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贵女种田记-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了身干净衣服。才注意到桌上又多了许多小瓶瓶罐罐。
    付冠月上回亲手给林小宁做的衣裳,林小宁只穿一次就压箱底了,依然是每天布衣布裤,付冠月叹息不再强求。这回苏大人送来的上好丝绸,挑出了几匹给林小宁留着,只把瓶瓶罐罐面脂与水粉之类的放到林小宁房间。
    林小宁打开其中一盒,味道真好,看着是面脂,便搽了一些在脸上。秋天干燥,这面脂一搽上去,效果比在清水县城买的最贵的还要好,皮肤立刻就润了。
    林小宁翻看着其它小罐罐,有一盒极淡的胭脂,忍不住点了一些抹在唇上,对着铜镜照看一下,觉得这张脸的确生得漂亮,加上生活富足没有压力,气色又好,眉间平和,比起二年前刚穿来的模样,真是脱胎换骨,点了唇后更是惊艳。想了想,还是用帕子擦了去,点妆也要衣着相配,自己这身衣,点上唇,让人笑掉大牙。
    唤来梅子用干布搽净头发,扎好辫子,便去前厅吃饭。




☆、 第五十六章 买地与卖瓷
  三个老头与苏大人、林家栋、魏清凡(王勇)、以及苏大人随从等几个男人,倒出神仙参酒,高声笑语,饮酒吃肉喝汤,欢快无比。
    林小宁、付冠月、魏清凌、小香小宝等人坐小半桌,面前摆的是比较下饭的菜式,小香亲自下厨做了卤猪肚,香得人唾液不断分泌。
    望仔与火儿还有大小白现身了,苏大人是第一次看到它们四个,惊奇无比。前几次来都是吃中饭,而它们四个现在是不到晚饭不露面的。
    望仔与火儿在席间转来跳去讨吃的,三个老头很自然的夹起一几根卤猪肚丝喂给它们俩,它们俩用手捧着就啃吃起来,看得苏大人有些吃惊有些乐。
    又看着大小白,个头虽不是很大,但狼像已显,一咧嘴,就露出白森森的牙,有些胆怯,但看到连席间伺候的丫鬟都不惧怕,也就不言语了。大小白不似望仔与火儿这么淘,很稳重地在墙边吃着自己碗里的食物。
    苏大人的随从好奇地看着大小白,问道:“林老爷子,这两只可是银狼?不伤人呢,还这么乖顺?”
    林老爷子笑道:“是银狗,我家老宅后山那片青山群啊,兽可多呢,”又指着望仔,“这两家伙是他从后山上带回来的伙伴,当初带回来时很小,小狗仔一般,与人亲近时间长了,现在长大了也不伤人,可以看看家。不过他们懒得很,还不如狗看家管用。”
    苏大人与随从听得一乐,随从道:“老爷子,这么亲人的狼我第一次看到,看它们银毛长得真漂亮,能摸摸吗?”
    林老爷子笑:“想摸就摸,不碍事。他们不会伤人的。”
    随从便小心翼翼地上前去摸。
    苏大人也一直审视着大小白,看着随从上前摸着,也忍不住上前,一看大惊失色,回过头问道:“三位老爷子,它们……它们装吃食的碗。。是郑老的手笔!”
    林老爷子道:“那两只碗有点瑕疵,被宁丫头给拿来做了它们俩的饭碗。”
    林小宁笑:“我反正没看出来哪儿有瑕疵,烧出来也费不少功夫呢,郑老要摔,我没让。拿来给大小白用,好歹也给家里省二个碗钱不是。”
    郑老嗔道:“小宁这个臭丫头,净知道坏我名声。”
    苏大人满脸痛惜之色坐回席间。随从则有些发傻地一直望着大小白。
    ―――
    回程时,苏大人对林小宁道:“林小姐,那两只银狼的饭碗……”
    林小宁笑着悄声道:“苏大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惦着大小白的两只碗做什么,郑老都嫌我坏了他名声呢。大人想要郑老的瓷品。何必从我这儿买,把郑老哄好,一两银子不用花,瓷品就到手了。大人回去把那片地面积算好,我后天进城去付银子。”
    苏大人听了道:“不花银子要郑老的瓷品,实在过意不去。那可是郑老的手笔啊。”
    这个正直又有钱的苏大人。林小宁道:“苏大人,你不是才送了一堆上好的丝绸还有那些物件给我们吗?”
