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府遗珠-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瑾陆道:“不用。”
  “嗯?”见韩瑾陆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萧思姝着实有些诧异。
  “不用想也知道他们在干什么。”韩瑾陆解释。
  “干什么?”萧思姝茫然。
  两个人正说着话,只听郑氏发话了,语气里有些微的怒气:“这一个个的,见了宝贝都挪不动腿了,就不该让他兄弟俩去。这倒好,都不回来了。看他们能不能看饱!不等了,吃饭,让他们饿着去吧。”
  听到“宝贝”一词,萧思姝稍微放心了一些。只要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就好。而且,虽然刚刚郑氏发了火,语气不太好,但她看郑氏的脸色,总觉得她不是真的在生气。似乎,有些无奈。
  何氏跟在郑氏身边的时间最长,也最明白郑氏的心思。虽然她此时不知道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既然郑氏这般说,看来也没发生什么大事。
  所以,听到郑氏的交待,便吩咐人去上菜了。
  到最后,这里面最抓心挠肺的反而变成了季氏。
  季氏真的是太好奇了!公爹不回来,自家爷去了之后也不回来了,没想到世子去了也不回来了。而且,婆母还说了他们去看宝贝。到底是什么宝贝呢,竟然让见多识广冷静自持的文国公府的爷们这般痴迷。
  可随着自家五爷和世子都没有回来之后,婆母的脸色似乎不太好看了。因此,她也不敢多问。想到回去之后,五爷会告诉她的,季氏就暂且按捺住强烈的好奇心。
  一顿饭吃完,也没见文国公父子三人从前院回来。
  对于这种情况,郑氏似乎早就已经预料到了,脸色早就已经恢复了平静。饭毕,便让人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了。
  这时,站在郑氏身边的于嬷嬷问道:“老夫人,您看,要不要让厨房给几位爷送些吃食过去?”
  “不用,送什么送,他们哪里还用得着吃饭,早就饱了。”郑氏说道。心想,就中午那老头子的表现,此时送东西过去说不定还会挨骂!这些个文人,得到一个宝贝就可以不用吃饭不用睡觉,精神得很,光是看宝贝就够了。
  这样的事情,早年也不是没有过。
  听郑氏如此说,于嬷嬷也没敢再多说什么,只好应道:“是。”
  饭后,大家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因着韩瑾陆明日一早还要去军营,他便跟萧思姝早早的告辞回去了。
  虽然嘴上说不管文国公还有儿子,但郑氏还是不会饿着他们,也希望他们父子三人早早的回房去休息。所以,见时候不早了,郑氏让厨房的人准备了三碗面。本想让大儿媳端过去,结果季氏自告奋勇的说自己去送,而且保证把他们家五爷叫回来。
  郑氏想了想,想到五儿子平日里挺听五儿媳的话,便让她试了试。
  季氏见郑氏转头就把事情交给了她,有些得意的看了何氏一眼,带着下人去了前院书房。
  何氏对此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们家爷的性子她知道,前院的事情估计挺重要的,要不然不会枉顾婆母的意愿,连饭都不吃了。既然婆母都叫不回来,她自然也不可以。
  总归,她管着家,到底是什么事她很快就能知道。
  季氏抢了何氏的活儿,得意的去了前院书房。
  不料,刚推门进去,闻到饭味儿的文国公就发火了:“谁让你们又把饭菜端进来的?我中午说过的话都忘了是吧?”
