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户家的小娇娘-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大叔见顾峥点头应允,眼珠转了转,看向灶间的方向,“顾小子,你不用和小荷商量下?”

    男主内,女主外,可在姜大叔眼里,顾峥就是个背景板,好像一切都是莫小荷做主,说一不二,他当时就琢磨,可能是因为相貌问题,所以顾峥很宠着媳妇。

    以过来人的经验,夫妻俩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平衡,不能东风压倒西风,也不能西风压倒东风,过日子,两口子有商有量最好。

    “不用。”

    顾峥没有解释,让众人以为,他们看到的不过是表象,其实家里还是男人当家做主,也难怪,很少有汉子让女人骑在脖子上的。

    见众人有松了一口气的表情,顾峥抽抽嘴角,他们夫妻,到现在还没产生分歧,也不需要商量,差不多,大体过的去就好,再说他就是乐意听娘子的。

    “另外一个人选,我就难住了。”

    村里的妇人家家都有忙不完的活计,离不开人,倒是还有个不错,此人却是个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他们若是带寡妇上路,家里人怕是要闹开了。

    顾峥听说是寡妇,面色一变,一向好说话的他立即沉声道,“不妥。”

    他现在怕了寡妇,只要提到寡妇,他就浑身上下不自在。

    “姐夫,那寡妇人是不错,咱们不能因为发善心,就带上他。”

    冯大春抿了一口酒,人也放松了些,这里的人都是不嫌弃他吃过牢饭,也没有用同情的眼神看他,他觉得很舒坦,“咱们上路,两三个爷们住一个帐篷,如果多个寡妇,就要准备马车了。”

    只给姜老五夫妻准备一个帐篷刚刚好,其实算下,一次做十来人的饭菜,冯氏能搞定,不需要多带一个人,女人多了也麻烦。

    莫小荷端了一小盆拍黄瓜,放在桌上,她怕一个人忙不过来,现在想想,是她低估了村里妇人的劳动能力,如果忙不过来,她闲着就搭一把手,本身她自己也不是娇滴滴的千金小姐。

    一路上,正好趁机学几个小菜,以后回村,就是和顾峥夫妻二人关门过日子,家务活也不能都等着男人做。

    很快,姜婶子炒好了几个青菜,男人们一桌继续喝酒,姜婶,莫小荷和小丫坐在屋里,每样菜都拨出来一些,鸡腿被剁成几块,她只吃了最小的一块,把大块的肉留给小丫和姜婶。

    “小荷,你们这一趟得走一个月,让你姜大叔细心照看点,别的不说,他看天色还挺准。”

    能在两三天之内,观看未来几天有没有雨,村里人在麦收之前,都会来家里问问,很少出现差错。

    “是啊,差不多去一个月,他们还要返程。”

    莫小荷算算时日,等一行人归来,就是秋天,天也有些凉了。

    “家里也用不上他啥,挑水劈柴,我样样行。”

    姜婶絮叨几句村子里的日子,南北没有太大差异,平常的琐事,莫小荷听得津津有味,她对未来充满憧憬。

    “小荷,你是新媳妇吧,你和你夫君出远门,不用在家伺候公婆吗?”

    姜婶以为,看夫妻二人出门没有下人跟着,应该就是普通的商户人家,一般家里都不允许妇人抛头露面,更别提跟着夫君远行。

    “我公婆都是比较开明的人。”

    对于家庭环境,莫小荷不打算说太多,她转移话题,讲了一路上见闻,一些奇葩事,把没有出过门的姜婶和小丫听得一愣一愣的。

    一顿饭,从夕阳西下,吃到月上中天,冯大春酒量还不错,约定明天一早过来,而姜大叔和姜铁牛,在人走之后,直接卧倒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顾峥帮忙把人扛进房,他和莫小荷在马车上睡,放下蚊帐,点燃熏香,床下的垫子软软的,上面铺着一层凉席,自己的东西,用着舒服。

    被子下晌在姜家后院晒过,有温暖的太阳的味道,二人在车内的净房擦洗后,坐在一处闲聊。

    “夫君,我的猪蹄!”

