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贵女种田记-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小宁笑笑,拉着郑老说:“郑老,明天就建瓷窑,但您可得悠着点,我好容易才把您给调养好,不能白费了我的关心不是。还有,那个……郑老啊,窑建好了能叫小郑师傅给我烧茅坑不?”
  郑老乐得打抖抖,说:“行行行,建几个瓷窑,给一个让那不肖子专门烧茅坑,不过得用烧砖的土,掺一些里面的这种好土就行。”
  “那烧出来是白的吗,我要很白很白的。”
  “丫头,白的是釉。”
  林小宁又不好意思的笑了。
  瓷窑要讲究许多,还有制泥坯的作坊及描工作坊,十来天才完工。
  在此期间,郑老的儿子回家把房屋田地变卖,又采买了大量烧瓷用的材料,与家中细软一马车拉来,田屋换成的银子恭恭敬敬地交给郑老。采买多下的银子,交还给林小宁。
  与此同时砖窑也加建了七座,三口旧窑继续烧着青砖,一排排摞起来,怎么看怎么惹人喜。林小宁爱煞了这种青砖,充满着怀旧感厚重感,幻想着自己在电影里的大宅院里走着,青色的墙面,幽深的走道,假山,流水,池塘,锦鲤,花园蝴蝶飞舞,草地厚实柔软,无数个房间,雕花木床,小几,纱帘……真是无限遐思。方师傅看到林小宁痴迷眼神,自豪地道:“丫头,我烧的青砖是天下最好的,和红砖一样硬。”
  “红砖要硬一些吗?”林小宁不解的问。
  “皇家才能用红砖,可我的青砖与红砖一样好。”
  “红砖不好看,我就喜欢青砖,青砖多漂亮,方师傅您烧的更加漂亮,您看这青色,比一般的青砖要漂亮许多,青得正,青得带劲,青得有力道。”
  方师傅听着全身舒爽无比,看着林小宁的眼神慈祥极了。




☆、第三十六章 新茅坑
 方师傅听着全身舒爽无比,看着林小宁的眼神慈祥极了。
  砖窑的一切事物都井井有条,方师傅也就轻松许多,去年第二批带回的汉子中有四个,还有一个原桃村的汉子,开春时打砖坯打得非常用心,很得方师傅父子看重,收为徒弟,五个汉子感激不尽,学得一丝不苟,至于林家栋与王刚王勇两兄弟,已掌握好烧砖的火候,现在已能独立掌管一个窑了。
  林小宁目前没有打算把砖块销售出去,她有她的想法,先是按照之前的规划,加紧再建了两排新砖房。
  林家、方家与郑家的宅子,光是绘图就修改了几道,窗子要加大,茅坑所有的正房都要有,预留出空间,其实除了茅坑与窗子,林小宁还是很尊重绘图老师傅的,一切都按他的想法与经验来办。只要求宅子要大,园林要多,要有山有水,外观更要低调但大气。无奈那绘图师傅觉得林小宁就是个怪物,哪有人家把茅坑建在正房里面的。茅坑的问题沟通了几回,就是拐不过弯来,无奈,林小宁硬性规定:“每个小院的正房给我留出二十平米做茅坑,茅坑的图我来画,回头你们照着建就是了。”
  郑老的不肖子――郑豪自郑老离家后再没烧过瓷,瓷窑离家太远,孙氏得有人照顾,加上没人会请他一个才成年的小师傅去烧瓷,就伺弄起家里的二亩地。如今再次摸窑,心中没底,胆胆怯怯不敢施展身手,博来郑老一顿臭骂。
  烧废了一窑,第二窑成功烧出了蹲坑,找回了信心。
  林小宁又画了空心粗管、粗陶缸,还有白瓷片。
  郑师傅找到郑老,二人交头接耳许久。
  父子俩隔了17年的光阴,终于又在一个瓷窑与作坊里忙碌着,此情此景,百感交集……仿佛回到17年前,郑老壮年、郑师傅才成年那会儿,一时间沧然泪下……
  父子关系终于修复。
  谁也不提17年前没了的两个人,而孙氏第一胎小产就亏了身子,第二胎生狗儿时更没坐好月子,公公手艺天下闻名,可只把狗儿一人接去,再就是过年给狗儿一两银子压岁钱,其它什么也得不到。这些年中,孙氏彻底的品尝到生活艰辛,早就磨了性子,成天顶着一张黄婆脸,家里家外的忙活着。与棉巾作坊的管事张婶比起来,那张婶是天上的一朵花,孙氏就是地上的一泡黄泥巴。