  季氏脸上的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她嫁过来这么久,虽然见过文国公发火,但那火气却从来都没冲着她过,多半是冲着六弟。之前她还幸灾乐祸来着,觉得韩瑾陆该罚,可当这火气真的冲着自己的时候,才发现有多么的可怕。
  更可怕的是,文国公冰冷的眼神看了她一眼之后,又低头仔细研究桌子上的东西去了。而站在文国公一旁的自家爷,头抬都没抬一下,看都没看她一眼。
  这是季氏平生第一次遭受了这样的待遇。
  此时,屋内的三个男主子依旧在低头看着什么,时不时的低语几句。而她身边的下人全都跪在地上,低着头。
  她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还不出去?”文国公见饭香依旧在,又抬起头来训斥了一句。
  这一次,文国公终于看到了来人是谁。见是自家儿媳,文国公蹙了蹙眉,拍了拍五儿子的胳膊:“你去。”
  韩五爷正看到关键的地方,被自家父亲这么一碰,不情不愿的抬起来头,朝门口一看,才发现是自家夫人。静默了一瞬之后,连忙走了过来。
  季氏本以为自家爷终于知道她受委屈了,要来安慰她。她都已经想好了,绝对不能立马原谅,要给他脸色看。
  不料,只听自家爷说道:“快出去,快出去,你这面条的浊气都把墨宝的香气给盖住了。”
  季氏:……
  她是真的生气了,哄都哄不好!
  等两个人出来之后,季氏红着眼睛看向了韩五爷。
  然而,韩五爷却道:“你先回去歇着,不必等我,我今晚可能晚一些回去。”
  “爹刚刚训斥我了,你竟然就是这种态度吗?”火大的季氏朝着韩五爷吼道。
  向来听老婆话的韩五爷皱了皱眉,道:“爹也不是故意的,谁让你把面条带进去了,这事儿是……是……是你不对。”说着说着,韩五爷又怂了。
  “你!你竟然说我错了?”季氏已经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韩五爷连忙道:“你个妇道人家,不懂这些规矩。也别管谁错了,你赶紧回去吧,别添乱了。乖,回去看看贤哥儿睡了没。”
  说着,韩五爷又跑了进去,徒留季氏一个站在外面。
  季氏简直气炸了!
  缓了许久之后,才带着人回去了。回去之后,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把这边的事情跟郑氏抱怨了一通。
  对于这件事情,郑氏难得跟季氏站在了一边儿,既埋怨了文国公几句,又骂了儿子几句。
  季氏看到郑氏的态度,这才觉得心里的气儿顺了一些。
  然而,等季氏第二天知道究竟是什么事儿之后,立马不高兴了,炮火也转移到了萧思姝的身上。


第158章 怼她
  不过,季氏之所以会把矛头指向萧思姝,并非是因为她被文国公训斥了。而是因为韩五爷!
  回来之后,韩五爷就在她面前不停的夸赞那墨宝有多好,夸着夸着,又开始夸萧思姝多么好,多么深明大义吧啦吧啦。
  季氏一直是被韩五爷宠着的,结果韩五爷今日没给她好脸色不说,竟然还夸起了别的女人。即便那女人跟韩五爷之间不可能有什么,但季氏心中的嫉妒之火却熊熊燃烧起来。
  不过,即便是再怎么讨厌萧思姝,季氏还是克制住了。这事儿气归气,她自己也清楚,错不在萧思姝。
  但,萧思姝比她年轻,萧思姝出身尊贵,萧思姝被韩瑾陆宠着,萧思姝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她想得到的……这些都让季氏气得不行。
  忍了几日之后,季氏本想继续忍下去,可老天却给了她机会。
  文国公已经在书房研究了好几日了,虽然不再像第一日那样痴迷,但仍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即便是今日的大朝会,也被文国公给推掉了。
  郑氏少不得抱怨了几句:“你说说这个老头子,见着好东西就迈不开腿了,连大朝会都告了假。那东西就真有那么大的魅力?”
  萧思姝当晚自然也听韩瑾陆说了这件事情,知道文国公父子几人是因为她借给文国公的那副墨宝痴迷。想到自家父王和韩瑾陆对于兵器的痴迷,就觉得这事儿挺正常的。
  虽然她欣赏不来陈老的墨宝,但那东西的价值她还是知晓的。
  此时,听到郑氏如此说,萧思姝笑了笑,道:“许是在一般人眼中可能只是一副墨宝,但在懂的人眼中是无价之宝。”
  郑氏笑了笑,点点头,正欲说些什么,只听季氏开口了。
  “我听说陈老先生的墨宝是郡主借给父亲的吧?”
