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媵宠-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妃整整在佛堂里待了一个下午,而当天晚上没睡的何止她一个人。
  等到第二天,听说苏良娣留在乾清宫一直没回来,许多人都坐不住了。明明这段时间因为在西苑,之后又回宫太子登基,请安之事已经被停了好些日子,一大早没有人相约,就齐齐来到继德堂外。
  既然都来了,太子妃自然不可能不见。
  照样是老套路,请安坐下喝茶,茶都快喝完了,却没有一个人提苏良娣留在乾清宫没回来的事,都是你看我我看你想等着别人开口。
  徐良媛倒是不在乎这事,她现在有子万事足,可都来了她自然也不能特立独行,这里头就她是最闲适的。
  还有一个闲适的人是胡良娣,与其说她好奇苏良娣留在乾清宫的事,不如说她好奇太子妃的反应,因为自打进来后,她的眼睛珠子一直黏在太子妃的脸上,似乎不挖出点太子妃的气急败坏,有点不甘心的模样。
  最后还是李良媛开口了,真不愧众人对她的评价——蠢且没脑子。
  “太子妃,听说苏良娣去乾清宫了,到现在都还没回来,您说陛下把她叫去做什么啊,怎么没说把妾身等都一起叫去,妾身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乾清宫长什么样。就算不让妾身等去,要去也该是太子妃去才是,怎么轮到她一个小小的良娣了?”
  太子妃黑着脸,道:“这么想去乾清宫?本宫现在就让人把你送过去好不好?”
  “那就不用了。”李良媛……连连摆手,也看出太子妃不高兴了,忙噤了声。
  “都回去待着,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不消停!”说完,太子妃就进去了。
  太子妃已经很久没这般发过怒了,诸如胡良娣这种老人也就罢,像钱奉仪这样的,难免有些胆怯。
  出来后,也不敢说话,就各自往各自住的院子去了。
  李良媛很委屈:“太子妃冲我发火做什么,要发火也该是冲着苏良娣才是。”
  胡良娣掩嘴笑了笑,走了。
  徐良媛也走了。
  李良媛自己委屈的都没趣儿,也气呼呼走了。
  陈家人第二天就进宫了,来的人是太子妃亲娘陈二夫人。
  二夫人到后,就拉着太子妃的手上下打量着她,又道:“富春让人回去递了话,我就赶忙着想进宫看你。本来老夫人还不愿让我来,说让你大伯母来,你是我女儿,让她个做大伯母的来做甚,是能说体己话啊还是干什么,所以还是我来了。”
  太子妃去看富春,富春忙跪了下来。
  当着二夫人的面,太子妃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让她起来,又把所有人都挥退了,留下母女俩说话。
  “那个小贱人是不是又欺了你?娘当初真是瞎了眼,竟觉得她老实安分,也是你大姐夫太会装。不对,他现在不是你大姐夫了,这姓裴的也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娘待他与亲女婿也没什么分别了,他倒好,自己去捧那个小贱人的臭脚,反而和咱们陈家疏远了。”
  这事太子妃早就知道,可要说裴永昌是故意跟陈家疏远,也有点冤枉了他。
  是二夫人得知太子南巡时发生的事情,去信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裴永昌还亲自上京去陈家请罪了,二夫人不但没见他,还派人去扬州让大女儿和裴永昌和离。
  二夫人本就不是个好相与的,庶女在她手里能落什么好,好不容易脱出苦水,裴永昌这人虽爱养几个瘦马,家里也有不少妾室,但她是阁老家的女儿,裴家上上下下都把她供着。
  现在让她和裴永昌和离,和离了以后怎么办?二夫人只图发泄自己的怒火,对她的以后却一点都不考虑,那庶女自然不愿。