  孙氏向郑老示好最明显的一个行为就是圈养了几只小鸡,说养大了后杀了给公公炖汤喝。虽是作派小气了些,但心意传达到了。
  而郑老与林老爷子和方师傅,也是一见如故,再见知心。
  林老爷子与方师傅那都不说了,方师傅与郑老同是手艺人,早已久闻郑老大名,这是民间手艺人的巅峰,三人又都是与泥巴打交道的。不同的是方师傅与郑老的泥巴比较接近,都是用来烧的,而林老爷子的泥巴是用来种地的。但这不妨碍三个老头子隔几日晚上饮酒吊嗓子唱戏,郑老唱得可比林老爷子好得多,有腔有调,有点听头。
  常常是三个人一起喝些小酒,因为郑老身体原因,林老爷子与方师傅现在不敢多喝,都知道克制了。人参泡酒现在林老爷子也释怀,泡都泡了,难道不喝就摆那好看,便倒出一小坛子,就是三人一个月的份量,喝完就得等下个月。
  茅坑与大量白瓷片烧制出来后,林小宁叫人在30户土坯房那儿打了一口水井,300米外又挖了一个大坑,把大缸放进去,在大缸前面用砖房建起了一个大大的独立茅坑,周边种了一圈花,茅坑里外地面、墙面、天花全用白瓷片贴着(类似水泥般牢固的粘合物,是方师傅的秘法)腰上一排白瓷片上还有少许描花。茅坑里摆着二个水缸,还挂了一小袋子樟脑。把蹲坑与粗管粘合在一起,秽物排在蹲坑中,水一冲,顺着管子流到墙壁外面的大缸里,大缸有盖,带着耳朵,可以挂上麻绳抬着去肥地。
  几日后,茅坑晒干可以试用了,大伙们都被这么讲究干净的茅坑给惊得不敢脱裤子。大阔气太干净了,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太阔气太干净了!
  林老爷子、方师傅、郑老三人笑着进了茅坑,轮流解下裤子一人拉了一泡尿,水一冲,一点味也没了。
  绘图师傅大张着嘴,惊叹无比,进去茅坑里转了几个圈,道:“东家小姐,你是怎么想的,这茅坑边上还种着花,里面贴着白瓷片,又干净又亮堂,还有樟脑来去味,秽物冲到茅坑外,怪不得你非得在正房里建个茅坑呢,皇家也没有这样讲究的茅坑啊。”
  绘图师傅一边说一边激动难耐的画着茅坑,林小宁大大方方道:“这个茅坑的想法就送你了,你以后给人建房时,多多推一下我的蹲坑与白瓷片,我家可是有瓷窑的,大量出产。要货就来桃村,结实耐用,不碎不破,名朝第一家。”
  绘图师傅激动的回答:“一定的一定的,东家小姐是好人,如此大方,这样的茅坑许多人家肯定都要改建的,少不得要来买这些物件,郑老烧出来的物件,都是精品,精品。”
  郑老听到此话,不悦地反驳道:“可不是我烧的,不要坏了我的名声。”
  绘图师傅恭敬地说:“是,郑老,是小郑师傅烧的,小郑师傅也是手艺出众的。”
  村长有些不高兴,私下对林小宁说:“这出手也太阔了,这么好想法的茅坑,不收绘图师傅一些银子,就白送于他,实在是有些不划算。”
  林小宁笑说:“他看都看到了,这个做起来不难,要不要银子都会把这个茅坑传出去,为了一点银子,少了人家开开心心为我们建宅子,还有将来帮我们推荐白瓷坑什么的,那才不合算。”
  村长听听也笑了:“但换成是我,给了银子也会得力推荐的,这茅坑可是郑老的儿子烧制……,小宁你这回可是带来一个宝,真没想到郑老这么大名气,我才知道,那些县城来的建房的师傅和工人,还有方师傅都知道郑老的大名,如今看到本人了,那些工人可开心呢。”
  林小宁大笑:“我也不知道郑老这么响的名气,我原本就是想找个能烧瓷的师傅来给我烧茅坑的,哪知王刚给请回这么一尊大神啊,为了我说烧茅坑,都气晕了,幸好小郑师傅能烧,不然我还得再找个师傅。”
