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贵女种田记-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姐,既是真有其人其事,就算是几百年前的事,怎么我朝不得而闻呢?”
    “那我就不清楚了,不过那书残破不堪、虫蛀鼠咬,还只有前半本,他成武林盟主后的事,就没有了。”
    “不对,”安雨皱眉苦思着,“这其中不对!”




☆、 第211章 贫区
    “不对,”安雨皱眉苦思着,“这其中不对!”
    怎么不对了?林小宁纳闷了。
    她只是把郭靖的故事简化,并艺术加工一番说出来,为何安雨非得寻根问底呢?话本话本,讲得就是个趣味故事,哪本不是说真人真事啊,大家都心如明镜一般。
    “小姐你想,这等盖世英雄,朝廷怎能任其威名盖世,却不为所用呢?”
    “这……我哪知道?”林小宁头大了,这种涉及到朝廷的事,她就像个白痴一般。
    “所以小姐,这个盖世英雄最后只能是归隐田间,他的故事之所以不被我朝知晓,应是当时被禁了。”安雨正色说道。
    哈啊!林小宁在心里狂擦汗。
    “小姐,那书残破不堪、虫蛀鼠咬,只得前半本对吧?”
    “是啊。”林小宁呆呆的点头。
    “这或是幸免的残本,却是可惜了小姐没买回来,估计最后也只能丢掉或引火。”
    “这样啊?”林小宁心中狂汗,这样也行?!
    “但幸运的是小姐看完了,记下了他的精彩半生,是天下习武之人的榜样!这等精神,太激励太鼓舞了。”安雨感叹着。
    “这个故事我会告诉铁头与鸡毛。”他又郑重加了一句。
    ==
    清水县的通缉令那日田大人回去后就撤了,四个江湖好汉也被田大人劝得打道回府了。
    田大人只说了一段话:采花盗是阴谋,各地悬赏通缉令将会撤去。大人怜你们正义之心,并不降罪。你们再想。名朝立朝百年来。可有这等巨额的悬赏令?用脑子想想就知道。是有人设局呢。江湖人士不要来趟这水,太深了。
    田大人因林家施粥送药一事,又冷汗淋漓跑来桃村,小意讨好说道:“如今清水县相比周边县城来说,要富裕得多,流民因前两年林家的收留,全落户桃村了,后来三三两两的人家。也都被马总管收去做长工了。今年也没闹灾,没流离失所的百姓……”
    宁王没有表情,田大人心里直发毛,又继续说道:“虽然本县富裕,但也是有许多贫困人家……”
    “那就义诊、施粮赠衣好了。”林小宁说道。
    如此一来,就重新更改计划。
    孙氏与方老的两个儿媳都来帮忙了。
    林小宁与她们,还有赵氏、付冠月、小香等一堆妇人女子与田大人一起商议着。
    田大人在一堆妇人女子当中,极不自在,犹犹豫豫指向西郊贫区。
    那里环境恶劣,几乎没几户有田地的人家。只是做些散碎活维生,有些大户请短工。他们也会去扛活的。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收入,家中生计艰难得很。
    若是劳力多的人家,倒也说得过去,若是女子多的人家,卖女求生之事大把。
    义诊与施粮赠衣之事是分开进行的。田县令将城西一所宅子前的空地拨出来设义诊点,那处地界广阔又干净,离城西贫区近,宅院里还可放置药材与各种物资。
    宅子主人当然没有二话,热情的配合着。
    施粮是由赵氏,孙氏,方老两个儿媳与小香打头执行的,付冠月有孕不便参与执行。
    幸好付冠月没来,施粮赠衣之事差点引起了贫民动乱!
    当时三虎们推着三辆板车,车上放着满麻袋的米粮与布匹还有猪肉,拉进了那片臭气熏天贫区里。
    赵氏扯着嗓门大喊着:“桃村林家施粮赠衣了!每户赠糙米三斗,白米一斗,粗棉布两匹,猪肉一斤!”