  如此一来,虽还挂着女儿女婿的名头,但实际上彼此之间已经没什么情分了。
  钳不住裴永昌,二夫人自然也没什么好手段钳制盘儿,这几年每逢宫里有宫宴,她进宫也没少给太子妃出些主意,可她出的那些主意不是下药,就是收买人陷害。
  至此太子妃才发现,自己以前的毛病出在哪儿,为何太子会对她越来越冷淡。
  因为那时候她的眼光实在太狭隘,手段对宫里人来说也太拙劣,太子妃如何自省如何自惭形秽且不提,二夫人出的主意她是一个都没用,等于二夫人白说了。
  这趟富春递话回去,老夫人不用多想就知道孙女在焦虑什么,她本来想亲自进宫提点提点太子妃的,可这种风头浪尖之上,越是分量重的人,越是要谨言慎行。
  如今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陈家乃至太子妃都是万众瞩目。
  老夫人本来打算让大夫人来,大夫人在她眼里一直是个稳重的,肯定能把她的意思传达到。
  可二夫人偏又闹着要亲自来,闹得实在不像话,老夫人又拗不过她,最后只能是二夫人来了。
  老夫人还自我安慰,二夫人是太子妃亲娘,她这时候进宫也能说得过去,不会太显眼。她若是知道二夫人上来就和太子妃说了这么一通话,估计要气得从荣安堂里跳出来把二夫人抓回去。
  “方才我还没进东宫,就听人说新帝把那小贱人召去乾清宫了,是不是有这事?”二夫人又问。
  太子妃倒警醒起来,问道:“娘,你听谁说的?”
  “还能是谁……,就是两个太监。”二夫人没当回事。
  太子妃却追问道:“你说清楚,到底是哪儿碰见的,什么样的太监,你怎么才会听见这事的?”
  二夫人有点不解太子妃的态度,但还是老实答道:“就是进了神武门,往东宫走的路上,我是从御花园过来的,就在御花园的夹道里,有两个小太监说话,突然就提到了这事,还说新帝一直没下封后诏书,是不是这其中还有什么值得琢磨的地方,毕竟东宫那位苏良娣得宠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到了此时,太子妃反倒冷静下来了。
  二夫人见她也不说话,有点急了:“你问这些做什么,难道说的不对?可若不是因为这事,富春至于背着人让人往府里递信,还不是怕中间出了什么疏漏。你祖母倒好,一点都不着急,还让我跟你说让你别急,安安静静地等着之类的话,让我说你祖母就是老糊涂了,这种事能是等着的?”
  太子妃深吸一口气,道:“娘,我们都着别人的道了。”
  “什么意思?”
  太子妃有些疲累地叹了口气,道:“确实有这事不假,陛下也确实召了她去乾清宫,因为封后诏书一直没下,富春又让人往宫外递信,可能就被人留意上了,那两个小太监可能是故意有人安排把话说给你听的,又或是陈家其他人听。”
  陈家人不在宫里,若是在宫里听见这话,肯定以为宫里人人皆知,太子妃地位堪忧。而太子妃若是不急,也不会让贴身宫女往外递信了。
  两厢这么一凑,若是陈家人或者太子妃闹出什么事来,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场笑话,就是出自东宫,出自他的太子妃。
  到时候新帝有何颜面见人?若是他一个恼怒不封太子妃为后,势必让陈家人难堪。陈家可是一直是拥护太子的铁杆,在文臣中执牛耳地位,若是两者闹出不睦,等于是两者皆败的下场。
  新帝会不会败还不好说,毕竟他已经是皇帝了,但陈家乃至她这个太子妃是绝对没好下场。
  入宫这么多年,太子妃没少感觉到宫里的机锋,但要说真正的危机,除了西苑楚王死的那一场,这还是第一次碰见这种针对她而来的恶意。
  让她打从骨子里冷,也由衷庆幸自己不是以前的自己了。
  同时也冷静了下来。她不应该去猜忌陛下,哪怕陛下对她也就只保留了一点夫妻情分,可如今两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陛下的性格,不可能做出自打脸的事情。
