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双生锦-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办?不闻不问吗?”
“大姐姐。”方锦书心疼地握住她的指尖,道:“大姐姐别急,明哥儿还小。她是祖母,也不会不顾他的健康。”
“我怎会不知?”但儿子没有养在自己跟前,平白就要多担一些心。
方锦书问道:“大姐夫怎么说?”
“他说等明哥儿满了半岁,就找个借口抱回来我们自己养。这算算日子,还有三个多月。”巩文觉既然已经这么说了,她也不好再催。
“大姐姐放心好了,熬过这段时间就没事啦。”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婆媳之间的事情,方锦书也没有什么好法子,只能尽力宽慰她。
两人回到了厢房,方锦晖收起不愉快来,和许久不见的乔彤萱、吴菀晴说着话。
过了小半个时辰的功夫,公主府的下人来请:“吉时就要到了,请各位移步到大堂观礼。”
来贺宾客甚多,在里面的都是近亲,比如宗室中的端王爷太子妃齐王妃等人,以及苏良智的三个哥哥嫂嫂等人。方锦书几人站在外面一点,夫人太太们的位置又要更靠里一层。
喜堂中,触目都是红艳艳的喜色。红色的帐幔、大红的波斯地毯,随处都是大红的喜字。就连桌椅,都用红色贡缎做了套子给套上。
堂前的那一对新人,跟随着司仪的指示进行拜堂。
苏良智神采飞扬。
遥想当年,第一次跟着父亲进京,还是因为方家相请。他那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未来的妻子,竟然会是当朝公主。
坐在堂上的苏神医和苏老太太,看着朝他们二老下拜的淳和公主,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叫她起来。
这一片喜气,让方锦书也忍不住替他们高兴。
在高芒王朝的公主之中,唯有淳和公主,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在今后的日子里,夫唱妇随,伉俪情深。
芳菲轻轻扯了扯她的袖子,方锦书沿着她的示意看过去,一名书童打扮的下人在柱子后面,面色焦急的左顾右盼。
方锦书认得他,正是当时跟在卫嘉延身后的下人之一。
这是怎么了?
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
“去看看。”方锦书心头一紧,轻声吩咐芳菲。
芳菲应了,走到那名书童身边,问了几句。
只见她神色肃然,匆匆回到方锦书跟前,悄声道:“大奶奶,园子里有人落了水,郡王爷打发他回来找人帮忙。”
但他回来才发现,这会儿正在拜堂,书童想要求助的人,都在最里面。这大喜的日子,他一个下人,哪里敢就这样挤进去,便在外面探头探脑抓耳挠腮。
“知道是谁吗?”
芳菲摇头,道:“他说他隔得远没看清,郡王爷打发他来,他就赶紧来了,没来得及细问。”
“走,跟我去瞧瞧。”方锦书心头着急。权夷庭可是跟他们一块儿,莫不是他出了什么事?
“怎么了?”离她最近的是方锦晖,见她如此,便低声问道。
方锦书看了看左右,悄声道:“六郡王的书童来报,园子里有人落水,我得去瞧瞧。”这大喜的日子,不好惊动了堂上,给公主大婚添了晦气。
眼下,还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她得先去看看。
方锦书揪着一颗心,暗暗祈祷着:千万不能是权夷庭出了什么事!
☆、第九百二十七章 救人
那样一群王孙公子,谁出了事,都是天大的事!
看着她面上的焦急神色,方锦晖道:“你快些去,这里有我在。”她会尽量在这里周旋,不让这件事影响到婚礼的进行。
方锦书应了,让那名书童带路,出了大堂。
“究竟怎么回事,你快告诉我。”方锦书一边加快着脚步,一边问着那个书童。
“回县主的话,郡王爷和公子们先是在园子里赏景。有人提出要作诗,便让人拿了笔墨来。”他看了一眼方锦书,道:“您家里的小公子,写了一首好诗。”
这些孩子,最大的也不超过十岁。虽然都是权贵之家,启蒙得早,也都有先生教授,但赏景写诗原就不容易,何况他们这些孩童?
能押着韵脚,写成一首诗就很是不错了。
权夷庭在他们中间,自然而然就成了佼佼者。
方锦书听了,却在心头叹了一口气:这孩子,还不懂得藏拙。也怪自己,未曾告诉过他这样的道理。
“郡王爷觉得好,也有其他的公子爷不服气。”书童接着道:“过了一会儿,便相约去划船。小的离得远,仿佛听见了争吵,然后就有一条船翻了。”
翻了一条船?