    “送来的物件是我家老爷子置办的谢礼,因为上回送我的参酒除了我家老爷子的病根。”
    “苏大人。这参酒送你是因为你当初送了三坛神仙酒给三个老爷子,那坛参酒也是三个老爷子送你家老爷子的。”
    “所以我家老爷子才置了这些谢礼来啊!”
    林小宁苦笑:“苏大人,你若是这么爱花银子,那就收你一万两吧,我卖你一对瓶子如何?”
    “林小姐此话当真。一万两卖给我一对瓶子?”
    “当然当真,苏大人。郑老可是民间烧瓷大师,一对瓶子一万两,是因为你人好,与那三位老爷子都有交情,我才开这个价。”
    “林小姐误会了,一万两一对太低了,我可不能贪人便宜,尤其是郑老爷子的便宜。”
    “苏大人你脑子是怎么长的,有人要买东西觉得便宜的吗,那你说一对瓶子应该开多少价。”
    “郑老的瓷品一向是珍贵的,一对瓶子,至少要卖到二万两,当然林小姐愿意一万两卖给我,我也是高兴的。”
    “我不高兴了,我就收你二万两,苏大回去可要记得把地的面积算好。我后天进城去付银子。”林小宁笑着。
    “林小姐,不用等后天了,明天就可去衙门,我把地契准备好,你带上瓶子来,我在衙门候着。”苏大人也笑着。
    林小宁第二天带着装了一对瓷瓶的大木箱子,进了清水县城的清水衙门。回来时带回了荒山群那边4360亩地契。
    林小宁拿出苏大人交给她的二万两银票递给郑老,郑重的说:“郑老,这是苏大人买您的一对瓶子的银票,您给狗儿留着吧。我知道您的瓷品值钱,却是不知道能值这么多银子,还都收在手上不舍得卖,光说置办嫁妆都给您这儿要了多少瓶子与餐具,我真是个傻的。”
    郑老道:“苏大人要瓶子说一声便是,你这丫头,占人便宜,贪人家这么多银子,快给人退回去。我老头现在烧瓷又不为挣钱,要挣钱,那不肖子烧的茅坑也挣得不少,足够花了。我现在烧得也少,你们两家的孙子孙女子的贺礼与嫁妆也烧得差不多了,明年我再烧几窑给狗儿留着就行,还卖什么!丫头你只管让我再好好活上三十年,我就是杨带出个好徒弟出来才甘心。说到徒弟,我一直在留神,村里的娃娃们,我看中了几个,想明年开春时让他们来跟着我试试,能出一个得我传承的,我也不枉此生了。”
    “郑老当然能活三十年,最少,这点郑老相信丫头的话就是。您烧的瓷品不卖!我可不舍得卖那些个宝贝!不过这银票苏大人都付了,我没多收他钱,本来要一万两,可他却非要付二万两,江南苏家肯定很有钱,您还是收着吧。”
    “不行,退回去,苏大人这年轻小哥我是很喜欢的,昨天人家来送来那么多物件,那是人家有情有意,送他一对瓶子有什么,丫头给他退回去。”
    第二日,林小宁不得不带着五万两银票,又进城找苏大人去了。
    苏大人听着郑老非得把钱退还给他,不依了,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怎么能退钱呢,是郑老嫌钱少了吗?那就再补一万两。
    又塞了一万两给林小宁。
    林小宁有些崩溃,明明是想买块地,这个苏大人非要买瓷品,可郑老非得又要把银票退回去,这苏大人不肯不说,又加一万两,这到底是个什么事儿嘛?
    林小宁头大了,抚额叹道:“我的苏大人啊,你就先把银子收着吧,有什么问题你直接去找郑老,我不管了,我只是为了买块地而已,折腾出这些个事出来。真是的,买块地嘛,与你买郑老的瓷器是两回事,两回事!”