  这么想想,她倒也平静下来,反而去劝二夫人。
  “娘,你不要多想,递信是富春私下里做的,女儿其实没什么事。我与陛下多年夫妻,还有铎儿,他不可能置夫妻感情于不顾,不封我做皇后。”
  “那你说这事到底是谁做下的,怎么这么恶毒,难道是那个小贱人?”二夫人现在对盘儿可是厌恶至极,什么都能往她身上想。
  “她倒也没那个能耐,应该是高贵妃和齐王,又或是钱德妃、燕王。”
  太子妃更倾向是齐王一系,齐王未能如愿,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子登基,心中憋屈是可以想象,而高贵妃在宫里颇有势力,安排两个小太监说些墙角话,对她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那就算不是她,你也不能对她轻忽,这都在乾清宫待两天了,陛下也不知道避讳些,亲爹都还在乾清宫里躺着,他倒和小妾你侬我侬上了,也不怕别人非议……”
  太子妃大惊,又气怒:“噤声!娘我只当你是维护女儿,可这种话你以后还是不要再说了,没得连累女儿连累家里,这种话怎么能随意出口,你真是……”
  二夫人话说完,也意识到不对,又见女儿气成这样,也有点讪讪的。
  “我也不是故意……”
  这时,富夏在外面说话,说是有事要禀。
  ……
  太子妃叫了进,富夏道:“主子,苏良娣回来了。”
  正说着,富春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明显的喜色。
  “主子,封后的诏书下来了,宣旨的太监就在门外。”


第108章 
  如果说宗琮留她一晚; 盘儿还没有多想。
  可第二天她明明已经打算回东宫去了; 他却依旧没有想让她回去的意思; 盘儿就猜到这里头可能有什么深意。
  只是他不说,她也不好问; 见他把折子都拿回来看; 还让福禄拿了几册话本子给她打发时间,她也就只能拿着看了起来。
  临窗设有炕,盘儿坐在炕上。
  开始还想着这是乾清宫,多多少少要保持仪态,渐渐她就忘了这茬事,越来越没有样子。本来是坐着,渐渐成了歪着,再然后就成了靠躺着。
  边上的几子上除了放了糕点; 还有两个果子盘; 里面放着枣和石榴; 还有一碟子葡萄。
  葡萄已经被盘儿吃光了; 她又开始啃起冬枣。
  这个时候的冬枣特别甜; 皮薄肉多,又香又脆,唯独一点不好的就是吃起来有声音。
  福禄低着头站在门边,就听着原本屋里只有沙沙的笔尖和纸张摩擦发出的声音,突然中间出现一个听着就让人觉得牙酸的动静。
  咔嗞、咔嗞……
  福禄抬头去看了看; 就见苏主子正闲适地歪在炕上一边吃着枣; 一边看着话本子。他往书案那头瞅了一眼; 见主子停了笔,也往那边看了一眼。
  看归看,却什么也没说,福禄自然什么都不敢说了。
  咔嗞、咔嗞……
  咔嗞了一会儿,宗琮放下朱笔,来到炕沿上坐下。
  “这么好吃?”
  “甜,不信你尝尝。”她手递过去,才发现这个上面她咬了一口,正要缩回来拿个完整的,谁知被他拿着手就把那颗枣吃了。
  “确实挺甜的。”他说。
  伸手拿过一个又塞回她手里,才道:“朕准备把宁寿宫和延禧宫之间的那几个院子重新修一下,到时候给婉婤她们住。宗钺他们不住乾西五所,改去南三所住,那边离宁寿宫近,乾西五所就留给朕那几个还未成年的弟弟们住,正好离父皇的养心殿也近。”
  盘儿知道南三所在哪儿,但不知道延禧宫和宁寿宫之间还有几个院子,可能是因为前世她住在西六宫,对东六宫的一些角落倒不是很清楚。
  “顺着东一长街出去就是,那边地方宽敞,离宁寿宫也近,我让张来顺领着你去看看,正好你也可以给婉婤挑个院子,看到时候怎么布置。”
  一提到这茬,盘儿的兴趣就来了,女儿未来一直要住到出嫁的地方,她自然要看看。
  看归看,她还是看了他一眼,“你是不是嫌我在这儿吵着你了?”
