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华_闲听落花-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夏迎上她的目光,笑容灿烂,“太婆说的极是,都是托太婆的福。”
姚老夫人立刻移开目光,生硬的拧着头,冷哼了一声。
郭二太太也回过味儿了,“她上头还有两个姐姐呢!我们八姐儿还没着落呢。”
“胡说八道什么呢!”李二老爷一声暴喝,“这是指婚,皇上颁了圣旨的,你这是跟谁说理呢?”
徐太太气的声气都有点儿紧了,李冬站在徐太太身后,忙悄悄在她肩膀上按了下,示意她别多理会。唐家瑞看向严夫人。
“二伯娘说的对,还真是只有八姐姐没有着落了,要不,八姐姐的亲事,二伯娘就别管了,交给阿娘和大伯娘吧,大伯娘给姐姐挑的阮家十七爷,给七姐姐挑的唐家,给五哥挑的五嫂,多好,还有我这门亲事,也是托了大伯娘的福。
要不,干脆把八姐姐挪出来,等姐姐出嫁后,挪到荟芳院好了,也省得二伯娘整天抱怨院子太小人太多。”
李夏笑眯眯道。
郭二太太紧紧抿着嘴,想瞪李夏又不敢,她如今可不是从前了,只狠狠的瞪着八娘子李文梅,八娘子李文梅躲闪着郭二太太狠厉的眼刀,急切无比的目光从李夏看向严夫人,又满眼哀求的看向李二老爷。
“阿夏这话说的极是,也不会等六姐儿出嫁,我那院子旁边,有间空院子,只要老二媳妇点个头,今天就能挪出来。”严夫人闲闲的接了句。
八娘子扑通一声跪到了郭二太太面前,不等她说话,郭二太太一巴掌甩过去,“不要脸的东西,听到嫁人,你就急成了这样?脸都让你丟尽了!跟我回去!”
郭二太太一把揪起泪水滂沱的八娘子,一阵风卷走了。
姚老夫人冷眼看着这一场闹剧,连声冷哼,这个府里,庶孽猖獗,总有一天,连根儿起都换成贱根贱种。
这一个两个,没一个好东西,她只冷眼看着罢。
姚老夫人站起来,扬长而去。
李老太爷一句话问出来,看了一场无知妇人瞎胡闹,他那问话,还没人答呢,“你是夏姐儿?你刚才说七姐儿挑的唐家,哪个唐家?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阿夏是说,五哥儿媳妇是唐家的,老太爷听岔了。”严夫人接过了话,“刚刚我看姨娘身边那个丫头在门口伸头探脑的,别是有什么事吧?老太爷……”
“嗯,我去看看。”李老太爷站起来就往外走。
“侄女儿,这旨意下来,总得往秦王府走一趟,二伯这就去。”李二老爷站起来,喜笑颜开,“大嫂给我备份厚礼,我去看看王爷去。”
严夫人额头青筋都要暴起来了,“阿夏有爹有娘有哥有姐,用得着你出这个头?”对着这位越来越不象样子的二老爷,严夫人越来越不客气。
李文松急忙拧过头,用力憋回那声差点喷出来的笑,李文林斜着他爹,他也觉得,他这个爹,多数时候都十分丢人。
李二老爷干笑了几声,看向李老爷,“老三见识少,我怕他……”
“多谢二哥,这点小事,我还应付得来。”李老爷极不客气的堵了回去。
李二老爷不笑了,斜着眼扫了圈众人,哼了一声,猛一甩袖子,走了。
李夏长长叹了口气,看着严夫人道:“大伯娘真不容易。”
严夫人刚端起杯子想抿口茶松泛一下,被李夏这一句话说的,刚想笑,心里却猛的冲上一股酸涩,“还是我们阿夏最懂事,咱们不理就是了。”
秦王府,除了指婚的旨意,还有道从秦郡王,又回到秦王的旨意,秦王没理会那道又回到王爵的圣旨,只拿着指婚的圣旨,展开来,又细细看了一遍,站起来,将明黄卷轴放到了百宝格最上一层。
郭胜是在秦王府听到的旨意,熬到傍晚,急匆匆出来,先回到自己那间小院,院里没人,郭胜刚从院子里出来,迎面撞上了秦庆秦先生。
“真是巧!”秦庆看到郭胜,顿时眉开眼笑,“指婚的事,你知道了?我刚知道,真是没想到。”
“可不是,大喜的事,明天晚上咱们好好喝一杯。”郭胜急着出门,忙拱手笑道。
“我找你有事,就几句话,要紧。”秦庆看出来郭胜心急有事,不过他这件事实在很要紧。
“进来说。”郭胜听秦庆这么说,忙让着他进了小院。
秦庆也不往里去,就站在院门内,低声道:“大老爷身边新添了位参赞,就是那个叫莫涛江的。”
郭胜急忙点头,这事他知道。
“莫涛江从前在明尚书身边参赞的时候,和明尚书多半时候,意见相左,那桩大案子,当时莫涛江极力反对,当时莫涛江说,太子已经立了太子,就要先视自己为太子,站在太子的本位上,这科举之事,实在不宜。”
秦庆声音压的极低。郭胜眉头微微拧起,这样机密的事,他怎么知道的?