“人呢?都救上来了没有。”方锦书连忙追问。
书童道:“有人去救了,郡王爷让小的来找人,小的没来得及看清。”
在说话间,已经到了池塘边上。这里已围了好些下人,看不清里面的情形。
“快让开,县主到了!”
人们分开一条路,方锦书提着裙子快步走了过去,害怕见到不测的情景。
在她面前是一个凉亭,这会儿里面有几个孩子躺着,有在咳着水的,还有下人一直在替他拍着水的。
卫嘉延白着脸站在那里,手足无措。
他是齐王府里六郡王,但同时也只是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
“都救上来了吗?”方锦书环顾四周,问道。
因为前院正在拜堂的缘故,宾客们都去了观礼。这会儿好不容易见到来了一个能做主的成人,一名亲卫上前一步禀道:“那艘小船上有四个孩子,救起来了三个。”
“还有一个呢?”方锦书心头陡然一跳。
该不会,正是权夷庭吧。
“县主,”卫嘉延上前一步,道:“权夷庭他没事,他在另外一条船上。出事之后,我让他们另外两条船从上面靠岸,这会应该快过来了。”
方锦书紧紧揪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还好,还好权夷庭没事。
“那是谁?”
亲卫回话道:“刚刚清点了一遍,应是永昌伯府的嫡次孙。”
方锦书就知道,能跟在卫嘉延身边的孩子,没有一个身份简单。公、侯、伯,这个永昌伯府,在武勋中排在后面,但在老百姓看来,已经是权贵阶层。
而且,这个永昌伯,还有另外一重身份。
他的嫡子,便是刚刚被权墨冼判了流刑的、宝昌公主驸马。
方锦书的目光一凝,这世间,哪来这么多巧合?昨日驸马才被判刑,今日就有人翻船落水。
她正觉得奇怪,好端端的,六郡王怎么就找上了权夷庭。前后几件事连起来一看,要说这其中没人撺掇,她是半个字是不会信的。
眼下看来,正是永昌伯府的人设局,想要害死权夷庭。却不知怎地,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方锦书环视四周,有侍卫、公主府的下人仆妇,然后就是这些孩子。其中身份最高的,便是齐王府六郡王卫嘉延。
这时,在场的所有人,心头都是惶恐不安的。
永昌伯府的嫡次孙,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那就是大事。这些侍卫下人,没有一个能担得起这个责。
就算是卫嘉延,也会受到牵连。
“不急。”方锦书蹲下身子,看着卫嘉延道:“现在最要紧的是将人救起来。之后的事情,再慢慢理会。”
她的目光沉静,语气和缓,卫嘉延看着她,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心中顿时觉得有了依靠。
方锦书起身,走到池塘边问道:“这会儿,有几个人在救?”
这件事,不管究竟是不是因为永昌伯府而起,方锦书都不想看到任何意外。淳和公主大婚,她不想让这场婚事蒙上阴影。
她清楚地记得,前世在淳和大婚之时,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卫亦馨设计宝昌公主看上权墨冼,也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但卫亦馨也是她灵魂的另一半,她做下的恶,自己有善后的义务。
“回县主,有三人。”回话的人连声音都是颤抖的。
从出事到现在,已经过了两刻钟之久。幸好如今已经开春,池塘里的水并不凉。否则,那孩子哪里还有生还的希望?
在码头上,还拴着一艘小船,方锦书吩咐:“划船出去,带上长绳去那边寻人。”
池塘里,救人的几人在里面不断下沉、再浮出来。而方锦书所指着的那个方向,是眼下正在打捞范围的下方。
这个池塘水流缓慢,原就是用来赏荷观鱼的锦鲤池。但水流缓慢,不等于没有流动。
方锦书这么吩咐下来,识水性的下人立刻反应了过来。他们也是慌了神,竟然没想到会被冲下去。
连忙召集了几人,将小船推出码头,跳上船而去。
卫嘉延看着这艘船离开码头,问道:“县主,你说他们能救回来吗?”