  宗琮笑着揉了揉她额头:“明知故问。”
  “那这个不能怪我,吃枣本来就有声音。”
  有声音你还吃?当着皇帝面前发出不雅的声音,就是御前失仪。
  盘儿就是故意的,谁知他不上套,反而用别的东西把她支走了,关键她被支得还心甘情愿。
  出了配殿的大门,一路往龙光门走去,盘儿走得格外拘谨。
  无他,这乾清宫里的人大多她都不认识,而且成安帝现在还没挪走,一想到这茬,她就难免觉得拘谨。
  出了龙光门,她不禁松了一口气,张来顺脸上也有笑了,往跟前凑了凑道:“苏主子,往这边走。”
  一行人不过盘儿和香蒲,以及张来顺和两个随行太监。路过景仁宫的时候,盘儿不禁看了一眼。
  张来顺特别体贴道:“里面的人正往外挪呢,陛下吩咐了,等里面的人挪出来,就把里头全部整修一遍,保准主子住进去的时候焕然一新。”
  盘儿听到那句全部整修一遍,不禁问道:“住这里的是哪位娘娘?”
  “是高贵妃娘娘,不过现在不是贵妃娘娘了,是……高太贵妃。”
  盘儿心下大悟,怪不得说要全部整修呢,确实要整修。
  说整修不过是明面上的话,估计是要掘地三尺查一遍,才能放心住进去。毕竟宫里害人的手段可是千奇百怪,既然让高贵妃挪宫,她肯定猜得到是给新帝嫔妃住的,若是随便留下点害人的东西,关键住进去的人还察觉不到,到时候还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越过了延禧宫,到了长街最末端的位置。
  有一道门,紫禁城里最多的就是门,有的门有名,有的门没有名,这道门就是没有名字的。
  据张来顺说这里的几座院子,以前是空着的,后来给了太上皇的一些不受宠的嫔妃居住。所以不光门无名,里头的院子也没挂牌匾,都是好几个人住一个院子,怪不得宗琮说要重新修。
  这样的地方,自然也看不出什么,建筑都是紫禁城一贯的坐北朝南,正好有六个院子,比不上东六宫任何一个宫殿,但地方也不小了,给郡主她们住也足够。
  从南朝北纵向一共六个院子,盘儿也没挑拣,就择了第二个院子进去看了看。主体自然是不用动的,修的都是细节,包括院子里的砖都得掘了重新换。
  盘儿在心里记着院子的整体构造,打算回去好好给女儿布置一个闺房。
  是的,闺房。
  当年盘儿幼时,最想要的就是有一个自己的闺房。
  那时候苏家的房子不够住,她小时候跟姚金枝睡,再大点就让人头疼了。后来将她送去寄养,其中有个理由就是家里实在没地方住。毕竟苏家是两个儿子,苏江和苏海还住一个屋,总不能让盘儿去和两个哥哥住。
  这也是盘儿为何对布置屋子有着极大兴趣的原因。
  回去后,盘儿就忙上了,忙了一个下午不过只弄出个雏形。她的画艺不错,但仅是指画那种比较抽象的山水画,碰到这种要求细节比较精细的,就有点抓瞎,只能慢慢弄。
  不过倒给她打发了不少时间,下午宗琮也出去了,据张来顺说是去御书房,毕竟这里只是新帝暂时住的地方,见大臣自然不能是在这里。
  晚上,宗琮快戌时了才回来,见盘儿没用膳还有些诧异。
  “妾身吃了点心,想等着陛下回来了一起用。”
  显然这个人习惯多想了,眼睛只往福禄就看了过去。可福禄也很无辜啊,他一直跟着主子身边,苏主子这边的事他也不知道。
  “去问张来顺。”
  福禄忙下去了。
  盘儿解释道:“我真就是想等等你,没想到你这么晚才回来。”
  “朕和大臣议事,一时忘了时间。”
  恐怕不是这一次吧,以前建平帝就经常这样,不然后来他也不会积劳成疾。
  盘儿看了他一眼,也没明说,而是道:“忙归忙,膳也得用,你也别责怪张来顺,他问过是不是传膳,是我自己想等你一起的。香蒲,你跟福公公说一声,让他安排人传膳。”