    苏大人看着林小宁的样子,发笑道:“嗯,林小姐,是两回事!”
    “那苏大人把银票收好,后面的事你和郑老去商量去吧。”
    “那可不行,瓶子你都卖我了,又生这么多事端。”
    林小宁觉得自己蠢极了,苏大人迂腐极了,道:“苏大人,瓶子只送不卖,不然郑老要怪我的!”
    “不收银子怎么行啊,我江南苏家,怎能做这样的事。”
    “苏大人,”林小宁顿时就火了,“你怎么油盐不进呢,不是有句话叫长者赐不可辞吗,你口口声声对郑老尊重,对三个老爷子有心,可你事事算计,不敢占半分便宜,可是没那气量去占?因为占了,就是收了人家对你的好,那就是情份,苏大人是不想要这些情份对不?”
    苏大人听得呆了,道:“林小姐怎么这般说,我全无此意,我只是不想郑老辛苦没有回报。”
    “苏大人,你可知道,我给郑老建宅子,他老人家一句拒绝也没有,他烧瓷,我看哪样都喜,抱着就回家藏着,他老人家也是一句意见没有,他现在没事烧出来的物件就是留给我家与方家还有狗儿的,根本不卖。你送来的礼物,三个老爷子客气过没有?这是什么,就是情份,你这般客气推辞,或是你江南苏家郑老攀不上?”
    苏大人呆呆的听着,然后笑了:“我终于知道林小姐为何能与通政使胡大人成为忘年之交,之前实在是让我惊奇,现在想来,其实是太正常不过了,那胡大人是什么人,敢作敢当,有情有义,林小姐同是有情有义之人,也敢作敢当,怪不得胡大人与林小姐一见如故。林小姐的性子真是让苏某叹服,这银票我收下了,你给郑老说,我谢谢他的情义,我一定记在心里。”
    “通政使胡大人,苏大人说的是胡县令胡大人?”
    “是的林小姐,胡大人原是通政司副使,后因事而贬到清水县做了县令,今年春后新任副使因病而亡,京城又着胡大人回京复职,不久又升为通政使。”
    “通政使是几品官啊?”
    “正三品。”
    “那通政司副使又是几品?”
    “正四品。”
    “苏大人你是说胡大人因事从正四品贬到七品县令,然后又复职,复职不久后又升为三品?”




☆、 第五十七章 正六品安通大人
    “苏大人你是说胡大人因事从正四品贬到七品县令,然后又复职,复职不久后又升为三品?
    “正是,林小姐。”
    “从正四品贬到七品,这个贬法,真是……笑掉人大牙了。”
    苏大人笑着:“朝堂上的事,谁说得清啊。”
    “然后又从七品复职正四品,再升到正三品,又是笑掉人大牙了”
    苏大人还是笑:“是啊,朝堂上的事,谁说得清啊?”
    “苏大人,你能不能换个说辞,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其中事件我哪能知道,但我觉得胡大人自己是知道他来清水县不多久就能回京的,他老人家相当有谋略,做事严谨,布局周密,真真了不起。”
    “老人家?”林小宁笑出声来,“不过胡老头的确长得像个老头,其实他一点不老。”
    苏大人道:“胡大人是大清官,老人家是对他的尊称,他老人家当然不老,我来清水县上任前就听人说他回京后家人都认不出他了,年轻得让人认不出了。”
    “我的知音大人这么历害,我一直说他绝不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却不知道他是这么大的官。”
    “胡大人是当年的状元,以胡大人状元之材,可以做个五品京官,但胡大人不屑官场上的污浊之事,从七品官做起,胡大人做官是天才,到一个地方三年就治理得百姓安宁富庶。再换一个地方,又是治理的富庶安宁。凭着真材实料,十年不到就从七品做到了正四品,升官之快令人咂舌,我朝所有年轻为官者无不以胡大人为榜样。但后来胡大人突然被贬一事№多为官者都非常好奇,却不明真相,现在胡大人不仅复职,还又升为三品。”
    林小宁听得峰回路转,激动开心:“苏大人,那胡大人现在京城可还好吗?”