  村长说:“这小郑师傅人蛮好,说话和和气气的,不像郑老,看着很大架子,比方师傅架子可大多了,听方师傅说,郑老的烧制的瓷器那都是天价,平常人家根本买不起,富人家买来也不用,都是摆着好看的,我可得小心伺候着,小宁啊,我想让我那小儿子跟郑老学烧瓷,可我那儿子说不如跟小郑师傅学烧茅坑。”
  “村长啊,你那小儿聪明,学郑老的本事可不是一年二年的事,怕是一生都要费在上面才能出名。不如跟着小郑师傅学烧茅坑物件来银子,是个聪明人。”
  村长喜道:“嗳,我就这个小儿子机灵,上面二个都不行,傻里傻气的,只能种种地,在砖窑里干些活。”
  林小宁笑道:“种地有什么不好,村长你手上现在也有钱了,赶紧置些地吧,地可是能一代代传下去的。”
  村长仍是喜道:“正打算过几日作坊送货时让大儿随车去衙门买呢。”
  ===
  大大,文中涉及到烧砖与烧瓷的描写,是附片查了百度上仅有的那么一点可怜的资料加上想像写成的,请考据者不要拍砖。
  ***
  山亲水亲,不如大大们的推亲,砖亲瓷亲,不如大大们的收亲……




☆、第三十七章 痴人郑老
 等郑老的瓷器出窑时,引来了大批村民,但都被王刚王勇兄弟拦住,只准远观。
  二套淡淡的玉青色描花餐具,静静的摆放在桌上,默默地散发着微幽幽的光彩,如玉一样,清莹剔透。碗壁与盘底的花是淡扫上去的,深浅不一,竟是从玉石中长出来的一般,浑然天成,众人虽看不懂其中工艺复杂,但见着泥能烧着玉一般的碗碟,惊叹不已。
  林小宁被迷惑住了似的悠悠叹了一口气,嗓子热热的,干干的,想说什么一句话也说不出。
  绘画师傅与二个工头只庆幸自己来了村桃,能亲眼目睹郑老的风采和亲手烧制的瓷器,眼睛都湿润润的。
  郑老说:“林老头,这是给家栋结婚贺礼,还有一些摆设之物,等烧出来摆在新宅子里。”
  林老爷子说:“郑老头,我还有个俩丫头,一个小宝儿呢,方老头还有孙子孙女呢,你可别把他们给忘了。”
  郑老笑道:“忘不了,林老头子你急个什么,这活计慢,烧还好,只是这种画法,不是描,是绘,要烧成边上是晕开的,才能保证画是从坯里长出来一样,稍稍控制不好,画就花掉了,就废了,一窑下来估计也就出二套,其它的我都摔了。”
  不好就摔了,天价瓷品就这样摔了,那是摔掉了多少银子啊!众人心痛万分,林老爷子与方师傅心痛又生气:“郑老头子呀,你摔掉做什么唷,留着我们自家用啊。”
  郑老正色道:“瓷器一窑出来,不可能件件精品,瑕疵的不能留世,坏了名声。”
  “痴人”,林小宁暗道,“痴人啊,郑老。”
  村长的小儿子更加坚定要来学烧茅坑物件,想是看到郑老的餐具受刺激了,知道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学到如此境界。
  倒是好事,郑老出精品,小郑师傅出快销的茅坑,自那个独立茅坑建好后,县城来了好几拨人过来参观,都是绘图师傅给宣扬出去的,那些都是绘图师傅的同行或朋友。
  林家的茅坑物件就这样火爆卖起来,供不应求,村长小儿子机灵得很,忙前忙后的帮着小郑师傅打下手,把小郑师傅哄得开心的不行。
  胡县令那儿也送来好几拨流民,算下来又有几十号人了,都安置在砖房里,这会按每家每户安置,单身的就安排成一套汉子住,一套妇人住,这样隔壁就能帮着烧饭做菜什么的。开春后大锅饭就取消了,实在是人越来越多,做起来太麻烦,不如分户做,按旬分发米粮下去。
  现在粮食油盐等物,都不用去县城采购了,铺子每旬来送货到桃村,省得林家来回奔波,路上太辛苦,这个路啊,唉,到了春天,雨水多,路越发泥泞湿滑,本来就窄,走个牛车勉勉强强。现在更难走了。
  林小宁让方师傅不再烧房屋砖,改烧修路的砖,三个老头有些惊讶的问,丫头你要修路?