    那些贫区里有多少户人家啊,全是积年累月的穷困潦倒,说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不知不觉中,最穷最刁的那些人就聚集在此了,贫区的房子不是快要倒塌的破旧烂屋,就是简陋的棚子,且相当密集。水源又远,光线、空气极差,居民的脾气也极差。
    那些汉子们面无表情,是那种为了揽个活计就能打群架的;那些妇人女子们面黄肌瘦,嗓门尖厉,是为了一把糠都能与人打破头的。
    老汉老妇们,个个都佝偻着腰身,没有丝毫活力。
    他们是清水县的穷土著,不知道哪辈起就在这里落脚了,慢慢生根发芽,比起曾在郊外破庙里聚集的流民,看起来要凶狠残暴得多了!
    随着赵氏的这一嗓子,流民们纷纷出来探看。看到满满的米粮袋子,猪肉堆成小山,青布花布堆成小山……
    啊!个个尖叫着、红着眼,争抢着上前领取。
    生怕落了后,就分没了!
    “都有,都有,每家每户都有!”赵氏的声被淹没在火热沸腾疯狂的人群中。
    小香傻了眼,所有来桃村来的女子妇人都傻了眼!
    “排好队!”虎老大一声狮吼,把哄抢着的人群吓得一愣,但只是一愣。
    那几车物资的诱惑让他们彻底丧失了理智,随后则更是疯狂的涌上来,不过眨眼间,米粮袋子就破了,精米、糙米泄了一地,猪肉车上那些肉,布匹车上的布,都是一片狼藉……
    三虎们见势不对忙拿出武器,幸好武器随身已有习惯,况且也想以防万一,要保护施赠的物资。
    三虎们拿着武器,一把临时配的大刀、一根黑幽幽的铁棍、一柄闪闪的剑,逼退了人群,缓解了局面。
    仍有难缠的妇人们就地哭闹纠缠不休,等到宁王安雨闻动前来,才有所好转。
    “都他娘的归屋,我们每家每户的送,哪家哪户都不会拉下,东西管够,不止这些,后面还有,听清楚了!”
    虎老大的吼声在城西的贫区的天空上,如雷声翻滚。
    终是止住了哄抢。
    赵氏适时打圆场:“收完了米布的人家,可往东边那所有井的宅子前面去看病,那里设了义诊,药材免费!”
    义诊是林小宁与桃村的老大夫主持着,马大总管可是会认药材的,与老大夫的小伙计打着下手。施粮赠布时赵氏她们每家每户告之:还有义诊,在那所有井的旧宅前面摆了诊桌,有病的可去看病,药材也是免费的。
    老大夫就是那个曾给银影看疫病写个方子慢得如同老牛一般的太夫。是林小宁邀请的,本是没打算他会来,却是没想到他竟然应下了。
    城西多少穷人看不起病啊,如今有米粮、布匹和猪肉送,还有义诊赠药。天上掉馅饼能有几回!白花花的大米与崭新的青布与花布是真真的送进了家里,布是粗布,却是棉布啊,不是粗葛粗麻。猪肉的生肉味让家里的人都咽着口水。
    于是,收了粮与布后,大家不管有病没病都来看病了,若是有些药材拿回去,哪天真病了不就能用上吗。
    这下林小宁与老大夫可是忙活开了,义诊棚前排着的队越来越长。
    宁王像普通汉子一样装扮,身穿青棉布便服。解决了先头的动乱事,留下安雨在那,自己则前来守着义诊点,皱着眉看着排队看病的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田大人知道了先头哄抢乱事,想带衙差来守义诊点,但被拒绝了,这事与官方无一丝关系,放几个衙差杵在那儿做什么,给谁看呢。
    田大人又是擦着冷汗退去了。
    对于前来问诊的健康妇人女子,林小宁与老大夫劝着,病要对症才能治,没病不能乱吃药。没病的妇人女子们只得失望的离开了。