“后来出了事,莫涛江去大老爷身边,是明尚书的举荐,明尚书说,大老爷厚道重义,必有后福,去年秋闱后,莫涛江收到郑尚书身边那位袁先生一封信。”
秦庆看向郭胜,“信里说了六爷中解元,和二爷中举的事。”
“这事,你怎么?”郭胜先问最重要的事。
“莫涛江有个侄子,叫莫宗兴,今年春闱,年前到的京城,我年前回了趟家,出了正月才回来,他前两天刚来见我,他身边有个老仆,是从秦凤路赶过来的,刚到京城没几天,跟我说了这些事,莫涛江在京城时,我和他喝过几回酒,他如今在京城也没什么能托付了,就把侄子托付给了我,说是,若是他这个侄子这一科中了,希望我能帮一把,选个中等小县,让他去做个县令,不要留在京城。”
郭胜轻轻吁了口气,皱眉接着问道:“怎么今天赶过来说这事?这么急?”
“是因为这指婚。”秦庆一脸说不上来什么表情,“那老仆还说了件事,说大爷如今跟在江公子身边参赞。”
郭胜拧起了眉,“跟过去多久了?”
“就是去年腊月,江公子查看秦凤路粮草的时候。”秦庆叹了口气。
“我知道了,莫涛江那个老仆,走了?”
“还没有,说是等春闱放了榜再走。”
“嗯,我知道了,这事儿……等五爷考出来吧,先和五爷说说,看看五爷的意思,我再去寻你,咱们好好议一议。”
听郭胜这么说,秦庆连连点头,“那就这样,你忙吧,咱们有空儿再喝酒说话。”
秦庆拱手别了郭胜,郭胜站在院门口想了一会儿,大步往永宁伯府过去。
郭胜到了永宁伯府,倒没费什么周折,就见到了李夏。
郭胜长揖到底,“恭喜姑娘。”
李夏笑应了,示意郭胜坐,“舅舅的事,问清楚了?”
“问清楚了,就是个意外,徐舅爷还算想得开,说时运不济,他的事,总是一波三折。”郭胜简单几句说了经过,以及阮十七的查看,和陆仪的话。
李夏轻轻舒了口气,真要是有人动了手脚,能把手伸进这会儿的贡院,这件事就太可怕了,一波三折倒没什么,一帆风顺突然折损,才可怕呢。
“姑娘,刚才秦庆过来寻我……”郭胜简单几句将秦庆的话说了。
李夏慢慢吐了口气,这个莫涛江,她没听说过,可莫宗兴,她是知道的。
莫宗兴是这一科的进士,郭胜火烧粮船时,莫宗兴是平江府尹,是他看着郭胜行的刑,一天两份折子报给她,满篇都是不忍,郭胜的尸骨,也是他收殓埋葬的……
李夏斜睨着郭胜,“莫宗兴要是这一科中了,就任的事,你去安排吧,能照顾就照顾一二。”
郭胜眼里闪过丝意外,答应的却快而干脆,“是,大爷那边?”