  林小宁豪放的点点头。
  “你可知道修路得花多少银子?”
  “不知道,但多少银子都得花,桃村想要更大的发展,不修路是不行的,钱不够就卖一套郑老的餐具。”林小宁娇娇的看着郑老说道。
  郑老大笑,“丫头好样的,有胆识,老头子我烧一对花瓶你拿去卖吧。”
  其实不用卖郑老的花瓶也应该是够的,林老爷子手上还有九万两呢,自己手上还有近二万两。不过正在建那几套宅子,尤其是自家的那套,可是造价不菲啊,虽然地与砖不要钱,梁柱什么的也不要钱,可算下来,也是不少银子。
  郑老的支持让林小宁非常感动,修路的事迫在眉睫,叫上王刚送自己进城去见胡大人。
  进城之前,林小宁又采了一株三七,叫望仔咬成粉包了一大包,草莓也采了一篮子,拎上就出发了。
  胡大人的粉早就吃完了,也一直没派人来取,看到林小宁又主动送来一大包,心里开了花,亲热地说:“唉,我的丫头心里有我,本来是想去你家要的,后来想到这里的药铺子也有卖,就现买了一些,可效果根本不能比,都一样的三七粉,怎么丫头的就那么香,吃起来人那么精神呢。”
  “我的大人,都说了我给您的三七粉里下了心法的,能一样吗。”
  胡县令听了大笑,“丫头的心法就是对治我这老头子的,丫头就是我这老头的克星,看到丫头,我就没撤了。”
  “呵呵,大人哪,丫头我今日来有事相求。”
  “丫头一有事,老头我就没好事。”
  “大人,是好事,来,书房里谈。”
  ---
  “什么丫头你要出钱修路?”
  “是。”
  “果然是好事,丫头啊丫头,我的好丫头,奇女子也,胆识过人,目光长远。”
  “我的大人呀,可别这样说了,我脸都红了,这修路吧,大人能不能从上面请派一个有经验的师傅来监管,因为要挖山,”林小宁拿起笔画一通,“大人看,这座荒山群是您赏我的,当初我就有这个想法。这山群挡住桃村的出路,如果从中间挖出泥来烧砖,桃村到县城的路就近了二十多里呢。我们现在烧砖都是在这里挖的,可中间不敢多挖了,怕两边山体会塌,很危险。所以派个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傅来指导着,就好得多。”
  胡县令听了捋着胡子道,“这个不是问题,我来解决,丫头你要修路可是得花不少银子啊,可做好准备了?”