    “林小姐♀个我就不知了。我人可是在清水县呢,这些事都是老家之人来时与我谈及的。我家因为有生意在京城,对京城之事知晓得多。我可不是胡大人,据说胡大人人在清水县。对京城的朝堂政事却了如指掌,还不是有人给报信,是猜算出来的。胡大人真真是了不起啊。不过听说他老人家有许多交好同僚。都在京城任要职,照顾他的家眷。所以当初胡大人来清水县时,做这个清水县令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得很啊。”
    “我的胡大人真了不起,居然是个状元出身!我与他结忘年交时,可是一点也不清楚他的底细,这个胡老头,藏得可真是深。苏大人,有他的前车之鉴,你就在清水县也偷得浮生半日闲吧″水县可是风水宝地。苏大人呆上一年二年,保管也会让家人认不出来。”林小宁笑道。
    “林小姐÷是桃村才是风水宝地吧,听人说是胡大人的知音忘年交给他治好了多年的顽疾,又给他服了灵丹妙药,才长回那般年轻风流≈小姐,灵丹妙药可是送给我家老爷子的参酒?”苏大人笑问。
    林小宁笑而不语。
    ???
    眼见着就入冬了,王刚进京城一去不返,苏大人却又来了桃村。
    苏大人这回来,带来了一车丝棉,说是苏老爷子送给三个老爷子家眷做冬袄的。丝棉轻薄柔软,里面配上羊毛衣裤,很是悲,又轻松。
    付冠月拿了十套薄、十套加厚的羊毛衣裤,让苏大人带回老家。
    看到羊毛衣裤,苏大人一番感慨:“林小姐的法子,真是聪明,江南一带的市面上都有卖了,生意可好呢。”然后就想要付银子,却看到林小宁的不怀好意的笑脸,便讪讪的住了手,付冠月笑着圆场:“苏大人,给您家老爷子说谢谢他有心了,我们都念着他的好呢,这一车丝棉可是能把今年的冬天过得暖暖和和的。”
    苏大人笑着接话道:“少夫人,我一定把话带到。我这趟来,还有件公事要找林小姐。”
    “公事?”林小宁疑惑地看着苏大人。
    苏大人拿出一封信:“林小姐,这是胡大人给你的信,这信是私事∏让我捎来的。还有一件公事,这公事也是胡大人批下来的。说是请林小姐看完信后再谈公事。”
    付冠月一听就马上叫人续热茶,留了个丫鬟在侧室待吩附,便退下了。
    林小宁听到是胡大人的信,很是高兴,上前折开看,边看面色边发白。
    胡大人在信中写道:我的丫头,这次回京的确凶险,路上惊马,马车翻了,郑老送的二对瓶子,被摔坏了一只,收拾过后还发现,木箱上还有几只镖,若不是箱子挡着,这几只镖就应该在我身上。马车夫是京城好友派来,功夫高强,遇此事后,找了镖局两个高手一起护送着我们才安全进京。
    一个多月以前,又在上朝的路上被一支毒镖伤身,幸得丫头之前所赠人参,切片含服,又有大夫解毒,休息了几日已无大碍。
    胡大人说:丫头赠参救命之情义,永记在心□刚已到京城,魏家之事不日就可解决,若不是因为毒箭之伤误了一些时日,王刚本可以早些回去报信。
    又说:还有一事要丫头协助,有一些伤兵,已丧失了劳动力,有家能归的都发了安置的费用,让他们回家了。还有一些无家可去的,想交给丫头安排个来钱的又轻省的活计做做,大约在三百来人左右。将由礼部尚书之子和王刚带回清水县,再由苏县令交接给丫头,丫头务必提交做好准备,因为天凉了,那些人都身有残疾,房屋很重要。
    另:关于这三百多人的安置,苏大人那儿有公文,这是公事,这些人的安置费用,朝廷已拨1000两银,平均约一人三两,会由苏大人同人一起交给丫头♀十年来,边境不宁,近二年尤甚,朝廷年年征兵打仗,边境百姓流离失所,甚是可怜,今年,朝廷耗费大量银子又要建边境防御,又要安置边境百姓,国库吃紧。所以丫头不要嫌少,反正丫头也不缺那几两银子。
    这些人交给丫头,丫头自然能给他们找到好出路,能为丫头挣到钱,如果丫头想不出法子,就得养着他们!