    有的妇人还趁人不注意,偷溜进院里摸一把草药揣在怀里就跑没影了。
    这是什么样的穷人心态啊,到底是穷怕了,只觉得是个药材就是能治百病的。
    义诊整整一天,热闹的人群终于少了,真有病的不过二到三成。还有许多是一些轻微咳嗽或伤风,只要一碗姜汤,盖上被子发点汗就能好的,但人家不拿到药不肯走啊,只得配一些简单药材,多少是个安慰。
    真正有病的,有一些是老病旧疾,不是一朝一夕能好的,得长期服药,还得定时复诊换方。
    事情慢慢越来越清晰,为何哄抢动乱?穷困太久,生存才是目标,礼义廉耻那是有钱人家的玩意儿。他们不作兴这些。
    义诊、施粮赠衣只能暂时解决一些问题。
    只是暂时的。
    三千堂,是时机了。
    宁王与安雨在人最多的时候不见影了,人快散去时,又冒出来了。
    衙门此时是人心惶惶,又有人追杀宁王殿下了,幸好被宁王与雨大人发现这几个鬼鬼祟祟,混在义诊的人群中。
    宁王与安雨见人迹可疑,故意匆匆离去,走到郊外,把那几人拿下了,送去了衙门。
    田大人只觉得怎么自己那么倒霉。
    前两任清水县令都升官了,虽然两位大人都比较特殊。胡大人是降职后复职,苏大人本就有背景,迟早要升官的,后做了郡马而没满任就回京任新职了。但至少在众官眼中,清水县令可不是清水衙门,那是升官的跳板,只要任了清水县令,必有锦绣前程。
    当时苏大人一走,这个位置多少人眼红。他运气好,调来此地,原以为三年任满后,凭着清水县这样的太平富足,不出意外肯定会升官去也。却没料到,竟频出意外。


☆、 第212章 刁民
    宁王殿下这等大人物在此地,虽然本县的通缉令撤了,可各地的还没撤呢,追杀者仍然不断。通缉令真是水深啊,何止是江湖人士不要趟,他一个小小县令又有何等实力敢趟呢。
    可宁王殿下一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他只觉得前途一片黯淡。
    再有,这个医仙小姐,好好的非要办个什么义诊、施粮赠布。
    那些穷人是穷,可越穷就越刁啊,千百年都是这个说法。穷山恶水出刁民啊。
    再说哪里没有穷人?天子再英明,穷人仍是遍布天下的。不可能人人富足嘛,千百年来都是这个道理。哪里有地方是没穷人的,没有饿死冻死病死的,不过是数量多少的问题。
    却非得在他任期出这样的事,采花盗、贫区哄抢物资、装病偷药……
    唉,他还能更倒霉吗?
    铁头与狗儿带着八个村里抽出来帮忙的年长孩子,睹了贫区哄抢,义诊装病等事件。
    铁头倒是熟悉这些场面,他与家福他们曾经的旧日时光正是这般模样,有大户人施馒头时,也会有这样的哄抢事件。如今他们几人得福可以天天有肉吃、有读书、还有师父了,铁头心中百味杂陈。
    而以狗儿为首的桃村娃娃,过了一阵富足的生活,已淡忘了的贫困更夸张地摆在了他们面前,内心俱是震动不已。
    桃村的四个先生,抽空来了义诊点,也帮些小忙。
    日头西沉。义诊桌前的人群终于散了。赵氏一行人带着十个孩子下午时就先回村了。留下小香跟在林小宁身边。
    林小宁与老大夫累得直不起腰来。老大夫脸色有些发白。林小宁心里愧疚得不行,这老大夫有五十了吧,还有这等心肠做这样的事,真是不易。
    便小心扶着老大夫坐在一边休息,宅院主人家又送来一壶新泡的热茶,老大夫慢慢喝着,不太想说话的样子。
    这是真累到了!