  “放心大人,我家那尊大佛郑老坐镇呢,郑老可是说了,烧一对花瓶给我去卖钱修路。”
  “哈哈哈”,胡县令大笑,“这郑老啊,是个大人物,竟然被你这丫头给拐到桃村去了,丫头你用了什么法子啊,御窑请他都请不动呢。”
  “没用法子,就是叫他来就来了。”
  “我才不信,郑老你一叫他就来?臭丫头,听说郑老身患劳疾,莫不是你也对他下了心法方子了?”胡县令笑道。
  “大人火眼金睛,丫头我还有一事,大人,我想用这条路为大哥捐个官您看行不?”林小宁又开始撒娇。
  “我知道没好事,臭丫头,官有什么好当的,把你家那地种好,砖烧好,瓷烧好,可比当官有意思。这么又混又龌龊的事你也想得出来。”胡县令佯装气道。
  “唉,大人,我家穷,就羡慕那些当官的,大人您一定得帮我大哥讨个官来当当,我不管,您不答应我今天就不走。”林小宁扯着胡县令的衣袖不依不饶地说。
  “你这个丫头啊,心里到底想些什么呢,非得叫你哥当个官才舒坦,这官一当啊,就干净不了了,你是把你大哥往火坑里推啊。”
  “大人,丫头是要捐个挂名的官,有个官职就成,不管事的那种。”
  “那种啊……”胡县令笑道,“那种官倒是可以。”
  “丫头在此谢谢大人了,您真是我的好大人”,林小宁笑得娇媚如花,“大人啊,那个请派师傅的事您给快点办下来,春天雨水多,路可难走呢,我哥捐官的事不急。”
  “行,丫头,你是吃定我这老头子了,我奏折直接送京,先把请派的人办了,但估计不会太快,这一来一去,没一二个月不行。”




☆、第三十八章 女秀才
 “我奏折直接送京,先把请派的人办了,但估计不会太快,这一来一去,没一二个月不行。”
  ------
  卢先生答应了留在桃村,但是说只有夫人与未成亲的儿子过来,上面两个哥哥留在老家,爹娘等宅子建好了也跟着过来享福。另外,给找了一个他老家的同行先生,姓卫,来与他一起教桃村的孩子,把学得快的娃娃们分开来,做另一个班。
  卢先生特别的说,狗儿与小宝学习是有底子的,学得很好,还有付冠生(付姑娘的幼弟)与二牛也学得很不错,大牛要慢一些,但大牛性子非常稳。还有小香,卢先生竟然对小香另眼相看,说小香是好先生也是好学生,一边教一边学,不懂的知道问,现在村里人都称小香为女秀才了。
  林小宁早就听闻过小香女秀才的称号,只当是她自已吹出来的,没想到是村人送她的,真不容易。而小宝进学堂前,自己是教过几个月的,狗儿从小跟着小郑师傅学过认字,加上年纪稍大,接受能力强。只是没想到二牛也学得不错。大牛不着急,以他的性子,将来就是不在学业上发展,也有二个窑让他发展。大牛二牛与小宝感情好,又是张婶的儿子,还有付小郎,是大哥的准小舅子,他们几个要好好培养,将来都是得力助手。
  既然卢先生答应留下来,绘图师傅就把宅子图送去给卢先生看。卢先生淡扫一眼说:“不用这么大,占着地浪费,我就一个儿子,哪怕他将来在桃村娶媳生子,也用不了这么多房间。打扫起来都辛苦。”
  林小宅尊重了卢先生的话,让把宅子的面积修小三分之一,这样也有2000多平。现在林家就是地多,砖多,不大气些有点不符合林小宁的性子。
  卢先生的夫人与儿子、卫先生很快就下来了,三人看到桃村的景象非常吃惊,在来桃村的路上时,颠簸得浑身都要散架了,卢夫人一直心痛着自己的夫君离乡背井,真不知道那个鬼地方是个什么穷山恶水样,掉着泪难受着。
  当路过村外的荒山群时,看到许多汉子挖土,热闹景象就显现出来。
  一进村,更是世外桃源一般,人多得很,地广得很,富得很,家家户户都忙碌着,牛啊马啊什么的也没停歇,一个作坊,二处窑厂,真是让人开了眼,这么偏远的地方,竟然这么热闹,还有县城猪肉摊子都摆了一个到了桃村口。
  卢夫人同样很满意桃村的条件,再看到宅子的图,更加高兴了,虽然是秀才夫人,可日子过得仍是清贫,夫君办私塾的收入都补贴给公婆与二个大伯,毕竟夫君读书是公公婆婆与二个大伯下死力伺弄田地给供出来的,不可不孝。如今要给他们家盖这样的宅子,真是喜人。这么好的宅子,这么大的宅子,真是漂亮。
  当天晚上卢夫人就生火做饭,做了卢先生最喜欢的饭菜,一家三口亲热开心暂且不提。
  林小宁对卫先生说,如果他也愿意留在桃村,那与卢先生一样,送一套宅子,但卫先生拒绝了。他卫家世代都生活在卫家村,祖宗祠堂都在那儿,举家迁离为大不孝。只是卢先生相请,且桃村的教的娃娃们虽然多,但束修高,便来了。
  小香的女学堂现在只有十来个年幼的女娃子来上课,女娃年纪大一些的,不是家务活就是要赚钱,或者要嫁人了。便把那间女学堂让出来,给卫先生用。
  小香带着众女娃在学堂外面的空地上教着。小香说,不管在哪里学,哪里教,只要有心学有心教,在哪儿都行。并且还说,只要有一个人来上课,她就教下去!