    又道:丫头,因为三百残兵的安置,你大哥家栋的官职已升为正六品安通大人,年俸禄涨了十两,丫头可否满意?
    末了又提到:老头儿我给丫头说了一门亲事,正是礼部尚书之子,年方十七,这次送人过去清水县,丫头好好相看相看。
    然后道:丫头将是我朝第二个奇女子,我胡老头儿得以结交丫头这个忘年知音,是大善缘。
    最后就是问三个老头的好,问林家栋与付冠月好。
    林小宁看完信,脸色就发红,骂道:“这个臭老头儿,不安好心眼,净给我找这些麻烦事做,当初一人一亩地让我给盖屋子,现在一个人三两银子,还大言不惭丫头也不缺这几两银子,我大哥当官时,就只送块匾,小气得要命,这个臭老头子。”
    苏大人看着林小宁骂骂咧咧,惊讶得合不蚂,老半天道:“林小姐,你骂得可是胡大人……”
    “骂的就是他,臭老头子,跟他认识起就没好事,一点好事也没有。现在又让我安置这些伤兵,这是伤兵,不女人,女人没有劳动力尚且能做些女红,可伤兵是男人,男人丧失劳动力能做什么,能赚什么钱。三百多人,一人三两银,交给我安置,我一个小小老百姓,一个小小村姑,一个小小地主,我非得帮朝廷想这种法子?我凭什么。”
    苏大人关切的问道:“林小姐可是因为安置他们银钱方面吃紧,若是这样,我这儿有,林小姐切莫这样说胡大人,胡大人是大清官,一心为民,让林小姐安置他们一是因为胡大人信任林小姐,二是桃村这地方好啊。”
    林小宁看了看苏大人:“我是气胡老头不给我商量就直接安排下来,还都是朝廷应该做的事,交于我林家做,这与银子没关系,是两回事,我家缺这点银子吗,你看?
    苏大人听到“两回事”就笑了:“林小姐当然是不缺这点银子的。”
    “苏大人,江南苏家很有钱是吧?”
    “苏某家境尚可。”苏大人被林小宁突然一问,有些尴尬。
    “那胡大人怎么不让你家来安置这些伤兵?”
    “林小姐,胡大人的安排,我怎敢妄加猜测?”
    “苏大人,把我家旧宅后面的那座青山拔给我吧,我只要离我家老宅最近的那座山头。”
    苏大人笑道:“这个,我要上报朝廷才行,我可不是胡大人。”
    “那还等什么,苏大人,快马加鞭,报给朝廷啊。我要那座山头。朝廷拨下来的一千两银子我不要,只要那座山头,一千两给退回去,三百多伤兵,我保管能养得好好的。”
    “林小姐放心,我回县城就办此事,这儿还有二份文书要交于你。”
    “不就是三百伤兵的安置吗,我知道就是了。”
    “林小姐,可否请你大哥来一趟,这里是二份文书,一份文书是关于伤兵的安置,伤兵不日便到清水县,界时我会前来与林小姐你办理人**接,还要一一登记,并办理相关户籍手续№一份是你大哥林大人的加官文书,林大人现在已是正六品安通大人了。”
    苏大人说完,温水般的笑容绽放在脸上。




☆、 第五十八章 魏家撤罪
    林家栋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又升官了;做上了正六品安通大人。
    直到苏大人恭贺了一番离去;林老爷子都还没反应过来;这升官这么容易?就这么升到六品了;比苏大人还高两级?