    毫无预兆地,莫小荷一把抓住顾峥的胸口,力道过大,眼睁睁地见外衫被剥离,露出他壮硕的胸膛,刚擦洗过,上面还有点点水珠。

    昏暗的油灯下,顾峥赤裸上半身,胸前的肌肉肌理分明,紧实,莫小荷咽咽口水,用手指头戳了戳,很硬。

    “我是说,在集市上,我买了一对猪蹄,被你放在水缸里了。”

    天热,怕放坏了,姜家的灶间,晚上也放柴禾,莫小荷想吃酱猪蹄,提前打过招呼。

    “换一块肉吃行不行?”

    顾峥嗓音沙哑,低沉地问自家娘子,猪蹄有什么好吃,他一身腱子肉,比猪蹄口感只有更好的。

    前几天给人送包子,夫妻遭受了无妄之灾,之后二人又忙着收绸缎,找染坊,每到晚上,莫小荷如躺尸一般,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只留下顾峥一个人,看得见吃不到,夜夜洗冷水澡镇定情绪。

    不是圣人,尤其是自家娘子,娇软的,肤若凝脂,喝了莫家秘方之后,胸前有明显的曲线,不知不觉中,长大了很多,他更忍不住了。

    “换一块?咱们不是没买到肉吗?”

    莫小荷一脸懵懂,顾峥的眸子暗了暗,他关上车窗,用行动回答。

    “夫君……”

    还不等她说什么,下一秒,莫小荷已经被堵住嘴,她恍然大悟,顿时皮肤都滚烫起来,自家夫君,也太污了!

    男子在这方面,无师自通,她在新婚和初夜后,就感受过,顾峥就是那种,看一眼春宫图,就能把上面姿势全部掌握,并且不间断翻新的人,二人这一折腾,就是一整夜。


第134章 商议

    一直到东边泛出鱼肚白,顾峥终于偃旗息鼓,莫小荷刚想倒下大睡,就听见上房传来响动声,姜婶和小丫已经起身,小丫喂鸡,姜婶给一家人做早饭。

    “哎呦,我的腰啊!”

    莫小荷揉揉腰,平时缺乏锻炼,在上面活动几下后,就浑身僵硬,古代春宫图害人不浅,哪需要那么多花样的?难不成每个女子在成亲之前,都要练习杂技表演?

    本想睡一会儿,她又不好意思了,有点心虚,如果她睡到日上三竿,会不会被发现什么?

    夫妻间,做点正常的运动,也要偷偷摸摸进行,在外面,总感觉受到束缚,她就想赶紧回家,到时候,整片山都不会有人,想怎么喊怎么喊,不怕有人偷听,不用憋着。

    顾峥没有接话,而是体贴地帮着自家娘子揉捏,莫小荷眯着眼,享受自家夫君的服侍。

    “我的猪蹄……”

    等了片刻,院中传来洒水声,莫小荷终于睁开眼,惦记她那个藏在水缸之中的猪蹄,趁着早饭后煮上,午时差不多可以软烂,刚好做个加餐。

    “好。”

    顾峥说完,指着自己胸前的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小压印,眼底浮现出一抹笑意,“昨天晚上,我还是没能喂饱你吗?”

    “天啊,调情!”

    莫小荷很眼热,还想咬一口,她觉得自己可能是病了,脸色滚烫的,好像发烧了一般,她扭过头,不再理会顾峥。

    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农忙时分,早早地升起炊烟,村民们用过饭,还要下地干活。姜家还没吃饭,刚在院里支上个小桌子,门口就来了人。

    “老五,老五媳妇,你们来了!”