    老大夫姓耿,清水县人氏。在清水县有一小医堂,但没有药铺,药铺成本高,又拼不过县里几家老号的铺子,便作罢。
    后到桃村开了医堂,但会按方配药以方便村民。因是桃村唯一一家医堂,所需药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全,光是燕窝、银耳、枸杞、大枣等食材就需求很大,慢慢扩成了规模很是不错的大药铺。生意比起清水县开医堂时要好得多。比起清水县的一些药铺也是只上不下了。
    耿大夫性子慢,医术却扎实。在桃村发了家,也不弃清水县。
    林家伤药坊的药材主攻外伤,这次义诊的所有药材都是他铺里运来,按价付他银子。
    小香又送来一碟上等点心,耿大夫就着热茶吃了两块点心,气色稍有缓解。
    林小宁与耿大夫休息着,马总管与伙计还有三虎进了院子收拾清点剩下的药材。
    有个瘦小的妇人前来,小心翼翼地问着:“看诊收摊了吗?”
    林小宁打量着妇人,一身粗葛布衣,打着几处补丁,脸色有些灰,头发有些枯。
    “你看病?”林小宁问道。
    “不是,是我相公……”妇人低头有些不安,“我们不在城西住,但我们看不起病……”
    妇人不安的双手拧在一处,好像说错了话一般。
    “从来没说只看城西的人啊,只是这地方没钱看病的人多些。”林小宁惊道。
    “这话谁告诉你的?”耿大夫问道。
    “是……头前看病的人说的。”妇人受惊一般低着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城西凶猛的穷土著啊。
    “让你相公来看病吧,没事,我们在这等着。”耿大夫说道。
    “那个……大夫,”妇人更加不安了,不停拧着手指,吞吞吐吐说道;“那个……可不可以多等一会儿,我……我们……”
    “你家离得很远,还有你相公病得很重?”林小宁关切的问着。
    妇人泪涟涟地不停点着头。
    “那我跟你去,你带路。”林小宁放下茶盅。
    妇人迭声道谢着,眼泪流得更猛了。
    “小香,你们收拾完后如果我没回的话,就先回村,耿大夫的马车由虎老大赶,他赶车稳。车里你带人伺候着,靠枕什么的,要精心备好了,听到没。”林小宁吩咐着。
    “知道了二姐,你放心吧。”小香回答着。
    宁王看了看妇人道:“丫头我随你一同去,虎老三你赶车,安雨你带着虎老大、虎老二护好这里的人。”
    “放心,爷。”安雨答道。
    妇人住在城北一条河道边上的大杂院里。
    马车停在院门口时,惊动了院里的人,家家户户出来看着。
    “马家的,真把大夫请来了?”有人小声议论着。
    妇人住在右边一间屋里,她病重的相公正躺在床上。
    说是床,只是一块破木板,下面垒了几块石头,用粘泥糊平。木板上铺着稻草,垫着一块旧床单。屋边摆着一个箱子。
    男人蜷着身子睡着,身上盖着一条极薄的被子。也是打着几块补丁。
    床边坐着一对七八岁左右的男女,模样非常像,怕是龙凤胎。看着妇人进屋叫着:“娘,爹今天更加不好了。”
    “不是要死了吗,请了大夫也没用的,多费银子啊。”外面有女声传来。
    “有钱请大夫了,却不交这月租钱?”
    “唉,都是可怜人,别和房东说。”
    ……
    “乖,你们先出去玩会啊,让你们娘亲留下就行。”林小宁对一双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女孩笑着说道。
    宁王笑了笑,带着两个孩子出去了。
    “我在门外候着。”他的声音传来。
    妇人搬过一张旧凳子,用袖子擦了又擦:“大夫请坐。”她的声音有些哑,哭过的泪眼红肿着,但充满着期待。
    林小宁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笑容:“放心,只要有得治,我会治好的。”
    妇人口中不停感谢着,又不敢磕头作揖,屋里太小转个身都不方便呢,动静大了,万一冲撞了女大夫可怎么好。
    林小宁又笑了笑:“把你家相公翻过身来,面对着我。”
    妇人照做了。
    男人被弄醒,一阵巨烈咳嗽,妇人急把床下一个旧痰盂拿出来给他吐着痰,又忙把痰盂往床下塞去。
    “别,让我看看。”
    妇人手顿在床下,吃惊的看着林小宁。
    “我看看。”林小宁笑着伸手接过痰盂。
    黄绿浓痰,带血丝,腥臭,可能是咽喉炎,肺炎,肺结核,如果情况糟的话,可能是肺癌。
    “别给我治了,浪费银子,你又从哪借来的银子请的大夫。”男子边咳边道。
    “我是义诊大夫。”林小宁温和笑道。
    男子怀疑的看着她,妇人忙道:“是城西那边义诊的大夫,说是神医,还送药。”
    男人又一顿咳,虽然明显不信林小宁的医术,但听到送药,也顿时有了几分希望。
    林小宁伸手号脉、然后探额温、看舌苔、看上下眼皮。是肺炎,如果是富裕人家,早有症状时就找好大夫问诊吃药,也没多大事。但如果是穷人家摊上了,那就算是不治之症。根本治不起啊。
    “他这样多久了?”