“大哥和明家往来密切,江延世和明尚书相交莫逆,提携一二,也是人之常情,他参赞,就让他参赞吧,没什么大事。”李夏语调淡然。
郭胜顿时心里一松,也是,姑娘和王爷现在夫妻一体,这猜忌不猜忌的,跟从前自然是不能再同日而语。
想到夫妻一体,郭胜心里微微一动,姑娘不是常人,这嫁人,自然也跟常人不一样,得多问一句。
“姑娘,订者,定也,姑娘这又是指婚,照世俗的礼法,断不会再变动,姑娘和王爷……在下是说,姑娘跟王爷……这个,俗世之说,夫妻同体,姑娘跟王爷……”
李夏微微侧头看着期期艾艾的郭胜,“有话直说。”
“是,在下是,请姑娘示下:姑娘和王爷,从今往后,是不是一而二,二而一?”郭胜一咬牙直接问了。
“一样时,自然二而一。”李夏沉默片刻,声调平平的答了句。
一辈子很长,如果能和他长长的过上一辈子,未来,也许有一天,他的繁华昌盛,要用她的血洒上去,如同烹到烈火上的油……
郭胜听的眼睛微睁。
一样时,二而一,那不一样时呢?
“不一样时,你自己作决定。”片刻,李夏淡淡补了句。
“在下只奉姑娘一人,有生之年,唯姑娘之命是从,死了,魂灵也一样侍奉姑娘左右,听从差遣。”郭胜答的干脆坚定。
他从来没想过别的,能侍候在姑娘身边,这是多大的幸运!别的……还有别的?
第347章 锦与灰
古六少爷古玉衍刚进二门,老仆钱忠忙从门房里迎出来,“六少爷回来了,老爷吩咐,让您过去一趟。”
古六应了一声,转个弯就往烟树轩去。
“六少爷,六少爷!老爷在书房,小书房。”钱忠忙追在后面喊道。
古六脚步一顿,转头惊讶的看着钱忠,小书房是从前翁翁在时,静思议事的地方,四下不靠,语不外漏……阿爹在小书房等他!
古门调个方向,直奔小书房。
古老爷坐在小书房里,正沏茶自饮,见古六进来,示意他,“坐吧,老钱到院门口候着吧。”
古六坐到古老爷对面,仔细打量着古老爷的脸色,看脸色还好,可这屋子里,他阿爹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子味儿,不怎么寻常,这股子气息,让他的心不由自主提了起来。
“没什么事。”古老爷看着端直坐着,带着丝丝紧张看着他的儿子,将刚沏好的茶,倒了一杯,推到儿子面前,“先喝杯茶。”
古六端起杯子一口喝了茶,看着垂着眼皮,慢慢抿着茶的父亲。
“永宁伯府那位九娘子,指给了秦王爷。”古老爷抿完了茶,一边沏茶,一边缓声道。
古六有几分莫名的看着父亲,等着父亲往下说。古老爷却不说话了,低头沏好了茶,倒了杯推给儿子,端起杯子,又啜起了茶。
“阿爹想说什么?”古六忍不住问道。
“没什么,这一阵子,你都忙什么了?好象不大见你往秦王府去了。”古老爷垂眼看着茶汤。
古六更加莫名了,“少去秦王府,这不是阿爹的交待么?这一阵子,哪忙什么了?腊月里天天文会花会,正月忙着吃年酒,今天听说指婚的旨意,我刚去马行街挑了两样东西,让人送到永宁伯府了,前几天……”
“我不是问你每天的行踪,就是这么一说,”古老爷打断了儿子的话,“以后,多往秦王府走走,你和秦王爷自小的交情,太生份了不好。”
古六呃了一声,阿爹这个弯,转的可有点儿大,这句话之前,他可是一直嘱咐他少往秦王府去,要不远,可又不能近……
“阿爹,出什么事了?因为指婚?这里头有什么事儿?”古六不是笨人。
“没什么事儿,让你去你就去,别问那么多,你和秦王府自小的交情,跟李家那位九娘子,也算是自小相识,本来就该多走动走动。”古老爷避过了古六的问题。
“阿爹不交个底,这分寸我怎么把握?再说,走动多了,必定有事,真有什么事,我怎么应?接还是不接?阿爹不先说清楚,我心里没有章程,那不是乱了?”古六很得他爹宠爱,他也知道,这话就不客气了。
古老爷看了他一会儿,放下杯子,“你不用问那么多,该走动就走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想接就接,不想接就不接,这事随你。”
古六再次呃了一声,这叫什么话?随他?这事是能随他的?