  季氏这会儿开口完全是愤怒积压了几日的结果。而且,她刚刚听到郑氏抱怨了,觉得这档口挺好。
  萧思姝看向了季氏,她觉得季氏这话说得好生奇怪。陈老先生的墨宝是她的嫁妆一事,几乎人人都知道。而文国公父子几人最近痴迷于这副墨宝,外人虽然不知道,但文国公府的众人却都是知晓的。
  所以,既然季氏早就知道了,为何又突然点了出来呢?
  想到季氏那有些不着调的性子,萧思姝打起了精神应对,点点头,道:“正是。六爷前几日说父亲极欣赏陈老先生,想要看一看,我便让人找出来拿给父亲看了。”
  季氏道:“想必郡主也是一番好意,这么贵重的东西都拿出来让人欣赏。只是,这东西虽好,若是伤身子就不怎么美了。父亲如今因着这副墨宝吃不好睡不好,连大朝会都不去了,这可就是郡主的不是了。若非因为郡主的那副墨宝,父亲又怎么会如此?”
  萧思姝听后挑了挑眉,她怎么觉得季氏今日有些无理取闹呢?她借了墨宝出来,向她借东西的人极喜欢以至于耽搁了别的事情……所以,这也能怪在她的头上?
  “老五媳妇儿,怎么说话呢?”郑氏皱了皱眉说道。
  季氏连忙笑着道:“哎呀,娘,郡主,都怪我,我这不是担心父亲的身体,不小心说错话了。郡主,你不会怪我吧?”嘴上虽然说着带着歉意的话,但那语气听起来却丝毫没有诚意。
  虽然萧思姝知道季氏这个人不是那种会在背后使坏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比分场合的乱说话。所以她的话听听就算,不能放在心上,要不然得气死。然而,此时就依旧觉得心里不舒服。
  “我自然不会怪五嫂。只是,我觉得五嫂刚刚有句话说的不太对。父亲得到了心仪已久的东西,身体又怎会不适?想必父亲此时开心得很吧?”萧思姝道,在季氏开口之前,又接着说了一句,“哦,当然了,像五嫂这种人可能就不会懂了。”
  “郡主,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别的意思呀!不过,五嫂说得也对,既然五嫂担心父亲的身子,我一会儿就去找父亲说一说,把五嫂的意思传达给父亲,再把我那嫁妆收回来便是。五嫂,你说好不好?”
  说这些话时,萧思姝全程都是微笑的表情,仿佛说的是今晚吃什么饭一样简单。
  季氏先是被萧思姝讥讽不懂欣赏墨宝,又被萧思姝威胁了一番,气得说不出来话。她原先见萧思姝不怎么说话,也温温柔柔的,还以为她性子软,跟杨氏似的。没想到她跟杨氏完全不同!
  杨氏是真的不爱讲话,性子也软弱,萧思姝却是不讲话则已,一讲话就让人吃不消。
  “不必了,我就是随便说说罢了。”季氏语气僵硬的说道,“爹那么喜欢那副墨宝,郡主现在去说岂不是扰了爹的雅致。”
  要是萧思姝真的去找公爹说了这件事情,季氏想,她肯定要被公爹讨厌死了。那日公爹训斥的情形犹在眼前,季氏心里还有些犯怵。这府上说话最有分量的就是公爹,能决定他们五房在京城待着的也是公爹,万一公爹恼了他们一房,他们还怎么在京城待着?