    来的二人均在四十岁上下,可能是没有孩子,总感觉没有底气,看穿戴,家里日子过的去,冯氏因为手艺好,经常被人请去,也能赚点银钱,贴补下家用。

    “我们夫妻昨儿听说后,就想来,怕惊扰了客人。”

    说话的是冯氏,常年和外人打交道,说不上能说会道,但是言语清晰,她也没有伪装,很实在地表示,夫妻俩很想得到活计。

    “大哥,都是一个村儿的,你也知道我们夫妻是啥人。”

    冯氏表示,她一个人做二十来个人的饭菜不成问题,前段时间,泸州码头上有个做饭的活计,要给三五十人做下晌的加餐,她替熟人顶了两天,根本不成问题。

    听说这一趟往南边走,冯氏就动了心思,赚钱是其一,她还有个别的想法。

    “没孩子,过日子没个盼头,以后想着没有人养老送终,心都是凉的。”

    姜老五叹息一声,以前他娘活着,让他娶一个寡妇做二房,刚好能给家里延续香火,不求相貌,只要能生养即可,可村里人家,哪兴这个,又不是富贵人家的老爷,无论他娘死说活说,最后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也没能说动他这头倔驴。

    前几年还好,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这几年,渐渐力不从心,真担心,以后二人老了,身边没个人。

    家里这些年,也攒下点银钱,如果那个孩子还在,早已经娶了媳妇,他们的孙子孙女都有了。

    “老五,这都是命,你看铁柱,有这个儿子,真是作孽啊!”

    养老送终?想都不敢想,娶了个败家不省心的媳妇,差点气死他们夫妻。姜大叔拍了拍姜老五的肩膀,一脸苦涩。

    这不,昨天还来家里大闹,张口闭口要二十两银子,只要钱,就能断绝关系,那个孽子!

    “好歹你还有铁牛和小丫,都是个好的。”

    姜老五找个凳子坐下,说了自己的想法。

    在大越,有一个慈善堂,那里专门收留孤儿,还有一些老人,没有生活能力的残疾人,冯氏上次到码头做饭,听人说,有一户人家,收养了个闺女,好像是天生聋哑。

    只要有孩子,就有盼头,这年头,四肢健全的孩子,谁舍得丢?都是逼得没办法了,她听完,就动了心思,想趁着回来的路上,打听下,领养个孩子,他们夫妻肯定不能再生,以后就把娃当亲生的。

    “你们这个想法好,早先咋就没想到呢!”

    姜大叔一拍大腿,非常支持,只是也不能随随便便领个半大小子,不是亲生的,怕养不住,最好找个年纪小不懂事的。

    泸州本地就有慈善堂,卫知府的夫人是那里的常客,因为办得有声有色,所以里面几乎没有孩子,剩下的都是无人养老的孤寡老人。

    姜老五和冯氏不敢麻烦衙门,却也有死了没有人埋的恐慌,年纪越大,这样的心思,反而重了。

    “大妹子来了!吃了吗?一起吃点!”

    姜婶和冯氏同村,她从灶间端出来炒的两样小菜,把昨天没吃完的肉,放在菜里热一下,招呼顾峥和莫小荷一起吃饭。

    “不用了,你们赶紧吃,我们昨天寻思这事,一晚上没睡。”

    冯氏摆摆手,偷偷打量顾峥和莫小荷夫妻,暗自点点头,男人什么都让着他娘子,看起来就是个不错的,有责任心的人,他们也能放心跟着走货。

    “那我们先吃,一会儿人都过来了。”

    约定好上午,出门走货的人到姜家,让顾峥认认,也好做到心里有数,下晌姜大叔和冯大春一起,跟着夫妻俩去看运货的马车,已经在车马行预定好了。

    众人刚吃上饭,冯大春匆匆忙忙赶来,进门之后擦了一把汗,咕咚咚喝了一大碗粥,闷头不吭地又给姜家劈了不少柴禾。

    家里天天要生火,铁牛过几天要回到主家那上工,只留下姜婶和小丫,要喂鸡喂鸭,忙活家务和地里的活计,所以趁着现在没走之前,多攒点柴禾。

    “大春啊,我在厨房给你留了一碗面条。”