“以后多走动就是了,该怎么样,你自己作主。”古老爷很有几分不负责任的甩了几句,挥手示意古六,“行了,就这样,你出去吧,我要静一静,好好喝几杯茶。”
古六站起来,出了门,回头看着父亲,看父亲这样子,不光心事忡忡,还相当的烦恼啊。
烦恼的不光古老爷,礼部尚书郑志远,一肚皮烦恼的进了礼部他那间小院,迎着迎上来的袁先生,挥手屏退众长随小厮,一屁股坐到炕上,看着袁先生,一脸烦恼中夹杂着不知道多少无奈,“娘娘真是……”
袁先生听到娘娘两个字,起身坐到郑志远对面,“又生什么事了?”
“让我去打听那位九娘子的八字,拿给太平兴国寺主持和钦天监看一看,娘娘说,这位九娘子,必定是凤命之人,你听听这话!”郑志远一张脸,烦恼的不能再烦恼了。
“娘娘太不谨慎,钦天监不是娘娘的私人,太平兴国寺也不是,太后那样的细心人,下旨意前,这八字必定是合过的,你这一拿去,人家一看,就知道是那位那九娘子的八字,再问什么凤命不凤命,这不是……”袁先生摇头苦笑。
“唉,我真不知道娘娘是怎么回事,别的事上,都精明得很,怎么偏偏钻进这个牛角尖里出不来了,非得说太后要杀了后宫所有的人,让秦王爷登临大位,你说说,这不是说胡话么?秦王爷是太后生的,皇上也是太后生的,有什么分别?太后是偏疼秦王爷,可这不是人之常情么?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娘娘真真是……怎么糊涂成这样?”
郑志远一下下拍着炕几,烦躁的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些年,太后和皇上母子不怎么好,江娘娘在中间……”袁先生摇头叹息,“照我看,江娘娘一点儿也不糊涂,她心里明白着呢,只不过,她把她和太子,说成了整个宫里的人。
你看看现在,秦王府跟咱们,不说针锋相对,也差不多了,宫里,萱宁宫那边,江娘娘连敷衍都懒得敷衍,闹到这份上了,太后那脾气,也不是个肯多退让的,太后是不怕娘娘和太子,可她百年之后,秦王爷怎么办?唉。
凭心而论,这事真不能怪太后,江娘娘这脾气,硬是把太后娘娘和秦王挤兑到这份上的。”
袁先生说着,也烦恼无比起来。
郑志远更是一声接一声不停的叹气,树敌树到这份上,他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八字的事,千万不能拿去批看,东翁就报个不是,这凤命不凤命的,嘿。”袁先生干笑一声,他是圣人门徒,对这种无稽之词,向来不屑一顾。
“嗯。”郑志远应了。
“秦王府指婚李家,这是好事。”袁先生低低道:“江娘娘再怎么,一介内宅妇人,不去理她。照我看,这趟指婚,是缓和咱们和秦王府的大好契机,有了下手处,咱们从李家这头,多多示好……”
郑志远凝神听着,缓缓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秦王府一天比一天强势,能示好缓和,可远比针锋相对好太多了。
北地的春天,比京城远得多,阳春二月,京城扬柳吐绿,北边还是北风呼啸,天寒地冻。
江延世那顶双层大毡帐中,放着旺旺的火盆,枫叶掀帘进来,将一只火漆密封的红铜小筒奉给江延世。
江延世紧盯着红铜小筒,呆了一瞬,急伸手拿过红铜小筒,一把抓起裁刀,飞快的挑着火漆。
这是他留在京城,专程禀报她的大事的专线,这是头一趟,她出什么事了?