  所以,季氏内心深处还是很怕文国公的。
  “哦,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去说了。不过呢,若是五嫂哪日觉得我做得不对,记得来提醒我一声,我要回来便是了。你若是觉得五哥因此伤了身子,也跟我说一声。我直接跟五哥说一声便是,想必我一说,五哥也不好意思再去看了。”萧思姝这话却是有些重了。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不下猛药就不知道收手。
  “那也不必了,你五哥身子挺好的,最近看了墨宝之后也很开心。”季氏脸上讪讪的说道。
  萧思姝见季氏蔫儿了,心头觉得好笑。这季氏,也不过是个纸老虎罢了。真被她怼回去了,也不敢说什么。她也不是那得理不饶人的人,也不喜欢仗势欺人,所以,见季氏如此,便不再揪着不放了。
  端起来一旁的杯子喝了一口茶。
  季氏见萧思姝喝茶了,也松了一口气。
  在这个府上,这五个妯娌,她最怕的是何氏,因为何氏自带威仪,还是文国公府未来的女主子。最不敢说的是颜氏,因为颜氏从不惯着她,她一旦说了颜氏的不好,立马就会被颜氏给顶回来,不仅如此,还会端着嫂子的架子教训她。她最不喜欢的是魏氏,因为她刚嫁进来的时候,在魏氏手下吃过亏。那时候也是她傻,什么都不懂,才会被魏氏当枪使了。当然了,最好欺负的就是杨氏,她说什么杨氏都不吭声。
  之前她还有些不了解萧思姝的性子,以为她好欺负。可经过了今日,她就不敢再这么想了。这萧思姝哪里是好欺负的人,牙尖嘴利不说,身份还那么高。
  郑氏就坐在上面笑呵呵的看着两个儿媳妇斗嘴,等斗完了,这才开口说道:“他们这些个文官就喜欢这些东西,要是得了个什么墨宝,亦或者得了什么名家的手稿,恨不得几日不用睡觉。你们担心你父亲是好事,但你父亲现在身子好得很,没事儿,他开心着呢。”
  萧思姝笑了笑,道:“儿媳记得我那嫁妆里面还有一些名家之作,现在到不知道要不要给父亲送过去了。万一父亲看了之后再不吃不喝的,可真就是儿媳的不是了。”
  郑氏立马配合的板了脸,做出来一副惊吓的表情:“那可使不得,可不能让那老头子听到了,万一被他知道了,还不得成仙了。”
  “好,那我就先放娘这里,等娘觉得合适了再给爹爹看。”
  看着郑氏和萧思姝相谈甚欢的模样,季氏心里很是不得劲儿。不过,她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就是了。
  当天下午,萧思姝就让人把她嫁妆里面比较值钱的几个作品拿了出来,让姜嬷嬷送到了郑氏那里。
  这也不是萧思姝大方,而是对她来说,这些东西真没什么用。虽然值钱,可她那文学造诣跟韩瑾陆半斤八两,两个人都不是什么才子才女,粗鄙得很。她也不缺钱,这样的东西就算贵重对她来说也不算什么。倒不如给能欣赏它们的人。
  要是给了她,多半要在库房里面发霉了。
  当然了,文国公和郑氏也不缺钱,不是那会贪儿媳嫁妆的人。说是借的,那便是借的,绝对不会据为己有。
  当天晚上,文国公早早的就回了内院。
  无他,就是因为得知了萧思姝把几样东西送到了郑氏那里。他听说过儿媳嫁妆里面有些失传的东西,毕竟那日送嫁之时全城轰动,大家都出来看过了。
  但是具体有什么他就不知道了,虽然很多人向他打听过,可他哪里好意思问。