    姜婶公然给自己的弟弟留了点小灶,也是知道他那个脾气,没吃饭,肯定说自己吃饭了,不肯在家里用。

    村里人陆续而来,众人草草吃了早饭,姜大叔开始给众人分工。

    出门在外,要准备一些东西,这些顾峥提前给了银子,他一会就去置办,帐篷都得买防雨的,还有厚厚的油毡布,蚊香,治疗痢疾等应急的草药。

    “你们还有啥需要的?咱们六天之后出发,走这一趟,多带两套换洗的衣服和鞋。”

    姜大叔有经验,往南走,日头晒,农家人,家家户户都有那草帽,这次离开,东家管饭,他们不需要带啥干粮,走的时候,一家带点菜就行了。夏天,菜也放不住,一两天就失去水分,蔫巴了,基本上带够第一天,第二天吃的就行。

    “干粮你们不用带,咱们一天三顿饭。”

    赶路其实比干体力活还要辛苦,按照大越一天两顿饭的标准,晚上这些人就得饥肠辘辘,多吃一顿饭,浪费不了多少银子,何苦让这些出门在外的人为难,莫小荷很会收买人心,她想,只要这些人能尽心一些,比什么都好,那些吃饭的银子,在减小的耗损上,就找补回来了。

    “一路走官道,早上周围有人家,就买点馒头咸菜和稀粥,或者饼子,一天必须有一顿肉。”

    莫小荷无肉不欢,总不好自己偷偷在马车上吃独食,她把待遇一说,众人都惊呆了,走这一趟,不是吃苦,而是享福去了,没听说谁家商队待遇那么好。

    顾峥默默地算,十几个男人,每天至少要做个两三斤肉,关键是,路上找不到屠户,这肉在哪里买。看来,一切只能靠他解决,多亏他有打猎的本事。

    “谢谢东家,咱们一定不偷懒。”

    十来个人,除了姜大叔和姜老五年长一些,剩下的都是二十来岁到三十来岁之间的汉子,一家里出一个代表,对能有这分差事,充满感激。

    开始姜大叔说给二十两银子,他们还不能相信,但是姜大叔为人,他们还是信得过的,根本不会信口开河,而且昨天签订工契,每个人都给了五两银子作为安家费。还没去,就得了银子,还有啥不信的?

    众人商议过后,又补充了一些,看着没问题,按下手印后,等着回家准备。

    “爹啊,你好狠的心啊,你咋胳膊肘往外拐啊,好事全便宜别人了!”

    门口有人哭爹喊娘,众人定睛一看,纷纷摇头,来人正是金氏,身后跟着缩头缩脑,一脸没有主意的姜铁柱。

    姜大叔看到儿子畏畏缩缩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出来!

    “爹啊,不是说要找两个做饭的吗?我不是现成的吗?”

    金氏一大早得到了风声,顾不得睡懒觉,把床上翻滚的姜铁柱拉起来,要回婆家说理!

    难怪呢,家里有马车来,这么美的事,她和姜铁柱都去,回来就是四十两银子,再把她公公的钱也弄到手,六十两,干什么不好?

    断绝关系,才给二十两,太不划算了,要断绝,也是走一趟之后,他们家里赚到银子再说!

    “你给我闭嘴!”

    姜大叔被金氏气得脸红气喘,用手不停地拍着前胸,说不出话来,这么无耻的人,让他又在村里人面前,丢了个大脸!


第135章 对簿公堂

    这个时代,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可人与人这种传播速度,能达到恐怖的速度。金氏家就在邻村,家里开个杂货铺子,来买东西的人喜欢闲磕牙,传到她耳朵里,在莫小荷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昨天晚上刚刚定下,金氏一大早就蓬头垢面找上门来,进门后就是一顿撒泼,形象一点都不要了。

    四十两银子啊,那可是雪花白银,杂货铺也就卖个油盐酱醋等物,一年能赚个三五两,金氏做梦都能笑醒,这一趟走一个来月,得到的银钱,再购得新鲜廉价的小玩意,回来倒个手,可不止四十两。

    “姜老五一家出两个人,凭什么啊?”