江延世打开红铜小筒,抽出筒中一张薄薄的竹纸,一目十行扫过,呆了片刻,再看了一遍,手里的红铜小筒滑落,掉在地上,清脆有声。
枫叶怔怔的看着脸色惨白,失魂落魄的他家公子,想蹲下捡起红铜小筒,却没敢动,他家公子这样子,太吓人了。
江延世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他只觉得经过了无数个洪荒,繁华落尽,残垣断壁之中,只余了他一个人……
江延世挪了挪,往后靠着长案,手松开,看着那张薄薄的竹纸在火盆之上,就化成了灰烬。
江延世又挪了挪,伸手摸到长案上那支紫竹笛,慢慢举起来,呆看了片刻,手垂下去,紫竹笛直直的掉进火盆里,火舌卷上来,噼啪声中,化成了一段灰烬。
第348章 十七爷的化境
十五日李文山、李文栎和阮十七三个蓬头垢面,浑身恶臭的出来,李文山、李文栎还好,阮十七咬牙切齿,赌咒发誓,这样的罪,此生只受这一回,打死他也不考下一回了。
李文松和郭胜几个接了李文山、李文栎,陆仪帕子垫手揪着阮十七,赶紧各自回去。
歇到三月初三,刚过了丑正,宣德门外就挤的到处都是等着看榜的人了。
李文山和李文栎两兄弟,一个提着心,一个一颗心七上八下,向诸天菩萨不停的祈求祷告着,赶在红榜挂出来前,就挤在乌泱泱的人群中,伸长脖子等着听榜。
阮十七没来,他在家裹着被子睡大觉呢,这一场,他写的洋洋洒洒十分尽兴,可没照着能考上写,他就没打算考上。
当官这事,他没兴趣。
寅正时分,几个礼部堂官,严肃着脸,捧了红榜出来,高高挂在宣德门外。
人群顿时如开了锅的水一般,沸腾着往前涌挤,几个小厮手牵手护着李文山和李文栎,可哪儿护得住,李文山和李文栎两个也跟着往前挤。
李文山挤的鞋子掉了一只,幞头也没了,总算挤到红榜前,正要凑上前去看,却被前面一个人一个转身,撞的肩膀生疼。
“五爷!”郭胜一个转身,一看撞的是李文山,唉哟一声,“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在家等信儿?来,过这里看。”
郭胜一把将李文山揪到自己面前,胳膊往后架着,替他挡出点儿地方,努着嘴儿示意红榜,“前头,你的名字,底下,最后几行,十七爷,二爷的名字在孙山外了。”
李文山一眼看到自己,又飞快的找到阮谨俞的名字,赶紧从头再细看一遍,果然没有李文栎的名字,李文山兴奋之余,心里涌起一阵失望难过,他是替大伯娘难过。
“看好了?走吧,你和二爷来了,十七爷呢?来没来?我就知道。”听说阮十七没来,郭胜笑起来,“五爷和二爷赶紧回去吧,夫人和太太她们都急等着呢,我去一趟十七爷府上,得跟他说一声。”
李文山想说一起去,低头看看自己一只光着的脚,和挤的歪八七拧的衣服,点了头,他还是回去吧,这幅样子,实在不雅相。
阮十七还没起来,听小厮说自己榜上有名,哎了一声,一骨碌爬起来,拖着鞋冲出来,看着郭胜劈头问道:“你看清楚了?真是阮谨俞三个字?不是重名的吧?”