  林小宁对小香刮目相看,一个贪嘴好吃的“小泼妇”就这样让学问给改造成了另一个人,学问的力量不可小觑!于是让村长抽调几个汉子,再建一个独立女学堂,以后不仅教识字算术,晚上还教各种女红及手艺,这些手艺类的女师傅就在村里找各种手艺出众者来兼任。
  小香对学问的态度,更是赢得了卢先生与卫先生的赞许,隔天就抽出时间,耐心教导小香。
  但对于林小宁,卢、卫先生则表现出极大的不以为然。
  他们是读书人,却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并不要求男女大妨。他们那女子都是要做农活与家务的。但像林家二小姐这样毫无讲究,实在是看不下去。十三岁的女子,家中有钱还成天穿着破旧倒也不提,可衣服上永远是脏的。头发梳得倒是干净整齐,这一点村里哪个同龄女子都比不上,可是脸上却总是有灰渣。亏这小女子生得如此好看,好好的姑娘家,也不嫌丢人的成天在泥土堆、汉子堆里钻来钻去,都不知道她大哥与爷爷是如何想的。
  两位好心的先生提醒小香,让她给林小宁说说,好歹得有个大户小姐的样子,像小香这样多好,学学识文断字什么的。
  可在小香眼中,天下没哪个女子能超过她二姐,二姐就是二姐,是当家人,家里没有二姐,就没有这么多地与这个作坊还有砖窑与瓷窑,还有牛与马,小宝的傻病也不会好,她小香就不能做女先生,还被村里人称为女秀才。爷爷与大哥和她说过好多回,别看二姐只比她大二岁,可二姐的主意大着呢,家里其实还是二姐说了算的。对于两位先生的好心提醒,她全完没放心上,笑着说,“我二姐不是普通女子,我与小宝当初的学的字都是她教的,还有村里人用的那种算术也是她想出来的,我二姐说,‘有皇天,自有后土,是男是女不重要,重要是做了什么事’,还说,‘真正的财富不用打扮,真正的美貌不在容颜。’两位先生莫要操心,我爷爷大哥都不管她的。”
  卢卫两位先生听到小香这一席话,皆沉默不语。
  其实林小宁是喜欢打扮的,可不知道为何到了这世,就真的不爱打扮了。一是事太多,没时间打扮,二是当手中有了足够的银子后,她的心态就变了,觉得打不打扮都有底气。话说女人打扮不就为悦已者吗。如今有这大把的银钱,怕找不着悦已者?况且穿来时,黑黑瘦瘦,现在都长得这么好看了,有这脸蛋在这撑着,口袋里的银子揣着,天塌下来都不怕嫁不出去!如今可再也不会像前世那般做个假格调假小资的老女人了。只是这世姑娘家不能盘头,要梳辫子,那辫子可不好梳,亏得小香手巧,三两下就梳得光溜溜,紧扎扎,一天下来都不散。有兄弟姐妹就是好,凡事可以相帮。
  小香在村里意气风发,可狗儿与她倒是有些不对付。不争学识,只争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砖窑里的泥为什么烧出来是青砖,瓷器为什么比砖贵,猪身上哪块肉嫩炒着好吃,鸡蛋怎么分出公母这种无聊话题,两个人能争到面红耳赤。




☆、第三十九章 议亲
 郑老在一个半月后,烧出四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花瓶,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全是水墨画,不着一点彩,用的是前面那二套餐具的手法,深浅有致,画意抽象,都是从淡青色的玉石中长出来的。