“会的。”
方锦书心头也没有把握,但在这个时候,她必须要镇定,才能安抚人心。
这时,另外两艘船上的孩子到了,权夷庭一眼便瞧见方锦书,足下生风走得飞快。到了她跟前,扁了扁小嘴唤道:“母亲。”
他今日才上身的小袍子,如今已经湿了半截,羊皮小靴里也都是水,一脸的委屈。
“好孩子。”方锦书蹲身将他搂在怀里,温言安慰道:“不怕,都过去了,有母亲在呢。”
权夷庭偎在她怀里,点了点头。
卫嘉延瞧着被搂在怀里的权夷庭,满脸的艳羡神色。他从出生起,就被告知是王府六郡王,父亲是王爷,母亲是王妃。
能这样被搂在怀里的时候,屈指可数。
☆、第九百二十八章 长兄如父
卫嘉延定了定神,上前两步,拱手道:“是我没有做到承诺,请县主责罚。”
他之前对方锦书承诺过,保证权夷庭毫发无损。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措手不及。要不是权夷庭应变及时,翻船的正是他们。
“六郡王受惊了,”方锦书道:“事情已经过去,眼下先把人救起来要紧。此外,公子们身娇体嫩,快些请太医来诊脉,就怕受了凉。”
权夷庭没事,这会儿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事情的经过可以慢慢追问,要紧的是不能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出乱子。幸好这是春日,水温不算凉。但落水的孩子年纪都不大,这一受惊只恐会病了。
权夷庭放开方锦书,走到卫嘉延跟前拱手道:“郡王爷,这事我也有不对。”他挺了挺胸膛,道:“我愿意负责。”
小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反应都是害怕躲避。像权夷庭这样愿意主动站出来的,少之又少。
卫嘉延一愣,拍了拍权夷庭的肩膀,道:“好兄弟,是我误听了他人言语,错怪了你!”
他随大哥卫嘉允,是个敢做敢当的磊落性子。
之前听说权夷庭恃才傲物看不起人,可这么一接触下来,不是他所听说的那样。权夷庭能做出好诗,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让卫嘉延在心头认同了他。
“郡王爷!小民不敢高攀。”权夷庭推辞。
“是男人就不要扭扭捏捏。”卫嘉延道:“这里的事,我们一起解决。”
他这么说,权夷庭也就不再推脱,应了下来走到一旁,吩咐下人快去找太医。
方锦书看着两人像成人一样称兄道弟,心头暗暗发笑。这件事,明显是永昌伯府从中作梗,幸好这两个孩子都是好的,反倒成为了朋友。
这是因祸得福,但是,如果出了人命就不同。
她的目光投向水面,希望永昌伯府家的孩子也平安无事才好。
又过了一刻钟,水面上传来一声欢呼声。那个孩子,终于被捞了上来。识水性的下人忙替他控了水,掐着人中。
卫嘉延紧张地走上前,喊道:“他怎么样?有没有事?”
“回郡王爷的话,还没醒。”船上的人扯着嗓子回话。
“快划回来。”方锦书吩咐。
他落水的时间有些长,就怕出了意外。船到岸边之时,两名太医也提着药箱匆匆赶到。
今日是大日子,宾客众多。就怕出什么事,宗正寺提前请太医院派了人来坐镇,这会到的极快。
一名太医诊治其他落水的孩子,一名上前诊治永昌伯府这位嫡次孙。诊完脉用上了针灸,才勉强将他救醒。
“贤弟,你怎么样?”卫嘉延忙问道。
“我……”他正要回答,看见一旁的权夷庭,心头涌上来一阵恐惧,闭着眼不敢看权夷庭,口中应道:“没事。”
这会,他浑身湿漉漉的,在水里头泡得久了面色惨白。
只说了这么一句话,胸膛就起伏不定大声喘气。
卫嘉延被吓了一跳,道:“你快歇着,别说话了。”
一阵脚步声传来,齐王世子,也就是卫嘉延的大哥卫嘉允带着人出现在众人面前。
众人齐齐见礼,卫嘉允抬手道:“无须多礼。”
他带来的人,手里拿着干净的衣服鞋袜、帷幔等物。在他的指挥下,用帷幔将这座亭子围起来,让下人伺候着给落水的孩子换上干爽的衣物。
“世子。”方锦书跟他见礼,看着他心头欣慰不已。
前世今生,卫嘉允都是她最牵挂的孩子。
他和父亲齐王不同,从小极为自律,跟着先生饱读诗书,跟着师傅习武射箭。更难得的是,他心底光明磊落,一片坦荡。
这种坦荡,与齐王表面上礼贤下士,实则暗地隐忍猜忌不同,是真正的心胸广阔。
在方锦书心里,他是比齐王更适合帝王之位的人。
“县主快快请起。”卫嘉允双手虚抬,将她扶起,道:“舍弟闯祸,多亏了县主替他解围。”
“世子谦虚了。都是孩子玩闹,出了点意外。“方锦书道:”六郡王处理及时,才没有大碍。”