  “是。”
  宗琮显然是饿了,食量比平时大了许多。
  盘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饭后消完食两人就歇下了,盘儿和他说了说看完院子后,对里面打算怎么布置的一些想法。
  都是些琐碎话,宗琮明明有些心不在焉,却也一一答着她。
  诸如想好了,就告诉福禄和张来顺,让他们去安排。还有家具摆设什么的,可以去内务府看,挑好了让他们记下。还有景仁宫那边,等重修好估计还得一阵子,想要怎么修,也可以提前想好安排下去之类的。
  盘儿着实替他累,忙完了外面的事,还得想着安抚她。
  她埋在他怀里,抚了抚他最近瘦了不少,几乎能摸到下面肋骨的胸膛,道:“快睡吧,我知道……你肯定很困了,我也困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外面天还没亮,宗琮就醒了。
  盘儿还正在熟睡中,他也没叫她,将她放了开,轻手轻脚地起来了,正打算去外间更衣洗漱,谁知盘儿打着哈欠也坐起来了。
  “妾身服侍陛下更衣。”
  “你再睡会儿,时间还早。”
  “不早了,等会陪陛下用了早膳,妾身就该回东宫了。”
  宗琮正套着外衫,突然停下动作,他做了个手势,福禄等人就鱼贯退了出去。他转过身,来到床前坐下。
  “朕又没赶你走,你倒急着回去。”
  盘儿笑着说:“不能因为陛下一直没撵我,我就赖着不走啊,到底不合规矩。”
  宗琮看着她的发顶,良久微叹了口气,音调也低沉了不少。
  “本来朕打算给你个皇贵妃的位置,可皇贵妃位同副后,本朝还从没有立过,又是朕登基之初,太上皇犹在,齐王等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封你做皇贵妃,会让人误以为皇后地位不稳,恐会生乱,于大局不合。你放心,等过两年,朕就……”
  “好了,陛下,我懂。”她埋进他怀里。
  从他不合规制把她叫来乾清宫,她就明白他的意思了,包括留她在这里两日,包括给她选宫殿,给婉婤选住处等等,无不是在补偿她。
  他以为的补偿。其实盘儿根本没想到他一起初是想封自己当皇贵妃的,毕竟前世她能封皇贵妃,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建平帝想压制陈皇后,还有她生了小十六。
  因为他想封她皇贵妃,却为了要顾全大局,只能暂时放弃这个念头,他便觉得愧疚了,便刚一登基就将她往盛宠的位置上放。
  就凭着还没正名就被召来了乾清宫的两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管是东宫也好,还是紫禁城也好,恐怕没一个人敢轻忽她。
  “我真的明白,其实贵妃和皇贵妃也没什么区别。”她环着他颈子,小声说。
  宗琮早就知道她善解人意,但第一次她的善解人意让他觉得有些局促,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揉了揉又拍了拍她的背。
  用完早膳,宗琮便要去上朝了。
  这是盘儿(这一世)第一次看他穿得如此正式,明黄色的龙袍让他显得十分威严,冲淡了那股温和的气质,多了几分让人不敢直视的锐利。
  “外面天还没亮,你再睡一会儿再回去。”
  盘儿没有拒绝,等宗琮走后,她又转头睡了个回笼觉。毕竟他都帮她把架子搭起来了,她没道理再半途而废。
  这一觉睡到了巳时,起了后盘儿就回东宫了,还是坐着她去的时候坐的那副肩舆。