    “快一年了,半月前才不行的,之前都没大事,晚上咳,白天要好些,也能干活的。”妇人回答着。
    “嗳,那谁……”林小宁冲着屋外叫着。
    宁王笑着进屋。
    “我开方子,叫虎三去取药,五服。”
    “马车里没带纸笔。”宁王乐道。
    妇人为难地站着,这杂院里哪来的纸笔啊。“我跟你们去取药可好?”妇人小声期盼地说道。
    “虎三。”宁王叫着。
    “来了来了,爷,小姐,有何吩咐。”虎三从大杂院外进来,一脸奸笑。
    “小姐要开方,没带纸笔,你说怎么办?”宁王笑道。
    “好办,小姐你只管报方子,我记性好得很,绝不会记错。”虎三长得瘦,笑着时怎么看怎么奸。
    林小宁忍着笑,报了方子,虎三正色记着,然后复述一遍问道:“小姐,可有错。”
    “没错,虎老三,你真行啊,我竟不知道你有这本事。”
    “呵呵,”虎老三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小姐,我去了,那边肯定还没收拾好呢。”
    “再送一些布匹粮肉过来。”宁王道。
    “知道了,爷。”虎三喊爷已喊得很熟了。



☆、 第213章 大杂院
    妇人因为纸笔的问题,只觉怠慢了大夫,见林小宁叫人去拿药送过来,神情不安。但心中又惦着相公的病,又小心地问道:“大夫,这是说,我家相公的病……有得治?”
    “有得治,但得养着,一阵子不能做重活了。”林小宁肯定的说,带着微笑安抚着妇人的情绪。
    妇人显然松了一口气,又想到什么问:“大夫,那药要吃多久?”
    “至少一个月,这次是五服药,后面还要换方子。”
    妇人眼神瞬时黯然。
    “没事,我会来给他复诊换方的,城西还有一些病人也要复诊换方。”林小宁笑笑。
    妇人闻言跪地磕头,眼泪汪汪道:“大夫您是大善人,救了我相公,就等于是救了我们一家子,往后我们一家人的命都您的了。”
    “起来起来,别这样。”林小宁有些尴尬,目光寻找着宁王。
    妇人起了身,满是愧疚道:“大夫您这边坐,我去讨杯热茶给您喝。”
    在妇人的屋子外面有一张椅子,或是刚才有人搬来给宁王坐的。
    宁王在大院与众民妇闲扯着,正被一壮妇请到屋里。进屋时回头冲林小宁得意的笑了笑。
    那壮妇也看过来,笑着招呼:“马家的,你那屋小,连口热水都没有,带大夫过来这里坐吧,总得让大夫喝口热的不是。”
    妇人冲壮妇感激一笑,说道:“大夫,去那边屋里喝茶。那边屋子宽敞。”
    壮妇的屋子的确宽敞多了。还是厅屋。住房在边上。冲了两盅茶,是那种粗梗的极次茶叶,泛着一股放久了的霉味,热腾腾地冲进鼻子。
    壮妇热情的劝着茶,有点得意的样子,想来家有茶叶让她觉得很荣耀很光彩。
    林小宁与宁王笑着,嘴唇沾了沾茶沿便放下。
    这是一个很大的院子,住了许多户人家。至于这院子如何被分割成许多户。也不知道,反正一直是这样。
    有些人家不住这儿便租了出去,妇人的屋子就是东家把一间小杂间收拾了租给了她,一家人窝在一间小屋里,睡觉就四人挤在一张床上。厨房是东家的厨房,等东家做完了饭,他们一家才可以借厨做饭,烧火的柴是单独放自已这间屋子的檐下。