“恭喜十七爷,这是我们六娘子的大福。”郭胜打量着阮十七,呵呵笑着,拱手道贺。
阮十七哎了一声,又唉了一声,“爷我这学问,这是入了化境了哈,随手一考……”
郭胜呆了片刻,噗的喷笑出声,一边笑一边冲阮十七拱手,“十七爷自然……十七爷还是赶紧洗漱吧,我先回去了,还有殿试一场,不过,照十七爷这化境的学问……”郭胜笑的说不下去了,连连拱着手,告辞走了。
殿试前一天,北边的捷报,再次喜庆喧嚣的递进了京城,关铨夺回了三座关,正驱着蛮族残部,准备绞杀干净,以绝后患。
皇上心情极好,殿试那天,大殿内的诸贡士,几乎都得到了他一句两句的亲切关心,收了墨卷,诸贡士退出,皇上干脆吩咐唐尚书等人,当场阅卷,这一科,他要多为国家取些良才贤士。
唐尚书和几位副主考,心里都是有数的,阅卷极快,排了序递上去,皇上一份份翻着递上来的墨卷,先看了前面几份,又从后面翻看起。
一眼看到阮谨俞的名字,拎起墨卷笑问道:“这是阮家子弟?”
“是。都说他在阮家是个不成器的,这份学问文章,也十分难得。”唐尚书欠身笑道:“定鼎以来,天下文风日盛,连阮家这样地道的南夷之家,如今也有这样的家风文气了。开国的时候,象阮家这样的,识几个字就算家族里有学问的了,到如今,阮谨俞这样的学问,却是要算不成器的了。”
皇上听的哈哈笑起来,“这篇文章文采飞扬,见解独到,确实十分难得。南夷之家,能有这样的学问文章,这是先祖教化有方,宜多鼓励,朕看……”
皇上刚想说可列一甲,突然想起什么,看着唐尚书问道:“陆仪娶的是阮家姑娘?”
“是,阮谨俞嫡亲的侄女儿,阮谨俞定的是永宁伯府六娘子李冬,就是指了秦王妃的九娘子嫡亲的姐姐。”唐尚书解释的十分详尽。
“喔。”皇上意味不明的喔了一声,放下阮谨俞的卷子,走出两步,又顿住,回来重新拿起那份墨卷,蹙眉片刻,放下,刚转身,又转回,拿起卷子,递给唐尚书,“这份见解很过得去,往前放放吧,相比江南,南北文气稍弱,也是朝廷鼓励之意。”
唐尚书忙接过阮谨俞的卷子,度着皇上的意思,放到了二甲第三。
殿试不过排个名次,到了放榜这天,已经榜上有名的,就坐家伸长脖子等报喜,就是出来看榜,也找间酒楼茶楼,或是远离人潮的地方,摆出一幅淡定模样,手里捏着碎银子,急等着买一份抄报,要是落进三甲,未免美中不足。
挤在榜下最前的,都是靠报喜信,抄排名挣赏钱的闲人,这生意,三年一开张,手脚快了,能挣够三年的米粮钱。
当然最多的,是李夏和李文楠这样看热闹的闲人,别的热闹不说,榜下捉婿可是年年都有。
严夫人也不拘着她们两个,多点了几个粗壮有力的婆子跟着,放她俩去看热闹。
两人的车子刚转过一条街,迎面看到秦王的小厮春山,迎着车子过来,跳下马,欠身笑道:“两位姑娘是去看榜吗?我们爷吩咐小的过来看看,有个地方,又清静,看的又清楚。”
“是去看榜的,多谢你们王爷,你们王爷真好。”李文楠在李夏之前,一边笑应,一边捏着李夏的手。
春山看向李夏,见她点了头,上了马,在前面引着,直奔御街最前的一家酒楼。
二楼对着宣德门的雅间门里,垂手站着两个小内侍,雅间茶水点心都是齐全的,两人进屋,站到窗前,宣德门外那份金光灿灿的龙虎榜,和榜前无数的热闹喜庆,一览无余。
“这一间肯定不是有银子就能订得到,王爷真不错。”李文楠凑过去,和李夏低低道。
李夏一边笑一边点头,这个雅间,必定是陆仪的手笔,那位王爷可不见得能通这个世情。
小内侍奉了茶,指着桌子上一份细长的折贴,“榜文已经录了一份,”
李夏伸手拿起折贴,李文楠伸手拉开,急忙往二甲里找人名。李夏的目光却先落在一甲三人的名字上。
这一甲三人,还是从前的三人。
“十七爷第三名!”