  这会儿听说所萧思姝主动拿了出来,文国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郑氏见文国公来了,啐了一口:“要不是儿媳送到这里来,我看你今晚还不知道要几时才能回来。”
  文国公笑呵呵的说道:“这不是刚看到墨宝,新奇么,心里一时激动,就难免看得久了一些。”
  今晚几个儿媳都没来用饭,郑氏和文国公简单的吃了一些饭菜之后,便去看了看萧思姝拿过来的东西。
  看了之后,文国公激动得不得了,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合不拢嘴。
  这一晚,文国公又研究了许久。
  三日后,萧思姝收到了郑氏送过来的一副头面。不过,是偷偷送的,没让外人知道。
  萧思姝收下之后,也没跟别人讲。
  几日后,又到了大朝会的时间。
  虽然文国公对家中的墨宝爱不释手,不分昼夜的研究,但这一次还是一早起来就去参加大朝会了。因为,北边有急报传来,路城那边出事了。


第159章 人选
  由于今年五月份跟启隐签订了三年免战协议,所以大家对路城放下心来。虽然风宁城被抢走了,但他们想的是这几年好好的练兵,等三年后一举抢回来。
  只是没想到,不过是过去了半年的时间,启隐那边就又有了动作。
  这一次的小动作跟之前对待风宁城采取的措施何其相似,半夜在城内杀人亦或者是放火,隔个几日就来这么一遭。
  如今驻守路城的依旧是之前一直驻守在这里的将领,一个五品的武将。陆玉威见路城没什么危险,在上个月月底已经回京了。
  很显然,在跟启隐打过一仗之后,路城已经跟从前不一样了。从前顶多算是一个离边界很近的小城,而如今却是一个跟启隐之间对抗的重镇。
  路城重要性不言而喻。
  景新帝一直都想着派一位将领过去,但一直在忙着别的事情,暂时还没决定派谁去。
  此时接到八百里加急的信件,顿时怒火中烧。
  等到第二日大朝会,便把这件事情放在朝堂上讨论了起来。
  “这启隐也太嚣张了!咱们上次分明已经给了他们脸面,放过他们了,他们竟然得寸进尺!”
  “跟咱们签订的免战协议难道不作数吗?启隐这般做,以后还有哪个国家敢相信他们?当真是背信弃义的小人!”
  “从前还不觉得,如今看来,启隐真是一群蛮横不讲理之人,早知道当初该杀了他们的太子以振军威!”
  ……
  以上的谴责全都是出自文臣之口。看起来一个个都很愤慨,实则一点法子都没有提到,对于解决事情毫无作用。景新帝听到这些话之后,虽然觉得心里舒坦了不少,但,解决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皇上,路城对咱们来说太重要了,咱们得赶紧想法子派兵去支援啊!”
  “是啊,皇上,快点出兵吧。”
  “再不出兵的,万一跟之前似的,骚扰了几个月之后就出兵怎么办?”
  景新帝听到这些话之后,心情有些烦躁。路城的重要性他也知道,问题是,该如何解决现状。
  “武国公,你怎么看?”景新帝看着站在下面不言不语的武国公问道。
  “老臣倒觉得事情没有那么严重。”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了武国公。
  景新帝脸上也多了一丝好奇,问:“此话怎讲?”