    壮妇是个热心嘴碎的,说完了妇人一家的情况,又满是同情道:“老马家的一家四口也是可怜。她男人先头没病,还能去外头找些活计勉强维持生计。可这一病倒,唉……”
    壮妇叹气摇头:“可怜马家的,这么年轻,就眼见着要守寡了。还有一双儿女,这将来可怎么过哟。”
    妇人垂泪:“嫂子,大夫说我家相公的病能治好。”
    “真能治好?”壮妇惊道。
    “嗯,”林小宁点头,“没大事,吃个把月的药就能好。”
    这样的家长里短嘴碎闲扯,竟让宁王心中充满着奇异的暖意,市井风情,难以一言而述啊。
    壮妇压低声音又说:“马家的,你那东家昨天还说,说你家男人是痨病,要抬出去,还要把你的一双儿女卖了抵租钱。”
    妇人大惊:“不是的,不是痨病,嫂子,你才听到的,大夫您说了能治好的。”
    宁王笑道:“没事,你相公不会抬出去的,你的儿女也不会被卖。”
    壮妇热情接嘴道:“嗳讶,马家的,你可是遇到贵人了……”
    妇人神情呆滞,看着宁王与林小宁:“大善人,大夫,你们把我们一家都要了去吧,我们一家子为你们做牛做马,只求别让我们一家子分开。我相公,我相公还识得几个字……”
    “识字的?”大家都有些惊讶。
    妇人哭道:“我公公识得几个字,教过我相公。”
    “你公公识字?”林小宁问道。
    “是,我公公以前做过小伙计,很是聪明,跟着主家学过几个字。”妇人擦着眼泪,哑声道。
    “那你公公婆婆呢?”林小宁问道。
    壮妇好心说道:“马家的不是清水县人,公婆都没在这儿。”
    妇人轻声道:“他们都不在世了,前年闹虫灾,都病死了,老太公也去了,就娃他太奶奶还在。”
    “哦,你们是哪里人啊,来清水县想来找活做吧,带着孩子多不便啊。”林小宁说道。
    “大夫,他们一家是来寻亲的,说是北边横塘乡人,离这可远呢。”壮妇热情多嘴的帮着腔。
    “大夫,公子,是来寻娃他太奶奶娘家亲人的。”妇人低声补充着。
    “切,他太奶奶娘家亲人,”壮妇嗤鼻,又露出怜悯看着妇人,“知道你们是寻亲,却不知隔了这么远,自古都是寻夫家亲人的。他太奶娘家亲,隔了几辈了,就是寻到还不知人家认不哟。”
    妇人闻言面露尴尬。
    “马家的,他太奶的娘家亲人就在此地?”宁王问道。
    “听说是这方向,现在也打听不到了。原是他太奶去年清明时去给爹娘及上坟,却发现坟全被挖了,后来听说是她兄弟把坟迁走了。他太奶与兄弟早早就失散,如今能迁坟必是过得不错。”妇人低语着。
    过得不错,那更不知会不会认你们这穷亲戚了,还是隔了那么远的。壮妇心中摇头。
    妇人当然也能想到这些,头垂得更低:“本是,本是没这打算,后来大伯叔叔们知道这事,就让我们来寻亲,说是找到他太奶的娘家亲人,帮衬一把,家里日子也好过些。就让我们带着娃来了,说是他太奶兄弟看着娃的份上,肯定不忍不管……”
    林小宁叹了一口气。她其实没太听明白,复杂称呼让她头晕脑涨,转不过弯来。但至少有一点明白,只为一点点希望,千里迢迢来寻亲,寻不寻得到不说,还不知人家认不认……
    妇人虽是难堪,可仿佛一路委屈一肚子苦水按捺不住往外倾一般,继续说道:“后来他太奶就,就让我们来寻,去年一路打听,说可能是在这儿。我们腊月时落脚在这,就租了这屋子,在外面讨些活计。哪知……哪知……快一年了,寻不到,连回家都回不了……”