卫嘉允再次道谢,方锦书带着权夷庭告辞。
既然齐王世子到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他来善后。自己再留在这里,只会碍了有些人的眼。
一番忙碌之后,各家公子都已经收拾妥当。卫嘉允知会了各家的人,将自家的孩子领走。
有齐王世子出面道歉,有太医诊治。就算有什么怨言,各府也都自己默默咽了,打算回去问问自家孩子,怎么好好地会出这样的事情。
看着人都散了,卫嘉允扶着栏杆站着,看着卫嘉延问道:“六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可得老老实实告诉我。”
卫嘉延最敬重的便是这位大哥,这会儿知道自己犯了错,越发不敢拿正眼瞧大哥的脸色。
他低着头、背着手,足尖踢着地上一粒小石头,小声道:“大哥,我知道错了。伯夫人在我面前说什么,权夷庭天纵奇才,满京城里没有一个孩子能比得上他。所以,我……”
“伯夫人?永昌伯夫人?”卫嘉允问道。
“嗯。”卫嘉延点点头。
卫嘉允叹了口气,道:“往些日子我觉着你年纪尚幼,很多事都没告诉你。眼下看来,是不行了。”
倘若卫嘉延知道驸马被权墨冼判了流刑一事,就没有这么容易上当。
“大哥你说什么?”卫嘉延抬起头,不明所以地问道。
卫嘉允把驸马一案简单说了,问道:“这下,你明白了吗?”
“明白了!”
卫嘉延猛然一脚,愤愤然将那粒小石头踢远,怒道:“这是拿我当枪使!永昌伯府,真是好大的胆子!”
卫嘉允摸了摸他的头,道:“想不被利用,就得明理。明日起,你下学后到我房里来做功课。京里正在发生的事,你都该知晓才是。”
“谢过大哥。”卫嘉延抱拳,问道:“弟弟给大哥添麻烦了!”
他心头清楚,为了替他善后,卫嘉允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谁让你是我弟弟呢?”卫嘉允笑道:“父王母妃都有事在身,管教你就是为兄的职责。”
☆、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可饶恕
卫嘉延面色赫然,呐呐道:“弟弟保证,一定不让大哥再操心。”
作为世子,卫嘉允身上的担子比他大得多。他自问不再是小孩子,怎么能再拖累大哥?
“没关系的。”卫嘉允道:“我们既是兄弟,便注定了要互相扶持。”
争储一事越演越烈,齐王府上下越发要小心谨慎。
这些孩子,都是各府上的公子爷,或多或少的牵扯着朝堂上掌握着实权的人物。
他不能帮助父王什么,至少可以替父王分忧。
今日之事有惊无险,实在是侥幸至极。而下一次,就难保还能有这份幸运。他必须要尽兄长的职责,教导幼弟。
这里兄弟俩谈心,那边方锦书也在关心着权夷庭。
“母亲,今日是我错了。”权夷庭耷拉着小脸,道:“他们那条船靠过来的时候,孩儿便觉得不妙,生气的紧。”
他再怎么聪颖,也只是孩子。
在赏景作诗之时,那些冷嘲热讽就让他心底积攒了怒气。没有爆发出来,只不过是在默默克制。
上了船,对方还一再挑衅,这让他心头怒极了。
“有人要欺负你,你自然不能忍着。”方锦书牵着他的手,温言道:“母亲不怪你。”
难道,忍气吞声才是应当之事?世上没有这个道理。
“那艘船是怎么翻的?”方锦书问道。
权夷庭有些迷惘,牵着方锦书的手道:“母亲,我也不是很清楚。他们一船人都在奚落孩儿,伯府的那个小公子还拿了长杆来打我们。”
当时和权夷庭同船的有好几个孩子,有的害怕有的想要反击。这么一来,就有些乱了,船在水中左摇右晃,差一点就有人落水。
永昌伯府的小公子,目标乃是权墨冼。
那一刻,他只记得他怒极了,一手抓住那条长竹竿用力一拉,一手扶住船舷。
他自打练习骑马射箭以来,手底下有了几分力气。但再有力气,也只是一个六岁的幼童罢了,不可能敌得过。
就在他差点被拽下船之际,说来也巧了,一股大风刮过。
权夷庭也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那股大风沿着他的手,冲着对方而去,一下子将那艘船掀了个底翻天。
顿时,一阵尖叫哭喊声之后,迎来一片沉寂。
和他同船的人,都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船上的艄公愣了一下之后,连忙救人。
“母亲,孩儿也不明白,何来这么大的风。”
在洛阳城里,能将一艘船刮翻的风,就连冬日也很罕见,何况是春日。
难道,和权夷庭神秘的来历有关?