  “皇上,通过之前的那一次交锋,对于启隐的兵力和财力,老臣多少心中有数。启隐早就跟个空壳子似的,上一次估计也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和财力。此时即便是能攻破咱们的防线,也未必能打过来。再说了,经过这半年的休整,咱们的兵力也比从前要强上一些了。要是真打起来,启隐未必能得逞。”
  武国公的话刚落,就被文官抨击了。
  “国公,路城那么重要,要是被启隐给占了,他们再借机攻打下来延关城,咱们即便是能派出去支援,到时候想必又得是一场恶战啊。”
  “是啊,再说了,如果启隐这几日就打过来,咱们未必能来得及支援啊。”
  兵部尚书听后,站了出来:“臣倒是觉得武国公说得有理。打仗是需要消耗的,启隐虽然强大,但消耗了那么多年,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而且,启隐的宏渊帝并不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三年之约或许能遵守下去。”
  兵部侍郎也出来附议。
  在上一次跟启隐的战争结束之后,宁国就变了。
  从前,宁国一直重文轻武,文官在皇上面前得宠,文官的实力比较强盛。武将比较弱,而且武将多半是蒙荫,亦或者做不了文官的一些官家子弟做的。武官向来在文官面前抬不起头来。
  而如今,打了一仗之后。武官的自信心一下子回来了。
  相反,文官却变得既小心翼翼又盲目自信。怕的是启隐再次打过来,自信的是他们宁国的兵力不差。
  所以,现在听到武国公和兵部尚书如此说,文官不干了,立马开始抨击。
  “此言差矣,那启隐分明就是背信弃义的小人。前脚说要跟咱们和亲,后脚就在咱们放松警惕之时整合兵力发动战争。”工部尚书说道。
  兵部尚书被怼了一下,顿时不说话了。他虽然贵为兵部尚书,但宁国重文轻武,他连工部尚书都不如。
  接着,又有人发表了他们的观点。
  然后,不知怎么回事,大家吵了起来。一方觉得应该赶紧派兵去震慑,一方觉得如今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开始战战兢兢的话,太过小题大做。
  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景新帝本就烦得不得了,看着跟菜市场似的朝堂,顿时发火了。
  “好了,都别说了。”
  景新帝这话一出,下面立马就安静下来了。
  “吵来吵去有何用?关键是此事该如何解决!”
  一说到这件事情,下面的人都不敢讲话了。这时,一直在一旁安静的听着的太子站了出来:“父皇,儿臣认为,如今最重要的是,查清楚这件事情究竟跟启隐有没有关系。那杀人放火之人可是启隐派来的?如果真的是启隐所为,咱们再想法子应付。若不是的话,那就没必要太过紧张。”
  “太子所言甚是。”
  “太子英明。”
  “太子怀疑不是启隐所为?”景新帝问道。
  太子拱手:“的确。”
  “依据呢?”
  太子没有回答景新帝,而是转身看向了刑部尚书。
  “邹大人,请问京城每个月是否会发生走水亦或者杀人案件?”
  刑部尚书连忙站了出来,看了一眼景新帝之后,恭敬的回答太子的问题:“会。走水事件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两起,但多数时候都是百姓不小心所为,走水的范围也不大。杀人之事也有,大概一两个月发生一次,有时是跟人发生了口角,也有半夜疾病突发死亡。”
  听完之后,太子点了点头,道:“多谢邹大人。”
  “太子客气了,折煞臣了。”
  双方互相拱了拱手之后,太子转头看向了景新帝:“父皇,既然京城治安这般好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路城会发生这件事情就不稀奇了。儿臣仔细看过路城将领的战报,上面说了半个月内发生了两三起,可这两三起案子却各不相同。所以儿臣怀疑,此事跟启隐并无关系。”
  太子这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景新帝不由得点了点头。下面站着的朝臣们也都窃窃私语起来,交流完毕之后,纷纷称赞太子睿智。
  “老臣刚刚太过急躁了,还是太子殿下冷静。”
  “是啊,臣刚刚也太过紧张了。”
  “有储君如此,实乃皇上之福,我宁国之福。”范太傅称赞。
  “嗯,太子不错。”景新帝笑容和煦的看着太子说道。
  太子道:“是父皇教导得好。”