    别人都一家出一个,而且,这活计是自家公公接来的,他应该在中间抽成,一个人抽五两银子,十五个人,天啊,六十五两!

    金氏的脑袋转得飞快,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地,给他们介绍活儿,就得感恩戴德,十五两走一个月,路上花销都是东家出,上哪找这么好的差事去?写个布告贴在闹市,应征的人大把的。

    “闭嘴,滚出去!”

    姜大叔脸上挂不住,顾家夫妻让他找人,那就是他说的算,找靠谱的,金氏又懒又馋,带着她上路,无疑是个大麻烦,他们是走货,又不是欣赏风景去!

    村里人很尴尬,心里感激姜大叔,的确,他这边就出一个人,冯大春不算,如果带上姜铁柱和姜铁牛,众人也不能说什么,金氏有一句话说的对,活计是姜大叔找的。

    “爹,你怎么能胳膊肘往外拐呢?你是老糊涂了吧?”

    金氏见公公倔强的脾气上来了,眯了眯眼,把躲在她身后的姜铁柱拉出来,示意他说几句。

    “媳妇,我看爹是怕咱们吃苦头。”

    姜铁柱是个没主意的人,如果他爹有二十两银子,他去讨要不好吗?为啥一定要跟着一起去?往南走,一路风吹日晒不说,还要水土不服,那官道旁边草棵子里有蚊子和毒虫,哪有在家里舒服。

    就算坐马车,一个月,屁股上都能长疮,太无聊了,这趟差事,有什么好?

    金氏本想让姜铁柱做个说客,谁料,他临阵倒戈,根本不想远行,把金氏气了个倒仰,她怎么嫁了这么个懒货!一点出息都没有,吃软饭的货色!

    若非床上功夫不错,能满足她,以金氏脾气,不知道给姜铁柱带了几顶绿帽子,两个人根本过不到现在。

    “你想想后果再说。”

    金氏咬牙切齿,面目狰狞地在姜铁柱耳边说了一句,吓得他一个哆嗦,碍于淫威,只得小心翼翼道,“爹,不是说找两个做饭的吗?现在只有冯婶子,不如让……”

    他聪明地没有提自己,而是拉出金氏,如果金氏有两个月不在家,他更自由,睡到自然醒,还能和儿子多多亲近,毕竟是男人,儿子随了媳妇姓金,姜铁柱心里舒服不到哪去。

    “你这孽子,你给我打住!”

    姜大叔气得眼眶发红,抱着头蹲在地上,极其痛苦,这鸡犬不宁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如果他离开家在外走货,金氏天天上门闹,欺负老伴和小丫咋办?

    “爹……”

    姜铁柱一脸无所谓,对着金氏耸了耸肩膀,摊摊手,意思是,“我已经说完了,被爹拒绝,你自己看着办吧!”

    金氏骂了一句废物,自己站在门口堵门,不让村人出去,非要让姜大叔给个说法。

    “啥说法?今儿就请村里人做个见证,姜铁柱和金氏,以后不准踏入家门一步!我老了也不用他们奉养,断绝关系!”

    姜大叔是真伤心了,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没有回转的余地。

    姜婶,姜铁牛和小丫面色冷漠,早已经被姜铁柱的言行,伤得体无完肤,好几年了,日积月累,给过姜铁柱无数次机会,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从失望到绝望。

    “爹,铁柱可是你亲生的,又不是在地里捡来的娃,你咋那么狠的心?”

    金氏见公公认真,也有点傻眼,心里盘算,怎么哄人,至少先接下差事,把银子骗到手再说,银子是无辜的,谁愿意和钱过不去?

