“老爷的手是提笔写字的,怎么能做这些事。”
  “今儿累着你了,就让为夫亲自伺候你一回。”方孰玉笑道:“闺房有画眉之乐,吾有为妻散发之趣。”
  “你的发为我而盘起,就由我来卸。”他的声音极其温柔,听得司岚笙红了脸。这么多年来,她最庆幸地就是嫁给了这个梅林中的少年,她没有看错人。
  为了他,她受再多的苦累,也甘之如饴。
  烛光渐熄良宵短,一夜。
  翌日,正逢休沐。万管家前来回禀:“大太太,乡君府已建好,还差一些门楣匾额。”
  司岚笙精神一振,总算是快修缮好了。崔晟已是三番五次的遣人来催,再不好,恐怕他会派自己的匠人来替方家修。
  “好,你先准备一下。午后,我和乡君过去,定下各处的名字。”
  既然是替方慕笛修缮的乡君府,那里面的亭台楼阁,她就不能越俎代庖,总要她自己起才好。
  让烟霞去将方慕笛请了来,跟她讲了此事,方慕笛有些不知所措。“大堂嫂,你是知道我的,没读过什么书。让我来起,就怕会贻笑大方。”
  司岚笙温言道:“别妄自菲薄,你学东西这样快,女则都学完了,还怕什么起名。自己住的地方,自然要起自己喜欢的名字,住着才舒心。”
  “那……”方慕笛犹豫了片刻,道:“我想邀书儿跟我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