  一场让人害怕的“危机”就在太子的三言两语中平静下来,至于刚刚吵得面红耳赤的两方人,全都没了声响。
  不过,虽然此时景新帝放心了些。但作为一名皇帝,他从来不会掉以轻心。因此,下了朝之后,他就让人把宁王给叫进宫里来了。
  如今在战事方面,景新帝更加相信宁王。
  自从两兄弟解开了心结,而且,景新帝身边没了康郡王这个时不时说宁王坏话的人,景新帝跟宁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睦了。
  当然了,太子也在身边。近年来,景新帝觉得自己处理事情越发的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发生了威武将军和康郡王的事情,景新帝对自己产生了一丝怀疑,也更加的器重太子了。
  宁王来到东暖阁之后,景新帝便把路城那边传来的急报以及朝堂上大家的争执说了一遍。
  宁王看完战报,朝着太子道:“太子越来越冷静了,像极了你父皇年轻的时候。”
  宁王从来没想过当皇上,也自觉没那个本事。虽然景新帝对他有着诸多的猜疑,但他也从未想过造反。一直以来,景新帝除了重文轻武这一点让宁王很不喜之外,别的事情还是服的。
  景新帝没想到宁王会讲出来这样的话,先是一怔,很快又恢复如常:“我倒是觉得太子不太像我,像他皇祖父。”
  宁王认真的看了太子一眼,道:“皇兄这么一说,还真像,长得像,性子也有些像。”
  “父皇和王叔谬赞了,儿臣不及皇祖父万一。”
  “太子谦虚了。”
  话了几句家常之后,景新帝便直接问了问宁王对此事的看法。
  “臣弟觉得太子说得极好,从站报上看,应是跟启隐没什么关系。”
  宁王一说,景新帝彻底放下心来。
  许是了解景新帝的想法,宁王接着道:“不过,皇兄,从朝堂上众人的反应您也应该能看出来了,大家对启隐并不信任。虽然签订了三年免战协议,但这三年之中,启隐会不会突然进攻,就不好说了。”
  景新帝眉头微蹙。宁王这话说得的确有理,不仅是众人,他也是这般认为的。仅仅是看到急报,便误以为是启隐卷土重来了,并未仔细看急报的内容。
  而仔细一想,他们之所以对启隐有这样的顾虑,也是有据可循。不管启隐是今年,还是明年打过来,似乎大家都不会太过奇怪。
  “王叔的看法是?”
  “这件事情是要查清楚了。除此之外,要赶紧选定一名有经验的将领去驻守。同时,还要——”说到这里,宁王看了景新帝一眼。
  “加强兵力。”景新帝说道。
  这一年来,景新帝一直在调整之前的方针,重视武将,加强对兵部的投入,对兵力的投入。然而,效果并不太明显。他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皇兄英明。”宁王道,“要想一劳永逸,只有这一个办法。靠着绝对的实力来打败启隐,不能单靠运气。最好能把启隐打怕了,打得他们再也不敢骚扰咱们。”
  “好,此事朕会好好考虑。”景新帝道,“对了,你可有合适的将领推荐?”
  宁王立马摇了摇头:“暂时并未想到合适的人选。”
  关于这个人选,即便是想到了,宁王也不会说出来。这是边疆的将领,干系重大。所以,宁王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也不打算插手这样敏感的事情。
  “嗯,若是想到了就跟朕说一声。”
  “好。”
  站在一旁的太子倒是有些若有所思。王叔心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他心中倒是有一个。只是,那人虽然在守城方面非常合适,但身份上有些不合适。
  毕竟是文国公最小的儿子,又是他的堂妹夫,而守城又太危险了。
  “太子,太子……”景新帝唤了几声。
  在景新帝唤第三声的时候,太子回过神来:“儿臣有罪,儿臣刚刚想人选想的入迷了,没有听到父皇叫儿臣。”
  “无碍。可想出来了?”
  太子静默了一瞬,摇了摇头:“并未。”


第160章 自责
  景新帝也在脑海中想了想,想了一圈儿没发现什么合适的人选。
  至于之前立了大功的韩瑾陆、褚廷年和程善赟,景新帝就没把他们放在考虑的范围内。如今韩瑾陆在京郊大营,保护京城的安危,这让景新帝非常的放心。褚廷年在御前,也不错。程善赟在工部,算是物尽其用。
  至于去路城,他觉得这几人太年轻了,不太合适,便没想。
  接着,景新帝一方面派人去路城查了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在跟几个重臣商议之后,确定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