    “狠心?他不是给你老金家做了上门女婿?那就不是姜家的人了。”

    姜大叔捂住胸口,脸色惨白,好不容易,才在口中挤出一句话。这样一直闹下去,鸡犬不宁,以后老二铁牛不好说亲,小丫也找不到好人家。

    前段时间,村长给铁牛介绍邻村的一个姑娘,那户人家对姜铁牛很中意,毕竟这点头,有一门手艺很重要,灾年也不怕闹肚子。姑娘家里人来村里一打听,听说姜铁牛大哥姜铁柱有这么个媳妇,对方立刻就反悔了。

    这种事,姜大叔一直没有说,憋在心里,很难受,做爹的,也不能那么偏心,路是自己走的,以后好坏都自己带着吧。

    “爹,你说啥呢,当初是你们姜家给聘礼娶我进门的,啥上门女婿?”

    金氏翻了个白眼,开始死不认账。

    “那狗娃为啥姓金?”

    这年头人们对子嗣看得相当重,娃随女方姓氏,只可能是上门女婿,而且姜铁柱已经搬到金氏娘家村子去了。

    “哎呀,爹,小名不都是狗娃吗?”

    金氏一脸假笑,为了银子,给娃改姓都无所谓,只要钱赚到了,照样姓金就好。她转了转眼睛,试探道,“不如我和铁柱搬回来?以前提分家,是年轻不懂事,都是长子给爹娘养老。”

    分家了,公公赚多少,和她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如果不分家,家产有她一部分,金氏这么一想,就开始耍赖,用尽各种手段表达自己是个孝顺人。

    原本想离开的莫小荷,目瞪口呆,她真的长见识了,论起不要脸皮,金氏比早成了孤魂野鬼的范寡妇还要厚,一山更比一山高。

    “分家有文书,白纸黑字,村长做的见证。”

    任她金氏舌灿莲花,姜大叔不为所动,他相信了一次两次三次,再信就是个无药可救的傻子!说什么都没用,必须断绝关系,快刀斩乱麻,以免以后有更多的后患。

    “爹啊,你这要把你亲儿子赶出家门吗?铁柱啊,你亲爹不要你了啊!”

    一计不成,金氏翻脸如翻书,坐在地上,鬼哭狼嚎,这下,院中的村人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们一点都不想看这样的闹剧。

    “爹……”

    姜铁柱抽了抽我嘴角,苦着一张脸,他想不通为啥媳妇变脸这么快,不是她说的,断绝关系好,以后省着给爹娘养老,一年就少出不少银子,反正,家里还有铁牛,铁牛比他有本事,他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

    “按下手印,不然,咱们就衙门见。”

    把家里的情况和官府的人一说,对簿公堂,相信官老爷一定能明辨是非,给他一个说法。姜大叔说得斩钉截铁,不想和金氏攀扯这个问题。

    听说要闹公堂,金氏立刻偃旗息鼓,她不懂大越律法,但是她知道自己肯定有错,要是去衙门,免不了要一顿板子。

    “爹,非要这样吗?”

    金氏明显露怯,却又嘴硬,“让这么多人看咱家的笑话,以后小丫咋说亲?”

    不提小丫还好,提起小丫,姜婶立即跳脚开骂,“杀千刀的,丧了良心的东西,我好好的一个闺女,让你教什么样了?想要享福去做妾,报恩做丫鬟,你咋不去呢?”

    莫小荷给小丫上了一课,非常严肃,小丫觉得其中可能有点问题,晚上就把金氏的话和她娘学了一遍,姜婶这才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回事,更是气得胃疼。

    好人家清白闺女,会给人做小妾?做妾的有几个不是烟视媚行的?有些还是窑子里出来的,她的闺女被不知不觉教成什么样子了!

    姜婶想起来,这件事还没和姜大叔说,当即也顾不得脸面,当着村人和盘托出,请求众人做个见证,他们要到衙门去。

    姜铁柱和金氏不肯断绝关系,没关系,衙门官老爷自然会给他们做主!