方锦书默默思忖着,蹲下身子看着权夷庭的眼睛,温柔的笑道:“他们想要欺负嘟嘟,这是连上苍都看不过眼了。我们家的庭哥儿,可是受上天眷顾的孩子。”
她心知肚明,权夷庭年纪虽幼,却不能是随便用几句话就能搪塞过去的孩子。
与其让他心头蒙上一层阴影,不如用天意来解释。
权夷庭懵懵懂懂的心,因为她这番话而重新变得明亮起来。
“真的吗?母亲,我真的是受上苍眷顾吗?”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他确有不凡之处,自己却并不清楚。
“当然是真的,母亲怎会骗你。”
方锦书摸了摸他的头,眼神清亮而诚挚。
权夷庭的小脸上,绽放出一个比这春日还要明媚的笑容。牵着方锦书的手,两人一道往前厅而去。
这件事,幸好没有闹出人命。
在卫嘉允的处置下,把影响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当太子府上的人听说后,这里已经散去,不能再将事情闹大。
吃完喜宴,道贺的宾客先后散去。
方锦书和众人道别,和权大娘、权夷庭一道上了权家的马车,驶回安从坊。
因有了方锦书的嘱咐,权夷庭并没有将今日遇险的事告诉权大娘。一行人回到慈恩堂后,权夷庭便借着要学画,跟着方锦书回到了清影居。
在公主府上受了惊,而方锦书是可以让他安心的人。
“嘟嘟,今日之事,你可知哪里不妥?”方锦书让他坐在罗汉床上,轻言细语地跟他说着话。她是嫡母,有教导之责。
权夷庭想了想,道:“孩儿不该受不过他们激。其实那会儿,我已经想过,或许是有人在其中撺掇。”
“是了。”方锦书温言道:“你年纪还小,能想明白这一点已是不易,不要太过自责。下次,可知道怎么做了?”
权夷庭点点头,有些委屈地问道:“母亲,可是孩儿做错了什么,才惹得有人对付我?”
方锦书想了想道:“不是你做错了,是有人对你父亲不满,这才迁怒于你。永昌伯府的驸马犯罪被判刑,今日针对你的那孩子,正是伯府的嫡次孙。”
世间有光明,就有黑暗。
对一个普通六岁幼童来说,这样的话题未免太过艰涩。
可方锦书相信,权夷庭并非普通孩童。他知道这些事情,只会有益无害。这些事实,他越早了解,便越能保护自己。
“他是被父亲判的刑?”权夷庭问道。
“是的。”方锦书道:“你不要责怪你父亲,那是他的职责所在。”
权夷庭眨了眨眼,道:“这原是我自己不小心,孩儿怎会责怪父亲呢。”
“是我们嘟嘟太优秀,他们才会嫉妒于你。”方锦书笑道:“做人不可锋芒毕露,但不招人妒是庸才。”
她的嘴角浮起自信的笑容,神采飞扬:“优秀,并不是一种罪过。”
永昌伯府的人心思恶毒,借卫嘉延的手拉权夷庭入局,设法打击于他,却因为权夷庭的才华而失败。
一计不成,恼羞成怒再生一计。
船上的风波,那是想要取权夷庭的命!