    林家栋傻愣愣地:“怎么这官做做就升了;司通大人还没做多久呢;又成安通大人了。”
    付冠月兴奋得脸红红的;悄悄对林小宁:“小宁啊;这可是真的?家栋现在真的是六品官了?文书我能看看吗;我想让我奶奶与生儿也看看。”
    林小宁把文书塞给付冠月:“嫂子;叫你奶奶与生儿过来;一会儿爷爷肯定要与你奶奶商量办酒宴的事情;够忙得呢。”
    付冠月忙着点头;又道:“爷爷;这文书与上回的文书;是不是得供起来?”
    林老爷子回神道:“对对对;要供起来要供起来;瞧我老头儿脑袋都糊涂了;竟没想到这一茬。”
    魏清凌得知魏家之事不日便了;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日夜忙碌;想在家人归家之时酿出清泉酒。
    魏清凡想去流放之地接家人;算着日子;京城送信过来也要半个月;这时;魏家的撤罪书应该在送往流放之地的路上。
    魏清凌拦住道:“现在不知道魏家撤罪的具体情况;还是等王刚回来再。”
    林小宁私下找到魏清凌问:“清凌姐;你家撤罪后。你有何打算呢?”
    魏清凌道:“小宁;我是王刚的媳妇;自然是王刚在哪我就在哪;我家的事等王刚回来再吧;王刚与胡大人一直在一起;应该有所安排。”
    “清凌姐;我消你不要走;难道这样的水还有这样漂亮的桃村不能留下你吗?”
    魏清凌笑道:“我万万舍不得这样的好水;清泉酒还没酿成呢;我哪会走♀桃村一花一草我都喜欢;小宁你就放心吧;我不仅不走;王刚也不会走。”
    林小宁眼睛放光道:“清凌姐;让你们家人也一起来桃村吧;再建个大宅子;还给你与王刚建个小宅子;都在桃村这个风水宝地安居吧♀儿多好;好山好水好风光。魏家以后再酿酒;有这样的水〔么好酒酿不出来啊″凌姐;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魏家酿酒世家;难道不能择地择水而居吗?酿酒世家自然是要酿酒的;在哪酿酒有什么关系;能酿出好酒;才能对得起祖上传承″凌姐;你可知道我把山那边的地也买了下来。有四千多亩;等开出来后;可以大量种植上等五谷。”
    魏清凌眼波闪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我就想着他们回后;让他们来桃村尝尝你的水;这可是百年不遇的好水小宁;这段时日我发现这水不仅甘甜。更是宝水啊上回我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沾了这水;立刻就好;连伤疤都没留。还有;我日日吃这个水做的饭菜;一天忙下来;竟然一点倦怠也没有。反而耳聪目明;一身精力。刚子与清凡吃了这么一年多这样的宝水。我怎么看着他们长得这么壮实;尤其是清凡。现在长得和铁塔一样;宝水啊;这水是能治病的光为这水;我魏家也不得不来桃村酿酒。只是小宁啊;用这水种植五谷;实在是太糟趟;心疼得很。”
    “清凌姐;不碍事;我们先种植一些;再留种用普通水种植;看看效果如何。”林小宁得意地偷笑道。
    桃村轰动了司通大人升官了;升成正六品安通大人;比苏大人的官还高两级这是清水县最大的官了;多少人一生都没见过这样级别的官大人;可现在这个六品安通大人与他们住在一个村;喝一样的水;吃一样的米;想都不敢想啊。
    林家栋升官的酒宴没请太多人;只请了郑老、方老与张婶三家;当然还有苏大人;加上村长;还有卢先生、卫先生以及一些村里相熟的人来吃一顿。毕竟面临着建房安置伤兵一事;这是公事;不可耽误$席是林家自家备的;付奶奶、付冠月、辛婆子;加上了郑、方两家的厨房婆子来相帮;足足忙了一天;才备好。酒是够喝的;苏大人赴宴时带了十坛那种清水县城最贵的;二十两银一坛的酒。