  林小宁发哑的说:“我终于明白什么叫活了,什么叫灵气,就是这种,这种就是活的,我终于明白了,郑老。”
  郑老也很动容:“本来烧四个,以为能有一对是好的就不错,没想到四个都无半点瑕疵,丫头当初你叫王刚找我来是我的福份,不仅身体好了,烧窑也越来越有手感。桃村的风水好,土好啊,丫头你得让我再多活几年,我还得再烧。”
  林小宁笑着:“郑老您至少能再活三十多年,您信丫头就好了。”
  郑老的花瓶林小宁最终还是不舍得卖掉,从李木匠那儿讨来大量木屑,用四个大箱子,放好花瓶,把木屑堆进去。说是要留着给自己做嫁妆。
  林小宁又鬼鬼祟祟地找到王刚,王刚一看到林小宁的表情就笑了,问:“小姐,何事要王刚去办?”
  林小宁抿着笑,把王刚扯到没人的角落里,拿出一个布袋子打开来,里面是一支巨大的灵芝:“这个东西,你去别的地方卖掉,不要在清水县城周边,要远一点,得卖个好价钱哦,好王刚,我们这桃村的路有修得多好,可就看你卖什么价了,但也不要贪心,怕引来后祸。”
  “小姐这个东西可是宝物,估计能值多少银子啊?”
  “上回一株同样年份的人参卖了十万两,我和王勇去的,这灵芝就不知道能卖多少了,也许能值上几万两吧。”
  “小姐也有不知道的事?”王刚笑道。
  “小姐当然有不知道的事,要什么都知道,就成仙了,你就看不到小姐了。”林小宁笑着白了王刚一眼。
  王刚笑出声了,道:“那小姐,还是中午饭后出发?”
  林小宁一边点头一边掏出一张银票:“这银子带着,以后用不完的就自己留着花,别还回来了,还有,卖了得了银票要注意安全,别丢了夫人又折兵”。
  王刚应声接过布袋子,冲林小宁一笑,露出雪白的牙:“放心小姐,保证安全把银票带回来。”
  王刚才出发的第二天,胡县令请派的师傅就来桃村了,是县衙的胥吏与师爷一起送来了,据说这个黄四方师傅是顶顶历害的,修官道二十几年,对于挖山这种事极有经验。
  林家热情招待,草莓拿出一大篮子,让他们带回县城。
  师爷与林老爷子在房间聊了一阵子,出来时眉开眼笑,对林小宁挤挤眼,然后就急急要与胥吏回县城了,说是怕耽误衙门的事。
  “衙门里能有什么事?师爷您来一次桃村不易,好歹吃过晚饭再走嘛。”林小宁道。
  “有事有事,胡大人的事,林小姐哪里知道?”师爷悄声在林小宁耳边说。
  “我就知道胡大人不是小小县令就行了呗。”林小宁也小声笑道。
  师爷不置可否的笑着上马车走了。
  黄师傅安置在郑老隔壁,见到郑老,激动难耐自不必提。但差事在身,来桃村的路上,路过荒山群处已大致的查看下情况,心中有数。便与林老爷子、林家栋还有村长开始商讨相关事宜。
  林小宁听了一会儿有些打瞌睡,就退出去了。
  这次王刚去了六天才回,回来时带着十万两银票,厚厚一沓交到林小宁手上。林小宁喜滋滋地接过去,晚上就交给了林老爷子。
  林小宁的这种行为,是第二回了。林老爷子比较淡定,把银票收好,什么也不问,就说:“王刚功夫好,办事牢靠,以后砖窑的事给他减少一些,让王勇那儿多接管一些,你用起人来也方便。”
  林小宁高兴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