虽然权夷庭安然无恙,方锦书却并不会饶恕他们的罪过。杀人未遂,不代表没有做过。
只是这些事情,就不必告诉权夷庭知道,是她要来解决的问题。
“大奶奶,”芳芷进门禀道:“公子遣人回来说,今儿回来一道用晚饭。”
这是权墨冼休沐上衙后,第一日回家用饭。
方锦书敏锐的察觉到,一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第九百三十章 毁
此时,权墨冼正在等一个消息,等一个注定会发生的结果。
一个五品官员,能左右公主的命运,这听起来十分玄乎。
但对权墨冼而言,这是他筹谋了多年,才最终达成的结果。论起来,他的谋划并不严密,太过严密只会因为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功亏一篑。
他的把握,来自于对人性的把控。
宝昌公主的骄横自私,注定了在驸马一案上,不会觉得她有错,舍弃驸马也就成为了她自然而然的选择。
对庆隆帝,权墨冼不敢妄自揣测。
但就算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会有着普通人的情绪。在朝堂上,和世家的博弈正到了关键之处,宝昌公主之事却像疥癣之疾,挥之不去。
如果说在宝昌公主被禁足之前,权墨冼只有五六分把握,那在听见她被禁足之后,就变成了七八分。
今日御史再上折子弹劾之后,就有了十成十。
他合上卷宗,铺上一张崭新的宣纸用镇尺压好,将毛笔在砚台中吸满了墨汁。这一系列的动作,他做得缓慢又仔细,胸有成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宣纸上写下这一句,缓慢收笔。
南山,属于他的南山,就快见到了。
“公子,从宫里传来的消息。”木川迈步入内,竭力压抑着面上的喜意,沉声禀道:“皇上亲自下旨,捋去宝昌公主封号,成为宝昌郡主,重授汤沐食邑,一应规制遵从郡主。”
他知道,主子在等着什么。
尘埃落定,权墨冼只微微翘了翘嘴角。
一件已经注定结果的事情,并不能带来成功后的喜悦。他所等的,只是一个结果的呈现。
宝昌郡主,这很好。
这是高芒立朝以来,头一个被降了位份的嫡出公主。想必闲来无事的史官,也会在史书上写上一笔,连后世也会猜测这位公主是如何刁蛮任性,以至于被皇帝惩治。
“走,我们去醉白楼买上一只芙蓉鸭。”权墨冼眼里透出笑意来。
这,就当做这次小小胜利的庆功宴吧。
“是!”木川拱手应了。
主仆两人先后走出刑部,木川觉得,自家公子的背影,看起来不再像以往那般沉重。
洛阳城的街道,繁华如昔。
宝昌公主府里却迎来一场绝望。
宫里的太监前来传旨之后,宗正寺的人紧随其后,将“公主府”的牌匾给摘了下来。
“大人,敢问新的牌匾何时能到。”管家拱手问道。
“不敢当。”那名奉命行事的官员拱手,道:“陛下突然下旨,我们没有准备,已经吩咐下去了,但估计还得有几日功夫。”
就算是宝昌郡主,那也是皇上的亲生骨肉,曾经备受宠爱。
他一个宗正寺的办事官吏,还是小心谨慎些好。
“谢过大人。”管家心头发愁,双手奉上了辛苦银子。
这该如何是好?
在“郡主府”牌匾没有做好之前,大门口岂不是要空荡荡好几日。实在是有失体统,恐怕会成为京城里的笑话。
从公主降为郡主,再加上之前被禁足和驸马被判流刑之事,定然会被人在背后嚼舌根子。
不过,这样的事情,他操心也没用。归根结底,还是在主子身上。他怎会知道,昔日颇得恩宠,在宫中进出无碍的宝昌公主,竟然会沦落到这一天?
厢房里,金雀小心翼翼地伺候在侧,不敢看宝昌郡主的脸色。
是她传话,才让主子做出了这个决定。而如今,果然被降为郡主,她生怕被迁怒。
宝昌郡主坐在窗边,脸色阴晴不定,心情忽喜忽忧。
一方丝帕在她的手中,一会儿捏成球状,一会儿反复拉扯着。好好一张丝帕,在她的手底下扯得不成样子。
自请降为郡主,这是权墨冼替她出的主意。
在宝昌看来,这是以退为进的一招,父皇不会忍心这么做。
但她被禁足已久,对朝堂上的动静失去了掌控。她不知道,管家就在今日被弹劾。前因后果加起来,便促成了这个事实。
“你说,父皇他这是原谅我了吗?”她心头不安的紧,问着金雀。
“主子,”金雀不敢唤她郡主,就怕刺激到了她,斟酌着言辞道:“皇上解除了您的禁令,不如明儿婢子伺候着您进宫去。”
“你说得对。”宝昌郡主霍然而起,道:“对!我得去父皇面前,得去他面前!”
“你,现在就去给我找衣服来,我得好生装扮一番?”宝昌郡主团团走了几步,自言自语道:“是跟往常一样的好,还是扮可怜好?”
金雀躬着身等候着她的吩咐,心头却暗暗同情起她来。
这个主意,是权墨冼出的,公主全盘相信了。
说实话,金雀也不认为皇帝会当真降了公主的位份,但这件事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眼前了。
她不知道这件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如此不可思议,她只觉得遍体生寒。
回过头来想一想,假若,这一切都是权墨冼故意为之的呢?
她可没有忘记,当年奉命去见权墨冼时,他眼底的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