    魏清凌舀出二坛子新酒;虽然时间少酒味淡;却爽口无比;妇人尤其爱喝;连小香、小宝、狗儿、生儿还有二牛也喝了不少;大牛却嫌这酒味道淡;要喝汉子们喝的酒;这样才像个汉子;把大家逗得直乐。
    村长与林小宁监工;选了一块地;加建了一片房子;因为考虑都是单身汉;所以都是小屋;像现代的单身公寓那样;一房一厅加小前院。每六十户一联排;带一个公共大茅坑;共建了六排;中间有一口井;每排离得很近;比较密;便于他们平日时往来交流。
    现在桃村七百多人;有一半的壮劳力;两处窑厂也分出大量劳力出来建房;不过半月多;就全部建成雏形;当建筑工事完全结束;收拾干净后;礼部尚书之子与王刚带着三百多人到了清水县。
    王刚没酮;立刻就回桃村;留下礼部尚书之子与苏大人登记三百多名伤兵;稍后再送往桃村。
    王刚走前酒坊才建;如今回村时;闻到熟悉的酒坊气味;风尘一身地跳下马;冲到酒坊就大喊:“清凌清凌;魏家撤罪了;撤罪了。”
    魏清凌虽已提前知晓;但听到确实消息后;还是大哭出来;王刚劝慰着;魏清凌平息下来后就直接回屋休息了。
    王刚又去砖窑;老远的冲着魏清凡叫着:“清凡;魏家撤罪了;没事了。”
    魏清凡听到王刚那一嗓子;如同听到天籁;跑过来翻身上马;坐到王刚身后;道:“回家;我收拾下;明天就和我姐去接家人。”
    林小宁听到消息也急急的跑回家;王刚只来得及喝杯热茶;就开始起京城的事情。
    据王刚;胡大人这次遇害是死里逃生;伤势远没有信中的那般轻松。当时他正在胡大人府中;胡大人出门没多远就中毒镖;幸被身边的同僚及时送到最近的医馆;然后派人来胡府通知。他与胡夫人立即赶到医馆;当时胡大人虽已得大夫救治;但此毒太狠;一直晕迷不醒;面如金纸。大夫叹息的摇头不行了。胡夫人这时却汀哭泣突然要回府;不久又返回医馆;掏出一截参;大夫急急切片让胡大人含服;胡大人终于缓过劲;这时圣上派出的解毒高手前来;胡大人这才虎口脱险;无生命之虞。
    王刚的一席话得一众人等出了一身冷汗。
    王刚又:“这回魏家人撤罪没交方子;胡大人回京后就开始暗查献酸酒之事;把偷换神仙酒的奸人捉住♀奸人是京城一个酒坊的东家;但这奸人只承认他眼红魏家因神仙酒而得圣上恩宠;绝口不承认逼魏家交出酒方一事。之前魏家所人威胁让交出方子;不然京城的大官不会放过他们;这个大官是谁魏家到现在都不知道。奸人又从没威胁过魏家;他只是眼红魏家;出钱请了江湖中高手;偷换了魏家神仙酒。魏家被威胁之事也只能不了了之。魏家撤罪后会直接往回京谢恩;我带清凡与清凌去京城接他们即可。胡大人魏家之事;原因绝不是明面上这么简单;让魏家之后行事还是要诸多小心;过了这阵风头再。”
    歇了一口气;王刚又道:“还有那三百多人我与沈公子带回来了;应该稍后就到;都是受伤身残之人;小姐可有做好安排?还有晚上的吃食;也得安排了;太多人了;得做大锅饭。”
    林小宁道:“屋子已建好;被褥也都备好了;只是砖屋才建成;没晒两天;怕有潮气。”
    王刚道:“顾不了许多了;这些汉子虽然受伤;但在兵营里摸爬滚打多年;都是硬汉子;一路过来;伤势加重;吭都不吭;叫人佩服。”
    “那就着人在每间屋里烧一炉火吧;可驱驱潮气。”林小宁完;付冠月与付奶奶就出去安排了。
    付奶奶扯着喉咙把手上没活的妇人叫起到一起;贡献出家里过冬时的炉子;又叫上两个汉子;去两处窑厂拉一些干柴过来;在新屋里烧了起来£了叫几个妇人每间房子轮流走动看火。
    付冠月让丫鬟去铺子街买了肉食与米粮送来。一群妇人们则把林家的大锅搬出;做饭熬汤;林小宁让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