    妇人说完无助的哭了。
    林小宁仔细认真想了半天,终于明白,‘他太奶’就是妇人婆婆的婆婆。然后就是听说婆婆的婆婆兄弟日子过得不错,把袓坟迁走了……
    看来名朝迁坟的不止是她家与郑老两家啊,虽说入土为安,不可轻易破土。但真过上好日子了,还真得另寻个风水宝地,把亲人尸骨接来重新安葬。一是拜祭方便,二是坟头地界好,也能保得后代子孙平安富裕。虽然是迷信,可这是什么年代,个个都深信不疑。
    林小宁心中感叹,还真是这么回事。爷爷与郑老把袓坟迁来后,林家与郑家,一直顺风顺水,自家不用说了,两个官身,家财万贯。郑老那身康体健,又得一孙女,一小孙子。他们俩老头绝对认为是祖宗在保佑。
    等等,迁坟?!
    林小宁突然想到了什么,问向妇人:“你家太奶奶叫什么名字。”
    “马林氏。”妇人低声回答。
    马林氏,不对啊!
    迁坟时,爷爷请了卢、卫两位先生写的碑文上写过的,爷爷还有一长姐、一幼弟。幼弟早夭,长姐嫁于三十里外上河村李家。那次迁坟还去上河村找过,却没找着。上河村也是北边,土地贫瘠,大多人家都出去寻活去了,留在村里的村民谁也不知道李家去了哪里。
    “你家太奶奶的兄弟叫什么?”林小宁忍不住又问。
    壮妇对林小宁这混乱叫法实在有些发笑,好心的提醒:“大夫,不是她太奶奶,是娃他太奶。”
    “我知道,都差不多,都一样,”林小宁笑着,“你家太奶奶的兄弟叫什么。”
    “那可不一样……”壮妇失笑着嘀咕。
    宁王却是意识到了什么,看了过来。
    “听他太奶说,叫成材……”
    林小宁有些发愣,定定的看着妇人。
    成材!林成材!没错啊!
    妇人胆子明显很小,有人盯关她看就不安的扯着自己的衣摆。
    “你家太奶奶多大年纪了。”林小宁又问。
    “今年六十有二了。”妇人心中纳闷但仍是回答。
    年纪也没错。可怎么是横塘乡马家?难道是同名同姓之人,这么巧也迁了坟?林小宁沉思着。
    宁王在听到迁坟与马林氏时,就大致想到了。看着林小宁追问与表情,定是其中还有求证之处。
    男子的咳嗽声远远地传来。

    “给病人也送口热茶吧?”宁王说道。
    “是是是,给你家那口子也送杯热茶吧。”壮妇嘴上热情应着,面上却是有些心疼。
    这茶叶可是稀罕物,是给公子小姐喝的,可不是给她与她家那口子喝的。
    妇人感激地看着宁王:“谢谢嫂子了,我去屋里拿杯子过来。”
    “热水就好,他不能喝茶”林小宁提醒着。
    壮妇有些舒服了,就是嘛,一个病人喝什么茶,茶又不是药,又治不了他的病。她也算是心善了,先头那男人没病时,老是给他介绍活计,虽然也得了些许好处,可他们两夫妻外来人,寻活多难啊。




☆、 第214章 近乡情怯
    妇人拿着一个旧杯过来倒了热水,千恩万谢的去了。
    壮妇讨好笑着:“公子,小姐,你们是哪家大善人家的,可有什么活计要短工长工的,和我说一声就是,我手上有大把人要寻活计,都是能下力干活的,绝不糊弄东家。”
    这壮妇,敢情在这守着呢,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