    姜大叔和莫小荷道歉,表示离开之前,一定稳妥解决家事,不留下一点隐患和后顾之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过日子都是一地鸡毛,我理解。”

    莫小荷没说什么,和顾峥一起离开,他们要去采买一些物品,顺道去染坊查看一下进度。

    其实有时候,她也想过,家里亲戚不多,或许族人在随后不久,要搬家到颍川去,爹娘也不会留在莫家村了,那么,除了原本相识的村民,她好像真快成为孤家寡人。

    能说上话的同龄人,也只有堂姐莫大丫和表姐李秀,堂姐嫁人,表姐也快了。

    即使莫大丫做过一些奇葩事,可她还是恨不起来,说到底,有点可怜这个堂姐,没有娘家庇护,和族人断绝关系,日子真的能过的好吗?

    “夫君,咱们回家在镇上停两天,我先去看看我大丫堂姐。”

    算算日子,没几个月,莫大丫就要生产了,她嫁的那户人家,本身就是个势利眼的奇葩,如果知道她没族人,说不定还要虐待。

    毕竟是亲戚,还是得帮一把,去看看,送点礼物,让那家人知道,莫大丫也不是没人管,至少有几分顾虑才好。

    “恩。”

    顾峥点头答应,问莫小荷,“要不要在镇上买一套小院子?”

    在山里住够了,就换个地方落脚,市井中毕竟要热闹一些。小院子里种点菜,养两只鸡鸭,独门独户的小院,也挺不错。

    出门街道有各种各样的铺子,出门买东西也方便。

    大吴人口分布密集,一般的市井人家,小院最多几米宽,有些两家共用一套院子,还有大杂院,能开菜地都是中等以上的人家。

    夫妻俩手里有钱,不喜欢三五进大院子,买了也没那么多人住,还要请下人打扫,最好就是三间正房,刚刚好,如果有客人,也能留下屋子待客。

    “买吧。”

    山里是一片净土,但是总脱离人,感觉也很奇怪,两个人如果到镇上卖打的猎物,就在镇上住一段日子。

    当然,买院子一进就可以,最好能分出前后院,留着放马车,这两匹拉车的马,莫小荷可舍不得卖或者送人,她要养着,以备不时之需。

    “我堂哥打铁铺子在,以后就留在镇上了,表姐以后能嫁镇上,还可以走动。”

    提起未来的日子,莫小荷很兴奋,和顾峥在一起,她一直为自己的生活憧憬,并且很向往,只因为,有一个可以陪着她一直到老的人,即便有什么艰难险阻,也不重要了。

    ------题外话------

    小莲住的小区,不造是交房不合格还是怎么的,小区一直用临时电,一言不和马上停电,停水,每次都超过二十四小时,还不等我把电脑充好电,就又一片黑暗了,空虚寂寞冷……

    小莲住二十八楼,然后,你们懂的,咳咳


第136章 败坏名声

    顾峥带着莫小荷先去了一趟染坊,关于她设计的样品,已经染色,颜色均匀,还算不错,虽然没有达到预料的水平,可也相差不多,尤其是元宝的绸缎,相信会大卖。

    “只是,这样的设计太直观,也容易模仿,咱们也就能赚一次银子。”

    莫小荷叹息,就算在现代有专利保护,山寨品仍旧层出不穷,更别提这个年代,只有家里祖传的手艺别人学不去,因其中技术成分过大。

    “没关系,赚一次银子,足够花几年。”

    顾峥对钱财没有太大野心,没银钱,他才会想到赚钱,十几年如一日,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用打猎换来的野味到镇上换米面,油盐酱醋,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所需。

    “恩,这么一趟,就够折腾人了。”

    莫小荷想,除非再远行,否则不会干走货的买卖,辛苦不说,路上货物运输途中,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琐事等着她。

    如果将来没有银子,不如就在镇上开个书画铺子,夫君顾峥在绘画上有惊人的天赋,连她都自愧不如,夫妻联手,作画,然后卖给附庸风雅的有钱人,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