  回到东一院,晴姑姑带着人前来迎她,个个脸上都喜气洋洋,唯独晴姑姑有点欲言又止。
  回了屋,正打算说说话,有人来报大封的圣旨来了,太子妃召众人去继德堂。
  此时继德堂里,也同样是一片喜气洋洋,甚至隐隐带着点激动。
  圣旨是陛下发的,这又是他的妻妾,所以宣旨太监一点架子都没有,到了继德堂就漏了口风,所以继德堂如今上上下下都知道太子妃要封后了。
  接旨自然不能等同视之,又是摆香案,又是做准备。
  二夫人乃外命妇,不适合在现场,只能在屋里待着。等东宫一众妃嫔都到后,并按着次序都跪下接旨,宣旨太监才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妃陈氏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
  先是太子妃,再是盘儿,然后是胡良娣等人。
  太子妃毫无意外的被册立为皇后,盘儿是贵妃,胡良娣是淑妃,徐良媛是德妃,何良媛是贤妃。李良媛和赵……曦月封嫔,马奉仪和钱奉仪乔奉仪则是为贵人,东宫一众妻妾一个没拉。
  除了李良媛稍微有点意外,自己竟被和一个奉仪等同视之,只封了嫔位,不过这种场合,她也不敢说什么。


第109章 
  虽然心里早就预料到; 自己可能要屈居于某人之下。
  但真当结果出来了; 胡良娣还是有些不是滋味。以前同是良娣时,大家不分大小; 还能佯装无事; 现在一个后来的居然压在她这个先来的头上。
  可压也就压了; 没看见太子妃也没说什么?
  胡良娣侧首看看正堂,陈家的二夫人来了,这件事她是知晓的。恐怕也是急了; 所以急匆匆就来了,谁知正好册封圣旨就下了,简直让人觉得滑稽。
  这么一想; 胡良娣心里就舒服了; 反正压得也不是她一个。
  宣旨的太监已经走了,院子里只剩东宫自己人。
  见太子妃没说让她们走,而是转身进去了,一行人就跟着进去了。
  太子妃端坐在首位上; 环视下面。
  “我知道最近大家都有些着急,册封圣旨一日没下,你们一日心都不安。可到底都是东宫的老人; 陛下的秉性你们也知晓,多的本宫也就不说了; 最近这些日子大家谨言慎行; 在没挪宫之前不要闹出什么事来; 也少出外走动; 也免得让人非议东宫女眷不够庄重。须知地方就在那儿,该是谁的跑不掉,静心等待便是。”
  这话乍一听去挺正常,可要是结合当下情形来听,不免有些意有所指。
  几道目光投过来,落在盘儿身上,盘儿抬头向四周看了看。
  太子妃这时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忙咳了两声,道:“本宫说你们呢,你们看苏良娣做甚?”
  “妾身等不敢。”
  “真是一群不省心的,都退下吧。”
  “是。”
  一行人退了出去,李良媛本来还想找太子妃说说自己册封的事,谁知横生枝节,现在也不敢说了,蔫蔫地走在最前头。
  太子妃目送这一行人出去,柳眉微蹙,为自己的不冷静感到懊恼。
  可连着发生的事太多,而之前二夫人的话对太子妃也不是没影响,只是知道着了别人道的危机意识占了上风。突然事情逆转,封后圣旨下了,她是皇后,而苏氏不过是个妃。
  她终究越不过她去。
  太子妃一时心绪起伏过大,难免有种忍辱负重如今一朝翻身的激动,便一时不慎说错了话。恐怕那话不会让苏氏觉得难堪,反而给人一种她小人得志之感,让人暗中嘲笑。
  这边太子妃正懊恼着,富春等人也不敢说话,那边二夫人见人都走了,便从次间走了出来,满脸都是喜色。
  “好好好,圣旨终于下来了,为娘的总算了了一桩心事。”
  “娘。”
  “那姓苏的封了贵妃?她何德何能,竟然能封上贵妃!”