李夏刚看向二甲,李文楠手指点在阮谨俞的名字上,一声惊呼,这一声,惊讶占七分,喜悦三分,他不是说他就是去经经场,以后说起来也是考过春闱的吗,竟然还能考到二甲第三,天下第六啊!
李夏的目光从阮谨俞飞快的往后看,在六十七位,看到了李文山的名字,松了口气,再往后,最后几排,又看到了莫宗兴的名字,就不再往下看了。
这一榜比起从前,该中的都在榜,多的,都是多出来的,今年这一榜,比往常多取了一两百人。
这些,都是变数。
第349章 说定就定
这春闱放榜的热闹,没有李夏想象,或者说,没有古六描述中的那样热闹,李夏和李文楠看了一会儿,就下楼回去了。
离永宁伯府还有半条街,只见前面人挤人人挨人,挤的街上水泄不通,别说车了,人都挤不过去。
一个婆子挤上去看了,一路小跑回来,笑的一张脸象开了花,“唉哟姑娘哎,真是不得了,咱们亲家老太太满大街撒银豆子呢,咱们得绕个道,看看后角门能不能回去。”
李文楠听到亲家老太太满大街撒银豆子,笑个不停,一边笑一边竖着拇指,表达敬仰之意,“太外婆就是豪气,赶紧赶紧,早知道就该留在家里看热闹。”
李夏也笑个不停,这话倒真是,满街撒银豆子这样的热闹,可比春闱放榜少见多了。
后角门没人撒银豆子,畅通无阻。
两人进了后角门,直奔前面二门,到二门口,却被李文松拦住,“你们两个别往前凑,报喜的报子还没来全呢,外头乱,赶紧进去吧,太外婆来了,舅舅来了,十七爷也来了,都在大花厅,里头热闹。”
李夏拉着李文楠,掉头往离二门不远的大花厅。
大花厅里间,霍老太太坐在最上首,左下坐着姚老夫人,脸上堆着笑,严夫人的嫂子,严尚书夫人钱氏,正声调高扬,连说带笑,“……真是大喜!说起来,你们府上上一回这样喜庆,还是大老爷考中那一回,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可不是得几十年,总得等孩子们都长大了。”霍老太太笑接道:“你看看,这一代接一代,都是这么出息,这才是真正的世家气派。”
“可不是!”钱夫人立刻跟上,“当初大老爷年纪那样青,就中了进士,大家都说青出于蓝,这会儿我看山哥儿也是要青出于蓝了。这一代比一代强,才是真正的兴旺之道,可比什么都强。”
李夏站在门口,听了几句,伸头往花厅前面看了眼,前花厅里,阮十七正被众人围在中间,一幅志得意满的样子毫不掩饰,李文栎坐在旁边,笑容里透着勉强,李文山脸上的红光简直光照四五尺。
李夏盯着五哥那张红光四射的脸,纳闷了,五哥不至于没出息成这样吧?还有什么喜事儿?李夏掉回目光,落在坐在徐太太下首的唐家瑞身上,两根眉毛慢慢抬起,抬的老高。
“出什么事了?”李文楠看着李夏简直要抬飞出去的眉头,急忙问道。
“五嫂怀上了。”李夏眉毛落下来,眼睛弯成了一条线,冲唐家瑞努了努嘴。
“怎么看……对噢!就五嫂是坐着的!恭喜五嫂!”李文楠一个怔神就明白了,冲着唐家瑞恭喜上去。
“你们瞧瞧这两个丫头,看把她们两个精明的,这一眼就看出来了?”霍老太太指着李夏和李文楠笑道。
李夏挤到霍老太太身边,李文楠挨着姚老夫人坐下,严夫人看着两人笑问道:“看到什么热闹了?没往前凑的太近吧?”
“不怎么热闹,还不如在家里看太外婆撒银豆子呢,把真正的热闹错过了。”李文楠一脸懊恼。
姚老夫人想往下撇嘴,撇到一半,下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