  太子妃心中厌恶之感更重,她觉得自己之所以会失态都是因为二夫人的态度影响了她,于是语气不免就有些不好:“封她做贵妃是陛下的意思,难道娘你说她不够格,就是不够格?”
  这趟进宫,二夫人真觉得女儿变了太多,让她琢磨不透心思了。又觉得女儿大抵心中也恼,可又说不出苦处,听了她的话自然不乐意。
  “娘说错了话还不成?”
  见二夫人认错,太子妃也意识到自己态度不对,放软了声调:“娘,这到底是在宫里,不是在家里,有些话可以说,但有些话不能说。”
  “行行行,你说什么都对,我女儿现在是皇后了,以后就是皇后娘娘了,我得赶快给皇后娘娘行个礼……”
  二夫人装着腔作着势,脸上却是笑眯眯的,把太子妃也弄得有些赧然,忙去扶她,嗔道:“娘,您干什么呢。”
  “当然是恭贺皇后娘娘啊,以后再见面了,娘见你也要行礼了。”
  富春等人忙也凑趣地都跪了下来,道:……“恭喜皇后娘娘,贺喜皇后娘娘。”
  太子妃道:“我娘笑话我,你们也笑话起我来了?”
  “奴婢哪敢,奴婢等是真心祝贺娘娘。”富春带头笑着说。
  一通笑闹,闲杂的人都退下了,就留了富春富夏在屋里侍候。
  二夫人和太子妃说了几句体己话,又道:“多得我也就不说,想来你在宫里多年,是有自己的主张。但还有一件事你可别轻忽了,我来之前你祖母专门交代过,让你别担心封后的事,但册封太子的事一定要上上心。”
  这时的二夫人俨然忘了之前她是怎么骂老夫人老糊涂的,又把老夫人的话搬了出来。不过这确实是陈家目前最关心的事,想出个皇后其实不难,难得是同时也把太子给封了。
  太子妃乃太子原配正妻,又没有犯什么大错,册封她为后理所应当,不册封朝臣才要非议。后宅女子看不透,喜欢计较一时长短,陈家的男人们哪会如此短视,他们注重的反倒是立太子的事。
  毕竟众所周知,陛下长子体弱,次子三子既聪明又康健,还同是宠妃苏氏所生。可别轻忽了女人的作用,宠妃的分量为何会那么重,从不在于她的出身,而是在于她对男人的影响。
  东宫也就罢,虽然在宫里,但规矩约束太多,有些宫里的墨守成规其实并不通用东宫。实际上皇宫才是最不讲究出身的地方,只要能得宠,谁敢说谁就一定能压过谁,那些史书上的例子还少吗?
  子凭母贵,母凭子贵,这两样是相辅相成的,就照那苏氏如今这势头,还真不好说宗铎就一定能封上太子,毕竟他还有最大一处短板,天生体弱。
  太子妃本来还没来得及想到这件事,一听二夫人的话,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陈家人想到的事,她也能想到,甚至想到的更多。
  这种事现在下结论,还有些为时尚早,她只能安抚二夫人说自己会放在心上,陛下素来重视铎儿,肯定不会封了别人做太子。
  说归这么说,她自己心里都没底儿,也因此等二夫人走后她不见欢颜,反而更加凝重。
  富春看着满是唏嘘,觉得这宫里就像看不到头,本以为封后就是女子一生最大的荣光了,可现在瞅着好像刚开始。
  确实也刚开始。
  就好像一些书里说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不过是书里的终点,现实中的日子依旧持续着。
  有了册封,到底身份是不一样了,虽然还住在东宫,也可以关心一下外面的事,而不会遭受非议,而是名正言顺。
  至少对太子妃来说,事情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本来为太上皇及众太妃们挪宫,这事是宗琮一手操持的,如今有了皇后,皇后也该把宫里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